原标题:港区代表委员建言大湾区发展 支持粤港合作共建环保园区
新京报讯(记者 周依)在大湾区建设“香港城”、粤港共建环保园区……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不少港区代表委员都带来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建议。
记者日前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主建港协进联盟副主席陈勇处获悉,今年民建联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将提出23项建议,包括支持香港学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读书等。
此外,还有港区代表委员提出,应在大湾区设“方便营商委员会”统筹简化审批流程、推动更多新兴专业在大湾区进行两地资格互认安排。
■教育
支持香港学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读书
民建联上述代表委员建议,在珠海市桂山岛及港珠澳大桥珠海段南侧指定水域填海建造“香港城”,“每处均可至少提供10平方公里或1000公顷的未发展用地,足以提供大量住屋单位,并打造成一个集商业、专上教育、科研及现代物流和工业的新型经济中心。”
在教育方面,代表委员建议,支持香港学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读书。内地主要城市参考深圳及相关城市的做法,让港澳籍的学生可以接受当地中小学义务教育。
同时,建议优化相关手续,包括办理入学及各项证明等,鼓励及便利香港优质的中小学校包括国际学校、直资学校等在内地开办分校,并采用多元化的课程模式例如香港DSE和IB(国际文凭)课程等,确保内地及香港的教育体系衔接;推动及支持香港高校在内地主要城市开展合作办学;将香港高校兼读制课程纳入教育部海外学历认证体系,进一步优化海外学历认证体系的内容等。
■环保
粤港可合作共建环保园区
围绕环保领域,民建联上述代表委员建议,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环保事业科技创新,推动回收再造经济。粤港加强合作,共同建立环保园区,鼓励科技创新企业在园区内设立回收加工厂或再造品生产线,也可设置研究机构,让三地专业人才共同研究环保技术,将废物转化成新产品或能源。
此外,粤港澳三地政府应共同投放更多资源,鼓励及扶持大湾区内的企业或机构大力发展环保科技,以推动大湾区创新科技和回收循环经济发展。
■营商环境
在大湾区设“方便营商委员会”统筹简化审批流程
围绕大湾区发展,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带来了多项建议。“目前大湾区九市各有各的审批制度,引致程序重复、效率不高。”洪为民说,要改善营商环境,需要提升审批效率。
他建议,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及澳门经济局共同设立“大湾区方便营商委员会”,统筹各种审批流程简化,减少重复程序(例如在大湾区成立一间新公司只需要一次登记、一次公司查册),优化程序(例如接受香港民政事务处或律师对香港企业或个人证件或文档宣誓,而不一定找公证行进行公证,建立数据互查机制,降低企业成本) 等。
此外他还提出,“方便营商委员会”可以参考内地政务电子化的趋势,以 e审批、e呈报方式办事,让企业少跑部门,建议以不跑多于两次为工作目标。
■服务贸易
推动更多新兴专业在大湾区进行内地香港资格互认
在服务贸易方面,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主席卢伟国,今年带来了题为《进一步落实CEPA协议 切实支持香港专业服务拓展内地市场》的提案。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实施以来,香港专业服务北上发展拥有了重要平台。但当前各种行业壁垒、门坎过高的情况仍然存在。”卢伟国说,2019年11月,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关于修订的协议》,为切实支持香港专业服务拓展内地市场,建议继续出台新措施,进一步打开“大门”“小门”。
其中包括,建议出台CEPA大湾区专业专章,推动更多新兴专业在大湾区内进行两地资格互认。
“为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各种新型建设需求,大湾区在传统专业服务以外出现很多新兴专业。对软件工程师、网络管理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领域和高端创科领域人才需求甚殷,金融分析师、保险精算师、室内设计师、护理员等传统以外的不同中高端专业人才需求亦渐次冒起。香港相关服务市场质素高、范围广,培养了不少人才,年轻人更是这些专业的中坚。”因此卢伟国建议,出台CEPA大湾区专业专章,研究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协同发展的双轨人才策略,推动更多新兴专业在大湾区内进行两地资格互认,“小门”应通尽通。
责任编辑:赵慧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