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戈:放开地摊倒逼城市管理升级
地摊经济,也可称为户外非正规经营,包括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和流动摊贩。按照各大城市目前的卫生市容管理条例,是被取缔和禁止的非法经营方式。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消息,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全国范围内,从成都、郑州、南京到青岛等城市,陆续提出放开地摊经济,这是否意味着地摊就此回来了?放开摆地摊是短期举措,还是本应如此的长期回归?笔者认为应当是后者。
地摊经济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三低”:一是市场进入的门槛非常低,从业者不需要什么学历背景和从业经验;二是失业风险低,没有人可以辞掉摊贩;三是商品价格低,消费者到地摊消费,实际上是为获得更多的价格优惠。
正是这“三低”使地摊经济成为稳就业的重要抓手,对那些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背景不是特别好的人群来说,既可以把地摊经济作为长期从业的领域,又多了增收的机会。而对于那些已经在稳定岗位上就业的人来说,在疫情面前可能存在工资不能足额发放的问题,因此他们也可以通过地摊经济短期内补贴家用。
如果看重地摊的烟火气,那么文明城市建设、食品卫生安全这些问题该如何考虑?大部分人可能都喜欢地摊带来的便利与实惠,却又不希望地摊带来噪音、污染和交通阻碍,影响生活品质,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
应该看到,放开摆地摊首先是疫情倒逼城市管理的一次救急。因为疫情期间群众普遍认为,在室外用餐或者购物相对室内会更安全一些,今年3月,成都市政府先行一步,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两个月以来的实践证明,如果政府城市管理水平能够升级,是可以解决地摊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激发城市活力之间的矛盾的。
因此,允许摆地摊,就不是简单的一放了之,而要有一整套配合放开的办法。在发展地摊经济的过程中,主要目标是在现有地理空间和交通条件下,能够扩展消费空间,因此一是可以固定摆摊时间,比如早市从几点开始,夜市到几点结束,尽量不打扰周边居民的休息。二是可以固定摆摊地点,便于属地化管理,遇到相关纠纷,可以就近得到解决。从环卫的角度上说,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也有利于清扫和维护。
放开摆地摊其次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试想,如果巴黎左岸没有那么多咖啡馆,每天下午没有那么多在街头喝咖啡的人,大家会不会觉得巴黎少了些“调调”?地摊经济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城市的烟火味、人情味。人们通过逛地摊,感受到城市活生生的文化、消费习惯、风土人情。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特点,而很多城市的真实特点往往在地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摊经济不是低端的代名词,它完全可以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要达成这一效果,就要把地摊经济放到整个城市的商业发展规划和城市管理当中加以考虑,比如与夜经济如何联系,与已有的商业街区如何实现差异化定位,如何突出地方经济特色等等,这都需要细致周密的规划与设计。(作者是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玫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