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来源:财经57号
金融圈大事儿年年有,2020年特别多。
岁末年初,我们不妨扒一扒金融委2020年的经历,从中或可看出金融监管的未来走向。
一
从两年13次会到一年30次会
2020年,新中国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极其深刻的变化。
如果要洞察中国金融的走向,金融委会议绝对是不容错过的重要线索。
单单梳理2020年金融委会议的数量,就能发现其中隐藏着巨大的信息量。
翻看2020年金融委会议的通稿,会议公开发布新闻稿件的只有7次。
第一次公开发稿的会议于2020年1月7日召开,是金融委第14次会议,而最近一次公布的是第43次会议的内容,会议日期是2020年11月21日。
再加上一些专题会,也就是说去年一年,金融委至少开了三十多次会议。
要知道,从2018年7月新一届金融委召开第一次会议,到2019年底,金融委才召开了13次会议。
会议次数激增背后不仅折射出2020年金融领域的跌宕起伏,也说明金融工作在宏观经济转型和整个国家发展中的特殊定位:
一方面,金融领域迫切要解决的深层次风险和矛盾很多;
另一方面,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市场在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内需和消费等方面必须发挥更大作用。
通过公开的会议通稿,我们不难摸清金融管理的脉络。
二
7次公开的会议
6次提及资本市场
判断谁最受重视,或者说谁是短板,看看在会议中出现的次数就知道了。
这不,2020年金融委公开发新闻稿的7次会议,就有6次提到了资本市场,还是重点提到的。
也就是说,除了年初的第14次会议专题研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之外,其他6次公开的会议都重点研究了资本市场的问题。
4月7日的第25次会议提出,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这次会议中有几个关键说法:“枢纽作用”“打击造假和欺诈”“提升市场活跃度”。可以说,资本市场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枢纽”。
紧接着,在4月15日的第26次会议上,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这是个老问题,又是个新问题。
从这次会议开始,到5月4日的第28次会议,7月12日的第36次会议......几乎次次提到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
其实,除了公开的会议中频繁提及资本市场,金融委会议和资本市场还有很多不得不说的故事。
想必大家都记得,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金融市场迎来巨大不确定性,春节后到底是不是如期开市,争议巨大。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金融市场如期开市,在首个交易日恐慌性大跌之后,A股迅速迎来绝地反击。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2020年分别上涨超13%、38%、64%。
尽管结果是好的,但当时做出开市决定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背后,当然少不了金融委的多次紧急会议和大力协调,最终才保证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也在一片寒冬中增添了暖意。
话说回来,这么受到金融委重视的资本市场,2021年会怎样?
10月31日,金融委召开了一次专题会,主要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这次会议继续强调要“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可以说,明年资本市场改革工作肯定会沿着打造“枢纽”的思路进行。
融资和投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个合格“枢纽”必须让投融资双方都能有获得感。
目前,资本市场在融资端最重要的改革无疑就是注册制改革,而在投资端的改革必须从投资者保护发力。
先看融资端。注册制已经在科创板和创业板进行试点,如果各方面条件成熟,不排除2021年推向全市场。
但难题也不少:
一是主板和中小板存量市场的体量更大,涉及到的投资者更多。
二是仅两个板块试点注册制之后,上市企业数量就迅速增加,还有越来越多的拟上市企业在排队。交易所一线审核压力骤增,市场对IPO扩容的担忧也从未完全消除。
还有,入口关越开越大的同时,退市制度改革的各方博弈仍在继续,“出口关”是否能够真正畅通,已经成为注册制改革路上绕不开的问题。
再来看投资端。2020年公募基金规模的大爆发已经证明了这个市场的吸引力,而且这才是一个开始。
中国居民巨大的理财需求,过去被维系在房地产这个市场上。现在“房住不炒”深入人心,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未来需要承接这部分需求。
怎么承接?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到位肯定不行。
不客气的说,资本市场发展三十年,对于投资者的保护远远不够到位。
很多极为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成本太低太低,不仅让市场功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式的扭曲,更让投资者无法对这个市场产生信任感。
“零容忍”,是一个态度,算是正本清源,但执行层面怎样还要再观察。
三
从瑞幸咖啡造假到债券违约风波
突发风险事件一个不放过
财务造假,这个让投资者深恶痛绝却又屡屡浮现的“幽灵”,放在任何国家的资本市场都是“过街老鼠”。
4月2日晚间,在美国上市的瑞幸咖啡一纸“认罪状”让资本市场震动。一时间,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人人自危”。
闻者自知。“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4月15日,金融委第26次会议不点名地提到。
金融委这次会议看似“高规格接待”瑞幸咖啡,实际上是借瑞幸咖啡事件,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设作了一个“开场白”:
提醒所有上市企业,无论是境内上市还是境外上市,有些动作都是无法容忍的。
台历翻到了10月,就在全国为疫情之下的GDP转正欢呼的时候,一场“信仰危机”却在债券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
10月23日,华晨集团规模为10亿元的私募债未能按期兑付。11月10日,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永煤SCP003”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券不保了?!
“近期违约个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11月21日,金融委召开了第43次会议,研究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
此次会议第一个要求的就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责任”,而且直指“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这正是有所思、有所指。
债券市场作为我国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肩负重任,却在当前最需要打通企业融资通道的时候出现了市场恐慌,难怪要金融委就此专门开会研究。
除了秉持“零容忍”态度,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本次会议还特别将“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单独列项。
客观上说,一个分割的债券市场确实不利于金融监管及时发现问题。
金融委作为更高层级的金融监管机构,在债券市场发生问题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站出来统筹监管合力,督促各监管部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在各类金融风险事件处置当中,金融委的作用越来越实。
在金融委成立之前,金融监管部门之间一直都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不过,有位圈里的“老人”说,“就是大家定期一起吃顿饭”,更像是“神仙会”。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规范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委这样坐实了的“高配”是必须的。
自金融委成立以来,在处置重大风险事件中,它的影子已无处不在。
例如金融管理部门已经稳妥处置了像明天系、安邦系和华信系等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特征的一些企业集团。
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授权央行对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市场准入管理并组织实施监管。
同日,央行正式对外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并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各种各样的“系”终于被纳入了统一的监管框架。
四
针对蚂蚁集团的行动
就从一次金融委会议开始
如果非要从2020年金融委的会议中选出一个“之最”来,那一定是10月31日的那次。
根据新闻稿,10月31日,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工作。
这个看似工作化的新闻稿,却大有玄机,关键信息藏在最后一段。
会议指出,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作,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要监督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遵守监管规则,完善公司治理,履行社会责任。要增强业务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投资者教育。要督促上市公司规范使用募集资金,依法披露资金用途。要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要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紧接着——
11月2日,四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有关人员;
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11月3日,上交所发布决定,暂缓蚂蚁集团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12月26日,金融管理部门第二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督促指导蚂蚁集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进一步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
……
“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 “完善公司治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委会议提及的内容在一一落地。
对照金融委会议,再加上后续不断释放出来的信息,可以预料:
蚂蚁集团的整改之路还很漫长。
至于市场关心的,整改之后蚂蚁集团还能否重回上市之路,这要取决于整改的结果了。
但是不管怎样,对于金融圈而言,“规范”这个关键词将在明年延续。
毕竟,“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已经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列入2021年的重点任务。
未来,做着金融的业务,却打着科技公司的幌子,进行监管套利,肯定是行不通了。
梳理下来,2020年金融圈大事儿真不少,金融委够拼的。
告别跌宕起伏的2020年,真心希望2021年金融委的忙碌指数更低一点,金融风险更少一点,金融市场更红一点。
文/牛兔子、有源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思阳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