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万里行投资小课堂第13期:尽力避免频繁交易

东方红万里行投资小课堂第13期:尽力避免频繁交易
2020年07月17日 14:04 新浪财经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欢迎收看“东方红万里行”投资小课堂!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内容是,尽力避免频繁交易。

  基于对亏损和回撤的天然厌恶,大多数投资者极易在市场震荡或下跌时直接选择降低仓位来及时止损或减少盈利回吐,然后通常又会等市场企稳之后再进行买进操作,这个是基于怎样的一个思考呢?

  这有点类似于“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古训,投资者通常会希望自己是在安全的地方,远离危险的地方,但往往这种想法恰恰会与预期不相符合。

  例如,在净值下跌的过程中卖出,会导致资产缩水,等市场企稳再进去,又会提高持仓成本,这其实是大多数投资者惯有的思维。这种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追涨杀跌行为的存在。这种交易往往伤害了持有基金的最终收益,是比较常见的,又很可惜。如何理解投资者基于理性思考而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呢?

  我们可以根据投资者交易的行为特征将投资者分为“价值交易”和“趋势交易”。价值交易者较为严格的遵循价值回归的原则,秉承巴菲特说的:不要仅仅因为价格下跌就卖出价格被明显低估的资产,那是非理性的做法,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相对的,另一部分投资者牢记杰西▪利弗摩尔的教诲,尊重趋势,坚持浮盈加仓和亏损离场。在市场里,投资者一般都懂一些技术分析,尤其是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乐于去钻研图形和技术,基本都会都用一些指标进行交易判断,而即便信仰价值投资的投资经理,在仓位管理上也难免进行趋势交易。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短期来看,市场上涨的时候,投资者的情绪是乐观的,市场下跌的时候,投资者的情绪是悲观的。反过来也会发现市场有这样的规律,投资者情绪持续乐观时,市场往往已连续上涨了一段时间,投资者情绪持续悲观时,市场往往已下跌了一段时间。

  其实投资者与市场之间是一个互动影响的关系,就像索罗斯的反身理论所讲的: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但是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的资讯,再加上投资者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正是因为存在对市场的这种“偏见”,投资者对市场的感知和市场的实际表现往往会相反,因此每一次择时成功的概率其实都不高,如若再增加择时的频率,即频繁交易,成功的概率就更低,对组合收益的影响会更大。正是由于投资者的这种思考和选择,往往会加剧市场的同向波动。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在下跌时保持淡定、在上涨时敢于拒绝诱惑,降低频繁交易对于净值的损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点,频繁交易可能导致投资决策正确概率的下降。

  投资者在频繁交易时面临两个风险,第一个是频繁交易会使交易成本不断增加,第二个是每一次交易都面临一买一卖两次择时,在不停的择时过程中往往会拿不住好的投资品种。

  其实投资者要想从交易中获取好的价差难度的确很大。本质上,每一笔交易都是一次独立决策,但事实上不可能每一笔交易都正确,假设每次决策正确的概率为P,那么要使n笔都正确交易就是一个简化的伯努利模型。举个例子:如果一次交易要通过两步来完成,即买和卖。买对的概率是70%,卖对的概率也是70%,那做对整个交易的概率只有70%*70%=49%。

  当n越大也就是交易次数越多时,这个概率是越来越小的,直至无穷趋近于0。事实上只要每次交易正确的概率不是100%,那么交易的次数越多,全部交易的总体正确率会随着次数的增多而不断下降。这还不包括在交易中,前一次亏损的交易会通过情绪影响下一次的决策的正确性,比如上一笔交易是失败的,容易降低下一次交易的成功概率,这样的话,就又变成了一个条件概率,进而导致全部交易的总体正确率更低。

  再来看这张图,第一张图是上证综指,按照正常的投资逻辑来说,投资者应该在上图中的蓝色圈圈的地方买入,在红色圈圈的地方卖出,抄底逃顶;

  但从第二张图可以看出,柱行表示在对应时间里基金的发行份额,也就是投资者认申购的份额,我们会发现,在应该买入的时点,投资者买入的基金份额反而是最少的,在应该卖出的时点,投资者买入的份额却是最多的。总而言之,这个市场总是在不断地诱惑投资者进进出出,投资者高抛低吸的美好愿景往往却在追涨杀跌的过程中得到一个全然相反的结果。而高位建仓使得实际成本远高于预期,这样就导致赚钱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第二点:持有时间影响赚钱效应。

  先来看这张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大类投资品收益状况表:它分别展示了偏股型基金、上证指数、债券型基金、三年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上海房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收益情况。从年化收益率来看,假如回到2001年,购房会是一个绝佳的投资选择;但同时在这张表格的最左侧,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也出人意料地达到了一个相似的水平。

  但从投资者实际感受端来看,通过配置基金来实现的收益率并没有达到如此水平。这也引起了一系列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趋之若鹜的去买房子?为什么在买房面前,年化收益率类似但流动性更好的偏股型基金会被无情的忽视呢?

  任何资产都有它在收益、波动和流动性等维度的一些特性。回过头来对比分析大家趋之若鹜房子和被多数人忽视的基金,我们会发现:两者在长期收益端水平相似,长期向上。但房子本身拥有居住的功能属性,同时受到流动性相对较差、且价格敏感度不高的属性影响,非常容易长期持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拿住”。反观基金,价格敏感,短期内就会存在一定波动,有时候波动还会很大,因此很难做到长期持有。投资者的最终收益(或者说是赚钱效应)需要能够长期地拿住一个整体向上的资产组合。

  降低交易频次、长期持有整体向上的资产组合,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更能实现长期可观的收益。

  以东方红旗下一只三年封闭运作的基金为例,东方红睿丰混合基金,在三年封闭期内投资者不能赎回,通过封闭机制帮助投资者规避追涨杀跌行为和引导长期投资,三年封闭期满时,基金经理创造的三年投资收益完整的成为投资者的持有收益。

  假如东方红睿丰是一个开放式的基金呢,会不会有投资者在短期盈利后止盈了?会不会有投资者在经历过股灾、熔断的反复暴跌后忍痛割肉呢?会不会有投资者等到恢复到前期高点后就赎回呢?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真正能持有到最后,享受到三年封闭带来的收益的投资者只会是少数人。

  所以对于有持续增长逻辑的业绩优秀的产品,应淡化短期波动、坚定长期持有,即使是开放式的产品,也建议大家长期持有。

  通常都说知易行难,但有时行不易,知更难,这一点在克服频繁交易的问题上,也的确适用。假如你知道某只股票放一年能挣50%,你会为了短期波动去止盈吗?

  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但毕竟我们不能预知未来。而研究,就是为了消除不可知和不确定。深入而持续的研究,能够增强持有信心。同时,对于市场,要预测新一轮长期牛市什么时候到来,以及究竟有多远,是很困难的。投资者应该逐渐从牛熊市思维转移出来,淡化指数的行情,更加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真正分享行业和公司成长的长期收益。

  总结今天的内容,频繁交易可能导致决策正确概率的下降,持有时间会影响赚钱效应,对于有持续增长逻辑的绩优产品,应该淡化短期波动、坚定地长期持有。

  不预测市场,坚定自下而上的研究,这有助于投资者增强投资的信心,以“任凭风吹雨打, 胜似闲庭信步”的心境,寻找真正的成长价值,规避频繁交易的负面影响,为自身带来长期的投资回报。

  以上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殷悦佳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1 起帆电缆 605222 18.43
  • 07-21 法狮龙 605318 13.09
  • 07-20 建霖家居 603408 15.53
  • 07-20 力鼎光电 605118 9.28
  • 07-20 爱博医疗 688050 33.5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