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民营经济120天
从去年11月1日座谈会到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民营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张安彤 陈浩杰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九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在浙江省长兴县开启春节长假后的首次代表调研。
“我要把大家的所思所盼忠实地带到北京。”张天任说。
今年的调研有些特别。张天任的调研重点主要聚焦民营经济发展,尤其是近三四个月以来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获得感。他希望将这些调研落在议案、建议上,真正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难题。
在长兴博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兵告诉张天任,多年来,博泰电子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很少,资金多靠股东自筹。不过,随着近期一些政策的逐步落地,融资难题有望破解,一家国有大行有意向为他们发放一笔上千万元的贷款。
博泰电子曾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正是不少民营企业多年的焦虑。
时间回到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不仅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还就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出“药方”,明确提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6个方面政策举措。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每一项都直击沉疴。
给“定心丸”和开“药方”,凸显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也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
“参加这次座谈会最强烈的感受是,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处地位的充分认可,以及总书记把民营企业家和创业者称呼为‘自己人’的亲切感。”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感慨。
不惟当时,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至今,约4个月、120天的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皆把民营经济摆上突出位置,落实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创新创造动力。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感受到了浓浓春意。
“救命钱”来得这么快
2018年11月2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次日,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等来了属于她的好消息。
当天上午,一场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北京市多部门共同召开的“北京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会”上,东方园林与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民生银行、中关村融资担保公司签署《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意向合作协议》。
获得这些金融机构在债券融资方面的支持,东方园林终于看到了渡过危机的曙光。
2018年上半年,因资本市场收缩、市场系统性调整等问题,被誉为“园林第一股”的东方园林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与股权质押危机。公司原本计划在2018年5月21日发行10亿元公司债券,但最后仅募得资金0.5亿元,被市场称为“史上最凉发债”。
怎么办?上哪儿找“救命钱”?
2018年,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不少民营企业陷入流动性困境,而监管层的重视和一系列举措让“东方园林们”看到了希望。
就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前,2018年10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由人民银行依法向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委托其按照市场化运作、防范风险原则,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
东方园林、大北农、碧水源这3家中关村示范区民营企业,成了该项政策的首批获益者。何巧女也不曾想到,“救命钱”来得这么快。
好消息接踵而至。2018年11月6日,国内首批获准设立的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之一——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向东方园林旗下环保集团增资,首期现金增资10亿元已到位,后续还将以不超过20亿元进一步增资。
这被视为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第一单,也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回暖的一个积极信号。
至此,东方园林中层管理人员林静(化名)的焦虑得到了缓解。她知道,公司的资金困局正在化解,“至少我不用那么着急写辞职信了。”
纾困“大军”在集结
陈碧君2018年11月14日向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申请的一笔14.9万元贷款,很快就到账了。
“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身为江阴沃佳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碧君一直发愁新订单要买原材料的资金无处筹集。
2018年11月以来,许多民营企业都明显感受到融资环境的整体改善。
之前被告知“民企债券一律不买”的山鹰国际控股副总裁石春茂,在12月3日成功发行2亿元超短融。从他开始接触银行、增信机构筹划发债到成功发行,仅耗时10天。
原本因贷款利率上扬而承受很大融资压力的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11月16日成功发行14亿元债券,发行利率仅5.28%。更让公司惊喜的是,仅3天投资人便完成缴款,14亿元顺利入账。
融资效率高了、融资利率低了,对于许多有发展前景又急需流动资金支持的民营企业来说,各界的融资便利支持恰如雪中送炭。
作为融资主渠道的银行业出台了更大力度的举措。短时间内,从政策性银行到国有大行,再到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23条”“20条”“40条”等措施纷纷出台。
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推动成立纾困基金,旨在直接向企业“输血”。比如,深圳提出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重点用于解决深圳优质民营上市企业大股东股票质押风险、优质上市公司流动性紧缺问题及对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的救助或资金支持。
民营企业的纾困大军在不断集聚,指导其行动的高规格文件也应运而生。201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并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纾困。
从各方纾困中找回发展自信的企业不在少数。何巧女不久前就在一个圆桌论坛上说,只要你努力,一定会过了这个冬天,春天就在不远的地方。
减税,为了获得感
2018年末,旷视科技公司的副总裁谢忆楠有个明显的感受:政府部门开展的降成本调研越来越密集。
“从北京市政府到海淀区、中关村管委会,在2018年10月到11月期间都曾来到公司进行减税降费的调研活动。政府部门还组织了多场调研会,邀请一系列的企业参会,大家在会上根据自身企业的需求,各抒己见,说出企业在经营降成本和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具体有哪些期待。”谢忆楠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回忆道。
推出更多的减税降费政策并落到实处,摸底调研须先行。
在谢忆楠看来,过去虽然也有不少减税降费的政策,但往往都是直接发布给企业,企业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角色。
而现在,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政府部门包括财税系统,都迫切想倾听企业的意见,想了解企业认为哪些地方应该切实减负,哪些政策可以解渴,可以对激发企业活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种迫切和重视体现在与企业沟通和政策制定的诸多细节上。
“财税部门来到企业调研,或组织完调研会后,会将后续的对接工作落实到人头上。”在每次调研结束后的几天里,谢忆楠都会很快收到固定对接人员发来的反馈,包括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企业表达的诉求,以及调研部门对企业诉求的初步政策意见等。
“仅仅这一个细节就可以说明,调研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在为后面出台更多的减税降费措施扎扎实实打基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说。
企业税负要如何才能有效减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要求,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而且要简明易行好操作,增强企业获得感。
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人士对记者说,“增值税改革可以惠及大型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各个层次的企业,减税效果具有普惠性,所以增值税动一动,就会带来较为可观的减税规模。”
针对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初创型企业的减税则是民营企业减税降费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旷视科技的需求就比较强烈。谢忆楠说,像摄像头、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的硬件需要不小的资金投入,税率费用降不下去,企业成本负担会很重。
而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还在持续落地。
比如,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这些减税政策实施期限暂定3年,预计每年可再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
1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表示,2019年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坚持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谢忆楠对未来充满期待。他算了下,短短两个月内,企业经营成本就下降了10%到15%,这就是获得感。
“熟悉人”的新面孔
2月11日,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河南省某地级市一个中型食品公司的老板林建在家守了一天,也没有等到“熟悉人”上门或来电。
“熟悉人”指的是地方上各级各类政府公务人员。林建说,过去进入腊月,就有一些政府公务人员上门“指导工作”——实际上是希望林建多去走动打点。今年这样的事少了很多,与频繁上门的“熟悉人”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些繁琐的办事程序。
不久前,林建去当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一项税收手续,没有带身份证,手机里的身份证照片居然也能办,整个流程走下来没有超过20分钟。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给林建的最大感受是,省下了很多跑腿托关系的精力和花费,企业轻松多了。而营商环境优化的背后,是一环扣一环的紧张工作。
就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后不久,2018年11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围绕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信贷、纳税、办理破产等方面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逐步在全国推开。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中国首个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正在构建中,2019年将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部分地级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到2020年,要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林建也许不知道,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就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不只是河南,多个省市近期都对外发布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政:“35证合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投资审批从113项精简到59项……
优化营商环境如同一枚硬币,简政放权的另一面写着“服务”。在山东青岛,当地企业家发现,一度陌生的“熟悉人”正越来越熟、越来越亲。
1月6日晚,青建国际的公司年会上,出现了青岛市工商联副主席周雪燕、青岛市商务局巡视员淳于贤力等地方官员的身影。
青建国际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年会虽然年年办,但今年是第一次请到了众多政府部门的领导。“以前也请过,但都不来。”
变化缘于青岛市2018年12月发布的《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下称《意见》)。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不能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
上述《意见》则明确,在依规依纪依法,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的前提下,公职人员要大胆开展工作,积极与企业和企业家接触交往,主动热情搞好服务。为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听取意见建议,公职人员经批准可参加商(协)会或企业举办的座谈会、茶话会、年会等活动。
“非常接地气,以前就怕做‘过’了,现在很放心。”青岛市工商联副秘书长丁一表示,工商联虽然是民营企业的“娘家人”,以前也不敢轻易参加企业的年会,就算参加了,领导为避嫌也是致完辞就走,不会与企业有太多交流。有了这份意见,企业邀请参加活动,分管领导同意后,就可以大大方方参加了。
一位当地企业家说,清而不亲,或清有余而亲不足,导致有些领导怕见企业家,避之唯恐不及,不作为少作为,“通过一张‘明白纸’给政商关系立规矩,有助于改善政商生态。”
抱团锚定高质量
1月30日晚,重庆东赢恒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林东乘坐最后一班飞机从北京回到重庆。第二天,这位土生土长的重庆民营企业家,将迎来一个新角色——重庆市民营企业投资协会(下称“重庆民投协”)会长。
重庆民投协成立于2016年,创始会员共有37家,由于会员结构相对单一,协会的投融资功能薄弱,发展动力不足。1月31日,重庆民投协“届中调整”,选举了新一届领导班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深鼓舞了民营企业家,让大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张林东说,此次协会调整,除了重庆本地企业家积极参会外,湖南、河南、北京、山东等地的一大批企业家也积极“入伙”。
在本次会议上,重庆民投协宣布了一系列创新之举,包括打破会员企业地域限制,吸引外地企业家入会;打破会长治会模式,实行轮值主席、执行会长共同治会等,旨在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助力重庆民企高质量发展。
一个协会的创新,折射出民营企业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和魄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到企业“转型的火山”,对于重庆来说,这一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说,重庆市大企业不够大,小企业不够多。重庆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转型升级背景下,这一短板更加明显。为此,重庆市将推进实施“工业跃升”工程,着力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制定出台一批产业扶持政策,为民营企业在新的产业变革下实现新发展创造新空间。
产业抱团发展,突破创新瓶颈。张林东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们要在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中走出亮点来,在创新创造上发光发彩。”
真正的“自己人”
1月16日,刚刚从青岛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履新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的高善武,烧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
当天他打电话给民营企业家、青特集团董事长纪爱师,请他次日上午来给新成立的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揭牌。
“我能有资格去?”这是纪爱师的第一反应。
“咱们是一家人,是自己人,我们都是给你服务的,怎么不行?”高善武反问。
“你觉得我可以那我就去。”纪爱师答应得很爽快。
1月17日上午,纪爱师出现在揭牌现场,和他一起揭牌的还有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家新等当地政府官员。
在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中,青岛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专门设立的政府部门,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整合了相关部门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职责,实现了不分产业的全覆盖,不分规模的全包含,职能进一步集中、资源进一步整合、工作覆盖面更广、工作力度更大,改变了各管一摊、力量分散的局面。
“我们推出了‘民企之家’服务品牌,要营造一个民营企业维护权益的信赖之家,互帮互助的温暖之家,助力发展的服务之家。”高善武说。
这是一种政府服务于“自己人”的思路。“现在各地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或是对民营企业家的重视,都是在进行一个观念转变。过去政府对企业更多的是一种管理观念,如今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说。
与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的服务思路有所区别,山西的“晋民投”还主张与“自己人”合作共赢。
“晋民投”是山西省政府主导、民企联合组建的山西最大民营投资集团,首批入股参与的有15家。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山西大力推动国企混改,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以期破解“一煤独大”困境。2018年11月26日,山西省国资委拿出108个优质混改项目面向民企“招贤纳婿”,借此加快山西国企混改。对接会上,晋民投与太钢集团、晋能集团等省属国企达成初步合作的框架协议。
山西企业家张汉对未能参与晋民投筹建懊悔不已,当初工商联曾找过他,但他因犹豫错过了。
“既可增资扩股,也可股权转让;既可绝对控股,又可相对控股。”山西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山西国企混改要彻底摒弃封闭理念,真正拿出一批有前景、能盈利、有潜力的好项目,让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这种开放心态,让我切实感受到政府和国企的诚意,现在民营企业地位真的不一样了,我也许错过了一次好机会。”张汉说。
对接会后两个多月,2月16日,张汉在2019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又一次感受到了“不一样”。亚布力论坛成立19年来,第一次有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有关领导出席并同台发言。
“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来参加亚布力,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但亚布力论坛本身就是中国企业家论坛,不分主人和客人,我们都是自己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这样开场。他说,国企和民企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能行稳致远。
这一天,也是何巧女开心的日子:东方园林宣布已足额支付了一笔本息总额为12.46亿元的超短融债券。这笔债务的偿清,意味着长达九个月的资金困局顺利突围,东方园林的短期债务危机基本解除。
责任编辑:陈永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