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曹名长蓝小康许文星等最新分享:看好被低估的成长性资产,市场的分化,蕴含的是机会

中欧基金曹名长蓝小康许文星等最新分享:看好被低估的成长性资产,市场的分化,蕴含的是机会
2023年07月20日 19:38 市场资讯

  来源:六里投资报

  7月19日,中欧基金2023年中期策略会在线播出,中欧旗下曹名长、蓝小康、许文星、李帅、彭炜等多位基金经理,结合当前市场情况与各自的投资策略,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行业知名价值老将,曹名长从低估值价值投资者的视角,探讨了为何公募投资行业经常会面临周期性的困境,以及他对现阶段市场中成长资产的分析判断。

  在曹名长看来,当前的行业将过度的关注放在了收益目标上,但对风险目标,或者说对波动率的考量过少。

  如果仅将收益目标放在首位,即使目标是长期收益,投资者也很容易在过大的波动中失去坚守的勇气与毅力。

  曹名长的想法是,应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去考虑赚取收益。

  对于高波动的指数或者资产,买的时候就应该非常注意,只有在相对低、估值相对合理的位置,它的高收益才足以弥补高波动的风险。

  结合当前市场,曹名长表示,从低估值价值投资视角来看,现在非常看好成长股,因为很多成长股现在的位置很低。

  在低位时,即使是低估值投资者也会找好的成长性资产来买。

  在曹名长之后,蓝小康、许文星、李帅、彭炜等四位基金经理也分别亮相,结合自己的投资方法,畅谈了自己对A股市场的思考和观点,让我们得以一窥中欧基金这一批“中生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特别是蓝小康、许文星这两位基金经理在中欧管理基金时长均已超过5年, 正是开花结果出成绩的阶段,近几年的业绩也是可圈可点。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提炼了中欧基金策略会的精彩内容:

  曹名长:低估值价值投资的“价值”在哪?

  看好处于低位的成长性资产

  这几年我们这个行业出现了一些困境,很多人认为这是周期性的。

  在我接近20年的投资管理经验中,好像经常出现这种问题,隔几年,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困境,也就是所谓周期性的困境。

  它是因为我们不专业吗?或者说我们不够努力吗?这种困难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我们经常说这个问题,既要埋头做事,又要抬头看路。

  除了专业和努力以外,可能还有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你是往哪个方向努力,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有可能离目标越远。

  作为投资者来说,我们常说的目标是收益。要么是相对收益,要么绝对收益。

  这个目标、这个方向到底对不对?

  首先,讲目标和讲收益的问题,我们不能讲短期收益。

  市场很多人会去追逐短期收益,追求一年要赚多少,一个月要赚多少,或者是两年要赚多少,这个是有问题的。

  换句话说,要追求长期的收益。

  追逐长期的收益,是不是还是有问题呢?

  从指数来讲,长期来看,创业板指数最终的收益率要远远高于沪深300成长和沪深300价值指数

  但是不是说,长期买创业板指数就可以了?

  我认为不一定。

  假设为了追求长期的收益率而买创业板指数,它的中间波动很大,心理会承受不了,可能在某个时候就走了,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

  还有一个最不好的可能性,就是在高位进入,大部分的投资者真的有可能就是在最顶部的时候进入。

  这就不是说收益的问题了,而是亏多少钱的问题。

  如果只是追求收益,甚至于追求长期收益,而去投资这种波动大的指数的话,是不是也有问题?不但赚不到钱,有可能还亏钱。

  任何读过金融理论的人都知道马科维茨关于风险和收益的匹配问题,这是教科书上的东西,但在我们投资的时候,反而会忘记这些。

  单纯追求收益目标的这种方法,它导致了,至少是部分导致了目前的这种困境。

  所以,在考虑收益的前提下,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风险?考虑一下波动性?

  至少先考虑风险,再去赚取收益。

  低估值价值,我们做的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做的?它很简单,就两点:

  一个是,我们去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不仅仅看到收益,还要看到风险。

  甚至先看到风险,希望选择那些风险小的、波动小的,但是收益又合理的这种资产去持有。

  这里有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我们低估值价值投资者是不买成长的。

  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是对我们的误解。

  我们买成长性的资产,它可能是高波动的资产,风险比较大。这种高风险的资产,买的时候是要非常注意的,必须要有高的收益率预期才去买它。

  它在低位的时候,预期收益才是高的——用高的收益去弥补高波动的风险;

  风险和收益匹配了,才去买它,而不是任何时候去买,更不能在高位的时候去买。

  我们不是说不买成长,而是说买成长要在合适的位置,按低估值价值投资的方法,在比较低估值的时候去买。

  因为很多成长股的估值现在很低,这个时候做低估值投资也会找好的成长资产去买,这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低估值价值投资来说,这么做是很正常的。

  至少从风险和收益这个角度考虑,这是我们低估值价值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这种思想是比较缺失的。

  如果整个市场有更多的这种思想的话,这个市场是不是会变得波动更小一些?

  现在这种困境,是不是也会时间更短一些?

  蓝小康:自上而下

  关注经济系统的共生性

  我的投资体系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

  在过去几年中,市场主流会更多地自下而上,更多地结构主义。

  整个市场导向上,大家认为宏观经济增速应该是缓慢下行的,因此都去寻找一些成长性的经济结构,基本上配置结构就在消费、医药、高端制造、TMT这几类资产里面来回循环。

  我们一直认为,经济总量虽然增长不是很快,但是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产业就没有投资机会。

  在思维方式上,整个市场对于结构主义关注过高,而对于自上而下的整个系统,关注过低了。

  过去几年,像房地产这些传统产业,由于它对其他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占用,对其他产业存在一些抑制,这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传统产业中房地产、基建等对于整个经济的循环都有基础的作用。

  我们说转型,想去发展高端制造业,想去发展现在的人工智能,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向。

  提高生产力,把消费的方向更多往新兴方向去转,这个没有问题。

  但是这一定要站在经济系统稳定的基础上。

  我们的传统产业,从它的经济规模,到它对于就业,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它要尽量保持稳定,这样才有转型的基础。

  我们一直都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认知框架下,去做资产的选择。

  许文星:对经济长周期趋势形成共识,

  并在股市的定价中逐步体现

  讲讲当下的市场,我们用共识和分化来去描述我们对于市场的一些看法。

  经济增速起起伏伏到今天,资本市场对于一些经济的长周期趋势,我认为,已经逐步开始形成共识,并且股票市场中的定价已经开始逐步体现。

  第一,是经济结构的去地产化。

  第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第三,产业结构的自主化。

  这三点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在当下做投资中,建立很多长期假设中,最重要的背景色。

  虽然有一些长期假设可能和过去5年、10年相比会有些调整,需要我们对增长预期下修,甚至对回报率的预期也要下修,但这也是回归理性的过程。

  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大的共识。

  我们看到,在这样的共识之下,股票市场也呈现一些分化。

  第一个分化,是来自于流动性。

  我们看到,整体股票市场的剩余流动性,在长周期的视角之下,当下处在比较宽松的区域。这通常意味着某一类资产,它的估值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或者相对历史均值会高一点。

  我们看到一批在各行各业中,通过长期竞争胜出,代表行业龙头的公司,目前其股权风险溢价,正处在过去10年视角下,两倍标准差以上的一个位置。

  这很有意思,市场流动性比较充沛,但是这一批中国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或者最有竞争力的一批公司,却处在过去10年估值最便宜的时候。

  整体上我们觉得,这样的分歧,可能更大的概率上隐含的是机会。

  股票市场中,尤其做权益投资,最大的分化来自于Alpha的选择。

  打个比方,股票市场3200点的时候,到底是买那些处在6000点的资产,还是买那些处在1500点的资产?

  这对未来的回报非常重要。

  李帅:产业景气前瞻+优质价值成长

  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我在选行业和公司上,可以总结为产业景气前瞻,优质价值成长。

  优质价值成长怎么理解呢?

  大家投资的主要收益来源之一,就是分享优质企业的长期成长。

  这一点是共识,但里面再加一条价值,就会被问到,这是不是既要又要还要?是不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我理解价值,并不是静态市盈率的高低,因为我们投资是投未来的。

  市盈率是市值除以利润,利润只是一个参考,换句话说,利润表只是反应了企业在这个阶段的诉求。

  我觉得资产负债表是更重要的,它体现的是这个企业的家底。

  现金流量表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真金白银。

  我看的价值,是市值除以可清晰业绩预测下,它能产生的单年度最大现金流。

  为什么是可清晰业绩预测?

  当我们去预测未来的EPS,或者是未来现金流,到底是看明年?看后年?

  某个行业高点的时候,大家把一家公司20年后的业绩预测都拍出来了。

  这是为业绩预测而业绩预测,为降低估值而降低估值。

  可清晰的业绩预测是,这个企业资本开支投下来之后,这些钱能产生多少的利润和现金流,以及过去的存量资产能产生多少的利润和现金流。

  举一个案例,在2019年四季度,电动车启动的时候,当时很多公司看似静态市盈率非常高,因为行业景气还没到来,而且很多公司进行了大量的资本开支,折旧也非常大,没有利润,看PE是很贵的,即便是看PEG,也不到1倍。

  但是我找到一些企业,它们的议价能力很强,现金流量表是很好的。

  而且能测算出来,它的资本开支投下去之后,未来两到三年,单年最大多少的现金流。

  用当时的市值除以我测算的这个可清晰业绩预测下的现金流,衡量下来的估值,很多公司都不到10倍,在我看来比较适合进行投资了。

  这是我对优质价值成长的理解,和如何选公司的方法。

  彭炜:产业趋势的挖掘中

  更重要的是内生性因素

  大家都在讲赛道投资,什么样叫“赛道”?

  我个人倾向于把“赛道”定义为是一种产业趋势,所谓产业趋势可以从两个维度上进行理解。

  第一,是在产业研究层面上,

  是希望找到一些能够真正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比如代表消费升级、技术进步、制造业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体制改革等等。

  第二,是投资层面上,我们希望找到盈利增长能够穿越经济周期波动,并受益估值中枢提升而超越均值回归的投资组合。

  确定了产业趋势的定义,

  我们就希望能够前瞻性地去判断并分析某类因素出现后,能否让一个看似波澜不惊的行业,因为这个因素的出现而产生1-3年维度的投资机会。

  我自己总结归纳,主要来自于两点。

  第一,周期性因素。

  第二,结构性因素。

  周期性的因素,这类因素往往作用于供给端,可以加剧企业盈利的波动。

  2016年到2018年,国内开启供给侧改革,开启了当年煤炭、钢铁、水泥的投资机会。

  2019年,非洲猪瘟带来整个猪价不断上行的那一波投资机会。

  这类作用于供给端的周期性因素对产业趋势的持续性往往会比较短,因为我们知道,价格的上涨往往会对消费的需求产生抑制的作用。

  从这个维度上来讲,我们就要去特别关注这类产业趋势下供需格局反转的信号。

  第二种结构性因素其实是我做投资的时候,更愿意去聚焦的。

  因为一旦出现结构性因素所带来的产业趋势投资机会,赚取的不仅仅是企业盈利加速向上的回报,还大概率能够获得潜在估值中枢上移带来的戴维斯双击。

  往往,出现一些结构性因素的时候,可能会改变行业原有的景气趋势的曲线,提升有效市场的空间,改善竞争格局,或者商业模式的优化。

  其中结构性因素根据其形成条件又可以分为内生性和外生性。

  外生性的结构性因素对产业趋势的持续性而言往往属于弱因素,而内生性的则是强因素。

  外生性因素,比如2019年5G投资,政府需要通过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去产生经济效益。

  但对比3G或者4G,5G在需求侧尤其针对个人消费者并没有创造持续较好的应用体验,因此这样的投资在需求端没有得到一个较强的正反馈。它的产业趋势持续性就显得相对较短。

  但是一些内生性的因素,比如光伏在2020年由于自身行业技术进步组件价格不断下降以后,开启了相对火电的平价。

  这个内生性的结构性因素出现后,真正开启了过去两到三年波澜壮阔的新能源产业趋势,尤其以光伏投资为代表。

  它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身产生的内生性因素,对产业趋势的持续性就会表现得特别强。

  当然,对于产业趋势的持续性判断,也需我们结合渗透率、供需关系、是否出现新的结构性因素等视角作为综合判断依据。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5 民爆光电 301362 --
  • 07-24 金凯生科 301509 56.56
  • 07-24 长华化学 301518 25.75
  • 07-21 鸿智科技 870726 13.28
  • 07-20 敷尔佳 301371 55.6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