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妥协”的特斯拉副总陶琳缺席博鳌 此前被指傲慢由来已久

“决不妥协”的特斯拉副总陶琳缺席博鳌 此前被指傲慢由来已久
2021年04月21日 13:38 商学院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傲慢、强横且不负责”!“决不妥协”的特斯拉副总陶琳缺席博鳌,此前被指傲慢由来已久

  4 月 21 日上午消息,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发生后,特斯拉副总裁陶琳缺席原定要参加博鳌亚洲论坛 2021 年年会。

  在会议主办方此前公布的议程中,陶琳将出席 21 日的《打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论坛,和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等嘉宾共议如何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等问题。

  今日,陶琳并未现身,也未线上参与该论坛。

  01

  陶琳何许人也?

  陶琳作为特斯拉方面的代表人物,这两天的公开回应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央媒评其“不妥协”的底气何在?特斯拉高管傲慢的回应,几乎让人感受不到解决问题的诚意……从网络舆情来看,让很多人感到费解。”

  根据百科资料,陶琳任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负责大中华区政府事务、公共关系、市场与品牌等。

  根据知乎上的公开资料,网传在陶琳2014年1月正式入职特斯拉之前,她曾在百度、人人网等企业任职,并在中央电视台和武汉电视台担任记者、制片人和导演。

  入职特斯拉之后,陶琳代表特斯拉和各地政府接触密切,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介绍上海工厂进展。

  去年12月,陶琳在微博回复网友评论说不想在营销和公关上花费时间精力 。

  这次车展,陶琳老调重提,“我们不会砸大量的广告费用去做公关,尤其是我们不会花钱在自媒体上做投放。”

  02

  傲慢态度由来已久

  去年12月25日,微博认证为科技博客的“品玩”发布了一篇名为《特斯拉中国乱象揭蛊 第三季》的文章,文内曝光特斯拉质量标准下降,使用次品零件装车,整车品控标准下调。”

  文章里还提到特斯拉“管理方式过于粗暴,充满‘包工头’文化,上海特斯拉工厂,已经沦落为‘血泪工厂’。”

  针对以上指控,陶琳当时发博回应,“文章编织的如此离谱,槽点太多不知该从哪里开始说了,特斯拉的法务已经在准备起诉。”

  但在这次上海车展上,陶琳亲自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厂承载了全球绝大部分 Model 3生产工作,该车型国内国外需求非常旺盛,上海工厂压力很大,工人们要加班加点加快节奏。”

  2020年12月29日,某自媒体撰文《致特斯拉的四个公关建议》,文中评价提到陶琳给品玩的回应,“表现真的是不尽如人意,傲慢、强横且不负责任,整个微博发言,几乎没有一句可取之处。”

  虎扑上有网友发帖称陶琳的近期回应“都让人大跌眼镜。感觉能力不足,而且脱离实际。”,有其他网友跟帖评论称其“各种傲慢”。

  03

  车主上海车展维权,特斯拉深夜致歉

  此前,4 月 19 日,2021 上海国际车展期间,特斯拉展台出现车主维权事件。一女子身穿“刹车失灵”字样 T 恤,站在一辆特斯拉展车车顶高声呼喊:“特斯拉刹车失灵。”警方随后介入调查。

  女车主维权事件发生之后,陶琳在媒体采访中表示,特斯拉不可能妥协,这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过程。

  但就在昨晚,特斯拉一改“不妥协”的态度,深夜发布了道歉声明。

  声明中,特斯拉就未能及时解决车主的问题致歉,称已成立专门处理小组,专事专办,努力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尽全力的满足车主诉求,争取让车主满意。

  特斯拉在声明中表示,在配合政府各相关部门调查的情况下,同时开展严格自查自纠,对自身不合理的、不符合服务准则的问题和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并整改,努力做到立查立改、即查即改,做到尊重消费者,尊重市场。

  04

  郑州市监局:特斯拉拒绝提供行车数据

  4月20日,郑州市场监管局新闻宣传处相关负责人回应红星新闻,3月15日,郑州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接到省局转办的张女士投诉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件后,立即将该投诉件分转至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处理。

  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迅速着手处理该投诉件:3月16日,召开专题会议,针对该投诉件成立工作专班,并聘请律师全程参与;3月17日,召集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市场监督监管科、法制科、12315投诉举报维权中心、办公室及相关执法骨干召开了研讨会。

  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4日三次组织投诉人和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进行了调解。投诉人不同意第三方进行技术鉴定,要求“提供车辆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因担心数据被当事人用来炒作宣传造成不良影响,拒绝提供相关数据。因双方分歧较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郑州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于3月17日、3月31日到郑东新区局对该投诉件进行了督办,并于4月9日就“纯电动轿车在使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行车数据是否属消费者知情权”这一问题向省局请示,目前尚在等待省局指导意见。

  05

  特斯拉的 “数据霸权”:车辆数据 “不属于”用户

  近年来,特斯拉“失控”事件频繁见诸报端。《商学院》记者在梳理诸多特斯拉失控/失速事故发现,车主大多表示特斯拉存在刹车失灵的问题,而特斯拉给出的回复基本原因都是指向车主驾驶不当导致或者就是冷处理,迟迟不公布调查结果。 甚至,特斯拉曾将一次车辆断电无法启动的责任归咎到国家电网。

  特斯拉态度的背后都指向一个核心:是你们的问题,我们的车没问题。但作为行驶数据的唯一掌握者,特斯拉从未向车主们、监管部门以及公众给出任何事故车辆的数据报告。甚至在 2020 年,某些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中,事故车辆的行驶数据出现了丢失或被删除的情况。

  就在女子车展维权次日,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警方称将对特斯拉发出搜查令,获取在得州发生事故车辆的所有数据。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人们对于特斯拉官方给出的事故解释,信任度都降到了冰点。

  然而,特斯拉于4月20日晚间发布的致歉声明里对公开事故车辆数据仍只字未提。

  06

  特斯拉该赔吗?

  根据维权车主方面表述,他们退车、退款等诉求均被特斯拉拒绝,“特斯拉高层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让我们同意保险公司修车,修好后特斯拉再帮助卖个好价格。”

  而在讨论赔偿问题之前,首先要厘清双方的对于事故的责任。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曹书珍对搜狐科技表示:如果是因消费者个人操作不当或者未按产品说明操作给消费者造成的人身或财产损失,应由消费者个人承担。

  不过,退一步讲,即使全部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消费者误踩电门等因素造成,那特斯拉的态度也不应当是“决不妥协”,而是对车辆的踩踏板的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如果该事故是由特斯拉车辆问题导致的,消费者可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进行产品退换货。

  《规定》明确了家用汽车产品的“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包修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免费修理;在三包有效期内,如果符合规定的退货条件、换货条件,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购车发票等办理退货或换货手续。规章规定,包修期限是不低于 3 年、6 万公里,三包有效期限是不低于 2 年或者是行驶里程 5 万公里。

  针对于车顶维权的女士所提出的退车诉求,在《规定》中也有所体现,具体包括四种退换货具体情形,即从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 60 天内或者行驶里程 3000 公里之内:

  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燃油泄漏;

  严重的安全性能故障累计做两次修理仍然没有排除故障,或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

  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两次,或它们的同一主要零件累计更换两次仍然不能正常使用;

  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条、车身当中的同一主要零件累计更换两次仍然不能正常使用。

  另外,《民法典》第七编关于侵权责任第七编侵权责任第四章产品责任相关中也提到,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二百零二条),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第一千二百零三条)。

  由于特斯拉采用直营模式,生产者和销售者为同一主体,因此需同时承担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

  另外,由于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频发,不少网友质疑有问题的不止事故车辆,这可能特斯拉车辆存在的“集体问题”。

  07

  车主“出格”维权揭示电动车行业制度性缺

  4月19日上午,一位女士穿透上海车展安保系统,在特斯拉展区维权,其间强力登顶特斯拉展车,持续高声控诉“刹车失灵”,随后被警方带离。20日一早,上海警方通报,因扰乱公共秩序,该女士被行政拘留五日。

  维护公共场合的秩序和安全,是警方的职责;维护购车人、乘车人的用车安全,则是特斯拉的职责。但是,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仅中国国内发生的特斯拉“失控”、“刹车失灵”事故就多达十余起,结合特斯拉的销量,事故率就格外扎眼。即使完全站在特斯拉公司的立场——把事故责任都推给消费者,这些事故也足够证明特斯拉对乘用人不够友好,起码在安全预案上有很大欠缺——毕竟,别的电动车、燃油车没这么多事;毕竟,软、硬技术都足够完备是特斯拉的卖点,但总搞不掂乘车安全这种事,似乎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合理合法地维权、摆事实讲道理地维权,当然应该被消费者认真遵循。不过,这有一个基础,即消费者的维权途径要足够畅通,维权门槛不能过高,摆事实讲道理得有人听、还能听进去;而且,当消费者面对的企业过于强势,面对的产品过于复杂,自己很难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的时候,还要有专业人士的强力介入。只要有这个基础在,大概没人愿意挑战法律、在公共场合不顾体面地成为焦点。要夯实这个基础,方方面面的监管就一定要到位,要有完备的制度保障,要有足够的监管效率。

  这次消费者“出格”维权事件的发生,又一次证明,一些问题已到了急需解决的地步。比如,对特斯拉事故的第三方鉴定问题。与燃油车不同,特斯拉有很多“秘密”是自始至终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没有特斯拉的配合,第三方很难就事故的性质、责任等问题获得发言权。这个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不对此进行制度性构建,这个问题几乎无解。

  解决特斯拉以及其他电动车的数据获得问题(无论是警方强力获得,还是制度框架下第三方友好获得),显然已非常迫切。这个问题不解决,电动车的前行之路就存在大障碍,行稳致远就根本谈不上。对此尽快做出制度安排,无论是对市场、对消费者,还是对电动车生产企业,都意义重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蒋晓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26 华通线缆 605196 --
  • 04-22 联测科技 688113 19.14
  • 04-22 津荣天宇 300988 23.73
  • 04-22 蕾奥规划 300989 51.62
  • 04-22 中际联合 605305 37.9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