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机构调仓】54万股东沸腾!90后北大才子爆买1.1亿股!张坤等调仓踪迹泄露(名单)
【机构调研】两大关键数据异动!股市影响多大?深度剖析(附25只高股息名单)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一场储能电站爆炸事故,将储能行业推进了暴风眼。
4月16日12时许,不少北京南四环附近的市民被一阵浓烟打乱了午休,北京集美家居大红门的储能电站起火,北京调派了15个消防站、47辆消防车、235名指战员到场处置;14时15分许,电站北区突发爆炸,一直到16日23时40分,明火才被彻底扑灭。本次事故导致2名消防员牺牲,1名消防员受伤,电站内1名员工失联。
调查显示,起火现场为北京国轩福威斯光储充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威斯光储充公司”)储能电站。事发前,该电站正在进行施工调试。据悉,发生事故的储能电站于前年投入使用,主要用于该家居市场和周边商户供电,并可提供新能源车充电服务。
国轩高科17日声明,未参与福威斯光储充公司和北京福威斯油气技术有限公司的运营管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相关责任尚在调查认定过程中,公司已派人协助福威斯光储充公司,配合有关单位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工作。
国轩高科:
未参与运营管理
据悉,涉事电站2019年投用,为福威斯光储充公司经营的直流光储充一体化电动汽车充电站中的储能电站部分。
从项目本身来看,曾经保持了较强的应用技术先进性,并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四个应用技术第一:用户侧最大规模储能电站、城市中心最大规模充电站、第一个直流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第一个区域直流增量配网项目。
也正因此,市场一度认为,大红门集美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巧妙地解决了光伏发电波动性问题,助推了能源在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储能系统的转型,为其他用电负荷大的工商业提供了样板。
从运营主体来看,北京国轩福威斯光储充技术有限公司是A股公司国轩高科与北京福威斯油气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国轩高科孙公司合肥轩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北京国轩福威斯光储充技术有限公司25%的股权。公司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持有北京福威斯油气技术有限公司40%股权。
对于爆炸事故,国轩高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公司称,未参与福威斯光储充公司运营管理,事故发生原因和责任尚在调查认定中。公司已派人配合有关单位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工作。
因何爆炸?
事故发生后,北京市区相关部门已组织专门力量,做好起火区域及周边监测排查,确保安全。事故原因和财产损失正在调查之中。
按照规划,事发的储能电站是作为整个区域内家居市场供电系统的一部分。一方面,家居市场的屋顶上安装有光伏太阳能板,用来收集电能;另一方面,储能电站用来存储电能,以保证相对稳定的电力供应。
资料显示,位于丰台区大红门集美家具城的储能项目分为两期:一期项目建设屋顶光伏1.4MW,储能12.7MWh,充电车位24个,直流双枪充电桩12套;二期扩建工程包括屋顶光伏1.73MW,室外8MWh储能及35套充电桩均已安装就位,室内20MWh储能电池及相关直流控制及配电设备。
业内人士指出,锂电池储能最突出的安全风险是热失控,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进而可能产生爆炸。
近年来储能电站着火的事例偶见报端。仅以韩国为例,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自2017年到2020年,韩国已发生29起储能系统火灾,倒逼韩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储能充电。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的储能电站建设有25MWh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通常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相对更高,因此,特斯拉此前也曾传出将磷酸铁锂电池纳入其产品阵容的消息。不过从丰台储能电站事故来看,这一一向被视为安全性较好的技术路线依然会存在热失控的现象,处置不当就可能产生安全问题。
产业影响几何?
为抵御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当前约有28个国家提出碳中和时间节点。中国在2020年9月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进一步明确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是转换能源结构,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发电比例。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全球光伏和风能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7%提升至2040年的24%。电力消费结构的改变使得储能的必要性越来越强。
尤其是随着强制配储政策密集落地和储能经济性拐点临近,以及平价后全球光伏渗透率提升,储能平滑发电的重要性凸显。
不过本次丰台储能电站事故给市场“泼了冷水”。有电力人士认为,不排除储能市场发展步伐放慢的可能。“尤其是跟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配套的大型储能,排查或成为必要动作,一旦其他地区跟进,将对储能电站建设进度带来阶段性影响。同时,风险问题凸显,也可能会打击国有企业甚至金融机构的投资积极性。”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事故本身也会推动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加快,进而推动行业健康持久发展。
去年相关部门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期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出,到2021年,要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储能标准化工作机制,推进建立较为系统的储能标准体系,加强储能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和储能标准国际化。
责任编辑:李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