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能代表中国经济向上力量?2020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谁是你心中的TOP10商业领袖,[点击投票]
来源: 一勺言
有人问董小姐,怎么看恒大收编中介的事。我说,又何止是恒大。
许老板自带流量,房车宝前身恒大宝的故事,早就写过,惯常的‘恒大’做法。不远处,资本宠物贝壳若隐若现,更有房车宝的朋友说,此举背后,内部早有对标贝壳的说法。
两个角度叠加,外界对收编动作的关注,自然强烈。
但是,看完热闹牌面,静下心来,双方立场与心理,倒值得挖一挖。
何止是恒大。很多开发商都在秘密动作,想把触角延伸到房产中介圈子里。
前段时间,跟几位开发商朋友聊天,谈及贝壳,才发现,大家普遍都在蓄力,希望有朝一日,把贝壳的能量武装到自己头上。
国内开发商,尤其是大型开发商,今日普遍都有一个根本观点——‘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董小姐在这个口号里,嗅到了野心澎湃的火药味,也嗅到了丝丝无奈。
大部分开发商对于互联网+房地产的理解,还停留在第一阶段,比较浅薄,一旦准备切入贝壳的战场,肯定要系统铺排,学习积淀,意识就绪,动作才能到位。不过,要真正起势,还需要一段时间。
开发商与贝壳,在很多场合,表现出既是盟友,又是对手的一面。贝壳让开发商爱恨交加,开发商让贝壳捉摸不透。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在某种程度上,双方都低估了彼此。
偏见无处不在。
上一次,董小姐爆料贝壳正在筹备一支房地产基金,考虑从开发商挖人。有一位朋友私下说,风水轮流转,想不到经纪公司也会从开发商挖人了,更想不到还趋之若鹜。
言下之意,明明是以前不太瞧得上的。
而房车宝的故事从一开始诞生,就很像一个新房与新车领域里的‘贝壳’或‘京东’,野心很大,争议不少,但是,遗留的突破口也不少。
恒大尝试收编中介,就是一种态度,也是对这个行业发出一枚信号弹。
董小姐想到了很多问题,也尝试为大家解读一下个中深意,个人观点,如有局限之处,欢迎切磋。
1、基因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恒大具备管理这些中介公司的基因吗?
房车宝在各个城市对中介公司撒网,一旦收编,队伍阵型要变,但大概率还是集团管控模式。
据说,在一些热门城市,恒大采取股权对赌的合作模式,并未完全打消部分中介公司的合作疑虑。
少有人知道的是,很多房企早年都有开发公司和二手租售公司, 就是采取集团管控。
但是,这些年很少看到这个模式的继续。
大部分开发商在全国化以后,发现还是做新房业务赚钱更快,而想要做好中介,必须深耕,要干苦活脏活,还有一个客观条件——所在地的土地供应必须变少,城市存量房时代的到来,才是中介崛起的土壤。比如北京、上海、深圳。
而广大地产公司并不是都在一线城市发家,加上之前中介公司估值并不高。
因此,前几年,很多开发商宁愿做前路漫漫的新业务,也不会想到要在中介行业发力,他们寄希望于把新业务做成融资工具和高估值平台。
可见,开发商有没有做中介的动力,更加致命。
2、对标贝壳
贝壳上市,市值扶摇直上,给资本市场讲了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交易生态平台的故事。
恒大一直热衷资本冲浪,许老板本人又对商业模式极其敏感。
中国最早搞高周转模式的就是恒大,1997年,恒大成为首家推行高周转开发模式的公司。
想要复制贝壳不容易,但是复制一个贝壳的上市故事,对恒大以及很多开发商来说,一定很有吸引力。
恒大的房车宝,主打卖卖卖概念,如果收编故事讲得好,用中介势力来加业务概念,为未来上市加臂膀,也不是不可能。
许老板想要的,可能是一个同样能在资本市场高歌的‘恒大牌贝壳’。
3、上市红利
同类型的故事,是如今红极一时的物业公司上市热潮。
物业公司真的那么需要资金么?其实,很多时候是他们背后的地产母公司更需要。
物业公司去港交所上市的最低门槛是利润2000万。董小姐的好朋友——匠朴研究所做了很多物业公司的研究报告。他们的观察是,目前40家上市物业公司里面,有28家在2019年的净利润超过1亿,今年预计会增至30家。
但是,大量开发商在腾挪利润给物业公司,看非业主增值这一类关联交易就能看出来。这笔帐也是划算的——当物业公司有了融资能力之后,他们又能够反哺母公司。
反哺之一,分拆物业公司本身就是对地产母公司报表负债率的一种支持,之二是买债。不久前,建业新生活就买了建业的美元债。
一个估值比较高的新上市平台,还能为地产母公司增厚一部分资产。
分拆物业公司的逻辑,与恒大做房车宝的逻辑是相通的。
‘收编中介的核心思路是,为上市加筹码,曲线救国降负债,本质还是围绕三道红线。’一位恒大的朋友评价说。
4、渠道诱惑
开发商的基因里天然有一种资本的傲慢,骨子里信奉:你行,我怎么可能不行?
对一个新赛道,他们心里常常会有一个烧钱底线,如果到了底线,还没做起来,就立刻收摊;但只要没到那个临界点,就会一直烧下去。
除了融资诱惑,收编中介能让开发商动心的,还有内生渠道功力,以及借此解除掉被外部渠道绑架的危机感。
中介的崛起,是存量时代的产物。
2018年以后,不仅一线城市进入存量时代,二线城市的二手房业务也在快速兴起。事实上,万科就在2019年的年报里宣布,房地产从增量到存量市场,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开发商进入中介这条赛道的大前提是先解答一个问题:二手房中介渠道的崛起,是不是一个必然趋势?
从历史上看,香港地产市场是中介彻底掌控营销渠道,比如中原与美联主导,其局面已经超过20年,香港各大房企的营销能力都在退化。
这会成为内地的趋势吗?这可能正在成为很多人的梦魇。开发商一边需要渠道,另一边又忌惮渠道的把控,内功匮乏,心态复杂。
恒大收编中介,未来想把房车宝送上资本轨道,董小姐觉得,这件事本身对贝壳很难说有多少冲击。
因为,这件事的资本逻辑要大于其外部竞争逻辑,防御价值大于进攻价值。
更重要的是意识的觉醒。
恒大的玩法不代表行业的玩法,但透露出行业思考的一种方向。
如果开发商们忽然意识到,二手中介有如此之高的渠道价值,我为何不加大投入呢?至少,先把营销费用降下来嘛。
那就是另一番战况了。
5、未知数
新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锻造一支有战斗力的渠道队伍,并没有那么容易。
贝壳估值高,不代表所有中介平台估值都高。
贝壳模式的底层逻辑建立在存量房上。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存量房交易兴起了,才能有大量中介,贝壳这套网络才能跑得通。
因此,贝壳模式在三四线城市杀伤力有限,反过来看,三四线城市最大问题之一,就是销售渠道匮乏。
而恒大依然是以三四线为主战场的开发商,如果收编三四线城市的中介渠道,则势力有限,战斗力有限。只有在存量房市场里洗过一轮,才能去新房降维打击。
而收编一二线城市的中介,又要面临两个问题:
那些没有和贝壳合作的中介,抱着同样的警惕,并不一定会奔向开发商的怀抱;即便人海战术成功,也要避免小中介抱团,能量有限。
房车宝这个平台背后,是恒大要把营销能力作为一种战略储备,以及资本敲门砖的企图。
如果要做第三方营销平台,还要解决市场化房源的问题,以及一碗水端平,不会优先卖自己房源的问题——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尝试过程,必然会有交学费、栽跟头的时刻。
大多数开发商,现在都有这样的思维模式:第一,看到销售渠道中,中介只是其中一环,除了中介,还想做其他的途径通路。第二,硬着头皮应对中介崛起的新格局。
恒大收编中介的动作也反映出,‘三道红线’正在改变很多房企之前的作战计划,带来新的调整空间。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戚琦琦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