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陈雨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曾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需要金融围绕实体经济需求,优化金融供给的结构和效率。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有两个方向,即消费和投资。因此,在未来五年或者更长时间里,消费和投资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支持的领域?这就是金融应当关注的重点方向。
在消费方面,消费升级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从国内经济增长的构成来看,消费在GDP中的占比非常高,已经超过了60%,远高于投资占GDP的比重,是维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压舱石。所以,维持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是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重要基础。
消费的可持续增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持续地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就需要坚持就业优先的宏观政策,继续发展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持。于此同时,提高劳动收入占比,在收入的增长同时,鼓励和规范消费金融创新,支持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增长。二是加大对低收入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和人群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其可支配收入水平,充分释放这部分群体的消费升级潜力。
在投资方面,重点是从以往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转向与投资消费升级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领域。
一是产业金融领域的投资,支持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核心是制造业升级,未来一段时间,金融资源配置需要适度向制造业倾斜。过去一段时间,金融资源、特别是新增的银行信贷,有相当的比重被配置到了消费领域,导致制造业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下行。从未来看,有必要促进产业金融发展,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已得到显著扭转,低端、无效的供给逐渐被出清。在这一背景下,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已步入回升区间,资金需求逐步提升,信用风险显著下降;
另一方面,中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将产业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为金融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当然,金融资源向制造业的倾斜,并不简单是制造业贷款规模的扩张,同时也应该伴随着业务模式的创新。在产业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数字化的产业金融或供应链金融场景,这将成为未来产业金融发展的主要路径。
二是乡村振兴领域的投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里面有部分内容是和普惠金融重叠的,但也有部分内容涉及农村产业的兴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方面,这会催生出大量的投资需求,未来也应该是金融业着力的重要方向。
三是绿色金融投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提出,要在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要实现这一目标,预计十四五期间会出台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制度,为绿色发展领域相关的投资创造更为适宜的环境,这包括完善政府激励,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市场等等。所有这些,都将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四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金融要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除了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外,还应该积极探索多种金融手段的结合(特别是投贷联动),以建立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在这方面,除了金融机构的探索以外,监管层面也应根据投贷联动等金融业务模式的特征,建立起差异化的监管制度,为科技金融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本文作者介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