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药材交易本应进入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价格从年初开始就居高不下。
除自然气候等因素外,许多业内人士指出,游资的介入是推动本轮中药材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中药饮片分会秘书长李黎介绍,一般而言,中药材涨价有周期性,单个品种涨价比较普遍。但今年,中医上用量较大的麦冬、党参、川贝都在涨,单价本就高的虫草也比去年同期涨了30%。据他粗略统计,300多个常用品种中药材中,有200个都存在不同幅度的涨幅。
“目前市场上明显能看到中药材存在哄抬价格的现象。”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相关部门可依据价格法和反垄断法对一些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的行为进行调查。
“40年没见过这种涨法”
超200个药材涨幅超50%,有药商赔钱交货
在高温与雨水影响下,6、7月份一般被业内视为中药材交易的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各地多种中药材价格自年初以来居高不下。“常用大品种的药材都在涨,本地当归从60元一公斤涨到200元一公斤;80元一公斤的党参,现在也涨到220元,沙苑子更是涨了10倍。”西南中医门诊一位老中医感叹:“不正常,我当了40年中医都没见过这种涨法。”
中药材市场的生意也受到影响。在广州清平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当归价格已经涨到了300元每公斤。清平市场药材行的李先生向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介绍,涨价以来,生意也变淡了。据李先生估计,店里的当归批发量跌幅已超过一半。
从中药材产地、存储基地,到市场批发环节,再到中药材进入医院、诊所零售的整条产业链,都已经感受到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甚至有些年初签了采购合同的药厂需要赔钱交货。一家做出口生意的中药饮片厂的药业负责人介绍,中药饮片厂一般通过客户订单来衡量采购和生产的规模。年初,厂里按往年的惯例准备了客户全年的约20吨当归用量后,没想到赶上了当归涨价,如今厂里还有5%到10%的当归缺口。为了准时交货,厂里考虑以高价买入当归等原料,“好一点的饮片厂只能赚到一点利润,一些厂赔钱也要交货。”
中国中药协会6月的一份报告指出,亳州、安国、玉林等几大交易市场,有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记者查阅中药材天地网的中药材行情发现,常见的中药材如当归、柴胡、党参、甘草、沙苑子、白芍、白术、连翘等价格涨幅居前。
7月12日,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中药饮片分会秘书长李黎也向记者介绍,一般而言,批发渠道(如中药材采购端、中药饮片厂等)最先感受到中药材的涨价。“涨得最凶的是统货当归,至今大概涨了260%。”
谁是“始作俑者”
业内人士称为游资涌入炒作,“像炒股一样炒高了”
中药材涨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李黎介绍,从自然气候分析,减产是导致涨价的一个原因。受高温等因素影响,当归抽薹率高,光长叶不长根,影响了根部有效部位的质量和产量,种植成本提高后,种植户纷纷转而改种其他中药材,导致减产。
当归主产地甘肃岷县一名中药材经销商也向记者介绍,行情好的时候,当归亩产400公斤/亩,去年则只有几十公斤,原因是当归苗抽薹率太高。“一亩地成本也从两千多涨到一万多,许多种植户都不想种了。”
李黎指出,近年来中药材产量有所减少,而中药饮片厂加工成本和人力运输成本都在增加。
此外,许多业内人士指出,游资是推动本轮中药材价格高企的主要推手。李黎也介绍,一般而言,中药材涨价是有周期性的,单个品种涨价比较普遍。但今年,用量较大的麦冬、党参、黄芪、川贝都在涨,单价本就高的虫草也比去年同期涨了30%。据粗略统计,300多个常用品种中药材中,有200个都存在不同幅度的涨幅。
中药协会种养殖专委会副秘书长贾海彬受访时介绍,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中药材价格开始进入持续上涨通道,上涨幅度之大,上涨周期之长,在有数据记载的中药材商品史上极为罕见。贾海彬说,3年里,沙苑子、龙骨、关黄柏、酸枣仁等多个品种价格出现翻倍上涨。“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天气,都是有数据可查的,都属正常的范围。本轮中药材涨价不正常。”
“是资金进场囤货炒作,像炒股一样炒高了。”一位多年在甘肃、青海、河南等中药原产地收货的经销商透露,就像十几年前炒作三七一样,这次许多资本选择产地相对集中、比较常用的几味中药材,如当归、党参、黄芪等:“炒作的方式是给钱了不提货,只是在各个冷冻储存库之间炒来炒去。”
据禹州市药业商会会长介绍,今年到原产地进药时,他发现多了很多生面孔,很多是地产老板或煤老板,他们收购药材后都囤积起来,低进高出。“今年4月份,我去山西采购药材,正巧遇到一个煤炭老板也在采购。单柴胡一个品种,他就买了上百吨。”
安徽亳州是全国中药材存储量最大的基地,记者以批发商存货为由随机咨询亳州几个冷冻库是否还有余位存放药材时,多家冷库工作人员均表示已无空位。“冷库里基本都是药材,出仓的比较少,储存价格也涨了近一倍。”
“目前市场上明显能看到中药材存在哄抬价格的现象。”经过综合分析,刘旭认为除天气等原因外,大部分原因是有批发商在联合囤积——因为单独一家批发商的收购能力、储存能力、销售能力都是有限的,一旦有大的批发商率先多品类释放库存,整个价格就能下来。但现在的局面是,从年初至今中药材持续上涨,高位运行,“没有批发商之间的串通,是很难实现的”。为此,刘旭曾多次表示,“建议调查中药材价格连年上涨背后是否存在囤积炒作,串谋定价的行为”。
行业出手遏制
中药协会呼吁禁止哄抬价格,开展“中药产销联合体行动”
国内各大医药协会也陆续发声。进入6月以来,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先后给中国中药协会递交《关于中药材市场价格异常增长的情况报告》,认为有社会游资或经销商联手操盘囤积药材,低进高出,致使中药材价格出现异常暴涨。
6月22日,中国中药协会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报了《中国中药协会关于近期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情况调研报告》,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维护中药材市场价格稳定,保障中医药行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7月8日,中国中药协会再次向各单位发出倡议书,称近期中药材市场行情持续出现异常波动,坚决反对、也绝不以任何形式参与到哄抬和操纵药材价格、投机炒作等扰乱药材市场秩序的不正当乃至违法行为中去。
7月11日,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发出《关于推进中药材、饮片“直供直销”,遏制不合理涨价的倡议》称,一部分药材被带上了浓重的金融属性,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此轮价格持续性上涨背后,其原因除部分品种供需关系失衡、天气原因减产、药品标准提高等之外,更有囤积居奇者肆意炒作,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决定启动保障中药材、饮片直供直销的“中药产销联合体行动”。
中药监管体系面临挑战
专家建议公开立案调查
在中药协会种养殖专委会副秘书长曹海斌看来,本次涨价对当下的中药监管体系无疑是一个挑战。本轮中药材价格飙升的原因极为复杂,亟待完善顶层架构、重构产业利益格局。
刘旭认为,相关部门可依据价格法和反垄断法调查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的行为。“如果中药材批发商之间有串谋,有信息交互,有协同,相当于有垄断协议,应适用反垄断法来规制。如果是自主决策,那也可以考虑适用价格法。因为价格法对所有的哄抬行为和囤积居奇都适用,两个法律可以说是互补的。”
刘旭介绍,中药材因产地和市场较分散,且长期属于自由竞争状态,受到的关注度还不够。但今年的涨势已不只在一个片区出现,安徽、甘肃、河南、重庆乃至全国范围已经不止100种中药材涨价。“在反垄断执法角度看来,哪怕100种中药材中有一种是因为囤积居奇涨价,那也是该处罚就处罚。”刘旭说。
刘旭指出,一般而言,执法机构的公开表态关注或组织告诫,对市场上的各类价格操纵行为都会起到一个震慑作用。但是要帮助中药材行业恢复正常的市场竞争,必须及时果断地公开立案调查,依法严惩垄断行为和价格违法行为并没收违法所得,才能以儆效尤。只有药价稳定,供应充足,才有利于产业链上的种植户、批发商、中药材企业和医疗企业形成合理预期,中药材行业才能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中国中药协会近日表示,协会正在配合主管部门就价格问题开展调查工作。
责任编辑:李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