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先涨价再降价”老套路为何难禁止

媒体:“先涨价再降价”老套路为何难禁止
2022年10月28日 00:40 北京青年报

双十一别人剁手你赚钱,飞天茅台等你拿!更有七大投资工具限时低价优惠,不容错过,[点击进入活动页面]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消费遇纠纷,就上黑猫投诉

 

  张涛

  10月24日晚8点,各大电商平台的“双十一”预售正式开启,今年“双十一”大促进入实质性阶段。近日有网友发现某平台在售的手机在悄然涨价。山东的沈女士爆料称,某品牌同款型号的手机,10月18日的价格为2069元,10月19日忽然调至2469元。等到10月24日,虽然价格有所回降,但用完平台提供的优惠券后为2299元,依然比之前贵了230块钱。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平台补贴活动走向日常化,低价早已不再是“双十一”的特殊优势,个别商品假借“降价”之名暗行“涨价”之实,早已让消费者生厌。今年“双十一”将至,一些商家又开始玩起“先涨价后降价”的把戏。这种老套路为何屡禁不止?

  商家先涨价后降价,制造降价假象,是典型的不诚信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可能构成欺诈。《价格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去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其中专门提到严格规范促销行为。“要提高促销行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 ’、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

  “先涨价再降价”难以禁绝,“双十一”期间价格顶风违规现象屡屡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风险小。商家修改价格的行为往往比较隐蔽,如果不是消费者有意识地对同一件商品进行持续跟踪,往往很难发现价格的变化。即使事后发现价格上涨,倘若没有对之前的价格页面进行截图,消费者也难以提供有力证据,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二是代价低。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在实际执法中,有关部门往往对“先涨价再降价”一罚了之,难以形成有效震慑。2020年12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对三家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期间不正当价格行为各处50万元罚款。这虽然属于顶格处罚,但在价格欺诈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很难收到预期效果。

  “先涨价再降价”,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戕害了电商行业健康的市场生态。有关部门不能坐视“先涨价再降价”成为“双十一”等促销季的老套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首先,建立“人防+技防”价格监督体系。在畅通消费者投诉【进入黑猫投诉】举报渠道的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电商平台商品价格进行动态监测,对于不正当价格行为及时报警,从而解决监督难题,彻底打消商家的侥幸心理。

  其次,提高价格欺诈违法成本。对于“先涨价再降价”等价格违法行为,除了依法处罚,还应责令商家对所涉及的消费者给予三倍赔偿,使其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同时,将价格严重违法行为列入失信黑名单并予以公示,以便消费者用脚投票。

  漫画/陈彬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韦子蓉

消费者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1 东星医疗 301290 --
  • 11-16 赛恩斯 688480 --
  • 11-15 力佳科技 835237 18.18
  • 11-14 新威凌 871634 9.6
  • 11-14 方盛股份 832662 6.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