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被慢性荨麻疹找上
她的生活在痛苦与更痛苦之间反复横跳
痒,似乎是刻在荨麻疹患者血液里的记忆。
菲琳患有荨麻疹近30年,她最深刻的记忆是在晚上,大片大片的风疙瘩慢慢遍布全身。痒,坐在床上一边哭一边挠,挠到脸上、身上出血。
往往这时候,她在网上有关荨麻疹的贴吧里能找到很多共鸣。“一出汗针扎一样全身刺痒”“难以忍受的痒,恨不得拿刀来刮那些红点”“度日如年,度秒如年”……她觉得大家的痛苦是相通的。即使作为没有荨麻疹的人来说,光是看到一条长着密密麻麻白色或红色“风疙瘩”的手臂,你就能感觉一阵皮肤发麻、起鸡皮疙瘩。
皮肤科专家指出,许多人一生中会发一次以上荨麻疹,大部分是急性,可能几小时或一两天、几周就过去了,但其中20%-30%的人会发展成慢性荨麻疹。
很不幸的是,一旦成为慢性荨麻疹,疾病的发作似乎就变成了“随机模式”:发作前毫无征兆,没有任何身体的预警,随时都可能被突发的红肿疙瘩包围。更令人困扰的是,根本找不到诱因,似乎自己碰过、吃过的东西,甚至呼吸过的空气都有可能按下爆发的警铃。
也正是这种不可预测性,导致很多患者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比其他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有数据显示,超30%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都伴有心理健康损害,CSU患者罹患焦虑、抑郁的风险分别是一般人群的1.7倍、1.6倍1。用“惶惶不可终日”来形容他们的精神,一点都不夸张。
很多慢性荨麻疹患者因此生活在自卑、抑郁和持续的焦虑状态中, “只想躲起来不要见人”,“特别害怕突然发作被人看到”,疾病对患者学习、生活、工作的影响远远大于疾病本身,这种影响甚至能伴随几年、几十年。在5月25日全国护肤日,我们想和你一起走进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故事,了解这一群体,也更好地关注我们的皮肤健康问题——
(以下内容含真实患者故事及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
荨麻疹发作最严重的时候,
我一张照片都没敢留
美婷发作最严重的一次,是去年3月。几天前朋友刚刚邀请她参加婚礼,本来要好好准备的她,一天早上突然发现手臂上开始起一圈一圈的红疙瘩,外围一圈是红色,中间鼓起大包。很快红疙瘩蔓延到脸上,她立马到医院挂了急诊。
一开始,美婷并没那么在意,因为在几年前她也起过这样的红疙瘩,后来吃过敏药就好了。她原本以为这次打了针、吃了药,也能很快消退。但没想到接下来一个星期, “风团疯长,从头皮到脚趾,整个人肿起来,完全没法见人。”
直到连续在医院吊水一周,情况也仅是“不至于整个人从头到脚长荨麻疹了”。
烦躁慢慢占据美婷的情绪。“每天晚上睡前要吃药,但早起又会长出新的风团,可以说是24小时发作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是很多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通病”。
荨麻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国有超千万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这其中,68%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且女性占比超六成2。这种荨麻疹的特点是没有明显诱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就因为随时随地可能发作,患者需要像全天待命的战士,一旦发作,立马停下一切,应对全身的瘙痒和风团。这也直接或间接导致CSU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菲琳就因此病患有抑郁症,服药十多年。每一次疾病发作,对她都是一次身心的极大消耗。因为全身刺痛的痒睡不着,失眠又导致精神注意力差,她常常脾气突然暴躁,有时委屈到情绪奔溃。
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她生第一个孩子时。因为孕期不能打针吃药,生孩子时她全身几乎长满了荨麻疹,头皮、眼白、手指、脚心没有一处好的。“一边手术一边呕吐,肠子都吐得要翻出来。医生说你忍一忍不要吐,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他,难道我不想忍吗,我想吐吗,可这就是我的过敏反应,我忍不住啊。”
美婷强调自己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她的荨麻疹发作不疼不痒。但她也饱受困扰。
美婷是一名律师,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人,外出调查、客户会谈、法院出庭、奔波出差等。因为患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不像其他诱导性荨麻疹可以找到发病诱因,如海鲜过敏那不吃海鲜就可以,她很难做到“避免诱因”。
所以美婷时时刻刻都精神紧绷,注意“尽量不要让自己发病”。如果必须见客户或出席重要场合,她会提前服用激素类药物应急。可如果荨麻疹已经长到脸上她就无计可施了,“眼皮肿得都要睁不开。”
现在听到“荨麻疹”三个字,菲琳还是会全身起鸡皮疙瘩,甚至以前病情发作严重时的照片也都删掉了,“不想看到自己不美好的样子。”
不能晒太阳的自己好像一个“吸血鬼”
让慢性荨麻疹患者痛苦的,不只有痒、抑郁和焦虑,还有失去的正常人生活的体验。
雪芙皮肤很白,大眼睛、双眼皮,高挑的身材,会让人一眼觉得这是个爱笑又乐观的姑娘。但其实20多年荨麻疹频繁发作的经历,已经让她从一个外向的小女孩彻底变成了文静自卑的大人。
雪芙从小就好动,小学时还加入了校游泳队、跆拳道班,平日最爱去海滩玩耍。但这一切在升初中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那年她13岁,约了朋友一起去室外游泳馆游泳。游着游着,被阳光照射到的皮肤开始发红、发痒、发烫,起初她以为是碰到水里的毛毛虫导致的过敏,后来发现,只要皮肤露出来的位置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之后,她被诊断为日光性荨麻疹。
生活在艳阳高照的炎热广州,出门成了雪芙的最大障碍。每次她不仅要全身又涂又喷各种防晒,还要永远一副“养蜂人”造型,穿着长袖长裤,戴好帽子、眼镜、口罩、手套,全副武装。
饶是这样,一旦紫外线过强,也能直接穿透衣物,全身开始过敏,起大片的风团。
“感觉自己好像个吸血鬼啊,晒一晒就又红又痒,别人会觉得很奇怪吧,看我像看一个异类。”雪芙开始觉得陌生人的眼光是一根刺,刺伤她敏感脆弱的神经。
于是慢慢的,她减少外出,不再去海滩,不再去室外游泳,也不再野餐、爬山,学校里的体育课不再参加,就连大学选专业也挑了不用出外勤的会计。“总之什么事情都会考虑,不要晒到太阳就好。”
但日光对她的影响不减反增。原来日晒一两个小时才会过敏,慢慢缩短为半小时、十分钟就开始过敏。就连去做美甲,被指甲烘干机(紫外线照射灯)照个几秒都会起反应。
女孩子日常的生活体验,开始离她越来越远。“有点自卑,很不好意思,想自己躲起来。”
这么多年,雪芙也有接受治疗,但医生都告诉她“没办法医治”,后来她就干脆放弃治疗了。
事实上,像雪芙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他们常常辗转求医,频繁更换医生,很多人也都被推荐“这次肯定靠谱”,但往往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换成失望,最终只能无奈认命,被迫与疾病“和平共处”。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谢婷介绍,雪芙是她临床中见过的非常顽固且严重的日光性荨麻疹患者,“她不但有日光性荨麻疹,还伴随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
理论上,日光性荨麻疹是由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引起的罕见荨麻疹,最根本的治疗方式就是防护,避免日晒。药物只能让皮损消退,减轻症状,很难治愈。
事实上,国外针对日光性荨麻疹患者已经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虽然样本量不大,但效果不错。于是,在谢婷讲解、推荐下,雪芙又重新开始接受治疗。
“再试一次,万一呢。”
治疗手段越来越多,荨麻疹有望实现治愈
如此痛苦的她们,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3指出,抗组胺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案,选择种类多,应用广泛。然而抗组胺药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如第1代药物有中枢镇静作用,第2代药物依然存在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
一方面,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超20%的人小于20岁,副作用很容易导致日间困倦,影响学习。而职场群体特别是司机、高空作业人员等,面临“吃药犯困等于玩命”的窘境。
另一方面,即便是吃了抗组胺药,至少二分之一的患者效果不佳,增加剂量后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症状无法被有效控制4。
除了风团、瘙痒,还有不少CSU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这类患者病程更长、疾病活动度更高、生活质量受影响更大。
今年4月,为满足广大患者的迫切治疗需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一款用于治疗“采用H1抗组胺药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生物制剂。
基于中国的III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5,在接受该创新生物制剂治疗12周后,75%的患者瘙痒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另有多项研究表明6,多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使用后,最快当天可见症状缓解,真实世界治疗应答率超90%,且在特殊人群(妊娠/哺乳/肝肾损伤患者)中也体现了良好的安全性7。
菲琳是较早一批尝试这款生物制剂的。2020年10月开始打针,一个礼拜荨麻疹完全消退。“脸上的皮疹、脂溢性皮炎也好了,荨麻疹也不频发了。”一直到今年1月,她的抗过敏药物完全停掉了,生物制剂的药量减半,生活中也不会再因为冷风吹、刮痕、各种高蛋白食物等起过敏反应。就连常年吃药而有增大迹象的脑垂体瘤,也没有再出现增大情况。
这种“幸运”也体现在美婷身上。
去年9月美婷第一次尝试打针。“特别大的感觉是在第二天醒来之后。”美婷惊喜地说,以往每天醒来都会新长一轮风团,但从这天开始没了,偶尔会有1-2粒新发,但总体没有再长大的风团。
之后美婷遵医嘱,每月去医院打一次针,抗组胺药物也在逐渐减量并停用,三个月后再测试身体UCT评分8达到16分(表明疾病完全控制)。
雪芙一开始的改善效果并不像美婷那么明显。但谢婷对她的治疗非常乐观:“她不是一下子就控制住,但每次都有进步,每一次打针她的症状都会比上一次轻,甚至她的过敏性眼结膜炎、过敏性鼻炎都有跟着好转,倒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现在雪芙的生活也有了很大变化。久违的跟朋友去野餐,“虽然还是待在帐篷里,但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她像重新探索世界的“新生儿”,一步步出来,野餐、逛街,最开心的当然是“我都敢穿短袖短裤了”。
美婷最近由于疫情被困在外地,已经连续三个月停针,也没有吃药。过去的发病经历还是让她隐隐担心。但医生告诉她,就真实世界患者的使用情况来说,很多像她一样的人,陆陆续续在接受治疗后都有明显好转,后续可以再观察,如果发作及时打针就好。
作为一种创新疗法,生物制剂是通过特异性结合血清内游离的IgE、阻断其致病通路而发挥作用,这使得超90%的病人都能获益。不少皮肤科医师表示,疾病得到控制,也可以说增加了疾病治愈的可能性。
现在,美婷和雪芙也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
美婷说等疫情好些了,想去西安旅游,体会一下文化古城的魅力;雪芙则希望有一天走出户外不再害怕,像普通人一样在夏天穿漂亮的裙子和短裤。
她们的梦想或许很快就能实现。随着治疗手段的丰富,患者只要改变心态、积极治疗还是有望实现治愈的。一个可喜的结果是,针对其他诱导性的荨麻疹,在真实世界研究中这款生物制剂的有效率也能达到70%以上,“不敢说一定能彻底治愈,但基于目前的效果,我们期待它后续的应用情况。”不少专家对此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事宜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责任编辑:邓健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