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越南出口额远超深圳、直追广东,为何不必太紧张?
口述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越南制造正在对中国制造产生一定的“鲶鱼效应”,它的发展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紧迫感和压力,但同时,它也在激发其深层活力,刺激中国制造更快升级。
最近,越南因为在外贸出口上的亮眼表现而备受关注。
根据越南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越南货物出口额达到8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42亿元),同比增长13.4% 。其中,3月出口额达到3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75亿元),同比增长14.8%。
这样的出口规模和增速是什么概念呢?
中国的出口第一大市深圳,今年3月的货物出口额约为1200亿元,同比下降了14%,大约只有越南出口额的一半。
即使是和整个广东省相比,越南的出口表现也不逊色——越南3月的出口额已经达到整个广东省的60%。
简单做个比较,越南的人口是9800万,广东是1.2亿。去年越南的GDP总额约为36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万亿元),而广东省2021年的GDP是12.4万亿元。
所以从经济总量看,越南大约只有广东的六分之一,但它的出口额却能占到广东的60%,这个数据是不是还挺让人吃惊的。
如果按当前的增速计算,越南的出口额用不了几年就会超过广东。【点击此处,收听音频】
越南历年出口额(单位:十亿美元)
从短期看,越南外贸的增长与它防疫政策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
2021年,由于德尔塔病毒的扩散,越南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就地管控政策,其中包括要求工厂实行“三就地”(就地生产、就地用餐、就地住宿)的抗疫模式。
后来随着疫情缓和,越南开始放松封控措施,但越南政府期望看到的复工复产激活经济的景象没有出现,反而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数百万工人选择逃离新冠疫情严重的南部工业区,返回乡下。
这就导致很多企业生产中断,引发供应链危机,企业原有的订单难以交付,新的外贸订单数也严重下滑。
到了今年开年后,越南政府采取了“与疫情共存”的政策,逐步开放重点城市,同时加大疫苗接种率。
到今年3月底,越南18岁以上人群的第3针新冠疫苗接种率已经高达81%。而截至今年的3月24日,中国完成加强免疫接种6亿7127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7.5%。
有一位在越南开厂的企业家朋友告诉了我一些真实情况。上个月,他的工厂组织进行核酸检测,近一千名工人中,有460多人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
这么多阳性怎么办呢?工厂宣布,阳性的工人照常上班。阴性的工人如果不愿意跟阳性的工人一起工作,可以停工回家,如果觉得问题不大,则可以签订一份保证书,然后继续工作。
这种政策在今天的中国听来就是一个笑话,但是却在越南真实地发生了。
而在深圳,2月香港疫情快速蔓延,导致深港跨境物流明显受阻,而深港进出口贸易在深圳的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3月,深圳本地疫情扩散,供应链受阻,外贸增速无可避免地出现进一步下滑。
这就造成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就是越南正在崛起为新的“世界工厂”。在和越南抢夺全球市场的过程中,中国制造是不是正在丧失竞争力呢?
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
近年来,越南制造对中国制造构成了越来越大的战略性挑战,有大批欧美和日韩的工厂选择从中国撤出,迁到越南。
相比于劳动力成本不断高企的中国,越南有着充沛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个国家目前的人口平均年龄是32.9岁,而中国是38.8岁。
从长期看,越南制造对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但我们还要看到一点,就是目前,越南制造和中国制造之间更多地呈现一种互补状态。
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今年3月,对越南出口额贡献最大的出口产品首先是服装,接着是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和零配件,然后是机械装备。
其中越南对后两类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从中韩进口的生产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约45%的进口来自中国),然后进行组装加工。
与此同时,深圳的出口产品中有八成左右是机电产品,这意味着越南在从机电产品出口中赚钱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深圳和广东贡献了GDP。
第二,在越南今年三四月份的出口产品中,电子产品、零部件等的出口量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受到疫情影响,中国华东、华南地区的一些工厂生产陷入停滞,货物运输也大大受阻,结果连带着越南的出口品供应也跟不上了。
也就是说,中国的供应链一旦出问题,今天的越南也会跟着一起遭殃。
可以说,越南今天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非常类似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我们今天看越南制造,就像20年前的日本看中国制造。
今天,越南的外贸还处在来料加工、组装出口的模式,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出现强有力的本土企业。而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则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步优化,深圳更是已经把高技术产品作为主要出口产品。
所以虽然越南凭借巨大的成本优势,承接了迁出中国的部分制造行业,但越南未来还将面对艰难的产业升级道路。
从中长期看,越南制造业的发展和外贸的增长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更是警醒和机遇。它一方面会造成中国低端制造业的外流,但同时也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释放出更多空间,倒逼中国进行产业升级。
从两年前开始,工信部开始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着“专精特新”企业转型。到去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达到4700家,到今年年底,这个数量会突破6000家。
在这些“小巨人”企业的背后,又有10万家以上的中小专精特新企业。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会构成中国制造业的强劲腰部力量。
在这个意义上,未来十年内,越南制造会对中国制造产生一定的“鲶鱼效应”,进口与替代、追赶与超越,将会构成中国制造与越南制造乃至整个东南亚制造圈的一种基本常态。
责任编辑:李昂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