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这样的“零”食存在吗?

0!0!0!这样的“零”食存在吗?
2021年04月29日 11:00 新浪财经综合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0!0!0!这样的“零”食存在吗?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在数学概念中,“0”真是一个奇妙的数字。只要把它加在小数点前后,配以任何正整数,其代表的数量就能无限增长或减少,既能是几千几万,也可变成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令数学家想不到的是,“0”的双重数字特性,竟然在饮料市场营销竞争中完美展现。

  眼下,无论哪类饮品,只要冠上“0糖”“0卡”“0热量”等“零”字名号,便能大卖特卖。然而,一旦被发现“零”不副实,其品牌美誉度则一路“归零”。饮料品牌元气森林近日发出的一份公告,并由此引发各界热议,便是生动一例。

  一次“迟来的升级”

  4月10日,元气森林在其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一则题为《一个迟来的升级》的公告。

  公告称,元气森林乳茶产品标识和宣传中没有说清楚“0蔗糖”与“0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为此进行修正升级。措施包括从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乳茶和3月18日生产的全部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低脂肪”改为“低糖低脂肪”。从3月20日起生产的全部元气森林乳茶,原料中不再含有结晶果糖。

  元气森林与“0”的“缘分”,要追溯到2016年。是年,“控糖”的饮食需求在年轻群体兴起,元气森林敏锐抓住了这一消费需求,以标称“0糖0脂0卡”的无糖苏打气泡水为主打产品,闯入巨头林立的国内饮料市场,并迅速站稳脚跟,销售业绩扶摇直上。

  随后几年,食品饮料界迅速刮起“控糖”风,“零”字营销成为竞争“利器”,行业乱象随之露头。一些产品没有达到糖分零含量,或是混淆不同糖类成分的概念,也在广告中宣称“零添加”“0含量”,误导了部分消费者,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和行动。

  “零”不副实隐患多

  去年开始,部分食品业界人士开始通过不同渠道澄清“无糖”“零热量”等概念,一些网友也纷纷对市场上打着“零”字号的食品饮料进行测评,对其广告宣传的真实性、严谨性提出了质疑。

  例如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指出,元气森林此前推出的乳茶产品,宣称其中添加的不是蔗糖而是果糖,同时称果糖属于“低GI食品”,因此喝了“不怕胖”。

  网友经过调查表示,果糖也含有一定热量,过量摄入同样不利于血糖控制。奶茶里添加的其他成分,如乳脂、乳蛋白等也含有一定热量,过量摄入同样不妥。同时,“GI”指“血糖生成指数”,通常检测对象为葡萄糖。如果片面宣传“GI”指标低,那么就可能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导致其他种类糖成分摄入过高,同样不利于健康。

  业内专家表示,人们日常认知中的“糖”多数情况属于蔗糖,而食品专业领域的“糖”包括多种类别,如果糖、麦芽糖、乳糖、葡萄糖等等。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分“0蔗糖”和“0糖”的概念,容易产生误导。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如果误摄入名不副实的“0糖”饮食,会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记者注意到,在元气森林电商旗舰店上,相关乳茶饮品的宣传语已经从原来的“喝不胖的奶茶”改为“喝不腻的奶茶”。

  品牌诚信勿“归零”

  食品业界、消费群体的频频质疑,使得元气森林多次做出回应,此次修改旗下乳茶标签和配方即是最新举措。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此举一方面是今年政策端出台了强制性文件,明令禁止在饮品、食品上标注零添加、零糖等。另一方面是如果元气森林自身产品存在违规,不利于未来上市。

  目前,对于元气森林采取的回应措施,舆论持积极评价,认为企业采用更加清晰的标识,有助于减少消费误导,而在原料中去掉了结晶果糖,则改善了饮品的健康程度。

  同时,也有消费者担忧,食品饮料市场上同类标识不清、存在误导的营销行为仍广泛存在,需要及时加以规范。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了解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明确规定,食品中“无糖”(即可以标识为“零”的限值是每100克固体(液体为100毫升)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小于等于0.5g。低糖的标准是同量固体或液体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小于等于5g。在乳品类食品饮料中,可标识“无乳糖”的限值是每100克固体(液体为100毫升)中乳糖含量小于等于0.5克,“低乳糖”为同量固体或液体中,乳糖含量小于等于2克。

  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三十二条规定了食品标识不得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第三十一条指出,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食品标识上标注低油、低盐、低糖或者无糖的提示语。

  据统计,受到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的驱动,我国无糖茶饮料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零售额为41亿元,预计到2021年需求量将会达到1085.8万吨,2024年无糖茶饮料的市场份额将上升至12.3%。

  如此庞大的市场潜力,或许可以解释“零”字营销近些年持续流行的原因。随着国家政策规定的出台,行业自身的持续规范,“零”字或许将从食品饮料的广告宣传、产品标签上渐渐消失,然而其所带来的警示,应长久留驻于企业生产经营意识当中,恪守诚信经营理念,切勿在营销中玩“文字游戏”,导致品牌美誉最终“归零”。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李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蒋晓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06 亚辉龙 688575 --
  • 05-06 南侨食品 605339 --
  • 04-30 睿昂基因 688217 18.42
  • 04-29 福莱新材 605488 20.43
  • 04-29 力源科技 688565 9.3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