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头娃娃”暴露特医奶粉知识盲区,选正规产品记住这些
湖南郴州永兴县“大头娃娃”假特医奶粉事件受到社会关注,也反映出部分公众及医护人员的特医食品知识盲区。
此次事件中的假特医奶粉,其实只是“固体饮料”,而不是配方奶粉、特医食品。相比较而言,含乳固体饮料对营养成分的限量比较宽泛,仅对蛋白质含量做了基本要求。从生产资质要求来讲,特医食品需参照药品管理方式严格监管,厂家需同时取得特医食品生产资质和产品的配方注册资质;配方奶粉也需同时获得工厂与配方的双重认证或注册;而固体饮料生产门槛较低,获得生产许可资质相对容易。
专家认为,基本的食品知识普及对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十分重要,家长也应该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同时调整好育儿的焦虑心态。
固体饮料与奶粉有何区别?
针对郴州永兴县“大头娃娃”奶粉事件,5月13日,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也面临食品知识匮乏的问题,“固体饮料和配方奶粉之间有何区别,恐怕不少基层儿保、产科医生也说不清。但凡有点基本常识,我相信医生也不敢推荐固体饮料给孩子吃。”
那么,固体饮料、婴幼儿配方奶粉、特殊医学配方食品之间有何区别?从国标定义来看,最易与配方奶粉相混淆的是“含乳蛋白固体饮料”,这是指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可添加糖和甜味剂等其他食品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固体饮料。
婴幼儿配方奶粉(0-36月龄)则是指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成分,仅用物理方法生产加工制成的液态或粉状产品,适于正常婴幼儿食用,其能量和营养成分够满足对应月龄孩子正常营养需要的产品。
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俗称“特医食品”“特配粉”,其中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也俗称“特医奶粉”,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从营养成分要求角度看,配方奶粉与特医食品对产品中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的添加量及种类有严格限定,是一种对母乳成分的模拟,可满足对应阶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如0-6个月的健康婴儿在不额外添加辅食的情况下,可以依靠适合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特医奶粉维持正常成长发育。
与配方奶粉、特医食品相比,含乳固体饮料对营养成分的限量比较宽泛,仅对蛋白质含量做了基本要求。以蛋白质含量要求作对比,国标要求婴儿配方食品(0-6月龄)中添加的蛋白质含量(乳基产品)范围需在0.45g/100kJ-0.7g/100kJ间,且乳清蛋白含量应≥60%。而含乳固体饮料中对乳蛋白含量(质量分数)仅要求不少于1%即可。
从生产资质角度来看,特医食品虽不是药品,但需参照药品管理方式严格监管,因此通过注册的产品十分有限,厂家需同时取得特医食品生产资质和产品的配方注册资质,且需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配方奶粉也需同时获得工厂与配方的双重认证或注册;而固体饮料生产门槛较低,获得生产许可资质相对容易。
如何对待孩子过敏症状?
就特医奶粉种类而言,针对牛乳过敏婴幼儿的适度水解、深度水解、氨基酸产品最为常见,这也是郴州市两起“大头娃娃”事件中家长均提到的患儿“症状”。通俗来讲,“水解”是指将牛乳中导致部分患儿过敏的大分子乳蛋白变小,水解程度越深,蛋白链越小,容易被消化吸收。
汪之顼表示,造成婴幼儿过敏的原因复杂,与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均有关,如抗生素滥用、肠道菌群变化、饮食结构变化、居住环境清洁度(如过度清洁)等,无法得出确切结论,也没有好的预防办法。但到医生诊断层面,往往简单归因于某种食物致敏。能够肯定的是,目前婴幼儿过敏发生率呈走高趋势。
2019年,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副主任徐韬公布的一项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24月龄婴幼儿家长自报曾经或正在发生过敏症状的比例为40.9%,过敏症状的现患率为12.3%,以皮疹瘙痒、眼鼻症状和胃肠症状为主。
那么,如果孩子出现过敏症状应该如何应对?汪之顼建议,所有轻症过敏都需要事先观察,对症处理,必要时“该看医生看医生”。如果医生排除了严重问题,就不必过度焦虑。如果孩子需要食用特医食品,可以根据症状程度选择对应的水解配方产品或氨基酸产品。如果确实有效,在坚持食用一段时间后逐渐过渡到普奶粉。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则证明食用这种产品的路径走不通。
“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是一个不断耐受的过程,比如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长一点湿疹有时不可避免。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其免疫力也会逐渐增强,一段时期之后湿疹可能就不再出现。很多家长往往一个湿疹都不能容忍,对孩子过分关注,加上商家误导及部分医生受经济利益裹挟,进而导致问题出现。而代乳产品乱象的背后,也暴露了母乳喂养率偏低的问题。”汪之顼说。
选正规特医食品要“三看”
依照我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特医食品应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配方注册,生产企业应当取得相应的特医食品生产许可。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适用于0-12个月宝宝食用的、在我国取得特医食品资质的企业及产品包括达能、雀巢、惠氏、雅培、美赞臣、每日、贝因美、圣元、天津澳斯等9家企业共29款产品。适用于0-10岁儿童的资质产品包括达能、雀巢、惠氏、雅培、美赞臣、每日、贝因美、圣元、天津澳斯、爱优诺等10家企业的34款产品。
专家建议,购买特殊医学配方食品时应留意产品上的“特殊医学用途”字样、TY字样的国食注字注册证号以及适用人群提示,三者缺一不可。消费者也可以在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官网页面查询相关产品资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宣称“部分水解”但未取得特医资质的婴配粉并不一定能够满足过敏儿需要。汪之顼表示,“适度水解”与“部分水解”是两个概念,前者一般代表产品内的所有蛋白质都进行了水解,即蛋白质化学键均被打开;“部分水解”则可能是指一部分蛋白质水解了,而另一部分没有进行水解,打了概念擦边球。
适用于0-12个月儿童、已取得注册资质的特医食品。
新京报记者 郭铁 图片来源 官网截图
相关报道:
【事件始末】
【涉事方回应】
【监管介入】
固体饮料致大头娃娃?市监总局:责成有关部门对涉事商家进行彻查
【行业乱象】
“大头娃娃”事件生产商年销售达1400万元 起底幕后老板神秘身份
【媒体评论】
责任编辑:赵慧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