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
5月7日,“中信银行禁止账户用于比特币交易”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
实际上,中信银行早在4月22日就已经对外发布了这一声明。中信银行声明称,从即日起,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将中信银行账户用于比特币、莱特币等的交易资金充值及提现、购买及销售相关交易充值码等活动,不得通过中信银行账户划转相关交易资金。一经发现,中信银行有权采取暂停相关账户交易、注销相关账户等措施。
中信银行还在声明中称,此举是“为保护社会公众的财产权益,维护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防范洗钱风险”。
银行机构上一次大规模“封堵”比特币是在2014年。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
2014年,各大银行开始先后明确表态,落实监管要求。2014年4月,招商银行宣布禁止其账户用于比特币、莱特币等“数字货币”的交易。接着,华夏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13家银行在短短两个星期内发布类似公告,对比特币集体说“不”。
时隔多年,中信银行再次“封堵”比特币。业内人士预估,国内银行机构大概率将跟进行动,掀起“围堵”比特币的新浪潮。
4月18日,央行副行长李波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央行正在研究对比特币、稳定币的监管规则。将来任何稳定币如果希望成为得到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就必须要接受像银行或准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样的严格监管。要确保对于加密货币资产的投机不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
李波还再次重申,加密货币资产是投资的选项,但它本身不是货币,而是另类投资。加密货币资产如果发挥作用,将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或者是替代性投资。
责任编辑:唐婧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