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网友心中知名中国品牌评选揭晓 华为海尔茅台位列前三
网友心中知名中国品牌评选揭晓 华为海尔茅台位列前三

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最终,华为以42万余票高居榜首,海尔等八个品牌也均以超过40万的得票数脱颖而出。[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10日  00:01
国务院:2017年起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国务院:2017年起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发改产业〔2016〕2484号)收悉。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详情]

中国政府网|2017年05月02日  15:54
揭秘:“中国品牌日”是怎么来的?设立有何意义?
揭秘:“中国品牌日”是怎么来的?设立有何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在2016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提出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详情]

中国政府网|2016年06月20日  17:05
首个“中国品牌日”来了 7张图看总理谈中国品牌
首个“中国品牌日”来了 7张图看总理谈中国品牌

5月10日,我国迎来首个“中国品牌日”。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今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如何打造“中国品牌”?总理提出哪些要求?中国政府网用七张海报告诉你。[详情]

中国政府网|2017年05月10日  08:50

部委动态

首个中国品牌日将至 发改委: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
首个中国品牌日将至 发改委: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品牌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价值低、品牌总体形象欠佳。[详情]

中国新闻网|2017年05月09日  09:44
工信部部长苗圩:把每一天都当作“中国品牌日”
工信部部长苗圩:把每一天都当作“中国品牌日”

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锐意创新、质量精良、珍视信誉等精神财富正在成为中国品牌的核心价值。[详情]

经济日报|2017年05月10日  06:04
官方设中国品牌日意味什么? 建设本土品牌将获更多支持
官方设中国品牌日意味什么? 建设本土品牌将获更多支持

  官方设立了一个“中国品牌日” 它意味着什么? 来源:界面 今年开始每年的5月10号都会是“中国品牌日”。从被正式提出到正式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它的诞生花了将近一年时间。 如此高规格设立的“中国品牌日”,并不是一个事件或者节日,而是意味着在投入建设中国本土品牌上,有了更多国家层面的支持。 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于品牌的无形价值,营销学大师Philip Kotler曾经说过:“劳力士卖的不是手表,是舒适的感觉和自信;麦肯锡卖的不是数据,是权威与专业。” 可口可乐之父Asa Griggs Candler也曾放出豪言:“即使我的企业一夜烧光,只要我的品牌还在,我就能马上恢复生产。” 尽管“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但中国在世界上叫得出响亮名字的品牌,还为数不多。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公布的201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显示,中国只有36个品牌上榜,而美国则占据了“半壁江山”——共有227个上榜品牌。 在另外一家国际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的2016年“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榜单中,中国品牌只有华为(排名72)和联想(排名99)入围。榜单上的美国品牌仍然占据大多数,一共有52个,其中苹果连续4年处于榜首位置。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往往是通过收购实现的。比如联想在2005年收购了IBM的PC业务,在2014年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不过联想的品牌影响力依然和“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地位不相符,就连联想的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David Roman也在接受英国市场营销周刊(MarktingWeek)采访时也承认,除了像中国和巴西这样的核心市场以外,联想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度并不很高。“联想并不是那种让人一想起来就兴奋的品牌”,他说。 政府层面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具体来看,中国品牌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价值低、品牌总体形象欠佳等问题。”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王东说。 “如果政府希望中国企业在海外取得成功,要和西方企业竞争,那么品牌必须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品牌咨询公司Prophet的资深合伙人Jay Milliken说,“必须要自己做,而不只是靠收购西方品牌。” 不过对于众多国内企业来说,建设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品牌日”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提醒企业对自身品牌价值的审视。在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看来,“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更重要的是一种提醒、提示,让全社会树立品牌观念,其中包括塑造、传播、应用、消费品牌,而品牌的背后仍然是质量、是创新、是技术科技实力,仍然是消费市场环境的保护和依法经营。 “现在最忌讳的就是拿‘品牌日’炒作。”他在接受IAI国际广告奖采访时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点是大家要明辨是非。”“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我们经过了市场经济30多年的培育,有一些品牌确实非常强大了,但是我们仍然是一个品牌小国,这个事实不可能因为设立一个品牌日就在一日之间改变了。”[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5月12日 08:30
解读中国品牌日:发展品牌经济 中国品牌崛起正当时
重庆晚报 | 2017年05月12日 02:04
中国品牌日设立正当其时 盘点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中国品牌日设立正当其时 盘点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设立中国品牌日“正当其时” 对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今天5月10日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中国品牌日,今年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的新时代”。设立这样的一个品牌日,对于市场、企业、消费者,对于中国经济都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一边是疯狂的海购,一边是中国品牌在海外的热销,问题在消费者心态,还是品牌? 设立中国品牌日“正当其时” 今天,中国品牌这个群体已经相当庞大。据统计,到2016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达到369.1万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不乏优秀者已在全球舞台崭露头角。世界品牌实验室最新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中,已有36中国品牌入选。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 王东:品牌代表了企业的文化和信誉,无论我们的高铁也好,电网也好,我们的服务也好,其实最叫的响的,最持久的,代表国家形象的,也是品牌。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要打造中国的品牌是正当其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符国群:这些年,我们中国企业的产品的品质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在一些领域里面,我们甚至已经达到了先进企业的水平。这是我们打造品牌,设立品牌日的基本的条件。第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90后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也处于一种接受的状态。第三,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很多地方提出了品牌经济的概念,在这个时段,大力发展品牌,有广泛的社会的共识和期待。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设立品牌日。 “中国品牌已实现了不起的跨越,然而,要成为一个品牌强国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面对中国品牌目前存在的问题,《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也直截了当地指出:向外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较弱、品牌话语权较小、品牌总体形象仍然有待提升。向内看,一些消费者更喜欢选择国外品牌,热衷海淘、代购,折射出中国品牌的差距。 买买买,中国游客出门花钱购物的豪爽,已经随着中国出境游游客的脚步遍布世界各地。今年4月,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的境外消费总额达到2610亿美元,居全球第一,而创造这一记录的是1.22亿人次的中国出境游游客。为什么国人总是青睐外国货呢? 市民:主要就是买化妆品。 市民:日本药品据说中药提纯的比较多,副作用比较小一点,美国我一般买维生素、骨胶原。 市民:肯定是国外的性价比高一些。 除了走俏的电饭煲以外,这几年日本的马桶座又突然人气大增,成为不少国人赴日购物清单上的首选。有人甚至一次买两三只带回去,这种带杀菌、除臭、加热、冲洗等功能的马桶座价格不菲,即使享受8%的消费税减免,售价也在2000元左右。面对中国客人的购买热情,日本商家已然疲于应对。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苗圩:很多人到日本买马桶盖,实际上这个马桶盖原产地在中国的杭州,但是就是因为有品牌作为标志,品牌背后是质量和服务,我们消费者就比较信任。国内的品牌,无论从价格和从消费者的接受度上都还差一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符国群:我们要承认,在某些方面,我们和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说品质和创新。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在品牌的理念方面,品牌的投入方面,还是不太够。以英特尔为例,在2000年后,大概1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投入了大概70亿美金,来打造品牌。我们中国的企业在这种品牌投入方面还是相对不足的。 中国的消费者喜欢外国品牌 外国的消费者开始逐渐喜欢中国品牌了 事实上,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推进,中国品牌的产品在全球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已经成功逆袭,占据世界市场。 2015年,“美的鼎釜IH”智能电饭煲卖到了电饭煲的老家——日本,并获得了当年国际设计界的最高奖项:“红点奖”。2016年,美的智能电饭煲出口量高达335万台,而出口最多的国家也正是日本。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范例之一的华为,以自主开发的处理器,多处创新技术为卖点,创造出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三名的成绩。当国内高端手机市场百分之八十被苹果占据的时候,华为已经在海外市场挑战苹果和三星的地位。 2016年全世界品牌500强入选数量最多的十个国家,中国排在第五位。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得不看到这里面的存在的一些差距。首先,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排第二,但是跟排在第一位的美国相比,不管是入选的品牌数量,还是入选企业的国际影响力,都相差太远。 世界品牌500强,平均年龄93.71岁,100岁以上的老字号品牌206个,中国占3个席位,有417岁的茅台,有113岁的青岛啤酒,有104岁的中国银行。一个品牌的产生还有形成,离不开一个漫长的时间,同时,也不能缺少完善的品牌保护机制。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品牌也一定会和自己的这种经济总量的体量取得相应的数量。[详情]

中国经济网 | 2017年05月11日 08:12
京东执行副总蓝烨:电商助力中国品牌发展
京东执行副总蓝烨:电商助力中国品牌发展

  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京东集团执行副总裁蓝烨出席并发言。 其表示电商是助力中国品牌发展的重要力量,蓝烨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品牌企业面临几个矛盾:一是多品种与稳定质量的矛盾,二是大规模与个性化的矛盾,三是柔性生产与库存的矛盾。 而在互联网时代,借助大数据的手段,营销的精准程度较传统方式有了极大提升。这为品牌发展提供了新的能力和手段,通过互联网聚集优化各类要素资源,促使生产者、消费者和相关方关系更加密切。而且电商通过与消费者互动,沉淀大量的消费者行为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产品的制造企业更准确地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预测消费者的购买量,更好地改进产品,安排生产。”蓝烨认为。[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05月10日 11:28
王守伟:中国食品行业品牌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王守伟:中国食品行业品牌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出席并发言。 谈到我国食品产业品牌化的现状,他表示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食品饮料业的品牌数量最多,达到了75个,占总入选品牌数的15%。中国食品行业品牌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其中酒业、乳业、饮料、食用油类等品牌分布较多。 “食品安全风险有大有小,关键在于控制。”他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源头严防,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关,二是过程严管,打造食品产业安全链,三是风险严控,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通过这几种手段,“以最严监管铸造食品品牌。”[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05月10日 11:16
九部门: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 推进自主品牌发展
九部门: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 推进自主品牌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共同举办中国品牌日媒体通气会 2017年5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资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京共同召开中国品牌日媒体通气会,介绍“中国品牌日”设立背景、重要意义、工作思路等,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具体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为落实国务院决定,上述部门研究确定首个中国品牌日活动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设立“中国品牌日”,举办品牌日活动,一是有利于凝聚全社会共识,提高自主品牌意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培育发展自主品牌,消费自主品牌产品,增强自主品牌保护,助力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二是有利于营造宣传自主品牌的良好氛围,加强自主品牌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自主品牌认知度,扩大自主品牌影响力,培养消费者自主品牌情感,树立自主品牌产品消费信心。三是有利于搭建自主品牌交流平台,展示自主品牌发展成果,分享知名自主品牌成功经验,传播自主品牌文化内涵,树立中国自主品牌良好形象。  目前,加快自主品牌发展时机成熟。一是品牌发展基础条件具备。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一些优势行业的品牌发展成效显现,特色区域品牌日益增多,特别是部分企业品牌快速成长,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二是消费需求呼唤品牌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讲究品牌消费,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快品牌发展。三是品牌发展社会共识已经形成。近年来关于品牌发展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明显增多,有关部门已经形成了加快品牌发展必须合力推进的共识,一些地方政府统筹多部门联合推动品牌发展,龙头企业品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自主品牌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新闻媒体、中介机构等积极推动品牌发展,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下一步,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市场、企业、政府、社会等方面力量的作用,形成合力,培育壮大自主品牌,不断满足消费者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优化政策法规环境,不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着力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全面改善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环境等品牌影响要素,构建品牌发展良好生态,形成我国特色的品牌发展理论。三是继续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不断地扎实推进三项重大工程,引领供需结构升级。四是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采取统一的行动,合力推进自主品牌发展。  近60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市场化媒体及委属媒体参加了媒体通气会。[详情]

发改委网站 | 2017年05月10日 10:57
李敏:中车正为一带一路打造400km/h的可变轨列车
李敏:中车正为一带一路打造400km/h的可变轨列车

  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中车企业文化部副部长李敏出席并发言。 发言中她介绍道,中国中车在英国知名品牌咨询机构Brand Finance 发布的2016世界知名品牌五百强中,位列第179位,品牌价值73.37亿美元,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前列。邢颖称,总书记说中车产品是“抢手货”,总理说中车产品是“金名片”,国家领导人成为中国中车的“超级推销员”。 在未来,还有一大批代表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的新产品陆续问世,例如时速400公里可变轨列车,李敏解释,因为是可变轨,主要是为一带一路服务的。此外还有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等产品,既包括产品的创新、技术的突破,也包括标准的建立。 随着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开展,中国中车走出去,产品覆盖到了10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份额保持在30%以上,现在全球83%有铁路的国家都用到中车的产品。[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05月10日 10:55
工信部成立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
工信部网站 | 2017年05月10日 10:42
中国品牌日引发品牌讨论:政府作为是有边界和条件的
中国品牌日引发品牌讨论:政府作为是有边界和条件的

  首个“中国品牌日”来袭,政府该如何作为? 编者按:今天(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目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很多领域产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但品牌短板严重制约其影响力却是不争的事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符国群是国内较早关注品牌的学者,同时也是发改委相关项目的专家组成员。符教授认为,设立中国品牌日对唤起全社会对品牌尤其是对中国自主品牌的重视和关注,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品牌建设中意义重大。符教授同时强调政府在中国品牌建立中必须有所作为。 以下为符国群教授撰文: 一、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背景 设立中国品牌日,是中国人的创举,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在政府的倡导下,可以预料,我国的自主品牌发展,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长期研究品牌的学者,能看到社会越来越重视品牌,愿意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品牌建设中,欣慰之余,倍感振奋。 应当看到,设立中国品牌日,既反映各级政府对提升我国品牌竞争力的迫切愿望,也反映了新常态下政府相关部门对“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新的理解、新的作为。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领域产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客观地看,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的品质差距在缩小,一些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甚至可以与国际一流企业比肩,但其品牌短板严重制约其影响力则是不争的事实。品牌不为市场认可,既可能是“内功”不够所致,也可能是由于消费者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所造成。通常,“客观品质”和“品质认可”之间会有延滞,即存在所谓“先进入者效应”。在此背景下,后进入的品牌需要更多的市场投入和“消费者教育”,才能打破先进入品牌所构筑的市场壁垒。依笔者所见,这就是中国企业为什么在加大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品牌和市场创新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品牌的成长、发展,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必然要求遵循品牌发展的内在规律。比如,日本的汽车品牌,如果从耐用性、召回率等客观指标看,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全面超越美国的三大汽车厂商,但直到90年代后期,日本的高端汽车品牌才在美国市场逐步被消费者认可。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中国品牌同样会经历这样的历程。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介入,可能加速市场接受过程,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既有的品牌扩散规律。 从上述角度,我个人认为,设立中国品牌日,还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唤起全社会对品牌尤其是对中国自主品牌的重视和关注,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品牌建设中。其次,促进中国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传播,提升中国企业的“软实力”。再次,也有助于整合政府资源,为我国企业创立、发展品牌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二、重在内容而不是形式 设立中国品牌日,本身不是目的。如果不能激发中国企业创立品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引导社会客观、公正地看待本土品牌,不能弱化现有抑制自主品牌发展的各种机制、体制和环境障碍,那么中国品牌日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中国品牌日应当是中国品牌促进战略或促进行动中的一个环节或方面,它提供了一种促进品牌发展的可能形式,未来如何演进,能否在促进本土品牌崛起上发挥应有作用,有赖于企业、政府、媒体、学界和其他社会中介协力赋予该节日以实质性内容。 就各级政府而言,品牌既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也是反映本地区或本部门经济质量的“计量器”、“晴雨表”。最近一些年,各地和各部门在促进品牌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工信部实施了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商业部开展了“中华老字号”工程;农业部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战略;国家质检总局在2016年推出了“品牌价值评价”工程,国家工商局则提出了“商标品牌战略”。在地方层面,上海提出了“品牌经济”的概念,江苏推出了地区品牌竞争力指数,浙江则重点围绕区域品牌建设和“浙江制造”开展各种活动。总体而言,各级政府都把促进品牌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并初步积累了一些可以相互启迪和借鉴的经验。 借力于“中国品牌日”,政府一方面可以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各层级的品牌促进资源,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宣传让这些资源在更大范围被知晓和分享,同时也便于社会对这些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一种常见且片面的认识,是品牌属于企业所有,打造品牌是企业行为,与政府没有什么关系,政府介入品牌事物,只会给企业徒添烦恼。这里隐含的假设是,企业的品牌行为及后果与“制度”因素无关,这一假设实际上并不成立。毫无疑问,发展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是主体,市场是主导力量。对此,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当毫不含糊。然而,在从计划到市场、从“制造”到“创造”的双重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仍不可缺失。我们在浙江的调查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点。 作为开放较早,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浙江涌现出许多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品牌和产业集群品牌,政府在产业园区规划、与上级政府的沟通协调、鼓励企业创新、扶持行业协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也得到了众多中小企业企业的首肯。 在政府内部,包括在学术界,对品牌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个人是中国较早关注品牌的学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品牌。那时接触的文献,大多是法律方面的,因此很自然是从产权保护的角度来研究品牌。回首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发表的一批成果,甚至都没有使用品牌的概念,而是用商标代替品牌。当时从直觉层面,认为品牌和商标都是一种识别符号或标记,都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在大量接触品牌文献,和访问企业和消费者后,逐渐意识到用商标代替品牌是不妥当的,而且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我现在的认识是,品牌更多是从消费者、从市场的角度考察某个特定的标示及背后的产品、服务甚至企业,而商标则主要从法律角度,从如何保证该标示能起到区分、识别功能的角度来考察。商标就像一个人的名字和法定签名,而品牌更多地指该名字背后的“个体”,包括其形象、个性、为人、道德品质,人们对其内在和外在的情感、评价,等等。如果不厘清商标和品牌的本质区别,而是将这两个概念互用,理论上会把品牌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不利于发现品牌背后的各种影响力量和作用机制,实践上则可能造成各种机构职责不清,甚至造成核心功能错位。 四、政府作用的边界 各级政府在促进品牌发展方面,应当也可以发挥作用,但其作用是有边界和有条件的。 首先,需要厘清角色。政府既是市场监管者,又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还是国有资产的守护者。上述不同角色所产生的职能,具有不同的法定依据和责任主体。比如作为监管者,公正执法,有效保护商标权利人权益,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应被置于最优先的位置,即使可以利用监管信息来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也应警惕两种职能的分野和界限,避免一种职能的强化而对另一种职能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其次,理顺思路。政府在规划和促进品牌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同时,避免“计划思维”,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利用政府对环境的作用间接影响企业行为。 再次,确定边界。政府可以在强化商标权保护,促进知名品牌企业成果分享,激励企业品牌与市场创新,整合政府品牌促进资源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力诫各种“非普适性”激励,各种敛财性评比和避免对企业微观品牌活动的直接介入。 最后,明确重点。建议各级政府将品牌促进重点放在如下方面:一是改善品牌发展环境,包括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二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信息共享平台,区域或国际展销平台,信用信息平台等。三是促进品牌企业资源集聚,包括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商标质押贷款制度,整合和优化政府品牌促进资源等。四是区域品牌与原产国形象建设,包括制定产业集群扶持政策,鼓励行业组织和品牌智库的建设和发展,鼓励中国企业或组织到境外设立商务与法律服务机构等。另外,政府对其推出的品牌促进政策,还应定期评估,防止“时过境迁”的不适应,和政策执行成本过高带来的对企业和社会的可能伤害。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会长)[详情]

一财网 | 2017年05月10日 10:31
汪泽:品牌成功的制高点是商业道德
汪泽:品牌成功的制高点是商业道德

  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汪泽出席并发言。 其表示培育品牌,需要正视商标与品牌的关系,商标是品牌的核心和最主要表现形式。商标是品牌获得法律保护的重要途径,商标是品牌作为资产产权明晰的基础,品牌是商标发展的目标。 谈到品牌建设,他表示诚信是品牌建设的根本,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品牌成长的源泉,推广是品牌提升的手段。 汪泽指出,无论是制造能力、技术水平还是管理能力,“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并没有天壤之别,但中国的设计和品牌,特别是品牌背后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品牌成功的制高点是什么?是商业道德。[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05月10日 10:11
官方设中国品牌日意味什么? 建设本土品牌将获更多支持
官方设中国品牌日意味什么? 建设本土品牌将获更多支持

  官方设立了一个“中国品牌日” 它意味着什么? 来源:界面 今年开始每年的5月10号都会是“中国品牌日”。从被正式提出到正式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它的诞生花了将近一年时间。 如此高规格设立的“中国品牌日”,并不是一个事件或者节日,而是意味着在投入建设中国本土品牌上,有了更多国家层面的支持。 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于品牌的无形价值,营销学大师Philip Kotler曾经说过:“劳力士卖的不是手表,是舒适的感觉和自信;麦肯锡卖的不是数据,是权威与专业。” 可口可乐之父Asa Griggs Candler也曾放出豪言:“即使我的企业一夜烧光,只要我的品牌还在,我就能马上恢复生产。” 尽管“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但中国在世界上叫得出响亮名字的品牌,还为数不多。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公布的201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显示,中国只有36个品牌上榜,而美国则占据了“半壁江山”——共有227个上榜品牌。 在另外一家国际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的2016年“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榜单中,中国品牌只有华为(排名72)和联想(排名99)入围。榜单上的美国品牌仍然占据大多数,一共有52个,其中苹果连续4年处于榜首位置。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往往是通过收购实现的。比如联想在2005年收购了IBM的PC业务,在2014年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不过联想的品牌影响力依然和“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地位不相符,就连联想的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David Roman也在接受英国市场营销周刊(MarktingWeek)采访时也承认,除了像中国和巴西这样的核心市场以外,联想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度并不很高。“联想并不是那种让人一想起来就兴奋的品牌”,他说。 政府层面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具体来看,中国品牌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价值低、品牌总体形象欠佳等问题。”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王东说。 “如果政府希望中国企业在海外取得成功,要和西方企业竞争,那么品牌必须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品牌咨询公司Prophet的资深合伙人Jay Milliken说,“必须要自己做,而不只是靠收购西方品牌。” 不过对于众多国内企业来说,建设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品牌日”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提醒企业对自身品牌价值的审视。在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看来,“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更重要的是一种提醒、提示,让全社会树立品牌观念,其中包括塑造、传播、应用、消费品牌,而品牌的背后仍然是质量、是创新、是技术科技实力,仍然是消费市场环境的保护和依法经营。 “现在最忌讳的就是拿‘品牌日’炒作。”他在接受IAI国际广告奖采访时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点是大家要明辨是非。”“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我们经过了市场经济30多年的培育,有一些品牌确实非常强大了,但是我们仍然是一个品牌小国,这个事实不可能因为设立一个品牌日就在一日之间改变了。”[详情]

解读中国品牌日:发展品牌经济 中国品牌崛起正当时
解读中国品牌日:发展品牌经济 中国品牌崛起正当时

  解读“中国品牌日”:发展品牌经济,中国品牌崛起正当时 重庆晚报 从今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可以看出,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本质意义,是标志着中国品牌将要进行一场变革。而变革的背后是中国亟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提升经济地位。通过打造“中国品牌”发展品牌经济无疑是中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举措。 设立中国品牌日,发展品牌经济正当其时 随着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新浪、上海《劳动报》等平台对于网友心中“中国品牌”的问卷调查与投票结果也已揭晓,从行业层面来看,快消、家电、汽车、手机、银行成为网友的关注重点。聚焦到企业层面,华为、海尔、贵州茅台、格力、五粮液、联想等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品牌”的代表。 而网友选出的“中国品牌”也暗合着中国为了提升国际经济地位,正在改变经济增长形态:增长动力将由外转内、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驱动,产出结构也将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 世界经济一体化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同时中国企业正在试图打破国民对中国品牌的固化认知和廉价的“中国制造”低端形象。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路愈加顺畅, 但就总体而言,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品牌价值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还相差甚远。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意味着中国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机遇已经降临,通过构建品牌资产来真正融入国际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王东也表示:“目前我国加快品牌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发展品牌经济正当其时。“ 中国品牌在面临挑战的同时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国际知名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中,中国上榜品牌仅华为和联想。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中国有品牌的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消费流向国外。以国产手机为例,在供应链方面,最重要的手机部件芯片和屏幕极度依赖进口,也就是业内常说的“缺芯少屏”,让处在供应链顶端的日韩大厂具备垄断优势。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国一直在产业链端谋求突破,需要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作为原动力推动中国产业加速发展。如今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的自研芯片逐步进入人们视野,标志着“中国芯”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对于IC自制率也制定了目标,要在2025年达70%。 而在手机屏幕上,中国品牌也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时机,以苹果向三星下单7000万块OLED屏幕用于搭载iPhone8为分界线,预示着OLED时代的来临。在2016年的《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要注重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相关机构也预测,未来10年,OLED产品有望占到整个显示屏市场总比例的30%至40%。韩国市场调查机构UBI Research最近发布研究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将增长至17亿片,营收金额将达约750亿美元。 在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政策扶持下,中国主要屏幕厂商纷纷在OLED领域发力,其中维信诺、京东方、和辉光电等厂商均已布局。当前在投入巨资的显示巨头里,京东方作为LCD屏幕的龙头老大,正在四川成都建设 OLED 面板工厂,正从LCD平缓过渡到OLED,预计将在 2019 年启动量产。 而维信诺是业内最早实现OLED量产的屏幕厂商,已经进入品牌终端供应链体系,为中兴、努比亚等手机厂商提供AMOLED屏幕,开始收割第一波产业红利。值得一提的是,维信诺的 “180度可对折型AMOLED显示器” 和“0.2mm超薄AMOLED新形态产品“前不久分别获奖。这也标志着在OLED领域中国在“技术的原动力”上突破了日韩核心技术的封锁。以技术的原动力来打造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将成为中国品牌经济的核心凝聚力。[详情]

中国品牌日设立正当其时 盘点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中国品牌日设立正当其时 盘点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设立中国品牌日“正当其时” 对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今天5月10日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中国品牌日,今年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的新时代”。设立这样的一个品牌日,对于市场、企业、消费者,对于中国经济都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一边是疯狂的海购,一边是中国品牌在海外的热销,问题在消费者心态,还是品牌? 设立中国品牌日“正当其时” 今天,中国品牌这个群体已经相当庞大。据统计,到2016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达到369.1万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不乏优秀者已在全球舞台崭露头角。世界品牌实验室最新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中,已有36中国品牌入选。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 王东:品牌代表了企业的文化和信誉,无论我们的高铁也好,电网也好,我们的服务也好,其实最叫的响的,最持久的,代表国家形象的,也是品牌。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要打造中国的品牌是正当其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符国群:这些年,我们中国企业的产品的品质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在一些领域里面,我们甚至已经达到了先进企业的水平。这是我们打造品牌,设立品牌日的基本的条件。第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90后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也处于一种接受的状态。第三,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很多地方提出了品牌经济的概念,在这个时段,大力发展品牌,有广泛的社会的共识和期待。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设立品牌日。 “中国品牌已实现了不起的跨越,然而,要成为一个品牌强国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面对中国品牌目前存在的问题,《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也直截了当地指出:向外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较弱、品牌话语权较小、品牌总体形象仍然有待提升。向内看,一些消费者更喜欢选择国外品牌,热衷海淘、代购,折射出中国品牌的差距。 买买买,中国游客出门花钱购物的豪爽,已经随着中国出境游游客的脚步遍布世界各地。今年4月,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的境外消费总额达到2610亿美元,居全球第一,而创造这一记录的是1.22亿人次的中国出境游游客。为什么国人总是青睐外国货呢? 市民:主要就是买化妆品。 市民:日本药品据说中药提纯的比较多,副作用比较小一点,美国我一般买维生素、骨胶原。 市民:肯定是国外的性价比高一些。 除了走俏的电饭煲以外,这几年日本的马桶座又突然人气大增,成为不少国人赴日购物清单上的首选。有人甚至一次买两三只带回去,这种带杀菌、除臭、加热、冲洗等功能的马桶座价格不菲,即使享受8%的消费税减免,售价也在2000元左右。面对中国客人的购买热情,日本商家已然疲于应对。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苗圩:很多人到日本买马桶盖,实际上这个马桶盖原产地在中国的杭州,但是就是因为有品牌作为标志,品牌背后是质量和服务,我们消费者就比较信任。国内的品牌,无论从价格和从消费者的接受度上都还差一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符国群:我们要承认,在某些方面,我们和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说品质和创新。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在品牌的理念方面,品牌的投入方面,还是不太够。以英特尔为例,在2000年后,大概1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投入了大概70亿美金,来打造品牌。我们中国的企业在这种品牌投入方面还是相对不足的。 中国的消费者喜欢外国品牌 外国的消费者开始逐渐喜欢中国品牌了 事实上,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推进,中国品牌的产品在全球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已经成功逆袭,占据世界市场。 2015年,“美的鼎釜IH”智能电饭煲卖到了电饭煲的老家——日本,并获得了当年国际设计界的最高奖项:“红点奖”。2016年,美的智能电饭煲出口量高达335万台,而出口最多的国家也正是日本。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范例之一的华为,以自主开发的处理器,多处创新技术为卖点,创造出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三名的成绩。当国内高端手机市场百分之八十被苹果占据的时候,华为已经在海外市场挑战苹果和三星的地位。 2016年全世界品牌500强入选数量最多的十个国家,中国排在第五位。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得不看到这里面的存在的一些差距。首先,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排第二,但是跟排在第一位的美国相比,不管是入选的品牌数量,还是入选企业的国际影响力,都相差太远。 世界品牌500强,平均年龄93.71岁,100岁以上的老字号品牌206个,中国占3个席位,有417岁的茅台,有113岁的青岛啤酒,有104岁的中国银行。一个品牌的产生还有形成,离不开一个漫长的时间,同时,也不能缺少完善的品牌保护机制。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品牌也一定会和自己的这种经济总量的体量取得相应的数量。[详情]

京东执行副总蓝烨:电商助力中国品牌发展
京东执行副总蓝烨:电商助力中国品牌发展

  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京东集团执行副总裁蓝烨出席并发言。 其表示电商是助力中国品牌发展的重要力量,蓝烨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品牌企业面临几个矛盾:一是多品种与稳定质量的矛盾,二是大规模与个性化的矛盾,三是柔性生产与库存的矛盾。 而在互联网时代,借助大数据的手段,营销的精准程度较传统方式有了极大提升。这为品牌发展提供了新的能力和手段,通过互联网聚集优化各类要素资源,促使生产者、消费者和相关方关系更加密切。而且电商通过与消费者互动,沉淀大量的消费者行为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产品的制造企业更准确地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预测消费者的购买量,更好地改进产品,安排生产。”蓝烨认为。[详情]

王守伟:中国食品行业品牌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王守伟:中国食品行业品牌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出席并发言。 谈到我国食品产业品牌化的现状,他表示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食品饮料业的品牌数量最多,达到了75个,占总入选品牌数的15%。中国食品行业品牌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其中酒业、乳业、饮料、食用油类等品牌分布较多。 “食品安全风险有大有小,关键在于控制。”他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源头严防,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关,二是过程严管,打造食品产业安全链,三是风险严控,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通过这几种手段,“以最严监管铸造食品品牌。”[详情]

九部门: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 推进自主品牌发展
九部门: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 推进自主品牌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共同举办中国品牌日媒体通气会 2017年5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资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京共同召开中国品牌日媒体通气会,介绍“中国品牌日”设立背景、重要意义、工作思路等,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具体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为落实国务院决定,上述部门研究确定首个中国品牌日活动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设立“中国品牌日”,举办品牌日活动,一是有利于凝聚全社会共识,提高自主品牌意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培育发展自主品牌,消费自主品牌产品,增强自主品牌保护,助力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二是有利于营造宣传自主品牌的良好氛围,加强自主品牌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自主品牌认知度,扩大自主品牌影响力,培养消费者自主品牌情感,树立自主品牌产品消费信心。三是有利于搭建自主品牌交流平台,展示自主品牌发展成果,分享知名自主品牌成功经验,传播自主品牌文化内涵,树立中国自主品牌良好形象。  目前,加快自主品牌发展时机成熟。一是品牌发展基础条件具备。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一些优势行业的品牌发展成效显现,特色区域品牌日益增多,特别是部分企业品牌快速成长,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二是消费需求呼唤品牌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讲究品牌消费,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快品牌发展。三是品牌发展社会共识已经形成。近年来关于品牌发展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明显增多,有关部门已经形成了加快品牌发展必须合力推进的共识,一些地方政府统筹多部门联合推动品牌发展,龙头企业品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自主品牌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新闻媒体、中介机构等积极推动品牌发展,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下一步,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市场、企业、政府、社会等方面力量的作用,形成合力,培育壮大自主品牌,不断满足消费者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优化政策法规环境,不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着力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全面改善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环境等品牌影响要素,构建品牌发展良好生态,形成我国特色的品牌发展理论。三是继续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不断地扎实推进三项重大工程,引领供需结构升级。四是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采取统一的行动,合力推进自主品牌发展。  近60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市场化媒体及委属媒体参加了媒体通气会。[详情]

李敏:中车正为一带一路打造400km/h的可变轨列车
李敏:中车正为一带一路打造400km/h的可变轨列车

  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中车企业文化部副部长李敏出席并发言。 发言中她介绍道,中国中车在英国知名品牌咨询机构Brand Finance 发布的2016世界知名品牌五百强中,位列第179位,品牌价值73.37亿美元,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前列。邢颖称,总书记说中车产品是“抢手货”,总理说中车产品是“金名片”,国家领导人成为中国中车的“超级推销员”。 在未来,还有一大批代表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的新产品陆续问世,例如时速400公里可变轨列车,李敏解释,因为是可变轨,主要是为一带一路服务的。此外还有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等产品,既包括产品的创新、技术的突破,也包括标准的建立。 随着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开展,中国中车走出去,产品覆盖到了10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份额保持在30%以上,现在全球83%有铁路的国家都用到中车的产品。[详情]

工信部成立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
工信部成立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通知 工信厅装函[2017]267号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坚持科学决策,提高智能制造发展重大问题决策咨询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组织成立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咨询委)。 各有关单位和专家要以专家咨询委为平台,以探寻智能制造发展规律和尊重我国发展实际为基础,坚持科学、客观、公平的原则,围绕智能制造推进相关重大问题,开展相关咨询、论证活动。[详情]

中国品牌日引发品牌讨论:政府作为是有边界和条件的
中国品牌日引发品牌讨论:政府作为是有边界和条件的

  首个“中国品牌日”来袭,政府该如何作为? 编者按:今天(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目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很多领域产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但品牌短板严重制约其影响力却是不争的事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符国群是国内较早关注品牌的学者,同时也是发改委相关项目的专家组成员。符教授认为,设立中国品牌日对唤起全社会对品牌尤其是对中国自主品牌的重视和关注,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品牌建设中意义重大。符教授同时强调政府在中国品牌建立中必须有所作为。 以下为符国群教授撰文: 一、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背景 设立中国品牌日,是中国人的创举,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在政府的倡导下,可以预料,我国的自主品牌发展,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长期研究品牌的学者,能看到社会越来越重视品牌,愿意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品牌建设中,欣慰之余,倍感振奋。 应当看到,设立中国品牌日,既反映各级政府对提升我国品牌竞争力的迫切愿望,也反映了新常态下政府相关部门对“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新的理解、新的作为。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领域产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客观地看,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的品质差距在缩小,一些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甚至可以与国际一流企业比肩,但其品牌短板严重制约其影响力则是不争的事实。品牌不为市场认可,既可能是“内功”不够所致,也可能是由于消费者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所造成。通常,“客观品质”和“品质认可”之间会有延滞,即存在所谓“先进入者效应”。在此背景下,后进入的品牌需要更多的市场投入和“消费者教育”,才能打破先进入品牌所构筑的市场壁垒。依笔者所见,这就是中国企业为什么在加大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品牌和市场创新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品牌的成长、发展,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必然要求遵循品牌发展的内在规律。比如,日本的汽车品牌,如果从耐用性、召回率等客观指标看,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全面超越美国的三大汽车厂商,但直到90年代后期,日本的高端汽车品牌才在美国市场逐步被消费者认可。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中国品牌同样会经历这样的历程。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介入,可能加速市场接受过程,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既有的品牌扩散规律。 从上述角度,我个人认为,设立中国品牌日,还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唤起全社会对品牌尤其是对中国自主品牌的重视和关注,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品牌建设中。其次,促进中国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传播,提升中国企业的“软实力”。再次,也有助于整合政府资源,为我国企业创立、发展品牌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二、重在内容而不是形式 设立中国品牌日,本身不是目的。如果不能激发中国企业创立品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引导社会客观、公正地看待本土品牌,不能弱化现有抑制自主品牌发展的各种机制、体制和环境障碍,那么中国品牌日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中国品牌日应当是中国品牌促进战略或促进行动中的一个环节或方面,它提供了一种促进品牌发展的可能形式,未来如何演进,能否在促进本土品牌崛起上发挥应有作用,有赖于企业、政府、媒体、学界和其他社会中介协力赋予该节日以实质性内容。 就各级政府而言,品牌既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也是反映本地区或本部门经济质量的“计量器”、“晴雨表”。最近一些年,各地和各部门在促进品牌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工信部实施了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商业部开展了“中华老字号”工程;农业部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战略;国家质检总局在2016年推出了“品牌价值评价”工程,国家工商局则提出了“商标品牌战略”。在地方层面,上海提出了“品牌经济”的概念,江苏推出了地区品牌竞争力指数,浙江则重点围绕区域品牌建设和“浙江制造”开展各种活动。总体而言,各级政府都把促进品牌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并初步积累了一些可以相互启迪和借鉴的经验。 借力于“中国品牌日”,政府一方面可以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各层级的品牌促进资源,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宣传让这些资源在更大范围被知晓和分享,同时也便于社会对这些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一种常见且片面的认识,是品牌属于企业所有,打造品牌是企业行为,与政府没有什么关系,政府介入品牌事物,只会给企业徒添烦恼。这里隐含的假设是,企业的品牌行为及后果与“制度”因素无关,这一假设实际上并不成立。毫无疑问,发展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是主体,市场是主导力量。对此,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当毫不含糊。然而,在从计划到市场、从“制造”到“创造”的双重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仍不可缺失。我们在浙江的调查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点。 作为开放较早,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浙江涌现出许多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品牌和产业集群品牌,政府在产业园区规划、与上级政府的沟通协调、鼓励企业创新、扶持行业协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也得到了众多中小企业企业的首肯。 在政府内部,包括在学术界,对品牌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个人是中国较早关注品牌的学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品牌。那时接触的文献,大多是法律方面的,因此很自然是从产权保护的角度来研究品牌。回首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发表的一批成果,甚至都没有使用品牌的概念,而是用商标代替品牌。当时从直觉层面,认为品牌和商标都是一种识别符号或标记,都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在大量接触品牌文献,和访问企业和消费者后,逐渐意识到用商标代替品牌是不妥当的,而且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我现在的认识是,品牌更多是从消费者、从市场的角度考察某个特定的标示及背后的产品、服务甚至企业,而商标则主要从法律角度,从如何保证该标示能起到区分、识别功能的角度来考察。商标就像一个人的名字和法定签名,而品牌更多地指该名字背后的“个体”,包括其形象、个性、为人、道德品质,人们对其内在和外在的情感、评价,等等。如果不厘清商标和品牌的本质区别,而是将这两个概念互用,理论上会把品牌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不利于发现品牌背后的各种影响力量和作用机制,实践上则可能造成各种机构职责不清,甚至造成核心功能错位。 四、政府作用的边界 各级政府在促进品牌发展方面,应当也可以发挥作用,但其作用是有边界和有条件的。 首先,需要厘清角色。政府既是市场监管者,又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还是国有资产的守护者。上述不同角色所产生的职能,具有不同的法定依据和责任主体。比如作为监管者,公正执法,有效保护商标权利人权益,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应被置于最优先的位置,即使可以利用监管信息来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也应警惕两种职能的分野和界限,避免一种职能的强化而对另一种职能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其次,理顺思路。政府在规划和促进品牌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同时,避免“计划思维”,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利用政府对环境的作用间接影响企业行为。 再次,确定边界。政府可以在强化商标权保护,促进知名品牌企业成果分享,激励企业品牌与市场创新,整合政府品牌促进资源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力诫各种“非普适性”激励,各种敛财性评比和避免对企业微观品牌活动的直接介入。 最后,明确重点。建议各级政府将品牌促进重点放在如下方面:一是改善品牌发展环境,包括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二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信息共享平台,区域或国际展销平台,信用信息平台等。三是促进品牌企业资源集聚,包括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商标质押贷款制度,整合和优化政府品牌促进资源等。四是区域品牌与原产国形象建设,包括制定产业集群扶持政策,鼓励行业组织和品牌智库的建设和发展,鼓励中国企业或组织到境外设立商务与法律服务机构等。另外,政府对其推出的品牌促进政策,还应定期评估,防止“时过境迁”的不适应,和政策执行成本过高带来的对企业和社会的可能伤害。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会长)[详情]

汪泽:品牌成功的制高点是商业道德
汪泽:品牌成功的制高点是商业道德

  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汪泽出席并发言。 其表示培育品牌,需要正视商标与品牌的关系,商标是品牌的核心和最主要表现形式。商标是品牌获得法律保护的重要途径,商标是品牌作为资产产权明晰的基础,品牌是商标发展的目标。 谈到品牌建设,他表示诚信是品牌建设的根本,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品牌成长的源泉,推广是品牌提升的手段。 汪泽指出,无论是制造能力、技术水平还是管理能力,“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并没有天壤之别,但中国的设计和品牌,特别是品牌背后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品牌成功的制高点是什么?是商业道德。[详情]

工信部部长:把每一天都当作中国品牌日
工信部部长:把每一天都当作中国品牌日

  把每一天都当作“中国品牌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苗 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振兴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制造业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对加快质量品牌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6年,国务院部署了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出台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把“创品牌”作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的战略抓手。近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进一步彰显了品牌建设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体现了全社会对中国品牌的期望,为建设制造强国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品牌建设是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代表着国家的信誉和形象。品牌发展是一国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 品牌建设助力制造强国战略。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任务。面对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形成的“双向挤压”,我国以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优势正在日趋弱化,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迫切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面向产业中高端的竞争新优势。经济发展规律、市场竞争现实以及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的发展经验都证明,品牌是制造强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涵,培育品牌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品牌建设推动供需结构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重点任务是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品牌是连接供给与需求的纽带,培育品牌有助于指导供给侧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需求侧消费升级,提高供需两侧对接的效率。 品牌建设促进实体经济振兴。经济建设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体经济需要企业增强创造价值和实现收益的能力。企业投入资源,通过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全过程为产品赋予了价值,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但是,这个价值需要在市场交换中转化为货币,才能完成“惊险的跳跃”,成为企业的收益。能不能跳得高、跳得远,取决于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以及对商品价值的认知。品牌是价值和信誉的载体,将为完成这一“跳跃”提供强劲的动力。 二、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品牌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转变”的论述,科学地阐明了创新、质量与品牌这三个制造强国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品牌建设的角度看,品牌需要“中国创造”,没有创新,品牌就没有差异化的魅力。品牌需要“中国质量”,没有高质量,品牌就丧失了价值的基础。近年来,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认真研究我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和特点,选择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品牌发展道路。 把握规律,找准抓手。要坚持质量品牌工作整体推进,引导企业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的全过程建立全员、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诚信体系和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以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为标志,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广工业品牌培育理念。 积极履职,统筹部署。2011年,我们会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2015年,推动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将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列为九大战略任务之一。去年,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促进质量品牌提升的行动指南和行动计划,部署了全产业链质量品牌协同行动、优势和战略产业质量品牌护航行动、中国品牌“走出去”等一系列重大行动。 持之以恒,扎实推进。要坚持常规工作与专项行动相结合扎实推进质量品牌建设。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品牌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国已经有近万家企业开展品牌培育试点,涌现出251家示范企业。根据对示范企业的调查,企业主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平均从17.8%提高到31.4%,工业增加值率从21.8%提高到26.2%,企业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重点消费品的定制化、中高端产品供给比重显著提升,定制化服装消费增速超过30%,消费品安全技术指标90%以上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保持一致。 三、努力开创工业品牌建设新局面 品牌建设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发挥行业优势,深化推进品牌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品牌建设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努力开创工业品牌建设的新局面。 坚持企业主体,增强品牌培育能力。引导企业增强质量品牌意识,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质量和品牌管理。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深化推进企业品牌培育和区域品牌建设,促进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互动发展。加快制定品牌管理体系标准,组织贯标推广。加强质量品牌宣传,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扩大自主品牌社会影响,激发企业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 落实质量为先,加大支持引导力度。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重大工程的支持作用,引导企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把握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柔性制造等产业和技术发展方向,加快培育自主品牌。 鼓励创新设计,丰富品牌差异化定位。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加快培育自主品牌。 实施重点行动,促进关键领域发展。落实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支持消费品工业向智能、绿色、柔性和高效制造发展。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促进产品向高性价比优势转变。大力发展智能、健康消费品,支持发展民族特色消费品。实施优势和战略产业质量品牌护航行动,加强产业市场研究和需求预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供给定位和品种结构。实施中国品牌“走出去”行动,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品牌共建共享。 完善公共服务,支持质量品牌进步。建设质量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平台的质量品牌服务能力。构建质量品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品牌声誉和品牌竞争力监测评估。完善知识与人才开放共享平台,依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等工程,培养品牌领域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加强技术保障,夯实质量品牌基础。完善产业标准、产业计量、工业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等技术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开展工艺优化和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攻关,推动质量升级。引导企业增强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创新制造方式和服务业态,发展定制化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鼓励企业发展现代销售体系,在品牌传播、顾客体验和销售模式等方面创新发展。 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锐意创新、质量精良、珍视信誉等精神财富正在成为中国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把每一天都当作“中国品牌日”,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共同推进中国品牌迈入新时代。[详情]

陆娟:品牌建设必须要提高产品质量
陆娟:品牌建设必须要提高产品质量

  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陆娟出席并发言。 其表示虽然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众多,但真正在消费者心中有影响力的品牌还很少,除了极少部分知名品牌外,多数品牌影响力还停在局部地域,跨省跨区品牌不多,国际上的知名品牌更少。而且品牌发展手段缺乏鲜明特色,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此外,也存在市场监管不充分的问题。 谈到品牌建设,她表示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是农业企业时刻要坚守的底线。”陆娟表示,我们国家牛奶产品也很好,只是因为之前出过了一些负面,导致现在一谈到奶制品大家还是想到去国外,去澳大利亚、新西兰购买。她认为我们还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 她建议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极具时代创新力的优秀企业品牌。[详情]

周宏宁:不是只有大企业才拥有品牌
周宏宁:不是只有大企业才拥有品牌

  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主任周宏宁出席并发言。 谈到品牌培育,其表示有一个大品牌小品牌的问题。现在有一种观点,只有奢侈品、大公司才拥有好品牌,而那些小企业没有品牌,或者没有好品牌。 “不是顶尖的企业才有品牌,”周宏宁表示,那种致力于创新,拥有知识产权,符合好品牌特征的中小企业也拥有自己的品牌,依然应该去培育。毕竟不是每个企业都要成为跨国企业,成为一个综合体。[详情]

人大教授卢小宾:中国是商标大国品牌弱国
人大教授卢小宾:中国是商标大国品牌弱国

  新浪财经讯 “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卢小宾出席并发言。发言中他指出,我国已是商标大国,但仍然是品牌弱国。 卢小宾表示,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积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我国在品牌领域的发展水平却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商标大国,2016年我国商标申请数量达369.1万件,已经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成功的国产品牌却屈指可数,依然处于品牌弱国阶段。在Interbrand最新发布的2016年全国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榜单中,美国品牌占据半壁江山,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仅有“华为”和“联想”2个品牌上榜,其中华为位列72,联想勉强入榜,排名99位。 卢小宾也表示,中国消费者不信任自己的国产品牌,跑去国外买东西,其实是我国品牌发展落后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有“劣质、低价”的中国品牌形象,严重制约了中国品牌的发展。” 在高科技层面,他谈到近期国产大飞机试飞,卢小宾表示虽然国产大飞机C919大部分材料都是国产,但最核心的航空发动机依然靠进口。“这说明我国在一些高端产品制造方面仍然供给不足。”在文化层面,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言情剧,甚至连印度都有宝莱坞,而我国在文化品牌建设上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需要通过国家品牌将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成果全面展示给世界,卢小宾表示,“设立中国品牌日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恰逢其时。”[详情]

首个“中国品牌日”来了 7张图看总理谈中国品牌
首个“中国品牌日”来了 7张图看总理谈中国品牌

  5月10日,我国迎来首个“中国品牌日”。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今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如何打造“中国品牌”?总理提出哪些要求?中国政府网用七张海报告诉你。 [详情]

北大教授符国群:“中国品牌日”重在内容而非形式
北大教授符国群:“中国品牌日”重在内容而非形式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用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今天迎来第一个“中国品牌日”。围绕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会长符国群撰文指出,设立中国品牌日,本身不是目的,如果不能激发中国企业创立品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引导社会客观、公正地看待本土品牌,不能弱化现有抑制自主品牌发展的各种机制、体制和环境障碍,那么中国品牌日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背景 设立中国品牌日,是中国人的创举,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在政府的倡导下,可以预料,我国的自主品牌发展,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长期研究品牌的学者,能看到社会越来越重视品牌,愿意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品牌建设中,欣慰之余,倍感振奋。 应当看到,设立中国品牌日,既反映各级政府对提升我国品牌竞争力的迫切愿望,也反映了新常态下政府相关部门对“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新的理解、新的作为。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领域产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客观地看,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的品质差距在缩小,一些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甚至可以与国际一流企业比肩,但其品牌短板严重制约其影响力则是不争的事实。品牌不为市场认可,既可能是“内功”不够所致,也可能是由于消费者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所造成。通常,“客观品质”和“品质认可”之间会有延滞,即存在所谓“先进入者效应”。在此背景下,后进入的品牌需要更多的市场投入和“消费者教育”,才能打破先进入品牌所构筑的市场壁垒。依笔者所见,这就是中国企业为什么在加大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品牌和市场创新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品牌的成长、发展,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必然要求遵循品牌发展的内在规律。比如,日本的汽车品牌,如果从耐用性、召回率等客观指标看,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全面超越美国的三大汽车厂商,但直到90年代后期,日本的高端汽车品牌才在美国市场逐步被消费者认可。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中国品牌同样会经历这样的历程。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介入,可能加速市场接受过程,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既有的品牌扩散规律。 从上述角度,我个人认为,设立中国品牌日,还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唤起全社会对品牌尤其是对中国自主品牌的重视和关注,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品牌建设中。其次,促进中国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传播,提升中国企业的“软实力”。再次,也有助于整合政府资源,为我国企业创立、发展品牌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重在内容而不是形式 设立中国品牌日,本身不是目的。如果不能激发中国企业创立品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引导社会客观、公正地看待本土品牌,不能弱化现有抑制自主品牌发展的各种机制、体制和环境障碍,那么中国品牌日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中国品牌日应当是中国品牌促进战略或促进行动中的一个环节或方面,它提供了一种促进品牌发展的可能形式,未来如何演进,能否在促进本土品牌崛起上发挥应有作用,有赖于企业、政府、媒体、学界和其他社会中介协力赋予该节日以实质性内容。 就各级政府而言,品牌既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也是反映本地区或本部门经济质量的“计量器”、“晴雨表”。最近一些年,各地和各部门在促进品牌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工信部实施了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商业部开展了“中华老字号”工程;农业部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战略;国家质检总局在2016年推出了“品牌价值评价”工程,国家工商局则提出了“商标品牌战略”。在地方层面,上海提出了“品牌经济”的概念,江苏推出了地区品牌竞争力指数,浙江则重点围绕区域品牌建设和“浙江制造”开展各种活动。总体而言,各级政府都把促进品牌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并初步积累了一些可以相互启迪和借鉴的经验。 借力于“中国品牌日”,政府一方面可以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各层级的品牌促进资源,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宣传让这些资源在更大范围被知晓和分享,同时也便于社会对这些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当然,政府只是推动品牌建设的一个方面的力量,更主要的力量是企业,如何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品牌创立和建设中,让其发挥主体作用,构成“中国品牌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一种常见且片面的认识,是品牌属于企业所有,打造品牌是企业行为,与政府没有什么关系,政府介入品牌事物,只会给企业徒添烦恼。这里隐含的假设是,企业的品牌行为及后果与“制度”因素无关,这一假设实际上并不成立。毫无疑问,发展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是主体,市场是主导力量。对此,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当毫不含糊。然而,在从计划到市场、从“制造”到“创造”的双重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仍不可缺失。我们在浙江的调查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点。作为开放较早,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浙江涌现出许多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品牌和产业集群品牌,政府在产业园区规划、与上级政府的沟通协调、鼓励企业创新、扶持行业协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也得到了众多中小企业企业的首肯。 在政府内部,包括在学术界,对品牌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个人是中国较早关注品牌的学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品牌。那时接触的文献,大多是法律方面的,因此很自然是从产权保护的角度来研究品牌。回首在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发表的一批成果,甚至都没有使用品牌的概念,而是用商标代替品牌。当时从直觉层面,认为品牌和商标都是一种识别符号或标记,都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在大量接触品牌文献,和访问企业和消费者后,逐渐意识到用商标代替品牌是不妥当的,而且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我现在的认识是,品牌更多是从消费者、从市场的角度考察某个特定的标示及背后的产品、服务甚至企业,而商标则主要从法律角度,从如何保证该标示能起到区分、识别功能的角度来考察。商标就像一个人的名字和法定签名,而品牌更多地指该名字背后的“个体”,包括其形象、个性、为人、道德品质,人们对其内在和外在的情感、评价,等等。如果不厘清商标和品牌的本质区别,而是将这两个概念互用,理论上会把品牌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不利于发现品牌背后的各种影响力量和作用机制,实践上则可能造成各种机构职责不清,甚至造成核心功能错位。 政府作用的边界 各级政府在促进品牌发展方面,应当也可以发挥作用,但其作用是有边界和有条件的。 首先,需要厘清角色。政府既是市场监管者,又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还是国有资产的守护者。上述不同角色所产生的职能,具有不同的法定依据和责任主体。比如做为监管者,公正执法,有效保护商标权利人权益,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应被置于最优先的位置,即使可以利用监管信息来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也应警惕两种职能的分野和界限,避免一种职能的强化而对另一种职能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其次,理顺思路。政府在规划和促进品牌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同时,避免“计划思维”,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利用政府对环境的作用间接影响企业行为。 再次,确定边界。政府可以在强化商标权保护,促进知名品牌企业成果分享,激励企业品牌与市场创新,整合政府品牌促进资源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力诫各种“非普适性”激励,各种敛财性评比和避免对企业微观品牌活动的直接介入。 最后,明确重点。建议各级政府将品牌促进重点放在如下方面:一是改善品牌发展环境,包括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二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信息共享平台,区域或国际展销平台,信用信息平台等。三是促进品牌企业资源集聚,包括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商标质押贷款制度,整合和优化政府品牌促进资源等。四是区域品牌与原产国形象建设,包括制定产业集群扶持政策,鼓励行业组织和品牌智库的建设和发展,鼓励中国企业或组织到境外设立商务与法律服务机构等。另外,政府对其推出的品牌促进政策,还应定期评估,防止“时过境迁”的不适应,和政策执行成本过高带来的对企业和社会的可能伤害。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会长)[详情]

首个中国品牌日到来:坚持品牌引领 建设制造强国
首个中国品牌日到来:坚持品牌引领 建设制造强国

  坚持品牌引领建设制造强国——写在首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 2017年5月10日是值得每一家中国企业铭记的日子——首个“中国品牌日”。在业界,设立“中国品牌日”的呼声由来已久,而今,“中国品牌日”获国家层面批复,标志着“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参与相关文件起草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王东表示,设立“中国品牌日”有利于凝聚全社会共识,有利于营造打造自主品牌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搭建自主品牌交流平台,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品牌建设承载重要使命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键期的大背景下,品牌建设已成为满足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也是质量升级、品牌壮大的过程。”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王海东举例说,工业强国德国大力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策,韩国成立“国家品牌委员会”等,都是国家推动品牌建设的成功例子。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以品牌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和社会的参与作用,有助于提升产业发展素质,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系统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就是要提供更多的消费者信得过的自主品牌产品,提振消费信心,引领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唯此才能更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王东说。 品牌不仅是一种识别标志,也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事实上,品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品牌的发展是灵动、具体、持久、深入展现一国文化的过程。“强化品牌建设,就是要以自主品牌为载体,更好地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周元祝表示,中国自主品牌培育、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也正是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过程。 发展品牌经济正当其时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需要积累,品牌价值的沉淀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多年来,制造业、农业、食品药品等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从各自角度对品牌培育和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些实践都为我们加快品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展品牌经济正当其时。”王东说。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我国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农业、制造业领域一大批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服务业门类齐全、规模已超过经济总量的一半。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些优势行业的品牌发展成效显现,特色区域品牌日益增多,特别是部分企业品牌快速成长,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与此同时,支撑品牌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监管等体系架构初步形成,专利年申请量、商标年申请量和注册商标总量均居世界第一。 从消费端来看,对于品牌产品的消费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深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上也要求加快品牌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品牌发展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近年来,关于品牌发展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明显增多,相关部门纷纷结合自身职能出台促进品牌发展的措施,不少地方政府也设置专门协调机构,统筹多部门联合推动品牌发展。同时,企业的品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创品牌来提高综合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指引和自觉行动。 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高铁装备、移动通信等高端领域树起了品牌,赢得了口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品牌发展存在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小、话语权弱、品牌价值低、总体形象欠佳等短板。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环境等品牌影响要素上存在不足。”王东表示,下一步应围绕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这条主线,全面改善品牌发展影响要素。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充分调动市场、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积极性的基础上,着力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形成培育壮大自主品牌的合力。一方面要总结世界品牌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品牌发展的良好生态,走中国特色品牌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快品牌国际化步伐,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让世界共享中国品牌发展成果。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品牌发展过程中要承担更大的任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王东表示,针对当前品牌发展管理机制不健全、政策碎片化的现状,亟需搞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采取统一的行动,合力推进自主品牌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顾阳)[详情]

工信部部长苗圩:把每一天都当作“中国品牌日”
工信部部长苗圩:把每一天都当作“中国品牌日”

   把每一天都当作“中国品牌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苗 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振兴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制造业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对加快质量品牌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6年,国务院部署了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出台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把“创品牌”作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的战略抓手。近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进一步彰显了品牌建设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体现了全社会对中国品牌的期望,为建设制造强国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品牌建设是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代表着国家的信誉和形象。品牌发展是一国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 品牌建设助力制造强国战略。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任务。面对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形成的“双向挤压”,我国以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优势正在日趋弱化,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迫切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面向产业中高端的竞争新优势。经济发展规律、市场竞争现实以及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的发展经验都证明,品牌是制造强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涵,培育品牌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品牌建设推动供需结构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重点任务是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品牌是连接供给与需求的纽带,培育品牌有助于指导供给侧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需求侧消费升级,提高供需两侧对接的效率。 品牌建设促进实体经济振兴。经济建设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体经济需要企业增强创造价值和实现收益的能力。企业投入资源,通过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全过程为产品赋予了价值,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但是,这个价值需要在市场交换中转化为货币,才能完成“惊险的跳跃”,成为企业的收益。能不能跳得高、跳得远,取决于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以及对商品价值的认知。品牌是价值和信誉的载体,将为完成这一“跳跃”提供强劲的动力。 二、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品牌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转变”的论述,科学地阐明了创新、质量与品牌这三个制造强国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品牌建设的角度看,品牌需要“中国创造”,没有创新,品牌就没有差异化的魅力。品牌需要“中国质量”,没有高质量,品牌就丧失了价值的基础。近年来,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认真研究我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和特点,选择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品牌发展道路。 把握规律,找准抓手。要坚持质量品牌工作整体推进,引导企业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的全过程建立全员、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诚信体系和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以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为标志,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广工业品牌培育理念。 积极履职,统筹部署。2011年,我们会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2015年,推动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将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列为九大战略任务之一。去年,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促进质量品牌提升的行动指南和行动计划,部署了全产业链质量品牌协同行动、优势和战略产业质量品牌护航行动、中国品牌“走出去”等一系列重大行动。 持之以恒,扎实推进。要坚持常规工作与专项行动相结合扎实推进质量品牌建设。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品牌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国已经有近万家企业开展品牌培育试点,涌现出251家示范企业。根据对示范企业的调查,企业主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平均从17.8%提高到31.4%,工业增加值率从21.8%提高到26.2%,企业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重点消费品的定制化、中高端产品供给比重显著提升,定制化服装消费增速超过30%,消费品安全技术指标90%以上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保持一致。 三、努力开创工业品牌建设新局面 品牌建设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发挥行业优势,深化推进品牌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品牌建设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努力开创工业品牌建设的新局面。 坚持企业主体,增强品牌培育能力。引导企业增强质量品牌意识,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质量和品牌管理。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深化推进企业品牌培育和区域品牌建设,促进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互动发展。加快制定品牌管理体系标准,组织贯标推广。加强质量品牌宣传,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扩大自主品牌社会影响,激发企业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 落实质量为先,加大支持引导力度。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重大工程的支持作用,引导企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把握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柔性制造等产业和技术发展方向,加快培育自主品牌。 鼓励创新设计,丰富品牌差异化定位。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加快培育自主品牌。 实施重点行动,促进关键领域发展。落实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支持消费品工业向智能、绿色、柔性和高效制造发展。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促进产品向高性价比优势转变。大力发展智能、健康消费品,支持发展民族特色消费品。实施优势和战略产业质量品牌护航行动,加强产业市场研究和需求预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供给定位和品种结构。实施中国品牌“走出去”行动,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品牌共建共享。 完善公共服务,支持质量品牌进步。建设质量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平台的质量品牌服务能力。构建质量品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品牌声誉和品牌竞争力监测评估。完善知识与人才开放共享平台,依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等工程,培养品牌领域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加强技术保障,夯实质量品牌基础。完善产业标准、产业计量、工业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等技术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开展工艺优化和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攻关,推动质量升级。引导企业增强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创新制造方式和服务业态,发展定制化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鼓励企业发展现代销售体系,在品牌传播、顾客体验和销售模式等方面创新发展。 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锐意创新、质量精良、珍视信誉等精神财富正在成为中国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把每一天都当作“中国品牌日”,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共同推进中国品牌迈入新时代。[详情]

擦亮中华老字号 百年“质”造底蕴是否找到新着力点
擦亮中华老字号 百年“质”造底蕴是否找到新着力点

  擦亮中华老字号(走转改·一线调查(特别策划)) 来源: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 编者的话 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而历史悠久传承绵长的“老字号”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品牌结晶。 当下,老字号又逢良机:今年1月,16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体制到观念,老字号正经历着怎样的转型与改变?从产品到技术,在变与不变之间,老字号百年“质”造的底蕴是否可找到新的着力点?从“互联网+”到“走出去”,老字号的振兴探索哪些新路径、新方法?记者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展开调查。 当老师傅携手新学徒 ——“唯有匠心,方能不负人心” 记者见到沈国兴时,他正在工作台上用小锤将一片纯金打成一只蝴蝶模样。一盏老式的台灯照着眼前的区域,金子在灯下泛着光,映得他镜片后的瞳孔也仿佛闪着金光。抬起眼,他笑言:“干我们这一行,很伤眼睛。不过干久了,很多时候凭感觉就行。” 这一顶凤冠,由上百个“零件”组成,除了主体的一龙一凤,还有大大小小的蝴蝶、花朵等,每一个都是这么“笃笃笃”“当当当”地,从一块块薄薄的金片演变而来。 沈国兴是老凤祥金银细工工艺的第六代传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他师傅现为老凤祥的总工艺师,也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而步入北京同仁堂于葆墀师傅的工作室,记者最先感受到的是一股浓浓中药香气扑鼻而来…… 59岁的于葆墀是北京同仁堂中药大师,从事中药炮制已有38年。此时他正在炮制“麸炒枳壳”。只见他先用中火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片刻工夫,锅中冒出青烟,这时他再将枳壳片倒入锅中,不断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直到枳壳片表面呈米黄色时取出。 从选药到炮制,于老尽量亲力亲为,“中药饮片的炮制工序前前后后共有5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中药,来自于自然,成就于人心。唯有匠心,才能无愧本草,不负人心。”于葆墀说。 谈及“老字号”,我们总是很容易联想到在工作间里勤恳劳作的老匠人们。几十年的光阴里,他们有的工作地方换了好几个;有的所用工具换了好几种;甚至有的连生产的东西都变了样。但正如天津狗不理的李北师傅所说,“无论技术、世道如何改变,‘质’不可变。静下心,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匠心独运……” 既有老师傅的坚守传承,也有不少年轻面孔的革故鼎新。 牛秀娟,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第八代传人。初见时本想先看看这位80后的包包子绝活,但牛秀娟却说,她更擅长的,是“量化经验”。 “原来靠经验,现在靠经验+仪器。我的工作就是把经验量化,以保证质量的稳定性”,牛秀娟说。在这方面,她有过深刻的经验教训。 2002年,牛秀娟跟着师傅去河北一家加盟店指导。上午10点开始和面准备中午做包子,师傅只叮嘱了一句“加点温水”就去做其他事情了。当时牛秀娟想着还有两个小时才包,面发得太厉害不行,就加了少许凉水。12点包好后开始蒸,但包子死活都发不起来。 “师傅当时说的加温水是根据当时季节和温湿度做出的判断,靠的是多年经验积累。”牛秀娟说,“我就开始琢磨、实验,将这些经验、细节测出一个数据,保证每次做的包子质量和口感稳定。” 牛秀娟说,“纯手工制作的包子,也可以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产品也会更稳定。” 在沈国兴隔壁的工作台,也有一位年轻人,即他的徒弟、第七代传人周天应。与前代所有传人不同,周天应是科班出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硕士毕业生。 “刚入行时,我的内心非常撕扯、迷茫,因为感觉艺术和工艺是两条路。艺术主要体现的是个人情感,是需要无中生有地去创造的。而工艺品更多地讲究实用性和耐久度。”周天应说:“经过和师傅几年来的学习探讨,以及公司安排的一些培训、实践,我渐渐找到了方向。其实工艺只是一个技巧,要承接下去,就要不断适应时代,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创造。” “现在明白了,学工艺就是要吃萝卜干饭,花三年五年打基础,然后才可以生根发芽。”周天应说。 “愿意静下心来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沈国兴坦言,老凤祥一度面临人才外流的问题,近年来,企业通过引入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持股,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激励机制等方式,较好地激发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老工匠们是宝,年轻匠人们则是老字号振兴的希望。但很多老字号面临年轻人才的流失问题。”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尹杰表示。 “关键是要为年轻的工匠们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发展条件。”狗不理集团董事长张彦森表示,“如果不能用好的待遇滋养匠人,又凭什么留住他们呢?” “老字号的传承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老字号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工匠创新工作室”和“工匠教学基地”,鼓励老字号技艺传承人到学校兼职任教、授徒传艺,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传统技艺薪火相传。 当老工艺遇上新受众 ——“遵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要买中式礼服,第一时间就想到去老字号,觉得手艺好,质量有保障。”北京的小刘马上要办婚礼,相继去了几家知名的老字号选购旗袍,“但真的去了,却有些失望——价格贵还是其次,关键是款式太老。”小刘坦言。 老字号,一直以其老工艺、高品质吸引着广大消费者。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品牌某种程度上已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少老一辈人觉得“变了味儿”,又有不少年轻人觉得“太老土”。 统计数据同样印证了我们的调查: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介绍说,目前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大致上三分之一好过,三分之一勉强,三分之一艰难。 “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创新精神。现在一些老字号营销手段过于落后,不擅长使用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营销。品牌塑造对于年轻人也没有吸引力。再加上在产品的技术和研发上缺乏投入,自然是把消费者越‘推’越远。所以老字号要想创新,需要走出墨守成规,吸纳一些好的思想和理念,从而使老字号得以传承。”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学系主任李自杰说。 创新,几乎是每一位受访专家都提及的“关键词”,但在走访中,也有不少人感慨,创新是好,但可别“跑偏”。 “现在很多老字号店里的东西,很让人‘摸不着头脑’——点心铺里卖烟酒,刺绣铺里又有明信片,感觉就是进了各式各样的纪念品商店,完全变了味儿……”旅游达人芳芳有些遗憾。 在创新与传承间,如何才能找到抓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找到了浙江龙泉沈广隆剑铺的第四代掌门人沈新培老爷子。 已近古稀的沈新培师傅铸了一辈子剑。炼钢、打铁、雕刻、打磨……这些铸剑古法,早已经融入了他的血脉中。走进沈广隆剑铺,更像是进入一个宝剑博物馆,各式刀剑令人目不暇接。在一柄玄武剑前,沈新培介绍说:“这把剑工程费时6个月,经过手工折叠锻打至6000层,既让细化钢质颗粒结构严密,又使剑体坚韧锋利无比。” 时光荏苒,冷兵器时代早已远去。与此同时,经过精心设计、手工古法打造出的宝剑制剑成本太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过于“奢侈”。“时代早就不同咯,这种剑真正会买的人不多。”沈新培坦言,“有段时间,宝剑的销量受到冲击,有的剑铺甚至坚持不下去,关了店。” 变,必须得变!但问题是,怎么变? “其实,只要朝着客人的需求靠一靠,效果就会很不一样。”沈州,沈广隆剑铺的第五代掌门人,带我们走到剑铺的另一角,这里放着一些不同风格的剑。“我们将剑铺生产的剑定位成旅游剑(旅游纪念品)、武术剑、高端精品三类。”沈州说,“高端精品依旧遵循着古法制剑的理念,而其余两种在生产时会运用一些机械辅助,设计相对简单,价格自然降低许多。” 收效如何?沈州介绍说,2015年和2016年,“高端精品”仅售出3000把,而“旅游剑”和“武术剑”的销售量分别为13万和17万把,销售额是前者的2倍和2.25倍。 “老字号要创新,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并与受众的需求相契合。在长期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保持工艺、品质不变,适当在载体上创新,是一种相对低成本、高成效的方法。”尹杰表示,“就好比,卖宝剑的当然不能去卖巧克力,但却可以通过增加新款式、适当改变外形等方式拓宽销路。” “老字号发展,必须要顺应技术的变化。我们还有这样一个创新原则:遵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于葆墀举例说,乌鸡白凤丸是同仁堂的名牌产品,深受欢迎,但是药丸大,携带和服用都不方便,就把它改为口服液和胶囊,既保持了原有的疗效,又克服了丸药的缺点,投放市场后深受欢迎。 当老品牌步入新天地 ——“不是想不想,而是不得不” 和沈州聊天,“转型升级”“凤凰涅槃”等字眼常从他口中蹦出来。虽然从事的是老手艺,沈州对于市场上推陈出新的新方法、新材料等都格外重视。早在2004年,不少企业还不知道互联网销售这回事的时候,沈州就已经将剑铺开到了互联网上。 “过去快消品的渠道都是走商超,现在是以电商为主,同时做便利店和精品超市。”狗不理食品公司总经理张营同样表示,跟随市场变化形式,线上营销不是想不想,而是不得不,需要主动去做。 2016年,狗不理还尝试了产品众筹。“我们研发出新产品后,想知道消费者是否喜欢,就先推出试吃环节。”张营说,第一次产品众筹是蟹黄包,在网上以很低的价格推出。“预想能有几千人试吃反馈就行,最后收到1万多份订单!” 相关专家表示,“所谓的拓宽渠道,也并非简单地搬上网——众筹、试吃、冠名节目、微信公号软文……方式千千万,关键还是需要转变老观念。” 除了国内市场的拓展,更有些老字号开始在海外探寻发展的“新天地”。 前不久,狗不理集团在澳大利亚与一家保健品领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此前,2014年狗不理投资澳大利亚一家咖啡连锁店时,网上还曾有过调侃,说包子和咖啡的搭配很奇特。 “作为老字号,最核心的是产品,但最珍贵的,是品牌的理念与文化。”张彦森表示,“我们不是要在咖啡厅里卖包子,因为那样根本不符合外国顾客的需求。但我们也的确在尝试些别的方法,比如把咖啡店里的蛋糕、巧克力等做成包子的形状,顾客们觉得很有意思。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走出去’。” “就现状来说,我国大部分老字号在‘走出去’方面仍在路上……”相关专家表示,“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老字号都是食品生产、药品生产方面的,在国外获得认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产品的设计、推广难以与外国受众的需求相契合,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老字号在国外的发展。” “但也要看到,外国市场依然有着很多的机遇。”品牌策划人俞女士表示,就以服装类老字号企业来说,很多外国的知名品牌都相继推出“中国风”系列,也体现出外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老字号企业拥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是无法效仿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振兴老字号,更应放在传统文化复兴的高度。让我们的孩子更了解老字号的文化,让外国友人更了解中国;润物无声的展示与传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振兴。”尹杰表示。 图片说明: 图①:狗不理包子制作师傅邢素梅在捏褶花。 本报记者 龚相娟摄 图②:沈广隆剑铺的铸剑人正在雕刻剑身上的零部件。 吴楠摄(人民视觉) 图③:沈广隆剑铺的铸剑人正在打铁,为铸剑做准备。 吴楠摄(人民视觉) 图④:沈国兴在制作高级定制的黄金凤冠。 本报记者 励漪摄  图⑤:于葆墀在去除枳壳的瓤。 本报记者 贺勇摄  [详情]

发展品牌经济时不我待 中国制造国际化步伐势不可挡
发展品牌经济时不我待 中国制造国际化步伐势不可挡

  发展品牌经济时不我待 “中国制造”国际化步伐势不可挡 专家表示,要推动中国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各方需要合力筑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实施机制 ■本报记者 孙 华  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发展中国品牌经济时不我待。记者对此深有感触,就拿化妆品来说,朋友推荐的名牌化妆品都是韩国、日本、欧美制造的,而“中国制造”却缺席。 “在‘中国制造’是全球第一的今天,全球知名的中国品牌却如此之少,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推动中国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未来中国政府和企业,如果能更加提高知识产权、品牌商标的保护意识,合力筑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实施机制,这样既能擦亮“中国制造”的招牌,也将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更能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助力。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李永刚也对记者表示,近几年来,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已经有了良好的声誉,中国已经成为许多西方跨国公司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但是,相比较之下,中国企业自身的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与竞争力却远远不能与产自中国的国外品牌相比。导致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与价值链当中始终处于低端,大部分产业利润都被国外跨国大公司收入囊中。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力建设“中国品牌”,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发展任务。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对于品牌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目前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总的来看,中国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商业和产品品牌数量太少,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称。因此,‘中国品牌日’的设立对‘中国制造’和整个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李永刚指出。 在谈到企业如何“走出去”时,梁海明建议,对企业而言,既要培养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海外思维模式,也应考虑创新商标保护模式。例如,采取家族品牌策略、多元品牌策略和联合品牌策略三结合的新模式,在“走出去”时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消费人群,采取不同的品牌策略,不但可避免一旦商标遭抢注就全军覆没的窘境,还可通过与投资所在国的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推出产品,并冠上共同品牌,为中国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海外投资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模式。[详情]

财税政策保驾护航 唱响中国品牌世界好声音
财税政策保驾护航 唱响中国品牌世界好声音

  财税政策保驾护航 唱响“中国品牌”世界好声音 主持人包兴安: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 “中国品牌日”。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品牌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价值低、品牌总体形象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环境等品牌影响要素存在不足。我国想要推进企业品牌建设,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才能够真正做大做强企业品牌。 ■本报记者 包兴安      我国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标志着品牌战略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意味着“中国品牌”将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品牌建设的好政策,引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其中财税政策为企业专注创业创新保驾护航,增强企业了的竞争优势。 专家认为,培育民族品牌并非仅仅是企业家之事,它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政府应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对企业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并营造一种尊重本土品牌的市场环境。 在塑造中国品牌过程中,行走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高铁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交通部日前签订了13列混合动力电动车组和9列现代超级动车组的购销合同。 “中国中车制造的高速动车组系列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名片。产品现已出口全球六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中国中车董事长刘化龙说。 中车株机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张力强表示,“从‘中车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迈出的步伐越来越快,与税务部门推进‘放管服’,积极推出系列专属定制服务,全方位支持我们密切相关。”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税务部门发力为品牌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从出口退(免)税、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协定、国别投资税收指南、跨境投资税收抵免、跨境投资税收风险防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 与此同时,目前,浪潮集团国际化业务已拓展至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拉美等多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工厂,在海外26个国家设立分公司和展示中心。 浪潮集团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与税收优惠的强有力支撑密不可分。仅2016年,浪潮集团享受的税收优惠就达3.7亿元。 “包括营改增在内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提振了民族信息化产业发展的信心,给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添加了动力,这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和未来。”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说。 事实上,借助税务部门的保驾护航,成功“走出去”的企业还有很多,它们中有中字头大型国企,也有民营企业,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详情]

发改委等九部门共推中国品牌日 明年将出台顶层设计
发改委等九部门共推中国品牌日 明年将出台顶层设计

  发改委等九部门共推“中国品牌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据悉,国家发改委将联合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举办“中国品牌日”活动。 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王东9日透露,在明年的品牌日之前,国家层面关于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将会正式出台,目前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商议细节。未来还可能有品牌发展的协调机构平台。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平介绍说,农业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王平认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已进入数量、质量及综合效益并重的新阶段,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是提升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重大。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表示,未来,商务部将研究制订《中华老字号品牌管理办法》,完善中华老字号和地方老字号名录,实施动态管理。与此同时还将推动老字号的改革创新发展,引入社会资本和大数据技术,帮助老字号吸引新顾客、开拓新市场。[详情]

清华教授:品牌壮大需有实在奖励 榜单研究可作政策依据
清华教授:品牌壮大需有实在奖励 榜单研究可作政策依据

   清华大学教授赵平:中国品牌壮大需有实在奖励 榜单研究可作政策依据 每经专访清华大学教授赵平: 每经记者 李少婷 每经编辑 姚治宇 2017年5月10日成为首个“中国品牌日”。 如何保证“中国品牌日”不流于形式?品牌研究应如何促进中国品牌建设发展?就此,“2017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主要研究者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赵平教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切实可行的奖励政策。”赵平表示。另外,目前,“2017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是评价上市公司品牌建设情况最可信的榜单,在榜单继续优化后,政府也可以考虑根据榜单进行奖励和政策倾斜。 设立“中国品牌日”恰是时机 NBD:以国务院批文的高规格设立“中国品牌日”,这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有何启示? 赵平:可能最大启示是国务院发出的一个信号,国家要加大力气推动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我认为政府会不久后会有一系列政策扶持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企业应该抓住机会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同时,政府也会制定严格的政策来限制不良产品,企业也要重视提升产品质量。 实际上,做品牌最根本的还是企业行为,中国企业品牌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和任务。既然是长期的,在不同的阶段,每一个企业就有自己的一些侧重点,对于国家也是一样。我认为在任何一个阶段提出这样一个事情,对于我们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 现在我们中国很多品牌已经走向世界,特别是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这些企业。所以在这个时候来建立中国品牌日,我认为更有的放矢,否则一个品牌都拿不出去,“中国品牌日”这个说法就有点有名无实。 NBD:如何避免“中国品牌日”流于形式? 赵平: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切实可行的奖励政策。对于在国际上表现出众的中国企业品牌、消费者满意度高的品牌、不断技术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品牌,国家不仅要给予名誉上的奖励,还要给予减免等实实在在的政策。这样一来,如果企业能做出很好的品牌,不仅仅是在市场上得到承认,在政策上也得到承认,而且确实带来了经济利益,那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来积极拓展品牌建设。 品牌价值榜未来可做政策依据 NBD:3月31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每日经济新闻》发布“2017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在资本市场引发大量关注。在品牌战略受到国家层面重视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的研究和发布,有何特殊意义? 赵平:我想至少政府可以根据我们这个榜单,来评价上市公司品牌建设情况,这个是我们中国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最可信的榜单。将来如果我们继续对榜单权威性进行优化,相信政府也会考虑根据榜单进行奖励和政策倾斜。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有一个依据。我们就是最好的依据。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政府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NBD: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中提出要抓紧落实“品牌基础建设工程”,其中特别强调了提升品牌研究水平的重要性。您对我国目前品牌研究有何建议? 赵平:品牌研究有两套体系。一套是学术界的,还有一套是实务界的,就是咨询机构和公司所做的,实务界品牌价值的评估是基于近期的企业实际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策略。 但品牌价值研究只是品牌建设当中的一部分,在理论上做的很多研究,我认为意义并没有那么大,更多的还在于我们怎样推动品牌建设。我们做出一个评估,再有8家企业做评估,这于中国品牌建设意义就不大,最大的意义在于我们把自己做强做大,让大家都接受。然后大家都通过这个指标来比较自己现在做的是好还是坏,怎样来改进。我们做研究应该更多的研究怎样更有效地改进我们的品牌,使得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方法都是更有效的,这也是“中国品牌日”的着眼点。 (实习生谢艺观对本文亦有贡献)[详情]

网友心中知名中国品牌评选揭晓 华为海尔茅台位列前三
网友心中知名中国品牌评选揭晓 华为海尔茅台位列前三

  网友心中知名中国品牌评选揭晓 华为无悬念夺魁 新浪财经讯 5月10日消息,由新浪财经、新浪科技、微博共同主办的“网友心中知名中国品牌”评选活动今日揭晓,华为、海尔、贵州茅台、格力、五粮液、联想、长安汽车、吉利汽车、vivo、招商银行以高票数摘得前十强,本次共有50个品牌获选。 为了扩大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5月2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本次“网友心中知名中国品牌”在首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举办。评选历时7天,近千万网友参与投票,超千家品牌报名。最终参与评选的133个品牌覆盖快消、家电、金融、汽车、手机、物流、地产等行业。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最终,华为以42万余票高居榜首,海尔等八个品牌也均以超过40万的得票数脱颖而出。 本次获选品牌当中,快消、家电、汽车、手机、银行成为占比前五的行业,显示出了网友的关注度所在。另外,据统计,本次参与投票的网友当中,男性占比高达74%,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据87%,显示出中产阶级男性对于品牌的敏感性。 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品质,讲究品牌,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式的特点。 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6年发布的相关文件就指出,设立品牌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有利于引领消费,创造新需求,树立自主品牌消费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业内专家看来,拉动自主品牌消费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仅依靠设立品牌日还不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指出,未来还需落实对消费品质量的评测标准,不仅要提升自主品牌消费品的知名度,也要保证品质、性能与口碑,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 对此,发改委方面也表示,关于中国的品牌建设,下一步要围绕发展品牌经济这条主线,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面对品牌发展管理机制不健全、政策碎片化的现状,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并采取统一的行动,合力推进自主品牌发展。 获选网友心中知名中国品牌TOP50的,除上述10企业外,还有:创维、长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伊利、江淮汽车、中国中车、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兴、青岛双星、青岛啤酒、比亚迪、海信、361度、中国石油、美的、同仁堂、奇瑞汽车、oppo、小米、全聚德、顺丰速运、阿里巴巴、苏宁易购、TCL、李宁、农夫山泉、京东、红旗、熊猫电子、EMS、中国银联、中国移动、中国农业银行、加多宝、安踏、中国电信、长城汽车、中国平安、百度。(新浪财经 张蕾)[详情]

中国品牌在危与机中奋进 推动我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中国品牌在危与机中奋进 推动我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中国品牌,在危与机中奋进 新华社记者安蓓、张辛欣、于佳欣 图表:我国确定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新华社发大巢制图 5月5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中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中国自主品牌的奋进之路再次烙上深刻印记。 品牌,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承载着文化底蕴和价值理念。在中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征程中,发展品牌经济,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今年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一步 2016年,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的盾构机订单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0台,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其中海外订单占比超过20%。而这,距离我国首台复合式盾构机诞生仅8年,距国产盾构机走出国门也只有3年。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迈向世界品牌的进程中,中国创新、中国质量、中国服务是企业的执着追求。”集团董事长谭顺辉说。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纵观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强国都是品牌强国。品牌背后,凝聚着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环境等诸多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 国际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中,中国上榜品牌仅有华为和联想。 一面是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一面是性价比高、有品牌的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消费流向国外。中国自主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发展品牌经济,就是要以品牌为切入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王东说。 机与危同在 深圳麦塔奇人体工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企业。出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担心,公司研发的人体工学产品90%都在海外市场销售。 “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必须把性价比做到极致,否则一推向市场很可能会被更具资本实力和销售渠道的团队抄袭。”公司总经理邓建波说,“创新型企业最渴望的是公平的市场环境。” 原创产品宁愿在海外销售也不愿回到国内市场;与国际大品牌同线同标同质的国内产品,价格只是后者的几分之一;永安百货、佛手味精等一些承载着国人记忆的老品牌逐渐淡出;中国游客到海外抢购奶粉、智能马桶盖、电饭煲、化妆品……这些现象,凸显自主品牌面临的“危机”。 王东认为,产品质量存在差距,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不高;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诚信意识薄弱;文化内涵不够丰富;缺乏品牌人才;品牌营销水平不高;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不够,相关政策碎片化等,是影响中国品牌发展的主要因素。 机与危同在。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一些优势行业品牌发展成效显现,支撑品牌发展的政策体系架构初步形成,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加快品牌发展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创新驱动、产权保护、中国制造2025……近年来,一系列顶层设计相继出台,为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指明方向,也为品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各个行业格局已定,打造中国品牌,既需找准市场定位,坚持供需双侧发力,更要着眼于价值创造。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发货量增速仅为2.3%,华为却逆势而上,实现智能手机发货量同比增长29%,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在欧洲传统品牌高地西欧和北欧市场,华为智能手机销售收入在已有一定规模基础上,均实现100%左右的增长。 华为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熠熠生辉,来自其厚积薄发的创新活力。“这得益于始终以消费者为核心,聚焦有意义的创新。”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 已有169年历史的老凤祥,2014年在纽约第五大道开设了品牌旗舰店。“我们不是去挂广告牌,而是踏踏实实做市场。中国的民族品牌有能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阵营。”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部副部长蔡旭姣说。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品牌要有信心,无论到哪里竞争,都是主场。”上海市工商局商标处处长林海涵说。 众多自主品牌的培育、发展和壮大,向国际社会传递着中国声音,成为外界阅读中国的文化符号。 “无论品牌的学问多大,它的基础是品质。如果品质不好,只是学会了很多市场营销的办法,最后依然无法形成好的口碑和品牌。”经济学家周其仁说。 为了提升品质、练好内功,不少知名品牌发扬“工匠精神”,既精益求精,又不断创新。 有着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慢、精、专”是其酿酒的三字诀。酿酒用的大米必须是脱壳3天之内的新鲜米,一支酒瓶要洗30分钟才算合格,输酒管道用水洗净后,还要再用1吨多的啤酒冲掉残留水分…… 与此同时,这个百年品牌不断开发多元化、个性化产品,赢得不少年轻消费者。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说,打造品牌,还要唤醒和培养社会公众的品牌意识,让“品牌”受到敬畏和尊重,让自主品牌进一步进入民心。 “打造自主品牌,是个系统工程。”王东说,一方面,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有机结合,净化市场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变政策碎片化现状,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从质量、创新、诚信、人才等诸多因素出发,为品牌培育营造良好环境。 据了解,作为顶层设计,我国正着手研究制定推动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可以预期,随着品牌的培育发展,将形成基于市场的激励机制,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不被认可的产品最终被挤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品牌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有力举措。”王东说。(参与记者:齐中熙、周琳)[详情]

新华时评:打造中国品牌要有百年目标
新华时评:打造中国品牌要有百年目标

  新华时评:打造中国品牌要有百年目标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题:打造中国品牌要有百年目标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王攀 经国务院批复,自2017年起,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人们期待着,这一天能够唤起更多的品牌意识,让品牌权益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并让这种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品牌体现着企业创新的智慧、制造的品质,倾注了生产者的情怀,传递着文化底蕴和价值理念,最优秀的品牌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中国航天”和“中国高铁”,作为大国重器享誉海内外;百年瑞蚨祥,在一针一线中诠释出精益求精的技艺与匠心;几代同仁堂,向世人传递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诚信与风骨……每一个叫得响的品牌,都有自己恪守的品质与尊严。 打造中国品牌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企业销售利润的报表上,同时也承担着传播工匠精神、净化诚信环境、展示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制造”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海量”的供应能力、完备的产业链条、适应全球标准的品质保障体系,为中国品牌攀登全球市场中高端位置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与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并不匹配。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6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的品牌仅占36席。 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一方面,要改掉产品质量和性能欠佳的“硬伤”,不断提升品牌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释放创新动力,让有竞争力的品牌脱颖而出。树立品牌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全社会树立讲究诚信、推崇发明、保护专利的意识,对假冒伪劣产品一追到底,对市场恶意行为严惩不贷。 纵观全球市场,任何一个享誉全球的品牌都需要几代人胼手胝足、披荆斩棘。铸就中国品牌同样没有捷径可走,要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设立首个品牌日,我们应该瞄准百年后的盘点,将品牌意识、工匠精神、民族品格融入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通过几代人的接力,打造叫得响、传得久的中国品牌。[详情]

我国确定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 利于提高自主品牌意识
我国确定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 利于提高自主品牌意识

  我国确定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 安蓓)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今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为应对新形势,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主动适应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变化,必须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王东在9日举行的中国品牌日媒体通气会上说,设立“中国品牌日”,一是有利于凝聚全社会共识,提高自主品牌意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培育发展自主品牌,消费自主品牌产品,增强自主品牌保护,助力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二是有利于营造宣传自主品牌的良好氛围,加强自主品牌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自主品牌认知度,扩大自主品牌影响力,培养消费者自主品牌情感,树立自主品牌产品消费信心。三是有利于搭建自主品牌交流平台,展示自主品牌发展成果,分享知名自主品牌成功经验,传播自主品牌文化内涵,树立中国自主品牌良好形象。 他说,目前我国加快品牌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发展品牌经济正当其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价值低、品牌总体形象欠佳等问题。下一步,将围绕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这条主线,全面改善品牌发展影响要素,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合力推进自主品牌发展。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举办“中国品牌日”活动。[详情]

首个中国品牌日将至 发改委: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
首个中国品牌日将至 发改委: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

  首个中国品牌日将至 发改委: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 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 李金磊)5月10日将迎来首个“中国品牌日”。国家发改委9日召开“中国品牌日”媒体通气会,提出发展品牌经济正当其时,下一步要着力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 4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国家发改委5月9日召开中国品牌日媒体通气会。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在通气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品牌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价值低、品牌总体形象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环境等品牌影响要素存在不足。 上述负责人提出,下一步,将围绕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这条主线,全面改善品牌发展影响要素,持之以恒、攻坚克难。 一是要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的作用。把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社会参与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培育壮大自主品牌,不断满足消费者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优化政策法规环境,不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要着力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走中国特色的品牌发展道路,同时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快品牌国际化步伐,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让世界共享中国品牌发展成果。 同时,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面对品牌发展管理机制不健全、政策碎片化的现状,亟需搞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采取统一的行动,合力推进自主品牌发展。(完)[详情]

国务院首设中国品牌日 汽车产业进入质变关键期
国务院首设中国品牌日 汽车产业进入质变关键期

   经济观察网 郭有信/文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除了一方面推进制造升级,在中国一场品牌革命也正悄然开始。5月2日下午,中国政府网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批复》。国务院正式回复国家发改委,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文件在今年4月24日已经印发。 设立中国品牌日是强化中国产品吸引力的第二环。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可以被视为中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步,与此相配合的还有淘汰落后产能。至此一个清晰的战略思路已经呈现在眼前。从“优化结构”到“强化品质”,再到“品牌重塑”,中国各个行业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可以想象的是,下一步,中国品牌将走出国门。 对于中国产业发展来说,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当前,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在世界品牌百强中,中国只有华为、联想两个品牌入围。一方面,在品牌上缺乏竞争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面临着成本上升,原本“低价模式”的道路再难走通的两头难局面。这是整个中国企业在发展中正面临的,并且是无法逃避的话题。 在所有行业中,汽车行业可以说最具有代表性。汽车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并且具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等特征,上下产业链十分巨大,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头戏。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汽车也是重点被提及的行业,并要求“到2020年,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10;到2025年,两家整车企业销量进入世界前10”。 为了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近期工信部、科技部等三个部委联合出台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这个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汽车行业的品牌打造问题。比如在《中国制造2025》中还被使用的“自主品牌汽车”这一称呼,在发展规划中已经变更为“中国品牌汽车”,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2014年就开始呼吁使用的称呼,目的在打造中国本土汽车的品牌意识。 关键时点到来 正如《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所指出的一样,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间点上。2016年中国品牌汽车超过1400万辆,国内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能够和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争。而经过近四年的推广、扶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培养上,中国已经做到了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部分领先。而在汽车互联网技术上,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领先。 综合看,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也正是这两年汽车类产业政策频频出台的原因。而在民族汽车产业进入蝶变的关键期,“中国品牌日”进一步加快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今年5月10日,第一个品牌日将开展,具体的开展形式等现在还处于未知。但央视在近一年来也在推行国家品牌计划,有多个汽车品牌入选。由此可以看到,国家将通过媒体等宣传机器,可能会以等同于公益的形式对优秀品牌进行推广。 对于中国民族品牌汽车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通过国家的信用背书,将有效促进这些品牌的成长。而随着中国民族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逐步站稳脚跟,进入国际市场是迟早的事情。从发展来看,国内各个集团也都在尝试进入海外市场,从一开始的直奔欧洲、美国等传统汽车强国的根据地到现在恢复理智,稳步进军。中国品牌汽车在海外也处于上升阶段。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6年,客车出口14.2万辆,同比增长20.3%;轿车出口33.4万辆,同比增长8.5%;载货车出口18.6万辆,同比下降15.1%。上述三大类品种共出口66.2万辆,占汽车整车出口总量的82%。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北汽集团、华晨汽车、安徽江淮位居汽车整车出口前五名。非洲、拉丁美洲等是国内汽车出口的主要地区,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沙特阿拉伯等发达国家出口汽车。 目前中国品牌汽车已经开始逐步走出以低价位为卖点的阶段,一批中高端品牌开始成立,比如长城的WEY,吉利的领克、奇瑞的观致。此外、长安、上汽乘用车(荣威+名爵)、比亚迪等也都在寻求高端化。这之中,有一些企业已经阶段化的实现品牌再塑造,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了品牌高度、终端售价和用户口碑的突围。 解读“大通样本” 在品牌打造上一个较好的例子是上汽大通。作为上汽集团在商务用车和跨界车上的布局,上汽大通通过收购海外资产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是典型的上汽式“海派自主”。从对标别克GL8的大通G10开始,上汽大通通过高质量产品,实现了海内外两个市场的突破,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牌对市场几乎垄断的占有,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更是势如破竹。其年销售从2010年的2820台跨越式发展至2016年的46123台,复合增长率达63%,年出口量从241台增长至2016年的7008台,复合增长率达75%。 上汽大通2017年第一季度海外销售1250辆,其中G10海外销量同比增长86.88%。目前,发达国家市场已经成为上汽大通海外销售的最大来源。在澳大利亚上汽大通已经成为排名第一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西兰市场,上汽大通2016年在细分市场占到了17%市场份额。在欧洲,上汽大通已于2016年4月全系登陆英国市场,至2016年底在英国销售1318台。在海外市场的公开招标中,大通不仅能够击败奔驰、福特等竞争对手,并且在所有评价项中均获得第一。 大通计划到2020年,其海外业务占比要突破20%,欧洲市场销量实现重大突破,形成第三个破万的市场,同时实现海外重点区域市场的全面独立运营及核算。海外产品营销能力全面提升,有产品营销逐步向品牌营销转变。而到了2020年,其海外市场的年销售量要达到68500辆。“打破海外对中国品牌的偏见,走出中国汽车品牌高端化的一条全新路线。”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表示。上汽大通目前在海外市场的产品主要是V80、G10和皮卡T60,以及即将上市的SUV D90。这些产品售价均和国内合资汽车在一个水平线上。 而反观国内其他出口的汽车,有一些“出口大户”在出口十多年之后,还是以低廉的产品为主,价格主要在七八万元左右。“有一些企业在海外,形成了很不好的口碑。”此前,一家国外经销商对记者表示。这是因为,目前国内汽车出口还没有真正形成品牌意识和长远规划,大都是以补充国内市场为主,获得部分销量支撑为目的。不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售后服务都无法保证。这对于中国品牌未来成长有极强的破坏性。 中国品牌汽车在海外收到差评,也会影响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汽车整体评价。在国家强化民族品牌,打造世界性的中国品牌之时,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的汽车行业,应该化身急先锋。而从上汽大通的海外拓展来看,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汽车出口不能做传统意义上的“出口贸易”,而是“海外经营”模式,不仅仅是进行汽车产品销售,而是形成从品牌投入到快速售后服务的完整体系建设。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储备上,也要瞄准世界发达国家的标准和水平开发产品。[详情]

国务院:2017年起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国务院:2017年起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批复 国函〔2017〕51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你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发改产业〔2016〕2484号)收悉。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具体工作由你委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国务院 2017年4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延伸阅读: 据人民网报道,“中国品牌日”是怎么来的?查阅资料发现,在2016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提出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中国品牌日”鼓励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平面、网络等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安排自主品牌公益宣传。定期举办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在重点出入境口岸设置自主品牌产品展销厅,在世界重要市场举办中国自主品牌巡展推介会,扩大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有何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发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提出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品质,讲究品牌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式消费特点。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的重要举措。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价值链升级,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引领消费,创造新需求,树立自主品牌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更好发挥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强化企业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实现更加和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除却设立“中国品牌日”,我国还将怎样发挥品牌影响力?上述《意见》还提出,要扩大自主品牌产品消费,适应引领消费结构升级,还有以下三点: 一、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有公信力的产品质量信息平台,全面、及时、准确发布产品质量信息,为政府、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等提供服务,为消费者判断产品质量高低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便于选购优质产品,通过市场实现优胜劣汰。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规范企业数据采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逐步加大信息开发利用力度。鼓励中介机构开展企业信用和社会责任评价,发布企业信用报告,督促企业坚守诚信底线,提高信用水平,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二、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加强农村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农村居民质量安全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整治,清理“三无”产品,拓展农村品牌产品消费的市场空间。加快有条件的乡村建设光纤网络,支持电商及连锁商业企业打造城乡一体的商贸物流体系,保障品牌产品渠道畅通,便捷农村消费品牌产品,让农村居民共享数字化生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三、持续扩大城镇消费。鼓励家电、家具、汽车、电子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适应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生活需求。鼓励传统出版企业、广播影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互动体验。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康养旅游基地,提供养老、养生、旅游、度假等服务,满足高品质健康休闲消费需求。合理开发利用冰雪、低空空域等资源,发展冰雪体育和航空体育产业,支持冰雪运动营地和航空飞行营地建设,扩大体育休闲消费。推动房车、邮轮、游艇等高端产品消费,满足高收入群体消费升级需求。[详情]

国务院: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推动供需结构升级
国务院: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推动供需结构升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当前,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提出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品质,讲究品牌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式消费特点。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的重要举措。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价值链升级,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引领消费,创造新需求,树立自主品牌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更好发挥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强化企业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实现更加和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基本思路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适应引领需求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围绕优化政策法规环境、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供给结构升级工程、需求结构升级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推动供给总量、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总量、需求结构的发展变化。 三、主要任务 发挥好政府、企业、社会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之以恒,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制约品牌发展和供需结构升级的突出问题。 (一)进一步优化政策法规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保驾护航。完善标准体系,提高计量能力、检验检测能力、认证认可服务能力、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能力,不断夯实质量技术基础。增强科技创新支撑,为品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健全品牌发展法律法规,完善扶持政策,净化市场环境。加强自主品牌宣传和展示,倡导自主品牌消费。 (二)切实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品牌意识,苦练内功,改善供给,适应需求,做大做强品牌。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追求卓越质量,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建立品牌管理体系,提高品牌培育能力。引导企业诚实经营,信守承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企业家领军作用,培养引进品牌管理专业人才,造就一大批技艺精湛、技术高超的技能人才。 (三)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凝聚社会共识,积极支持自主品牌发展,助力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培养消费者自主品牌情感,树立消费信心,扩大自主品牌消费。发挥好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加强中介机构能力建设,为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关注自主品牌成长,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四、重大工程 根据主要任务,按照可操作、可实施、可落地的原则,抓紧实施以下重大工程。 (一)品牌基础建设工程。围绕品牌影响因素,打牢品牌发展基础,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创造条件。 1.推行更高质量标准。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提高相关产品和服务领域标准水平,推动国际国内标准接轨。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开展团体标准制定等试点工作,满足创新发展对标准多样化的需要。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企业改进质量的内生动力和外在压力。 2.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具备条件的经营性检验检测认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市场化进程。鼓励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检验检测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生产制造企业申请相关资质,面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营造检验检测机构平等参与竞争的良好环境,尽快形成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加强国家计量基标准建设和标准物质研究,推进先进计量技术和方法在企业的广泛应用。 3.搭建持续创新平台。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行业创新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产品设计创新中心,提高产品设计能力,针对消费趋势和特点,不断开发新产品。支持重点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大数据平台,动态分析市场变化,精准定位消费需求,为开展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支撑。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 4.增强品牌建设软实力。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评价理论研究机构和品牌评价机构,开展品牌基础理论、价值评价、发展指数等研究,提高品牌研究水平,发布客观公正的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以及品牌发展指数,逐步提高公信力。开展品牌评价标准建设工作,完善品牌评价相关国家标准,制定操作规范,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积极参与品牌评价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品牌评价体系,增强我国在品牌评价中的国际话语权。鼓励发展一批品牌建设中介服务企业,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提供设计、营销、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二)供给结构升级工程。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从一、二、三产业着手,采取有效举措,推动供给结构升级。 1.丰富产品和服务品种。支持食品龙头企业提高技术研发和精深加工能力,针对特殊人群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功能食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针对工业消费品市场热点,加快研发、设计和制造,及时推出一批新产品。支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开发一批有潜质的旅游资源,形成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等为支撑的现代旅游业品牌体系,增加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旅游体验,满足大众旅游需求。 2.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施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加快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参照出口农产品种植和生产标准,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种植和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满足中高端需求。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支持乡村创建线上销售渠道,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范围,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3.推出一批制造业精品。支持企业开展战略性新材料研发、生产和应用示范,提高新材料质量,增强自给保障能力,为生产精品提供支撑。优选一批零部件生产企业,开展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试验和制造,提高产品性能和稳定性,为精品提供可靠性保障。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支持重点企业瞄准国际标杆企业,创新产品设计,优化工艺流程,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尽快推出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的精品,促进制造业升级。 4.提高生活服务品质。支持生活服务领域优势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形成服务专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放心安全的连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生活服务企业品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社区养老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城乡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生活服务中心,提供方便、可信赖的家政、儿童托管和居家养老等服务。 (三)需求结构升级工程。发挥品牌影响力,切实采取可行措施,扩大自主品牌产品消费,适应引领消费结构升级。 1.努力提振消费信心。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有公信力的产品质量信息平台,全面、及时、准确发布产品质量信息,为政府、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等提供服务,为消费者判断产品质量高低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便于选购优质产品,通过市场实现优胜劣汰。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规范企业数据采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逐步加大信息开发利用力度。鼓励中介机构开展企业信用和社会责任评价,发布企业信用报告,督促企业坚守诚信底线,提高信用水平,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2.宣传展示自主品牌。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鼓励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平面、网络等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安排自主品牌公益宣传。定期举办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在重点出入境口岸设置自主品牌产品展销厅,在世界重要市场举办中国自主品牌巡展推介会,扩大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加强农村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农村居民质量安全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整治,清理“三无”产品,拓展农村品牌产品消费的市场空间。加快有条件的乡村建设光纤网络,支持电商及连锁商业企业打造城乡一体的商贸物流体系,保障品牌产品渠道畅通,便捷农村消费品牌产品,让农村居民共享数字化生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4.持续扩大城镇消费。鼓励家电、家具、汽车、电子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适应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生活需求。鼓励传统出版企业、广播影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互动体验。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康养旅游基地,提供养老、养生、旅游、度假等服务,满足高品质健康休闲消费需求。合理开发利用冰雪、低空空域等资源,发展冰雪体育和航空体育产业,支持冰雪运动营地和航空飞行营地建设,扩大体育休闲消费。推动房车、邮轮、游艇等高端产品消费,满足高收入群体消费升级需求。 五、保障措施 (一)净化市场环境。建立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力度,实现联合执法常态化,提高执法的有效性,追究执法不力责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分子。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有效预防和制止各类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二)清除制约因素。清理、废除制约自主品牌产品消费的各项规定或做法,形成有利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的体制机制。建立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黑名单制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研究提高违反产品质量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等犯罪行为的量刑标准,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对相关企业、责任人依法实行市场禁入。完善汽车、计算机、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举证责任倒置制度,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品牌相关课程,培养品牌创建、推广、维护等专业人才。 (三)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支持自主品牌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发挥国家奖项激励作用,鼓励产品创新,弘扬工匠精神。 (四)抓好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经济新常态下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意义,切实落实工作任务,扎实推进重大工程,力争尽早取得实效。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责,制定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 2016年6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详情]

推荐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