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50人峰会

胡晓义:职业年金指向恰好是中等收入群体
胡晓义:职业年金指向恰好是中等收入群体

新浪财经|2018年03月03日  10:57
王忠民:大数据充分运用 将为养老和社会保障带来福利
王忠民:大数据充分运用 将为养老和社会保障带来福利

新浪财经|2018年03月03日  12:00
董克用:长期来看储蓄养老不如投资养老
董克用:长期来看储蓄养老不如投资养老

新浪财经|2018年03月03日  11:08

研究成果介绍

董克用:养老金体系改革趋势是多支柱体系
董克用:养老金体系改革趋势是多支柱体系

人口老龄化高原对于我国养老金体系发展带来挑战,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各有优缺点,单一的现收现付或完全积累都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不可持续。[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3月03日  09:44
党俊武:整体社会在老龄化 个体在年轻化
党俊武:整体社会在老龄化 个体在年轻化

新浪财经|2018年03月03日  11:56

圆桌论坛

推动养老金融发展: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 形成共振
推动养老金融发展: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 形成共振

新浪财经|2018年03月03日  15:23

会议总结

姚余栋:税收递延很重要 能撬动大基金
姚余栋:税收递延很重要 能撬动大基金

新浪财经|2018年03月03日  15:42

最新新闻

天弘基金携手兴业银行发布合作品牌“红叶养老金融”
天弘基金携手兴业银行发布合作品牌“红叶养老金融”

  3月3日,主题为“应对老龄化的金融探索:从理论到实践”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于威斯汀酒店召开,本次峰会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由天弘基金与兴业银行联合承办,邀请了监管部门、学术单位、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大型养老金资产委托人等参加。在本次峰会上,天弘基金与兴业银行共同发布了养老金融服务品牌——“红叶养老金融”(以下简称“红叶”),宣布双方将合力打造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压力近年来不断凸显,已经难以承担国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完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金融体系已进入顶层设计的关键时期。公募基金作为社保基金主要委托投资管理机构,是社会保障基金市场化的重要力量,应当发挥专业的投资能力,积极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熊军表示,天弘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来解决养老金体系存在的痛点,通过互联网思维、技术的创新,为大众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体验。据介绍,天弘基金未来将长期跟踪国家养老金政策、关注养老金行业的发展,积极布局养老金业务,充分发挥自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助力并积极参与中国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 据悉,天弘基金与兴业银行此次推出的“红叶”养老金融服务将以产品供给为基础,以资产管理技术为抓手,以线下社区银行与线上互联平台为驱动,将养老金融的理念从老年客群向中、青年客群延伸传播,打造涵盖金融与生活服务方方面面的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 天弘基金与兴业银行将致力于在储蓄、基金、理财及其他跨界整合类产品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实现客户养老资产的有效配置,保障居民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同时,双方将尝试催化合作双方在线下与线上的交互效应,通过利用兴业银行社区银行广布、分支机构众多、专业理财人员配备齐全,天弘基金线上客群庞大、技术先进、服务手段丰富的两大优势,冀望形成线下与线上双轮驱动,互相促进,客流互补,实现1+1大于2的多赢局面。此外,双方还将接入大数据及智能服务引擎,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在双方现有的养老金融相关服务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综合性服务,涵盖客户“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3月03日 22:24
姚余栋:税收递延很重要 能撬动大基金
新浪财经 | 2018年03月03日 15:42
推动养老金融发展: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 形成共振
新浪财经 | 2018年03月03日 15:23
黄润中:老龄社会给金融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新浪财经 | 2018年03月03日 12:24
王忠民:大数据充分运用 将为养老和社会保障带来福利
新浪财经 | 2018年03月03日 12:00
党俊武:整体社会在老龄化 个体在年轻化
新浪财经 | 2018年03月03日 11:56
董克用:长期来看储蓄养老不如投资养老
新浪财经 | 2018年03月03日 11:08
胡晓义:职业年金指向恰好是中等收入群体
新浪财经 | 2018年03月03日 10:57
兴业银行陈锦光:解决养老问题 金融机构要有所担当
新浪财经 | 2018年03月03日 10:21
金维刚: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还不充分
新浪财经 | 2018年03月03日 10:13
天弘基金携手兴业银行发布合作品牌“红叶养老金融”
天弘基金携手兴业银行发布合作品牌“红叶养老金融”

  3月3日,主题为“应对老龄化的金融探索:从理论到实践”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于威斯汀酒店召开,本次峰会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由天弘基金与兴业银行联合承办,邀请了监管部门、学术单位、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大型养老金资产委托人等参加。在本次峰会上,天弘基金与兴业银行共同发布了养老金融服务品牌——“红叶养老金融”(以下简称“红叶”),宣布双方将合力打造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压力近年来不断凸显,已经难以承担国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完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金融体系已进入顶层设计的关键时期。公募基金作为社保基金主要委托投资管理机构,是社会保障基金市场化的重要力量,应当发挥专业的投资能力,积极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熊军表示,天弘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来解决养老金体系存在的痛点,通过互联网思维、技术的创新,为大众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体验。据介绍,天弘基金未来将长期跟踪国家养老金政策、关注养老金行业的发展,积极布局养老金业务,充分发挥自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助力并积极参与中国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 据悉,天弘基金与兴业银行此次推出的“红叶”养老金融服务将以产品供给为基础,以资产管理技术为抓手,以线下社区银行与线上互联平台为驱动,将养老金融的理念从老年客群向中、青年客群延伸传播,打造涵盖金融与生活服务方方面面的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 天弘基金与兴业银行将致力于在储蓄、基金、理财及其他跨界整合类产品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实现客户养老资产的有效配置,保障居民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同时,双方将尝试催化合作双方在线下与线上的交互效应,通过利用兴业银行社区银行广布、分支机构众多、专业理财人员配备齐全,天弘基金线上客群庞大、技术先进、服务手段丰富的两大优势,冀望形成线下与线上双轮驱动,互相促进,客流互补,实现1+1大于2的多赢局面。此外,双方还将接入大数据及智能服务引擎,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在双方现有的养老金融相关服务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综合性服务,涵盖客户“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详情]

姚余栋:税收递延很重要 能撬动大基金
姚余栋:税收递延很重要 能撬动大基金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联合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3月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最后,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姚余栋先生做了会议总结。他强调道,税收递延非常重要,不要看它小,但是小能够撬动非常大的基金,甚至一个支柱。税收递延是非常关键的,而且量应该足够,在第三支柱的量,对于及时把第三支柱启动很重要。 以下为发言实录: 姚余栋:尊敬的各位领导、董秘书长、承办方的陈行长,树强总经理,熊军副总经理,还有钟会长还有各位嘉宾还有外宾,还有到一点还在坚持的各位在座的听众们和媒体朋友们,很容幸能够做这样一个总结发言。我觉得今天的探讨精彩纷呈,它涵盖了一二三支柱,有我们学术委员会的主席金维刚,他对一支柱非常新的概括和总结下一步改革措施;还有董老师和施嘉芙,美国信安他们联合推出的报道,第二三支柱补充养老金体系改革研究,我们也看到了第二三支柱的重要性,也很惊讶发现美国第一支柱,2032年的时候也是不足的,这个报告还是具有全面性,而且还很有预见性。 同时我们看到由党俊武主任说的超老龄社会来临,它的来临并不久远,2035年,那么2035年很近了,这个书在国内也是很早对于超老龄社会进行一个全面研究的专著。我们有领导的致辞,胡晓义会长谈到对于第一、第二、第三支柱,很多的深刻见解。王忠民副理事长谈到四点,甚至谈到区块链的问题,我觉得都是深思熟虑的,非常重要的观点。 在领导的发言中,我们贾司长谈到几部委努力做的第三支柱,我觉得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个工作小组已经成立了,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财政部和几个部委,他们一定会努力做下去,所以这是在一年两年内一定会出一个比较重大的成果,而且部委参与的比较多,第三支柱一定是多部委跨部门的参与,也是全社会的参与。黄秘书长提到银行业对于养老的产品,包括产品创新的努力。钟会长作为基金业的领导,她从来都是这样辛勤来努力,对于第三支柱,特别是昨天庆祝元宵节的时候,目标收益型基金的推出,我觉得这个汤圆比别的汤圆都好。 很高兴看到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作为行业两个领头的银行业和公募基金单位,第一个推出养老金服务平台,这个意义很大,显示出不光是一个业务的创新,更多是一个社会责任。圆桌论坛有几位大咖,有吴主任、葛部长、冯总裁、李文董事长还有林总裁,做了非常精彩的探讨,包括对于配置的探讨。 所以我感觉今天是一个囊括一二三支柱,而且把政策层面更新,特别是我们在处于第三支柱,处于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处于政策制定期的关键时刻,而第三支柱我认为这个政策就像董老师说的一样是非常关键的,不能出现失误的。回首一下我们曾经在很多政策上,当时稍微有点疏漏而今天难以更改。比如1998年的房地产,当时研究了三年但是忽略了房地产税的问题,大家想想当时没有这一条,今天我们看看处于这个状态。 那么后来的第一支柱的二和八之间,忽略了二可能不足,八可能被占用,为什么不是分账,分账可能也不管用,包括住房公积金这个问题。一系列的问题可能处于当时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所以我们在处于这样一个历史风口,就是在我们即将进入超老龄社会关口,我们第二和第三支柱远远不足的时候,第三支柱处于空白的时候,部委终于做顶层设计的时候,由论坛做这样的会议,对于公共政策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能够给人社部牵头的第三支柱这样的小组提供很多建议,很多的思考,以至于他们能够,我相信能够做的更完美一些,而避免多少年以后我们再后悔再遗憾当时怎么忘记这个事儿了?而这个事一旦忘记它的路径依赖非常强,以至于难以修改。 我最后想说一下两点感受。一个是对于税收问题,我觉得重要性从王忠民副理事长提到税费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更加重视。作为我们国家虽然很明确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直接融资比重关键是股权融资,股权融资的重点是零售端,零售端是给居民个人以税收优惠。这是关键,难道个人投资养老产品如果没有这样的税收抵扣,是做不到的。所以税收递延非常重要,不要看它小,但是小能够撬动非常大的基金,甚至一个支柱。所以税收递延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关键,而且量应该足够,不要搞4%、4%、8%。很重要的原因就是4和4,中间的量太小了。所以税收递延,在第三支柱的量,对于及时把第三支柱启动很重要,这个应该更加的重要。 第三是养老起步的时候,养老产品很重要、很关键。中国经济处于非典型过热,就是通胀起不来,但是经济强劲,主要是消费强劲。所以大家看一下利率高起,这个时候你发一个税收递延保险,往往就是亏损。大家知道海外投资,如果是国际金融之后多好,结果我们刚发,赶上金融危机,这个很长时间缓不过来,你把投资者的心伤了,五年十年就过去了。 中国经济处于非典型过热,利率高起,美国的十年期国债即将突破3%,所以你税收递延,或者养老产品你以债券为基础的,头两年先推了怎么办?我们觉得我们对于买养老金的人负责,是给他们创造价值,而不是完全卖出去。所以这是思考的,那么保障不等于保险,养老不等于保险,大家要小心,这次巴菲特在股东大会报告说2012年他们清空整个债券,而投资美国纳斯达克的指数。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当前的利率风险给即将出台的养老产品带来的可能,一起步就亏损,一亏损老百姓说我养老呢,你先亏了?所以这个很重要,大家要考虑一下,思考一下。我再次呼吁回收递延性的基金产品早点出台,这样才能通过定投也好,或者是不同的配置,能够让大家有一个比较好的收益,这个对于养老第三支柱,对于第二支柱,即使没有税收递延的产品也很重要。我想考虑一下目前的经济状态,虽然我们的养老迫在眉睫,要把第三支柱的起点设计好,这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同时养老产品设计好的时候,一定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创造价值,所以配置要符合中国经济的当前状态,要给他们寻求一定的安全的绝对收益。最后我想感谢董克用老师带领的团队精心为这次会议做的大量辛勤工作,特别感谢两家承办方,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对于这次会议的精心准备。最后感谢各位领导嘉宾和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详情]

推动养老金融发展: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 形成共振
推动养老金融发展: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 形成共振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联合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3月3日在北京举行。在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到的嘉宾有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玉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 部部长葛延风,建信养老集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冯丽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美国普信集团中国区总裁林羿,他们分别围绕今天论坛的主题“应对老龄化的金融探索:从理论到实践”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 吴玉韶:很高兴参加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每次很有新意也很务实,今天的主题特别好,前面的很多领 导嘉宾谈了很多观点和建议,我都很赞成。因为时间关系我想谈自己的一个观点,大家知道应对人口老龄化,其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包括 各级组织包括全社会包括社区、家庭,乃至个人。所以,我们讲的是一个全生命周期,从小孩到老年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各个行业需要全社会所 有组织投入和参与。像总书记讲的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现在我们讲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家都知道一个显性的准备,比如设施设备资金的准备, 包括今天谈了很多主题。 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个大家不太关注但是又是很重要,就是软件的准备,就是观念和意识。因为 观念和意识是决定着硬件的配置和建设的,所以,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是我们这个社会还是比较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意识和 观念。所以我们补这个课,为什么西方国家没有?因为他是边富边老,我们是未富先老,所以我们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部门包括社会的成员, 我们是比较缺乏的,包括老年人自己。 最近有一个事情,上周一发布的全国老龄办中组部、中宣部、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 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这个其实非常重要,包括前面的嘉宾也讲了,我们现在缺很多东西,但是更主要更观念的是全社会缺意识缺理 念,这个意识和理念需要补课。14个部委准备用3年时间,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和国情教育。因为我们国家把人口老龄化定为新的基本国情, 所以这期教育的重点一个是党政干部,因为是决定全局,制定政策,还有青少年,包括我们今天讲的主题全生命周期,就是从青少年开始准备, 比如二支柱三支柱,建立应该是从青年开始。但是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再一个是老年人,老年人怎么养老?要树立积极的老年观,我们现在很多 是相对被动,消极的养老。所以我的观点是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在全社会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是必须重要的,而且是必须补的课,也是一个 短板。 主持人:您提到这是一个现实现象,包括党主任说的我们已经从年轻社会往老龄社会走了。那么,这个过 程中发达国家是渐进,而我们是非常快的进入,所以,确实有一个意识转变的过程。同样的问题我还是想问一下冯总,建信这个公司是国务院特 批的首个养老金公司,这两年在养老金进行很多探索。我个人看法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是强政府弱市场,所以今年体系中可能体现出来的是强银 行,证券保险相对弱一些,这个问题你作为银行业的养老金公司,你对这块的理论和实践有什么看法? 冯丽英: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好!我想主持人是不是应该问我,因为吴主任说的很多东西,虽然事前没有沟 通,但是很多想法确实有共识。我觉得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非常好,到了我们机构管理者,注重从理论到实践。我从实践的角度谈一下看法,一 个是特别同意吴主任说的,整个养老金融在推动中,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进来。我们也在说,一支柱独大,二支柱很弱,三支柱还是幼苗。 那么,真正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国家在高层次上面建立全方位的养老保障机制,真是必须要有 赖于全社会,从国家机构和个人层面多主体的参与和互动,形成共振,推动我们国家的机制建设。这也是我们践行养老金的主张。 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大家谈的比较多,主要是说渐降一支柱,助推二支柱,引导三支柱。还有一个 层面是打开投资管理后端的渠道,包括海外投资走出国门,通过提高投资回报率增加资产规模,进到二支柱和三支柱,能够有效的平衡一、二、 三支柱的关系,这是国家层面。第二是机构层面,我想谈四点,刚才谈到银行系保险系等等。 从第一个层面我们现在从企业年金到职业年金,目前有四个角色,我现在特别提倡专业专注,虽 然银行的背景更宏大一些,但是不排除很多保险和证券公司在产品研究、客户服务方面也有很多优势,所以我提倡专业专注,如果你是做受托管 理人你真得做好管家的作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比如更多特长是账户管理和基金托管,那么我们就要拓展我们的IT渠道 ,作为基金和证券以及养老保险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来说在于对市场的研发,产品的开发,以及后端的资产配置和投资者教育,我觉得各司其 职。第二点我刚才说了,钟主任说我们的产品创新,在一、二、三支柱都非常的重要,这个产品创新涉及各个机构不同的特点。我其实不太主张 同质性产品,同质性产品只能引起更强烈的市场竞争。我觉得差异化的产品,更容易形成竞合,让投资者有更多选择。我提倡建议我们的产品部 ,让百花齐放的产品,或是目标基金或者养老金的形式,以及证券和保险的产品通过资产配置让投资者选择,这样能够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这 是产品创新。 第三点,对于银行系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所有的服务机构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IT手段 ,现在我们要引入一些人工智能,包括现在我们老说的刷脸技术,让广大的投资者特别个人投资者能够识别自己的身份,查阅自己的个人账户。 在资金归集、资金支付以及投资方面,实现比较好的对接。所以IT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点是提倡广泛的机构合作,我们今天比较多的还 是说养老金的管理,但是从养老金融来讲还是说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希望跨界的合作形成为全社会老年人服务的网络,这是四点,从机 构的角度。 最后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相信在政府层面如果有政策和制度方面的支持,在机构层面有产品的 支持,在广大社会层面有好的服务渠道,我相信我们个人,老年人的个人养老一定会成为一个被动的悲观的养老,转变积极的主动的养老,进而 形成我们红红火火的一个养老生态环境的建立。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希望今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养老产品。下面问一下李总,汇添富基金是我们 社保基金的管理人,在投资管理的各个方面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今天包括前期国外的经验介绍很多,我个人觉得养老服务方面应该给世界弯道 超车的机会。对于个人的服务,实际上是根据个人需求来做的,以前都是发行产品大家销售产品,所以现在的新技术,包括智能投顾,对每个人 的养老需求有一个界定,你需要多少,然后特征是多少,这样的情形其实已经在美国出现了,待会儿会请李总介绍。那么这块我想汇添富基金, 因为也是理论实践方面有很多探索,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的经验? 李文:今天很高兴参加养老金融50人论坛,前面提到领导的发言,受益很大,今天是周末,大家牺牲周 末时间聚集在这里,为了养老体系的研究贡献大家的智慧,特别让我感动。通过前面嘉宾的发言已经感受到我们第三支柱的政策,通过大家多年 的努力已经在呼之欲出,大家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可能有一定的挑战,我想林博士他们在美国有更好的实践,我谈一下公募 基金和养老金发展的关系。 昨天谈到证监会发布了指引,这个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是一个重大的喜事,我们说是给的一个新年 礼包。我个人理解这个指引的发布是具有多重意义,标志着公募基金在服务个人养老投资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者一个新的时期。我个人理 解公募基金在服务个人养老投资方面,可以划分三个阶段。我想在这里给大家报告一下。 第一个阶段是个人的自主投资阶段。也就是说过去20年,公募基金已经为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提供 个人养老和投资服务,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从我们到现在有3.4万亿的客户,包括天宏余额宝,包括我们已经有超过12万亿的规模 ,这里很多资金是有养老需求。包括很多朋友说买基金,你推荐一下。买基金,以后养老靠你了。其实背后大量资金是养老需求,客观上我们12 万亿的规模已经为众多养老基金提供投资管理这个专业的服务。第二个方面是我们有长期良好的业绩,也提供了良好的回报。我们过去16%的收益 率,都证明它的能力,实际上也为很多养老需求提供了回报。第三个方面是产品,你如果满足养老,可以实现你的资产配置,避免你的收益波动 和实现收益的平滑,已经能够提供资产配置能力。第四个方面是投资方式,我不知道嘉宾有没有尝试过,就是基金定投。这个基金定投是很好的 方式,我们做过研究,基金定投是很好把收益性波动率能够回避,这个在国际都有数据,现在年化收益率还有7%多,所以定投是一个非常好的方 式,已经和个人的养老和累计性长期性的属性是一致的。其实很多聪明投资者已经用这种方式在进入。我想表达过去20年公募基金已经为个人投 资养老提供投资管理服务,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专业产品阶段。这个阶段已经有了养老目标,基金这样一个专业产品,这个产品我觉 得它开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方面的意义就是真正体现了公募基金在服务个人养老的专业性,通过基金解决了你寿 命的长期性问题,通过资产配置解决你收益的稳定性的问题,他通过封闭期还有设定期限,包括费率优惠,解决你的长期持有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很好的把公募基金在长期投资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方面这些优势,刚 好和养老金收益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有周期性结合在一起。第二它是为养老,个人养老金通过公募基金提供一个便利性,它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 案,你不用做那么多配置,你根据你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养老基金,它解决了选择难的问题。还有持有时间短,还有波动性比较大这样的困难,让 你的选择更加简便,这样提升了个人通过公募基金参与养老,实现养老的积极性和便利性。 第三是大资管,资管新规很快出台,过去很多老百姓通过储蓄养老的钱,有了这么成熟、这么好 的产品,很多人在资管新规选择股票基金,选择公募基金,这是解决很多老百姓的问题,就是投资养老这样一个目的,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发挥重 要的作用。当然这是第二阶段。我们现在期待着第三阶段,就是第三支柱,第三支柱推出以后有了账户体系,有了多样化投资,有了强制等等这 样一系列的政策,那么公募基金它的资产配置能力服务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那么像海外一样公募基金能成为个人养老第三支柱的主力军, 美国一半以上都是。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这样子我们真正的能够为中国的老百姓提供 美好的生活,作为公募基金我们还是需要继续努力,一直在路上,我们还是回归本源,还是立足我们的主业,持续把我们自己的核心能力提升上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做好。 主持人:原来不管是养老还是理财这都是一个集合基金的委托投资,我们现在可以更多关注个人的情况。 所以昨天出来的养老目标基金一定是新的出发点,再次谢谢李总。最后一个问题问林总,美国普信集团是美国领先的养老金公司,那么在投资在 需求分析、客户服务方面都非常的有经验,而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能不能帮助我们介绍一下美国的经验,尤其是在最近第三支柱的试点,如 火如荼的展开的前景下,谢谢。 林羿:首先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我们中国养老金融沟通奋斗的各位投资者拜一个晚年,祝大 家身体健康,这是最重要的,然后是事业有成。今天我想着重的向大家具体简单介绍一下,美国现在在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这个方面最新推出 来的智能投顾这个方面一些具体的做法。我们普信公司在这个方面推出,这是一个完全指向个人退休账户所推出的综合性的,以智能投顾为基础 的这样一个一站式的全方位的服务。 这个服务目的是什么?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反复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养老金融里面最关键的一环 ,就是在个人所控制的,我们第三支柱强调个人账户,这里最关键是如何解决个人投资者他的投资决定和资产配置的问题,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是美国经验。不是开户不是其他方面,最关键是如何帮助客户做好投资决定。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业界一开始推出了目标退休日基金,这个基金的特点,你把钱投到 产品之后可以不管它,我们作为投资管理人可以根据年龄不断增长来进行适当的调配,直到你退休日为止。当然这是一个很好产品,但是发现很 多人一生中,肯定各种经济情况,家庭情况,个人的背景是发生变化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人,不想说一蹴而就,从20岁开始就往 这个基金投钱,一直投65岁为止。 这个当中可能经过几个阶段的变化,结婚、生孩子,孩子上大学,你的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所以 这种情况下怎么帮助他们解决这部分人,就是长期的投资,资产配置和实现他最后的养老储蓄的需求。那么,这种情况下当然为他们提供适合个 人情况投资的顾问和咨询,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目前的电子化、数字化非常发达的阶段里面,什么是最好方法?当然就是智能投顾,我们推 动这个产品在美国业界是属于比较前瞻性的,当然我们不是一家,也有我们其他的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但是我想着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产品,刚才我讲的这个产品,这里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么一个框 架。首先这里主要是以目标退休日基金为具体产品,所以我们设计十个在这个服务向我们设计出十个不同的投资组合。这十个不同组合是横向不 是纵向,不是现在开始到将来退休这个时间段,而是横向的,根据你目前的风险承受度,是一个风险目标日,有十个组合,我们觉得这十个组合 ,背后的设计是我们强大的投研团队,根据对市场调查对美国不同资产类历史的投资收益的回顾和调查,我们自主创新创造出来的十个组合。 第二个特点它的独到之处是什么?刚才讲一站到齐,我们的智能投顾。我们给你选择投资,我们 给你进行资产配置,然后我们来负责根据我们的资产配置给你进行不断的定期的配置再评估,或者是再调整。由于股市和债市不同的表现,可能 一开始进行资产配置的比例会发生变化,我们定期的给你做再平衡。所以,这是主要解决投资决定和资产配置这两个关键环节。 第三个这是最关键也是我们说的绝活,这是什么?通过我们自己的投研团队,设计出来的软件和 它的计算方式来对客户,根据每一个客户个人的特殊的目前的情况设计出的资产配置决定。我们首先设计出来一个电子问答卷,根据这个问答卷 输入的回答我们背后有一个非常复杂但是看下来,对于客户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一个计算过程。这个复杂的计算过程通过你对电子问答卷里面进行 回答,各种不同的回答,对你的风险承受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我们的分析,给你做出资产配置建议。然后建议你在十个组合里面,把你的资 产根据你目前的风险承受度,配置到什么组合里。 这所有的都是电子化,因为我们知道提供人性的服务非常困难,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员工,一 对一的进行服务,第二我们发现通过目前发达的电子化数字化的程序,根据我们对于金融行为学和市场各个方面不同数据的分析,做出来的推荐 是有相当的科协性,而且能够远远的超过指数的表现。这是这个产品几个主要的特点,所以从开户一直到最后进行投资,不断的资产配置,根据 你不同的情况进行资产配置,完全都是电子化的。所以在你开户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你给我们提供一个你的电子邮件的地址,这是我们所需要的。 我们自己根据我们自己的产品设计,而且账户余额最起码5万美元,这是我们自己规定的,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之后。 还有一个特点,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的复审。你发现有变化你可以进去重新填一个问答,根据你新 的回答我们的智能投顾会提出新的选择。这种服务不是你投目标退休日基金那样,你不断的往里放,这是根据情况的转变你自己采取一定的行动 。但是不需要你采取更多的行动,只是做一个答卷,然后能够达到智能投顾给你提供比较合理的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这个产品目前来说已经推 出2到3年,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非常受欢迎。所以我们将来在我们国家推第三支柱方面,还有第二支柱放开个人投资权利,我们觉得这个方面 可以学习美国智能投顾,预先开发出来的经验。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些,谢谢![详情]

黄润中:老龄社会给金融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黄润中:老龄社会给金融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联合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3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表示,老龄社会,包括超老龄社会的来临,一分为二的来看,给金融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有很多老年人主动的创造社会价值,用他的财富和智慧积累做义工。 以下为发言实录: 黄润中:我想从银行业和协会的角度,代表个人谈一下新时代银行业的养老金融探索之路,两个观点给大家分享。 第一个是深刻把握老龄事业新的使命,这是第一个观点。为什么这样说?我去年9月23号第一次参加养老金融50人论坛会议,当时是讲第三支柱,我当时讲一个观点。这些数据、情况和政策,刚才各位嘉宾都有了很重要的论述和介绍,我不多说了。 但是正是因为时间发展到今天,所以我觉得新时代首先是党的十九大做的重要的判断,第二个是我们养老事业或者老龄事业走到今天,它的基础,现在一二三支柱已经有变化,我们的认识有深化,从操作层面、政策层面都有深化,从操作上面我们看到金融市场专业化、国际化,还有可持续性的设计,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新时代的变化,有了更坚实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基础,这是我要谈的第一点。 第二个小点是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银行业现在积极的拥抱它,运用它,探索它。所以基于科技时代浪潮来临的情况下,我们拥有了更新的技术方式来改进,来解决我们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看到银行业的判断。 第三个是老龄社会,包括超老龄社会的来临,一分为二的来看,给我们金融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观点。因为我们看到老龄社会,比如刚才讲一个人不仅仅是所谓的服务的负担,更重要我们需要看到老年人,比如现在李嘉诚和巴菲特,他们是很有价值的,他们有自我实现的希望。还有很多老年人主动的创造社会价值,用他的财富和智慧积累做义工。我们在国外看到了很多,这都是我们看到老年人的价值。 我们看到未来的趋势,刚才美国信安给一个数据他预计2030年40%退休以后还要靠就业增加收入来源,这说明颠覆了过去的认识。对于老年人今后退休以后还有那么长的生命周期,他也是在创造价值的。所以我觉得给我们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要面对新的特点、新的变化,来设计我们新的战略和路径,形成我们新的增长点。这样匹配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强调构建养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么一个要求。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是奋力开拓养老金融新征程。这是提到下一步目标和路径,我提几点建议,当然不一定成熟。 第一点建议是全方位的支持老龄产业的发展,构建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对于个人、对于单位、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来说,都要构建这样的体系。商业银行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保障需求,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来服务客户的需求,满足各类群体在各生命周期不同的诉求,从而覆盖我们人们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第二点建议是明确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战略,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银行业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的养老金融探索,现在进入关键期,所以我们从路径从目标上,原来是跑马圈地注重规模发展,现在是向社会价值来转型,顺应国家养老保障体制的改革趋势,重点把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践行普惠金融,推动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这三个方向。围绕三大主线,在养老产业投融资多个领域加紧布局。在组织架构考虑养老通事业模式,并随着国家政策发展,我们考虑在专业公司试点。 第三点建议是发挥各机构的专长,随着超老龄社会的来临,我们各方都要积极行动,比如说政府部门加强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设计,这个特别重要。很多嘉宾也看到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的,还有我们保险业金融业,他们已经做了很多探索,甚至在座很多基金公司在三个支柱,特别是养老金产品的提供上面要更加丰富,更加稳定,更加符合养老需求。银行业积极运用新技术优势,发挥自己养老金管理、账户管理这些优势,紧紧围绕我们下一步转型需求,研发不同产品满足实践探索的需要。 最后我们会继续发挥、一如既往的联系各方的桥梁纽带和平台作用,深入做课题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有效的经验做法和现有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流程和架构,从而助力银行业和金融机构共同推进新时代养老金的创新发展。我相信通过爱拼才会赢的激励,各界一起努力会协同发展,谢谢大家![详情]

王忠民:大数据充分运用 将为养老和社会保障带来福利
王忠民:大数据充分运用 将为养老和社会保障带来福利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联合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3月3日在北京举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养老和社会保障数据的经济价值、金融价值和链条中的账户价值、账户的衍生价值是最没有大数据逻辑运用的数据,如果把它的大数据充分展开应用,将会对养老和社会保障带来莫大的福利。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忠民:今天开这个会,实际上把我们放在更加宏观和更加综合的角度去看,因为我们不是探讨第一支柱或者第二支柱,而是探讨三个支柱相互之间在结构中的此消彼涨,从时间和空间、人群中他们有什么关系?特别是当我们放在宏观视角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一项政策的提出可能和社会经济政策的环境是否具备一定的关系。刚才胡会长指出如果我们今天讨论无数的税收优惠,但是所有的问题不交税的时候,我们讨论的事情在基础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性就不具备了。 我也找了一个视角,基于供给侧的养老金融。这个视角从供给侧来看,今天我们看到养老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切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比如人口老龄化。我们看到全社会更多从供给侧来,首先是劳动力在现有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格局中会促成劳动力的总量、动力的动态结构转变,有利于劳动供给和产业迅速成长发展之间的推动,还是负面甚至是不协调。 如果我们看养老金融,更多看养老这样一个跨长久期,跨复杂结构,跨每一天资本市场动态的净值变化的时候,你这个资本从积聚点开始到领取,能不能从资本角度配置到最佳,跟实体经济的需要之间,正好最需要的之间配进去,而且收入是高的,最后领取的时候是回报率最高,是资本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我们今天把供给侧看的具体一些,今天我们看社会保障这件事情,如果只集中看养老,我们突然发现一个产业巨量调整的时候,一个新经济迅速到来的时候我们的企业里面的总成本中,社会保障这样的成本的比重到底是有利于企业创新、有利于企业的动态演进,还是成为企业今天固化在产品产业和经营中的这种逻辑? 如果它的一切变化没有办法动态变化的时候,我们说供给侧一定成为结构调整的障碍。我们今天看劳动力,如果不同社会群体的劳动力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在养老中不一致,一定妨碍劳动力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才是社会配置中的社会机制。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区分逻辑不公平不严谨不实施,这个时候劳动力的配置没法实现。我们讨论配置讨论养老,已经在供给侧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我们不得不从供给侧自身每个点,特别从供给侧中每个生产要素充分的存在、流动、运行来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影响供给侧的根本的问题在哪儿?税收楔子。我们会发现今天任何提出一二三制度的问题,都和税收楔子有关系。当把养老放在公司所得、公司所得和各种费用集成运用,你必须借助税收或者把我们国家的特殊情况,你不仅借助税收,还要借助费,这一定是对背后的供给侧生产要素市场中的价格和流动和运行和效率产生了影响,我们把借助这个东西称之为税收楔子,或者税费楔子。 我们今天看这样一个楔子如果是恰当、有效、正面的时候可能推动背后的要素市场,推动要素的效率和流动,会产生好处。我们看全世界都因为我们的改革开放,也认为美国新总统要减税,减税最大的问题是整体税收少了,如果我们找到一个拉菲效应说可以减,但是减了以后税基增大了,把税收楔子变成一个税收引导。我们今天看我们的税收楔子和我们的税收引导之间的关系,注意我们今天探讨的所有问题,把原有的第一支柱的税变成费实际上是隐性表现税费结构,以至于让你这个当中的痛感和麻木感不一样。如果在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你的感觉和费端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我们今天讨论第三支柱,我们说第三支柱在我们现在的职业和事业单位人员。所有现有的收入中增加一个账户,这个账户可以让你选择任何一个金融产品给你减税,还是原来在28%中还有8%的个人账户,把这个从费当中转过来,这个从企业成本来说没有增加,只是一个表现变成另一个表现。但是从社会中的社会表现,这8%成为个人看得见,摸得着,是你拿到工资以后不是企业代缴,而是个人所得的一个品种,你当然算到所有所得的税费结构中,但是这个时候你就清楚你除了是一个纳税人之外,你还在保障中你的个人账户做了多少,你会有你的诉求。 我们今天看到第二支柱突然发现,我们第二支柱过去居然有企业年金,但是为什么企业年金在企业端口做了这么多年,才只做一万多亿,是因为这个税收楔子是不一致的。如果这个税收楔子主要是由企业本身拿它盈利所得的比例和个人的比例,企业谁愿意出这个部分?哪个企业的决策者,民营企业如果做了的话,这个时候的市场劳动力供给是有效。今天美国市场之所以做,因为美国劳动力市场平衡,谁做这个东西谁把劳动的价格改变了,我们一般劳动的时候,无限供给的时候,你没有人做这个东西,以至于民营企业不做这个东西,而职工说你愿意量化公司的所得收入,即使比加上那个东西还要少一点的收益,我都愿意拿,因为我流动性强我支配性强,我可以拿走。 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在做小企业的时候没做这个东西,突然纳入社会融资渠道,你要不要有这个东西?你没有不能满足社会条件,上市公司不能做。我们上市公司怎么规避这个问题?我做劳务外包,一个公司全部给我做劳务关系,我这个层面说我已经交了五险一金,但是他是否交和里面的结构是多少?我不知道。这显然是用一种规避税收楔子。好了,我们今天做第二支柱,说是在现有企业的税收中,是所得税还是在他的营业税还是在流转税还是什么税当中出?如果是所得税中出,这个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资本回报和这个之间回报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现在聚焦税收楔子两大问题,第一税费比例加和还是不加和,我们今天讨论一个企业到底承担多少?第二是坚决税的行使,以至于让每个企业每个个人不知道你实际交了多少税?刚才说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收入申报,现在反过来说我们问每个个人你在所得税,即使一个公司一个企业的所得税,有没有交综合性的税?你计算够了吗?突然我们发现因为我们是大量的流转税,这表现消费者买那个产品是价内税,你以为买那个商品,但是税里面把你包含的税已经有了,我们补贴社会保障是从那个中来的,而且不同的商品中没有它的差别,比如必须一般产品应该低一些,奢侈品应该高一些才可以满足这样一个社会和商品之间的调节作用,如果我们用隐含的这样一个金融费的方式,也用坚决税的方式,我们今天在税端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不仅出现刚才说的信息不透明,在税收的优惠端没有办法做这样的问题。这是我们税收楔子。 今天我们做的工作,不管第一、第二支柱,不管是隐性的还是什么,我们重新回到把税收楔子的一切东西明确变成激励,在税费中的明确说放回企业所得放回个人所得,但是放回所得你应该完成的社会保险和其他的保障责任,你应该占多少比例去缴,如果完成这一步,你在末端的断口给免税的时候,他才可以去看,才可以认真的实施,才可以完成我们所有社会目标中,在税收的引诱和税收的激励真正发挥作用,这是第二部分税收楔子。 第三部分金融市场、养老金融市场和社会保障金融市场,无疑在全球的市场中已经看到正是因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存在,才催生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所有收益市场中有多大的投资,我提醒大家注意时代发展、社会保障和养老之间在配置的关系,特别是基础社会保障是固定收益,所以那个时候也许20年30年的国债和市场公司债的这些久期产品,当15年前的时候,大部分养老金投到哪儿?而是股票。这个时候相对股票市场的发展,相对股票市场专业管理养老金这样一些基金的形式,突然之间爆发。近十年,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所有的产品都在进步的时候,养老金和社会保障金能不能通过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进入这个产业初期的快速发展。注意资本市场的好和坏和养老金,资本市场的机构建设、产品建设和养老金这个需求之间,产生有效的协调共振。 我们今天回答两个问题,当我们在说所有的今天已经在账户中和将在账户中的,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流向,流向哪个资本?无疑是我们今天在座最关心的问题,大家都希望流到我们那儿去。在账户中的延税和免税逻辑,应该对所有的金融产品市场和将产生的,都是无限开放的,它就会形成真正市场化的资本配置和市场化选择,同时让社会保障资金配置之后产生有效的回报。问题在于当我们今天寻求账户里面对金融市场全部支持的时候,这个税收和免税额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另一个层面的东西,SPV如果只管社会保障和养老,这个公司是单一只管这个东西,给这个公司要不要你自身的投资,要不要这样?社保基金在这两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面临养老金的免税,而且社保基金本身主体是由国家财政支付,他也是一个SPV。我们今天之所以基金领域,或者公募领域发展好,而是基金中一个层次而不是公司中多层次,而基金中如果是合伙制基金,你可以先分后税,而不使用单一的SPV的东西。 我们想如果专门管理的资本经营的这种机构中,本身投入的资金和本身运营资金也减免税,比如私募股权基金,2%在基金中的份额,二八分成以后二的分成,如果你的合伙人跟投的那些都可免税,那一定会激励全社会我把这些放在最有社会资本价值中,如果是一个综合性的,不仅管这个钱而还管那个钱。 第四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我们前面指出所有的困难和问题,如果我们可以有一个大数据的逻辑积累,这个中养老和社会保障数据的经济价值、金融价值和链条中的账户价值,账户的衍生价值是最没有大数据逻辑运用的数据。如果把它的大数据充分展开应用,它对运用这个和数据本身产生的养老和社会保障带来莫大的福利。有趣的是云计算所有工具让我们管理这个东西中可以用私有云、公有云,把这个账户管的很清晰、成本很低。如果我们把区块链用在这个当中,把任何人的社会保障都可以记载的清楚,而永远不可更改,他下一个区块链的链接全部链接,我们可以找到谁逃避没有?谁应该收多少?只要建立在足够自主的缴费和领取之间,在替代关系的时候,区块链可以解决我们这个中信息紊乱、信息不负责任,信息纠结和信息扭曲。如果这个时代到来,真正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解决我们今天养老社会保障中的综合问题和基础逻辑层面的问题。谢谢各位![详情]

党俊武:整体社会在老龄化 个体在年轻化
党俊武:整体社会在老龄化 个体在年轻化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联合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3月3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发布了《超老龄社会的来临—长寿新时代人类的伟大前景》的研究成果。他表示,超老龄社会的到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一致,不要当成负面的东西来对待。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活到80岁以上,这才是人类社会的伟大进步。我们虽然说整体社会在老龄化,但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个体都在年轻化。 以下为发言实录: 党俊武:尊敬的各位领导,核心成员还有各位新老朋友,新闻界的各位同仁,还有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寿时代》的主创人员,大家上午好!最近我出版了一本书,当然也是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成果。 书的题目是《超老龄社会的来临》,副标题是长寿新时代人类的伟大前景。主要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超老龄社会,第二个问题是超老龄社会的来临,第三个问题是超老龄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最后一个问题是超老龄社会来临的亮点。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习总书记最近几年来多次就应对人口老龄化做过重要的指示讲话,去年年底在全面深改小组会议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提出研究超老龄社会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比我们讲的老龄社会的问题可能层次还要高一点。 那么怎样去理解超老龄社会,刚才已经介绍了就是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时候会是一个高原,为什么是高原,因为我们老年人口的比例下不来,道理非常简单,是人活的很长。我们不要简单关注人口平均寿命,我们要进一步关注60岁以后的余寿,大体是20岁,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会活80以上,这就是超老龄社会的第一个指标,老年人的平均余寿越来越长。第二个指标是老年期超过就业准备期,我们的就业准备期按数字来看25年,刚才已经说明这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80岁以上人口的占比越来越大,这也是我们说的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第二是超老龄社会的大概简介,这个书大体分三卷,上卷主要讲超老龄社会,不是一般的老龄社会,一般的老龄社会已经出了《老龄社会的革命》,这里主要讲80岁以上的人越来越多,包括我们在座所有人80岁是什么样子,因此上卷主要讲超老龄社会大体是什么样子?第一章是每个人可能都是洪流中人,除了少数人。第二章是说各代人的健康方面面临什么情况?面临什么境遇?第三章主要讲老而无备问题,我们讲未备先老这比未富先老更可怕,这个问题很麻烦。第四章主要是讲生死问题,要讲生就要先要准备死,我们不想怎样降落就想起飞,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处理好。第五章讲人活一世为了什么?第六章讲超老龄化社会对于这些人有什么影响? 中卷主要讲超老龄社会以后究竟会有哪些具体问题?首先是老年人的事务进入公共领域。第二是我们现在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制度也面临着改革,这些问题搞金融的人一定要把握研究清楚。第九章是老龄产业的事情,搞金融的人,刚才在下面听美国专家在讲的时候,我想一个问题,我们未来老龄的人口的总量相当大,但是将来谁能够立足?谁和实体经济结合的紧,谁能够立足。党中央已经明确不是健康养老产业,也不是养老服务业,是老龄产业。制造业怎样?服务业会怎样?房地产会怎样?最后是老龄金融问题。第十章是问题的复杂性到底在哪儿?第十一章是我们现在说老龄金融或者老龄产业,发展过程面临很多问题是有原因的,但是我认为制度体制机制各个方面的原因非常多,但是根本还是理念的原因。第十二章是说人类需要新引领。长寿时代到来,是我们没有面临过的历史,那么针对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下卷主要讲讲怎么办?第一个是倒着活才能活着好。第二是全民全面行动,这是讲老百姓的,这块跟搞金融的关系非常紧密,包括保险包括基金,我们今后做老龄进口依据在哪儿?第十五章,主要讲讲顶中底三层的规划,这针对超老龄社会到来以后我们政府应该干什么?这块主要是给马上改革完以后新的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最后多说一下,我们搞产业的人一定要了解这个方面的情况。为什么?因为只有这里将来才会有新的商机,将来的政策会怎样?会有它的具体演变。但是这里我们会找到一些线索。第十六章,主要讲讲打造强大的新经济,老龄产业不光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新的经济,这里涉及方方面面,还有很多东西。第十七章,用好纳税人的钱。我们孔子讲的儒家的核心是什么东西?就是仁,人活一辈子就是仁,刚出生不是完全的人,经过一辈子的成长是一个完整意义的人,这个人是宝贵的,孔子讲了半天就是这个意思。按照这样的理想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新的生活模式?这是书的大体内容。 第三个问题是超老龄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问题我借50人论坛把这个问题第一次好好解答一下,因为现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老人问题是一个负面东西,我们现在都讲伟大复兴,老龄化来了以后怎么办?这里有一个重大问题需要给大家说清楚。首先第一个问题,不要当成坏事和好事儿,不是老龄人多或者少的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变问题。首先第一个是超老龄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高层次是高度一致的,实现伟大复兴意味着我们每个人要活的长一点,熊总把这个问题已经做了解答,所以超老龄社会的到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一致,不要当成负面的东西来对待,这是第一层意思。 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活到80岁以上,这才是人类社会的伟大进步,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解释一下我们虽然说整体社会在老龄化,但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个体都在年轻化。上次讲过这个案例,我们每个人都活的更长一些,我们要把这个问题看的透一些。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观察视角、站位和思维方式有问题。我们长期在年轻社会下面成长,所以我们形成这种习惯的思维模式,现在老龄社会到来以后,我们还是用年轻人多的观念来看问题,如果我们的站位或者我们的观察视角或者思维方式,我们站在老龄社会甚至是超老龄社会来看问题,可能很多问题就不是一个问题,我们到日本看一下,我觉得日本的工资涨的很慢,但是你看物价涨的也很慢,经济非常平稳,增长慢不一点是坏事儿,也可能这是未来长期老龄社会经济的一个常态。 最后一个问题是超老龄社会这本书的亮点,亮点很多,内容很多,大家可以看一下书。首先第一个,这本书是对我们今天的参会人员和所从事的专业是非常有关系的,主基调是让各代人做好漫长老年期准备,包括金融健康准备。这本书也是也全体中国公民写的,主要是为他们活到和幸福度过长寿老年期提供人生发展战略。第三是写给从事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的全体产业者,为他们提供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导向,或者提供一些线索。第四是写给政府官员,老龄和各个部门都有关系,特别是两会开完以后落实习总书记落实老龄化顶层设计的思路,他们到底怎么办?这里提供很多线索。还有是写给研究生和学生,最后是写个媒体的。媒体确实是很难有系统的资料,我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老龄社会条件下进行新闻宣传的思路、线索和深入的框架,拜托各位媒体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老龄社会的正能量,通过50人论坛传达出来!谢谢大家![详情]

董克用:长期来看储蓄养老不如投资养老
董克用:长期来看储蓄养老不如投资养老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联合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3月3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发布了《我国第二三支柱补充养老金体系改革研究》的成果。他表示,“把国民的储蓄养老变成投资养老,储蓄养老很好,大家爱储蓄,存了很多钱,但是长期来看储蓄养老不如投资养老,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证明这一点,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我们的家庭资产配置,把我们的储蓄养老变成投资养老。” 以下为发言实录: 董克用:我们现在来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有两项成果的介绍。首先,由我给各位领导和嘉宾介绍一下我们论坛2017年做的一项研究,就是关于我国第二三支柱补充养老金体系改革,之后由党俊武介绍。首先介绍我们论坛研究的成果和内容。 我介绍之前特别感谢,一个是感谢信安金融集团对我们这个研究给予了帮助,并且参与讨论,提供了大量国际资料,这个方面对于我们的研究很有帮助。另外,特别感谢我们论坛两位核心成员,他们分别带领了两个小组完成了两部分的研究。除两个小组外,还有总报告的参加者,一共有20多位研究人员参加报告的研究。该研究花了很大的力气,唯一的遗憾就是大家今天没有拿到报告全文。因为正好赶上春季,我没有想到大家过节的愿望这么强,很早就没人干活了,星期一才开始干活,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以后我们吸取这个教训。这也是好事儿,不要过度劳累,大家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尽快完成之后,会补交给大家,大家只要登记一下就会免费寄给大家。 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我们的课题研究背景、对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判断、通过二三支柱的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以及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这是展示一些要点,时间有限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第一部分是背景,我们为什么研究这个?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花这么大力气?首先一个背景就是我们认为我们国家这种老龄化的速度会加快,我国将进入一个中国老龄化的高原。随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人口总量会在2030年达到高峰,老龄人口合的高峰也预计是2060年,但是更重要的老龄化比重,我们的老龄人口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的比重会开始爬坡,大家可以看到45度线在爬坡。这个爬坡还有变化,因为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2017年的新出生的人口低于2016年,也就是说我们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是我们出生人口却在下降。如果这样的形势发生,那么随着50年,很多人进入老龄,死亡人口将上升,那么我们的高峰点可能会提前,我们的坡度会更陡,因此,人口老龄化这样的情况对我们养老金的体系带来挑战,它使我们的抚养系数增加,使我们的负担更加沉重,从收支角度来看,我们的支出不断的扩张,我们养老金的负债问题会逐步显现。现在没有问题,但是养老金是一个长期问题,不能说今天应对明天的问题,很多国家做了70年的精算,要应对70年,我们这个图是到2100年,所以养老金必须从长远来看。 我们国家处于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续最长的老龄化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积极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当然老龄化其实不是我们国家是唯一的,遇到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发达国家,所以我们现在看看发达国家他们这个方面,应对老龄化的养老金方面他们做了哪些探索?我们看到,其实发达国家的养老金体系,养老金的收集模式、支付模式是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现收现付,一种是完全积累模式。这两个模式各有各的优缺点,简单来说如果没有人口老龄化,现收现付模式是可以,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遇到人口老龄化会遇到挑战,财务上满足全覆盖满足充足性,满足可持续性是很难的,已经有例证证明了。那么完全积累也有问题,国际上也有这个案例。 所以结论是什么?现收现付和完全积累,各有优缺点,单一的现收现付或者完全积累难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不可持续,这是国际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因此,发达国家考虑什么?他们在探索多支柱的这样一个体系,通过多支柱克服单一的模式所造成的问题。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金是政府兜底,是保障国民的养老安全,所以采取现收现付模式,是一种保险模式,不用做太多积累,但是有积累更多,比如加拿大做了很多投资积累,当然没有也没关系,因为有财政兜底。同时建立第二支柱,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政府给税收优惠,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完全积累。第三是个人养老金,政府给予税收优惠,个人自愿参加,完全积累。 三支柱的核心是实现政府、单位和个人的三方共担,共担才能实现充足性、可持续性。税收优惠是三支柱的关键点,那么有这一点可以区别于其他的养老产品,在这之外有钱我特别在意养老,我可以再购买其他的养老产品,人寿产品等等。但是,进入三支柱一定是有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 那么我们看一下发达国家的经验,而我们国家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刚才我们的学术委员会主席已经提到了,我们的问题实际上很清楚,是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在养老金体系得到充分体现,我们看一下这个表,也可以看到和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来比,当然OECD很多国家都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两个大国经济总量第一第二的大国,那么养老金体系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美国一二三支柱比较均衡,而我们国家确实一枝独大,我们第三支柱还没有落地,所以,一枝独大是我们发展的不均衡。这样不均衡使得老百姓的期望特别高,所以感觉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是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研究。 同时我们还看到我们研究二三支柱的问题,有紧迫性,我们第一支柱建立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那个时候我们压力不那么大,可以比较从容。但是到了今天老龄化压力已经到来,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此我们觉得二三支柱的发展迫在眉睫,而且我们没有试错的时间窗口。如果说我们再想建立企业年金养老保险一样,然后不断的改进,今天拿出改进的方案来,在二三支柱上我们没有时间。如果再用20年,那已经晚了,所以我们讲我们必须尽快做,一开始走好,减少试错成本,不要出现问题再纠错,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的一个背景。四大背景,老龄化、多支柱,我们的不均衡和紧迫性。 那么,我们对二支柱我们的职业养老金,我们有什么基本判断?大家知道我们的职业养老金现在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企业年金、一个是职业年金,我们企业和职业年金,按照制度建设我们差了十年,我们面对的群体不同,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机关事业。员工参与方式我们企业年金是自愿,自主建立。我们的职业年金我们想了想怎么描述?自动参与。因为我们扣除的时候,自动被扣除,一方面交基本养老保险,一方面交基本年金,所以我想这是一种自动参与,但是这个自动参与和国外自动参与有差异,因为国外是可以退出,我们现在没有退出机制。 这种模式略有差异,企业年金是市场化运作,我们的职业年金采用全额拨款的单位缴费采取记账方式,所以略有差异。我们主要判断了一下我们的企业年金,企业年金通过十来年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个是企业年金制度层级不高,制度定位不明确,我们看了整个历史文件和各种描述,我们感觉到还没有提到应有的层次,还只是说有钱就做,那不行,其实这不够。然后是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负担比较重,让企业参与企业年金参与能力不足,同时对企业年金的运营需要完善。 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我们提出我们建议四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一个是税收,强化税收优惠,通过降费等激励措施提高企业年金的吸引力,通过法律形式确定我们的税收优惠模式,提高层次,不是一种办法,我们要通过法律形式,要给定心丸,我们加大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力度,降低企业参与成本,我们建议将比例制的方案改为额度制,明确征税规则,我们应该考虑税收优惠,同时我们在待遇阶段应该设置一定的免税额,我们应该降低五险一金的缴费成本,释放市场发展空间。这是围绕税收这个方面我们提出的政策建议。 第二我们希望加强企业年金制度的便利性、灵活性设计,逐步扩大制度覆盖面。这里有一个发达国家实行过自动加入机制,这个自动加入机制应该可以考虑。有这种自动加入,能够更好的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而且我们要明确自动加入退出机制,提供自我退出的选择权,同时给员工一定的投资权。另外,建立企业年金的应急借款机制,解决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的矛盾,在这个情况下实际上也可以领取,这些都是加大激励措施。 同时,投资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们考虑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因为目前没有这样的投资选择权,我们应该实时的放开,加强投资者教育,我们应该建立合格默认投资工具,他没有选择但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产品,这些产品是能够默认做投资的。我们应该扩展投资范围和投资领域,像我们的企业年金我们应该可以考虑在境外投资,在全世界发展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我们的企业年金应该走出国门等等,扩大我们的投资渠道。 然后同时加强监管,现在的监管措施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第一是审慎监管,我们强化监管的法制建设,提高立法层级。加强社会监督力量的培育,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监管需要全社会来监管,才能真正的提高监管的力度。 那么,在第二支柱方面我们还有一个思考,我们觉得从未来发展来看我们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应该能够统一为职业养老金,我们要设置这个两部分。因为这样设置两部分我们觉得是可能会造成一种新的不公平,因为并轨之后并为职业养老金统一运行,我们有的是虚账记录,不是实账,这个和市场化运作之间产生一些矛盾。我们的职业养老金现在有的省还是实账的,这样劳动力流动的时候会产生障碍,你是在机关,你要转到事业或者企业去,这个怎么做?全额拨款的也有事业单位,怎么流动?所以这个方面为什么把它统一?因为它有条件。这两个无论是职业年金或者企业年金,都是单位主导,都是雇主主导的第二职业的职业养老金,都由单位和个人缴费,筹资结构也一致,所以具备统一的条件。在完善企业内外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模式逐步统一,其实没有必要形成两种模式,这是我们的思考供大家批评。 第三部分,我们在研究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时候,就是个人主导的养老金,这个部分我们国家没有开始,我们主要以国际经验开始,当然也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为什么做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它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我们提到了八大作用,一个是为了我们那些还没有享受过税收优惠,没有第二支柱的我们灵活就业,灵活就业不一定就是低收入,或者没有参加第二支柱的职工,我们提供一种制度保障,那么,通过税收优惠来积累扩大覆盖面,扩大税收优惠的覆盖面。 这样做了之后有助于减轻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压力,但是不是都看第一支柱,有利于形成国家、单位与个人三方责任共担机制,但是机制在那儿,主要建立这样一种机制,这就是发挥的作用。同时,可以建成补充养老金的归集账户,实现参保者流动权益保障,最终它是落实到个人账户。它鼓励国民形成长期养老规划,同时能够兼顾国民的短期需求。这样一个账户引导大家长期规划,同时你有短期的需求我们可以取,不是不能取。同时我们把国民的储蓄养老变成投资养老,储蓄养老很好,中国人民爱储蓄,存了很多钱,但是长期来看储蓄养老不如投资养老,那么这块发达国家已经证明这一点,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我们的家庭资产配置,把我们的储蓄养老变成投资养老。 这样做有可能对于我们资本市场的完善,对我们投资机构的培育起到正面作用,会有助于更多投资机构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我们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从发达国家来看二、三支柱的积累性养老金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有三大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第三支柱建设必须纳入养老金体系整体建设,统筹考虑,不能单兵突击,要整体考虑,那么放到整体养老金体系到底怎么做?这三个支柱是什么比例、什么结构?第三需要多部委的共同参与,协调推进。我们很高兴看到春节前人社部和财政部我们成立了工作小组,共同启动第三支柱的制度建设,我们觉得非常好,这个面涉及非常广,所以单一的部委很难做到,需要大家协同来做。第三支柱必须确保准入公平,使我们的不同行业都具有同等的参与机会,这样一开始就使它走上一个健康发展、快速发展的一条路,三大原则。 那么也有几个关键点,第一个点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激励机制,包括税收优惠,我们甚至可以探索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我们建议采取限额而非比例,我们考虑二三支柱的税收优惠打通,我们不能让有些人投入的太多,二三支柱的税收优惠需要打通,因为都有国外私人养老金的性质。第三我们探索财政补贴的机制,我们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把它放到第三支柱,通过投资来作为他们的补充养老,这是国际已有的经验。 第二个关键点是账户制,账户制的优势是通过唯一的个人账户,可以实现税收的享受,个人投资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最后这个账户它具有唯一识别性的个人账户,可以依靠多方载体提高个人养老金的覆盖面,我们现在全国社保卡已经发了10亿多张,第二个是建立账户制,第三个关键点是参与产品和投资渠道多元化,我们银行基金保险多可以纳入老百姓的选择范围,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不同群体有不同需要,年龄大有稳健的需要,年轻人有风险投资需要。要建立产品准入制度,这个产品需要评估,同时还要建立默认投资机制,如果一段时间没有主动投资,那么这些进入默认产品。 第四个关键点就是未来的运行模式,我们觉得中国需要试点先行,我们允许符合条件的产品和机构先期参与,我们赶快搭建以账户为中心的设立运作和领取平台,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也要告诉老百姓我们为什么要有?你怎样做?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这不是短期做的。他们看到政策出台到政策见效了,要将近十年时间。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做已经不早了,当然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更先进,因为中国IT系统很强大,我们年轻人通过网上的信息传播的很快,但是也要做投资者教育。第三我们强化第三支柱养老金的配套机制建设,怎么来支取?怎么配套上?这套机制建设是非常复杂的,这些都是关键点都是需要注意的,四大关键点。 同时我们通过这样的研究对二三支柱的研究,我们得到了一点启示。启示有很多,前面谈到第二和第三支柱,对于二三支柱来说我们有四大启示,第一个我们认为长期目标需要明确,关键是处理好代际负担,二三支柱必须和一支柱统一谋划,需要早做预判和设计。关键是平衡好代际负担,在职工作的一代和退出的时候,这个需要考虑几十年,而不是几年。 第二个启示,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制度的历史,我们财政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现在的一枝独大是有历史渊源,不是不对,当时就是这样。那么摆脱这种局面,国家财政我们承认这样的制度历史,确实我们这代人该退休了,那么这种历史包袱应该承担起来,只有承担这个之后我们才能够为第二三支柱的发展留出空间。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做什么?我们认为就是承担这样的历史责任,非常好,这样留出了发展空间。但是,到底承担多少?怎么承担?这个需要一个量化的东西,而不是只有一个口头上的东西,要把它设计好。 第三,我们这种改革一定是渐进式的增量改革。我们看到第一支柱的负担很重,但是也不能马上降低,我们不但不降,还要逐步提高。但是通过增量改革我们的目标一定是逐步降低第一支柱的负担,这是我们的目的。所以这是一个渐进式的增量改革。最后我们要注重公平性。我们要注重制度建设中机会的公平,在税收优惠条件下,人人都有机会享受税收优惠,享受这个工具,我们一定需要注重。 我们的课题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发现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研究完,我们给大家提出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这种问题。我们一二三格局和比例将来是什么格局、什么比例?这不是几个人说了算,而且应该社会达成共识,或者我们近期目标是什么?远期目标是什么?这不是一个课题能够做完的。第二个课题,因为我们是五险一金,还有住房公积金,这个比例不低。这样一个公积金和二三支柱有什么关系?应该有关系应该有联系,这个联系怎么联系?我们的教授提出一些想法,但是我们分报告提到了,我们觉得还没有完全破题,还没有完全解释清楚这个应该怎么办?住房就是住房,养老就是养老,还是养老住房联系起来解决?这是我们下一步具体可以研究的下一个课题,具体可以研究的问题。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详情]

胡晓义:职业年金指向恰好是中等收入群体
胡晓义:职业年金指向恰好是中等收入群体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联合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3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现在第二支柱中的职业年金遵循自愿原则和不自愿原则。职业年金,希望强制原则,范围可锁定企业(单位)从业者。而关于强度,他认为可以提高,可以采取强制或半强制型。职业年金最指向的不是富人,最需要职业养老金的不是富人,富人可以通过投资;也不是穷人,穷人是有托底的;职业年金指向其实恰好是中等收入群体。 以下为发言实录: 胡晓义:谢谢董克用秘书长,谢谢论坛的邀请。我对今天发布的这个由信安集团支持,由董克用秘书长领衔研究的这个课题,我读了这个课题的摘要,很多观点我都非常赞成,而且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我说一下我的感受。 第一是讲一下第二支柱的设计和逻辑问题。很显然现在的第二支柱,一个是企业年金,一个是职业年金,这两个是有冲突的,这个冲突就是不平衡和不充分。我们现在做的事情,首先在这样一个范围里面我觉得应该把它的逻辑一致起来,最大的冲突是什么?一个是遵循自愿原则,一个是遵循非自愿原则,就是强制原则。第二个,企业年金是虚账行为,职业年金是半虚半实,我们是不是考虑融合为一?我希望它们都是强制性,我希望它们都是实账。这里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施行的范围,对什么人施行?我的看法是职业,单位的从业者,这基本可以锁定这个范围,但是不要区分是机关是事业还是企业,不区分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 非单位的从业人员和就业人员,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途径,那么只有单位从业者有双方的供给,资金量也充足,才有可能实现这样一个层次的保障。那么具体来说有多少人?按照现在的数据来评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2亿9千万,大致我分了一下,里面是6千万人左右是非单位的就业者,换句话说我们可能会涉及的面是三千万人的静态的,这是我们瞄准的人群,这是要做到的事情,我们把这个制度的目标设定到什么范围?现在四千万人,两千多万的企业年金和不到两千万的职业年金。 第二是施行的强度。我认为提高强度,我不主张继续搞自愿性的。其实克用他们的观点比较温和,我希望是强制性或者半强制性来推进。你说强制性,到政策设计做不到,但是你都不说,更不行了。这是一个道理。另外一个道理大家说美国经验或者什么经验,税收优惠是一个先动力,我很赞成。但是中国的制度环境仅仅靠税收优惠远远不够,所以得加一点推动力和约束力。同时如果是强制性,有助于实现规则的公平。职业年金最指向的不是富人,最需要职业养老金的不是富人,富人可以通过投资;也不是穷人,穷人是有托底的;职业年金指向其实恰好是中等收入群体。刚才施嘉芙介绍的美国情况,他说80%的供款者来自10万美元年收入的家庭,所以我们要排除这一点只有富人才有可能的情况,这个是强制性的。 那么路径一个是适当的降低基本费率,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也包括五险一金的统筹考虑上置换资源,这是在宏观上,然后转化为职业年金,这是我的看法。第二个是默认计划或者自动认可计划、自动加入计划,反正是让每个人有一个至少最低的职业养老金,如果自愿还可以更高,可以给予更多选择。 还有一点是针对小企业,可以开发更多的交易成本比较低的集合性产品,让他们能够参与进来。刚才施嘉芙讲的美国雇佣员工,小企业参与比较低,原因也是多方面。还有一个看法是坚持适当积累的模式,我主张这个模式,现在对于职业年金设计的半虚半实的办法,我认为这是权益之行;一定要往前走,不能把它变成一个固化的东西,不能把它变成一个不可动摇的东西。确实需要重倒基本养老这种难题,别再整这些工作,我没有具体的说法,但是我想各级政府、财政只要有足够的,还是把它由虚变实。这是一个方面,关于从制度设计本身的逻辑性来看,我有这么三个想法。 然后说一下关于外部环境的事儿。课题本身已经研究了很多角度,还有两个问题特别想强调。 第一个是收入,因为收入统计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社会的问题,怎么评价各种收入?各种制度都跟收入有关,你怎么去认定它?现在关于社保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请克用他们做的关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问题,可以看到白花花一片,看不清楚各种的情况。还有一个,大家说中国养老保险费率高,美国是6.2+6.2,但是要注意参保的人数,要注意缴费的人没有那么多工资报出来,跟统计局统计的差的好远,到底是申报的不是,还是统计不实?没人说的特别清楚。那么现在好了,我们搞职业年金,搞普遍性的、强制性的一定离不开这个,怎么缴费?按什么比例缴费? 宏观上我们是按照比例来测算,可能大概的工资的多少比例使大家可以接受,然后社会可以认可。但是微观上按照绝对数,有底线、中线、上线,上线就是限制富人的。我举个例子,一个是2009年新农保的缴费,开始的方案是比例法,农民人均家庭收入多少折合现金收入的多少,这个没法操作,干脆100到500,老百姓就清楚了。第二是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的一次性补助金,原来是本人工资的20个月,地区差别很大,城乡差别很大,最后干脆定为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全国一致了,城乡一致了,谁也说不上来,水涨船高,每年看统计,第二年就发布。 第二个是外部环境,我认为绝对额的办法,规避了统计不实、计算不实的这种复杂的矛盾。第二是税收行为,大家特别强调我们设计这个东西,把很大的赌注下在税收优惠,但是中国这个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可以设计比较理想的税收优惠,、综合计税等等方案,但是现在我们的税收征管、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相当乏力,十几万中只有一万多是个人所得税。我想问一下,在座各位是不是每笔收入都纳税了?都纳入到税务部门的统计中了?没人说这个话,但是美国为什么敢说这样那样,我退休以后养老收入的50%可以纳税,50%可以不纳税,他在这个系统里面,我们做不到。现在都不纳税,你有什么税收优惠这个待遇?当然不是税务部门不努力,不是这个意思,税务部门非常努力,又跟大家说到工资统计、工资支付的手段、环节方式有关。所以我们设计内部制度架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外部环境。 我的意思讲完了,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课题打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们在这儿呼应也好,这都是好的。我看了一下名单,这次嘉宾有来自财政部的,我觉得很好,但是还不够,如果我们的政府部门多邀请一些,财政部的税政司、社保司、金融司,还有税务总局的同志,还有人社部的其他部门,如果他们都听一下,不要求把这些观点全部接受,但是如果能够受到启发,其实也是我们很大的成绩,谢谢各位![详情]

兴业银行陈锦光:解决养老问题 金融机构要有所担当
兴业银行陈锦光:解决养老问题 金融机构要有所担当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联合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3月3日在北京举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陈锦光发表致辞。他表示,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充分发挥金融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不仅责无旁贷,更要有所担当。 以下为发言实录: 陈锦光: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各位成员和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上午好。 很荣幸和天弘基金共同承办中国养老金融50论坛峰会,为养老金融的发展出一份力,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北京共同见证和庆贺论坛发布重大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我国是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妥善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的前程,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应对。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充分发挥金融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不仅责无旁贷,更要有所担当,作为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一员,我十分庆幸和各位同仁携手并肩,在养老金融领域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立多年来,对养老金融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向媒体大众传播专业的知识。 如今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已经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借此机会我对董克用秘书长的辛勤付出,对各家单位的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兴业银行秉承让金融更有温度的服务理念,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率先将养老金融作为战略性业务,在养老金融业务领域积极探索。通过六年来的专业化运营,养老金融业务已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如今养老金融不仅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后兴业银行围绕养老金融业务,实现商业的可持续。我注意到去年召开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随后1月9号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对于建成多层次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党和政府已经把社会保障放在突出位置,解决养老问题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解决养老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要以身作则,尊老爱幼,作为金融从业人员,我们要做出更多金融探索。在此我呼吁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养老金融的事业中,更加关注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积极改善和提升养老金融的服务水平,为人民的美好需要谋福祉。昨天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在此衷心的祝愿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狗年大吉,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金维刚: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还不充分
金维刚: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还不充分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联合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3月3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发表致辞。他指出,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建设也严重滞后,迄今为止只是一个小小的幼苗。因此从总体来看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充分和严重失衡的问题。 以下为发言实录: 金维刚:尊敬的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葛延风部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先生,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先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受中国养老金融50人秘书长董克用教授的委托,代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对莅临这次峰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主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探索,从理论到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方略和主要对策,重点对我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建设问题,如何推动养老金融领域资产的创新与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并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阶段,到2017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增加到2.41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增长到17.3%。 去年全国参加各项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9.15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到4.02亿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了5.13亿人,各项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4.61万,总支出4.63万,城镇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已经提高到2500多元,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水平也提高到人均每月125元。企业养老金的积累足以支付17个月以上,因此我们目前养老保障总体发展态势比较平稳。我国在养老保险改革的初期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目前我们已经建立比较健全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平衡,其中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秀,企业年金的参与人员数量比较少,覆盖面过于狭窄,职业年金刚起步。作为普通养老保险的功能,还非常薄弱。 同时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建设也严重滞后,迄今为止只是一个小小的幼苗。因此从总体来看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充分和严重失衡的问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养老保险的美好愿望!今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将正式出台,将进一步全面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其中包括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势下,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所带来的挑战和我国养老保障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有关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利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比较科学的评估和判断。有利于研究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有利于促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最后我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熊军:养老目标基金指引发布是养老金融发展坚实一步
熊军:养老目标基金指引发布是养老金融发展坚实一步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联合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3月3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熊军发表致辞。他表示,养老目标基金指引发布,这意味着养老金融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以下为发言实录: 熊军: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十多处提到人民美好生活,我理解人民美好生活它理所当然包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活的更长、活的更好,如果我们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看作是一种挑战,那么这个挑战它饱含着幸福感,是美好生活的建设。尽管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但是并非是无解的。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就是能够在老年人口占比逐步上升的环境上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从而为化解老龄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我们能够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那么,今天的论坛上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会带来政策和精神的解读,以及研究成果的发布。天弘基金很早将养老金业务确定为公司的战略业务,提前布局,积极进取。这两年我们在养老金产品开发、资产配置、智能投顾、养老金政策与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今天,我特别感谢基金业协会这些年来一直引导、鼓励和推动基金业发挥专业优势更好的服务于养老金体系的建设,他们的执着追求和工作态度不断激励着我们。昨天证监会发布了养老目标基金指引,这意味着养老金融迈开了坚实的一步。对于在这里再次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和朋友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大家工作愉快,身体健康,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董克用:养老金体系改革趋势是多支柱体系
董克用:养老金体系改革趋势是多支柱体系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和兴业银行联合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3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在会上表示,人口老龄化高原对于我国养老金体系发展带来挑战,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各有优缺点,单一的现收现付或完全积累都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不可持续。养老金体系改革趋势是多支柱体系。 以下为发言实录: 董克用:我们现在来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有两项成果的介绍。首先,由我给各位领导和嘉宾介绍一下我们论坛2017年做的一项研究,就是关于我国第二三支柱补充养老金体系改革,之后由党俊武介绍。首先介绍我们论坛研究的成果和内容。 我介绍之前特别感谢,一个是感谢信安金融集团对我们这个研究给予了帮助,并且参与讨论,提供了大量国际资料,这个方面对于我们的研究很有帮助。另外,特别感谢我们论坛两位核心成员,他们分别带领了两个小组完成了两部分的研究。除两个小组外,还有总报告的参加者,一共有20多位研究人员参加报告的研究。该研究花了很大的力气,唯一的遗憾就是大家今天没有拿到报告全文。因为正好赶上春季,我没有想到大家过节的愿望这么强,很早就没人干活了,星期一才开始干活,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以后我们吸取这个教训。这也是好事儿,不要过度劳累,大家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尽快完成之后,会补交给大家,大家只要登记一下就会免费寄给大家。 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我们的课题研究背景、对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判断、通过二三支柱的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以及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这是展示一些要点,时间有限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第一部分是背景,我们为什么研究这个?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花这么大力气?首先一个背景就是我们认为我们国家这种老龄化的速度会加快,我国将进入一个中国老龄化的高原。随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人口总量会在2030年达到高峰,老龄人口合的高峰也预计是2060年,但是更重要的老龄化比重,我们的老龄人口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的比重会开始爬坡,大家可以看到45度线在爬坡。这个爬坡还有变化,因为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2017年的新出生的人口低于2016年,也就是说我们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是我们出生人口却在下降。如果这样的形势发生,那么随着50年,很多人进入老龄,死亡人口将上升,那么我们的高峰点可能会提前,我们的坡度会更陡,因此,人口老龄化这样的情况对我们养老金的体系带来挑战,它使我们的抚养系数增加,使我们的负担更加沉重,从收支角度来看,我们的支出不断的扩张,我们养老金的负债问题会逐步显现。现在没有问题,但是养老金是一个长期问题,不能说今天应对明天的问题,很多国家做了70年的精算,要应对70年,我们这个图是到2100年,所以养老金必须从长远来看。 我们国家处于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续最长的老龄化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积极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当然老龄化其实不是我们国家是唯一的,遇到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发达国家,所以我们现在看看发达国家他们这个方面,应对老龄化的养老金方面他们做了哪些探索?我们看到,其实发达国家的养老金体系,养老金的收集模式、支付模式是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现收现付,一种是完全积累模式。这两个模式各有各的优缺点,简单来说如果没有人口老龄化,现收现付模式是可以,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遇到人口老龄化会遇到挑战,财务上满足全覆盖满足充足性,满足可持续性是很难的,已经有例证证明了。那么完全积累也有问题,国际上也有这个案例。 所以结论是什么?现收现付和完全积累,各有优缺点,单一的现收现付或者完全积累难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不可持续,这是国际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因此,发达国家考虑什么?他们在探索多支柱的这样一个体系,通过多支柱克服单一的模式所造成的问题。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金是政府兜底,是保障国民的养老安全,所以采取现收现付模式,是一种保险模式,不用做太多积累,但是有积累更多,比如加拿大做了很多投资积累,当然没有也没关系,因为有财政兜底。同时建立第二支柱,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政府给税收优惠,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完全积累。第三是个人养老金,政府给予税收优惠,个人自愿参加,完全积累。 三支柱的核心是实现政府、单位和个人的三方共担,共担才能实现充足性、可持续性。税收优惠是三支柱的关键点,那么有这一点可以区别于其他的养老产品,在这之外有钱我特别在意养老,我可以再购买其他的养老产品,人寿产品等等。但是,进入三支柱一定是有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 那么我们看一下发达国家的经验,而我们国家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刚才我们的学术委员会主席已经提到了,我们的问题实际上很清楚,是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在养老金体系得到充分体现,我们看一下这个表,也可以看到和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来比,当然OECD很多国家都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两个大国经济总量第一第二的大国,那么养老金体系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美国一二三支柱比较均衡,而我们国家确实一枝独大,我们第三支柱还没有落地,所以,一枝独大是我们发展的不均衡。这样不均衡使得老百姓(59.750, -0.24, -0.40%)的期望特别高,所以感觉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是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研究。 同时我们还看到我们研究二三支柱的问题,有紧迫性,我们第一支柱建立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那个时候我们压力不那么大,可以比较从容。但是到了今天老龄化压力已经到来,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此我们觉得二三支柱的发展迫在眉睫,而且我们没有试错的时间窗口。如果说我们再想建立企业年金养老保险一样,然后不断的改进,今天拿出改进的方案来,在二三支柱上我们没有时间。如果再用20年,那已经晚了,所以我们讲我们必须尽快做,一开始走好,减少试错成本,不要出现问题再纠错,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的一个背景。四大背景,老龄化、多支柱,我们的不均衡和紧迫性。 那么,我们对二支柱我们的职业养老金,我们有什么基本判断?大家知道我们的职业养老金现在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企业年金、一个是职业年金,我们企业和职业年金,按照制度建设我们差了十年,我们面对的群体不同,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机关事业。员工参与方式我们企业年金是自愿,自主建立。我们的职业年金我们想了想怎么描述?自动参与。因为我们扣除的时候,自动被扣除,一方面交基本养老保险,一方面交基本年金,所以我想这是一种自动参与,但是这个自动参与和国外自动参与有差异,因为国外是可以退出,我们现在没有退出机制。 这种模式略有差异,企业年金是市场化运作,我们的职业年金采用全额拨款的单位缴费采取记账方式,所以略有差异。我们主要判断了一下我们的企业年金,企业年金通过十来年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个是企业年金制度层级不高,制度定位不明确,我们看了整个历史文件和各种描述,我们感觉到还没有提到应有的层次,还只是说有钱就做,那不行,其实这不够。然后是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负担比较重,让企业参与企业年金参与能力不足,同时对企业年金的运营需要完善。 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我们提出我们建议四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一个是税收,强化税收优惠,通过降费等激励措施提高企业年金的吸引力,通过法律形式确定我们的税收优惠模式,提高层次,不是一种办法,我们要通过法律形式,要给定心丸,我们加大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力度,降低企业参与成本,我们建议将比例制的方案改为额度制,明确征税规则,我们应该考虑税收优惠,同时我们在待遇阶段应该设置一定的免税额,我们应该降低五险一金的缴费成本,释放市场发展空间。这是围绕税收这个方面我们提出的政策建议。 第二我们希望加强企业年金制度的便利性、灵活性设计,逐步扩大制度覆盖面。这里有一个发达国家实行过自动加入机制,这个自动加入机制应该可以考虑。有这种自动加入,能够更好的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而且我们要明确自动加入退出机制,提供自我退出的选择权,同时给员工一定的投资权。另外,建立企业年金的应急借款机制,解决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的矛盾,在这个情况下实际上也可以领取,这些都是加大激励措施。 同时,投资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们考虑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因为目前没有这样的投资选择权,我们应该实时的放开,加强投资者教育,我们应该建立合格默认投资工具,他没有选择但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产品,这些产品是能够默认做投资的。我们应该扩展投资范围和投资领域,像我们的企业年金我们应该可以考虑在境外投资,在全世界发展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我们的企业年金应该走出国门等等,扩大我们的投资渠道。 然后同时加强监管,现在的监管措施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第一是审慎监管,我们强化监管的法制建设,提高立法层级。加强社会监督力量的培育,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监管需要全社会来监管,才能真正的提高监管的力度。 那么,在第二支柱方面我们还有一个思考,我们觉得从未来发展来看我们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应该能够统一为职业养老金,我们要设置这个两部分。因为这样设置两部分我们觉得是可能会造成一种新的不公平,因为并轨之后并为职业养老金统一运行,我们有的是虚账记录,不是实账,这个和市场化运作之间产生一些矛盾。我们的职业养老金现在有的省还是实账的,这样劳动力流动的时候会产生障碍,你是在机关,你要转到事业或者企业去,这个怎么做?全额拨款的也有事业单位,怎么流动?所以这个方面为什么把它统一?因为它有条件。这两个无论是职业年金或者企业年金,都是单位主导,都是雇主主导的第二职业的职业养老金,都由单位和个人缴费,筹资结构也一致,所以具备统一的条件。在完善企业内外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模式逐步统一,其实没有必要形成两种模式,这是我们的思考供大家批评。 第三部分,我们在研究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时候,就是个人主导的养老金,这个部分我们国家没有开始,我们主要以国际经验开始,当然也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为什么做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它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我们提到了八大作用,一个是为了我们那些还没有享受过税收优惠,没有第二支柱的我们灵活就业,灵活就业不一定就是低收入,或者没有参加第二支柱的职工,我们提供一种制度保障,那么,通过税收优惠来积累扩大覆盖面,扩大税收优惠的覆盖面。 这样做了之后有助于减轻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压力,但是不是都看第一支柱,有利于形成国家、单位与个人三方责任共担机制,但是机制在那儿,主要建立这样一种机制,这就是发挥的作用。同时,可以建成补充养老金的归集账户,实现参保者流动权益保障,最终它是落实到个人账户。它鼓励国民形成长期养老规划,同时能够兼顾国民的短期需求。这样一个账户引导大家长期规划,同时你有短期的需求我们可以取,不是不能取。同时我们把国民的储蓄养老变成投资养老,储蓄养老很好,中国人民爱储蓄,存了很多钱,但是长期来看储蓄养老不如投资养老,那么这块发达国家已经证明这一点,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我们的家庭资产配置,把我们的储蓄养老变成投资养老。 这样做有可能对于我们资本市场的完善,对我们投资机构的培育起到正面作用,会有助于更多投资机构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我们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从发达国家来看二、三支柱的积累性养老金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有三大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第三支柱建设必须纳入养老金体系整体建设,统筹考虑,不能单兵突击,要整体考虑,那么放到整体养老金体系到底怎么做?这三个支柱是什么比例、什么结构?第三需要多部委的共同参与,协调推进。我们很高兴看到春节前人社部和财政部我们成立了工作小组,共同启动第三支柱的制度建设,我们觉得非常好,这个面涉及非常广,所以单一的部委很难做到,需要大家协同来做。第三支柱必须确保准入公平,使我们的不同行业都具有同等的参与机会,这样一开始就使它走上一个健康发展、快速发展的一条路,三大原则。 那么也有几个关键点,第一个点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激励机制,包括税收优惠,我们甚至可以探索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我们建议采取限额而非比例,我们考虑二三支柱的税收优惠打通,我们不能让有些人投入的太多,二三支柱的税收优惠需要打通,因为都有国外私人养老金的性质。第三我们探索财政补贴的机制,我们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把它放到第三支柱,通过投资来作为他们的补充养老,这是国际已有的经验。 第二个关键点是账户制,账户制的优势是通过唯一的个人账户,可以实现税收的享受,个人投资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最后这个账户它具有唯一识别性的个人账户,可以依靠多方载体提高个人养老金的覆盖面,我们现在全国社保卡已经发了10亿多张,第二个是建立账户制,第三个关键点是参与产品和投资渠道多元化,我们银行基金保险多可以纳入老百姓的选择范围,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不同群体有不同需要,年龄大有稳健的需要,年轻人有风险投资需要。要建立产品准入制度,这个产品需要评估,同时还要建立默认投资机制,如果一段时间没有主动投资,那么这些进入默认产品。 第四个关键点就是未来的运行模式,我们觉得中国需要试点先行,我们允许符合条件的产品和机构先期参与,我们赶快搭建以账户为中心的设立运作和领取平台,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也要告诉老百姓我们为什么要有?你怎样做?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这不是短期做的。他们看到政策出台到政策见效了,要将近十年时间。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做已经不早了,当然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更先进,因为中国IT系统很强大,我们年轻人通过网上的信息传播的很快,但是也要做投资者教育。第三我们强化第三支柱养老金的配套机制建设,怎么来支取?怎么配套上?这套机制建设是非常复杂的,这些都是关键点都是需要注意的,四大关键点。 同时我们通过这样的研究对二三支柱的研究,我们得到了一点启示。启示有很多,前面谈到第二和第三支柱,对于二三支柱来说我们有四大启示,第一个我们认为长期目标需要明确,关键是处理好代际负担,二三支柱必须和一支柱统一谋划,需要早做预判和设计。关键是平衡好代际负担,在职工作的一代和退出的时候,这个需要考虑几十年,而不是几年。 第二个启示,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制度的历史,我们财政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现在的一枝独大是有历史渊源,不是不对,当时就是这样。那么摆脱这种局面,国家财政我们承认这样的制度历史,确实我们这代人该退休了,那么这种历史包袱应该承担起来,只有承担这个之后我们才能够为第二三支柱的发展留出空间。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做什么?我们认为就是承担这样的历史责任,非常好,这样留出了发展空间。但是,到底承担多少?怎么承担?这个需要一个量化的东西,而不是只有一个口头上的东西,要把它设计好。 第三,我们这种改革一定是渐进式的增量改革。我们看到第一支柱的负担很重,但是也不能马上降低,我们不但不降,还要逐步提高。但是通过增量改革我们的目标一定是逐步降低第一支柱的负担,这是我们的目的。所以这是一个渐进式的增量改革。最后我们要注重公平性。我们要注重制度建设中机会的公平,在税收优惠条件下,人人都有机会享受税收优惠,享受这个工具,我们一定需要注重。 我们的课题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发现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研究完,我们给大家提出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这种问题。我们一二三格局和比例将来是什么格局、什么比例?这不是几个人说了算,而且应该社会达成共识,或者我们近期目标是什么?远期目标是什么?这不是一个课题能够做完的。第二个课题,因为我们是五险一金,还有住房公积金,这个比例不低。这样一个公积金和二三支柱有什么关系?应该有关系应该有联系,这个联系怎么联系?我们的教授提出一些想法,但是我们分报告提到了,我们觉得还没有完全破题,还没有完全解释清楚这个应该怎么办?住房就是住房,养老就是养老,还是养老住房联系起来解决?这是我们下一步具体可以研究的下一个课题,具体可以研究的问题。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