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FOF热点

一文看懂FOF基金估值!总算明白FOF估值指引的影响
一文看懂FOF基金估值!总算明白FOF估值指引的影响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28日  17:40
公募FOF投资策略:重视自上而下资产配置 更多待应用
公募FOF投资策略:重视自上而下资产配置 更多待应用

基金研究机构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向证监会报送申请的公募FOF,大多数重视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层面。申请的公募FOF多数为混合FOF,包括灵活配置策略、风险平价策略、目标风险、目标日期策略等。[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7月27日  18:05
公募FOF"双重收费":事实是个"伪命题" 投资者不必担忧
公募FOF"双重收费":事实是个"伪命题" 投资者不必担忧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 ——基金中基金指引》对收费问题做了明确规定,旨在减少双重收费,防范利益输送。[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7月26日  17:49
公募FOF核心资产配置:动态or静态 难题and障碍
公募FOF核心资产配置:动态or静态 难题and障碍

大类资产市场表现轮动太快,很难抓住投资机遇。基金行业总体资产配置做的不够好,未来管理FOF能做的如何?动态FOF资产配置,如何做好择时?[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7月25日  17:54
公募FOF追踪:44家基金公司申请78只FOF产品
公募FOF追踪:44家基金公司申请78只FOF产品

根据证监会7月14日《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显示,已有44家基金公司向证监会申请的78只产品待审批。其中FOF类型多为稳健配置、基金配置、均衡配置、量化精选、大数据精选、货币精选等。[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7月24日  18:11

内外部FOF之争:正反方观点

王群航:暂停对于内部FOF的批复很有必要
王群航:暂停对于内部FOF的批复很有必要

从基金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FOF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形成一种内生性的性动力,来推动和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而内部FOF恰恰是与此相悖的。[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27日  14:23
天相投顾贾志:FOF的内部与外部之争 需交给市场检验
天相投顾贾志:FOF的内部与外部之争 需交给市场检验

于FOF的内部与外部之争,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将来哪一个类型表现的好,还是要交给市场来检验。对于未来的FOF,我们也都给予祝福就好了。[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6月27日  14:28
凯石桑柳玉:内部FOF可使基金公司双重受益
凯石桑柳玉:内部FOF可使基金公司双重受益

内部FOF可以使基金公司双重受益,一方面发行FOF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原有的标的基金的规模,因此各个公司发行内部FOF的积极性都较高。外部FOF模式特别适合那些渠道强势而其他力量比较弱的公司[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6月30日  16:47

各基金公司备战FOF情况

建信基金:FOF投资大类资产 投资A股的相对安全方式
建信基金:FOF投资大类资产 投资A股的相对安全方式

“基金优选,择优录用”还是我们FOF投资的重要思路。一旦发现有业绩表现突出的外部基金,建信基金也会积极配置。[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7月25日  16:46

代表性基金公司观点

南方基金总裁杨小松:迎接FOF发展新机遇 做领先的资产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南方基金总裁杨小松:迎接FOF发展新机遇 做领先的资产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FOF将实现底层资产投资与大类资产配置的专业化分工,更加专注于大类资产配置,根据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和风险偏好设计产品,从而实现将“专业和复杂”留给管理人,将“简 单和好用”交给投资者。[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7月04日  11:56
诺德基金:权益类FOF更倾向把被动型基金作为子基金标的
诺德基金:权益类FOF更倾向把被动型基金作为子基金标的

在权益类方面,与市场上多数公司不同,诺德基金将更多地投资于被动型产品,包括指数基金、ETF联接以及指数增强品种等偏被动型的基金作为子基金标的。[详情]

证券日报|2017年07月10日  01:44
华商基金江赛春:FOF的终极追求是收益和风险对价的相对提升
华商基金江赛春:FOF的终极追求是收益和风险对价的相对提升

上海证券报|2017年07月17日  08:00

最新新闻

首批6基金获FOF批文 李大霄:基金步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新浪财经 | 2017年09月08日 11:56
首批公募FOF落地 南方全天候策略基金中基金获批
新浪财经 | 2017年09月08日 11:09
6新批FOF如何配置:泰达宏利全市场FOF 华夏属内部FOF
6新批FOF如何配置:泰达宏利全市场FOF 华夏属内部FOF

  千呼万唤始出来,业内翘首以盼的FOF终于踢开临门一脚。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泰达宏利、建信、嘉实、南方、华夏、海富通等6家基金公司上报的FOF产品已获得发行批文,国内首批FOF产品面世指日可待。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此次泰达宏利基金获批的首只FOF产品——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是一只全市场基金,在标的选择方面内外部基金均会考虑,视各基金的业绩表现而定,优选风格明确、业绩优秀的产品进行配置。此外,泰达宏利全能优选采用风险平价策略进行资产配置,通过调节各类资产权重,使得单一类型资产对组合业绩波动影响一致化,同时采用自身研发的多种资产配置模型及基金优选策略进行收益增强。 另据记者了解,建信基金获批的是建信福泽安泰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作为业内首批获批的FOF之一,也是建信基金创新推出国内首批目标风险系列FOF中风险收益特征相对稳健的基金,该基金以不低于80%的仓位投资于公募基金产品,对于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目标配置比例为20%,对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包括债券、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的目标配置比例80%。投资团队根据量化模型信号的方向与强弱,可按合同约定灵活调整权益类资产仓位。 建信福泽安泰FOF在投资策略上特色鲜明,契合当前资产配置时代下的投资理财需求。一方面,该基金以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为核心驱动力,在分散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把握各大类资产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该基金借助量化投资模型,从基金产品、基金经理、基金公司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在全市场4000多只基金中筛选优质产品构建基金投资组合,力争实现稳健的投资收益。 嘉实基金获批的是嘉实领航资产配置混合型FOF。 另据华夏基金透露,其FOF产品以内部FOF为主,根据产品设计思路,如果需要也考虑纳入外部产品。目标风险是产品设计方法。罗素投资将为华夏独家(华夏与罗素投资签署了排他性合作协议)提供关于投资管理的顾问服务。 什么是FOF? FOF(Fund of Funds)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投资基金的基金。FOF并不直接投资股票或债券,其投资范围仅限于其他基金,通过持有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它是结合基金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的基金新品种。 一方面,FOF将多只基金捆绑在一起,投资FOF等于同时投资多只基金,但比分别投资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另一方面,与基金超市和基金捆绑销售等纯销售计划不同的是,FOF完全采用基金的法律形式,按照基金的运作模式进行操作。总体来说,FOF是一种资产配置工具,帮助投资者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不同资产之间进行配置。 FOF将给投资者带来哪些改变?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6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数量已有4419只,总规模超过10万亿元。面对种类繁多的基金市场,投资者往往“挑花眼”,而FOF基金在此时应运而生,新的征程即将开启。 从时代背景来看,FOF的推出有当下的合理性。随着公募规模的不断提高,基金的投资者风险偏好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化,加之近年来“资产荒”的延续,对于相当部分的投资者来说,如何确保个人资产在整体经济趋缓的大环境下继续升值是一个重要课题。FOF的问世将实现把“专业和复杂”留给管理人,把“简单和好用”交给投资者。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拟任基金经理张晓龙表示,泰达宏利全能优选的定位是中低收益和中低风险的产品,投研团队会以对待养老金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产品,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 在泰达宏利看来,FOF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于三部分,一部分是资产配置,另一部分是底层基金,第三部分则是市场时机的选择,而资产配置是影响FOF基金业绩表现的最主要因素。在西方被誉为机构投资圣经的《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中提到,机构投资中约90%的绝对收益来自于资产配置,这一观点得到了全球同行的认同。对普通投资者而言,FOF最大的吸引力也在于资产配置,通过把握市场趋势,在合适的市场中配置风格吻合的基金产品,帮助投资者获取长期较好的超额收益。 “FOF的核心在于资产配置。目前市场基金以工具型基金为主,让投资者自行进行资产配置,而这恰恰是投资的难点。FOF管理人可以帮助解决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难题,基于客户的需求制定资产组合方案。让居民通过FOF可以直接实现理财、稳健增值的投资目标。”张晓龙表示。 那么一款好的FOF产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建信基金资产配置及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梁珉认为,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产品目标清晰。以建信基金的FOF为例,设计的是目标风险产品,在实践中也会严格执行。建信基金的FOF将是系列化的,高中低目标风险的产品都有,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作出选择。“图纸画好之后,我们就把所有能力放在优选基金层面。” 张晓龙表示,应当关注产品的风险收益定位,也即产品的投资目标;同时产品的投资策略也很值得关注。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负责人王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以前总是说先看每个产品,现在要问的是“我要什么样的产品”。所以,第一步是关注自己,投资人首先要明晰自己要什么样的东西,从关注自己、了解自己的风险收益需求,来选择对应的产品。第二步是要考察产品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逻辑、产品的风险收益属性怎么样。第三补是风险收益比是否能够满意。 养老金进入或是发展关键 FOF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2016年9月底,证监会正式公布并实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即FOF指引; ➤2017年4月底,证监会发布《基金中基金(FOF)审核指引》; ➤2017年5月初,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试行)》等等。 基金公司也纷纷积极布局FOF,在FOF的交易、估值等各个方面都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调整,不断改进和完善。建信基金是业内最早用电子化交易做FOF投资的团队之一,经过不断磨合,现在公司在FOF的估值、交易、清算等方面都已准备就绪。早在2015年,公募基金行业对FOF尚在观望之时,建信基金就抢先组建了FOF投资管理团队。 泰达宏利FOF拟任基金经理张晓龙表示,泰达宏利成立了单独的组合基金部,负责公司的FOF投研业务。在投研端,已经搭建了较为完善、成熟的投研体系及策略方案。在资产配置方面,将宏观经济、金融等因素与量化资产配置模型相结合,实现组合配置的稳健性及相对高收益性;在基金筛选方面,采用量化投资中的多因子技术对各类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评估研究,对风格稳健、超额收益能力强的基金进行动态识别。 对于FOF在中国的前景,梁珉总结为:过程坎坷,但前途一定光明。其中的挑战在于需要用时间去证明FOF的价值,特别是现在市场的散户化仍然严重,投资者倾向于追逐短期收益,所以FOF的理念仍需慢慢升华。“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前景非常光明。首先是因为作为FOF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构资金将逐步配置FOF,并带动行业快速壮大。而这其中,养老金对于FOF的配置将是关键所在。”梁珉说。 借鉴美国的经验,FOF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就是养老金的进入。有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公募基金市场上,包括养老金在内的机构资金通过FOF投到基金行业的份额,占到美国公募基金市场30%的比例。 [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7年09月08日 10:49
南方基金鱼晋华:FOF不怕基金经理“玩漂移”
上海证券报 | 2017年08月21日 03:41
中证工银财富: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打造FOF产品基准
中证工银财富: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打造FOF产品基准

     ——访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开发者 ⊙记者 王炯业 ○编辑 于勇 截至2017年6月末,国内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基金数量超过4300只,“选基难”已经成为困扰广大投资者最为直接的问题。近日,由中国工商银行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编制的“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在京正式发布,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简单、实用的资产配置模板。 随着公募FOF的临近,“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作为全市场FOF基金指数,在推出后备受关注。该基金指数是如何择基、择时的,这背后又有一套怎样的评价体系,对于投资者而言,又当如何购买?带着种种疑问,上证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负责人,带您一探“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 指数意义:解决个人投资者“选基困扰症” 上证报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该指数出台的背景及意义,或者说下该指数是如何解决行业或用户痛点的? 个金部负责人: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既繁多又匮乏,繁多体现在投资者可通过银行、券商、基金、保险及互联网平台等各种渠道,购买基金、券商集合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各类产品,匮乏体现在于这些产品有的购买起点太高,有的业绩波动太大,投资者选来选去好像只有银行理财产品可以买,但最后发现收益仍战胜不了GDP增速。 基于此,“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作为国内首款银行财富管理定制基金指数,旨在充分发挥工商银行在基金领域的专业优势,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简单实用的资产配置模板,降低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的信息不对称,有效解决基金投资者的“选择困扰症”。 同时,该指数还将引领个人基金投资进入配置阶段,极大改变目前银行代理基金销售的传统模式,为包括工商银行客户在内的广大基金投资者树立基金投资新标杆,并进一步推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我们还将积极推动该指数的产品化,争取将这款指数打造成个人投资者基金投资的“模板”和个人投资者基金分析的“标杆”。 上证报记者: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该指数的具体构成? 个金部负责人: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由中证工银财富股票混合基金指数(代码:930994)和中证工银财富动态配置基金指数(代码:930995)构成。其中,前者的投资标的主要为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业绩波动性相对较高,适合中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而中证工银财富动态配置基金指数的投资范围横跨权益、固定收益和货币,并且会动态调整股债比例,业绩波动性相对较小,适合中低风险偏好的稳健型投资者。 作为国内市场第一个主动管理基金指数,该指数对成分基金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最终在4000多只基金中选出了包括6只股票型基金、22只混合型基金、17只债券型基金和10只货币型基金在内的55只基金,作为指数的首批成分基金。 评价体系:多维度“定量+定性” 上证报记者:如此看来,该指数的确能直击投资者选基的痛点,但外界更想知道的是,你们是如何进行主动管理的? 个金部负责人: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建立在由投资哲学、投资流程、投资表现和投资经理构成的4P原则基础上,采用“定量+定性”基金评价体系,运用“打分制”指数编制规则,进行指数的构建,主要分为基金筛选和成分赋权两部分。 具体来看,该评价体系主要从基金公司、基金产品、基金经理三个维度展开,分别设计了一系列定量与定性的题目,并对样本基金进行打分,打分点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同类产品规模排名、公司投研转化程度、公司激励机制、公司风控水平、公司受到奖惩情况、产品业绩排名、产品回撤和波动率水平、基金经理投资年限、基金经理业绩稳定度、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与市场契合度等指标。我们将对上述三个维度得出的总分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再赋以不同的权重因子进行加权即得到产品的综合得分,原则上综合得分排名靠前的产品可进入优选池。 上证报记者:您说的多维度考察,包括基金公司的投研转化度、基金产品回撤等多个指标,能否举例说明? 个金部负责人:在投研转化度方面,我们构造了一个定量的指标,近似刻画一家公司旗下研究员推荐的股票在整个公司配置的占比。这个指标越高,代表该公司投研的转化度就越高,那么,个别投资经理的离职对产品业绩的影响就相对较小。至于产品维度,我们同时关注产品的长期业绩和中短期业绩,致力于精选出风险收益比较高的稳健型产品,其中产品业绩排名主要是基于收益维度的考虑,回撤和波动率则是基于风险控制维度的考量。 上证报记者:您说的“打分制”对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及货币型基金的评判标准一致吗?如不一致,哪些是共性,哪些方面又各有侧重? 个金部负责人:四类基金的打分项不完全一致,共同点在于对产品的业绩、回撤等经典风险收益指标的关注以及对投资经理风格的剖析,不同点则主要源于产品本身的特性,如对债基我们还会关注其信用评级能力,对货币基金还会关注其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指数优势:助力用户“择时+择基” 上证报记者:工行作为全市场最大的金融产品需求端,研发并推出该指数是基于怎样的客户需求? 个金部负责人:A股的长期回报并不输于全球主要市场,上证综指、万得全A自2005年以来基本都大幅领先美国标普500、MSCI发达市场、MSCI新兴市场指数等。但由于A股市场波动较大,个人投资者经常会在市场高点买入,在市场低点又卖出,所以炒股体验并不好。 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指数中的中证工银财富股票混合基金指数追求相对收益,编制过程更多地体现了择基,力求精选出每一阶段最符合市场热点的股票混合基金,适合有一定投资经验的客户,或者给每月将固定收入结余进行分批投资的客户参考。中证工银财富动态配置基金指数则是一款追求绝对收益的指数,充分考虑股市、债市、货币等各大市场的情况,编制过程体现了择时、择基,适合客户将一笔固定资金投入并长期持有。 上证报记者:该指数还有什么优势? 个金部负责人: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成分基金来源于工商银行每季度重点基金营销活动产品池。通过四年多的跟踪,工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选基经验,并通过首创“定性+定量”的基金评价体系将这一经验实现了流程化和系统化,从而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目前绝大多数基金指数在样本基金的选择上,除非基金退市,否则样本基金只进不出,从而使得指数的样本调整失去意义。而我们的指数无论是样本的选择、成分的调整,还是后续成分基金的维护,都是经过优化的,所以相对于市场上绝大多数基金指数而言,该指数优势非常显著。 而对个人投资者最直接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在“市场分析的精细化”、“投资过程的简单化”、“基金配置的指数化”等多个方面。我们通过持续跟踪、分析这一指数,理解市场代表性投资者的行为,做到及时布局。同时,样本基金已经通过工商银行的充分调研,为投资者选择基金节省了大量的调研成本。对于集中选择一揽子基金的投资者,该指数在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超额收益基础上,进一步避免了单只基金波动过大的风险。 未来,工商银行还将积极推动智能投顾系统的建设,依据量化模型和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更加优化的资产配置组合。 指数未来:引领公募FOF发展 上证报记者:随着公募FOF的临近,业内都说FOF将成为改变资管格局的新力量,请问工行在这块是怎么考虑的? 个金部负责人: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意识提高,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快速发展,资产管理总规模由2014年的58.83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14.45万亿元。同时,机构投资者在A股市场上持有市值占比由2007年的11.53%上升至2016年的46.46%。然而,基金的持有市值占比却由2007年的7.37%逐步降至2016年底的3.13%,公募FOF作为新生代的专业投资者有望打破这一怪圈。 公募FOF的核心竞争力是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这一能力可以体现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也可以体现在选基能力上,并且需要通过中长期稳健的业绩去赢得广大投资者的信任。 而银行渠道在FOF领域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银行渠道承担着优秀基金“发现者”的使命,所以银行在了解基金公司、了解基金经理、筛选基金方面有突出优势。另一方面,银行是优化客户资产配置的关键环节,因为银行了解客户,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客户,为市场培育成熟的投资人,所以FOF这一品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银行渠道对投资者理念的灌输和教育。 上证报记者:该指数与FOF之间是怎样一个关系? 个金部负责人: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是全市场的FOF基金指数。未来随着国内公募基金FOF产品的推出,该指数也有望成为FOF基金产品开发的基准和投资者比较、选择不同FOF产品的重要依据。 上证报记者:最后,想问一下投资者该如何配置该指数? 个金部负责人:待条件成熟时,我们会推出以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为标的FOF产品,无论是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的投资者,均可以通过上述产品来实现投资目标。[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7年08月14日 02:45
监管层首提资产配置牌照 FOF基金投顾化红利渐起
监管层首提资产配置牌照 FOF基金投顾化红利渐起

  本报记者 李维 实习生 徐慧瑶 北京报道 资产配置时代的红利预期正在不断释放新的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8月6日发表公开讲话中提出,鼓励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通过标准化大类资产配置服务参与资产管理活动。 作为代销入口,银行、保险机构一直以来是居民资产配置的“大入口”,而洪磊的表态,亦被业内视为上述强渠道机构有望在资产配置业务上获得更大主动权。 洪磊建议,在《基金法》框架下,制定大类资产配置机构及产品的相关法规,通过功能监管允许机构投资者申请大类资产配置牌照,并核准其发行相关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有关“资产配置牌照”的表述尚属首次。 分析人士指出,资产配置牌照的提出,或将促使基金业前端呈现出进一步“投顾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侧重于强调资产配置功能的FOF产品,也被视为在资产配置时代的重要工具。 渠道进化“资产配置” 有关“资产配置”牌照的建议,或许正成为银行、保险乃至互金平台等基金代销机构转型的一个契机。 “在《基金法》框架下制定大类资产配置机构及产品的相关法规,通过功能监管,允许机构投资者申请大类资产配置牌照并核准其发行相关产品,为资本市场引入真正稳定的长期资金,促进资本形成。”洪磊表示。 “一些大的代销机构有希望通过‘资产配置’这一工具强化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代销过程中更加体现自身的主动型。”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显然是代销机构的一个机会。” 这一预期意味着,过去的产品渠道向资产配置机构转型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资产配置本身是一个空白,目前还是一个概念化的东西,没有被制度化地明确;许多机构也是在用销售资产组合来推销‘资产配置’甚至‘智能投顾’概念。”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大类资产配置能够申请牌照,一方面将会促进资产配置业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行业形成规范效应。” “其实客户都在银行手中,银行更了解客户,也比较适合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一家国有大行东北某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表示,“过去银行只管销售,而基金负责管理,两者是分开的,如果强调资产配置属性,那么银行在这个链条中也有更强的参与性。” 事实上,洪磊也正是认可渠道机构的这一“能力”,才建议银行、保险等机构顺应资产配置牌照化的趋势。 “凭借多年的代销经验,银行、保险等机构更为贴近、了解投资者。”洪磊也认为,“结合投资者需求,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对公募基金产品进行二次选择,为投资者提供跨生命周期、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是这类机构投资者的重点发展方向,前景极为广阔。” 实际上,将传统渠道进化为资产配置机构这一建议,也和当下的第三支柱养老金改革趋势紧密相连。洪磊就明确呼吁,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要充分吸收公募基金制度优势。 “如果个人养老金体系建立起来,那么这些账户托管大概率还是会在银行,在具体产品管理环节上应该发挥公募基金的优势,但诸多个人账户的出现将带来巨大的资产配置需要。”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所以当下提出资产配置牌照概念也正当时,这个过程中银行等渠道机构也有条件扮演相应角色。” 基金投顾化与FOF预期 资产配置时代的来临,与受关注度不断提高的FOF产品不无关联。 “FOF是能够实现大类资产配置,能够把国内、海外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并通过基金优选,能够挑选出真正长期有能力战胜业绩基准的产品。”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郭鹏表示。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突出资产配置与FOF之间的关系,或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主流的居民资产配置构成替代作用。 “风险收益上,FOF产品本质上是促进收益曲线更加平滑的产品,符合资产配置方向。”北京一家公募基金高管表示。 “银行理财、信托、带预期收益率私募基金甚至是P2P其实占了当前居民资产配置的绝大部分。”上述公募高管坦言,“但这些产品因为刚性兑付的存在,都是间接融资和类间接融资;而在当前倡导直接融资的环境下,资产配置从这些保本产品走向公募基金是可以期待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建议渠道机构申请资产配置牌照并获得产品发行能力,或意味着FOF的管理人有可能会向更广阔的范围放开,而基金“投顾化”也有可能成为资产配置的一种表达形式。 “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渠道直接变成FOF的管理人,因为FOF管理和资产配置本身是类似的;第二种是赋予其投顾属性,让其变成基金投顾,为基金、资产选择提供方向性指导。”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指出,“当然,也有可能两种属性同时兼具。”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资产配置或FOF等概念,将管理人属性或投顾属性赋予渠道机构,也将促使其承担更多的受托职责。 “目前销售行为和资产配置在职能上具有模糊性,比如银行或者互金平台推智能投顾,但投顾背后底层资产同时包含基金,但这实际上还是一个销售行为。”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资产配置、投顾属性的赋予,也能够进一步强化代销机构的相关职责,在基金的前端环节去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编辑:巫燕玲)[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08月08日 05:37
王群航:FOF的“双重收费”是个伪命题
王群航:FOF的“双重收费”是个伪命题

  FOF的“双重收费”是个伪命题 作者:王群航  公募FOF即将登场,相关规则已经基本明确,但是,关于“双重收费”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个别记者甚至是在义愤填膺地采访我。其实,“双重收费”是一个看似很专业、实质上很荒谬的伪命题。所谓的“双重收费”,其含义大概就是:(1)FOF所投资的标的基金已经先收取了管理费、托管费、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等费用。(2)FOF作为一种新型的基金形式,还将收取上述各项费用,如此众多的收费,必将会减少投资者的收益。(3)如果相关FOF是私募管理人发行的产品,按照行业惯例,在该FOF业绩表现好的时候,还将收取业绩报酬,这将更加会减少投资者的收入。林林总总,尤其是管理费、托管费这两项费用,同一笔资金,在同一时间里,要被基金管理人收取两次费用,让很多投资者感到很诧异。 其实不然。为什么说FOF的“双重收费”是个伪命题呢?理由在于: 1、就以书籍的成品来作为一个例子吧:从纸张的制造、油墨的制造、写作、出版社的相关工作、书籍的印刷和装订、书店的发行、各个环节上的运输、中转,等等,每一个地方,都有参与者合法的基本收入,都要依法纳税,都有各个参与者的合法利润获取,从造纸等各种原材料,到书籍的成品到达阅读者手中,其中有过多少次的收费和税收,已经无法统计了,这一切,其实就是无数重的收费,归纳起来看主要是两大类:相关劳动者的收入,国家的税收,对此,大家有什么感觉呢?这个成品有多少重收费呢? 2、从FOF,到FOF所投资的标的基金,这两者虽然都是基金,但却是不同层面上的基金,相关概念不应混淆。FOF所投资的标的基金的某些费用,如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等,是投资该基金份额之相关投资者支付的,与FOF无关,两者不应该扯到一起。至于FOF自身未来在投资相关标的基金时会出现的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等成本,是自身作为一种全新的基金形式而必须承担的。不同的基金,不同的管理人,解决了投资者不同层面的问题,为什么就不能收费了呢?未来,FOF作为一种新型类别的机构投资者,在交易成本方面必然会比普通的散户在投资其它基金份额的时候有非常大的成本优势,而这则恰恰体现出了FOF的优势。 3、在FOF所谓“双重收费”的争议中,争论的最多的地方是管理费。FOF是一种以其它基金份额为主要投资标的的、新形式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大类资产配置、标的基金选择、交易,等等,其投资管理运作过程中,既有管理人的主动管理成本,也有管理机构的固定资产投入成本。作为一种经营,管理人既然付出了那么多的劳动和成本,就应该收取相应的报酬,否则,一个无法取得收入的行业将是永远发展不起来的,没有哪个基金公司愿意做赔本生意,没有任何一个股东同意其职业经理人这样做。这里讲的是市场、是生意,不是做公益、做奉献。另外,广大投资者是否可以冷静下来理性地思考一下:收取管理费,的确是有两个方面的管理人在收费,但那是完全不同的管理人,即管理标的基金是一个管理人,管理FOF的是另一个管理人。如果是内部FOF,将不会重复收取;如果是外部FOF,一切按照规矩来办。 4、有人建议,未来的FOF不应该收取管理费,FOF管理人的收入来自于其所投资的标的基金份额的管理费分成。这个建议表面上看似较为合理,其实根本不可行,因为:第一,目前,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已经被销售渠道瓜分了很多,未来若再增加一个要参与分钱的,基金公司方面可能很难满足得了相关FOF投资机构所期望得到的那些要求;第二,如果FOF真的从其投资标的中获取到一定的管理费分成,那么,这是否会影响到FOF未来投资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呢?是否会涉嫌行贿受贿、利益输送呢?第三,在基金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如果因为FOF而新增加了往来纷繁的利益层面上的事情,这岂不是要把行业给搞乱了?! 5、退一万步来看,即使FOF收取了管理费、托管费,又将能够收取多少呢?总体水平应该不会超过现在的股票型基金,即:1.75%。这个费率水平,如果未来的FOF业绩表现良好,那么,投资者将不会计较。因此,未来FOF发展的关键,还将是在于它们自身的绩效表现,如果的确为投资者创造出了良好的收益,那么,市场上将不会有各种非议。回顾市场,每当市场质疑基金管理人的合法收入时,都是出现在基础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都是出现在投资者亏损的时候,并且是亏损持续时间较长的时候,这是一种正常的投资者心理现象。 6、还是退一万步来看,现在的基金都是契约型产品,都会在产品发行文件中写明未来的收费标准,只要是事先公开的、讲清楚的事情,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尝试的,包括收费,包括适度地、合理地高收费。从法律上来讲,任何一个自愿认购、申购了FOF的投资者,其购买行为的发生,一旦签字、确认之后,事实上就表明了他们对于所购FOF之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的认可。 截至目前,市场上已有的FOF都是私募管理人发行的,私募基金有一个收费特点,即当约定期间的收益达到一定标准之后,要提取业绩报酬。事实上,每一位购买了私募基金的人,都是知晓私募基金那些收费方式的,包括有业绩报酬,因为这些都是在产品文件中清晰告知的。如果有的投资者一方面想享受服务,一方面又不愿意按照契约去支付约定好的费用,那么,这将是什么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呢? 7、FOF收取管理费,是FOF之管理人的收入。FOF所投资的标的基金收取的管理费,是该标的基金管理人的收入。这两个方面的管理人,对于外部FOF来说,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管理人,大家各自收取各自的费用。每一个层次上的管理人,都付出了各自的劳动,当然应该收取属于各自的报酬。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其是否是既投资了FOF,又恰好投资了该FOF所持有的标的基金呢?那这完全就是投资者自己的事情了,是投资者自己抉择的结果,与“双重收费”无关。 为了FOF这个基金子行业的规范运作、稳健发展,FOF作为一个已经支付出了相关固定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产品,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收取相关的费用,相关的管理人,无论是私募还是公募,也都应该很坦然、很明确地告诉广大投资者,FOF将适度地收取一些管理费、托管费,是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 近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对FOF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包括禁止管理人与托管人在FOF及FOF持有的基金层面双重收费,一切都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07月26日 17:34
上海证券研究所:双重被动型FOF至少是最优选择之一
上海证券研究所:双重被动型FOF至少是最优选择之一

  指数增强型FOF策略(一):双重被动型FOF至少是最优选择之一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证券研究所近几年A股市场中投资者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经历多次股灾与熔断后散户资金逐步离开市场。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保险资金、社保资金持续进入股市;机构资产管理规模持续攀升,公募、私募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在银行委外等资金的涌入下不断创出新高。这使得市场运行逻辑出现三个明显的改变:1、市场有效性逐步提升。单个公募产品存在明显的均值回归现象,尽管作为一个整体公募基金表现还是优于A股市场,但其所能创造的超额收益近年来有所萎缩。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整体相较沪深300与中证500加权平均超额收益2017年上半年已经降至0%以下。私募基金各策略超额收益在2015年达到顶点,随后快速下滑,2016年率先进入底部区域,随后开始反弹,但除股票多头策略外其余仍未能由负转正。2、市场风险偏好趋于稳健。持有人结构中低风险产品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持续攀升,保本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机构投资者平均占比分别由2012年末的3.87%和27.04%上升至2016年末的23.51%和55.83%。价值股和成长股的估值剪刀差持续收敛:沪深300从2016年初的12.82上升至2017年中的13.74,而中证500则由50.00大幅降低至34.13。3、在市场定价体系重构期,系统性风险仍然保持高位水平。股票定价有效性的提升来自于个股定价逻辑的改善,并没有改变整个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决定因素;趋同的风控机制增大了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一致性,反而增加了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定价有效性的提升速度赶不上定价逻辑的转换速度,或将带来额外的结构性风险。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稳健与市场系统性风险仍维持较高水平的明显背离凸显FOF获取稳健收益同时平滑风险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FOF的推出正当其时。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双重被动型FOF(采用指数化的方式投资指数基金)至少是FOF发展初期的最优选择之一:从收益分布的角度来看,FOF基金在单一基金的基础上进行了风险与收益的再平滑,而被动化投资基金指数则进一步缩小了风险收益特征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提升相应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在母基金层面进行被动投资一方面继承了指数化投资中持仓透明的优点,另一方面指数编制与基金经理选基实现了物理隔离;同时回避了母基金和子基金两个层面的主动管理风险;规避主动管理型子基金可能存在的风险漂移、风格漂移、策略转换对资产配置带来的冲击;有利于降低投研成本,减少运作费用,提高产品竞争力。[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07月24日 13:31
华夏孙彬:公募产品渐行渐近 FOF2.0时代开启
上海证券报 | 2017年07月24日 07:06
存量养老基金今年平均收益率超4% 转型瞄准FOF
存量养老基金今年平均收益率超4% 转型瞄准FOF

  存量养老基金今年平均收益率超4% 养老型基金转型瞄准FOF 中国证券报 □本报实习记者 张焕昀 今年5月,《养老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初稿下发到部分公募基金管理人进行征求意见。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已有的以“养老”为主题的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相对稳健,全部收益为正,静待指引落地后,进行转型或者更名。与此同时,部分机构指出,FOF或将是养老型基金的最佳承载形式之一。 平均收益超4% 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12日,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全市场目前名称中带有“养老”字样的、依然存续中可统计的基金共有27只,且今年以来收益全部为正,平均收益率逾4.09%。 在27只养老基金中,今年以来收益超过4%的基金有11只,占总数比逾40%。名单中今年以来收益超过6%的基金有5只,鹏华养老产业以超过21%的年初至今收益高居养老基金榜首。记者查阅该基金一季度持仓发现,该基金重仓多只白酒股票,贡献了相当比例的净值增长,今年以来收益也在养老基金榜上一枝独秀,拉升了平均值。 养老基金收益率排名第二到五名的分别为民生加银养老服务(8.67%)、工银瑞信养老产业(7.79%)和广发中证养老产业的A类与C类份额,今年以来收益分别为6.61%与6.42%。 从规模方面来看,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得出,27只养老基金平均规模约为4.29亿元左右,超过10亿元规模的养老基金共有3只,分别为南方安裕养老,规模约为25.43亿元;南方安泰养老,规模约为20.85亿元;天弘安康养老,规模约为11.83亿元。 从成立年限角度出发,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养老基金成立年限平均约为2.24年。成立时间超过3年的养老基金有7只,约占总数比为四分之一,其中超过4年的养老基金有两只,分别为天弘安康养老,成立于2012年11月28日;海富通养老收益A,成立于2013年5月29日。 存量转型或更名 养老型基金属于中长期投资品种,因而《养老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初稿对该类产品的运作、宣传和销售适当性也给出了具体规定:在基金宣传上,养老型基金可在基金名称中包含“养老型”字样且反映投资策略。未经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公募基金产品,不得使用“养老型”字样。养老型基金的宣传推介材料中应明确“养老”的名称不含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并在封面注明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养老型基金的招募说明书等销售文件中,应当充分说明基金的有关风险以及对投资者可能的影响。 《指引》初稿规定养老型产品可以采用基金中基金形式或者普通基金形式运作,并规定以基金中基金形式运作的养老型基金,被投资子基金应当满足子基金运作满3年、截至上一年末最近3年平均规模超过3亿元、最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具有良好的历史业绩等条件。《指引》初稿还规定,养老型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满足截至上一年末最近3年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扣除货币市场基金)不低于300亿元,已发行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最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公司治理健全、稳定等条件。而养老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要求具备5年以上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历史业绩良好,最近3年无违规记录。 华宝证券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满足上述要求的基金公司仅有36家,基金经理283人,其中在36家基金公司中任职的有217人,总体来看监管部门对养老型基金设置的门槛较高。 《指引》相关条例显示“养老型基金”成立具有一定门槛。而对于存量基金产品,符合相关审核政策要求的,履行程序后可变更为养老型基金。同时,基金名称中已经包含“养老”字样的公募基金,如果其投资运作、风险控制等不符合指引要求,则基金管理人应当履行程序修改基金名称。 FOF与养老型基金理念契合 《指引》初稿强调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例如在投资策略方面,要求养老型基金应当采用成熟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控制基金下行风险,追求基金长期稳健增值。《指引》初稿还规定,存量基金产品符合上述审核政策要求的,履行程序后可变更为养老型基金。此外,为鼓励长期投资,养老型基金应当通过设置差异化赎回费,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 招商证券指出,该指引初稿通过设置差异化赎回费用来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体现了监管层对于养老型基金的核心理念:平稳起步,稳妥推进。此外,该指引初稿对于养老型基金可投资于FOF的情况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风险更为分散的FOF产品或将成为养老型产品投资的主力军之一。 南方基金认为,养老型基金追求组合业绩长期稳定,而FOF则是资产配置的最佳承载形式,相比于普通基金,FOF型的养老基金与《指引》的理念更为契合,也能更好地实现养老型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7年07月14日 04:27
首批6基金获FOF批文 李大霄:基金步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首批6基金获FOF批文 李大霄:基金步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新浪财经讯 9月8日,华夏、南方等6家公募基金拿到FOF批文,其中北京4家、上海1家、深圳1家,分别是:华夏聚惠稳健目标风险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南方基金旗下南方全天候策略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海富通聚优精选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嘉实领航资产配置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建信福泽安泰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 对此,李大霄表示,这是对基金行业的重大利好消息,可以说是基金行业步入了工业化生产时代,对当前市场有正面影响。 同时,李大霄称,公募基金获FOF批文在国外来说很常见,而今在国内出现,可以更好地配置资产,对风险的管理要求也会更高,可以说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再投资,优中选优,当然也更加具有挑战性。 [详情]

首批公募FOF落地 南方全天候策略基金中基金获批
首批公募FOF落地 南方全天候策略基金中基金获批

  首批公募FOF落地 南方全天候策略基金中基金获批 备受市场关注的公募FOF终于落地,这标志着公募FOF时代的大幕终于拉开。其中,南方基金旗下南方全天候策略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成为首批获批的公募FOF之一,这也是首批公募FOF中唯一一只由工商银行托管的FOF。 对于公募FOF,南方基金给予了高度重视。南方基金总裁杨小松认为,公募FOF将为公募基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打开新的空间。FOF将实现底层资产投资与大类资产配置的专业化分工,更加专注于大类资产配置,为解决投资者的痛点,弥补行业价值链的缺失,提供了新的工具。 为此,作为业内FOF业务领域的先行者,南方基金专门成立了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部,负责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资产投资模型和资产投资组合的研究,并进行资产配置类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南方基金还与Morningstar晨星中国达成深度合作,借助后者在基金研究、资讯服务、资产配置等方面积淀的丰富经验和优势为南方基金FOF组合提供高效的投资管理支持。 南方基金的首批FOF产品追求的是一直倡导并擅长的绝对收益投资目标。据南方基金资产配置部介绍,所谓的“全天候”(all weather)策略是Bridgewater(桥水联合基金)提出的一种基于资产类别的风险平价策略的全新投资哲学,该策略提倡配置风险,而不是配置资产。传统的资产配置方法控制的是绝对风险,也就是整个投资组合的波动性。而风险平价控制的是相对风险,让各资产类别的风险处于相对平衡的水平。 “‘全天候’的投资理念认为所有资产类别都有经济环境的偏好。某类资产在某些经济环境下会表现得很好,在其它经济环境下则会表现不佳。而风险平价策略由于使组合内的风险达到了平衡,所以理论上可以抵御各种风险事件,进而达到全天候应对的效果。从海外市场看,目前约有35%的机构投资者使用风险平价策略。根据JP摩根2015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采用风险平价策略管理的资产规模估计在4000亿美元至6000亿美元之间。”南方基金资产配置部介绍。 对此,南方基金总裁助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表示,FOF在发展的初期,采用绝对收益策略的投资手段是切实可行的投资方式。南方基金希望能够打造“全天候”的投资理念,通过多类资产的配置,进行风险管理与回撤控制,并采用绝对收益策略,给投资者实现长期的稳健的回报收益。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市场中全天候策略管理的资产规模为700亿美元。以桥水旗下的全天候基金( Bridgewater All Weather Fund )为例,从该基金的历史收益来看,长期能战胜股票指数和同类基金的平均表现。从过去5年的表现来看,该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为9.1%,高于同类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0.44%),该基金战胜了96%的同类基金。 [详情]

6新批FOF如何配置:泰达宏利全市场FOF 华夏属内部FOF
6新批FOF如何配置:泰达宏利全市场FOF 华夏属内部FOF

  千呼万唤始出来,业内翘首以盼的FOF终于踢开临门一脚。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泰达宏利、建信、嘉实、南方、华夏、海富通等6家基金公司上报的FOF产品已获得发行批文,国内首批FOF产品面世指日可待。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此次泰达宏利基金获批的首只FOF产品——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是一只全市场基金,在标的选择方面内外部基金均会考虑,视各基金的业绩表现而定,优选风格明确、业绩优秀的产品进行配置。此外,泰达宏利全能优选采用风险平价策略进行资产配置,通过调节各类资产权重,使得单一类型资产对组合业绩波动影响一致化,同时采用自身研发的多种资产配置模型及基金优选策略进行收益增强。 另据记者了解,建信基金获批的是建信福泽安泰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作为业内首批获批的FOF之一,也是建信基金创新推出国内首批目标风险系列FOF中风险收益特征相对稳健的基金,该基金以不低于80%的仓位投资于公募基金产品,对于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目标配置比例为20%,对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包括债券、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的目标配置比例80%。投资团队根据量化模型信号的方向与强弱,可按合同约定灵活调整权益类资产仓位。 建信福泽安泰FOF在投资策略上特色鲜明,契合当前资产配置时代下的投资理财需求。一方面,该基金以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为核心驱动力,在分散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把握各大类资产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该基金借助量化投资模型,从基金产品、基金经理、基金公司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在全市场4000多只基金中筛选优质产品构建基金投资组合,力争实现稳健的投资收益。 嘉实基金获批的是嘉实领航资产配置混合型FOF。 另据华夏基金透露,其FOF产品以内部FOF为主,根据产品设计思路,如果需要也考虑纳入外部产品。目标风险是产品设计方法。罗素投资将为华夏独家(华夏与罗素投资签署了排他性合作协议)提供关于投资管理的顾问服务。 什么是FOF? FOF(Fund of Funds)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投资基金的基金。FOF并不直接投资股票或债券,其投资范围仅限于其他基金,通过持有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它是结合基金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的基金新品种。 一方面,FOF将多只基金捆绑在一起,投资FOF等于同时投资多只基金,但比分别投资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另一方面,与基金超市和基金捆绑销售等纯销售计划不同的是,FOF完全采用基金的法律形式,按照基金的运作模式进行操作。总体来说,FOF是一种资产配置工具,帮助投资者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不同资产之间进行配置。 FOF将给投资者带来哪些改变?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6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数量已有4419只,总规模超过10万亿元。面对种类繁多的基金市场,投资者往往“挑花眼”,而FOF基金在此时应运而生,新的征程即将开启。 从时代背景来看,FOF的推出有当下的合理性。随着公募规模的不断提高,基金的投资者风险偏好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化,加之近年来“资产荒”的延续,对于相当部分的投资者来说,如何确保个人资产在整体经济趋缓的大环境下继续升值是一个重要课题。FOF的问世将实现把“专业和复杂”留给管理人,把“简单和好用”交给投资者。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拟任基金经理张晓龙表示,泰达宏利全能优选的定位是中低收益和中低风险的产品,投研团队会以对待养老金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产品,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 在泰达宏利看来,FOF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于三部分,一部分是资产配置,另一部分是底层基金,第三部分则是市场时机的选择,而资产配置是影响FOF基金业绩表现的最主要因素。在西方被誉为机构投资圣经的《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中提到,机构投资中约90%的绝对收益来自于资产配置,这一观点得到了全球同行的认同。对普通投资者而言,FOF最大的吸引力也在于资产配置,通过把握市场趋势,在合适的市场中配置风格吻合的基金产品,帮助投资者获取长期较好的超额收益。 “FOF的核心在于资产配置。目前市场基金以工具型基金为主,让投资者自行进行资产配置,而这恰恰是投资的难点。FOF管理人可以帮助解决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难题,基于客户的需求制定资产组合方案。让居民通过FOF可以直接实现理财、稳健增值的投资目标。”张晓龙表示。 那么一款好的FOF产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建信基金资产配置及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梁珉认为,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产品目标清晰。以建信基金的FOF为例,设计的是目标风险产品,在实践中也会严格执行。建信基金的FOF将是系列化的,高中低目标风险的产品都有,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作出选择。“图纸画好之后,我们就把所有能力放在优选基金层面。” 张晓龙表示,应当关注产品的风险收益定位,也即产品的投资目标;同时产品的投资策略也很值得关注。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负责人王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以前总是说先看每个产品,现在要问的是“我要什么样的产品”。所以,第一步是关注自己,投资人首先要明晰自己要什么样的东西,从关注自己、了解自己的风险收益需求,来选择对应的产品。第二步是要考察产品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逻辑、产品的风险收益属性怎么样。第三补是风险收益比是否能够满意。 养老金进入或是发展关键 FOF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2016年9月底,证监会正式公布并实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即FOF指引; ➤2017年4月底,证监会发布《基金中基金(FOF)审核指引》; ➤2017年5月初,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试行)》等等。 基金公司也纷纷积极布局FOF,在FOF的交易、估值等各个方面都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调整,不断改进和完善。建信基金是业内最早用电子化交易做FOF投资的团队之一,经过不断磨合,现在公司在FOF的估值、交易、清算等方面都已准备就绪。早在2015年,公募基金行业对FOF尚在观望之时,建信基金就抢先组建了FOF投资管理团队。 泰达宏利FOF拟任基金经理张晓龙表示,泰达宏利成立了单独的组合基金部,负责公司的FOF投研业务。在投研端,已经搭建了较为完善、成熟的投研体系及策略方案。在资产配置方面,将宏观经济、金融等因素与量化资产配置模型相结合,实现组合配置的稳健性及相对高收益性;在基金筛选方面,采用量化投资中的多因子技术对各类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评估研究,对风格稳健、超额收益能力强的基金进行动态识别。 对于FOF在中国的前景,梁珉总结为:过程坎坷,但前途一定光明。其中的挑战在于需要用时间去证明FOF的价值,特别是现在市场的散户化仍然严重,投资者倾向于追逐短期收益,所以FOF的理念仍需慢慢升华。“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前景非常光明。首先是因为作为FOF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构资金将逐步配置FOF,并带动行业快速壮大。而这其中,养老金对于FOF的配置将是关键所在。”梁珉说。 借鉴美国的经验,FOF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就是养老金的进入。有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公募基金市场上,包括养老金在内的机构资金通过FOF投到基金行业的份额,占到美国公募基金市场30%的比例。 [详情]

南方基金鱼晋华:FOF不怕基金经理“玩漂移”
南方基金鱼晋华:FOF不怕基金经理“玩漂移”

  ⊙记者 安仲文 ○编辑 金苹苹 在A股基金经理越来越年轻、基金投资风格飘忽不定的大环境下,FOF的投资策略、逻辑,以及对基金经理、基金的评价方法备受市场关注。就上述种种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南方基金资产配置部负责人鱼晋华。 《基金周刊》:截至目前,南方基金FOF已经做了哪些布局和准备,与其他公司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鱼晋华: 南方基金高度重视FOF业务的开展,于2016年下半年成立了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部,配备了专门人员独立从事F0F投资工作。部门主要通过宏观经济、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资产投资模型和资产投资组合的研究,系统进行资产配置类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目前我们已在资产配置层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包括在绝对收益策略、目标风险和目标日期策略上都有储备,同时已有FOF专户在运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外,我们还与晨星(中国)签订了全面基金研究支持协议,力求高起点打造科学系统规范的FOF投资平台。 FOF的灵魂在于资产配置,需要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把握各类资产的不同风险收益特征。所以,FOF投资比拼的也是整个投研平台的综合实力。南方基金在保本、避险、年金等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领域有着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业绩记录,相信这些能力会转化为我们在FOF产品管理方面的实力。 《基金周刊》:主动管理、量化投资如何在FOF投资中得到体现? 鱼晋华:我们认为,主动管理和量化投资两者密不可分:量化投资应该是基于有投资逻辑支撑的前提下进行的策略开发,而不是基于纯粹数据挖掘的模型构建。因此,量化投资应该是主动管理的投资理念与投资逻辑的数量化、规则化和模型化。主动管理,即使其投资决策不采用量化投资而主要基于定性分析,其分析过程或多或少也会参考一些量化指标,比如宏观经济数据、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等。因此,主动管理也离不开量化投资,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 FOF投资,就其投资决策流程来讲,分为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底层基金评价和筛选、组合构建和动态再平衡、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估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的投资运作过程均离不开主动管理和量化投资的有效结合。 《基金周刊》:如何对基金和基金经理进行评价?在精选基金时,对各类不同基金的评价标准又是怎样的? 鱼晋华:对于基金评价和筛选,我们构建了基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三个维度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评价体系,并对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进行严格的核心池的入池和出池管理。 由于国内基金经理变更相对比较频繁,对于绩效评估和风格刻画,我们更倾向于分析和评估基金经理其全投资周期中的绩效表现和风格刻画,而不是基于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和产品风格。在基金层面,我们更关注产品设计、投资约束、持有人结构、交易费用、规模和流动性等因素。 对于拥有管理职位的投资经理,我们认为,管理职位是对其投研经历和投资能力的肯定,但是我们也会着重评估其管理事务对其投资精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其投资策略框架的一致性、股票池构建和主要信息来源。 《基金周刊》:目前A股基金中占非常大比例的是风格漂移型的基金, FOF投资对这些基金是怎么看待的? 鱼晋华: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波动相对较大、投资者结构以及公募基金定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国外公募基金严格按照业绩基准进行投资操作来讲,国内公募基金对业绩基准的遵从度相对较低。因此,国内较多的公募基金会经常发生风格漂移,这也是业内对将主动管理基金作为底层基金颇有顾虑的地方。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我们对基金经理风格或者产品策略有十分清晰的认识,比如我们深知某一基金经理擅长通过风格转换或轮动来把握市场节奏,或者产品策略定位于此,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投资绩效,那风格漂移也并非是坏事,而是一个获取alpha的不同策略。策略上的多元化,也是可以分散和降低组合风险的。 所以,只要对基金经理作深入分析,充分了解其投资风格,深知该基金经理及相应的基金产品可能为组合带来的收益贡献和潜在风险,只要产品配置得当,比如作为卫星产品配置或者约束整个组合相对于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的跟踪误差在一定范围内,风格漂移并不是问题。 在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这种类型的优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相当于将一定的战术调整的主动权让渡给该基金经理,这在一定范围内FOF投资也是完全可以容忍的。[详情]

中证工银财富: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打造FOF产品基准
中证工银财富: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打造FOF产品基准

     ——访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开发者 ⊙记者 王炯业 ○编辑 于勇 截至2017年6月末,国内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基金数量超过4300只,“选基难”已经成为困扰广大投资者最为直接的问题。近日,由中国工商银行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编制的“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在京正式发布,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简单、实用的资产配置模板。 随着公募FOF的临近,“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作为全市场FOF基金指数,在推出后备受关注。该基金指数是如何择基、择时的,这背后又有一套怎样的评价体系,对于投资者而言,又当如何购买?带着种种疑问,上证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负责人,带您一探“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 指数意义:解决个人投资者“选基困扰症” 上证报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该指数出台的背景及意义,或者说下该指数是如何解决行业或用户痛点的? 个金部负责人: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既繁多又匮乏,繁多体现在投资者可通过银行、券商、基金、保险及互联网平台等各种渠道,购买基金、券商集合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各类产品,匮乏体现在于这些产品有的购买起点太高,有的业绩波动太大,投资者选来选去好像只有银行理财产品可以买,但最后发现收益仍战胜不了GDP增速。 基于此,“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作为国内首款银行财富管理定制基金指数,旨在充分发挥工商银行在基金领域的专业优势,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简单实用的资产配置模板,降低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的信息不对称,有效解决基金投资者的“选择困扰症”。 同时,该指数还将引领个人基金投资进入配置阶段,极大改变目前银行代理基金销售的传统模式,为包括工商银行客户在内的广大基金投资者树立基金投资新标杆,并进一步推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我们还将积极推动该指数的产品化,争取将这款指数打造成个人投资者基金投资的“模板”和个人投资者基金分析的“标杆”。 上证报记者: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该指数的具体构成? 个金部负责人: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由中证工银财富股票混合基金指数(代码:930994)和中证工银财富动态配置基金指数(代码:930995)构成。其中,前者的投资标的主要为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业绩波动性相对较高,适合中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而中证工银财富动态配置基金指数的投资范围横跨权益、固定收益和货币,并且会动态调整股债比例,业绩波动性相对较小,适合中低风险偏好的稳健型投资者。 作为国内市场第一个主动管理基金指数,该指数对成分基金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最终在4000多只基金中选出了包括6只股票型基金、22只混合型基金、17只债券型基金和10只货币型基金在内的55只基金,作为指数的首批成分基金。 评价体系:多维度“定量+定性” 上证报记者:如此看来,该指数的确能直击投资者选基的痛点,但外界更想知道的是,你们是如何进行主动管理的? 个金部负责人: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建立在由投资哲学、投资流程、投资表现和投资经理构成的4P原则基础上,采用“定量+定性”基金评价体系,运用“打分制”指数编制规则,进行指数的构建,主要分为基金筛选和成分赋权两部分。 具体来看,该评价体系主要从基金公司、基金产品、基金经理三个维度展开,分别设计了一系列定量与定性的题目,并对样本基金进行打分,打分点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同类产品规模排名、公司投研转化程度、公司激励机制、公司风控水平、公司受到奖惩情况、产品业绩排名、产品回撤和波动率水平、基金经理投资年限、基金经理业绩稳定度、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与市场契合度等指标。我们将对上述三个维度得出的总分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再赋以不同的权重因子进行加权即得到产品的综合得分,原则上综合得分排名靠前的产品可进入优选池。 上证报记者:您说的多维度考察,包括基金公司的投研转化度、基金产品回撤等多个指标,能否举例说明? 个金部负责人:在投研转化度方面,我们构造了一个定量的指标,近似刻画一家公司旗下研究员推荐的股票在整个公司配置的占比。这个指标越高,代表该公司投研的转化度就越高,那么,个别投资经理的离职对产品业绩的影响就相对较小。至于产品维度,我们同时关注产品的长期业绩和中短期业绩,致力于精选出风险收益比较高的稳健型产品,其中产品业绩排名主要是基于收益维度的考虑,回撤和波动率则是基于风险控制维度的考量。 上证报记者:您说的“打分制”对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及货币型基金的评判标准一致吗?如不一致,哪些是共性,哪些方面又各有侧重? 个金部负责人:四类基金的打分项不完全一致,共同点在于对产品的业绩、回撤等经典风险收益指标的关注以及对投资经理风格的剖析,不同点则主要源于产品本身的特性,如对债基我们还会关注其信用评级能力,对货币基金还会关注其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指数优势:助力用户“择时+择基” 上证报记者:工行作为全市场最大的金融产品需求端,研发并推出该指数是基于怎样的客户需求? 个金部负责人:A股的长期回报并不输于全球主要市场,上证综指、万得全A自2005年以来基本都大幅领先美国标普500、MSCI发达市场、MSCI新兴市场指数等。但由于A股市场波动较大,个人投资者经常会在市场高点买入,在市场低点又卖出,所以炒股体验并不好。 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指数中的中证工银财富股票混合基金指数追求相对收益,编制过程更多地体现了择基,力求精选出每一阶段最符合市场热点的股票混合基金,适合有一定投资经验的客户,或者给每月将固定收入结余进行分批投资的客户参考。中证工银财富动态配置基金指数则是一款追求绝对收益的指数,充分考虑股市、债市、货币等各大市场的情况,编制过程体现了择时、择基,适合客户将一笔固定资金投入并长期持有。 上证报记者:该指数还有什么优势? 个金部负责人: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成分基金来源于工商银行每季度重点基金营销活动产品池。通过四年多的跟踪,工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选基经验,并通过首创“定性+定量”的基金评价体系将这一经验实现了流程化和系统化,从而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目前绝大多数基金指数在样本基金的选择上,除非基金退市,否则样本基金只进不出,从而使得指数的样本调整失去意义。而我们的指数无论是样本的选择、成分的调整,还是后续成分基金的维护,都是经过优化的,所以相对于市场上绝大多数基金指数而言,该指数优势非常显著。 而对个人投资者最直接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在“市场分析的精细化”、“投资过程的简单化”、“基金配置的指数化”等多个方面。我们通过持续跟踪、分析这一指数,理解市场代表性投资者的行为,做到及时布局。同时,样本基金已经通过工商银行的充分调研,为投资者选择基金节省了大量的调研成本。对于集中选择一揽子基金的投资者,该指数在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超额收益基础上,进一步避免了单只基金波动过大的风险。 未来,工商银行还将积极推动智能投顾系统的建设,依据量化模型和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更加优化的资产配置组合。 指数未来:引领公募FOF发展 上证报记者:随着公募FOF的临近,业内都说FOF将成为改变资管格局的新力量,请问工行在这块是怎么考虑的? 个金部负责人: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意识提高,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快速发展,资产管理总规模由2014年的58.83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14.45万亿元。同时,机构投资者在A股市场上持有市值占比由2007年的11.53%上升至2016年的46.46%。然而,基金的持有市值占比却由2007年的7.37%逐步降至2016年底的3.13%,公募FOF作为新生代的专业投资者有望打破这一怪圈。 公募FOF的核心竞争力是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这一能力可以体现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也可以体现在选基能力上,并且需要通过中长期稳健的业绩去赢得广大投资者的信任。 而银行渠道在FOF领域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银行渠道承担着优秀基金“发现者”的使命,所以银行在了解基金公司、了解基金经理、筛选基金方面有突出优势。另一方面,银行是优化客户资产配置的关键环节,因为银行了解客户,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客户,为市场培育成熟的投资人,所以FOF这一品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银行渠道对投资者理念的灌输和教育。 上证报记者:该指数与FOF之间是怎样一个关系? 个金部负责人: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是全市场的FOF基金指数。未来随着国内公募基金FOF产品的推出,该指数也有望成为FOF基金产品开发的基准和投资者比较、选择不同FOF产品的重要依据。 上证报记者:最后,想问一下投资者该如何配置该指数? 个金部负责人:待条件成熟时,我们会推出以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为标的FOF产品,无论是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的投资者,均可以通过上述产品来实现投资目标。[详情]

监管层首提资产配置牌照 FOF基金投顾化红利渐起
监管层首提资产配置牌照 FOF基金投顾化红利渐起

  本报记者 李维 实习生 徐慧瑶 北京报道 资产配置时代的红利预期正在不断释放新的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8月6日发表公开讲话中提出,鼓励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通过标准化大类资产配置服务参与资产管理活动。 作为代销入口,银行、保险机构一直以来是居民资产配置的“大入口”,而洪磊的表态,亦被业内视为上述强渠道机构有望在资产配置业务上获得更大主动权。 洪磊建议,在《基金法》框架下,制定大类资产配置机构及产品的相关法规,通过功能监管允许机构投资者申请大类资产配置牌照,并核准其发行相关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有关“资产配置牌照”的表述尚属首次。 分析人士指出,资产配置牌照的提出,或将促使基金业前端呈现出进一步“投顾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侧重于强调资产配置功能的FOF产品,也被视为在资产配置时代的重要工具。 渠道进化“资产配置” 有关“资产配置”牌照的建议,或许正成为银行、保险乃至互金平台等基金代销机构转型的一个契机。 “在《基金法》框架下制定大类资产配置机构及产品的相关法规,通过功能监管,允许机构投资者申请大类资产配置牌照并核准其发行相关产品,为资本市场引入真正稳定的长期资金,促进资本形成。”洪磊表示。 “一些大的代销机构有希望通过‘资产配置’这一工具强化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代销过程中更加体现自身的主动型。”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显然是代销机构的一个机会。” 这一预期意味着,过去的产品渠道向资产配置机构转型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资产配置本身是一个空白,目前还是一个概念化的东西,没有被制度化地明确;许多机构也是在用销售资产组合来推销‘资产配置’甚至‘智能投顾’概念。”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大类资产配置能够申请牌照,一方面将会促进资产配置业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行业形成规范效应。” “其实客户都在银行手中,银行更了解客户,也比较适合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一家国有大行东北某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表示,“过去银行只管销售,而基金负责管理,两者是分开的,如果强调资产配置属性,那么银行在这个链条中也有更强的参与性。” 事实上,洪磊也正是认可渠道机构的这一“能力”,才建议银行、保险等机构顺应资产配置牌照化的趋势。 “凭借多年的代销经验,银行、保险等机构更为贴近、了解投资者。”洪磊也认为,“结合投资者需求,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对公募基金产品进行二次选择,为投资者提供跨生命周期、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是这类机构投资者的重点发展方向,前景极为广阔。” 实际上,将传统渠道进化为资产配置机构这一建议,也和当下的第三支柱养老金改革趋势紧密相连。洪磊就明确呼吁,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要充分吸收公募基金制度优势。 “如果个人养老金体系建立起来,那么这些账户托管大概率还是会在银行,在具体产品管理环节上应该发挥公募基金的优势,但诸多个人账户的出现将带来巨大的资产配置需要。”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所以当下提出资产配置牌照概念也正当时,这个过程中银行等渠道机构也有条件扮演相应角色。” 基金投顾化与FOF预期 资产配置时代的来临,与受关注度不断提高的FOF产品不无关联。 “FOF是能够实现大类资产配置,能够把国内、海外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并通过基金优选,能够挑选出真正长期有能力战胜业绩基准的产品。”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郭鹏表示。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突出资产配置与FOF之间的关系,或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主流的居民资产配置构成替代作用。 “风险收益上,FOF产品本质上是促进收益曲线更加平滑的产品,符合资产配置方向。”北京一家公募基金高管表示。 “银行理财、信托、带预期收益率私募基金甚至是P2P其实占了当前居民资产配置的绝大部分。”上述公募高管坦言,“但这些产品因为刚性兑付的存在,都是间接融资和类间接融资;而在当前倡导直接融资的环境下,资产配置从这些保本产品走向公募基金是可以期待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建议渠道机构申请资产配置牌照并获得产品发行能力,或意味着FOF的管理人有可能会向更广阔的范围放开,而基金“投顾化”也有可能成为资产配置的一种表达形式。 “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渠道直接变成FOF的管理人,因为FOF管理和资产配置本身是类似的;第二种是赋予其投顾属性,让其变成基金投顾,为基金、资产选择提供方向性指导。”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指出,“当然,也有可能两种属性同时兼具。”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资产配置或FOF等概念,将管理人属性或投顾属性赋予渠道机构,也将促使其承担更多的受托职责。 “目前销售行为和资产配置在职能上具有模糊性,比如银行或者互金平台推智能投顾,但投顾背后底层资产同时包含基金,但这实际上还是一个销售行为。”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资产配置、投顾属性的赋予,也能够进一步强化代销机构的相关职责,在基金的前端环节去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编辑:巫燕玲)[详情]

王群航:FOF的“双重收费”是个伪命题
王群航:FOF的“双重收费”是个伪命题

  FOF的“双重收费”是个伪命题 作者:王群航  公募FOF即将登场,相关规则已经基本明确,但是,关于“双重收费”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个别记者甚至是在义愤填膺地采访我。其实,“双重收费”是一个看似很专业、实质上很荒谬的伪命题。所谓的“双重收费”,其含义大概就是:(1)FOF所投资的标的基金已经先收取了管理费、托管费、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等费用。(2)FOF作为一种新型的基金形式,还将收取上述各项费用,如此众多的收费,必将会减少投资者的收益。(3)如果相关FOF是私募管理人发行的产品,按照行业惯例,在该FOF业绩表现好的时候,还将收取业绩报酬,这将更加会减少投资者的收入。林林总总,尤其是管理费、托管费这两项费用,同一笔资金,在同一时间里,要被基金管理人收取两次费用,让很多投资者感到很诧异。 其实不然。为什么说FOF的“双重收费”是个伪命题呢?理由在于: 1、就以书籍的成品来作为一个例子吧:从纸张的制造、油墨的制造、写作、出版社的相关工作、书籍的印刷和装订、书店的发行、各个环节上的运输、中转,等等,每一个地方,都有参与者合法的基本收入,都要依法纳税,都有各个参与者的合法利润获取,从造纸等各种原材料,到书籍的成品到达阅读者手中,其中有过多少次的收费和税收,已经无法统计了,这一切,其实就是无数重的收费,归纳起来看主要是两大类:相关劳动者的收入,国家的税收,对此,大家有什么感觉呢?这个成品有多少重收费呢? 2、从FOF,到FOF所投资的标的基金,这两者虽然都是基金,但却是不同层面上的基金,相关概念不应混淆。FOF所投资的标的基金的某些费用,如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等,是投资该基金份额之相关投资者支付的,与FOF无关,两者不应该扯到一起。至于FOF自身未来在投资相关标的基金时会出现的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等成本,是自身作为一种全新的基金形式而必须承担的。不同的基金,不同的管理人,解决了投资者不同层面的问题,为什么就不能收费了呢?未来,FOF作为一种新型类别的机构投资者,在交易成本方面必然会比普通的散户在投资其它基金份额的时候有非常大的成本优势,而这则恰恰体现出了FOF的优势。 3、在FOF所谓“双重收费”的争议中,争论的最多的地方是管理费。FOF是一种以其它基金份额为主要投资标的的、新形式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大类资产配置、标的基金选择、交易,等等,其投资管理运作过程中,既有管理人的主动管理成本,也有管理机构的固定资产投入成本。作为一种经营,管理人既然付出了那么多的劳动和成本,就应该收取相应的报酬,否则,一个无法取得收入的行业将是永远发展不起来的,没有哪个基金公司愿意做赔本生意,没有任何一个股东同意其职业经理人这样做。这里讲的是市场、是生意,不是做公益、做奉献。另外,广大投资者是否可以冷静下来理性地思考一下:收取管理费,的确是有两个方面的管理人在收费,但那是完全不同的管理人,即管理标的基金是一个管理人,管理FOF的是另一个管理人。如果是内部FOF,将不会重复收取;如果是外部FOF,一切按照规矩来办。 4、有人建议,未来的FOF不应该收取管理费,FOF管理人的收入来自于其所投资的标的基金份额的管理费分成。这个建议表面上看似较为合理,其实根本不可行,因为:第一,目前,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已经被销售渠道瓜分了很多,未来若再增加一个要参与分钱的,基金公司方面可能很难满足得了相关FOF投资机构所期望得到的那些要求;第二,如果FOF真的从其投资标的中获取到一定的管理费分成,那么,这是否会影响到FOF未来投资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呢?是否会涉嫌行贿受贿、利益输送呢?第三,在基金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如果因为FOF而新增加了往来纷繁的利益层面上的事情,这岂不是要把行业给搞乱了?! 5、退一万步来看,即使FOF收取了管理费、托管费,又将能够收取多少呢?总体水平应该不会超过现在的股票型基金,即:1.75%。这个费率水平,如果未来的FOF业绩表现良好,那么,投资者将不会计较。因此,未来FOF发展的关键,还将是在于它们自身的绩效表现,如果的确为投资者创造出了良好的收益,那么,市场上将不会有各种非议。回顾市场,每当市场质疑基金管理人的合法收入时,都是出现在基础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都是出现在投资者亏损的时候,并且是亏损持续时间较长的时候,这是一种正常的投资者心理现象。 6、还是退一万步来看,现在的基金都是契约型产品,都会在产品发行文件中写明未来的收费标准,只要是事先公开的、讲清楚的事情,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尝试的,包括收费,包括适度地、合理地高收费。从法律上来讲,任何一个自愿认购、申购了FOF的投资者,其购买行为的发生,一旦签字、确认之后,事实上就表明了他们对于所购FOF之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的认可。 截至目前,市场上已有的FOF都是私募管理人发行的,私募基金有一个收费特点,即当约定期间的收益达到一定标准之后,要提取业绩报酬。事实上,每一位购买了私募基金的人,都是知晓私募基金那些收费方式的,包括有业绩报酬,因为这些都是在产品文件中清晰告知的。如果有的投资者一方面想享受服务,一方面又不愿意按照契约去支付约定好的费用,那么,这将是什么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呢? 7、FOF收取管理费,是FOF之管理人的收入。FOF所投资的标的基金收取的管理费,是该标的基金管理人的收入。这两个方面的管理人,对于外部FOF来说,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管理人,大家各自收取各自的费用。每一个层次上的管理人,都付出了各自的劳动,当然应该收取属于各自的报酬。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其是否是既投资了FOF,又恰好投资了该FOF所持有的标的基金呢?那这完全就是投资者自己的事情了,是投资者自己抉择的结果,与“双重收费”无关。 为了FOF这个基金子行业的规范运作、稳健发展,FOF作为一个已经支付出了相关固定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产品,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收取相关的费用,相关的管理人,无论是私募还是公募,也都应该很坦然、很明确地告诉广大投资者,FOF将适度地收取一些管理费、托管费,是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 近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对FOF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包括禁止管理人与托管人在FOF及FOF持有的基金层面双重收费,一切都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详情]

上海证券研究所:双重被动型FOF至少是最优选择之一
上海证券研究所:双重被动型FOF至少是最优选择之一

  指数增强型FOF策略(一):双重被动型FOF至少是最优选择之一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证券研究所近几年A股市场中投资者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经历多次股灾与熔断后散户资金逐步离开市场。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保险资金、社保资金持续进入股市;机构资产管理规模持续攀升,公募、私募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在银行委外等资金的涌入下不断创出新高。这使得市场运行逻辑出现三个明显的改变:1、市场有效性逐步提升。单个公募产品存在明显的均值回归现象,尽管作为一个整体公募基金表现还是优于A股市场,但其所能创造的超额收益近年来有所萎缩。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整体相较沪深300与中证500加权平均超额收益2017年上半年已经降至0%以下。私募基金各策略超额收益在2015年达到顶点,随后快速下滑,2016年率先进入底部区域,随后开始反弹,但除股票多头策略外其余仍未能由负转正。2、市场风险偏好趋于稳健。持有人结构中低风险产品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持续攀升,保本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机构投资者平均占比分别由2012年末的3.87%和27.04%上升至2016年末的23.51%和55.83%。价值股和成长股的估值剪刀差持续收敛:沪深300从2016年初的12.82上升至2017年中的13.74,而中证500则由50.00大幅降低至34.13。3、在市场定价体系重构期,系统性风险仍然保持高位水平。股票定价有效性的提升来自于个股定价逻辑的改善,并没有改变整个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决定因素;趋同的风控机制增大了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一致性,反而增加了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定价有效性的提升速度赶不上定价逻辑的转换速度,或将带来额外的结构性风险。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稳健与市场系统性风险仍维持较高水平的明显背离凸显FOF获取稳健收益同时平滑风险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FOF的推出正当其时。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双重被动型FOF(采用指数化的方式投资指数基金)至少是FOF发展初期的最优选择之一:从收益分布的角度来看,FOF基金在单一基金的基础上进行了风险与收益的再平滑,而被动化投资基金指数则进一步缩小了风险收益特征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提升相应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在母基金层面进行被动投资一方面继承了指数化投资中持仓透明的优点,另一方面指数编制与基金经理选基实现了物理隔离;同时回避了母基金和子基金两个层面的主动管理风险;规避主动管理型子基金可能存在的风险漂移、风格漂移、策略转换对资产配置带来的冲击;有利于降低投研成本,减少运作费用,提高产品竞争力。[详情]

华夏孙彬:公募产品渐行渐近 FOF2.0时代开启
华夏孙彬:公募产品渐行渐近 FOF2.0时代开启

  在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之后,公募FOF步伐渐行渐近。随着第一批上报产品的审核接近完成,FOF产品与投资者见面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严格来说,FOF产品在中国并不是新生事物。最早在市场上出现的券商类FOF产品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现今市场份额已经很少,反而是保险资管的FOF产品规模在逐年提升,而私募和第三方理财FOF仅针对高净值客户。以上种种,都可归入FOF的1.0时代。 多年来业界翘首以盼的公募FOF将以怎样的姿态问世,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华夏基金资产配置部行政负责人孙彬,听他描绘FOF2.0时代的图景。 深耕产品 提炼纯粹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目前华夏基金一共上报了4只FOF产品,分别为裕惠稳健目标风险基金(FOF)、裕丰收入目标风险基金(FOF)、裕盛收入目标风险基金(FOF)和汇萃进取基金(FOF),是得到监管机构受理FOF产品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此外,4只产品中有3只同属“目标风险”系列。目标风险基金是海外市场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大类资产配置产品,其特点是有着明确的收益风险特征和风险控制措施。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以内部FOF为主要策略时,孙彬表示,从产品层面来说,首先通过内部FOF的方式可以比较充分地尽调。其次,管理人一般对自家基金的理解会比外部更深。第三,相较外部FOF,内部FOF的费用也会降低很多。不过,未来我们也并不是完全排斥外部产品。毕竟外部有很多很有特点的公司,有些基金经理能够坚持一贯的风格并取得超额收益,我们也都在密切关注。 孙彬告诉记者,华夏自身的产品线已经足够完善,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配置需求。截至目前,华夏基金旗下基金数量已经超百只,类型包括股基、债基、混合型基金、货币型基金、QDII基金等。其中包括多只行业基金,如医疗、消费、军工、制造、科技、大宗商品、国企改革等。投资风格上,除了全市场型产品,还包括大盘价值、稳定成长、新兴成长和(100.80 +0.40%)周期等多个特征鲜明的风格产品。 “为保证产品不发生风格飘移,我们从研究体系设置、产品线规划、基金经理考核等各个方面作了系统性的调整。让基金经理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深耕自己的领域,保持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样一旦碰对风口就能释放高弹性,也更能满足配置的需要。”孙彬解释道。 “FOF不是简单地把几只基金绑在一起组成一个新产品,而是投研体系升级换代的一项系统工程。”他说。 “主动管理+量化” 双管齐下 FOF最重要的功能是大类资产配置,在控制特定风险的情况下追求最优的投资收益,因此,采取何种资产配置模式对FOF团队至关重要。 “我们采取的是‘主动管理+量化’的模式。”孙彬说,“一是纯量化模拟市场过往走势并预测市场未来趋势存在一定弊端,因为市场不会简单重复,而且很多政策指标无法反映在量化数据中,尤其是市场在不同经济周期中,资产特征与资产间的相关性也在发生变化。二是以基金评价为基础做配置容易导致投资的短视和滞后性,市场风格一旦切换就会失效。我们这种‘主动管理+量化’的模式将综合考虑市场主客观的影响因素,结合主动管理和大数据优势,为投资提供更加综合的视角。” 事实上,为了布局FOF,华夏基金早在2016年10月就联合全球领先的MOM/FOF管理人罗素投资,双方建立创新型研究小组,就资产配置、基金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并通过“自上而下做资产配置、自下而上优选基金”来提升公司的FOF管理能力。 “除了宏观的大框架,我们构建了华夏基金自己的MVP模型,一个改造后的‘投资时钟’。”孙彬表示,“我们总结了过去多年的投资经验,结合了中国的特色,完善了宏观经济观察体系,并加入了政策和估值两个考察维度,以更好地界定时钟的界限。我们的时钟除了经济基本面还看政策,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会提前于经济的波动影响市场,我们希望利用估值去判断资产价格是否反映了基本面的变化,从而更精准地辅助我们做判断。” 如何避免对模型过分依赖而产生的偏差?记者的疑问立即得到了解答。“这取决于你怎么去用好这些工具,怎么把得到的数据通过人脑二次解析,得出正确的判断。”孙彬表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执行方面。比如模型对历史数据的解释非常完美,但一方面模型本身也因为经济结构和市场制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再投资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多少会有一些损耗,所以要经过不断调整。” 华夏基金做FOF资产配置的流程分为五个步骤,首先是资金特征分析,然后是战略资产配置,之后是战术资产调整、投资工具选择和动态风控归因。“每一个步骤都已经过充分打磨,确保来之能战。”孙彬强调。 “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新技术对任何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掀起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顺势而为,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更大的胜算。”孙彬告诉记者。 平稳之余超越平庸 市场对FOF这一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另一方面,随着各家公司FOF产品的密集上报,以何种策略实现超额收益考验着各家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 当被问到如何能够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实现相对高的收益,避免平庸化?孙彬的回答是:做减法。 “FOF是组合投资,组合投资讲究的是分散风险,获得最大化的风险收益比。操作中,我们选择做减法,比如权益市场可以大致分为四种不同风格特征的风格类别,各类别之间相关性较低,经常此消彼长,通过组合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我们要提高风险收益比,如果有哪一个类别的风格是确定不被看好的,就把它从组合中去掉,去除这类风格资产后的组合大概率能获得更高的风险收益比,这就是做减法的意义所在。” 孙彬介绍说:“另一方面,在选择底层基金的时候,如果市场处于底部区域,选择由经验丰富的老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可以最有效地把握市场启动的机会,因为多年的从业经验使得老基金经理对市场方向的选择更敏感。在市场趋势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到达顶端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年轻的基金经理,他们的操作往往更积极,组合弹性往往更大。而当上涨行情达到泡沫阶段时,风险开始积聚,我们就采取分散持仓策略,以期能够在右侧卖点出现时,更好地保持流动性,及时减仓。这也是我回望过去投资经验,获得超额收益的一点心得。” 当被问及华夏FOF团队的核心优势究竟在哪里时,孙彬表示:“首先,华夏基金产品线已经丰富健全,产品也通过考核基金经理等方式保持风格纯粹、不漂移。当我们在为特定风格产品选择特定风格基金的时候,能够有基金可选。其次,我们有200人的投研团队,为我们提供最好的宏观、策略和行业研究成果。” “我觉得FOF最大的优势就是管理规模可以扩张,规模扩张对管理不会形成太大压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去捕捉贝塔,选择最适当的投资经理捕捉阿尔法,从而实现在大类资产配置和底层资产选择两方面提升投资业绩。FOF2.0时代已经开启,我们期待通过更专业的资产配置方案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理财服务。”孙彬告诉记者。[详情]

存量养老基金今年平均收益率超4% 转型瞄准FOF
存量养老基金今年平均收益率超4% 转型瞄准FOF

  存量养老基金今年平均收益率超4% 养老型基金转型瞄准FOF 中国证券报 □本报实习记者 张焕昀 今年5月,《养老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初稿下发到部分公募基金管理人进行征求意见。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已有的以“养老”为主题的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相对稳健,全部收益为正,静待指引落地后,进行转型或者更名。与此同时,部分机构指出,FOF或将是养老型基金的最佳承载形式之一。 平均收益超4% 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12日,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全市场目前名称中带有“养老”字样的、依然存续中可统计的基金共有27只,且今年以来收益全部为正,平均收益率逾4.09%。 在27只养老基金中,今年以来收益超过4%的基金有11只,占总数比逾40%。名单中今年以来收益超过6%的基金有5只,鹏华养老产业以超过21%的年初至今收益高居养老基金榜首。记者查阅该基金一季度持仓发现,该基金重仓多只白酒股票,贡献了相当比例的净值增长,今年以来收益也在养老基金榜上一枝独秀,拉升了平均值。 养老基金收益率排名第二到五名的分别为民生加银养老服务(8.67%)、工银瑞信养老产业(7.79%)和广发中证养老产业的A类与C类份额,今年以来收益分别为6.61%与6.42%。 从规模方面来看,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得出,27只养老基金平均规模约为4.29亿元左右,超过10亿元规模的养老基金共有3只,分别为南方安裕养老,规模约为25.43亿元;南方安泰养老,规模约为20.85亿元;天弘安康养老,规模约为11.83亿元。 从成立年限角度出发,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养老基金成立年限平均约为2.24年。成立时间超过3年的养老基金有7只,约占总数比为四分之一,其中超过4年的养老基金有两只,分别为天弘安康养老,成立于2012年11月28日;海富通养老收益A,成立于2013年5月29日。 存量转型或更名 养老型基金属于中长期投资品种,因而《养老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初稿对该类产品的运作、宣传和销售适当性也给出了具体规定:在基金宣传上,养老型基金可在基金名称中包含“养老型”字样且反映投资策略。未经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公募基金产品,不得使用“养老型”字样。养老型基金的宣传推介材料中应明确“养老”的名称不含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并在封面注明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养老型基金的招募说明书等销售文件中,应当充分说明基金的有关风险以及对投资者可能的影响。 《指引》初稿规定养老型产品可以采用基金中基金形式或者普通基金形式运作,并规定以基金中基金形式运作的养老型基金,被投资子基金应当满足子基金运作满3年、截至上一年末最近3年平均规模超过3亿元、最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具有良好的历史业绩等条件。《指引》初稿还规定,养老型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满足截至上一年末最近3年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扣除货币市场基金)不低于300亿元,已发行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最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公司治理健全、稳定等条件。而养老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要求具备5年以上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历史业绩良好,最近3年无违规记录。 华宝证券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满足上述要求的基金公司仅有36家,基金经理283人,其中在36家基金公司中任职的有217人,总体来看监管部门对养老型基金设置的门槛较高。 《指引》相关条例显示“养老型基金”成立具有一定门槛。而对于存量基金产品,符合相关审核政策要求的,履行程序后可变更为养老型基金。同时,基金名称中已经包含“养老”字样的公募基金,如果其投资运作、风险控制等不符合指引要求,则基金管理人应当履行程序修改基金名称。 FOF与养老型基金理念契合 《指引》初稿强调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例如在投资策略方面,要求养老型基金应当采用成熟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控制基金下行风险,追求基金长期稳健增值。《指引》初稿还规定,存量基金产品符合上述审核政策要求的,履行程序后可变更为养老型基金。此外,为鼓励长期投资,养老型基金应当通过设置差异化赎回费,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 招商证券指出,该指引初稿通过设置差异化赎回费用来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体现了监管层对于养老型基金的核心理念:平稳起步,稳妥推进。此外,该指引初稿对于养老型基金可投资于FOF的情况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风险更为分散的FOF产品或将成为养老型产品投资的主力军之一。 南方基金认为,养老型基金追求组合业绩长期稳定,而FOF则是资产配置的最佳承载形式,相比于普通基金,FOF型的养老基金与《指引》的理念更为契合,也能更好地实现养老型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详情]

公募系FOF面市在即 73只产品上报待批
公募系FOF面市在即 73只产品上报待批

  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 公募系基金中基金(FOF)被视为今年基金业最大的期待。伴随着公募系FOF的呼之欲出,各大基金公司也加速了相关产品的布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73只公募FOF上报,产品类型也逐渐增多,首次出现了货币型FOF。 据证监会昨日发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已有42家基金公司提交了73只FOF的申报材料,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公募基金公司已经准备发行FOF产品。 具体来看,大型基金公司对FOF产品的追逐最为热切。在已经申报的73只产品中,华夏基金、招商基金均申报了4只,是目前业内申报产品最多的基金公司。博时、富国、广发、国泰、汇添富、建信、南方、诺德、长盛等9家基金公司都上报了3只产品,还有7家基金公司上报了两只产品。 从上报的FOF产品类型上看,量化、全天候配置、养老策略等成为主流。而从近期上报的FOF类型看,出现了以货币基金为主要投资标的货币型FOF,如汇安基金就上报了货基优选货币型FOF。 FOF基金具有突出的优势,覆盖资产类别更广,可进行分散化投资,策略也更为丰富,基金公司对这类产品寄予厚望。可以说,整个基金行业甚至整个市场都在关注FOF的最终获批,等待第一只FOF产品的面市。 去年11月29日首批上报的21只FOF分别来自16家基金公司,均已在3月中下旬获得了第一次反馈意见。不过,有部分基金公司因为“超期未募集基金”占比过高而延缓了FOF基金的申报。 “目前,咨询FOF产品的投资者越来越多,渠道方面也比较积极,业内都在等待第一批FOF出来。我们公司也在密切关注申报状态。”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详情]

FOF基金如何赢在起跑线?资产配置体系是关键
FOF基金如何赢在起跑线?资产配置体系是关键

  来源:财联社资产配置体系有三大要点:一是资产配置的基本原则是管理风险敞口;二是长期配置,基于各类资产的长期收益风险特征,做好各类资产的长期投资比例,控制好较长时间里各类资产的平均风险敞口;三是动态调整,围绕长期配置,在一定幅度内针对经济和市场的具体状态进行调整。在理财市场,投资者对于流动性好、收益稳健的优质理财产品的需求与期待一直比较强烈。与此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面临诸多烦恼。随着一行三会着手统一监管标准,并强调要“打破刚性兑付”,理财市场资产荒更加严重。在上述背景下,新型理财产品——FOF基金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FOF基金又称基金中的基金,其80%以上的资产购买和持有基金。它不仅是一种理财产品,而且也是一种理财服务,通过选择和配置基金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90%的投资收益来自于资产配置”,这是全球理财市场公认的规律。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资产配置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资产配置体系有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资产配置的基本原则是管理风险敞口。在管理资产时,应把投资者可承受的风险敞口作为锚来管理资产,风险既不能过大,超过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能过低,以免导致收益率下降。因此,应该像管理全国社保基金一样,把绝对收益作为长期目标,中短期目标则是相对的投资目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于2000年8月设立,过去16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8.4%,远远超过银行理财产品,就是成功运用资产配置理论的典型。如果把资产配置当作获得超额收益的工具,以中短期收益率为导向管理资金,那么,就有可能忽视市场隐藏或积累的风险,追涨杀跌,尽管不排除有阶段性的成功,取得长期成功的难度会比较大。二是长期配置。长期配置指的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对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说,你是能接受各类资产的平均风险敞口,这是长期配置的含义,在形式表现为各类资产的长期投资比例。对于长期资金而言,长期配置的价值非常大。通过长期配置,建立长期投资的锚。所谓锚就是你承担风险能力的水平,承担风险的水平也可以转换为对各类资产的风险敞口,所有的投资都是围绕这个来做的。三是动态调整。在中短期里,执行长期平均风险敞口的时候要做一些灵活的调整,要符合市场经济的情况,动态调整的意义就在这里,其实质是针对中短期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变化执行长期配置的过程。在中短期,由于资产的实际收益风险特征会偏离它长期的特征,偏离的话,就要对它做一些调整。但是这个调整首先是有一定范围和幅度的,不能偏离中值轴太远。例如,根据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测算出来长期风险承担敞口是“30%的股票+70%的债券”,在一个中等的水平。那么,在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中,当股票上涨了百分之五六十,股票资产从30%变成48%,债券部分变成52%时,由于长期基准仍是30%的股票+70%的债券,它就会逼着你把你的风险敞口从48%向30%的位置调整。如果觉得股票太贵了甚至会砍到30%以下,至20%,砍下去这个比例就是为了要实现资产配置再平衡。只有你这么做,当股票下跌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还有能力补仓。跌得很低,你才敢、有能力把仓位提到正常的考核基准30%上来。有了长期配置的比例后,就可以把长期的绝对收益目标转化成为市场化的中短期投资目标,这一点特别关键。想要进一步了解相关投资机会,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咨询:1、拨打咨询热线400-080-5828(推荐)2、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预约,获得资深理财师免费咨询服务。格上财富: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详情]

2017年中期策略之FOF篇:大类资产配置
2017年中期策略之FOF篇:大类资产配置

  ⊙长信基金FOF投资部总监 邓虎 近期,多家券商发布2017年中期策略,对A股市场是震荡还是企稳、后市有哪些投资机会、股票市场估值修复是否已到合理水平等问题,作出预判。FOF能否成为大类资产配置较优的选择?以下是我们关于FOF的一些观点。 公募FOF是大类资产配置的起点 首先,FOF是一种结构,并不是一类产品。FOF应该有不同的风险特征,有不同的产品类型,有不同的结构,不能把它和其他产品割裂开来。FOF和私募、券商资管类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FOF必须80%以上投资于基金。 公募FOF投向品种基本上是相对收益,通过资产的分散化,力争获取绝对收益。私募FOF要求达到绝对收益的目标,通过不同策略的分散来降低净值的波动,这是公募FOF和私募FOF非常大的区别。公募FOF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更多是在大类资产配置而不是基金经理优选,大类资产配置是公募基金更好的出发点。 从资产配置类型上,FOF无疑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在同一个产品内实现从股票到QDII到黄金再到债券的切换,这是目前其他产品做不到的。FOF整体的分散化程度直接通过其他基金来实现。当遇到股债双杀或者某一类资产表现特别好,FOF多样的投资范围就会体现出优势。 很多人把FOF看作一个“蓝海”,期待将来达到万亿元规模。冷静下来仔细研究发现,美国市场FOF的成功案例,其实很难直接复制到我国市场上来。我国公募FOF还在起步阶段,对于公募基金公司而言,在此期间锻炼出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可能是监管层推出这项制度的本意。 风险承受能力是获取回报的前提 如果要去做大类资产配置,把所有产品、所有资产放在大类资产配置或者说一个长期的角度去看,承受风险和长期回报基本上会出现一个非常强的相关性。如果只想拿高收益,只需要把所有的钱都放在超高波动的A股市场上,长期或将可以拿到一个非常可观的回报。[详情]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中国FOF总动员来了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中国FOF总动员来了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中国FOF总动员来了… ■ 截至6月份,有37家公司申报了69只FOF。为备战公募FOF,机构们都撸起了袖子加油干,部分一线基金公司更是从前期的人员储备,到投研体系的搭建以及策略与产品的研究布局等,都走在行业前列。其中,华夏、上投摩根、汇添富基金公司匠心独具,格外引人关注 ■ 美国经验下,FOF是重要的资金来源,对共同基金发展有卓越贡献,而且其大类资产配置的做法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分散风险、获取中等收益的解决方案。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完备,中国的FOF也将迎来新时代 ■ 作为FOF最重要参与者的投资大众,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在FOF扬帆启航前,充分了解FOF的收益、费用、产品运作、先遣部队、各家公司申报FOF产品的特点等关键事项,将有助于自己明明白白投资FOF,更好地迎接公募FOF时代的到来 《投资者报》记者 潘亦纯 占昕 闫军 475 2017-6-26 投资者报 多年等待终有圆梦时。根据监管层安排,公募FOF(Fund of Funds,基金中的基金)有望在今年面世。各基金公司无不厉兵秣马,磨刀霍霍,而部分一线基金公司更是从前期的人员储备,到投研体系的搭建以及策略与产品的研究布局等,都走在行业前列。 美国经验下,FOF是重要的资金来源,对共同基金发展有卓越贡献,而且其大类资产配置的做法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分散风险、获取中等收益的解决方案。因此,从还在“娘胎”时起,FOF便备受关注。从长期投资来看,资产配置的作用远远大于具体投资品种的选择,FOF的出现为广阔的财富管理领域提供了更多可能。 筹备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公募FOF广阔前景的召唤下,自监管机构逐步发布FOF相关管理办法及业务指引起,各基金公司就对公募FOF产品非常重视,希望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很多基金公司在第一时间成立了FOF投资部门或者组建承担FOF投资管理业务的独立部门,希望能够从公司层面给予该部门以最大支持,同时在第一时间申报相关产品。 据招商基金方面介绍,其于2016年底构建了FOF部门,配置了来自投资团队、宏观策略研究的专业人员专人负责,根据指引完成资产配置部的基础制度构建、设立了FOF体系的投资流程后,搭建了相应的宏观策略研究以及基金研究整体框架,另外还完成了基金池的构建,并定期(季度)进行数据更新。 在FOF投研团队的组建过程中,量化投资管理团队作为核心班底被很多基金公司所采纳。目前我国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有3000多只,从中挑选并构建FOF组合绝非易事,因此“用数据说话”建立量化的基金筛选体系确实是明智之举。 搭建完团队,制定好策略后,就是产品线的设计。在中融基金的前期筹备中,产品体系上的准备包括各种风险类型、不同期限的FOF产品,绝对收益系列、量化精选系列、主题精选系列、全天候系列、全配置系列、目标系列等多个产品线的多只产品。建信基金则是首先布局了以目标风险控制为基础的系列FOF产品,该系列产品的一大特色在于,将根据风险的高中低,明确产品的波动率与最大回撤控制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量化模型进行资产配置,构建组合。 同时,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推出FOF产品,根据FOF产品特殊要求,有基金公司相应对内部制度流程进行了反复优化和调整,对相关软硬件系统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迭代升级,中后台也为FOF产品运行做好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包括系统筹建、注册登记、资金清算、TA系统和制度构建及流程管理等。 目标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FOF以基金为主要投资标的,通过持有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是一种结合了基金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的新品种,可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产配置,降低多样化基金的投资门槛。 除了股票债券,通过基金投资还可以投向黄金、白银、海外股票等资产,由于FOF投向基金的资产种类丰富,也就不难理解,为何FOF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大类资产配置,并且从海外经验也可看出,大类资产配置对于FOF组合的收益率和波动率贡献比例接近90%。 资产配置的主要任务有两方面:一是寻找不同的时间和周期里最有机会的资产,通过资产组合管理,使得组合的波动和收益都能够让投资者满意;二是找到具体的资产,根据收益目标和风险容忍程度,将具体的FOF策略落地,以最终达成组合目标,这是一个标准的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的组合管理手段。 除了分散风险、多元化配置外,FOF的另一个优势是,能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有观点认为,目前市场上基金数量已经超过股票数量,如何挑选好基金成为投资者的一大难题,FOF产品则应运而生。通过FOF产品作为载体,能为客户提供便捷、贴心的投资服务。 需要看到的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大类资产市场表现轮动太快,很难抓住投资机遇。FOF的好处就是帮助普通投资者做好投资组合管理同时解决择时难题;FOF的投资对象是大类资产,也不用太过于担心经济大势。 FOF时代的开启无疑为公募基金做好资产配置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但基金公司要想脱颖而出,对资产配置能力的要求就非常之高。 在投资A股及债券领域时,国泰FOF基金的策略主要是选择主动型基金,毕竟A股和债券类基金种类繁多,国泰乃至全市场上有着诸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及相关产品;在投资其他资产(QDII、 商品等)时,则会偏于挑选被动型基金,确保母基金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意图可以得到贯彻。 体系事:围绕资产配置和基金筛选 FOF的投资流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资产配置、基金筛选、组合构建与调整、风险管理等五个步骤,本质上来说,FOF投资管理的核心能力其实就是两点:资产配置和基金筛选能力,这也是FOF的主要收益来源。 围绕着资产配置和基金筛选这两大核心要素,FOF研究体系的搭建也由此展开。 中融基金的做法是,以资产配置研究和基金品种研究为主要内容建立研究体系;在资产配置研究方面,构建了涵盖资产战略配置、资产战术配置、资产动态配置等资产配置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研究体系;在基金品种研究方面,构建的体系包括基金与管理人研究两个方面,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其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根据资产配置策略,结合基金市场情况对所有基金进行相对明确和合理的分类;其次以公开信息为基础,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基金进行研究,搜集整理相关基础数据;第三是在每一类基金中,根据基础数据对所有基金的各类因子进行打分并综合排序;最后是根据打分排序结果,进一步通过尽职调查等定性研究,精选各层级基金池。 招商基金的FOF研究包括宏观策略研究和基金研究,资产配置部会根据研究成果确定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并筛选出不同资产类别中的对应基金,构建研究模拟组合。 广发基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体系则以宏观经济周期研究为前瞻指导、并结合量化和估值为一体的方式为基石;底层资产遴选体系基于定量和定性分析基金+追踪基金经理模式,其中既包括公募基金研究体系,又包括MOM私募基金研究体系、海外策略和信息研究体系。 此外,广发还搭建了内外资源协同平台,与外部机构合作,形成互补互利、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策略事:量化手段大量应用 既然资产配置和基金筛选是公募FOF产品的两大核心因素,那么相当数量FOF产品的策略便是围绕着这两者展开。 目前,基金产品的数量已经超过了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海量基金产品背后是海量的数据,而量化手段恰能高效地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并通过大数据挖掘等先进手段去寻找到最客观、合理的基金甄选标准。 其次,FOF的核心是资产配置,而资产配置本身就是一道“数学题”。每个投资者都希望在承担风险的同时,获得最大投资收益。而通过量化优化模型,可计算出最优的资产配置方案,为投资者获取最优收益奠定基础。 最后,量化投资更加强调纪律性。严格的投资纪律有利于实现长期的资产配置目标,而客观的标准更能减少由情感因素所导致的不必要损失。 基金公司希望在FOF诞生初期,产品设计的风格选取上能从投资者投资体验出发,设计出在风险来临时能够较好地减少损失,同时又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值得投资者长期持有的FOF产品。 这些目标实现的基础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从更高级别视角下对于股票、债券等资产风险与机会的研究,寻找局部市场风险评判与识别的方法,形成对中长期趋势的分析与判断; 二是来源于目前市场具有非有效性以及投资者结构,市场整体情绪可能存在明显的可观察性与可获利性,通过对市场演化动力学特征的深入观察与分析,形成对市场中短期风险与机会的判断与确认,制定相应投资计划; 三是从基金选择上,由于当前数量化投资方法与大数据在投资中的应用已经到了产品化的阶段,很多主动超额收益能力被指数化或者策略化,这给FOF投资提供了非常好的投资工具。 根据投资者风险收益特征目标的不同,目前市场上的FOF投资策略主要分为目标日期、目标风险以及风险平价策略。 目前,中融基金申报的两款产品,在具体策略上主要体现在自上而下资产配置方法的不同,量化精选基金中基金是一个灵活配置的混合型FOF产品,主要突出的是自上而下资产配置模型结果的实施与应用,全天候增强基金中基金应该是针对本土情况以风险平价模型理念为基础做的二次增强。■[详情]

公募FOF不得不说的那些事:收益费 历史渊源
公募FOF不得不说的那些事:收益费 历史渊源

  公募FOF 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投资者报》研究员 常阳 就等监管层一纸批文,公募FOF (Fund of Funds,基金中的基金)就将扬帆启航。对于这一新征程,貌似各方都已经准备得当:各种监管法规、管理指引目前基本完备,基金公司相关人员翘首企盼。 而作为FOF最重要的参与者——投资大众,也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在发行之前,去了解FOF的收益、费用、产品运作、先遣部队、各家公司申报FOF产品的特点等关键事,将有助于自己明明白白投资FOF。 收益费用事:二次组合收益平稳 降低费用 公募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收益率波动率已然低于基础市场。FOF分散投资于各公募产品,相当于对股票债券进行了二次配置、二次分散,波动率将再度降低,也就是降低了风险。再加上整体仓位调整,应该能达到收益波动率降低目标。 剥离风险之后,FOF经理可以集中精力考虑收益。 FOF收益确定性更高,有望超过基民个人投资。作为FOF投资标的的公募已经有19年历史,综合下来,货基年化平均收益3%、债基6%、股基和混合型在9%~10%区间,社保基金在股市投资年化收益8%附近。某些投资人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是因为其在市场最热时的天花板处大量申购,市场最差情绪低落时忍痛割肉出局,如此的“高吸低抛”自然会产生亏损。再加上某些公募操作激进,净值波动大、回撤大,更是让基民们乱了方寸。这时,FOF经理的专业性就显露价值,FOF经理基于产品设计要求及基金过往业绩,对公募进行筛选后申赎,自然优于误打误撞的操作。某些FOF有着目标管理,初始申购时就考虑了目标实现,达到设计目标也应是大概率事件。如华夏申报的四只产品中,有三只含有“目标”字样,裕丰收入目标风险基金(FOF)、裕惠稳健目标风险基金(FOF)、裕盛收入目标风险基金(FOF),基金经理会按照这个目标去管理产品,资产组合中以特定策略将风险关进“笼子”,实现“预设目标”。 考虑收入之后,就要看看FOF的费用,市场担忧FOF“二次收费”大可不必,有些“杞人忧天”。 首先,FOF定位于稳健收益,费用应该低于积极操作的产品。现在公募产品中,越是稳健的产品,管理费越低,越是积极投资产品,管理费越高。 其次,监管层也要求,如果FOF资产中的基金是公司自家产品,不能收取管理费。就像股灾中管理层委托业内大公司管理的超大规模基金一样,没有管理费,这类FOF的管理费将为零,或是通过其它途径减免。 最后,对其他公司产品进行投资的FOF,完全可以通过大额申购的方式降低申购赎回费。各基金招募说明书都有单笔申购500万元或1000万元,只收取1000元申购费的条款,相当于只有万分之一、万分之二的费用,按照公募最低2亿元规模,至少要配置5只基金(单只基金仓位20%以下)计算,单只基金的配置规模都接近500万元,达到享受到这个优惠的门槛。可以说,由于FOF有着资金优势,是公募的“金主”,申购赎回费用议价能力自然强于普通投资人。在完全透明竞争的市场中,任何一家公司的费用高低都会被全市场品头论足,各家公司都会绞尽脑汁降低费用。这也提醒投资人,和货基规模越大收益越高类似,FOF规模越大,所能享受到的费用优惠越多。 收入稳定、费用降低,如此一来,最终落到投资人手中的收益就更加稳定。 历史渊源事:私募QDII先行 百舸争流 其实,现在市场讨论的 FOF是公开发行投资于内地基金的产品,在此之前,私募FOF和投资海外市场基金的QDIIFOF早已不是新鲜事。 私募和QDII是FOF的先遣队。私募FOF在国内市场诞生已有较长时间,包括阳光私募、券商资管产品、银行专户、基金专户等渠道。据券商研报统计,截至今年5月,这类私募产品达2309只,资金规模超过2400亿元。由于这类产品往往持有部分股票,造成FOF业绩漂移,这就提醒FOF,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执行基金合同约定,坚持分散投资,避开风格漂移。 公募FOF产品也早已有之,如联接基金和QDII,给现在的FOF管理积累了实操经验。市场上公募基金ETF“联接基金”,这些基金绝大部分资产都将投资于一只基金,资产太过集中,是被动投资类FOF产品。QDII发行的FOF,专门投资于海外市场基金,早者如2007年成立的南方全球精选,仓位60%投资于基金。最近的产品如2016年12月成立上投摩根全球多元配置基金,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基金做投资,持有基金的仓位要达80%以上,到现在净值一直处于盈利状态。有着投资境外产品FOF管理经验的公司,占尽在海外市场锻炼FOF投资经理的先机,如果管理业绩领先(表格1:主动管理QDIIFOF今年以来业绩),将经验复制到内地市场,将先行一步。 尽管有美国等成熟市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两国投资环境、投资者群体尚有显著差异,国内对于FOF的预期也有不同理解,需要等待市场去检验。管理层对FOF的预期是“二次资产组合的工具,满足投资者多样化资产配置需求,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各家公司对于怎样发挥自己专长来管理FOF,观点各异。 一种观点认为,产品线齐全的大公司,可以充分发挥公司对于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根据股债牛熊的周期配置股基、债基,并通过择时调整整体仓位,在公司内部产品中就可配置FOF产品,帮助投资人投资基金。 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选最契合自己投资目标的产品,就要避开“为自家产品增加规模”的嫌疑,在全市场中精选配置基金。这对产品线不太齐全的公司是个好消息,只要选基金能力强,照样实现“弯道超车”。 更有公司认为,FOF绝不是简单地将基金重新做一个组合,而是要通过这个组合满足各类机构对于投资目标的要求,比如对接现在的银行定制基金、对接养老金。美国FOF规模在2001年之后快速增长,也是和养老制度的变迁密切相关,公募管理养老金个人账户,如果有延迟税收方面的政策支持,将会大力推动资金流入。所以,业内对于FOF的远期目标是“养老金个人账户改革的有力工具,部分替代存款成为投资者应对退休、学费的储蓄手段”。货基成为现金余额的工具,助推某些公司规模壮大,为某些公司贡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管理费。如果FOF真能和养老金相结合,其对各公司规模的贡献将成为货基第二。 汇添富是持此观点的代表公司,公司专门从保险公司挖来曾管理百亿以上规模FOF的人员,组成资产配置中心,开展包括FOF在内的各项业务,此次申报了添安、添衡、添盈三只FOF。 各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需市场检验孰强孰弱、孰是孰非,但不能缺席这个好的机遇是共识。 备战策划事:枕戈待旦 百花齐放 正是基于对FOF美好前景预期,各公司都不愿放过这一“风口”,监管制度每完善一步,各家公司为FOF的准备也前进一步。或是从外面高薪招聘,或是自己团队内部重新组合,部分公司成立了专门管理FOF的团队,对公募基金的研究从此前的偏冷变成热络。 各家争抢第一只FOF发行不遗余力。有的公司管理层甚至命令员工,只要监管层同意接受FOF发行申报材料,他们就要第一个把材料递交上去。华夏已成立跨部门的资产配置团队,解决FOF基金在战略性资产配置中的问题。推出全球选基金QDII的上投摩根也有专门团队要将此经验移植回内地。华安、建信都专门成立的FOF管理团队,上述公司都有对应的FOF产品申报。 截至6月份,有37家公司申报了69只FOF。此前开放式基金率先开闸时,都没有这么高的热度。QDII出海时,是4家公司同时扬帆。第一只横跨沪深交易所ETF——沪深300ETF发行时,是两家公司各发一只。现在,申报的FOF达69只之多,成为发行的第一梯队,为争取进入规模的第一梯队早早拉开了架势。 华夏和招商最多,都是4只产品;汇添富申报了3只产品;而上投摩根、富国等9家公司申报了两只产品。很多公司的产品都是强调“配置”理念,有20只产品都有“配置”字样,从名称看,实现配置的途径各有区别,如优选配置、量化动态配置、低风险资产配置、大类精选配置、宏观策略配置等等。 对于基金资产运作,强调“稳健”者居多,12只产品强调稳健,例如华夏裕惠稳健目标风险基金,博时的金福安稳健策略、金福全稳健策略,建信福安养老稳健型FOF。 这些基金中,有9只量化产品,如易方达量化动态配置基金(FOF)、量化择基配置基金(FOF)。8只产品都说明了自己的策略,如稳健策略、积极策略、优选多策略、精选多策略、全天候策略、宏观配置策略。 机构们撸起了袖子加油干,投资者们也应该对这些不同的风格和策略进行提前了解,以便更好地迎接公募FOF时代的到来。■ 链接: 背景资料 FOF简史 世界上第一只FOF产品是Leveraged Capital Holdings,它是一只FOHF(投资于对冲基金的基金),由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于1969年11月推出,距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FOF基金萌发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但是直到1985年才开始爆发式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的FOF基金共计11104只,总净资产已有近31万亿美元,占全球总基金规模的7.14%。在全球范围内,北美是FOF基金最发达的地区,FOF基金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9%,净资产占87%,其次是欧洲,净资产占11%,数量占18%,亚太地区和非洲几乎是FOF基金的荒原,数量分别占9%和4%,而净资产仅占1%。 FOF基金目前没有涉足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型基金和房地产基金,其中混合型居多,规模占比77%、数量占比65%。FOF的其他三类:股票型、债券型和其他型全球数量相差不大,债券型FOF的相对占优。 国内现有的2309只FOF中,有1247只是自主发行的私募基金,约占54%,其次是有约26%属于券商资管,两者占据了现有FOF市场的80%。这些基金尽管这几年在非公募市场上有高速增长,整体与北美市场相比依然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产品形式。 平安证券的研究认为,美国FOF在2001年以后快速发展和美国养老制度的变迁密切相关,而通过对美国FOF业绩分析,FOF有两大优势,定期投资FOF中的目标日期基金,能够帮助投资者长期获得更好的投资买点,提高投资者的长期回报率,能够降低基金净值的长期波动率和回撤率,使基金净值的长期增长更平滑。 FOF的要求是公开发行,投资的品种是境内的公募, FOF经理买入多只股基、债基,构建一个符合投资目标要求的基金组合,相当于间接投资于股票、债券。 根据投资于股基、债基的比例区别,FOF将来也分为股基FOF、混合基金FOF和债基FOF。如果FOF投资的股基、债基是公司自己的产品,是内部FOF;外部FOF要在全市场找基金做选择。对单只公募持仓要低于20%,还要避开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的产品,更要避开有着杠杆属性的分级基金。 (文中部分论据源自上海东证期货和平安证券研报)[详情]

公募FOF即将获批:对接实时持仓数据或涉嫌利益输送
公募FOF即将获批:对接实时持仓数据或涉嫌利益输送

  来源:微信公众号 王群航 公募FOF即将获批,预计其中可能会有较多的产品属于内部FOF。日前,某公司在介绍其对于FOF的管理时,有大致如此的说法:仅用公开的净值数据、季报重仓数据分析基金,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现象。 而在FOF2.0时代,可以通过高频率交流和实时持仓数据,实现全方位评估。----这些说法,大概率地是某公司的人在介绍自家内部FOF的未来优势吧,尤其是“实时持仓数据”,多么扎眼啊!他们这些所谓的“优势”合规吗?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第九条是这么规定的:“除ETF 联接基金外,基金管理人开展基金中基金业务,应当设置独立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制定业务规则和明确相关安排,有效防范利益输送、内幕交易等行为。” 证监会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规范制度,难道就这样轻易地被某公司的FOF2.0给攻破了?击碎了?或者说,“高频率交流和实时持仓数据”不属于“利益输送、内幕交易等行为”的范畴?或者说,某公司尚未建立起与管理FOF相关的“业务规则”、没有“明确相关安排”? 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有误。不过现在,问题来了:内部FOF将会被如何管理呢?如果未来真的是上述那样,那么,我是否该建议一下:暂停对于内部FOF的批复。暂停一下,待大家想明白了也不迟。[详情]

《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试行)》全文
《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试行)》全文

  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 各基金管理人、托管机构: 为规范基金中基金的估值,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企业会计准则》、《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制定了《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现予发布。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二〇一七年五月四日 附件: 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试行)  一、总则 (一)为规范基金中基金的估值,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企业会计准则》、《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二)本指引所称基金中基金,是指将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或注册的公开募集的基金份额的基金。 (三)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对基金中基金投资的证券投资基金进行估值、计算基金中基金份额净值时,可参考本指引。 (四)基金管理人应当充分关注可投资标的基金的估值方法、估值频率和估值披露频率与基金中基金所采用的估值方法、估值频率和估值披露频率的一致性。当可投资标的基金的估值方法、估值频率和估值披露频率与基金中基金存在差异时,基金管理人应在设定投资策略时评估该差异对基金中基金估值公允性的影响。 (五)基金中基金投资于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境内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境内上市的其他开放式基金等提供二级市场交易方式和一级市场份额申购赎回方式的标的基金时,应考虑投资份额的计划退出方式对估值价选取的影响,并参照本指引所列示的上市基金估值原则进行估值。本指引中的上市基金估值原则是为适应当前的市场条件和产品类型而制定的,并将根据未来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六)本指引所称估值日,是指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的归属日。 (七)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估值业务处理 (一)【非上市基金估值】基金中基金投资于非上市基金的估值。 1、基金中基金投资的境内非货币市场基金,按所投资基金估值日的份额净值估值。 2、基金中基金投资的境内货币市场基金,按所投资基金前一估值日后至估值日期间(含节假日)的万份收益计提估值日基金收益。 (二)【上市基金估值】基金中基金投资于交易所上市基金的估值。 1、基金中基金(ETF联接基金除外)投资的ETF基金,按所投资ETF基金估值日的收盘价估值。 2、ETF联接基金投资的ETF基金,按所投资ETF基金估值日的份额净值估值。 3、基金中基金投资的境内上市开放式基金(LOF),按所投资基金估值日的份额净值估值。 4、基金中基金投资的境内上市定期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按所投资基金估值日的收盘价估值。 5、基金中基金投资的境内上市交易型货币市场基金,如所投资基金披露份额净值,则按所投资基金估值日的份额净值估值;如所投资基金披露万份(百份)收益,则按所投资基金前一估值日后至估值日期间(含节假日)的万份(百份)收益计提估值日基金收益。 (三)【特殊情况处理】如遇所投资基金不公布基金份额净值、进行折算或拆分、估值日无交易等特殊情况,基金管理人根据以下原则进行估值: 1、以所投资基金的基金份额净值估值的,若所投资基金与基金中基金估值频率一致但未公布估值日基金份额净值,按其最近公布的基金份额净值为基础估值。 2、以所投资基金的收盘价估值的,若估值日无交易,且最近交易日后市场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按最近交易日的收盘价估值;如最近交易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可使用最新的基金份额净值为基础或参考类似投资品种的现行市价及重大变化因素调整最近交易市价,确定公允价值。 3、如果所投资基金前一估值日至估值日期间发生分红除权、折算或拆分,基金管理人应根据基金份额净值或收盘价、单位基金份额分红金额、折算拆分比例、持仓份额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允价值。 (四)当基金管理人认为所投资基金按上述第(一)至第(三)条进行估值存在不公允时,应与托管人协商一致采用合理的估值技术或估值标准确定其公允价值。 (五)【估值处理时点】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对于标的基金按照本指引规定全部以收盘价估值的,应当在取得收盘价的当日对基金中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并在次日披露基金中基金估值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对于标的基金按照本指引规定未全部以收盘价估值的,应当根据标的基金合同约定在披露净值或万份收益的当日(法定节假日顺延至第一个交易日)对基金中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并在次日披露基金中基金估值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 ETF联接基金在持有的目标ETF的估值当日进行会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并在次日披露ETF联接基金的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 (六)【监控机制】基金管理人应在业务管理制度中进一步明确相关估值监控程序,根据市场情况建立以上估值方法公允性的评估机制,完善相关风险监测、控制和报告机制,确保基金估值的公允合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业协会”】[详情]

监管层发布《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 公募FOF读秒
监管层发布《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 公募FOF读秒

  来源:理财不二牛 原标题:监管层发布《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试行)》,公募FOF全面进入读秒!(附全文)  自上月底监管机构发布了《基金中基金(FOF)审核指引》之后,近日公募FOF又迎来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牛妹独家获悉,监管层下发了《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并在关于发布《指引》的议案中表示,该文件经由理事审议通过后将正式发布。 大伙儿都知道,估值相关事宜是公募FOF相当关键的一环,也是目前上报了产品的公司们和广大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因此本次《指引》的出台相当于宣告FOF全面进入读秒的状态。 该议案的下发日期为4月27日,监管机构还要求收到的理事在今天(5月4日)中午12时前将表决结果进行反馈。一位沪上公募投研部人士表示,或是征询估值委员会成员的意见,而另一家大型公募人士则坦言“我们公司已经反馈了,应该是没有意见”。 在议案中,监管机构对《指引》的起草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牛妹这里一并列出供大伙儿参考。文末还附上了《指引》全文,想一睹为快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到文末观看。 一、《指引》的起草过程 2016年10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牵头组织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和托管行制定了《指引》初稿,并在估值小组内部征求意见。 2016年11月2日,协会组织估值小组成员和相关专家召开座谈会,确立了《指引》整体框架以及估值日定义、上市基金估值标准等重要内容。 2016年11月14日和12月13日,协会就修改后的《指引》分两次召集部分估值小组成员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对上市交易货币基金、封闭式基金和基金权益处理等核心条款进行了修改。 2016年12月底,协会就《指引》书面征求证监会机构部和会计部意见,期间就基金申报中的审核要点和会计估值原则等反复沟通,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条款。 2017年3月,证监会机构部和会计部书面反馈无异议后,协会会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指引》提请理事会审议通过后适时发布,并报证监会同意。 二、《指引》的主要内容 《指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和估值业务处理两个部分。总则对基金中基金的估值原则进行概述;估值业务处理分别确定了非上市基金、上市基金的估值方法,规范了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并就估值处理时点和监控机制提出要求。 (一)总则部分 总则部分重点规范四方面内容。 一是考虑到可投资标的基金与基金中基金在估值方法、估值频率和估值披露频率等方面的不一致可能对基金中基金估值公允性产生影响,要求管理人谨慎设定基金中基金的投资策略。 二是考虑到部分上市基金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均可交易,两个市场价格可能不一致,要求管理人充分考虑份额计划的退出方式对估值价选取的影响。 三是明确定义了“估值日”为“净值归属日”的概念。 四是明确相关标准将定期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产品创新的需要。 (二)估值业务处理 1、分别明确上市基金和非上市基金的估值方法 对于非上市基金分为非货币基金和货币基金两类进行估值。投资非货币基金的,按所投资基金估值日的份额净值估值;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按所投资基金前一估值日后至估值日期间(含节假日)的万份收益计提估值日基金收益。 对 于上市基金按照基金类别列举了投资ETF、LOF、定开/封闭式、交易型货币市场基金等品种的情况分别规定;其中,投资ETF按照ETF联接和非ETF联 接区分估值标准。具体来说,非ETF联接按照所投资ETF基金估值日的收盘价估值;ETF联接按照所投资ETF基金估值日的份额净值估值。投资LOF按所 投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披露的估值日份额净值估值;投资上市定期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采用收盘价估值;投资上市交易型货币市场基金采用份额净值估值或按所投 基金的收益计提基金收益。 2、明确特殊情况下的估值处理原则 特 殊情况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所投资基金与基金中基金的估值频率一致但是未公布净值的情形;二是所投资基金以收盘价估值而估值日无交易,分别从市场环境发生重 大变化和未发生重大变化两种情况阐述估值原则;三是所投资基金前一估值日至估值日期间发生分红除权、拆算或拆分的估值处理。 3、明确估值处理时点以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内的基金为基础确定 对 于标的基金按照指引规定全部以收盘价估值的,应当在取得收盘价的当日对基金中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并在次日披露基金中基金估值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和 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对于标的基金按照指引规定未全部以收盘价估值的,应当根据标的基金合同约定在披露净值或万份收益的当日(法定节假日顺延至第一个交易 日)对基金中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并在次日披露基金中基金估值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ETF联接基金在持有的目标ETF的估值当日 进行会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并在次日披露ETF联接基金的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 附 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试行) 一、总则 (一)为规范基金中基金的估值,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企业会计准则》、《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二)本指引所称基金中基金,是指将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或注册的公开募集的基金份额的基金。 (三)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对基金中基金投资的证券投资基金进行估值、计算基金中基金份额净值时,可参考本指引。 (四) 基金管理人应当充分关注可投资标的基金的估值方法、估值频率和估值披露频率与基金中基金所采用的估值方法、估值频率和估值披露频率的一致性。当可投资标的 基金的估值方法、估值频率和估值披露频率与基金中基金存在差异时,基金管理人应在设定投资策略时评估该差异对基金中基金估值公允性的影响。 (五) 基金中基金投资于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境内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境内上市的其他开放式基金等提供二级市场交易方式和一级市场份额 申购赎回方式的标的基金时,应考虑投资份额的计划退出方式对估值价选取的影响,并参照本指引所列示的上市基金估值原则进行估值。本指引中的上市基金估值原 则是为适应当前的市场条件和产品类型而制定的,并将根据未来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六)本指引所称估值日,是指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的归属日。 (七)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估值处理范围 (1)【非上市基金估值】基金中基金投资于非上市基金的估值 1、基金中基金投资的境内非货币市场基金,按所投资基金估值日的份额净值估值。 2、基金中基金投资的境内货币市场基金,按所投资基金前一估值日后至估值日期间(含节假日)的万份收益计提估值日基金收益。 (二)【上市基金估值】基金中基金投资于交易所上市基金的估值。 1、基金中基金(ETF联接基金除外)投资的ETF基金,按所投资ETF基金估值日的收盘价估值。 2、ETF联接基金投资的ETF基金,按所投资ETF基金估值日的份额净值估值。 3、基金中基金投资的境内上市开放式基金(LOF),按所投资基金估值日的份额净值估值。 4、基金中基金投资的境内上市定期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按所投资基金估值日的收盘价估值。 5、基金中基金投资的境内上市交易型货币市场基金,如所投资基金披露份额净值,则按所投资基金估值日的份额净值估值;如所投资基金披露万份(百份)收益,则按所投资基金前一估值日后至估值日期间(含节假日)的万份(百份)收益计提估值日基金收益。 (三)【特殊情况处理】如遇所投资基金不公布基金份额净值、进行折算或拆分、估值日无交易等特殊情况,基金管理人根据以下原则进行估值: 1、以所投资基金的基金份额净值估值的,若所投资基金与基金中基金估值频率一致但未公布估值日基金份额净值,按其最近公布的基金份额净值为基础估值。 2、以所投资基金的收盘价估值的,若估值日无交易,且最近交易日后市场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按最近交易日的收盘价估值;如最近交易日后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可使用最新的基金份额净值为基础或参考类似投资品种的现行市价及重大变化因素调整最近交易市价,确定公允价值。 3、如果所投资基金前一估值日至估值日期间发生分红除权、折算或拆分,基金管理人应根据基金份额净值或收盘价、单位基金份额分红金额、折算拆分比例、持仓份额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允价值。 (四)当基金管理人认为所投资基金按上述第(一)至第(三)条进行估值存在不公允时,应与托管人协商一致采用合理的估值技术或估值标准确定其公允价值。 (五) 【估值处理时点】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对于标的基金按照本指引规定全部以收盘价估值的,应当在取得收盘价的当日对基金中基金进行会 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并在次日披露基金中基金估值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对于标的基金按照本指引规定未全部以收盘价估值的,应当根据标的基金 合同约定在披露净值或万份收益的当日(法定节假日顺延至第一个交易日)对基金中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并在次日披露基金中基金估值日的基金份额净值 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 ETF联接基金在持有的目标ETF的估值当日进行会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并在次日披露ETF联接基金的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 (六)【监控机制】基金管理人应当在业务管理制度中进一步明确相关估值监控程序,根据市场情况建立以上估值方法公允性的评估机制,完善相关风险监测、控制和报告机制,确保基金估值的公允合理。[详情]

科普:什么是FOF

FoF(Fund of Fund)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投资基金的基金。FoF并不直接投资股票或债券,其投资范围仅限于其他基金,通过持有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它是结合基金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的基金新品种。

相关专题

展望未来,内外部FOF发展前景如何?是否存在某些漏洞待解?如何选择FOF?

相关专题

公募FOF产品小调查

图解中美FOF前世今生

来源:南方

来源:南方基金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