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仲指出,任何一次的金融创新不是消除了风险而是增加了金融风险,我们需要更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此外,他认为,监管不应该按照机构的名称来划分,而应该按照风险的实质来监管。金融创新应该是鼓励竞争而不是削弱竞争,我们要认识到数据是核心的经济资源。[详情]
范文仲表示,庞氏骗局有特点,就是许诺高收益,金融的创新无法带来高收益,劳动生产率和实体的创新才有高收益。比如,现在很火爆的类高利贷的业务要引起格外的注意,金融科技,带来的是对用户需求和用户的精准定位,从而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价,这样的金融创新是可以降低利率的。然而现在的贷款平台只是利用了互联网平台来做高利贷的事实,只是单纯的扩大的贷款人的范围,没有技术含量,不算金融创新。[详情]
唐宁指出,传统的金融机构并不传统,而且非常的创新,非常善于利用技术,金融机构对于科技的使用,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对于大数据的使用,都很优秀。此外,他表示,用科技的方式大幅度提升人的判断水平,把非标准化对基金管理人的识别数字化,这一行为非常具有前瞻性。[详情]
陈龙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责任金融要做到用技术保护隐私,即“懂你却不认识你”,技术应该是保护消费者的支柱,科技不能改变金融的本质,保护消费者是核心且永恒的。[详情]
吴雨珊指出,责任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区别主要在于,普惠金融强调向社会各个阶层和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责任金融是鲜明地提出要反对一切打着普惠金融旗号,进行违法违规行为。此外,她认为,市场机构可以通过渠道和方式跟监管部门进行沟通,监管发展趋势最后还是走向行为监管。[详情]
上海银行、新网银行、华瑞银行、富滇银行、京东金融、人人贷,宜人贷、凡普金科,小赢科技、通付盾、勤为科技共11家机构代表出席会议并登台共同发起倡议。[详情]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出席会议并作为以“科技赋能普惠金融”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主持人。[详情]
张适时指出,小微企业具有较高不稳定性和风险,所以小微企业贷款是一个全球难题。中国在这一方面也具有很大特性。第一,小微企业主本身并不是高风险人群。第二,小微企业主看起来高负债,因为它没有那么好的稳定收入,起码不是稳定的社保收入体现的收入。第三个特性是整个的中国小微企业主跟小微企业是不分家的,小微企业很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小微企业主跟公司的资金不分流,它是融为一体的。[详情]
本场专题讨论由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主持,世界银行全球金融与市场局原首席金融专家王君,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德斌,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左振哲,CF40特邀成员、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一起参与讨论。[详情]
银监会业务创新协作监管部处长蒋则沈出席会议并作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主持人。[详情]
本场专题讨论由银监会业务创新协作监管部处长蒋则沈担任主持人,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洪栋、京东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副总经理吴艳艳、百度金融技术负责人许冬亮、蚂蚁金服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陈劲松、通付盾董事长汪德嘉一起参与讨论。[详情]
   2017年12月16日星期六 | |
   08:30-09:00 |  嘉宾签到 |
   主题演讲 | |
   09:00-10:00 |  主题演讲:范文仲 CF40成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
                  孙天琦 CF40特邀成员、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政策法规司)司长                   唐 宁 新金融联盟副理事长、宜信创始人兼CEO                   陈 龙 CF40特邀成员、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
   10:00-10:35 |  《金融科技时代的责任金融》报告发布 暨践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 |
   10:35-10:50 |  茶歇 |
   专题研讨一 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 |
   10:50-12:00 |        央行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小微企业和三农业务。怎样利用金融科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半径、惠及更多弱势群体?怎样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创新发展、提升服务效率和体验的同时,有效防控风险?
 主持人:张承惠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王 君 世界银行全球金融与市场局原首席金融专家  胡德斌 上海银行副行长  左振哲 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陈 龙 CF40特邀成员、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张适时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 |
   12:00-13:40 |  午餐 |
   13:40-13:50 |  “第二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颁奖仪式 |
   专题研讨二 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 | |
   10:50-12:00 |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已成为银行业新的基础设施和核心驱动力,一个智能金融时代正在来临。商业银行如何在新技术的助推下,创新产品模式和风控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构建新的商业价值链?
 主持人:蒋则沈 银监会业务创新协作监管部处长  赵卫星 新网银行行长  王洪栋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  吴艳艳 京东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副总经理  许冬亮 百度金融技术负责人  陈劲松 蚂蚁金服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  汪德嘉 通付盾董事长 |
   15:10-15:20 |  茶歇 |
   专题研讨三 科技为消费金融注入新动能 | |
   10:50-12:00 |        消费金融的发展如火如荼,导致线上获客成本急速提升,也暴露了多头借贷严重、欺诈风险突出等问题。本专题旨在研讨如何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创新业务模式,打造自动化决策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全流程覆盖?
 主持人:黄卓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志宏 渤海银行董事会秘书兼战略发展总裁  王海霞 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佘笑波 陆金所首席风险执行官  宋 巍 宜人贷副总裁  成少勇 小赢科技总裁  白 柏 凡普金科副总裁 |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黄卓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出席会议并作为以“科技为消费注入新动能”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主持人。[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专题研讨三 科技为消费注入新动能 消费金融的发展如火如荼,导致线上获客成本急速提升,也暴露了多头借贷严重、欺诈风险突出等问题。本专题旨在研讨如何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创新业务模式,打造自动化决策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全流程覆盖? 在“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三:科技为消费注入新动能 主持人: 黄卓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讨嘉宾: 赵志宏 渤海银行董事会秘书兼战略发展总裁 王海霞 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佘笑波 陆金所首席风险执行官 宋巍 宜人贷副总裁 成少勇 小赢科技总裁 白柏 凡普金科副总裁 以下为文字实录: 黄卓: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高兴主持今天下午的讨论,我们知道2017年整个金融行业有一个主旋律,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我们金融科技也必须要回归到这样一个本质,我们看看中国的宏观经济目前一个现状,我们的宏观经济已经从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转向以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推动的新的阶段。这个过程中消费升级是一个非常大的主题,与此同时我们从人口结构来讲,我们的父母辈,他们基本上量入为出,很少超前的消费,我们这样的70后这一代我们享受到比较好的信贷服务和消费金融,我自己在美国呆了好几年,有很多的信用卡,在国内也有信用卡,也有蚂蚁的花呗有京东的白条等等。但是我这样一个客户不是他们特别喜欢的客户因为我不会真的分期,都是在信用卡里面把钱还上了。我们看到80后、90后、00后有不一样的消费意识,希望能够抓住更好的消费的时代,能够体验到未来的一些消费,用到他们未来的收入,包括我自己,我在2016年的时候,也是第一次体验互联网的消费金融,使用了互联网的家装贷款服务,你只通过手机的输入信息最后就可以审批贷款,和银行的服务比起来非常的便利。科技在消费金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邀请了6位嘉宾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6位嘉宾都是消费金融行业的精英,在今天这样一个环境下,都有对消费金融行业的真知灼见,第一轮先请6位嘉宾来一个主旨发言,谈谈科技在消费金融中的作用,谈谈他们的看法。时间控制在5分钟,首先有请渤海银行的赵总! 赵志宏:谢谢,近期银行都在思考如何在消费里面提高效率,围绕消费金融两个关键的难点:一个是获客一个是风控。目前我们有征信信息只有8、9亿人口,还有很多的白户。现在现金贷将被场景贷取代,围绕消费金融科技的应用谈几个观点:场景贷能够发生一些商机。首先从品牌本身,从过去的广告转向社交化塑造,不光一些银行的信用卡庆生,维秘摔倒事件,都会有一些公众号来营销,年轻的群体有一些新的科技的方式在处理。比如说LV、二次元的模式,雷霆的形象虚拟主角吸引80后、90后,乔丹纪念灌篮高手24周年的时候推出的一款订制的产品,通过科技的手段树立自己消费金融的品牌形象,这是科技从品牌角度来讲的。 第二是服务的可视化集成,一个住房贷款,寻找房源开始,到住房的大数据和场景数据,房屋背后交易历史是什么,位置如何,价格如何,用大数据来获取这些信息,同时利用银行自身掌握的小数据,它适合什么样的分期?健康的消费贷款是现金流的期限错配,它满足时间的要求或者超前消费的要求。从寻找住房到银行对贷款的判断,这里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通过各种各样的大数据APP、API和场景联合起来。类似于消费信贷的教育贷,一些平台把教师、父母、还有教育机构集成在这个平台上,教育贷需要多方面的合作伙伴集成提供,包括网评效果如何,服务的生态化集成这是一个方式。还有个性化产品订制,购买一些奢侈品购买一些汽车以及各种各样的服饰已经走向个性化订制,可以订制自己汽车的尾翼。背后每一个产品的订制都要有很多的精准的需求配置,通过银行嵌入到目标客户实体里面去,双方在产品服务流程自动化过程中加入AI集成服务,这是产品的个性化订制。同时还有一个渠道可视化集成,我们有一些数据发现,近几年P2P消费贷款里面有相当多的11%左右甚至10家以上企业申请贷款,像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银行的信用卡有4%左右的客户也是拿到10家以上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这是风险性便高的,也有一些良性的客户是在几家银行。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这样的产品,通过一个APP集成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集成服务,刚才谈到的品牌的社交化塑造,渠道的可视化集成,产品的个性化订制,服务的生态化链接背后都有它的生态体系。 黄卓:谢谢赵先生精彩的总结,也提出存在的风险。下面有请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的王海霞女士! 王海霞:非常荣幸来到金融城的讲坛,我也是第二次来,上一次恰恰跟赵总一个台子沟通,第一场我非常的有感慨,作为传统的商业银行战斗在传统商业银行最前沿的互联网金融人,我自己压力也特别的大,一直在思考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人要怎么跟进和转型?我个人非常想讲商业银行发展消费金融正逢其时。之前的现金贷也好,消费金融也好,大家想到的都是Fintech公司,新的小贷公司,作为商业银行我们看的十九大报告里面特别讲到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消费金融就是大家无时无刻的想要消费与定时发工资的矛盾。最终消费在我们的国家GDP占比非常高,已经达到60%,但是消费贷款我们跟美国相比有巨大的差比,所以市场有非常大的空间。我们回到国有行业银行的责任来讲,支持普惠金融,支持我们每一位大众,每一个民众的幸福生活提高它的生活的质量,也是我们的基本责任,也是商业银行本身的命题所在。第一个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商业银行去做消费金融正逢其时! 第二个我想围绕今天的主题,就是科技为消费金融注入新动能,我从四个方面分享:第一个就是场景,商业银行经营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我们从坐等客户上门变成要把服务送到客户消费场景身边的经营理念的变化。场景因为拥有庞大的消费者的数据,行为习惯的特征,可以非常好的识别客户,看到客户有这样的需求,比如看到它支付的时候账上没有钱,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在场景上可以看到它具备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它的资金用度可以合法合规的看到,他把资金用到消费的某一个领域去了,还有新科技发展的技术使我们商业银行跟场景合作非常的容易,可以快速的推广,否则跟一个公司要折腾一年也不具备推广的价值。这是第一个注入新动能的点就是场景的融合。 第二就是科技能非常好的识别客户,防止反欺诈。像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帮商业银行更好的做好实名认证,同时我们大的数据公司提供欺诈特性的模型计算,让商业银行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贷款的跟踪可以识别出这些欺诈的客户。 第三个想分享一下大数据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衡量,这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很大。我们自己也是因为我们拥有客户的财务数据,我们拥有人行征信的数据,一直以来我们觉得在整个金字塔的顶端,拥有最好的数据。但是在消费金融领域工作这么多年,我发现被大量的Fintech所震惊,他们并没有这样的一些数据,可是他们用社交的数据,朋友圈的数据,消费习惯的数据,等等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倒推这些客户的学历、职业、收入水平,他们还有跟踪这个风险模型的系统,可以快速的响应市场的变化。这对经营理念和信用风险的衡量产生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点,我们也在做探索。 最后一点就是科技对客户体验的助能,我们很早以前就做银行的电子银行,我们觉得守住每一个人的资金安全是我们商业银行的NDA,20年过去了商业银行市场发生了变化,80、90后消费习惯以及科技手段让我们更好的给他们提供体验更好的服务,安全性变得更加的适中更加贷后的领域。现在借钱的金融行为也加入了互联网化的概念,比如说抢券、秒杀,让冷冰冰的借款行为发生了娱乐化,刺激了消费者的兴趣和习惯。总体来讲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概念深切的走入了消费金融每一个环节,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场景的融合,贷前贷中贷后各个方面发生一些冲击,对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整个链条注入新的能量,谢谢! 黄卓:商业银行对消费金融的发展信心满满,做好了科技方面的准备。下面有请陆金所的首席风险执行观佘笑波先生! 佘笑波: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我想从个人的从业经历角度分享一下怎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给金融企业做一个赋能?我的观点就是赋能这件事情是肯定的,大家感到这么多的Fintech公司让商业银行感到震惊就可以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我们要做好最大可能的利用好这股能量,我觉得作为一个金融企业,你至少要做到三个改变:第一你的思维方式要变,因为你面临的工具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它其实是自我学习的软件,你要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很关键的一点就要给它大量的数据,让它训练和学习,在做风控模型的时候如果是传统的思维,可能认为OK,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来做没有问题,但是我学习金融数据需要社交数据,这些数据敏感性比较高,隐私性比较高,有一些看起来很多,但是实际上是数据孤岛,你很难拿到。这种情况下你如果为了企业一时之利,用不是那么合法的手段拿到大量的数据,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你要转变思路,现在有一个新的思路,它利用机器学习影视作品当中人撒谎时的表情,做一个检测撒谎微表情的模型。这个模型建完以后,借款人申请借款,你可以问你是某某人你有还款能力吗?你用你的模型监测它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时候,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模型测算是否存在撒谎,帮助你判断它是否有欺诈,或者隐瞒了它真实的还款能力。现在这个时代,互联网上有多少影视作品,有多少演员的表情放在那里,这些数据极其巨大,成本很低,你取得这些数据的手段绝对是合法的。目前在这当中准确率做到最高的一家它准确率可以达到80%,现在离开正式的商业性还有一段的距离,用收益覆盖坏账准确率达到95%可能又是一种新的冲击。这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第二你要利用好金融科技,组织架构要发生变化,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原来的琐碎重复的劳动,一些简单的角色可以交给机器完成,你可以把人腾出来做一些决策的判断,为什么这样做?现在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有一个弱点,它现在使用情况非常少,美国华尔街有意愿使用人工智能的企业不到15%,因为它是一个黑盒子,监管搞不清楚,你这个结果出来之后仅仅是统计学意义有一个经济的意义,你是否可以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如果广泛的使用当这个市场上用相似的算法来做,可能就会造成对某一件事情,某一个很小的风险市场上反映是一样的,这样可能造成更大的风险。这样要借助人纠正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 第三个风险管理的风险要变,王总赵中介绍了信用风险反欺诈风险的东西,我这里想分享一下关于反洗钱风险的管理。之前有一个机会,参加了海外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持非常开放的态度,他做监管沙盒提了一个要求,你反洗钱要做好,我们看什么是反洗钱?在海外开一个账户真的不容易,我们是一个Fintech公司,不可能在海外开一个网点,我所有的东西要在线上完成。那么传统的反洗钱邀请商户上门,带好你的身份证件带上各种帐单,让我进行人工的比对,我们怎么做呢?我们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来做,我们第一建立算法,通过我们的手机通过我们的声频和视频比对声音的特征,确认这个人就是证件上的这个人。第二利用他的定位的信息,算出这个主要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跟它提供的信息是否吻合,我们这个做完以后监管部门很放心。 现在现金贷受到监管的压力,很多人出海去海外了,我这个分享对大家在海外展业可能有帮助。 你作为一个金融企业最后的着眼点还是金融,你要做到三个不变:第一核心不变,风险管理依然是金融的核心。前期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一些乱象,我们认为绝大多数情况失去了对风险的敬畏之心,很多人不懂金融,没有等到金融产品很成熟,就匆忙上线了,但是它没有意识到金融有滞后性的风险。不管你经营什么样的金融企业,你风险管理要贯穿整个业务流程,贯穿产品发展的始终。第二在金融企业当中人的核心地位不会变,大家知道人工智能不是智能人工,从这个定义上就可以看出,只是人的一种辅助工具。 之前我们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建模,你给它的数据都是带着对应的结果,造成对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个模型算不出来,我们做风控决策,难道要把市场上所有违约的情况都碰一遍才做决策吗?所以我认为人的核心地位肯定不可动摇的。第三监管的必要性肯定不变,金融是特殊的行业,第一风险性很高,第二内在关联性很强,第三脆弱性很高,一旦出现风险就很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我认为监管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做不到三变三不变一家金融企业很难成为基业常青的金融企业。 黄卓:谢谢佘笑波总,下面请宜人贷的宋巍女士分享! 宋巍:非常感谢金融城和CF40给我们宜人贷的这个评奖的奖项,我们将企业操作的一些实例干货给大家。我们今天要跟分享的是什么?在宜人贷眼中什么是普惠金融,对我们来讲普惠金融就是普+惠,对大众来讲你的融资需求,作为金融机构或者助贷的金融科技平台要服务到传统不能被覆盖的人群,它才有普及的概念。第二惠就是用大家可以接受的价格来享受到金融服务,这是第二个特性。第三个就是可持续性,不是说做一个慈善事业,而是商业业务,可以持续的运转,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三个命题里面,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今天非常荣幸代表宜人贷跟大家做一个小小的分享! 12月发布的监管条例有一条我很喜欢,你要了解你的客户,在普惠金融你要知道你服务的客群是什么样的客群,是传统银行机构征信数据已经覆盖的人群还是没有覆盖的人群,这些人为什么要借钱,它更关注拿钱的速度还是额度的大小,你要更多的研究一下。我们宜人贷来讲,在我们平台上标准的客户这位先生借款3万块钱,借钱可能用于自己业务的资金周转,宜人贷有70%左右的客户,稳定的工薪之外还有其他的收入进行贴补,这是一个标准的画像。基本上在一二三城市中有,一二城市中比较多,另外大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为这个产品能接受互联网线上在手机上操作,能够在线上提交一些数据,完成整个的流程。有了这个了解以后,我们知道我们的客户在哪里,他们希望接受的服务方式是什么样的。 在我们监管发出的号召里面有一条,不是你有很多的数据就是好,数据不是越多越好,我们提到一个观点:你要把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去伪存真,拿宜人贷的我们的蜂巢技术来讲,能够在客户自主提交的数据里面进行采集实时的分辨出真伪,把真的信息留下,能够在1分钟之内就能清洗打标签。给大家举例,我们有一个产品是宜人贷讲信用卡帐单作为授信源,大家知道商业银行的银行有几百家,信用卡帐单有数千种,我们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识别客户的帐单真伪?我们蜂巢技术用了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的技术进行比对,把假的帐单和真的帐单以及IP地址进行快速的比对去伪存真。这是我们在大数据以及机器学习里面一些小小的应用,数据不是越多越好,不是为了使用大数据而使用它,而是真的把它用到对客户转化、了解洞察你的客户非常有用的地方。 你有了很多的数据之后怎么给客户进行评估,这涉及到信用评分和风险定价的部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宜人贷今年2季度我们宣布了宜人分,美国有三大征信局,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客户的信用历史数据,还有一个机构FICO专门第三方的信用评分的机构,宜人分就是采用FICO的方法推出的。它给我们平台上来的借款人用他们提交的数据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一个标尺非常客观的评估它的信用等级的好坏,我们的宜人分从300-900分,对标了FICO,达到800分就相当于FICO特优人群。用数据说话,右下图有四种不同的人群,我们把中国人分成四类,从最优、下优、次优到优,中国的传统的银行机构只能容忍2%的坏账人群,700以上的人群他们的坏账是2%左右。谈到普惠金融的概念,它的社会意义在于怎么服务传统的银行机构不被放开的口子,又在社会上有广泛的需求的人群,我们的宜人贷服务最多的人群就是这部分的人群,600分到700分的人群,这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人群,我们是他们的补充。 今天说了很多的不同的概念,这里面宜人贷我们做的是消费信贷,在线的线上的消费信贷,更多的服务普惠人群,宜人贷自己也开发一些循环额度的产品,这里涉及到全周期的消费产品的问题,这里有方方面面的风险评估。最后一点在普惠金融里面要降低综合的成本才能打造合规的产品,怎么有效的利用你的流量,产品的设计都可以帮助你降低成本,只有降低总体运营成本之后才能使你的平台符合监管利率要求的普惠产品,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黄卓:下面有请小赢科技的成少勇先生! 成少勇: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经历,上个世纪90年代我加入Capital one,那时候他是很小的小公司,那时候他提出数据彻底的改变银行。我对数据非常的崇拜,整个消费金融的理念是数据导向,后来我加入到汇丰在亚太区总部风险部,我看过了台湾的卡危机,南航的信用卡危机,后来因为汇丰入股交通银行,我被汇丰派到交通银行做总行零售部做了7年。我这次看到巨大的变化正在发生,机会是无穷的。在讨论大家讨论的现实的问题,很基本的一点是中国消费经济在整个的经济里面很小,这是一个共识。如果发展好了,我们的经济和生活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一个很大的背景。我们作为一个金融科技公司,这个市场太大了,我们要找很小的一块人群区分进行需求锁定,最后用科技的手段解决他们的金融需求,使他们的生活更幸福这是我们最初的定义。 刚才讲了很多的人工智能,我们也做了很庞大的风控系统,也有决策引擎,也有模型机器学习。很多人讲,每个人都这么讲我也不知道哪个真哪个假,到底谁是专家?好像人人都是专家。我们这个公司比较新,我们跟传统银行,包括行业的人讲了很高大上的战略技术,以及发展的问题,都是我们来讲的,我们是一个创业公司就是要活下去。你能否以很低的费率给客户很好的体验,风险控制的住,可以良性的循环非常的发展,这是实实在在的怎么把这个东西弄出来。过去一年中我们取得很多的成绩。在AI时代我们一定用机器学习模型,但是在美国FICO回归模型经过几十年的检验我们也用,我们最终用数据说话,告诉你哪个更好,没有一个所谓的专家的决定或者老板的决定,我们要用数据说话建立非常强大的数据系统。 我们为什么觉得我们比传统的银行做的好?很简单,就是我们用的数据是社交数据,网上行为数据购物数据,我们用大量的数据来解决,包括你手机的机型、手机的价格、还有你下载了什么样的APP,就是要全用上,你有强大的机制和模型能力决定你用什么。在AI里面比如说活体检验这个事情非常的重要,人已经到移动端了,特别是年轻人传统银行的网点已经成为一个负担,这种情况下,显然大家愿意在手机端有金融活动,这里面用的最多的就是活体检验。以前银行要面对面签,我们实际上新的AI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路和科技公司不断的更新,经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骗贷的人很多的,技术也是在不断进步的。最终我们通过科技的手段,我们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司,我们在金融问题解决上用技术的手段在理财端有高质量的理财产品,就是小赢理财,在资产端有小赢卡贷,以比较低的费率给优质客户提供服务,也得到客户的欢迎。在这个时代,科技确实能够改变金融,改变人的生活,谢谢! 黄卓:最后请凡普金科白柏先生分享! 白柏: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今天的活动。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十多年的技术人员还是非常有压力的,我看到这个讨论是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站在我从业的经验上做一些简单的分享。从大数据在整个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来讲,主要在风控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应用实现,对于反欺诈以及借贷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提示,第二是借贷人群可能是征信缺失或者征信很少的人群的补充,先说风险,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我们会在贷前的时候,对用户看到反欺诈的规律进行很好的识别。贷中的时候看到很多的监管文件说多头借贷的问题,我们跟踪的时候可以发现他是否在其他的平台实现了借贷的行为或者有逾期的行为,对于我们现有的客户以及现有业务的风险预估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一块的应用业务能力和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二块是在消费金融场景下的补充,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情况下,你在网络留下的行为数据,或者通过电商消费的数据,非常容易识别这个用户是过度消费的人群还是一个理性消费的人群,还是它在网上消费是一个次级的人群。所以这块非常有想象的空间!我们对一个用户来讲,我们风险建模的情况是有局限性的,原来我们建风险模型工程师要开发几周的时间,现在人工智能应用可能针对不同的人群个体特征可以快速的开发出风险控制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更加的了解你的用户,每一个用户在这个环节上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预防。通过这样的快速建模对你的用户了解的情况下,给它一个更好的定价。未来我们希望让用户在整个体验或者我们未来在生活中消费金融场景下更多元化更无感,通过它的行为使用习惯,以及通过网上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提升,让用户更好更便捷接收到在线的金融服务。 黄卓:各位嘉宾有很多的洞见,我们知道监管层出台了现金贷的政策,有一些政策难免会让一部分的消费金融企业受到伤害。监管当局也是强调了消费金融的发展坚持三个重要的核心:第一就是合规性,做消费金融业务要有相应的资质和牌照;第二与场景相结合,依托真实的场景;第三就是强调科技的作用通过科技的手段降低消费金融中的借贷风险。从合规性来讲,我们邀请的嘉宾都来自于头部企业或者大的银行,合规性对你们来讲机遇大于挑战。基于后两个问题我问一下,在未来消费金融的业务发展中,有哪些实体商业领域的消费需求或者场景有可能成为新的风口或者高速的增长点?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刚才我们讲了很多的新的技术,技术如何和业务和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很关键,请你们谈一下目前的前沿技术和场景相结合的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或者存在哪些瓶颈,期待着我们下一步突破。请嘉宾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谈谈简要的观点! 赵志宏:最近监管对现金贷的政策是预期当中的,五六年以前日本、韩国、台湾在类似的情况下出现过,我们最接近的是日本,当时日本监管当局也是从定价、额度、催收方面进行控制,定价是避免变成高利贷,催收避免变成暴力催收,额度避免变成过度借贷。监管整顿对规范这个市场非常有好处,现在P2P整顿一年继续整顿,逐步的规范化,在规范的市场里面有一些领域是有机会的。比如说租房的线下,包括旅游的线上,3C的线下,这里还有很多机会。我们评价这些风口的机会是从业务发展的量以及可操作性整合程度来看的,像医疗美容,像教育和装修,都有很多的专业性的机构在做,机会在这些地方。有数据分析显示2021年整个消费信贷的整个量将达到2万亿左右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科技如何跟场景结合,作为传统的商业银行,很多业务要自动化的完成,过去线上线下整个的场景没有结合那么高,现在要跟各种各样的新的风口结合,线上线下服务效率都面临着提成,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如果没有,仅仅大数据分析这缺乏基础。从哲学来讲世界有两个东西组成:一个是对象一个是交易。我们光谈对象就是数据,有的数据分析师认为数据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里还有流程的自动化,这是将来AI的基础,是非标资产的标准化,标准资产的自动化,自动资产的数据化,数据资产的模型化。 还有一点无论是商机的捕捉还是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很多科技都要跟场景结合,比如说事前的分析,比如人脸识别率现在已经可以达到99.9%,还有字体识别,字体很难被模仿,现在已经在银行业得到应用。有一大数据分析如果申请贷款时的手机电量高低和违约率呈正比,黑名单因为数据污染的问题很难单独做出判断,有可能把一个好客户识别为坏客户。还有汽车消费,有很多的技术最时髦的是区块链技术,购买汽车通过密钥可以把车主赋予贷款,一旦违约出现从柔性催收到强行催收解决不了,就可以自动的把密钥区块链车的钥匙锁死。事后,如果是消费教育贷款,天天到游戏网站上讨论游戏攻略,这就是要催收回来的一个线索,就抛砖引玉说这些。 王海霞:我还是先说说现金贷的新规,我刚才那个观点是商业银行做消费金融是正逢其时,背景是监管对金融业务的规范,我们的现金贷是未来消费金融市场领域健康发展的一个基石。我认真读过相关的规定,我自己特别的感触,监管只不过说了法律法规最基本的东西,这里有两个点特别的深刻,一个是持牌经营,全世界任何一个经济体在金融和放贷领域都要持牌,要持牌经营是做金融最起码的要求。刚才讲到反洗钱,我在香港工作8年,香港的小贷金融要商业科注册,对于商业银行所有的小贷公司的董事、股东、高管都是反洗钱的关注人士。第二这是对商业银行最起码的要求,商业银行经营最基本的东西就是风险,我要了解客户,我个人对现金贷的新规觉得是最起码的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我刚才第一个理论的补充。 我个人想回应一下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应用最大的不足,我最大的瓶颈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数据。我的同事反复讲,数据和特征是我们做人工智能一个最高的点而模型和计算的方法都是贴近这样的级值而已,这里第一是隐私的保护,智能手机下隐私都成为伪命题了根本不可能。第二是全社会数据的共享,这个说的太大,但是是否可以从政府掌握的相对权威的数据开始,比如说人行征信,我们在座的各位做消费金融每一个经济体有义务把涉及到个人的相关信息报到人行征信,这样就可以在人行征信里拿到相对全的个人信息,同时个人还可以在不正确的信息进行投诉,第二点就是信息的共享。 第三个瓶颈是我们的商业银行内部,怎么把内部的数据很沉睡的数据挖掘出来,做客户的全方位的360度画像,这是我们要做的功课,我们一点一点的起步,我们在数据应用的领域还是大家的学生,要借鉴市场上先进的做法。 佘笑波:我稍微讲两句,我感觉接下来消费金融的从业者可能前途不好说,两个原因:第一个如果历史有时候是重复的,你看看日本现金贷从业者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现金贷从业者的明天。但是历史有不一样的地方,日本面临失落的20年,它的整个经济是停滞的,需求是一直减少的,大家想想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判断是怎么样的?如果中国可以摆脱日本碰到的问题,经过L型的走势可以重新向上,那么消费金融可以有光明的明天。如果你看淡中国经济明天的发展,那么你可以洗洗睡了。 宋巍:我简单说一下,一个是机遇还是挑战这个问题?我认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说的监管出来的政策对一些层面有具体的要求。但是更多时候是机遇,把原来不太有资格在这个行业里面,他是搅局也好或者盲目的抓住一些不切实际的风投,这更多的是我们金融科技持续稳定的发展平台一个机遇了。利用这个机遇过程中,我们积极的拥抱监管,希望跟传统的金融机构深度的融合和合作。在此我介绍一下宜人贷把很多的技术用于自己的所谓的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有一个有效的补充。每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都有自己做业务时候的风险偏好,适合我们的,我们自己做,不适合我们的,我们资金成本无法支持这个定价,这部分的客户我们可以导给银行、金融机构,或者有金融机构资质本身线上的获客能力暂时没有那么强的机构,我们有一个YEP平台,就是给行业赋能,我们在线上的获客层面可以给传统的金融机构或者消费金融公司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第二通过后台,贷中风控的环节,我介绍到宜人分,还有反欺诈,大家知道中国我们的反欺诈是非常高的,这方面宜人贷一直做线上的产品,这方面有一些心得,我们的所谓的机器学习的工具,方法,利用社交数据能够把所谓的坏人,经常在一起的网络抓出来,更加有效的高度疑似欺诈的客户,可以把这种能力打包出来,变成模块化的商业化的场景进行输出。监管里面有一个规定是金融机构不能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外包出去,尤其是以黑盒子的形式外包出去,我们的YEP可以模块化的进行供应,对我们来讲这对整个行业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简单最后说以下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怎么服务场景的问题?一句话就是我不不认为目前盲目的追求风口,最大的消费金融场景就是支付,小额、高频的支付,怎么利用风控怎么利用循环额度的信用卡的方式,把它这种小额高频的东西运用起来,有很多贷后的客户利润分析有效的管理额度,刺激它的消费,可以借鉴国外消费金融的方式。 成少勇: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个场景的问题我一直想跟业界监管媒体讨论一下,我在20多年零售风控,不同的国家只有中国讲场景,非常中国特色,我第一个感觉中国的互联网发达,互联网绝对讲场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从我零售金融角度来讲,场景就是获客,这个角度是正确的。很多互联网金融非常注意场景获客做大,但是所有人一致同意金融的本质是风险而不是获客,但是怎么跑到场景里了,场景是风控的一个环节而已,它解决不了风险的问题。医美、教育、互联网金融一片哀嚎,当你到了销售人员和B端作弊的时候,你的大数据一点都没有用了,你要实事求是的考虑你面对的是什么问题?这个情况下大数据用途有限,获客来讲,线上的场景就被几个大的拿住了,你跟他讲就是给他打工,线下欺诈很厉害,你能否管的住,我就始终不理解大家天天讲场景目的是什么?零售的目的是人不是场景,是你对你的判断要准确,这是最关键的。你把大量的资源强调到场景,可能不好的应用消费金融的资源,金融的人讲的是风险,场景只是风险的一个部分,真正要做好的是整体的东西,整个中国的信用体系为什么4万多人没有信用,这个东西现金贷整治现实存在,3万多有信用的人得不到满足,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用数据可以解决。我们很多小微企业开微店做互联网创业媒体要借20万人,它要什么场景,要发工资,要买电脑,要出差,你讲场景能支持小微企业吗?它需要一个企业的流动资金,它需要把生意跑起来,当然它有用途的是为小生意赚钱,但是它的场景是非常碎片化的,你把每个场景都安排上消费金融能帮助它吗?不可能全覆盖掉,我们要承认人的需求非常的复杂,小微业主的需求非常的复杂,这个场景解决不了满足不了这个请求。这就是关公和秦琼在一起怎么解决问题? 白柏:大家都看到政策的频发的情况,很多人问这对我们金融科技公司是机遇还是挑战,现在市场状态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我们看到政策对企业来讲不是政策挑战,企业更多的挑战是创新,能走多远要看你能接受多大的创新。如果是场景我赞同场景无处不在,有消费的地方就有场景,怎么做还是归结你对这个消费人群的分析和建模。前一段我们跟陕西阳泉自贸区签订了一个合作协议,我们说农民非常难做风控的个体,但是技术的延伸这些农民对技术的应用,他们很多已经嫁接了可溯源可追溯的大数据。我还是回到第一个话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就是要看我们怎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黄卓:我今年8月考察美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我很骄傲,我们的中国金融科技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我们在全世界处在领先的地位,消费金融这样一个行业在发达国家有上百年的历史,中国也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快速的发展就是近十年,我想在通过我们的商业银行以及金融科技企业共同的努力下,我非常期待我们的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也能够快速的健康的发展,不管在规模还是质量还是科技上都能够达到全球领先的地位,能够更好的去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我想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参加讨论的各位嘉宾,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感谢大家的参加今天的会议![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已成为银行业新的基础设施和核心驱动力,一个智能金融时代正在来临。商业银行如何在新技术的助推下,创新产品模式和风控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构建新的商业价值链? 在“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 主持人: 蒋则沈 银监会业务创新协作监管部处长 研讨嘉宾: 赵卫星 新网银行行长 王洪栋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 吴艳艳 京东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副总经理 许冬亮 百度金融技术负责人 陈劲松 蚂蚁金服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 汪德嘉 通付盾董事长 以下为文字实录: 蒋则沈:人工智能是金融科技项下火热的话题,我参加活动之前专门到网站上恶补了一下,看到了第一句话就踏实了,截止到现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对人工智能准确的定义,这可能是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观点的领域。今天下午我专门看了一下CF40推荐的嘉宾构成,一共6位嘉宾分别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有商业银行、有新成立的风头锐利的民营银行,也有来自于我们的互联网的巨头,金融科技的企业,有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技术型的专家,这个构成非常的多元化,非常有助于我们的话题讨论的更加深入。我希望下午的嘉宾敞开自己的话题,分享自己非常多的高见,我介绍一下下午的来宾,首先是新网银行的行长赵卫星先生!第二位是我们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洪栋先生、第三位是京东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吴艳艳女士、第四位是百度金融技术负责人许冬亮先生、然后是蚂蚁金服的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陈劲松先生,最后一位是通付盾的董事长汪德嘉先生。按照我们既定的程序,我们的6位嘉宾需要跟大家见面认识一下,介绍一下自己,我们给每位5分钟的时间做一个开场白,也是为自己做一个主题演讲!首先有请赵行长! 赵卫星:我来自于四川新网银行,20多年主流银行的工作经验,后来去了蚂蚁金服到了网商,一年半前来到四川新网银行工作。四川新网银行有一个想法也跟今天获奖的主题有关,就是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大数据前提下的人工智能的一家银行,今天我认为数字化的银行或者人工智能项下的银行有三个阶段要走,我们新网银行走的第一个阶段,是数字银行的1.0时期。我们主流银行长期有业务驱动,我们根据不同的业务组成,比如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小微业务等等,但是在新网银行是通过数字流程,人工智能流程重建了组织架构和人才的队伍,目前4/5人才来自于建模人才和科技的人才,没有前端的业务人员没有客户经理这个层级,全面进行了数字化的改造。同时在部门的组织架构里面,组成了17人、7人的灵动机动组,同时我们在产品里面进行了数字化的改造,比如说我们的好人贷基本上7秒钟实现申贷环节。我们走在1.0的阶段,展望人工智能我们的数字化银行会走到2.0的阶段。今天我们向两头发展,一种是互联网的场景,通过风控、科技进行快速的对接,另外一头我们跟上千的金融科技的包括金融类的公司形成连接,我们觉得这是第二头;最后一头我们一定走到服务的智能化,金融的智能化,跟人工智能非常的相关,无论是智能投顾还是智能理财,智能的信贷一定会在那个时期实现金融的服务的智能化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及时的响应,会有三步实现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非常感谢! 王洪栋:我来自于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跟零售有关的管理工作,它涉及的领域很深,但是整个金融的本质就是处理一件事情,把有资金的人和需要资金的人联结在一起,可能产生股权的交易,也可能是借贷融资的交易,无非是这件事情。所有运营都是解决这两个问题,一个是让我们的框架更流畅效率更高,第二就是找到客户的效率更高。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也是这两个方向来做的,我们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力度比较大,大概今年年初我们行长提出把招商银行第二次转型下半场的核动力定义为金融科技,分三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具体到财富管理业务有一些业务实现了网络化,有一些走到了智能化,但是有一些业务连数字化都不够。在整个的基金投资事情过程中,我们知道大部分的东西有一些实时的数据,从网络化到数据化这两步大类资产配置的时候可以实现,但是在智能化上完全做不到,大类资产按照四五类划分,都不够,如果更细致的刻画需要不同的方法进去,我们加入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算法才完成它的过渡。这里面第二步就是基金产品选择上,连网络化到数据化都没有走完,我们要穿透基金产品要穿透到基金经理,它交易的大部分的数据都无法完全的体现出来,这些东西都是非结构化的数据,没有存储也没有历史的积累也很难公布出来成为智能化。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已经有数据化的部分加入了智能化的部分,没有数据化的部分进行网络化然后去数字化,我想整个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是这样的步骤: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一条路我们还要走下去。有的业务走的比较靠前,有的是起步的状态,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蒋则沈:我插一个问题,赵行长提到了他们银行一个客户经理都没有,我们知道招商银行是有品牌有客户经理的队伍,您觉得在未来客户经理在面对竞争和挑战中有什么思考? 王洪栋:你问这个问题比较具体,也是我们一直在想的。这个事情取决于我们要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面对的客户是什么样的?提供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如果我们提供金融服务是一些不太需要客户做出特别复杂的判断这种业务,其实有没有理财经理并不重要。但如果我们提供的金融产品比较复杂,如果这个金融产品有风险可能有亏损,这有没有理财经理差异度就很大了。2015年4月到6月全市场成立了8支超过100亿股票基金,有一支最大的接近200亿,两年后的今天8支基金里面有7支都没有回到净值以上,其中有一支亏损现在大概净值只有4毛钱,但是有一支产品现在净值是1.6块,两年半时间过去7支都是亏损的,只有1支是赚钱的。真实的数据到11月底的时候8支基金,1.6块的基金有75%的客户赎回了,4毛的基金赎回率只有30%,面对这样的行为不是数学问题也不是计算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算法问题,是一个人性的问题。你发现很多的投资者,都是这样的问题,要超越人性,如果人工智能的技术帮助客户超越的话可能行,但这可能是理财顾问最重要的工作, 需要跟客户做好的沟通。这有一点像医生,我们应该早点休息不要喝酒和熬夜,但是这个事情很难做,如果我们复杂的产品是复杂化的、波动性的,这里面理财经理很难规避掉。 蒋则沈:谢谢王总,金融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业务,更多的时候 需要穿透人性洞悉人性。我感觉几位嘉宾都是非常能够把握人性的,接下来邀请来自京东金融的吴艳艳女士分享她的看法。 吴艳艳:谢谢各位嘉宾,我来自于京东金融,大家都知道京东金融定位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一家科技公司。刚才看到像赵行长、王总,招商银行也是我加入京东金融之前的一个客户,非常高兴跟各位探讨金融科技以及人工智能在这个时代对金融行业带来的变化以及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京东金融在过去的4年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我们无论在技术,在数据在我们的场景端都是会有比较大优势,京东金融有大量的前端的线上的场景还是农村金融线下的场景,在整个的数据的部分,我们每一天会产生大概200TB的数据量,处理过程中从存储、技术的处理以及从使用和利用的过程中采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比如说京东金融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做我们的风控处理上,像反欺诈,我们的风控审批上都取得的非常重要的成果,这些成果应用在我们的商业化上。在京东金融4400人队伍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是做科技研发相关的人。我们有一位嘉宾讲到京东金融风险识别的部分,你针对银行做风险审批的时候你有数据的时候很容易判断,但是对那些小白的客户没有数据怎么判断?我们发现如果跟这个人建立起来关联性的90%以上都是被判定为优良信用的人,这个人是好人的可能性也是比较高。 京东金融在做科技转型过程中也把科技能力输出给合作伙伴,我们把京东金融技术输出出来形成的一些商业的案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新的思路,包括我们在前端怎么做场景化,以及我们怎么做面对终端客户的应用,我们应用大数据的技术去做了。谈到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个过程中我们场景化、数据化,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它需要存储,我们全场景全数字化,然后做规则化,然后构建人工智能商业的应用。我们认为主要是这四个阶段演变过程中! 蒋则沈:请百度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 许冬亮:感谢金融城和新金融联盟评奖,我是许冬亮是百度金融技术和风控的负责人,我05年从学校毕业加入百度,我在百度最早做搜索引擎的相关性和算法,百度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一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公司。我们处理的网页数据从最早的亿级别上升到现在的千亿级别,处理的内容从文本到现在的视频,从早期的基于统计的分析以及规则系统演变成现在的机器学习,相当于是一个全面的替换过程。在金融领域我们处在非常好的优势的阶段,我们判断金融科技经历了三个阶段,1.0主要是计算机的技术IT的技术,2.0是金融科技的移动化,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现在正在往3.0迈进,就是大数据和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最近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围绕个人的数据越来越多触及到一起。原来一个人只有工作和家庭里面用PC,有智能手机的时候出去吃饭、旅游、上下班的路上也会打开手机看,这样各种各样的信息联结在一起,对人的刻画相当的全面。第二就是AI突飞猛进的发展,像图象识别,深度机器学习,一项技术取代了之前十年学术界的技术积累,这就是AI发挥出来的能力。像最近的AlphaGo特定领域下人工智能都已经打败了纯人工的方式,代表了一个很强烈的趋势,我们正处在这样的趋势下。 百度金融承接了百度大数据处理以及AI的特性,希望在未来与金融合作伙伴一起把金融科技置身于金融服务当中,让大众享受到更加优质平等的服务。我们希望提供金融科技能力真的可以帮助金融的业态,帮到金融的服务,我们瞄准金融企业最核心的痛点:第一个痛点是获客,我们帮助企业解决获客问题;结合用户的风险和它的需求提供了可授信的接近2亿的白名单作为侯选;第二方面基于大数据画像,把金融企业需要的客户联结在一起和银行做了实验,在早期不进行智能分发的情况下分发的准确率只有30%,但是做了智能分发以后准确率提升了80%。第二个痛点是风控,就是关于大数据的风控在金融领域的影响,百度的金融科技和大数据能力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数据的多样性,百度有14款过亿的APP,每天是百万级的客户的搜索,这些数据结合在一起全面的刻画客户,一个是反欺诈的特征,大家知道互联网有很多的欺诈行为,这些欺诈行为想在单一维度隐藏造假比较容易,但是多条线说造假成本极高,所以它在反欺诈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二和央行征信人行征信的互补性,人行征信数据很强但是互联网的用户行为数据表现出多样性,在数据覆盖不够的情况下,没有征信的用户能提供很好的辅助,帮助金融机构进一步的甄别这些用户的信用情况以及风险情况,提价更加优质的服务。 第三个痛点就是资金获取,我们提供了基于区块链保障信息安全的ABS的平台,到目前为止ABS平台已经运行了超过140亿的资金规模。接下来还有一个是用户体验,我们把我们的视觉、人脸识别技术云的识别技术用于用户体验提升上,对攻击的拒绝率可以做到95%,这是非常领先的指标。我们能提升用户的满意度,97%的在线问题可以通过智能客户回答,用户的问题解决率可以做到90%,这些都是AI和大数据赋能的。总之就是在整个层面我们是全方位的希望把我们的金融科技能力和大数据能力输出和行业伙伴一起共赢,让大众得到优质的服务。 蒋则沈:下面请蚂蚁金服陈劲松分享一下! 陈劲松: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们来交流这个话题,昨天特意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要有真知灼见不要打广告,弄的我倍感压力。因为我们是一个年轻的银行,我们在科技方面处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真知灼见我不敢说,结合我自己的工作说一点干货,我不说广告,我自己都不介绍。 我们最近说大数据和AI对银行的变化,我们集团的CTO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候就要求你们每一个技术同学必须有大数据的思维,让大数据的技术技能融入到你们的血液里面去,今天我们又做了新的规划。我们提出要把AI用在每一个地方,架构师好像都喜欢画图,我希望挑战一下自己能够把结合实践,说一下AI在银行的哪些业务场景可以落地?以客户视角来讲客户需要银行什么?就是在它需要产品的以最便捷的体验的方式给它最好的产品,第一产品的感知,第二是产品的使用,第三是产品的金融结构,把三个浓缩在一起就是产品和体验。我们第一要提供产品,第二提供运营,第三提供分析能力,第四要有风险的能力,最后一个我们要符合监管,提供符合监管的能力,这几个能力怎么样落地下来?第一个就是产品,我们在线的所有的银行的交易系统都是完成产品,完成金融交易结构的,这里面我们AI怎么找到一些场景?我们的产品交易系统为用户服务的,用户包括客户,还有自己的运营小二,第三还有我们的合作伙伴。在产品交易结构中,AI可以做预测类的场景,比如资产收益的预测,比如ABS就是资产怎么定价,因为一笔资产可能提前还款也可能出现逾期,可能转循环和转分期,我们如何使用AI的手段进行预测,将来可以更透明的做资产监管或者扭转。 我们整个交易结构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说对后台系统使用的,怎么提高运营的效率?比如智能的电销、智能的客服,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用户的体验问题。第二就是市场,我们要做营销,用户要感知我们的产品,在这一块要有智能营销系统及要有智能的分析,还有智能的决策,最后我们需要有智能的产品实验。希望通过这个循环解决营销,还要解决产品自身交易结构的特点。最后提供出一个千人千面的产品的感知和产品的体验。我们还有一个就是怎么进行风险智能化,风险有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我们的头部的客户都比较少,20%,你要给它授信准入,但是80%长尾客户资金量不足,我们通过关系图谱给它建模和授信,操作风险第一层次是账户的风险,第二是交易的风险,第三个是流动性风险。银行出现问题一个是流动性的风险一个是信用风险,我们用AI来预测流动性的风险。第四个是市场风险,我们很难做到利率和汇率的风险,但是市场逾期的风险可以用AI做到。 讲了这些通过AI解决我们用户产品的使用问题,它的底层就是我们的大数据平台,我们大数据平台有实时的处理能力。这就是我要描述的这张银行的智能化IT的架构图。我们最近做很多AI的培训,有一个大牛跟我们讲AI好像是第三次的春天,前面有过两次,现在AI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我琢磨银行IT的发展,80、90年代时候银行可能手工记帐慢慢的局部做电子化,2000年工行开启了大集中,那才是银行IT的第一代,解决了用户生产效率和体验的问题。10年前IT开启了分布式和云计算,把效率推到极限。大家知道支付宝双十一TBS是25.6万,我们看到这个数字在增长,但是大家不知道我们的内部交易量远远超过25.6万。媒体眼中的AI和工程人眼中的AI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经常想AI是一个趋势,但是没有真正挖掘你内心潜在的诉求,AI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相信有人因为看见而相信,但是我们这个社会更多人需要因为相信而看见。 蒋则沈:最后一位是汪董事长,他是安全方面的专家,看金融的话也是先看安全,听听汪董事长对安全的看法。 汪德嘉:刚才蚂蚁的同事站着讲,我也站着讲,我们是一个新型的企业来学习的。首先感谢金融城提供这么一个公正客观的平台,今天很荣幸获奖了,刚才侯总也提到人工智能,京东的数据探索者大赛我们也与大行合作拿到登陆行为分析的第一名,我是2011年从国外回来创业,公司叫通付盾,我们专注于金融科技和网络安全方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有很多的挑战,我们今天的话题是责任金融,我们有四条产品线,整个的金融环节里面一个是账户安全、第二欺诈安全的防护,第三是信用安全的防护,第四就是应用安全防护。我们这里面四大金刚有相同基因的,这个基因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 我们与其他的公司的区别,两点:一个我们安全解决方案,我们的技术解决第一次的问题,比如说身份安全,怎么第一次识别你自己是你自己,在数字应用里面特别的关键,我们用人脸识别的技术,也用其他的声纹、指纹等等,我们要多样的身份验证,根据你环境的风险给出相应的安全的解决方案。第二是包括欺诈也一样,第一次在这个平台做欺诈怎么识别,通过大量的安全的数据行为的分析,第二你看到盾是与密码相关,我们不是以加密为核心,我们以计算的方法做盾的。我们认为像大数据像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它促进了发展科技赋能,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必须用这些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这些思想在我们的产品线里面贯通。我们用金融科技也是做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我在美国做很多年的CRM,不仅是风控,还有精准营销。这是公司的介绍,今天非常荣幸,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平台,非常感谢,希望多合作交流! 蒋则沈:刚才各位嘉宾分享了他们的见解和自己专业上的认识。接下来作为一个文科生,我需要发问,大概准备了3个问题,我可能请我认为可以首先回答问题的嘉宾回答,其他嘉宾可以做补充。第一个问题:现在大家关注这么火热的人工智能,究竟是不是一个万能药,是否是万金油,我们做传统金融都知道,金融的内部分工很细,分银证保,分支付分财富管理,从进入人工智能的角度来讲,最有可能在哪些点获得发展,跟金融的契合点会首先发生在哪些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上?我先抛给赵行长! 赵卫星:我们目前跟大家的进展差不多,我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到了一半程度,可能是人工的程度,智能的程度大家的进展没有这么快。第一互联,第二数据,我们做了很多趋向于数理统计的工作,人工智能还有几个方向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第一解决什么问题,任何创新要解决效率性的问题,否则就是伪创新。第二点要解决成本性的问题,不是说人工智能上了以后你的成本大量的上升,你的盈利性越来越差,否则人工智能对所有的金融机构而言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第三个要解决风险性的问题,不是上来以后造成大量的风险,而是不断的降低风险,基于此我认为人工智能在金融机构的推广也是有步骤的推广。我们看到第一个在智能客服领域,在座的各位包括新网,智能客服的上线达到95%以上的比例,有一些企业更高。服务相对单一的情况下智能客服在这里面的覆盖率更强,第一效率能够快速的提高,客户或者用户在你的对话过程中非常多的问题已经标准化了,通过技术的手段在标准化前置到智能客服里面,我们能够快速的判别,它还没有开口我们已经知道他想问什么问题。这就是提高效率,成本一定比人工更加节省,风险性相对的降低,我觉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在在线信贷的提到的两个领域里面进入比较深,第一个领域就是反欺诈,确实在大数据已经互联以后我们可以运用非常多的人工智能,刚才提到生物探针等一系列的技术,在反欺诈领域已经大量的应用了。第二个就是建模,大家做的仅仅是第一步,比如说数理统计,真正意义上智能的部分就是不断的自我修复、不断的完善的部分,国内相应的金融机构做的比较少。为什么新网得了这个奖,就是我们在机器的自动学习和自动修复功能里面全面进行了上线,今天说老实话新网银行的模型判断里面基本上真正人工参与的部分很少,都是A/B决策引擎自动修复的过程中做的。它解决了前面两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要通过时间检验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中有一点就是对客户的风险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这是对金融机构本身的风险防范,对客户的影响性没有那么高,金融机构在有限的风险控制的范围内可以大胆的进行创新,这是一个关键。如果产生了用户风险要小步慢慢来,但是对金融自身的风险,可以设定一个风险值往前走,在线信贷已经往前走了一步。 智能投顾可能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这跟目前的刚兑也相关,如果有一天把所谓的刚兑取消了,智能投顾领域还有很大的一步跨越。王总提到基金领域会应用的更多,但是更多的产品更多的识别客户风险匹配风险这一头,目前的形势下做的比较少。支付领域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是生物能力的探索,目前还没有看到更多的新鲜的解决方案,基本上路径从智能客服到在线信贷到智能投顾会是逐步的延伸的过程,我们今天更多的是大数据项下的人工,还没有到真正到智能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蒋则沈:同样的问题问一下来自蚂蚁的陈首席,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技术的范畴来讲,它本身有没有薄弱环节,有哪些特别不适合在金融领域应用?这样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或者踩一些坑? 陈劲松:这个观点是我个人观点,在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使用场景,人工智能它的本质不是100%的实体,不管是风险预测还是做其他的,我们在金融领域跟业务行为强相关的地方人工智能干预的角度是很少的,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的范围非常大,在市场上我们可以做到全部的人工智能。比如说预测和分析,用人工智能解决人的问题,人看这些数字和报表不是100%的确认,可以用AI解决。但是如果你记帐今天存2万块钱,这肯定不能用AI解决。 蒋则沈:接下来进入第二个问题,从时间维度上看人工智能发展的演变过程,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特别是金融领域的话,我们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和历史站位?未来还有多大的发展和探索的空间?未来的人工智能是我们完全可以走向金融领域的无人车无人驾驶程度?还是我们是一个人工干预和模型计算算法相结合的模式?这个问题请教招行王总,从银行经营角度来看,我们知道摩羯智投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王洪栋:我挺个人的想法,也是最近想的比较多,没有跟太多的朋友交流的一个想法,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技术,在整个的金融领域的启动是由供给方启动的,由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为改进效率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客户,甚至有可能是为了新的商业机会,它的启动路径有两个:第一把钱借给这个人,就是信用这件事情先启动的,它首先解决的我在启动过程中我自己的风险控制到最好,大部分的金融科技应用都应用于风险欺诈和防范,然后把钱放出去,这是商业机构的经营角度来讲的。这个领域大部分都是一些数据性的东西,只要抓住了更多的数据,就会发展的很快。第二从客户手里拿钱,某种程度上就是销售产品,这件事情改进的手段大部分是从体验上改进,我怎么把这个客户刻画的更精准,抓住客户的每一个角落留下的痕迹,告诉他有这样一款产品你可以交易,这也是解决金融机构的成本问题。找到这样的客户,无论是财富数据交易数据甚至身份数据都可以很容易应用到,这个领域也很成熟。基本上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营销的精准性出发的。但是有一个问题要前置一点思考:金融把钱借给客户,或者从客户手里拿走钱。我们做的这件事情本身用药物来处理,我们卖的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是保健品还是药品,如果是非处方药,无限制的找到这个客户,做一个更精准的广告这没有问题,确保这个客户有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就可以。如果是处方药,这件事情运用的时候就要谨慎很多,我最担心的部分,商业机构应该满足客户的杠杆需要而不是创造杠杆需要,否则演进的速度就不太好了。在产品的销售上也一样,你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如果是一些波动性类似于处方药的东西,对这个客户无限制的接近它推送给他,危险就来的更快。金融这件事情,本身是经营风险,不仅是行业的经营风险,客户参与金融,本身也是用风险置换的,这个事情在第二阶段发展的时候,在智能应用上应该注意。从具体的技术来看,技术是两个路径:先解决结构化的数据,已经形成的数字是最容易智能化,第二把非结构化的进行语音识别语义的识别。比如说语音素材怎么提炼成文字素材,又怎么提炼成语义素材,这个过程很大,这个划分就这两个部分。 蒋则沈:我们开无人车但方向盘和刹车要稳稳的握在自己的手中。下面问一下百度,无人车是百度的重要目标,从咱们百度科技中心化的角度来讲,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下一步的发展? 许冬亮:人工智能加上人工两个字就意味着人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个词“认知身体”,认知是大的框架,在细则的执行的是偏体力的,人工智能包括技术的进入,越来越多的解决偏体力的重复的劳动,在金融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偏重复性的偏体力性的劳动或者缺乏创造性的劳动在既定的框架下,只要框架理的非常的清楚,越来越多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像智能客服。有一些更多的在尝试往前推进,像大数据风控,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发现客户的风险,有一些是数据层面的有一些是关系层面的,所有的东西联结在一起,我们分析好和坏之间的差别,人工智能就属于比较擅长人工解决的问题。 在越来越多的框架下,这个逻辑或者规则抽象出来以后,只要两样东西有支撑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就可以越来越多的替代和覆盖的。哪两样很重要的东西:一个是数据,因为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离不开数据,数据的价值很高,在数据比较稀松的比较少的领域,人工智能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第二是算例,因为算子这个事情业内发展很快,只要数据和算例有很好的保证情况下,我们发现不停有行为的算法取得突破。现在关系网络上又有新的深度学习的方式结合进去,算子的突破很快。制约人工智能最大的两个瓶颈就是数据和算例,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已经提出几十年的时间,为什么最近几年得到突破?就是因为最近的几年各行各业在大数据的环境下算例取得了突破,才能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往前发展。未来的这些年可能是爆发式的增长,序列向上,在数据积累比较雄厚,在算例能够得到支撑处理大数据能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人工会消失,人工始终会存在,人工发展是在智能的基础上越来越往高层次发展,人的寿命就这么长,它认知的东西有限,不管经济的还是政治的,很多因素重复的循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了。现在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是大家有很多学习的时间,能够释放出来,从过去的重复的体力劳动或者没有创造性劳动当中释放出来,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成长,认知会进一步的升级,在框架内智能将发挥作用! 蒋则沈:刚才您提到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数据的概念,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的基础一定有非常雄厚的数据基础作为支撑,这衍生出我第三个问题,关于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道德性保护的问题,当今时代数据像工业时代发现的石油一样,数据像石油一样面对智能科技的今天承担着同样的使命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上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和课题,我请来自于京东金融的吴女士给我们谈谈的体会,请汪董事长做一个总结性的陈述。 吴艳艳:我本身在京东金融做金融课题事情的时候,也非常的理解,大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追求企业的效率,对客户的精准定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你对终端客户不可能用原来老的人工的方式做处理,所以这些数据对金融机构非常的宝贵和关键。具体用到我的营销,用到我的反欺诈信用风险,识别这个人的好坏,通过行为判断他有没有欺诈的风险,但是对这个人的隐私保护怎么做界定?京东金融我们首先认为在法律框架下,对一个人的隐私保护对数据安全性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课题涉及到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存储,以及我们在标签化应用会应用到什么样的合适场景来做。京东金融在制度的环节里面,对数据上会有这样的考虑,我们有很严格的数据的安全使用制度,包括今天的客户数据的隔离,第二就是我们产品设计环节,今年高法颁布了对客户隐私保护的要求,我们对所有的产品重新做了一个查核,在整个的产品设计过程中有没有设计采集不当的使用过程。在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个从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社会道德角度考虑,我们这个产品是处于善良本性做设计的,还是产品处于一个对客户的无穷的利润价值的角度考虑的,我们在产品设计中善良的考虑是很重要的。 现在大家讨论,出现信息垄断的巨头,有大量的信息形成了垄断机构,整个的和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大家知道京东金融转型之后,和金融机构创造了很多的产品很多的场景,我们要符合监管的要求,第二要和金融机构合作,看双方保护客户隐私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户最优的体验。我们内部管理规定包括提供客户标签的时候使用方法方式,以及我们的使用的交易笔数是什么样的都有特别严格的规定。这是我们在隐私保护里面从制度从产品设计到管理以及我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都会非常注重安全隐私的保障。 汪德嘉:昨天估计很多人看到了,有一个消息,在暗网里面有一个数据包在流通,这个数据包里面有10多亿的明文密码,这是冰山上的一角。其实在互联网上数据大集中,这里面数字化大集中,给金融其他行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如何保护这些数据的问题。这里面不仅是技术,技术可能有漏洞,而且防不胜防,另外还有管理方面人性的弱点,数据泄露频繁发生。我11月出版了一本书《身份危机》,上中下三篇第一篇黑产战争,主要描述国外的,第二是身份的简史,第三篇系未来身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行业都特别的重视,6月1号《网络安全法》的发布,它给了一个总则,但是细节落实与技术密切相关。有一些东西比如几千块钱或者数据泄露怎么溯源?这很难,法律颁布以后,如何把技术与法律相结合,规范这个行业,保护公民的隐私,这就是数字政府的公众安全怎么做,现在有很多的探讨。我从技术方面提供一些咨询,我开场白的时候提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技术高速发展,有很多的创新给社会带来活力,但是怎么解决它产生的问题?还是用大数据的方法、区块链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怎么实现数据共享?你可以说把它集中起来提交,但是数据大集中起来就给黑客一个很大的目标。人性是有善恶两面,像机器人人工智能能代替人,人创造人工智能,人创造机器人是为自己服务的,最终要人来掌握的是可控的,机器人即便是你创造的,它是确定的东西,从另外一个角度机器人是可靠的。隐私保护怎么解决?让可信的机器人去帮助我们保管这些隐私,不是一个机器人,而是很多的机器人,帮你保管部分的隐私,通过把这些隐私拼起来,看你多少资产有多少社会关系,这种方式用分布式的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方法来解决数字经济里面的隐私和保护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思路,也是我们在探索的,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蒋则沈:谢谢今天所有的嘉宾,我们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实际上是每一个人都成为被互联的目标物体,智能手机成为我们自己人体上的器官,4G信号是我们通向这个世界的一个脐带。这个趋势不可避免, 由此产生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希望今天我们只是给人工智能做了一个小小的开题,明年这个时候希望我们重新聚在一起把这个问题谈的更加深入,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银监会业务创新协作监管部处长 蒋则沈 银监会业务创新协作监管部处长蒋则沈出席会议并作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主持人。[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张承惠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出席会议并作为以“科技赋能普惠金融”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主持人。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承惠:先请每一位嘉宾就自己感兴趣想说的话题讲讲,不超过5分钟。 王君:首先我参加这个会有点像外行跟内行对话,因为现在的金融科技的事情,我跟科技没有直接的关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所有的经济学家在各种场合都谈Fintech,说到这个问题,我有几点想法:陈龙教授在各个场合都说过,这个普惠金融的问题,在传统的模式下,是遇到了瓶颈,因为覆盖面和可持续性问题解决不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就产生了突破性的颠覆性的进展,希望未来可以更好的解决普惠金融的问题。目前来讲还是喜忧有参半,喜的是大家都看到这个领域的进步,尤其是小额贷款、移动支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像我们知道的著名的案件,像E租宝,以及现在的现金贷,这些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问题相比综合来看,真的很难做出判断。应该说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失败的案例,普惠金融的道路可以说损失惨重,未来也有很多的隐忧。我的看法就是一些关键问题不解决,将来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在普惠金融领域还会出现一些大的问题。 结合我的工作,我想说一下,我们政府财政方面应该对公共资金政策的评估和使用效果做出判断,以便未来更好的利用公众政策促进金融要实现的目的。进入监管,大家都有同感,经过了十几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金融监管是运动式的监管,到了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有放大效应,造成了破坏非常的严重。 我在前一段阶段听陈龙教授讲的多头放贷,就是造成了严重的放贷过度,贷款超过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现金贷都可以合理的存在,但是征信体系并没有真正的起到这个作用,还是分散的。我们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模糊了征信之间的边界。现金贷也可以看到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做的不够,在这个方面一行三会四个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太分散了,其实可以建立一个国家级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机构。 总的来说,我的看法就是责任金融,无论怎么道义劝说,都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靠暴力催收,靠道德说教,能解决一部分的有温度有良心的责任机构的问题,但是总是有搅局者,所以必须需要有效的监管,但是监管又不能扼杀创新,所以这个问题要非常重要的,也是不能绕开的问题。我们知道过度放贷的问题只要有利益,那么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创造利润的冲动大大压过了有责任有秩序的发展的目标,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未来的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实需要公共政策和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提升。 张承惠:刚才王首席说了咱们的喜忧参半,我觉得他说的忧大于喜,讲的公共政策和公共资金的使用是一个老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他后半部分的观点我非常的支持,对喜忧参半我保留一点不同的意见。下面请胡行长做发言! 胡德斌: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我争取把我的时间均给王首席一点。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每次这样的会议收获满满,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对自己是非常好的提升。今天大会的主题是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我们范文仲主任的发言给我的启发很大,价值创造是生产环节创造的,金融是中介服务,收取适当的利益,资金的调配和再次适配过程中一定向资金使用效率最高的场合移动。我们银行为什么把资金都集中到大企业里面去,这也是当时的现状所限制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现在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个人以及中小企业。因为我们通过互联网把各种各样的业态联系起来,把我们的个人的一些行为,还有其他的行为掌控起来,这样对个人行为的认知有大量的数据产生,给金融服务面打开新的空间。恰恰这些中小企业和个人对金融的服务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所以通过科技的赋能,让普惠金融发展产生一个很好的前提。我觉得现在来讲,从个人来讲,或者中小企业端来讲,更多要把金融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场景中,以及中小企业生产场景当中,只有抓住了场景才能更好的了解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实际的状况,才能把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得到改善。随着我们技术能力的增强,我们会把更多的金融的服务能力,嵌入到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行当中,也嵌入到我们个人日常生活当中场景当中,让金融伴随着经营活动和日常活动而产生,这样的话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好的解决信息对称的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金融体系多头借贷的问题,当我们的信用社会成熟度更高的时候,所谓现在现金贷的目前发生的问题,通过信用体系的不断的完善和增强,我们的金融服务可以向更深的程度发展。作为银行来讲,应该说我们很想做事,也想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扩张业务做服务创新,但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要把控自己的风险,做自己能力可控的事情。如果是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我们首先要从能够掌控信息,有场景的角度入手,随着我们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把金融服务能力扩展的更广,服务的水平深度做的更深,这就是我关于普惠金融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张承惠:谢谢胡行长。上海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做的相当不错,这一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他们也入选了。下面请农行的左总做简要发言。 左振哲:感谢主持人,我们这个片断主题是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我想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金融科技大家耳熟能详,作为一个传统的金融机构,我们深深的感受到金融科技对我们农业银行,或者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它深深影响到我们产品创新,我们的服务创新,我们的内部管理甚至是一些商业模式的改变。普惠金融大家说的更多,我今天来的路上看路边有一个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的门槛有几个字“欢迎参加普惠金融研讨会的各位嘉宾”,我在路上看了手机微信,说美国今年前三个季度它的大学生贷款逾期率人数达到460万人,是四年前的4倍,本身就是第三季度单季度增加了27万人,这也是美国的普惠金融。我们国内普惠金融很热,作为农业银行,我们在普惠金融上最大内容就是服务三农,我们有22万的员工,我们在普惠金融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普惠金融做起来也很难,我们的风控、效率、成本、商业可持续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想到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能否赋能普惠金融?我们做了一个探索,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把金融科技服务三农进行结合,我们建立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我们切入一个场景,是平台的第一个维度。这个场景就是商品流通领域为商户提供经销存管理支付结算包括内部的财务处理,通过这个环节向上延伸到农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往下延伸到乡镇的经销商,最后到农户,把整个的产业链连接起来,更好的衔接需求和销售。这是我们的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我们在这个产业链上嵌入了农行的金融服务,这是场景,我们服务跟着去,有支付的服务、理财的服务、保险的服务、基金的服务,农村的代理服务和缴费服务,使农村农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我们的服务。第三个就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的资金需求,通过平台的自有数据和采集外部的政府的以及协会的特色产业数据对农户进行一些生活和生产的贷款,给他们解决造血功能,通过这三个维度促进我们农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我们动作科技金融的赋能在服务三农的路上会走的更加坚实和长远!谢谢大家! 张承惠:谢谢,农业银行设立之初就是为农业服务的,在改制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也是为农村的普惠金融服务。下面陈首席发言,您前面已经做了发言,如果没有补充的我就进行提问!如果有补充的就进行补充吧! 陈龙:我想第一个我们这个时代机遇非常不一样,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让人人获得平等金融服务,从中国来讲历史阶段来讲,十九大以来讲我们中国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给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的重要。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技术角度来讲都是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它。我想讲的我们行业应该做什么?监管面临一些挑战,从行业的角度来讲,从自己来讲,我们从业者越来越觉得抓住机遇的关键是让技术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确实技术改变了触达用户甄别风险的能力,真的要变成你的竞争力,而不只是说一说。刚才讲到现金贷的例子,如果是高利贷+催收的方式可以做一段时间,但是不可持续。所以你的核心挑战是如何让技术真的成为你的内生驱动力,这是必须要问自己的问题。我们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甄别风险,一个是保护消费者,这是行业选择商业能力的时候怎么做到这一点。 另外监管,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最核心的就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讲,最核心的还是风险为本,比如说我们监管讲的穿透式的监管,做的非常的好,不管你叫什么名字,就看你做的本质是什么另外就是分类分级,不同的金融比如支付理财保险信用,风险本质不一样,需要的监管不一样,不同的企业,有的做的好,有的做的差,像e租宝这个企业可以把整个行业带下去污名化,好的企业怎么鼓励它发展,坏的怎么规范它?分类分级包括穿透式的这些都非常的重要。另外就是风险为本,风险责任的问题,一种是直接金融、一种是间接的金融,如果是间接的,你的金融中介就承担了整个风险甄别的责任。直接融资不是银行,最核心的不是监管者的责任,也不是金融机构本身的责任,而是投资者的责任,信息披露,投资者适度性就很重要。这是一个跟复杂的挑战,但是却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第三点,监管的智慧,中国的监管做的非常好,如何平衡鼓励创新,以及规范风险,它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有一定的门槛,所有的好的金融创新你没有办法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你给它一定的空间才能设立监管,好的创新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你要给它空间,还要规范风险,如果做的好,中国总体来讲监管对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提到了非常好的支持性的作用,如何让我们的监管成为数字普惠金融责任金融的内生动力,这是非常考验智慧的东西。 张承惠:谢谢陈首席,下面请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做5分钟发言。 张适时: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人人贷这样的企业在整个小微企业服务认知的思考。我们有一个词被提出来了“QYC”就是认识你的客户是谁?第一点就是你要知道小微企业主或者中国的小微企业主特性是什么?第二知道它的需求是什么?第三如何结合中国目前金融科技的能力以及需求有价值的为他们提供服务。 我们看一下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什么?很多人觉得小微企业就是创业者90%企业会死掉会关闭,其实小微企业不稳定性是全球能看到的一个现状,但是反过来讲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大特性,小微企业主本身不是高风险人群,这是它的第一个特性,小微企业是高危的,但是小微企业主并不告慰。第二在中国的小微企业主,很多人觉得创业就是我们看待负债率的问题,它工资收入它的年收入要能覆盖它的还贷的金额,但是反过来讲谁会做小微企业创业?爱品才会赢,大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拼一把,把钱赚到了开始生活。这些小微企业主看起来高负债,来自于它没有那么好的稳定收入,起码不是稳定的社保收入体现的收入,这是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第二个特性。第三个特性是整个的中国小微企业主跟小微企业是不分家的,小微企业很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小微企业主跟公司的资金不分流,它是融为一体的,这是小微企业主第三个特性。 小微企业主借钱用于什么用途?第资金需求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是用于扩张,我今年开一个店明年还要开一个店,我需要20万,他自己凑了18万,还需要借一部分。另外这些小微企业主大量的来自于小商贸,包括零售这样的服务小微企业主比较多,他们有很多的需求,是商品的销售和服务的提供,它本身来讲没有那么强的财务规划能力,小微企业主个人拍脑袋管理自己的现金流,很多时候他们有季度性的需求。第三点由于他们的现金管理,不足的情况需要应急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资金需求第一是小的扩张,第二来自于季度性的需求,第三是应急性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和需求是什么?如何结合金融科技的领域,所谓科技赋能服务于他们?在我看来,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商业的可持续,第二你的服务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们陷入长期过度负债不可自拔。这里有几点问题要解决:第一定价问题,很多人争议像P2P或者服务小微企业利率很高,价格都在15%左右,小微企业八万十万有可能用更抵的价格服务他们吗??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太高是否合理?也不合理。在中国有36%的上限,包括这些人的额度是什么?金融产品你的额度你的定价你的期限基本上决定了这个资金的用途,我们看到现金贷的服务基本上不到1000块钱,超短期,超高利率,他们基本上没有服务这些小微企业主,但是小微企业主这些需求其实是合理。所以第三点就是有效的获取它。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实给中国这个社会构建小微的能力,在我们看来是全球第一次能用科技的手段,通过个人把这样的资金流到小微企业主,这是中国的现状,我们还是很庆幸这是一个大的时代,各个层级各个体系下各个需求,小微企业主背后是一个有价值的需求,应该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支持,这是我的观点。 张承惠:时间很短,他有一些话还没有说完。我记得前天我在一次会上,有四大行退任的行长说我们持牌的大银行要向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学习,就是他们特别注意研究客户,定位特别准,对客户的需求把握非常的精准,用科技手段提供金融服务的供给,这一点值得持牌金融机构学习!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做一个非常简短的提问,首先王君先生,他去过很多的国家,对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我想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对科技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这个前景能否做一个你的判断?你觉得它能走多远?或者走的更远一点,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王君:今天提的不是我内行的问题,都知道中国这方面走的很快,现在国际上都看中国,主持人的落脚点走的远走的快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非常的清楚。一个是政府的职能要明确下来,具体的公共政策和财政政策,第二就是监管,没有监管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新型的金融机构都走不远;第三金融科技高度的依赖于数据和大数据,但是这是双刃剑,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未来中国在这方面非常值得关注,因为这里存在潜在的风险。未来我们存在的金融数据以及数据大规模泄露的公共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小,需要国家建立立法。第三个就是基础设施,我们说的大数据很多机构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很亮丽的,你要问一些居第的问题,比如说你覆盖了多少客户,用什么方法,他们也说不太清楚,像单车来势很猛,但是大量的投入大量的浪费,前途还不知道怎么样,这些都是存在的。作为前提条件我说到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你从最近现金贷的事情可以看到,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要作为一个前提条件,另外你对产品进行提示同时不能侵犯消费者的利益,不能超过它的还款能力,成倍的放贷,比如校园贷借一万一年下来整成24万,这就是自杀的行为,根本走不远。我们金融科技如何走在世界前列?这里面隐含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得承担着未来这个领域开拓的责任,我们所有人的责任,监管者、制度者不要一出来就说教,他们自己也需要建立起来有效的监管体制和公共资金使用有效性和公共资金制订的有效性。 张承惠:谢谢王首席让我们冷静的头脑看待当今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我给胡行长提一个问题:上海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你觉得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作用在哪里?你们和他们开展合作的空间有多大? 胡德斌:再次感谢组委会上海银行在直销银行这个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奖项,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万物互联的时代,各自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银行来讲本质还是金融的属性,还是金融中介,信用中介的服务商,首先我们要不忘初心,要把自己金融属性金融能力增强。现在世界有非常多的技术可以引入到金融服务过程中,作为一家银行,无论是大行还是小行,一定在原来传统的金融科技里面积累了很多的优势,但是对于一些新技术,上海银行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与大家一起做服务和产品的创新,我们还要回归到金融服务的本质,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还要服务实体经济初衷来做。金融科技公司也需要银行的配合,因为在金融科技这个领域银行具备场景和数据,只有双方找到很好的契合点,我们才能实现共赢,今后一段我们将与金融科技公司围绕重点领域联合创建一些新的服务,可能通过联合实验室的方法与金融公司走在一起。我们通过前面几年的实践,利用金融科技的能力为银行的业务拓展做出成绩,比如我们的直销银行将近1300万的客户,这里有99.5%的客户都是原来上海银行的。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力量,我们都是做不到的,我们是金融科技的受益者,我们会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做好金融普惠服务。 张承惠:你估算一下这三年来你们和几家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过合作? 胡德斌:不知道金融科技公司怎么定义,我们和70多家合作伙伴是共同拓展用户,共同拓展业务的,这与银行原来只是把自己的融资能力支付能力简单的为企业提供服务是不同的,我们是建立共赢的关系拓展业务,我们还会更多的拓展合作伙伴。另外我们要研究某一些特定的行业,形成我们对客户的了解的能力,这样才能走的更踏实更远。 张承惠:下面对左总提出一个问题,农行作为四大行之一,你们要向金融科技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没有政策上体制上的障碍? 左振哲:确实是的,说的直接点传统的商业银行基因里面就缺乏了互联网的基因,但是我们金融科技公司严格意义来讲都是一些互联网的公司。曾经我们有一位行级领导说过一句话,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银行也不例外。但是我们现在也正处在向互联网企业转型过程中,内部的体制和机制作为运转了66年这么长时间的大行来讲要做适应性的转变非常困难,但是好在我们已经迈开了,我刚才介绍了我们的内部产品和流程,还有我们跟BATJ的合作,我们今天的主题责任金融,两天前我参加了一个合作伙伴的金融部分的成立两周年的酒会,我发现今天合作伙伴没有代表参加我们这个会。他在酒会上体现了它的情怀,也做了普惠金融,做小微企业,做的农民做的学生,我们农业银行也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在服务三农,我们选择的伙伴有共同的目标,另外我们要看中他们的能力。我们格外看中金融科技公司在数据挖掘数据营销,利用数据在精准营销精准控制上的能力,像胡行长说的我们也是彼此互利的,也有大量的客户资源,我们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服务普惠金融。 张承惠:很多人知道左总的选择合作伙伴之后就可以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服务。张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可能比较敏感一点,换一种提法,你对现在的网络借贷的监管办法和现金贷的监管办法有什么可以值得完善或者改进的地方,你提三条吧! 张适时:最近办法出台的非常快,我们的国家调研和认知的过程中了解的非常的深刻,我们没有预期到国家会管到那么细的点,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好的一点。对整个监管郑则的建议我们感觉非常的完善,但是我们有一点期待,一个完善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完美的执行,无论从备案,包括整体的后续的监管,如何公平公正的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知道网络有外溢性,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公平公正及时完美的把政策执行下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向行业推动是很重要的,否则可能带来地区和平台之间的监管套利,这是我们所担忧的。 张承惠:好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无法进一步的展开,我不再做总结了,我觉得5位嘉宾发言非常的好,各有特色,有一些话很有深意,值得我们下来仔细的琢磨,刚才没有时间鼓掌欢迎他们,现在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 张适时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小微企业具有较高不稳定性和风险,所以小微企业贷款是一个全球难题。中国在这一方面也具有很大特性。第一,小微企业主本身并不是高风险人群。第二,小微企业主看起来高负债,因为它没有那么好的稳定收入,起码不是稳定的社保收入体现的收入。第三个特性是整个的中国小微企业主跟小微企业是不分家的,小微企业很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小微企业主跟公司的资金不分流,它是融为一体的。 在小微企业主借钱用途上,张适时也总结出三个特点。第一,大家可以理解为用于扩张,我今年开一个店明年还要开一个店,我需要20万,他自己凑了18万,还需要借一部分;第二,这些小微企业主大量的来自于小商贸,它本身来讲没有那么强的财务规划能力,小微企业主个人拍脑袋管理自己的现金流,很多时候他们有季度性的需求;第三是应急性的需求。 张适时表示,结合中国小微企业主独特的特征与需求来提供金融服务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商业的可持续,第二你的服务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们陷入长期过度负债不可自拔。 关于备受争议的定价问题,张适时认为,很多人争议像P2P或者服务小微企业的利率很高,价格都在15%左右。但是,小微企业八万十万的有可能用更抵的价格服务他们吗?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太高是否合理?也不合理。在中国有36%的上限。另外,张适时还指出,现金贷的服务基本上不到1000块钱,超短期,超高利率,他们基本上没有服务小微企业主,但是小微企业主这些需求其实是合理。 关于当下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张适时有一个期待,他说:“一个完善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完美的执行,无论从备案,包括整体的后续的监管,如何公平公正的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知道网络有外溢性,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公平公正及时完美的把政策执行下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向行业推动是很重要的,否则可能带来地区和平台之间的监管套利,这是我们所担忧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承惠:请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做5分钟发言。 张适时: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人人贷这样的企业在整个小微企业服务认知的思考。我们有一个词被提出来了“QYC”就是认识你的客户是谁?第一点就是你要知道小微企业主或者中国的小微企业主特性是什么?第二知道它的需求是什么?第三如何结合中国目前金融科技的能力以及需求有价值的为他们提供服务。 我们看一下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什么?很多人觉得小微企业就是创业者90%企业会死掉会关闭,其实小微企业不稳定性是全球能看到的一个现状,但是反过来讲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大特性,小微企业主本身不是高风险人群,这是它的第一个特性,小微企业是高危的,但是小微企业主并不告慰。第二在中国的小微企业主,很多人觉得创业就是我们看待负债率的问题,它工资收入它的年收入要能覆盖它的还贷的金额,但是反过来讲谁会做小微企业创业?爱品才会赢,大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拼一把,把钱赚到了开始生活。这些小微企业主看起来高负债,来自于它没有那么好的稳定收入,起码不是稳定的社保收入体现的收入,这是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第二个特性。第三个特性是整个的中国小微企业主跟小微企业是不分家的,小微企业很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小微企业主跟公司的资金不分流,它是融为一体的,这是小微企业主第三个特性。 小微企业主借钱用于什么用途?第资金需求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是用于扩张,我今年开一个店明年还要开一个店,我需要20万,他自己凑了18万,还需要借一部分。另外这些小微企业主大量的来自于小商贸,包括零售这样的服务小微企业主比较多,他们有很多的需求,是商品的销售和服务的提供,它本身来讲没有那么强的财务规划能力,小微企业主个人拍脑袋管理自己的现金流,很多时候他们有季度性的需求。第三点由于他们的现金管理,不足的情况需要应急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资金需求第一是小的扩张,第二来自于季度性的需求,第三是应急性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和需求是什么?如何结合金融科技的领域,所谓科技赋能服务于他们?在我看来,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商业的可持续,第二你的服务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们陷入长期过度负债不可自拔。这里有几点问题要解决:第一定价问题,很多人争议像P2P或者服务小微企业利率很高,价格都在15%左右,小微企业八万十万有可能用更抵的价格服务他们吗??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太高是否合理?也不合理。在中国有36%的上限,包括这些人的额度是什么?金融产品你的额度你的定价你的期限基本上决定了这个资金的用途,我们看到现金贷的服务基本上不到1000块钱,超短期,超高利率,他们基本上没有服务这些小微企业主,但是小微企业主这些需求其实是合理。所以第三点就是有效的获取它。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实给中国这个社会构建小微的能力,在我们看来是全球第一次能用科技的手段,通过个人把这样的资金流到小微企业主,这是中国的现状,我们还是很庆幸这是一个大的时代,各个层级各个体系下各个需求,小微企业主背后是一个有价值的需求,应该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支持,这是我的观点。 张承惠:张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可能比较敏感一点,换一种提法,你对现在的网络借贷的监管办法和现金贷的监管办法有什么可以值得完善或者改进的地方,你提三条吧! 张适时:最近办法出台的非常快,我们的国家调研和认知的过程中了解的非常的深刻,我们没有预期到国家会管到那么细的点,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好的一点。对整个监管郑则的建议我们感觉非常的完善,但是我们有一点期待,一个完善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完美的执行,无论从备案,包括整体的后续的监管,如何公平公正的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知道网络有外溢性,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公平公正及时完美的把政策执行下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向行业推动是很重要的,否则可能带来地区和平台之间的监管套利,这是我们所担忧的。[详情]
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举行—— “责任金融”报告发布 近60家金融机构在京发起践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 2017年12月16日,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举行。此次峰会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主题为“责任金融 科技赋能”。 在峰会上,金融城CEO吴雨珊发布报告《构建金融科技时代负责任的金融体系》(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明确了责任金融的含义,系统地阐述了责任金融相关利益主体——金融机构、消费者、监管和第三方所应承担的责任,特别强调了消费者在整个体系中应负的责任。 金融城和新金融联盟联合上海银行、京东金融等近60多家机构共同发起践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11家企业作为代表在峰会现场宣读倡议书。 什么是“负责任的金融”? 今年9月22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央行副行长易纲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演讲时透露,央行正在考虑提出“负责任的金融”(Responsible Finance)理念,要让金融消费者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并且承担适当的金融风险。把信息告诉消费者,要让他们知道承担了什么样的风险,以及他们的金融行为和金融服务的后果。12月2日,CF40学术顾问、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谈及最新出台的“现金贷”监管新规时也强调,面向长尾人群的金融服务更应当是负责任的金融。 监管层之所以就“负责任的金融”频频发声,其背景是近几年金融领域,尤其是金融科技行业乱象丛生。从以e租宝为代表的伪P2P到今年的ICO、现金贷,技术在深刻改变金融业态的同时也放大了潜在风险,更有机构以普惠金融或金融科技之名,行违法违规之实。 “市场的表现和监管的表态,促使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负责任的金融。”吴雨珊在峰会现场表示,金融城为此开展了题为《构建金融科技时代负责任的金融体系》的研究。 吴雨珊认为,所谓“负责任的金融”,就是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与第三方、消费者三者要共同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三角关系。在这一关系中,金融机构要做到自我约束、合规经营,监管和第三方要适当监管和积极帮扶,消费者则应做到理性选择和行为担当。 进一步地,吴雨珊强调,“负责任的金融”就是要鲜明反对一切打着“普惠金融”旗号所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 如何践行“负责任的金融”? 在发布《报告》之外,金融城和新金融联盟还联合上海银行、京东金融等近60多家机构共同发起了践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活动。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负担起自身应付的责任,共同构建负责任的金融体系,推动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在峰会现场,来自上海银行、新网银行、华瑞银行、富滇银行、京东金融、人人贷、宜人贷、凡普金科、小赢科技、通付盾、勤为科技的11家企业代表,登台宣读了倡议书,并就金融机构应承担的责任阐释了自己的理解。 《报告》则更加明确地提出了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第三方以及消费者在“负责任的金融”体系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具体来说—— 金融机构承担的责任包括:第一,公平普遍地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第二,公开透明地向消费者披露信息;第三,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开展负责任的金融创新;第四,从成本和风险两方面确保业务模式具备可持续性;第五,着重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监管和第三方机构的责任包括:第一,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规范。通过对金融领域内的所有机构,统一监管标准来避免监管套利。同时,协调地方监管机构,努力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积极作用,避免出现监管遗漏。对于金融创新,可以采用“沙盒监管”等手段,试点和评估创新效果。第二,对消费者的教育和权益维护。加强消费者的教育,努力提升其专业能力,改变消费者在整个金融服务过程中的弱势和被动地位。通过第三方机构,为消费者在权益保护方面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先行赔付机制。第三,征信体系建设与个人隐私保护。通过建立独立第三方征信组织机构,在注重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基础之上,搭建高效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更好地规避像“多头借贷”这样的风险。 消费者的责任包括: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消费者要明确两个理性金融消费原则,风险与收益是永远成正比和事前风险防范大于事后维权。同时,通过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确定自身真实的风险偏好。第二,选择适当的金融服务并承担风险。消费者要选择符合自身的金融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在“卖者尽责”的前提下,做到“买者自负”。 《报告》最后强调,在“责任”方面,只有金融机构消费者能够与其他两方成为平等且稳定的三角结构,我们所倡导的负责任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此次峰会还揭晓了“第二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的十佳案例获奖名单,分别是:招商银行、百度金融、京东金融、上海银行、华瑞银行、金融壹账通、新网银行、宜人贷、通付盾、梆梆安全。 据悉,该案例评选自8月27日启动以来,前后历时两个多月,近百家金融机构参选。据主办方金融城介绍,本次评选的评委会由包括CF40学术顾问、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CF40成员、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CF40资深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等人在内的11位大咖评委组成。该案例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谢绝赞助评奖,入选的优秀案例将成为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金融城的教学案例,并集结出版。 此次峰会由CF40秘书长王海明主持。CF40成员、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司长孙天琦,新金融联盟副理事长、宜信创始人兼CEO唐宁和CF40特邀成员、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发表主题演讲。来自监管机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和知名互金机构的数十位嘉宾就“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和“科技为消费金融注入新动能”等主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由金融城与新金融联盟联合主办,由CF40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金融城是高端金融知识传播与资源共享平台,隶属于国内顶尖金融智库——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金融城携手金融政、商、学界的领袖,为金融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权威、前沿的知识和经验分享,已为600多家商业银行和互金机构提供了高质量的培训咨询、资源对接服务,赢得高度评价。 新金融联盟成立于2016年12月,致力于为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深度交流、跨界合作的高端平台。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担任联盟理事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张承惠担任联盟学术顾问,副理事长包括: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京东金融CEO陈生强 、百度副总裁张旭阳、国美金控总裁陈伟、宜信公司总裁唐宁等。[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专题研讨一 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央行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小微企业和三农业务。怎样利用金融科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半径、惠及更多弱势群体?怎样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创新发展、提升服务效率和体验的同时,有效防控风险? 在“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一: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主持人: 张承惠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院原所长。 研讨嘉宾: 王君 世界银行全球金融与市场局原首席金融专家 胡德斌 上海银行副行长 左振哲 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陈龙 CF40特邀成员、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张适时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承惠:先请每一位嘉宾就自己感兴趣想说的话题讲讲,不超过5分钟。 王君:首先我参加这个会有点像外行跟内行对话,因为现在的金融科技的事情,我跟科技没有直接的关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所有的经济学家在各种场合都谈Fintech,说到这个问题,我有几点想法:陈龙教授在各个场合都说过,这个普惠金融的问题,在传统的模式下,是遇到了瓶颈,因为覆盖面和可持续性问题解决不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就产生了突破性的颠覆性的进展,希望未来可以更好的解决普惠金融的问题。目前来讲还是喜忧有参半,喜的是大家都看到这个领域的进步,尤其是小额贷款、移动支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像我们知道的著名的案件,像E租宝,以及现在的现金贷,这些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问题相比综合来看,真的很难做出判断。应该说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失败的案例,普惠金融的道路可以说损失惨重,未来也有很多的隐忧。我的看法就是一些关键问题不解决,将来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在普惠金融领域还会出现一些大的问题。 结合我的工作,我想说一下,我们政府财政方面应该对公共资金政策的评估和使用效果做出判断,以便未来更好的利用公众政策促进金融要实现的目的。进入监管,大家都有同感,经过了十几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金融监管是运动式的监管,到了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有放大效应,造成了破坏非常的严重。 我在前一段阶段听陈龙教授讲的多头放贷,就是造成了严重的放贷过度,贷款超过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现金贷都可以合理的存在,但是征信体系并没有真正的起到这个作用,还是分散的。我们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模糊了征信之间的边界。现金贷也可以看到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做的不够,在这个方面一行三会四个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太分散了,其实可以建立一个国家级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机构。 总的来说,我的看法就是责任金融,无论怎么道义劝说,都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靠暴力催收,靠道德说教,能解决一部分的有温度有良心的责任机构的问题,但是总是有搅局者,所以必须需要有效的监管,但是监管又不能扼杀创新,所以这个问题要非常重要的,也是不能绕开的问题。我们知道过度放贷的问题只要有利益,那么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创造利润的冲动大大压过了有责任有秩序的发展的目标,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未来的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实需要公共政策和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提升。 张承惠:刚才王首席说了咱们的喜忧参半,我觉得他说的忧大于喜,讲的公共政策和公共资金的使用是一个老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他后半部分的观点我非常的支持,对喜忧参半我保留一点不同的意见。下面请胡行长做发言! 胡德斌: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我争取把我的时间均给王首席一点。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每次这样的会议收获满满,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对自己是非常好的提升。今天大会的主题是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我们范文仲主任的发言给我的启发很大,价值创造是生产环节创造的,金融是中介服务,收取适当的利益,资金的调配和再次适配过程中一定向资金使用效率最高的场合移动。我们银行为什么把资金都集中到大企业里面去,这也是当时的现状所限制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现在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个人以及中小企业。因为我们通过互联网把各种各样的业态联系起来,把我们的个人的一些行为,还有其他的行为掌控起来,这样对个人行为的认知有大量的数据产生,给金融服务面打开新的空间。恰恰这些中小企业和个人对金融的服务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所以通过科技的赋能,让普惠金融发展产生一个很好的前提。我觉得现在来讲,从个人来讲,或者中小企业端来讲,更多要把金融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场景中,以及中小企业生产场景当中,只有抓住了场景才能更好的了解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实际的状况,才能把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得到改善。随着我们技术能力的增强,我们会把更多的金融的服务能力,嵌入到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行当中,也嵌入到我们个人日常生活当中场景当中,让金融伴随着经营活动和日常活动而产生,这样的话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好的解决信息对称的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金融体系多头借贷的问题,当我们的信用社会成熟度更高的时候,所谓现在现金贷的目前发生的问题,通过信用体系的不断的完善和增强,我们的金融服务可以向更深的程度发展。作为银行来讲,应该说我们很想做事,也想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扩张业务做服务创新,但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要把控自己的风险,做自己能力可控的事情。如果是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我们首先要从能够掌控信息,有场景的角度入手,随着我们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把金融服务能力扩展的更广,服务的水平深度做的更深,这就是我关于普惠金融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张承惠:谢谢胡行长。上海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做的相当不错,这一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他们也入选了。下面请农行的左总做简要发言。 左振哲:感谢主持人,我们这个片断主题是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我想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金融科技大家耳熟能详,作为一个传统的金融机构,我们深深的感受到金融科技对我们农业银行,或者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它深深影响到我们产品创新,我们的服务创新,我们的内部管理甚至是一些商业模式的改变。普惠金融大家说的更多,我今天来的路上看路边有一个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的门槛有几个字“欢迎参加普惠金融研讨会的各位嘉宾”,我在路上看了手机微信,说美国今年前三个季度它的大学生贷款逾期率人数达到460万人,是四年前的4倍,本身就是第三季度单季度增加了27万人,这也是美国的普惠金融。我们国内普惠金融很热,作为农业银行,我们在普惠金融上最大内容就是服务三农,我们有22万的员工,我们在普惠金融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普惠金融做起来也很难,我们的风控、效率、成本、商业可持续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想到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能否赋能普惠金融?我们做了一个探索,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把金融科技服务三农进行结合,我们建立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我们切入一个场景,是平台的第一个维度。这个场景就是商品流通领域为商户提供经销存管理支付结算包括内部的财务处理,通过这个环节向上延伸到农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往下延伸到乡镇的经销商,最后到农户,把整个的产业链连接起来,更好的衔接需求和销售。这是我们的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我们在这个产业链上嵌入了农行的金融服务,这是场景,我们服务跟着去,有支付的服务、理财的服务、保险的服务、基金的服务,农村的代理服务和缴费服务,使农村农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我们的服务。第三个就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的资金需求,通过平台的自有数据和采集外部的政府的以及协会的特色产业数据对农户进行一些生活和生产的贷款,给他们解决造血功能,通过这三个维度促进我们农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我们动作科技金融的赋能在服务三农的路上会走的更加坚实和长远!谢谢大家! 张承惠:谢谢,农业银行设立之初就是为农业服务的,在改制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也是为农村的普惠金融服务。下面陈首席发言,您前面已经做了发言,如果没有补充的我就进行提问!如果有补充的就进行补充吧! 陈龙:我想第一个我们这个时代机遇非常不一样,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让人人获得平等金融服务,从中国来讲历史阶段来讲,十九大以来讲我们中国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给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的重要。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技术角度来讲都是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它。我想讲的我们行业应该做什么?监管面临一些挑战,从行业的角度来讲,从自己来讲,我们从业者越来越觉得抓住机遇的关键是让技术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确实技术改变了触达用户甄别风险的能力,真的要变成你的竞争力,而不只是说一说。刚才讲到现金贷的例子,如果是高利贷+催收的方式可以做一段时间,但是不可持续。所以你的核心挑战是如何让技术真的成为你的内生驱动力,这是必须要问自己的问题。我们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甄别风险,一个是保护消费者,这是行业选择商业能力的时候怎么做到这一点。 另外监管,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最核心的就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讲,最核心的还是风险为本,比如说我们监管讲的穿透式的监管,做的非常的好,不管你叫什么名字,就看你做的本质是什么另外就是分类分级,不同的金融比如支付理财保险信用,风险本质不一样,需要的监管不一样,不同的企业,有的做的好,有的做的差,像e租宝这个企业可以把整个行业带下去污名化,好的企业怎么鼓励它发展,坏的怎么规范它?分类分级包括穿透式的这些都非常的重要。另外就是风险为本,风险责任的问题,一种是直接金融、一种是间接的金融,如果是间接的,你的金融中介就承担了整个风险甄别的责任。直接融资不是银行,最核心的不是监管者的责任,也不是金融机构本身的责任,而是投资者的责任,信息披露,投资者适度性就很重要。这是一个跟复杂的挑战,但是却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第三点,监管的智慧,中国的监管做的非常好,如何平衡鼓励创新,以及规范风险,它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有一定的门槛,所有的好的金融创新你没有办法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你给它一定的空间才能设立监管,好的创新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你要给它空间,还要规范风险,如果做的好,中国总体来讲监管对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提到了非常好的支持性的作用,如何让我们的监管成为数字普惠金融责任金融的内生动力,这是非常考验智慧的东西。 张承惠:谢谢陈首席,下面请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做5分钟发言。 张适时: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人人贷这样的企业在整个小微企业服务认知的思考。我们有一个词被提出来了“QYC”就是认识你的客户是谁?第一点就是你要知道小微企业主或者中国的小微企业主特性是什么?第二知道它的需求是什么?第三如何结合中国目前金融科技的能力以及需求有价值的为他们提供服务。 我们看一下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什么?很多人觉得小微企业就是创业者90%企业会死掉会关闭,其实小微企业不稳定性是全球能看到的一个现状,但是反过来讲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大特性,小微企业主本身不是高风险人群,这是它的第一个特性,小微企业是高危的,但是小微企业主并不告慰。第二在中国的小微企业主,很多人觉得创业就是我们看待负债率的问题,它工资收入它的年收入要能覆盖它的还贷的金额,但是反过来讲谁会做小微企业创业?爱品才会赢,大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拼一把,把钱赚到了开始生活。这些小微企业主看起来高负债,来自于它没有那么好的稳定收入,起码不是稳定的社保收入体现的收入,这是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第二个特性。第三个特性是整个的中国小微企业主跟小微企业是不分家的,小微企业很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小微企业主跟公司的资金不分流,它是融为一体的,这是小微企业主第三个特性。 小微企业主借钱用于什么用途?第资金需求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是用于扩张,我今年开一个店明年还要开一个店,我需要20万,他自己凑了18万,还需要借一部分。另外这些小微企业主大量的来自于小商贸,包括零售这样的服务小微企业主比较多,他们有很多的需求,是商品的销售和服务的提供,它本身来讲没有那么强的财务规划能力,小微企业主个人拍脑袋管理自己的现金流,很多时候他们有季度性的需求。第三点由于他们的现金管理,不足的情况需要应急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资金需求第一是小的扩张,第二来自于季度性的需求,第三是应急性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和需求是什么?如何结合金融科技的领域,所谓科技赋能服务于他们?在我看来,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商业的可持续,第二你的服务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们陷入长期过度负债不可自拔。这里有几点问题要解决:第一定价问题,很多人争议像P2P或者服务小微企业利率很高,价格都在15%左右,小微企业八万十万有可能用更抵的价格服务他们吗??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太高是否合理?也不合理。在中国有36%的上限,包括这些人的额度是什么?金融产品你的额度你的定价你的期限基本上决定了这个资金的用途,我们看到现金贷的服务基本上不到1000块钱,超短期,超高利率,他们基本上没有服务这些小微企业主,但是小微企业主这些需求其实是合理。所以第三点就是有效的获取它。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实给中国这个社会构建小微的能力,在我们看来是全球第一次能用科技的手段,通过个人把这样的资金流到小微企业主,这是中国的现状,我们还是很庆幸这是一个大的时代,各个层级各个体系下各个需求,小微企业主背后是一个有价值的需求,应该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支持,这是我的观点。 张承惠:时间很短,他有一些话还没有说完。我记得前天我在一次会上,有四大行退任的行长说我们持牌的大银行要向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学习,就是他们特别注意研究客户,定位特别准,对客户的需求把握非常的精准,用科技手段提供金融服务的供给,这一点值得持牌金融机构学习!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做一个非常简短的提问,首先王君先生,他去过很多的国家,对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我想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对科技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这个前景能否做一个你的判断?你觉得它能走多远?或者走的更远一点,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王君:今天提的不是我内行的问题,都知道中国这方面走的很快,现在国际上都看中国,主持人的落脚点走的远走的快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非常的清楚。一个是政府的职能要明确下来,具体的公共政策和财政政策,第二就是监管,没有监管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新型的金融机构都走不远;第三金融科技高度的依赖于数据和大数据,但是这是双刃剑,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未来中国在这方面非常值得关注,因为这里存在潜在的风险。未来我们存在的金融数据以及数据大规模泄露的公共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小,需要国家建立立法。第三个就是基础设施,我们说的大数据很多机构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很亮丽的,你要问一些居第的问题,比如说你覆盖了多少客户,用什么方法,他们也说不太清楚,像单车来势很猛,但是大量的投入大量的浪费,前途还不知道怎么样,这些都是存在的。作为前提条件我说到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你从最近现金贷的事情可以看到,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要作为一个前提条件,另外你对产品进行提示同时不能侵犯消费者的利益,不能超过它的还款能力,成倍的放贷,比如校园贷借一万一年下来整成24万,这就是自杀的行为,根本走不远。我们金融科技如何走在世界前列?这里面隐含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得承担着未来这个领域开拓的责任,我们所有人的责任,监管者、制度者不要一出来就说教,他们自己也需要建立起来有效的监管体制和公共资金使用有效性和公共资金制订的有效性。 张承惠:谢谢王首席让我们冷静的头脑看待当今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我给胡行长提一个问题:上海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你觉得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作用在哪里?你们和他们开展合作的空间有多大? 胡德斌:再次感谢组委会上海银行在直销银行这个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奖项,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万物互联的时代,各自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银行来讲本质还是金融的属性,还是金融中介,信用中介的服务商,首先我们要不忘初心,要把自己金融属性金融能力增强。现在世界有非常多的技术可以引入到金融服务过程中,作为一家银行,无论是大行还是小行,一定在原来传统的金融科技里面积累了很多的优势,但是对于一些新技术,上海银行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与大家一起做服务和产品的创新,我们还要回归到金融服务的本质,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还要服务实体经济初衷来做。金融科技公司也需要银行的配合,因为在金融科技这个领域银行具备场景和数据,只有双方找到很好的契合点,我们才能实现共赢,今后一段我们将与金融科技公司围绕重点领域联合创建一些新的服务,可能通过联合实验室的方法与金融公司走在一起。我们通过前面几年的实践,利用金融科技的能力为银行的业务拓展做出成绩,比如我们的直销银行将近1300万的客户,这里有99.5%的客户都是原来上海银行的。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力量,我们都是做不到的,我们是金融科技的受益者,我们会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做好金融普惠服务。 张承惠:你估算一下这三年来你们和几家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过合作? 胡德斌:不知道金融科技公司怎么定义,我们和70多家合作伙伴是共同拓展用户,共同拓展业务的,这与银行原来只是把自己的融资能力支付能力简单的为企业提供服务是不同的,我们是建立共赢的关系拓展业务,我们还会更多的拓展合作伙伴。另外我们要研究某一些特定的行业,形成我们对客户的了解的能力,这样才能走的更踏实更远。 张承惠:下面对左总提出一个问题,农行作为四大行之一,你们要向金融科技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没有政策上体制上的障碍? 左振哲:确实是的,说的直接点传统的商业银行基因里面就缺乏了互联网的基因,但是我们金融科技公司严格意义来讲都是一些互联网的公司。曾经我们有一位行级领导说过一句话,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银行也不例外。但是我们现在也正处在向互联网企业转型过程中,内部的体制和机制作为运转了66年这么长时间的大行来讲要做适应性的转变非常困难,但是好在我们已经迈开了,我刚才介绍了我们的内部产品和流程,还有我们跟BATJ的合作,我们今天的主题责任金融,两天前我参加了一个合作伙伴的金融部分的成立两周年的酒会,我发现今天合作伙伴没有代表参加我们这个会。他在酒会上体现了它的情怀,也做了普惠金融,做小微企业,做的农民做的学生,我们农业银行也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在服务三农,我们选择的伙伴有共同的目标,另外我们要看中他们的能力。我们格外看中金融科技公司在数据挖掘数据营销,利用数据在精准营销精准控制上的能力,像胡行长说的我们也是彼此互利的,也有大量的客户资源,我们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服务普惠金融。 张承惠:很多人知道左总的选择合作伙伴之后就可以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服务。张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可能比较敏感一点,换一种提法,你对现在的网络借贷的监管办法和现金贷的监管办法有什么可以值得完善或者改进的地方,你提三条吧! 张适时:最近办法出台的非常快,我们的国家调研和认知的过程中了解的非常的深刻,我们没有预期到国家会管到那么细的点,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好的一点。对整个监管郑则的建议我们感觉非常的完善,但是我们有一点期待,一个完善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完美的执行,无论从备案,包括整体的后续的监管,如何公平公正的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知道网络有外溢性,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公平公正及时完美的把政策执行下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向行业推动是很重要的,否则可能带来地区和平台之间的监管套利,这是我们所担忧的。 张承惠:好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无法进一步的展开,我不再做总结了,我觉得5位嘉宾发言非常的好,各有特色,有一些话很有深意,值得我们下来仔细的琢磨,刚才没有时间鼓掌欢迎他们,现在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金融城CEO 吴雨珊 金融城CEO吴雨珊出席会议并发布责任金融报告。吴雨珊认为,责任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区别主要在于,普惠金融强调向社会各个阶层和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责任金融是鲜明地提出要反对一切打着普惠金融旗号,进行违法违规行为。 关于金融机构合法合规开展创新问题,吴雨珊指出,在持牌方面,2014、2015年监管部门为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逐渐弱化牌照管理增强行为管理。但是互金行业有部分企业偏离了正确轨道,因此现在监管苗头又重新回到了牌照管理的轨道上。 最近,央行几位领导在不同场合提出要持牌经营金融业务,要监管全覆盖。对此,吴雨珊表示,市场机构可以通过渠道和方式跟监管部门进行沟通,监管发展趋势最后还是走向行为监管。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我是金融城的CEO吴雨珊,现在正是最繁忙的时候,非常感谢大家来到会场与我们共度愉快充实的周末,今天的主题是责任金融、科技赋能。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题目叫“构建金融科技时代负责任的金融”,这个背景是监管部门释放监管的信号,央行正在提出负责任的金融理念,让金融消费者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承担适当的金融风险,两周前对现金贷提出了要求,面向长尾人群的金融服务更应该是负责任的金融。为什么监管频频提出这个新的理念?大家看到2015年以来,比如说校园贷,带来了裸条、暴力催收的问题,上半年有ICO涉嫌数字传销的问题,还有最近现金贷企业出现利率过高重复授信的问题。 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在所有的现金贷用户当中,借贷行为超过一次的占比是56.5%,在这些借贷用户当中向多个机构借贷,就是所谓的多头借贷用户占比87.4%,在所有的多头借贷用户中逾期率多高?高达84.3%,现金贷当中有过逾期行为的有41.6%,结合市场的表现和监管的表态我们就思考什么是负责任的金融,我们认为负责任的金融是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与第三方与消费者三者共同承担相应责任的三角关系。对于金融机构要做到自我约束、合规经营,监管和第三方要适当的监管和积极的帮扶,消费者的8个字“理性选择和行为担当”。责任金融与普惠金融有什么区别?我们认为普惠金融强调向社会各个阶层和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责任金融是鲜明的提出要反对一切打着普惠金融旗号,进行违法违规行为。对三方的职责我做一个简单的阐述,金融机构的责任分5点:第一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很重要的原则是是充分了解你的客户,刚刚出台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通知》当中要求各家机构要遵守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之前有机构向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群比如说学生放贷,使得这些人员过度负债,这就是不负责任的金融。 金融的责任一方面是态度一方面是能力,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逐渐的成熟,可以比较精准的识别消费者接待人,从而把金融产品卖给合适的人也可以发现可疑行为避免欺诈行为。第二点金融机构应该公开透明披露相关信息,不仅要如实披露收益和风险,同时以消费者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把日息、年化利率、罚息都明显的呈现出来;第三金融机构合法合规的开展创新,我们这里首先想到关于持牌的问题,2014、2015年监管部门为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逐渐的弱化牌照管理增强行为管理。但是我们互金行业有一部分人做的太过了,搞出一大部分的风险,现在监管苗头又回到了牌照管理的轨道上。最近大家看到央行几位领导不同场合提出要持牌经营金融业务,要监管全覆盖。我觉得这一点还是有争议的,市场机构可以通过渠道和方式跟监管部门进行沟通,监管发展趋势最后还是走向行为监管。第四点金融机构应该高度重视成本和风险,确保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有一些现金贷企业计算利润的时候无视风险的滞后性,误把帐面盈余当成利润,一旦风险暴露根本无法弥补投资额的损失。上周我听到行业里面的人讲一些例子,比较知名的大平台也发生这样的情况,这可能是金融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不足造成的。另外就是监管和第三方的责任,近十年来金融行业的监管标准不统一,由此带来金融套利监管套利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最近关于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的意见,按照穿透式管理的原则基于业务实质进行监管,像互联网小贷它的业务实质也是融资业务,应该在业务范围融资各个方面的条件要统一监管。 陈教授提到监管沙盒的问题,这是整个互联网金融创新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考验监管智慧的一点。最近两年关于沙盒监管讨论的很多,我们建议由监管部门牵头,选取少量的比较合规的金融机构进行小范围的试点,组织业务和法律人才组织评估小组定期评估业务效果,对创新业务评估是终止、修改还是推广。关于监管部门和第三方的责任投资者的风险教育非常的重要,监管部门明确银行理财产品要求打破刚兑,意味着整个金融市场刚性兑付的最大一块堡垒即将突破,更多的消费者将经受风险的洗礼,这个过程中低成本和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非常的重要。我们倡导法律组织和行业协会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最后是消费者的责任,他在整个金融服务链条当中是最劣势的,他们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消费者教育,我们希望帮助他们树立风险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最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最后我们的结论: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风险和创新如影随形,即使在严监管的环境下,仍然需要金融机构付出更大的努力自律合规,需要第三方机构更积极的发挥帮扶的作用,消费者也需要更快的树立风险意识。在卖着尽责的前提下做到买者自付,我的报告就简要介绍到这里,研究责任金融说到底是希望所有的金融都担负起应有的作为,我们新金融联盟联合50多家金融机构今天在此发起践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让我们邀请其中的11家机构代表登台共同发起倡议:上海银行、新网银行、华瑞银行、富滇银行、京东金融、人人贷,宜人贷、凡普金科,小赢科技、通付盾、勤为科技。[详情]
加强套期保值业务监管 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 大商所对某利用套期保值进行投机交易的客户采取监管措施 近日,大商所在对套保客户进行日常核查中发现,某套期保值客户未满足期现匹配要求,存在利用套期保值进行投机交易的行为。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套期保值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有关规定,大商所对违规客户采取了取消其获批品种套期保值交易资格的监管措施。 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更是期货市场服务产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交易所做好套保资格和额度审核,能够更好满足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现货经营风险的持仓需求,确保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交易所加强对套期保值客户交易行为监管,确保套期保值真实性,避免套期保值额度滥用,是切实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的重要体现,能够提升市场运行质量。 据了解,今年以来,大商所加强了对套保客户的事中和事后监管,截至目前,共取消1名客户套保资格、2名客户套保额度,对多名套保客户采取了约谈措施,并对38名套保客户采取了限制开仓1-3个交易日措施。 大商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大商所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同时,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切实促进市场功能发挥,积极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经和新模式[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黄卓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出席会议并作为以“科技为消费注入新动能”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主持人。[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专题研讨三 科技为消费注入新动能 消费金融的发展如火如荼,导致线上获客成本急速提升,也暴露了多头借贷严重、欺诈风险突出等问题。本专题旨在研讨如何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创新业务模式,打造自动化决策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全流程覆盖? 在“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三:科技为消费注入新动能 主持人: 黄卓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讨嘉宾: 赵志宏 渤海银行董事会秘书兼战略发展总裁 王海霞 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佘笑波 陆金所首席风险执行官 宋巍 宜人贷副总裁 成少勇 小赢科技总裁 白柏 凡普金科副总裁 以下为文字实录: 黄卓: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高兴主持今天下午的讨论,我们知道2017年整个金融行业有一个主旋律,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我们金融科技也必须要回归到这样一个本质,我们看看中国的宏观经济目前一个现状,我们的宏观经济已经从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转向以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推动的新的阶段。这个过程中消费升级是一个非常大的主题,与此同时我们从人口结构来讲,我们的父母辈,他们基本上量入为出,很少超前的消费,我们这样的70后这一代我们享受到比较好的信贷服务和消费金融,我自己在美国呆了好几年,有很多的信用卡,在国内也有信用卡,也有蚂蚁的花呗有京东的白条等等。但是我这样一个客户不是他们特别喜欢的客户因为我不会真的分期,都是在信用卡里面把钱还上了。我们看到80后、90后、00后有不一样的消费意识,希望能够抓住更好的消费的时代,能够体验到未来的一些消费,用到他们未来的收入,包括我自己,我在2016年的时候,也是第一次体验互联网的消费金融,使用了互联网的家装贷款服务,你只通过手机的输入信息最后就可以审批贷款,和银行的服务比起来非常的便利。科技在消费金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邀请了6位嘉宾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6位嘉宾都是消费金融行业的精英,在今天这样一个环境下,都有对消费金融行业的真知灼见,第一轮先请6位嘉宾来一个主旨发言,谈谈科技在消费金融中的作用,谈谈他们的看法。时间控制在5分钟,首先有请渤海银行的赵总! 赵志宏:谢谢,近期银行都在思考如何在消费里面提高效率,围绕消费金融两个关键的难点:一个是获客一个是风控。目前我们有征信信息只有8、9亿人口,还有很多的白户。现在现金贷将被场景贷取代,围绕消费金融科技的应用谈几个观点:场景贷能够发生一些商机。首先从品牌本身,从过去的广告转向社交化塑造,不光一些银行的信用卡庆生,维秘摔倒事件,都会有一些公众号来营销,年轻的群体有一些新的科技的方式在处理。比如说LV、二次元的模式,雷霆的形象虚拟主角吸引80后、90后,乔丹纪念灌篮高手24周年的时候推出的一款订制的产品,通过科技的手段树立自己消费金融的品牌形象,这是科技从品牌角度来讲的。 第二是服务的可视化集成,一个住房贷款,寻找房源开始,到住房的大数据和场景数据,房屋背后交易历史是什么,位置如何,价格如何,用大数据来获取这些信息,同时利用银行自身掌握的小数据,它适合什么样的分期?健康的消费贷款是现金流的期限错配,它满足时间的要求或者超前消费的要求。从寻找住房到银行对贷款的判断,这里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通过各种各样的大数据APP、API和场景联合起来。类似于消费信贷的教育贷,一些平台把教师、父母、还有教育机构集成在这个平台上,教育贷需要多方面的合作伙伴集成提供,包括网评效果如何,服务的生态化集成这是一个方式。还有个性化产品订制,购买一些奢侈品购买一些汽车以及各种各样的服饰已经走向个性化订制,可以订制自己汽车的尾翼。背后每一个产品的订制都要有很多的精准的需求配置,通过银行嵌入到目标客户实体里面去,双方在产品服务流程自动化过程中加入AI集成服务,这是产品的个性化订制。同时还有一个渠道可视化集成,我们有一些数据发现,近几年P2P消费贷款里面有相当多的11%左右甚至10家以上企业申请贷款,像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银行的信用卡有4%左右的客户也是拿到10家以上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这是风险性便高的,也有一些良性的客户是在几家银行。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这样的产品,通过一个APP集成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集成服务,刚才谈到的品牌的社交化塑造,渠道的可视化集成,产品的个性化订制,服务的生态化链接背后都有它的生态体系。 黄卓:谢谢赵先生精彩的总结,也提出存在的风险。下面有请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的王海霞女士! 王海霞:非常荣幸来到金融城的讲坛,我也是第二次来,上一次恰恰跟赵总一个台子沟通,第一场我非常的有感慨,作为传统的商业银行战斗在传统商业银行最前沿的互联网金融人,我自己压力也特别的大,一直在思考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人要怎么跟进和转型?我个人非常想讲商业银行发展消费金融正逢其时。之前的现金贷也好,消费金融也好,大家想到的都是Fintech公司,新的小贷公司,作为商业银行我们看的十九大报告里面特别讲到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消费金融就是大家无时无刻的想要消费与定时发工资的矛盾。最终消费在我们的国家GDP占比非常高,已经达到60%,但是消费贷款我们跟美国相比有巨大的差比,所以市场有非常大的空间。我们回到国有行业银行的责任来讲,支持普惠金融,支持我们每一位大众,每一个民众的幸福生活提高它的生活的质量,也是我们的基本责任,也是商业银行本身的命题所在。第一个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商业银行去做消费金融正逢其时! 第二个我想围绕今天的主题,就是科技为消费金融注入新动能,我从四个方面分享:第一个就是场景,商业银行经营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我们从坐等客户上门变成要把服务送到客户消费场景身边的经营理念的变化。场景因为拥有庞大的消费者的数据,行为习惯的特征,可以非常好的识别客户,看到客户有这样的需求,比如看到它支付的时候账上没有钱,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在场景上可以看到它具备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它的资金用度可以合法合规的看到,他把资金用到消费的某一个领域去了,还有新科技发展的技术使我们商业银行跟场景合作非常的容易,可以快速的推广,否则跟一个公司要折腾一年也不具备推广的价值。这是第一个注入新动能的点就是场景的融合。 第二就是科技能非常好的识别客户,防止反欺诈。像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帮商业银行更好的做好实名认证,同时我们大的数据公司提供欺诈特性的模型计算,让商业银行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贷款的跟踪可以识别出这些欺诈的客户。 第三个想分享一下大数据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衡量,这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很大。我们自己也是因为我们拥有客户的财务数据,我们拥有人行征信的数据,一直以来我们觉得在整个金字塔的顶端,拥有最好的数据。但是在消费金融领域工作这么多年,我发现被大量的Fintech所震惊,他们并没有这样的一些数据,可是他们用社交的数据,朋友圈的数据,消费习惯的数据,等等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倒推这些客户的学历、职业、收入水平,他们还有跟踪这个风险模型的系统,可以快速的响应市场的变化。这对经营理念和信用风险的衡量产生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点,我们也在做探索。 最后一点就是科技对客户体验的助能,我们很早以前就做银行的电子银行,我们觉得守住每一个人的资金安全是我们商业银行的NDA,20年过去了商业银行市场发生了变化,80、90后消费习惯以及科技手段让我们更好的给他们提供体验更好的服务,安全性变得更加的适中更加贷后的领域。现在借钱的金融行为也加入了互联网化的概念,比如说抢券、秒杀,让冷冰冰的借款行为发生了娱乐化,刺激了消费者的兴趣和习惯。总体来讲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概念深切的走入了消费金融每一个环节,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场景的融合,贷前贷中贷后各个方面发生一些冲击,对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整个链条注入新的能量,谢谢! 黄卓:商业银行对消费金融的发展信心满满,做好了科技方面的准备。下面有请陆金所的首席风险执行观佘笑波先生! 佘笑波: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我想从个人的从业经历角度分享一下怎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给金融企业做一个赋能?我的观点就是赋能这件事情是肯定的,大家感到这么多的Fintech公司让商业银行感到震惊就可以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我们要做好最大可能的利用好这股能量,我觉得作为一个金融企业,你至少要做到三个改变:第一你的思维方式要变,因为你面临的工具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它其实是自我学习的软件,你要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很关键的一点就要给它大量的数据,让它训练和学习,在做风控模型的时候如果是传统的思维,可能认为OK,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来做没有问题,但是我学习金融数据需要社交数据,这些数据敏感性比较高,隐私性比较高,有一些看起来很多,但是实际上是数据孤岛,你很难拿到。这种情况下你如果为了企业一时之利,用不是那么合法的手段拿到大量的数据,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你要转变思路,现在有一个新的思路,它利用机器学习影视作品当中人撒谎时的表情,做一个检测撒谎微表情的模型。这个模型建完以后,借款人申请借款,你可以问你是某某人你有还款能力吗?你用你的模型监测它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时候,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模型测算是否存在撒谎,帮助你判断它是否有欺诈,或者隐瞒了它真实的还款能力。现在这个时代,互联网上有多少影视作品,有多少演员的表情放在那里,这些数据极其巨大,成本很低,你取得这些数据的手段绝对是合法的。目前在这当中准确率做到最高的一家它准确率可以达到80%,现在离开正式的商业性还有一段的距离,用收益覆盖坏账准确率达到95%可能又是一种新的冲击。这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第二你要利用好金融科技,组织架构要发生变化,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原来的琐碎重复的劳动,一些简单的角色可以交给机器完成,你可以把人腾出来做一些决策的判断,为什么这样做?现在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有一个弱点,它现在使用情况非常少,美国华尔街有意愿使用人工智能的企业不到15%,因为它是一个黑盒子,监管搞不清楚,你这个结果出来之后仅仅是统计学意义有一个经济的意义,你是否可以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如果广泛的使用当这个市场上用相似的算法来做,可能就会造成对某一件事情,某一个很小的风险市场上反映是一样的,这样可能造成更大的风险。这样要借助人纠正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 第三个风险管理的风险要变,王总赵中介绍了信用风险反欺诈风险的东西,我这里想分享一下关于反洗钱风险的管理。之前有一个机会,参加了海外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持非常开放的态度,他做监管沙盒提了一个要求,你反洗钱要做好,我们看什么是反洗钱?在海外开一个账户真的不容易,我们是一个Fintech公司,不可能在海外开一个网点,我所有的东西要在线上完成。那么传统的反洗钱邀请商户上门,带好你的身份证件带上各种帐单,让我进行人工的比对,我们怎么做呢?我们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来做,我们第一建立算法,通过我们的手机通过我们的声频和视频比对声音的特征,确认这个人就是证件上的这个人。第二利用他的定位的信息,算出这个主要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跟它提供的信息是否吻合,我们这个做完以后监管部门很放心。 现在现金贷受到监管的压力,很多人出海去海外了,我这个分享对大家在海外展业可能有帮助。 你作为一个金融企业最后的着眼点还是金融,你要做到三个不变:第一核心不变,风险管理依然是金融的核心。前期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一些乱象,我们认为绝大多数情况失去了对风险的敬畏之心,很多人不懂金融,没有等到金融产品很成熟,就匆忙上线了,但是它没有意识到金融有滞后性的风险。不管你经营什么样的金融企业,你风险管理要贯穿整个业务流程,贯穿产品发展的始终。第二在金融企业当中人的核心地位不会变,大家知道人工智能不是智能人工,从这个定义上就可以看出,只是人的一种辅助工具。 之前我们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建模,你给它的数据都是带着对应的结果,造成对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个模型算不出来,我们做风控决策,难道要把市场上所有违约的情况都碰一遍才做决策吗?所以我认为人的核心地位肯定不可动摇的。第三监管的必要性肯定不变,金融是特殊的行业,第一风险性很高,第二内在关联性很强,第三脆弱性很高,一旦出现风险就很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我认为监管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做不到三变三不变一家金融企业很难成为基业常青的金融企业。 黄卓:谢谢佘笑波总,下面请宜人贷的宋巍女士分享! 宋巍:非常感谢金融城和CF40给我们宜人贷的这个评奖的奖项,我们将企业操作的一些实例干货给大家。我们今天要跟分享的是什么?在宜人贷眼中什么是普惠金融,对我们来讲普惠金融就是普+惠,对大众来讲你的融资需求,作为金融机构或者助贷的金融科技平台要服务到传统不能被覆盖的人群,它才有普及的概念。第二惠就是用大家可以接受的价格来享受到金融服务,这是第二个特性。第三个就是可持续性,不是说做一个慈善事业,而是商业业务,可以持续的运转,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三个命题里面,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今天非常荣幸代表宜人贷跟大家做一个小小的分享! 12月发布的监管条例有一条我很喜欢,你要了解你的客户,在普惠金融你要知道你服务的客群是什么样的客群,是传统银行机构征信数据已经覆盖的人群还是没有覆盖的人群,这些人为什么要借钱,它更关注拿钱的速度还是额度的大小,你要更多的研究一下。我们宜人贷来讲,在我们平台上标准的客户这位先生借款3万块钱,借钱可能用于自己业务的资金周转,宜人贷有70%左右的客户,稳定的工薪之外还有其他的收入进行贴补,这是一个标准的画像。基本上在一二三城市中有,一二城市中比较多,另外大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为这个产品能接受互联网线上在手机上操作,能够在线上提交一些数据,完成整个的流程。有了这个了解以后,我们知道我们的客户在哪里,他们希望接受的服务方式是什么样的。 在我们监管发出的号召里面有一条,不是你有很多的数据就是好,数据不是越多越好,我们提到一个观点:你要把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去伪存真,拿宜人贷的我们的蜂巢技术来讲,能够在客户自主提交的数据里面进行采集实时的分辨出真伪,把真的信息留下,能够在1分钟之内就能清洗打标签。给大家举例,我们有一个产品是宜人贷讲信用卡帐单作为授信源,大家知道商业银行的银行有几百家,信用卡帐单有数千种,我们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识别客户的帐单真伪?我们蜂巢技术用了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的技术进行比对,把假的帐单和真的帐单以及IP地址进行快速的比对去伪存真。这是我们在大数据以及机器学习里面一些小小的应用,数据不是越多越好,不是为了使用大数据而使用它,而是真的把它用到对客户转化、了解洞察你的客户非常有用的地方。 你有了很多的数据之后怎么给客户进行评估,这涉及到信用评分和风险定价的部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宜人贷今年2季度我们宣布了宜人分,美国有三大征信局,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客户的信用历史数据,还有一个机构FICO专门第三方的信用评分的机构,宜人分就是采用FICO的方法推出的。它给我们平台上来的借款人用他们提交的数据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一个标尺非常客观的评估它的信用等级的好坏,我们的宜人分从300-900分,对标了FICO,达到800分就相当于FICO特优人群。用数据说话,右下图有四种不同的人群,我们把中国人分成四类,从最优、下优、次优到优,中国的传统的银行机构只能容忍2%的坏账人群,700以上的人群他们的坏账是2%左右。谈到普惠金融的概念,它的社会意义在于怎么服务传统的银行机构不被放开的口子,又在社会上有广泛的需求的人群,我们的宜人贷服务最多的人群就是这部分的人群,600分到700分的人群,这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人群,我们是他们的补充。 今天说了很多的不同的概念,这里面宜人贷我们做的是消费信贷,在线的线上的消费信贷,更多的服务普惠人群,宜人贷自己也开发一些循环额度的产品,这里涉及到全周期的消费产品的问题,这里有方方面面的风险评估。最后一点在普惠金融里面要降低综合的成本才能打造合规的产品,怎么有效的利用你的流量,产品的设计都可以帮助你降低成本,只有降低总体运营成本之后才能使你的平台符合监管利率要求的普惠产品,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黄卓:下面有请小赢科技的成少勇先生! 成少勇: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经历,上个世纪90年代我加入Capital one,那时候他是很小的小公司,那时候他提出数据彻底的改变银行。我对数据非常的崇拜,整个消费金融的理念是数据导向,后来我加入到汇丰在亚太区总部风险部,我看过了台湾的卡危机,南航的信用卡危机,后来因为汇丰入股交通银行,我被汇丰派到交通银行做总行零售部做了7年。我这次看到巨大的变化正在发生,机会是无穷的。在讨论大家讨论的现实的问题,很基本的一点是中国消费经济在整个的经济里面很小,这是一个共识。如果发展好了,我们的经济和生活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一个很大的背景。我们作为一个金融科技公司,这个市场太大了,我们要找很小的一块人群区分进行需求锁定,最后用科技的手段解决他们的金融需求,使他们的生活更幸福这是我们最初的定义。 刚才讲了很多的人工智能,我们也做了很庞大的风控系统,也有决策引擎,也有模型机器学习。很多人讲,每个人都这么讲我也不知道哪个真哪个假,到底谁是专家?好像人人都是专家。我们这个公司比较新,我们跟传统银行,包括行业的人讲了很高大上的战略技术,以及发展的问题,都是我们来讲的,我们是一个创业公司就是要活下去。你能否以很低的费率给客户很好的体验,风险控制的住,可以良性的循环非常的发展,这是实实在在的怎么把这个东西弄出来。过去一年中我们取得很多的成绩。在AI时代我们一定用机器学习模型,但是在美国FICO回归模型经过几十年的检验我们也用,我们最终用数据说话,告诉你哪个更好,没有一个所谓的专家的决定或者老板的决定,我们要用数据说话建立非常强大的数据系统。 我们为什么觉得我们比传统的银行做的好?很简单,就是我们用的数据是社交数据,网上行为数据购物数据,我们用大量的数据来解决,包括你手机的机型、手机的价格、还有你下载了什么样的APP,就是要全用上,你有强大的机制和模型能力决定你用什么。在AI里面比如说活体检验这个事情非常的重要,人已经到移动端了,特别是年轻人传统银行的网点已经成为一个负担,这种情况下,显然大家愿意在手机端有金融活动,这里面用的最多的就是活体检验。以前银行要面对面签,我们实际上新的AI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路和科技公司不断的更新,经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骗贷的人很多的,技术也是在不断进步的。最终我们通过科技的手段,我们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司,我们在金融问题解决上用技术的手段在理财端有高质量的理财产品,就是小赢理财,在资产端有小赢卡贷,以比较低的费率给优质客户提供服务,也得到客户的欢迎。在这个时代,科技确实能够改变金融,改变人的生活,谢谢! 黄卓:最后请凡普金科白柏先生分享! 白柏: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今天的活动。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十多年的技术人员还是非常有压力的,我看到这个讨论是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站在我从业的经验上做一些简单的分享。从大数据在整个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来讲,主要在风控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应用实现,对于反欺诈以及借贷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提示,第二是借贷人群可能是征信缺失或者征信很少的人群的补充,先说风险,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我们会在贷前的时候,对用户看到反欺诈的规律进行很好的识别。贷中的时候看到很多的监管文件说多头借贷的问题,我们跟踪的时候可以发现他是否在其他的平台实现了借贷的行为或者有逾期的行为,对于我们现有的客户以及现有业务的风险预估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一块的应用业务能力和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二块是在消费金融场景下的补充,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情况下,你在网络留下的行为数据,或者通过电商消费的数据,非常容易识别这个用户是过度消费的人群还是一个理性消费的人群,还是它在网上消费是一个次级的人群。所以这块非常有想象的空间!我们对一个用户来讲,我们风险建模的情况是有局限性的,原来我们建风险模型工程师要开发几周的时间,现在人工智能应用可能针对不同的人群个体特征可以快速的开发出风险控制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更加的了解你的用户,每一个用户在这个环节上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预防。通过这样的快速建模对你的用户了解的情况下,给它一个更好的定价。未来我们希望让用户在整个体验或者我们未来在生活中消费金融场景下更多元化更无感,通过它的行为使用习惯,以及通过网上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提升,让用户更好更便捷接收到在线的金融服务。 黄卓:各位嘉宾有很多的洞见,我们知道监管层出台了现金贷的政策,有一些政策难免会让一部分的消费金融企业受到伤害。监管当局也是强调了消费金融的发展坚持三个重要的核心:第一就是合规性,做消费金融业务要有相应的资质和牌照;第二与场景相结合,依托真实的场景;第三就是强调科技的作用通过科技的手段降低消费金融中的借贷风险。从合规性来讲,我们邀请的嘉宾都来自于头部企业或者大的银行,合规性对你们来讲机遇大于挑战。基于后两个问题我问一下,在未来消费金融的业务发展中,有哪些实体商业领域的消费需求或者场景有可能成为新的风口或者高速的增长点?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刚才我们讲了很多的新的技术,技术如何和业务和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很关键,请你们谈一下目前的前沿技术和场景相结合的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或者存在哪些瓶颈,期待着我们下一步突破。请嘉宾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谈谈简要的观点! 赵志宏:最近监管对现金贷的政策是预期当中的,五六年以前日本、韩国、台湾在类似的情况下出现过,我们最接近的是日本,当时日本监管当局也是从定价、额度、催收方面进行控制,定价是避免变成高利贷,催收避免变成暴力催收,额度避免变成过度借贷。监管整顿对规范这个市场非常有好处,现在P2P整顿一年继续整顿,逐步的规范化,在规范的市场里面有一些领域是有机会的。比如说租房的线下,包括旅游的线上,3C的线下,这里还有很多机会。我们评价这些风口的机会是从业务发展的量以及可操作性整合程度来看的,像医疗美容,像教育和装修,都有很多的专业性的机构在做,机会在这些地方。有数据分析显示2021年整个消费信贷的整个量将达到2万亿左右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科技如何跟场景结合,作为传统的商业银行,很多业务要自动化的完成,过去线上线下整个的场景没有结合那么高,现在要跟各种各样的新的风口结合,线上线下服务效率都面临着提成,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如果没有,仅仅大数据分析这缺乏基础。从哲学来讲世界有两个东西组成:一个是对象一个是交易。我们光谈对象就是数据,有的数据分析师认为数据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里还有流程的自动化,这是将来AI的基础,是非标资产的标准化,标准资产的自动化,自动资产的数据化,数据资产的模型化。 还有一点无论是商机的捕捉还是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很多科技都要跟场景结合,比如说事前的分析,比如人脸识别率现在已经可以达到99.9%,还有字体识别,字体很难被模仿,现在已经在银行业得到应用。有一大数据分析如果申请贷款时的手机电量高低和违约率呈正比,黑名单因为数据污染的问题很难单独做出判断,有可能把一个好客户识别为坏客户。还有汽车消费,有很多的技术最时髦的是区块链技术,购买汽车通过密钥可以把车主赋予贷款,一旦违约出现从柔性催收到强行催收解决不了,就可以自动的把密钥区块链车的钥匙锁死。事后,如果是消费教育贷款,天天到游戏网站上讨论游戏攻略,这就是要催收回来的一个线索,就抛砖引玉说这些。 王海霞:我还是先说说现金贷的新规,我刚才那个观点是商业银行做消费金融是正逢其时,背景是监管对金融业务的规范,我们的现金贷是未来消费金融市场领域健康发展的一个基石。我认真读过相关的规定,我自己特别的感触,监管只不过说了法律法规最基本的东西,这里有两个点特别的深刻,一个是持牌经营,全世界任何一个经济体在金融和放贷领域都要持牌,要持牌经营是做金融最起码的要求。刚才讲到反洗钱,我在香港工作8年,香港的小贷金融要商业科注册,对于商业银行所有的小贷公司的董事、股东、高管都是反洗钱的关注人士。第二这是对商业银行最起码的要求,商业银行经营最基本的东西就是风险,我要了解客户,我个人对现金贷的新规觉得是最起码的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我刚才第一个理论的补充。 我个人想回应一下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应用最大的不足,我最大的瓶颈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数据。我的同事反复讲,数据和特征是我们做人工智能一个最高的点而模型和计算的方法都是贴近这样的级值而已,这里第一是隐私的保护,智能手机下隐私都成为伪命题了根本不可能。第二是全社会数据的共享,这个说的太大,但是是否可以从政府掌握的相对权威的数据开始,比如说人行征信,我们在座的各位做消费金融每一个经济体有义务把涉及到个人的相关信息报到人行征信,这样就可以在人行征信里拿到相对全的个人信息,同时个人还可以在不正确的信息进行投诉,第二点就是信息的共享。 第三个瓶颈是我们的商业银行内部,怎么把内部的数据很沉睡的数据挖掘出来,做客户的全方位的360度画像,这是我们要做的功课,我们一点一点的起步,我们在数据应用的领域还是大家的学生,要借鉴市场上先进的做法。 佘笑波:我稍微讲两句,我感觉接下来消费金融的从业者可能前途不好说,两个原因:第一个如果历史有时候是重复的,你看看日本现金贷从业者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现金贷从业者的明天。但是历史有不一样的地方,日本面临失落的20年,它的整个经济是停滞的,需求是一直减少的,大家想想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判断是怎么样的?如果中国可以摆脱日本碰到的问题,经过L型的走势可以重新向上,那么消费金融可以有光明的明天。如果你看淡中国经济明天的发展,那么你可以洗洗睡了。 宋巍:我简单说一下,一个是机遇还是挑战这个问题?我认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说的监管出来的政策对一些层面有具体的要求。但是更多时候是机遇,把原来不太有资格在这个行业里面,他是搅局也好或者盲目的抓住一些不切实际的风投,这更多的是我们金融科技持续稳定的发展平台一个机遇了。利用这个机遇过程中,我们积极的拥抱监管,希望跟传统的金融机构深度的融合和合作。在此我介绍一下宜人贷把很多的技术用于自己的所谓的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有一个有效的补充。每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都有自己做业务时候的风险偏好,适合我们的,我们自己做,不适合我们的,我们资金成本无法支持这个定价,这部分的客户我们可以导给银行、金融机构,或者有金融机构资质本身线上的获客能力暂时没有那么强的机构,我们有一个YEP平台,就是给行业赋能,我们在线上的获客层面可以给传统的金融机构或者消费金融公司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第二通过后台,贷中风控的环节,我介绍到宜人分,还有反欺诈,大家知道中国我们的反欺诈是非常高的,这方面宜人贷一直做线上的产品,这方面有一些心得,我们的所谓的机器学习的工具,方法,利用社交数据能够把所谓的坏人,经常在一起的网络抓出来,更加有效的高度疑似欺诈的客户,可以把这种能力打包出来,变成模块化的商业化的场景进行输出。监管里面有一个规定是金融机构不能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外包出去,尤其是以黑盒子的形式外包出去,我们的YEP可以模块化的进行供应,对我们来讲这对整个行业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简单最后说以下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怎么服务场景的问题?一句话就是我不不认为目前盲目的追求风口,最大的消费金融场景就是支付,小额、高频的支付,怎么利用风控怎么利用循环额度的信用卡的方式,把它这种小额高频的东西运用起来,有很多贷后的客户利润分析有效的管理额度,刺激它的消费,可以借鉴国外消费金融的方式。 成少勇: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个场景的问题我一直想跟业界监管媒体讨论一下,我在20多年零售风控,不同的国家只有中国讲场景,非常中国特色,我第一个感觉中国的互联网发达,互联网绝对讲场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从我零售金融角度来讲,场景就是获客,这个角度是正确的。很多互联网金融非常注意场景获客做大,但是所有人一致同意金融的本质是风险而不是获客,但是怎么跑到场景里了,场景是风控的一个环节而已,它解决不了风险的问题。医美、教育、互联网金融一片哀嚎,当你到了销售人员和B端作弊的时候,你的大数据一点都没有用了,你要实事求是的考虑你面对的是什么问题?这个情况下大数据用途有限,获客来讲,线上的场景就被几个大的拿住了,你跟他讲就是给他打工,线下欺诈很厉害,你能否管的住,我就始终不理解大家天天讲场景目的是什么?零售的目的是人不是场景,是你对你的判断要准确,这是最关键的。你把大量的资源强调到场景,可能不好的应用消费金融的资源,金融的人讲的是风险,场景只是风险的一个部分,真正要做好的是整体的东西,整个中国的信用体系为什么4万多人没有信用,这个东西现金贷整治现实存在,3万多有信用的人得不到满足,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用数据可以解决。我们很多小微企业开微店做互联网创业媒体要借20万人,它要什么场景,要发工资,要买电脑,要出差,你讲场景能支持小微企业吗?它需要一个企业的流动资金,它需要把生意跑起来,当然它有用途的是为小生意赚钱,但是它的场景是非常碎片化的,你把每个场景都安排上消费金融能帮助它吗?不可能全覆盖掉,我们要承认人的需求非常的复杂,小微业主的需求非常的复杂,这个场景解决不了满足不了这个请求。这就是关公和秦琼在一起怎么解决问题? 白柏:大家都看到政策的频发的情况,很多人问这对我们金融科技公司是机遇还是挑战,现在市场状态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我们看到政策对企业来讲不是政策挑战,企业更多的挑战是创新,能走多远要看你能接受多大的创新。如果是场景我赞同场景无处不在,有消费的地方就有场景,怎么做还是归结你对这个消费人群的分析和建模。前一段我们跟陕西阳泉自贸区签订了一个合作协议,我们说农民非常难做风控的个体,但是技术的延伸这些农民对技术的应用,他们很多已经嫁接了可溯源可追溯的大数据。我还是回到第一个话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就是要看我们怎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黄卓:我今年8月考察美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我很骄傲,我们的中国金融科技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我们在全世界处在领先的地位,消费金融这样一个行业在发达国家有上百年的历史,中国也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快速的发展就是近十年,我想在通过我们的商业银行以及金融科技企业共同的努力下,我非常期待我们的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也能够快速的健康的发展,不管在规模还是质量还是科技上都能够达到全球领先的地位,能够更好的去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我想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参加讨论的各位嘉宾,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感谢大家的参加今天的会议![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已成为银行业新的基础设施和核心驱动力,一个智能金融时代正在来临。商业银行如何在新技术的助推下,创新产品模式和风控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构建新的商业价值链? 在“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 主持人: 蒋则沈 银监会业务创新协作监管部处长 研讨嘉宾: 赵卫星 新网银行行长 王洪栋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 吴艳艳 京东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副总经理 许冬亮 百度金融技术负责人 陈劲松 蚂蚁金服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 汪德嘉 通付盾董事长 以下为文字实录: 蒋则沈:人工智能是金融科技项下火热的话题,我参加活动之前专门到网站上恶补了一下,看到了第一句话就踏实了,截止到现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对人工智能准确的定义,这可能是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观点的领域。今天下午我专门看了一下CF40推荐的嘉宾构成,一共6位嘉宾分别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有商业银行、有新成立的风头锐利的民营银行,也有来自于我们的互联网的巨头,金融科技的企业,有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技术型的专家,这个构成非常的多元化,非常有助于我们的话题讨论的更加深入。我希望下午的嘉宾敞开自己的话题,分享自己非常多的高见,我介绍一下下午的来宾,首先是新网银行的行长赵卫星先生!第二位是我们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洪栋先生、第三位是京东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吴艳艳女士、第四位是百度金融技术负责人许冬亮先生、然后是蚂蚁金服的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陈劲松先生,最后一位是通付盾的董事长汪德嘉先生。按照我们既定的程序,我们的6位嘉宾需要跟大家见面认识一下,介绍一下自己,我们给每位5分钟的时间做一个开场白,也是为自己做一个主题演讲!首先有请赵行长! 赵卫星:我来自于四川新网银行,20多年主流银行的工作经验,后来去了蚂蚁金服到了网商,一年半前来到四川新网银行工作。四川新网银行有一个想法也跟今天获奖的主题有关,就是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大数据前提下的人工智能的一家银行,今天我认为数字化的银行或者人工智能项下的银行有三个阶段要走,我们新网银行走的第一个阶段,是数字银行的1.0时期。我们主流银行长期有业务驱动,我们根据不同的业务组成,比如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小微业务等等,但是在新网银行是通过数字流程,人工智能流程重建了组织架构和人才的队伍,目前4/5人才来自于建模人才和科技的人才,没有前端的业务人员没有客户经理这个层级,全面进行了数字化的改造。同时在部门的组织架构里面,组成了17人、7人的灵动机动组,同时我们在产品里面进行了数字化的改造,比如说我们的好人贷基本上7秒钟实现申贷环节。我们走在1.0的阶段,展望人工智能我们的数字化银行会走到2.0的阶段。今天我们向两头发展,一种是互联网的场景,通过风控、科技进行快速的对接,另外一头我们跟上千的金融科技的包括金融类的公司形成连接,我们觉得这是第二头;最后一头我们一定走到服务的智能化,金融的智能化,跟人工智能非常的相关,无论是智能投顾还是智能理财,智能的信贷一定会在那个时期实现金融的服务的智能化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及时的响应,会有三步实现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非常感谢! 王洪栋:我来自于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跟零售有关的管理工作,它涉及的领域很深,但是整个金融的本质就是处理一件事情,把有资金的人和需要资金的人联结在一起,可能产生股权的交易,也可能是借贷融资的交易,无非是这件事情。所有运营都是解决这两个问题,一个是让我们的框架更流畅效率更高,第二就是找到客户的效率更高。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也是这两个方向来做的,我们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力度比较大,大概今年年初我们行长提出把招商银行第二次转型下半场的核动力定义为金融科技,分三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具体到财富管理业务有一些业务实现了网络化,有一些走到了智能化,但是有一些业务连数字化都不够。在整个的基金投资事情过程中,我们知道大部分的东西有一些实时的数据,从网络化到数据化这两步大类资产配置的时候可以实现,但是在智能化上完全做不到,大类资产按照四五类划分,都不够,如果更细致的刻画需要不同的方法进去,我们加入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算法才完成它的过渡。这里面第二步就是基金产品选择上,连网络化到数据化都没有走完,我们要穿透基金产品要穿透到基金经理,它交易的大部分的数据都无法完全的体现出来,这些东西都是非结构化的数据,没有存储也没有历史的积累也很难公布出来成为智能化。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已经有数据化的部分加入了智能化的部分,没有数据化的部分进行网络化然后去数字化,我想整个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是这样的步骤: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一条路我们还要走下去。有的业务走的比较靠前,有的是起步的状态,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蒋则沈:我插一个问题,赵行长提到了他们银行一个客户经理都没有,我们知道招商银行是有品牌有客户经理的队伍,您觉得在未来客户经理在面对竞争和挑战中有什么思考? 王洪栋:你问这个问题比较具体,也是我们一直在想的。这个事情取决于我们要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面对的客户是什么样的?提供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如果我们提供金融服务是一些不太需要客户做出特别复杂的判断这种业务,其实有没有理财经理并不重要。但如果我们提供的金融产品比较复杂,如果这个金融产品有风险可能有亏损,这有没有理财经理差异度就很大了。2015年4月到6月全市场成立了8支超过100亿股票基金,有一支最大的接近200亿,两年后的今天8支基金里面有7支都没有回到净值以上,其中有一支亏损现在大概净值只有4毛钱,但是有一支产品现在净值是1.6块,两年半时间过去7支都是亏损的,只有1支是赚钱的。真实的数据到11月底的时候8支基金,1.6块的基金有75%的客户赎回了,4毛的基金赎回率只有30%,面对这样的行为不是数学问题也不是计算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算法问题,是一个人性的问题。你发现很多的投资者,都是这样的问题,要超越人性,如果人工智能的技术帮助客户超越的话可能行,但这可能是理财顾问最重要的工作, 需要跟客户做好的沟通。这有一点像医生,我们应该早点休息不要喝酒和熬夜,但是这个事情很难做,如果我们复杂的产品是复杂化的、波动性的,这里面理财经理很难规避掉。 蒋则沈:谢谢王总,金融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业务,更多的时候 需要穿透人性洞悉人性。我感觉几位嘉宾都是非常能够把握人性的,接下来邀请来自京东金融的吴艳艳女士分享她的看法。 吴艳艳:谢谢各位嘉宾,我来自于京东金融,大家都知道京东金融定位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一家科技公司。刚才看到像赵行长、王总,招商银行也是我加入京东金融之前的一个客户,非常高兴跟各位探讨金融科技以及人工智能在这个时代对金融行业带来的变化以及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京东金融在过去的4年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我们无论在技术,在数据在我们的场景端都是会有比较大优势,京东金融有大量的前端的线上的场景还是农村金融线下的场景,在整个的数据的部分,我们每一天会产生大概200TB的数据量,处理过程中从存储、技术的处理以及从使用和利用的过程中采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比如说京东金融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做我们的风控处理上,像反欺诈,我们的风控审批上都取得的非常重要的成果,这些成果应用在我们的商业化上。在京东金融4400人队伍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是做科技研发相关的人。我们有一位嘉宾讲到京东金融风险识别的部分,你针对银行做风险审批的时候你有数据的时候很容易判断,但是对那些小白的客户没有数据怎么判断?我们发现如果跟这个人建立起来关联性的90%以上都是被判定为优良信用的人,这个人是好人的可能性也是比较高。 京东金融在做科技转型过程中也把科技能力输出给合作伙伴,我们把京东金融技术输出出来形成的一些商业的案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新的思路,包括我们在前端怎么做场景化,以及我们怎么做面对终端客户的应用,我们应用大数据的技术去做了。谈到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个过程中我们场景化、数据化,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它需要存储,我们全场景全数字化,然后做规则化,然后构建人工智能商业的应用。我们认为主要是这四个阶段演变过程中! 蒋则沈:请百度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 许冬亮:感谢金融城和新金融联盟评奖,我是许冬亮是百度金融技术和风控的负责人,我05年从学校毕业加入百度,我在百度最早做搜索引擎的相关性和算法,百度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一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公司。我们处理的网页数据从最早的亿级别上升到现在的千亿级别,处理的内容从文本到现在的视频,从早期的基于统计的分析以及规则系统演变成现在的机器学习,相当于是一个全面的替换过程。在金融领域我们处在非常好的优势的阶段,我们判断金融科技经历了三个阶段,1.0主要是计算机的技术IT的技术,2.0是金融科技的移动化,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现在正在往3.0迈进,就是大数据和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最近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围绕个人的数据越来越多触及到一起。原来一个人只有工作和家庭里面用PC,有智能手机的时候出去吃饭、旅游、上下班的路上也会打开手机看,这样各种各样的信息联结在一起,对人的刻画相当的全面。第二就是AI突飞猛进的发展,像图象识别,深度机器学习,一项技术取代了之前十年学术界的技术积累,这就是AI发挥出来的能力。像最近的AlphaGo特定领域下人工智能都已经打败了纯人工的方式,代表了一个很强烈的趋势,我们正处在这样的趋势下。 百度金融承接了百度大数据处理以及AI的特性,希望在未来与金融合作伙伴一起把金融科技置身于金融服务当中,让大众享受到更加优质平等的服务。我们希望提供金融科技能力真的可以帮助金融的业态,帮到金融的服务,我们瞄准金融企业最核心的痛点:第一个痛点是获客,我们帮助企业解决获客问题;结合用户的风险和它的需求提供了可授信的接近2亿的白名单作为侯选;第二方面基于大数据画像,把金融企业需要的客户联结在一起和银行做了实验,在早期不进行智能分发的情况下分发的准确率只有30%,但是做了智能分发以后准确率提升了80%。第二个痛点是风控,就是关于大数据的风控在金融领域的影响,百度的金融科技和大数据能力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数据的多样性,百度有14款过亿的APP,每天是百万级的客户的搜索,这些数据结合在一起全面的刻画客户,一个是反欺诈的特征,大家知道互联网有很多的欺诈行为,这些欺诈行为想在单一维度隐藏造假比较容易,但是多条线说造假成本极高,所以它在反欺诈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二和央行征信人行征信的互补性,人行征信数据很强但是互联网的用户行为数据表现出多样性,在数据覆盖不够的情况下,没有征信的用户能提供很好的辅助,帮助金融机构进一步的甄别这些用户的信用情况以及风险情况,提价更加优质的服务。 第三个痛点就是资金获取,我们提供了基于区块链保障信息安全的ABS的平台,到目前为止ABS平台已经运行了超过140亿的资金规模。接下来还有一个是用户体验,我们把我们的视觉、人脸识别技术云的识别技术用于用户体验提升上,对攻击的拒绝率可以做到95%,这是非常领先的指标。我们能提升用户的满意度,97%的在线问题可以通过智能客户回答,用户的问题解决率可以做到90%,这些都是AI和大数据赋能的。总之就是在整个层面我们是全方位的希望把我们的金融科技能力和大数据能力输出和行业伙伴一起共赢,让大众得到优质的服务。 蒋则沈:下面请蚂蚁金服陈劲松分享一下! 陈劲松: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们来交流这个话题,昨天特意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要有真知灼见不要打广告,弄的我倍感压力。因为我们是一个年轻的银行,我们在科技方面处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真知灼见我不敢说,结合我自己的工作说一点干货,我不说广告,我自己都不介绍。 我们最近说大数据和AI对银行的变化,我们集团的CTO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候就要求你们每一个技术同学必须有大数据的思维,让大数据的技术技能融入到你们的血液里面去,今天我们又做了新的规划。我们提出要把AI用在每一个地方,架构师好像都喜欢画图,我希望挑战一下自己能够把结合实践,说一下AI在银行的哪些业务场景可以落地?以客户视角来讲客户需要银行什么?就是在它需要产品的以最便捷的体验的方式给它最好的产品,第一产品的感知,第二是产品的使用,第三是产品的金融结构,把三个浓缩在一起就是产品和体验。我们第一要提供产品,第二提供运营,第三提供分析能力,第四要有风险的能力,最后一个我们要符合监管,提供符合监管的能力,这几个能力怎么样落地下来?第一个就是产品,我们在线的所有的银行的交易系统都是完成产品,完成金融交易结构的,这里面我们AI怎么找到一些场景?我们的产品交易系统为用户服务的,用户包括客户,还有自己的运营小二,第三还有我们的合作伙伴。在产品交易结构中,AI可以做预测类的场景,比如资产收益的预测,比如ABS就是资产怎么定价,因为一笔资产可能提前还款也可能出现逾期,可能转循环和转分期,我们如何使用AI的手段进行预测,将来可以更透明的做资产监管或者扭转。 我们整个交易结构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说对后台系统使用的,怎么提高运营的效率?比如智能的电销、智能的客服,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用户的体验问题。第二就是市场,我们要做营销,用户要感知我们的产品,在这一块要有智能营销系统及要有智能的分析,还有智能的决策,最后我们需要有智能的产品实验。希望通过这个循环解决营销,还要解决产品自身交易结构的特点。最后提供出一个千人千面的产品的感知和产品的体验。我们还有一个就是怎么进行风险智能化,风险有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我们的头部的客户都比较少,20%,你要给它授信准入,但是80%长尾客户资金量不足,我们通过关系图谱给它建模和授信,操作风险第一层次是账户的风险,第二是交易的风险,第三个是流动性风险。银行出现问题一个是流动性的风险一个是信用风险,我们用AI来预测流动性的风险。第四个是市场风险,我们很难做到利率和汇率的风险,但是市场逾期的风险可以用AI做到。 讲了这些通过AI解决我们用户产品的使用问题,它的底层就是我们的大数据平台,我们大数据平台有实时的处理能力。这就是我要描述的这张银行的智能化IT的架构图。我们最近做很多AI的培训,有一个大牛跟我们讲AI好像是第三次的春天,前面有过两次,现在AI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我琢磨银行IT的发展,80、90年代时候银行可能手工记帐慢慢的局部做电子化,2000年工行开启了大集中,那才是银行IT的第一代,解决了用户生产效率和体验的问题。10年前IT开启了分布式和云计算,把效率推到极限。大家知道支付宝双十一TBS是25.6万,我们看到这个数字在增长,但是大家不知道我们的内部交易量远远超过25.6万。媒体眼中的AI和工程人眼中的AI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经常想AI是一个趋势,但是没有真正挖掘你内心潜在的诉求,AI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相信有人因为看见而相信,但是我们这个社会更多人需要因为相信而看见。 蒋则沈:最后一位是汪董事长,他是安全方面的专家,看金融的话也是先看安全,听听汪董事长对安全的看法。 汪德嘉:刚才蚂蚁的同事站着讲,我也站着讲,我们是一个新型的企业来学习的。首先感谢金融城提供这么一个公正客观的平台,今天很荣幸获奖了,刚才侯总也提到人工智能,京东的数据探索者大赛我们也与大行合作拿到登陆行为分析的第一名,我是2011年从国外回来创业,公司叫通付盾,我们专注于金融科技和网络安全方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有很多的挑战,我们今天的话题是责任金融,我们有四条产品线,整个的金融环节里面一个是账户安全、第二欺诈安全的防护,第三是信用安全的防护,第四就是应用安全防护。我们这里面四大金刚有相同基因的,这个基因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 我们与其他的公司的区别,两点:一个我们安全解决方案,我们的技术解决第一次的问题,比如说身份安全,怎么第一次识别你自己是你自己,在数字应用里面特别的关键,我们用人脸识别的技术,也用其他的声纹、指纹等等,我们要多样的身份验证,根据你环境的风险给出相应的安全的解决方案。第二是包括欺诈也一样,第一次在这个平台做欺诈怎么识别,通过大量的安全的数据行为的分析,第二你看到盾是与密码相关,我们不是以加密为核心,我们以计算的方法做盾的。我们认为像大数据像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它促进了发展科技赋能,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必须用这些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这些思想在我们的产品线里面贯通。我们用金融科技也是做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我在美国做很多年的CRM,不仅是风控,还有精准营销。这是公司的介绍,今天非常荣幸,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平台,非常感谢,希望多合作交流! 蒋则沈:刚才各位嘉宾分享了他们的见解和自己专业上的认识。接下来作为一个文科生,我需要发问,大概准备了3个问题,我可能请我认为可以首先回答问题的嘉宾回答,其他嘉宾可以做补充。第一个问题:现在大家关注这么火热的人工智能,究竟是不是一个万能药,是否是万金油,我们做传统金融都知道,金融的内部分工很细,分银证保,分支付分财富管理,从进入人工智能的角度来讲,最有可能在哪些点获得发展,跟金融的契合点会首先发生在哪些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上?我先抛给赵行长! 赵卫星:我们目前跟大家的进展差不多,我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到了一半程度,可能是人工的程度,智能的程度大家的进展没有这么快。第一互联,第二数据,我们做了很多趋向于数理统计的工作,人工智能还有几个方向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第一解决什么问题,任何创新要解决效率性的问题,否则就是伪创新。第二点要解决成本性的问题,不是说人工智能上了以后你的成本大量的上升,你的盈利性越来越差,否则人工智能对所有的金融机构而言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第三个要解决风险性的问题,不是上来以后造成大量的风险,而是不断的降低风险,基于此我认为人工智能在金融机构的推广也是有步骤的推广。我们看到第一个在智能客服领域,在座的各位包括新网,智能客服的上线达到95%以上的比例,有一些企业更高。服务相对单一的情况下智能客服在这里面的覆盖率更强,第一效率能够快速的提高,客户或者用户在你的对话过程中非常多的问题已经标准化了,通过技术的手段在标准化前置到智能客服里面,我们能够快速的判别,它还没有开口我们已经知道他想问什么问题。这就是提高效率,成本一定比人工更加节省,风险性相对的降低,我觉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在在线信贷的提到的两个领域里面进入比较深,第一个领域就是反欺诈,确实在大数据已经互联以后我们可以运用非常多的人工智能,刚才提到生物探针等一系列的技术,在反欺诈领域已经大量的应用了。第二个就是建模,大家做的仅仅是第一步,比如说数理统计,真正意义上智能的部分就是不断的自我修复、不断的完善的部分,国内相应的金融机构做的比较少。为什么新网得了这个奖,就是我们在机器的自动学习和自动修复功能里面全面进行了上线,今天说老实话新网银行的模型判断里面基本上真正人工参与的部分很少,都是A/B决策引擎自动修复的过程中做的。它解决了前面两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要通过时间检验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中有一点就是对客户的风险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这是对金融机构本身的风险防范,对客户的影响性没有那么高,金融机构在有限的风险控制的范围内可以大胆的进行创新,这是一个关键。如果产生了用户风险要小步慢慢来,但是对金融自身的风险,可以设定一个风险值往前走,在线信贷已经往前走了一步。 智能投顾可能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这跟目前的刚兑也相关,如果有一天把所谓的刚兑取消了,智能投顾领域还有很大的一步跨越。王总提到基金领域会应用的更多,但是更多的产品更多的识别客户风险匹配风险这一头,目前的形势下做的比较少。支付领域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是生物能力的探索,目前还没有看到更多的新鲜的解决方案,基本上路径从智能客服到在线信贷到智能投顾会是逐步的延伸的过程,我们今天更多的是大数据项下的人工,还没有到真正到智能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蒋则沈:同样的问题问一下来自蚂蚁的陈首席,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技术的范畴来讲,它本身有没有薄弱环节,有哪些特别不适合在金融领域应用?这样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或者踩一些坑? 陈劲松:这个观点是我个人观点,在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使用场景,人工智能它的本质不是100%的实体,不管是风险预测还是做其他的,我们在金融领域跟业务行为强相关的地方人工智能干预的角度是很少的,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的范围非常大,在市场上我们可以做到全部的人工智能。比如说预测和分析,用人工智能解决人的问题,人看这些数字和报表不是100%的确认,可以用AI解决。但是如果你记帐今天存2万块钱,这肯定不能用AI解决。 蒋则沈:接下来进入第二个问题,从时间维度上看人工智能发展的演变过程,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特别是金融领域的话,我们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和历史站位?未来还有多大的发展和探索的空间?未来的人工智能是我们完全可以走向金融领域的无人车无人驾驶程度?还是我们是一个人工干预和模型计算算法相结合的模式?这个问题请教招行王总,从银行经营角度来看,我们知道摩羯智投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王洪栋:我挺个人的想法,也是最近想的比较多,没有跟太多的朋友交流的一个想法,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技术,在整个的金融领域的启动是由供给方启动的,由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为改进效率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客户,甚至有可能是为了新的商业机会,它的启动路径有两个:第一把钱借给这个人,就是信用这件事情先启动的,它首先解决的我在启动过程中我自己的风险控制到最好,大部分的金融科技应用都应用于风险欺诈和防范,然后把钱放出去,这是商业机构的经营角度来讲的。这个领域大部分都是一些数据性的东西,只要抓住了更多的数据,就会发展的很快。第二从客户手里拿钱,某种程度上就是销售产品,这件事情改进的手段大部分是从体验上改进,我怎么把这个客户刻画的更精准,抓住客户的每一个角落留下的痕迹,告诉他有这样一款产品你可以交易,这也是解决金融机构的成本问题。找到这样的客户,无论是财富数据交易数据甚至身份数据都可以很容易应用到,这个领域也很成熟。基本上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营销的精准性出发的。但是有一个问题要前置一点思考:金融把钱借给客户,或者从客户手里拿走钱。我们做的这件事情本身用药物来处理,我们卖的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是保健品还是药品,如果是非处方药,无限制的找到这个客户,做一个更精准的广告这没有问题,确保这个客户有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就可以。如果是处方药,这件事情运用的时候就要谨慎很多,我最担心的部分,商业机构应该满足客户的杠杆需要而不是创造杠杆需要,否则演进的速度就不太好了。在产品的销售上也一样,你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如果是一些波动性类似于处方药的东西,对这个客户无限制的接近它推送给他,危险就来的更快。金融这件事情,本身是经营风险,不仅是行业的经营风险,客户参与金融,本身也是用风险置换的,这个事情在第二阶段发展的时候,在智能应用上应该注意。从具体的技术来看,技术是两个路径:先解决结构化的数据,已经形成的数字是最容易智能化,第二把非结构化的进行语音识别语义的识别。比如说语音素材怎么提炼成文字素材,又怎么提炼成语义素材,这个过程很大,这个划分就这两个部分。 蒋则沈:我们开无人车但方向盘和刹车要稳稳的握在自己的手中。下面问一下百度,无人车是百度的重要目标,从咱们百度科技中心化的角度来讲,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下一步的发展? 许冬亮:人工智能加上人工两个字就意味着人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个词“认知身体”,认知是大的框架,在细则的执行的是偏体力的,人工智能包括技术的进入,越来越多的解决偏体力的重复的劳动,在金融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偏重复性的偏体力性的劳动或者缺乏创造性的劳动在既定的框架下,只要框架理的非常的清楚,越来越多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像智能客服。有一些更多的在尝试往前推进,像大数据风控,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发现客户的风险,有一些是数据层面的有一些是关系层面的,所有的东西联结在一起,我们分析好和坏之间的差别,人工智能就属于比较擅长人工解决的问题。 在越来越多的框架下,这个逻辑或者规则抽象出来以后,只要两样东西有支撑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就可以越来越多的替代和覆盖的。哪两样很重要的东西:一个是数据,因为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离不开数据,数据的价值很高,在数据比较稀松的比较少的领域,人工智能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第二是算例,因为算子这个事情业内发展很快,只要数据和算例有很好的保证情况下,我们发现不停有行为的算法取得突破。现在关系网络上又有新的深度学习的方式结合进去,算子的突破很快。制约人工智能最大的两个瓶颈就是数据和算例,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已经提出几十年的时间,为什么最近几年得到突破?就是因为最近的几年各行各业在大数据的环境下算例取得了突破,才能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往前发展。未来的这些年可能是爆发式的增长,序列向上,在数据积累比较雄厚,在算例能够得到支撑处理大数据能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人工会消失,人工始终会存在,人工发展是在智能的基础上越来越往高层次发展,人的寿命就这么长,它认知的东西有限,不管经济的还是政治的,很多因素重复的循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了。现在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是大家有很多学习的时间,能够释放出来,从过去的重复的体力劳动或者没有创造性劳动当中释放出来,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成长,认知会进一步的升级,在框架内智能将发挥作用! 蒋则沈:刚才您提到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数据的概念,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的基础一定有非常雄厚的数据基础作为支撑,这衍生出我第三个问题,关于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道德性保护的问题,当今时代数据像工业时代发现的石油一样,数据像石油一样面对智能科技的今天承担着同样的使命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上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和课题,我请来自于京东金融的吴女士给我们谈谈的体会,请汪董事长做一个总结性的陈述。 吴艳艳:我本身在京东金融做金融课题事情的时候,也非常的理解,大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追求企业的效率,对客户的精准定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你对终端客户不可能用原来老的人工的方式做处理,所以这些数据对金融机构非常的宝贵和关键。具体用到我的营销,用到我的反欺诈信用风险,识别这个人的好坏,通过行为判断他有没有欺诈的风险,但是对这个人的隐私保护怎么做界定?京东金融我们首先认为在法律框架下,对一个人的隐私保护对数据安全性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课题涉及到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存储,以及我们在标签化应用会应用到什么样的合适场景来做。京东金融在制度的环节里面,对数据上会有这样的考虑,我们有很严格的数据的安全使用制度,包括今天的客户数据的隔离,第二就是我们产品设计环节,今年高法颁布了对客户隐私保护的要求,我们对所有的产品重新做了一个查核,在整个的产品设计过程中有没有设计采集不当的使用过程。在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个从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社会道德角度考虑,我们这个产品是处于善良本性做设计的,还是产品处于一个对客户的无穷的利润价值的角度考虑的,我们在产品设计中善良的考虑是很重要的。 现在大家讨论,出现信息垄断的巨头,有大量的信息形成了垄断机构,整个的和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大家知道京东金融转型之后,和金融机构创造了很多的产品很多的场景,我们要符合监管的要求,第二要和金融机构合作,看双方保护客户隐私的情况下实现对客户最优的体验。我们内部管理规定包括提供客户标签的时候使用方法方式,以及我们的使用的交易笔数是什么样的都有特别严格的规定。这是我们在隐私保护里面从制度从产品设计到管理以及我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都会非常注重安全隐私的保障。 汪德嘉:昨天估计很多人看到了,有一个消息,在暗网里面有一个数据包在流通,这个数据包里面有10多亿的明文密码,这是冰山上的一角。其实在互联网上数据大集中,这里面数字化大集中,给金融其他行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如何保护这些数据的问题。这里面不仅是技术,技术可能有漏洞,而且防不胜防,另外还有管理方面人性的弱点,数据泄露频繁发生。我11月出版了一本书《身份危机》,上中下三篇第一篇黑产战争,主要描述国外的,第二是身份的简史,第三篇系未来身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行业都特别的重视,6月1号《网络安全法》的发布,它给了一个总则,但是细节落实与技术密切相关。有一些东西比如几千块钱或者数据泄露怎么溯源?这很难,法律颁布以后,如何把技术与法律相结合,规范这个行业,保护公民的隐私,这就是数字政府的公众安全怎么做,现在有很多的探讨。我从技术方面提供一些咨询,我开场白的时候提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技术高速发展,有很多的创新给社会带来活力,但是怎么解决它产生的问题?还是用大数据的方法、区块链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怎么实现数据共享?你可以说把它集中起来提交,但是数据大集中起来就给黑客一个很大的目标。人性是有善恶两面,像机器人人工智能能代替人,人创造人工智能,人创造机器人是为自己服务的,最终要人来掌握的是可控的,机器人即便是你创造的,它是确定的东西,从另外一个角度机器人是可靠的。隐私保护怎么解决?让可信的机器人去帮助我们保管这些隐私,不是一个机器人,而是很多的机器人,帮你保管部分的隐私,通过把这些隐私拼起来,看你多少资产有多少社会关系,这种方式用分布式的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方法来解决数字经济里面的隐私和保护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思路,也是我们在探索的,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蒋则沈:谢谢今天所有的嘉宾,我们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实际上是每一个人都成为被互联的目标物体,智能手机成为我们自己人体上的器官,4G信号是我们通向这个世界的一个脐带。这个趋势不可避免, 由此产生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希望今天我们只是给人工智能做了一个小小的开题,明年这个时候希望我们重新聚在一起把这个问题谈的更加深入,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银监会业务创新协作监管部处长 蒋则沈 银监会业务创新协作监管部处长蒋则沈出席会议并作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主持人。[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张承惠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出席会议并作为以“科技赋能普惠金融”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主持人。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承惠:先请每一位嘉宾就自己感兴趣想说的话题讲讲,不超过5分钟。 王君:首先我参加这个会有点像外行跟内行对话,因为现在的金融科技的事情,我跟科技没有直接的关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所有的经济学家在各种场合都谈Fintech,说到这个问题,我有几点想法:陈龙教授在各个场合都说过,这个普惠金融的问题,在传统的模式下,是遇到了瓶颈,因为覆盖面和可持续性问题解决不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就产生了突破性的颠覆性的进展,希望未来可以更好的解决普惠金融的问题。目前来讲还是喜忧有参半,喜的是大家都看到这个领域的进步,尤其是小额贷款、移动支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像我们知道的著名的案件,像E租宝,以及现在的现金贷,这些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问题相比综合来看,真的很难做出判断。应该说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失败的案例,普惠金融的道路可以说损失惨重,未来也有很多的隐忧。我的看法就是一些关键问题不解决,将来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在普惠金融领域还会出现一些大的问题。 结合我的工作,我想说一下,我们政府财政方面应该对公共资金政策的评估和使用效果做出判断,以便未来更好的利用公众政策促进金融要实现的目的。进入监管,大家都有同感,经过了十几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金融监管是运动式的监管,到了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有放大效应,造成了破坏非常的严重。 我在前一段阶段听陈龙教授讲的多头放贷,就是造成了严重的放贷过度,贷款超过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现金贷都可以合理的存在,但是征信体系并没有真正的起到这个作用,还是分散的。我们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模糊了征信之间的边界。现金贷也可以看到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做的不够,在这个方面一行三会四个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太分散了,其实可以建立一个国家级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机构。 总的来说,我的看法就是责任金融,无论怎么道义劝说,都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靠暴力催收,靠道德说教,能解决一部分的有温度有良心的责任机构的问题,但是总是有搅局者,所以必须需要有效的监管,但是监管又不能扼杀创新,所以这个问题要非常重要的,也是不能绕开的问题。我们知道过度放贷的问题只要有利益,那么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创造利润的冲动大大压过了有责任有秩序的发展的目标,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未来的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实需要公共政策和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提升。 张承惠:刚才王首席说了咱们的喜忧参半,我觉得他说的忧大于喜,讲的公共政策和公共资金的使用是一个老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他后半部分的观点我非常的支持,对喜忧参半我保留一点不同的意见。下面请胡行长做发言! 胡德斌: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我争取把我的时间均给王首席一点。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每次这样的会议收获满满,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对自己是非常好的提升。今天大会的主题是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我们范文仲主任的发言给我的启发很大,价值创造是生产环节创造的,金融是中介服务,收取适当的利益,资金的调配和再次适配过程中一定向资金使用效率最高的场合移动。我们银行为什么把资金都集中到大企业里面去,这也是当时的现状所限制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现在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个人以及中小企业。因为我们通过互联网把各种各样的业态联系起来,把我们的个人的一些行为,还有其他的行为掌控起来,这样对个人行为的认知有大量的数据产生,给金融服务面打开新的空间。恰恰这些中小企业和个人对金融的服务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所以通过科技的赋能,让普惠金融发展产生一个很好的前提。我觉得现在来讲,从个人来讲,或者中小企业端来讲,更多要把金融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场景中,以及中小企业生产场景当中,只有抓住了场景才能更好的了解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实际的状况,才能把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得到改善。随着我们技术能力的增强,我们会把更多的金融的服务能力,嵌入到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行当中,也嵌入到我们个人日常生活当中场景当中,让金融伴随着经营活动和日常活动而产生,这样的话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好的解决信息对称的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金融体系多头借贷的问题,当我们的信用社会成熟度更高的时候,所谓现在现金贷的目前发生的问题,通过信用体系的不断的完善和增强,我们的金融服务可以向更深的程度发展。作为银行来讲,应该说我们很想做事,也想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扩张业务做服务创新,但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要把控自己的风险,做自己能力可控的事情。如果是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我们首先要从能够掌控信息,有场景的角度入手,随着我们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把金融服务能力扩展的更广,服务的水平深度做的更深,这就是我关于普惠金融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张承惠:谢谢胡行长。上海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做的相当不错,这一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他们也入选了。下面请农行的左总做简要发言。 左振哲:感谢主持人,我们这个片断主题是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我想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金融科技大家耳熟能详,作为一个传统的金融机构,我们深深的感受到金融科技对我们农业银行,或者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它深深影响到我们产品创新,我们的服务创新,我们的内部管理甚至是一些商业模式的改变。普惠金融大家说的更多,我今天来的路上看路边有一个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的门槛有几个字“欢迎参加普惠金融研讨会的各位嘉宾”,我在路上看了手机微信,说美国今年前三个季度它的大学生贷款逾期率人数达到460万人,是四年前的4倍,本身就是第三季度单季度增加了27万人,这也是美国的普惠金融。我们国内普惠金融很热,作为农业银行,我们在普惠金融上最大内容就是服务三农,我们有22万的员工,我们在普惠金融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普惠金融做起来也很难,我们的风控、效率、成本、商业可持续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想到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能否赋能普惠金融?我们做了一个探索,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把金融科技服务三农进行结合,我们建立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我们切入一个场景,是平台的第一个维度。这个场景就是商品流通领域为商户提供经销存管理支付结算包括内部的财务处理,通过这个环节向上延伸到农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往下延伸到乡镇的经销商,最后到农户,把整个的产业链连接起来,更好的衔接需求和销售。这是我们的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我们在这个产业链上嵌入了农行的金融服务,这是场景,我们服务跟着去,有支付的服务、理财的服务、保险的服务、基金的服务,农村的代理服务和缴费服务,使农村农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我们的服务。第三个就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的资金需求,通过平台的自有数据和采集外部的政府的以及协会的特色产业数据对农户进行一些生活和生产的贷款,给他们解决造血功能,通过这三个维度促进我们农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我们动作科技金融的赋能在服务三农的路上会走的更加坚实和长远!谢谢大家! 张承惠:谢谢,农业银行设立之初就是为农业服务的,在改制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也是为农村的普惠金融服务。下面陈首席发言,您前面已经做了发言,如果没有补充的我就进行提问!如果有补充的就进行补充吧! 陈龙:我想第一个我们这个时代机遇非常不一样,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让人人获得平等金融服务,从中国来讲历史阶段来讲,十九大以来讲我们中国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给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的重要。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技术角度来讲都是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它。我想讲的我们行业应该做什么?监管面临一些挑战,从行业的角度来讲,从自己来讲,我们从业者越来越觉得抓住机遇的关键是让技术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确实技术改变了触达用户甄别风险的能力,真的要变成你的竞争力,而不只是说一说。刚才讲到现金贷的例子,如果是高利贷+催收的方式可以做一段时间,但是不可持续。所以你的核心挑战是如何让技术真的成为你的内生驱动力,这是必须要问自己的问题。我们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甄别风险,一个是保护消费者,这是行业选择商业能力的时候怎么做到这一点。 另外监管,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最核心的就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讲,最核心的还是风险为本,比如说我们监管讲的穿透式的监管,做的非常的好,不管你叫什么名字,就看你做的本质是什么另外就是分类分级,不同的金融比如支付理财保险信用,风险本质不一样,需要的监管不一样,不同的企业,有的做的好,有的做的差,像e租宝这个企业可以把整个行业带下去污名化,好的企业怎么鼓励它发展,坏的怎么规范它?分类分级包括穿透式的这些都非常的重要。另外就是风险为本,风险责任的问题,一种是直接金融、一种是间接的金融,如果是间接的,你的金融中介就承担了整个风险甄别的责任。直接融资不是银行,最核心的不是监管者的责任,也不是金融机构本身的责任,而是投资者的责任,信息披露,投资者适度性就很重要。这是一个跟复杂的挑战,但是却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第三点,监管的智慧,中国的监管做的非常好,如何平衡鼓励创新,以及规范风险,它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有一定的门槛,所有的好的金融创新你没有办法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你给它一定的空间才能设立监管,好的创新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你要给它空间,还要规范风险,如果做的好,中国总体来讲监管对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提到了非常好的支持性的作用,如何让我们的监管成为数字普惠金融责任金融的内生动力,这是非常考验智慧的东西。 张承惠:谢谢陈首席,下面请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做5分钟发言。 张适时: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人人贷这样的企业在整个小微企业服务认知的思考。我们有一个词被提出来了“QYC”就是认识你的客户是谁?第一点就是你要知道小微企业主或者中国的小微企业主特性是什么?第二知道它的需求是什么?第三如何结合中国目前金融科技的能力以及需求有价值的为他们提供服务。 我们看一下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什么?很多人觉得小微企业就是创业者90%企业会死掉会关闭,其实小微企业不稳定性是全球能看到的一个现状,但是反过来讲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大特性,小微企业主本身不是高风险人群,这是它的第一个特性,小微企业是高危的,但是小微企业主并不告慰。第二在中国的小微企业主,很多人觉得创业就是我们看待负债率的问题,它工资收入它的年收入要能覆盖它的还贷的金额,但是反过来讲谁会做小微企业创业?爱品才会赢,大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拼一把,把钱赚到了开始生活。这些小微企业主看起来高负债,来自于它没有那么好的稳定收入,起码不是稳定的社保收入体现的收入,这是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第二个特性。第三个特性是整个的中国小微企业主跟小微企业是不分家的,小微企业很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小微企业主跟公司的资金不分流,它是融为一体的,这是小微企业主第三个特性。 小微企业主借钱用于什么用途?第资金需求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是用于扩张,我今年开一个店明年还要开一个店,我需要20万,他自己凑了18万,还需要借一部分。另外这些小微企业主大量的来自于小商贸,包括零售这样的服务小微企业主比较多,他们有很多的需求,是商品的销售和服务的提供,它本身来讲没有那么强的财务规划能力,小微企业主个人拍脑袋管理自己的现金流,很多时候他们有季度性的需求。第三点由于他们的现金管理,不足的情况需要应急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资金需求第一是小的扩张,第二来自于季度性的需求,第三是应急性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和需求是什么?如何结合金融科技的领域,所谓科技赋能服务于他们?在我看来,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商业的可持续,第二你的服务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们陷入长期过度负债不可自拔。这里有几点问题要解决:第一定价问题,很多人争议像P2P或者服务小微企业利率很高,价格都在15%左右,小微企业八万十万有可能用更抵的价格服务他们吗??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太高是否合理?也不合理。在中国有36%的上限,包括这些人的额度是什么?金融产品你的额度你的定价你的期限基本上决定了这个资金的用途,我们看到现金贷的服务基本上不到1000块钱,超短期,超高利率,他们基本上没有服务这些小微企业主,但是小微企业主这些需求其实是合理。所以第三点就是有效的获取它。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实给中国这个社会构建小微的能力,在我们看来是全球第一次能用科技的手段,通过个人把这样的资金流到小微企业主,这是中国的现状,我们还是很庆幸这是一个大的时代,各个层级各个体系下各个需求,小微企业主背后是一个有价值的需求,应该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支持,这是我的观点。 张承惠:时间很短,他有一些话还没有说完。我记得前天我在一次会上,有四大行退任的行长说我们持牌的大银行要向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学习,就是他们特别注意研究客户,定位特别准,对客户的需求把握非常的精准,用科技手段提供金融服务的供给,这一点值得持牌金融机构学习!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做一个非常简短的提问,首先王君先生,他去过很多的国家,对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我想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对科技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这个前景能否做一个你的判断?你觉得它能走多远?或者走的更远一点,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王君:今天提的不是我内行的问题,都知道中国这方面走的很快,现在国际上都看中国,主持人的落脚点走的远走的快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非常的清楚。一个是政府的职能要明确下来,具体的公共政策和财政政策,第二就是监管,没有监管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新型的金融机构都走不远;第三金融科技高度的依赖于数据和大数据,但是这是双刃剑,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未来中国在这方面非常值得关注,因为这里存在潜在的风险。未来我们存在的金融数据以及数据大规模泄露的公共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小,需要国家建立立法。第三个就是基础设施,我们说的大数据很多机构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很亮丽的,你要问一些居第的问题,比如说你覆盖了多少客户,用什么方法,他们也说不太清楚,像单车来势很猛,但是大量的投入大量的浪费,前途还不知道怎么样,这些都是存在的。作为前提条件我说到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你从最近现金贷的事情可以看到,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要作为一个前提条件,另外你对产品进行提示同时不能侵犯消费者的利益,不能超过它的还款能力,成倍的放贷,比如校园贷借一万一年下来整成24万,这就是自杀的行为,根本走不远。我们金融科技如何走在世界前列?这里面隐含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得承担着未来这个领域开拓的责任,我们所有人的责任,监管者、制度者不要一出来就说教,他们自己也需要建立起来有效的监管体制和公共资金使用有效性和公共资金制订的有效性。 张承惠:谢谢王首席让我们冷静的头脑看待当今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我给胡行长提一个问题:上海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你觉得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作用在哪里?你们和他们开展合作的空间有多大? 胡德斌:再次感谢组委会上海银行在直销银行这个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奖项,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万物互联的时代,各自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银行来讲本质还是金融的属性,还是金融中介,信用中介的服务商,首先我们要不忘初心,要把自己金融属性金融能力增强。现在世界有非常多的技术可以引入到金融服务过程中,作为一家银行,无论是大行还是小行,一定在原来传统的金融科技里面积累了很多的优势,但是对于一些新技术,上海银行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与大家一起做服务和产品的创新,我们还要回归到金融服务的本质,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还要服务实体经济初衷来做。金融科技公司也需要银行的配合,因为在金融科技这个领域银行具备场景和数据,只有双方找到很好的契合点,我们才能实现共赢,今后一段我们将与金融科技公司围绕重点领域联合创建一些新的服务,可能通过联合实验室的方法与金融公司走在一起。我们通过前面几年的实践,利用金融科技的能力为银行的业务拓展做出成绩,比如我们的直销银行将近1300万的客户,这里有99.5%的客户都是原来上海银行的。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力量,我们都是做不到的,我们是金融科技的受益者,我们会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做好金融普惠服务。 张承惠:你估算一下这三年来你们和几家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过合作? 胡德斌:不知道金融科技公司怎么定义,我们和70多家合作伙伴是共同拓展用户,共同拓展业务的,这与银行原来只是把自己的融资能力支付能力简单的为企业提供服务是不同的,我们是建立共赢的关系拓展业务,我们还会更多的拓展合作伙伴。另外我们要研究某一些特定的行业,形成我们对客户的了解的能力,这样才能走的更踏实更远。 张承惠:下面对左总提出一个问题,农行作为四大行之一,你们要向金融科技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没有政策上体制上的障碍? 左振哲:确实是的,说的直接点传统的商业银行基因里面就缺乏了互联网的基因,但是我们金融科技公司严格意义来讲都是一些互联网的公司。曾经我们有一位行级领导说过一句话,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银行也不例外。但是我们现在也正处在向互联网企业转型过程中,内部的体制和机制作为运转了66年这么长时间的大行来讲要做适应性的转变非常困难,但是好在我们已经迈开了,我刚才介绍了我们的内部产品和流程,还有我们跟BATJ的合作,我们今天的主题责任金融,两天前我参加了一个合作伙伴的金融部分的成立两周年的酒会,我发现今天合作伙伴没有代表参加我们这个会。他在酒会上体现了它的情怀,也做了普惠金融,做小微企业,做的农民做的学生,我们农业银行也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在服务三农,我们选择的伙伴有共同的目标,另外我们要看中他们的能力。我们格外看中金融科技公司在数据挖掘数据营销,利用数据在精准营销精准控制上的能力,像胡行长说的我们也是彼此互利的,也有大量的客户资源,我们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服务普惠金融。 张承惠:很多人知道左总的选择合作伙伴之后就可以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服务。张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可能比较敏感一点,换一种提法,你对现在的网络借贷的监管办法和现金贷的监管办法有什么可以值得完善或者改进的地方,你提三条吧! 张适时:最近办法出台的非常快,我们的国家调研和认知的过程中了解的非常的深刻,我们没有预期到国家会管到那么细的点,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好的一点。对整个监管郑则的建议我们感觉非常的完善,但是我们有一点期待,一个完善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完美的执行,无论从备案,包括整体的后续的监管,如何公平公正的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知道网络有外溢性,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公平公正及时完美的把政策执行下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向行业推动是很重要的,否则可能带来地区和平台之间的监管套利,这是我们所担忧的。 张承惠:好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无法进一步的展开,我不再做总结了,我觉得5位嘉宾发言非常的好,各有特色,有一些话很有深意,值得我们下来仔细的琢磨,刚才没有时间鼓掌欢迎他们,现在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 张适时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小微企业具有较高不稳定性和风险,所以小微企业贷款是一个全球难题。中国在这一方面也具有很大特性。第一,小微企业主本身并不是高风险人群。第二,小微企业主看起来高负债,因为它没有那么好的稳定收入,起码不是稳定的社保收入体现的收入。第三个特性是整个的中国小微企业主跟小微企业是不分家的,小微企业很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小微企业主跟公司的资金不分流,它是融为一体的。 在小微企业主借钱用途上,张适时也总结出三个特点。第一,大家可以理解为用于扩张,我今年开一个店明年还要开一个店,我需要20万,他自己凑了18万,还需要借一部分;第二,这些小微企业主大量的来自于小商贸,它本身来讲没有那么强的财务规划能力,小微企业主个人拍脑袋管理自己的现金流,很多时候他们有季度性的需求;第三是应急性的需求。 张适时表示,结合中国小微企业主独特的特征与需求来提供金融服务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商业的可持续,第二你的服务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们陷入长期过度负债不可自拔。 关于备受争议的定价问题,张适时认为,很多人争议像P2P或者服务小微企业的利率很高,价格都在15%左右。但是,小微企业八万十万的有可能用更抵的价格服务他们吗?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太高是否合理?也不合理。在中国有36%的上限。另外,张适时还指出,现金贷的服务基本上不到1000块钱,超短期,超高利率,他们基本上没有服务小微企业主,但是小微企业主这些需求其实是合理。 关于当下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张适时有一个期待,他说:“一个完善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完美的执行,无论从备案,包括整体的后续的监管,如何公平公正的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知道网络有外溢性,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公平公正及时完美的把政策执行下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向行业推动是很重要的,否则可能带来地区和平台之间的监管套利,这是我们所担忧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承惠:请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做5分钟发言。 张适时: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人人贷这样的企业在整个小微企业服务认知的思考。我们有一个词被提出来了“QYC”就是认识你的客户是谁?第一点就是你要知道小微企业主或者中国的小微企业主特性是什么?第二知道它的需求是什么?第三如何结合中国目前金融科技的能力以及需求有价值的为他们提供服务。 我们看一下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什么?很多人觉得小微企业就是创业者90%企业会死掉会关闭,其实小微企业不稳定性是全球能看到的一个现状,但是反过来讲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大特性,小微企业主本身不是高风险人群,这是它的第一个特性,小微企业是高危的,但是小微企业主并不告慰。第二在中国的小微企业主,很多人觉得创业就是我们看待负债率的问题,它工资收入它的年收入要能覆盖它的还贷的金额,但是反过来讲谁会做小微企业创业?爱品才会赢,大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拼一把,把钱赚到了开始生活。这些小微企业主看起来高负债,来自于它没有那么好的稳定收入,起码不是稳定的社保收入体现的收入,这是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第二个特性。第三个特性是整个的中国小微企业主跟小微企业是不分家的,小微企业很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小微企业主跟公司的资金不分流,它是融为一体的,这是小微企业主第三个特性。 小微企业主借钱用于什么用途?第资金需求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是用于扩张,我今年开一个店明年还要开一个店,我需要20万,他自己凑了18万,还需要借一部分。另外这些小微企业主大量的来自于小商贸,包括零售这样的服务小微企业主比较多,他们有很多的需求,是商品的销售和服务的提供,它本身来讲没有那么强的财务规划能力,小微企业主个人拍脑袋管理自己的现金流,很多时候他们有季度性的需求。第三点由于他们的现金管理,不足的情况需要应急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资金需求第一是小的扩张,第二来自于季度性的需求,第三是应急性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和需求是什么?如何结合金融科技的领域,所谓科技赋能服务于他们?在我看来,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商业的可持续,第二你的服务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们陷入长期过度负债不可自拔。这里有几点问题要解决:第一定价问题,很多人争议像P2P或者服务小微企业利率很高,价格都在15%左右,小微企业八万十万有可能用更抵的价格服务他们吗??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太高是否合理?也不合理。在中国有36%的上限,包括这些人的额度是什么?金融产品你的额度你的定价你的期限基本上决定了这个资金的用途,我们看到现金贷的服务基本上不到1000块钱,超短期,超高利率,他们基本上没有服务这些小微企业主,但是小微企业主这些需求其实是合理。所以第三点就是有效的获取它。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实给中国这个社会构建小微的能力,在我们看来是全球第一次能用科技的手段,通过个人把这样的资金流到小微企业主,这是中国的现状,我们还是很庆幸这是一个大的时代,各个层级各个体系下各个需求,小微企业主背后是一个有价值的需求,应该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支持,这是我的观点。 张承惠:张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可能比较敏感一点,换一种提法,你对现在的网络借贷的监管办法和现金贷的监管办法有什么可以值得完善或者改进的地方,你提三条吧! 张适时:最近办法出台的非常快,我们的国家调研和认知的过程中了解的非常的深刻,我们没有预期到国家会管到那么细的点,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好的一点。对整个监管郑则的建议我们感觉非常的完善,但是我们有一点期待,一个完善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完美的执行,无论从备案,包括整体的后续的监管,如何公平公正的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知道网络有外溢性,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公平公正及时完美的把政策执行下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向行业推动是很重要的,否则可能带来地区和平台之间的监管套利,这是我们所担忧的。[详情]
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举行—— “责任金融”报告发布 近60家金融机构在京发起践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 2017年12月16日,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举行。此次峰会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主题为“责任金融 科技赋能”。 在峰会上,金融城CEO吴雨珊发布报告《构建金融科技时代负责任的金融体系》(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明确了责任金融的含义,系统地阐述了责任金融相关利益主体——金融机构、消费者、监管和第三方所应承担的责任,特别强调了消费者在整个体系中应负的责任。 金融城和新金融联盟联合上海银行、京东金融等近60多家机构共同发起践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11家企业作为代表在峰会现场宣读倡议书。 什么是“负责任的金融”? 今年9月22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央行副行长易纲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演讲时透露,央行正在考虑提出“负责任的金融”(Responsible Finance)理念,要让金融消费者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并且承担适当的金融风险。把信息告诉消费者,要让他们知道承担了什么样的风险,以及他们的金融行为和金融服务的后果。12月2日,CF40学术顾问、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谈及最新出台的“现金贷”监管新规时也强调,面向长尾人群的金融服务更应当是负责任的金融。 监管层之所以就“负责任的金融”频频发声,其背景是近几年金融领域,尤其是金融科技行业乱象丛生。从以e租宝为代表的伪P2P到今年的ICO、现金贷,技术在深刻改变金融业态的同时也放大了潜在风险,更有机构以普惠金融或金融科技之名,行违法违规之实。 “市场的表现和监管的表态,促使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负责任的金融。”吴雨珊在峰会现场表示,金融城为此开展了题为《构建金融科技时代负责任的金融体系》的研究。 吴雨珊认为,所谓“负责任的金融”,就是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与第三方、消费者三者要共同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三角关系。在这一关系中,金融机构要做到自我约束、合规经营,监管和第三方要适当监管和积极帮扶,消费者则应做到理性选择和行为担当。 进一步地,吴雨珊强调,“负责任的金融”就是要鲜明反对一切打着“普惠金融”旗号所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 如何践行“负责任的金融”? 在发布《报告》之外,金融城和新金融联盟还联合上海银行、京东金融等近60多家机构共同发起了践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活动。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负担起自身应付的责任,共同构建负责任的金融体系,推动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在峰会现场,来自上海银行、新网银行、华瑞银行、富滇银行、京东金融、人人贷、宜人贷、凡普金科、小赢科技、通付盾、勤为科技的11家企业代表,登台宣读了倡议书,并就金融机构应承担的责任阐释了自己的理解。 《报告》则更加明确地提出了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第三方以及消费者在“负责任的金融”体系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具体来说—— 金融机构承担的责任包括:第一,公平普遍地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第二,公开透明地向消费者披露信息;第三,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开展负责任的金融创新;第四,从成本和风险两方面确保业务模式具备可持续性;第五,着重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监管和第三方机构的责任包括:第一,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规范。通过对金融领域内的所有机构,统一监管标准来避免监管套利。同时,协调地方监管机构,努力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积极作用,避免出现监管遗漏。对于金融创新,可以采用“沙盒监管”等手段,试点和评估创新效果。第二,对消费者的教育和权益维护。加强消费者的教育,努力提升其专业能力,改变消费者在整个金融服务过程中的弱势和被动地位。通过第三方机构,为消费者在权益保护方面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先行赔付机制。第三,征信体系建设与个人隐私保护。通过建立独立第三方征信组织机构,在注重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基础之上,搭建高效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更好地规避像“多头借贷”这样的风险。 消费者的责任包括: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消费者要明确两个理性金融消费原则,风险与收益是永远成正比和事前风险防范大于事后维权。同时,通过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确定自身真实的风险偏好。第二,选择适当的金融服务并承担风险。消费者要选择符合自身的金融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在“卖者尽责”的前提下,做到“买者自负”。 《报告》最后强调,在“责任”方面,只有金融机构消费者能够与其他两方成为平等且稳定的三角结构,我们所倡导的负责任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此次峰会还揭晓了“第二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的十佳案例获奖名单,分别是:招商银行、百度金融、京东金融、上海银行、华瑞银行、金融壹账通、新网银行、宜人贷、通付盾、梆梆安全。 据悉,该案例评选自8月27日启动以来,前后历时两个多月,近百家金融机构参选。据主办方金融城介绍,本次评选的评委会由包括CF40学术顾问、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CF40成员、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CF40资深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等人在内的11位大咖评委组成。该案例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谢绝赞助评奖,入选的优秀案例将成为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金融城的教学案例,并集结出版。 此次峰会由CF40秘书长王海明主持。CF40成员、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司长孙天琦,新金融联盟副理事长、宜信创始人兼CEO唐宁和CF40特邀成员、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发表主题演讲。来自监管机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和知名互金机构的数十位嘉宾就“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和“科技为消费金融注入新动能”等主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由金融城与新金融联盟联合主办,由CF40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金融城是高端金融知识传播与资源共享平台,隶属于国内顶尖金融智库——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金融城携手金融政、商、学界的领袖,为金融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权威、前沿的知识和经验分享,已为600多家商业银行和互金机构提供了高质量的培训咨询、资源对接服务,赢得高度评价。 新金融联盟成立于2016年12月,致力于为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深度交流、跨界合作的高端平台。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担任联盟理事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张承惠担任联盟学术顾问,副理事长包括: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京东金融CEO陈生强 、百度副总裁张旭阳、国美金控总裁陈伟、宜信公司总裁唐宁等。[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专题研讨一 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央行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小微企业和三农业务。怎样利用金融科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半径、惠及更多弱势群体?怎样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创新发展、提升服务效率和体验的同时,有效防控风险? 在“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一: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主持人: 张承惠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院原所长。 研讨嘉宾: 王君 世界银行全球金融与市场局原首席金融专家 胡德斌 上海银行副行长 左振哲 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陈龙 CF40特邀成员、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张适时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承惠:先请每一位嘉宾就自己感兴趣想说的话题讲讲,不超过5分钟。 王君:首先我参加这个会有点像外行跟内行对话,因为现在的金融科技的事情,我跟科技没有直接的关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所有的经济学家在各种场合都谈Fintech,说到这个问题,我有几点想法:陈龙教授在各个场合都说过,这个普惠金融的问题,在传统的模式下,是遇到了瓶颈,因为覆盖面和可持续性问题解决不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就产生了突破性的颠覆性的进展,希望未来可以更好的解决普惠金融的问题。目前来讲还是喜忧有参半,喜的是大家都看到这个领域的进步,尤其是小额贷款、移动支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像我们知道的著名的案件,像E租宝,以及现在的现金贷,这些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问题相比综合来看,真的很难做出判断。应该说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失败的案例,普惠金融的道路可以说损失惨重,未来也有很多的隐忧。我的看法就是一些关键问题不解决,将来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在普惠金融领域还会出现一些大的问题。 结合我的工作,我想说一下,我们政府财政方面应该对公共资金政策的评估和使用效果做出判断,以便未来更好的利用公众政策促进金融要实现的目的。进入监管,大家都有同感,经过了十几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金融监管是运动式的监管,到了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有放大效应,造成了破坏非常的严重。 我在前一段阶段听陈龙教授讲的多头放贷,就是造成了严重的放贷过度,贷款超过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现金贷都可以合理的存在,但是征信体系并没有真正的起到这个作用,还是分散的。我们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模糊了征信之间的边界。现金贷也可以看到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做的不够,在这个方面一行三会四个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太分散了,其实可以建立一个国家级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机构。 总的来说,我的看法就是责任金融,无论怎么道义劝说,都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靠暴力催收,靠道德说教,能解决一部分的有温度有良心的责任机构的问题,但是总是有搅局者,所以必须需要有效的监管,但是监管又不能扼杀创新,所以这个问题要非常重要的,也是不能绕开的问题。我们知道过度放贷的问题只要有利益,那么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创造利润的冲动大大压过了有责任有秩序的发展的目标,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未来的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实需要公共政策和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提升。 张承惠:刚才王首席说了咱们的喜忧参半,我觉得他说的忧大于喜,讲的公共政策和公共资金的使用是一个老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他后半部分的观点我非常的支持,对喜忧参半我保留一点不同的意见。下面请胡行长做发言! 胡德斌: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我争取把我的时间均给王首席一点。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每次这样的会议收获满满,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对自己是非常好的提升。今天大会的主题是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我们范文仲主任的发言给我的启发很大,价值创造是生产环节创造的,金融是中介服务,收取适当的利益,资金的调配和再次适配过程中一定向资金使用效率最高的场合移动。我们银行为什么把资金都集中到大企业里面去,这也是当时的现状所限制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现在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个人以及中小企业。因为我们通过互联网把各种各样的业态联系起来,把我们的个人的一些行为,还有其他的行为掌控起来,这样对个人行为的认知有大量的数据产生,给金融服务面打开新的空间。恰恰这些中小企业和个人对金融的服务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所以通过科技的赋能,让普惠金融发展产生一个很好的前提。我觉得现在来讲,从个人来讲,或者中小企业端来讲,更多要把金融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场景中,以及中小企业生产场景当中,只有抓住了场景才能更好的了解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实际的状况,才能把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得到改善。随着我们技术能力的增强,我们会把更多的金融的服务能力,嵌入到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行当中,也嵌入到我们个人日常生活当中场景当中,让金融伴随着经营活动和日常活动而产生,这样的话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好的解决信息对称的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金融体系多头借贷的问题,当我们的信用社会成熟度更高的时候,所谓现在现金贷的目前发生的问题,通过信用体系的不断的完善和增强,我们的金融服务可以向更深的程度发展。作为银行来讲,应该说我们很想做事,也想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扩张业务做服务创新,但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要把控自己的风险,做自己能力可控的事情。如果是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我们首先要从能够掌控信息,有场景的角度入手,随着我们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把金融服务能力扩展的更广,服务的水平深度做的更深,这就是我关于普惠金融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张承惠:谢谢胡行长。上海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做的相当不错,这一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他们也入选了。下面请农行的左总做简要发言。 左振哲:感谢主持人,我们这个片断主题是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我想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金融科技大家耳熟能详,作为一个传统的金融机构,我们深深的感受到金融科技对我们农业银行,或者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它深深影响到我们产品创新,我们的服务创新,我们的内部管理甚至是一些商业模式的改变。普惠金融大家说的更多,我今天来的路上看路边有一个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的门槛有几个字“欢迎参加普惠金融研讨会的各位嘉宾”,我在路上看了手机微信,说美国今年前三个季度它的大学生贷款逾期率人数达到460万人,是四年前的4倍,本身就是第三季度单季度增加了27万人,这也是美国的普惠金融。我们国内普惠金融很热,作为农业银行,我们在普惠金融上最大内容就是服务三农,我们有22万的员工,我们在普惠金融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普惠金融做起来也很难,我们的风控、效率、成本、商业可持续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想到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能否赋能普惠金融?我们做了一个探索,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把金融科技服务三农进行结合,我们建立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我们切入一个场景,是平台的第一个维度。这个场景就是商品流通领域为商户提供经销存管理支付结算包括内部的财务处理,通过这个环节向上延伸到农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往下延伸到乡镇的经销商,最后到农户,把整个的产业链连接起来,更好的衔接需求和销售。这是我们的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我们在这个产业链上嵌入了农行的金融服务,这是场景,我们服务跟着去,有支付的服务、理财的服务、保险的服务、基金的服务,农村的代理服务和缴费服务,使农村农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我们的服务。第三个就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的资金需求,通过平台的自有数据和采集外部的政府的以及协会的特色产业数据对农户进行一些生活和生产的贷款,给他们解决造血功能,通过这三个维度促进我们农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我们动作科技金融的赋能在服务三农的路上会走的更加坚实和长远!谢谢大家! 张承惠:谢谢,农业银行设立之初就是为农业服务的,在改制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也是为农村的普惠金融服务。下面陈首席发言,您前面已经做了发言,如果没有补充的我就进行提问!如果有补充的就进行补充吧! 陈龙:我想第一个我们这个时代机遇非常不一样,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让人人获得平等金融服务,从中国来讲历史阶段来讲,十九大以来讲我们中国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给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的重要。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技术角度来讲都是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它。我想讲的我们行业应该做什么?监管面临一些挑战,从行业的角度来讲,从自己来讲,我们从业者越来越觉得抓住机遇的关键是让技术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确实技术改变了触达用户甄别风险的能力,真的要变成你的竞争力,而不只是说一说。刚才讲到现金贷的例子,如果是高利贷+催收的方式可以做一段时间,但是不可持续。所以你的核心挑战是如何让技术真的成为你的内生驱动力,这是必须要问自己的问题。我们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甄别风险,一个是保护消费者,这是行业选择商业能力的时候怎么做到这一点。 另外监管,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最核心的就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讲,最核心的还是风险为本,比如说我们监管讲的穿透式的监管,做的非常的好,不管你叫什么名字,就看你做的本质是什么另外就是分类分级,不同的金融比如支付理财保险信用,风险本质不一样,需要的监管不一样,不同的企业,有的做的好,有的做的差,像e租宝这个企业可以把整个行业带下去污名化,好的企业怎么鼓励它发展,坏的怎么规范它?分类分级包括穿透式的这些都非常的重要。另外就是风险为本,风险责任的问题,一种是直接金融、一种是间接的金融,如果是间接的,你的金融中介就承担了整个风险甄别的责任。直接融资不是银行,最核心的不是监管者的责任,也不是金融机构本身的责任,而是投资者的责任,信息披露,投资者适度性就很重要。这是一个跟复杂的挑战,但是却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第三点,监管的智慧,中国的监管做的非常好,如何平衡鼓励创新,以及规范风险,它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有一定的门槛,所有的好的金融创新你没有办法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你给它一定的空间才能设立监管,好的创新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你要给它空间,还要规范风险,如果做的好,中国总体来讲监管对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提到了非常好的支持性的作用,如何让我们的监管成为数字普惠金融责任金融的内生动力,这是非常考验智慧的东西。 张承惠:谢谢陈首席,下面请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做5分钟发言。 张适时: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人人贷这样的企业在整个小微企业服务认知的思考。我们有一个词被提出来了“QYC”就是认识你的客户是谁?第一点就是你要知道小微企业主或者中国的小微企业主特性是什么?第二知道它的需求是什么?第三如何结合中国目前金融科技的能力以及需求有价值的为他们提供服务。 我们看一下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什么?很多人觉得小微企业就是创业者90%企业会死掉会关闭,其实小微企业不稳定性是全球能看到的一个现状,但是反过来讲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大特性,小微企业主本身不是高风险人群,这是它的第一个特性,小微企业是高危的,但是小微企业主并不告慰。第二在中国的小微企业主,很多人觉得创业就是我们看待负债率的问题,它工资收入它的年收入要能覆盖它的还贷的金额,但是反过来讲谁会做小微企业创业?爱品才会赢,大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拼一把,把钱赚到了开始生活。这些小微企业主看起来高负债,来自于它没有那么好的稳定收入,起码不是稳定的社保收入体现的收入,这是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第二个特性。第三个特性是整个的中国小微企业主跟小微企业是不分家的,小微企业很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小微企业主跟公司的资金不分流,它是融为一体的,这是小微企业主第三个特性。 小微企业主借钱用于什么用途?第资金需求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是用于扩张,我今年开一个店明年还要开一个店,我需要20万,他自己凑了18万,还需要借一部分。另外这些小微企业主大量的来自于小商贸,包括零售这样的服务小微企业主比较多,他们有很多的需求,是商品的销售和服务的提供,它本身来讲没有那么强的财务规划能力,小微企业主个人拍脑袋管理自己的现金流,很多时候他们有季度性的需求。第三点由于他们的现金管理,不足的情况需要应急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资金需求第一是小的扩张,第二来自于季度性的需求,第三是应急性的需求。中国小微企业主的特性和需求是什么?如何结合金融科技的领域,所谓科技赋能服务于他们?在我看来,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商业的可持续,第二你的服务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们陷入长期过度负债不可自拔。这里有几点问题要解决:第一定价问题,很多人争议像P2P或者服务小微企业利率很高,价格都在15%左右,小微企业八万十万有可能用更抵的价格服务他们吗??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太高是否合理?也不合理。在中国有36%的上限,包括这些人的额度是什么?金融产品你的额度你的定价你的期限基本上决定了这个资金的用途,我们看到现金贷的服务基本上不到1000块钱,超短期,超高利率,他们基本上没有服务这些小微企业主,但是小微企业主这些需求其实是合理。所以第三点就是有效的获取它。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实给中国这个社会构建小微的能力,在我们看来是全球第一次能用科技的手段,通过个人把这样的资金流到小微企业主,这是中国的现状,我们还是很庆幸这是一个大的时代,各个层级各个体系下各个需求,小微企业主背后是一个有价值的需求,应该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支持,这是我的观点。 张承惠:时间很短,他有一些话还没有说完。我记得前天我在一次会上,有四大行退任的行长说我们持牌的大银行要向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学习,就是他们特别注意研究客户,定位特别准,对客户的需求把握非常的精准,用科技手段提供金融服务的供给,这一点值得持牌金融机构学习!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做一个非常简短的提问,首先王君先生,他去过很多的国家,对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我想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对科技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这个前景能否做一个你的判断?你觉得它能走多远?或者走的更远一点,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王君:今天提的不是我内行的问题,都知道中国这方面走的很快,现在国际上都看中国,主持人的落脚点走的远走的快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非常的清楚。一个是政府的职能要明确下来,具体的公共政策和财政政策,第二就是监管,没有监管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新型的金融机构都走不远;第三金融科技高度的依赖于数据和大数据,但是这是双刃剑,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未来中国在这方面非常值得关注,因为这里存在潜在的风险。未来我们存在的金融数据以及数据大规模泄露的公共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小,需要国家建立立法。第三个就是基础设施,我们说的大数据很多机构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很亮丽的,你要问一些居第的问题,比如说你覆盖了多少客户,用什么方法,他们也说不太清楚,像单车来势很猛,但是大量的投入大量的浪费,前途还不知道怎么样,这些都是存在的。作为前提条件我说到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你从最近现金贷的事情可以看到,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要作为一个前提条件,另外你对产品进行提示同时不能侵犯消费者的利益,不能超过它的还款能力,成倍的放贷,比如校园贷借一万一年下来整成24万,这就是自杀的行为,根本走不远。我们金融科技如何走在世界前列?这里面隐含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得承担着未来这个领域开拓的责任,我们所有人的责任,监管者、制度者不要一出来就说教,他们自己也需要建立起来有效的监管体制和公共资金使用有效性和公共资金制订的有效性。 张承惠:谢谢王首席让我们冷静的头脑看待当今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我给胡行长提一个问题:上海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你觉得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作用在哪里?你们和他们开展合作的空间有多大? 胡德斌:再次感谢组委会上海银行在直销银行这个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奖项,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万物互联的时代,各自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银行来讲本质还是金融的属性,还是金融中介,信用中介的服务商,首先我们要不忘初心,要把自己金融属性金融能力增强。现在世界有非常多的技术可以引入到金融服务过程中,作为一家银行,无论是大行还是小行,一定在原来传统的金融科技里面积累了很多的优势,但是对于一些新技术,上海银行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与大家一起做服务和产品的创新,我们还要回归到金融服务的本质,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还要服务实体经济初衷来做。金融科技公司也需要银行的配合,因为在金融科技这个领域银行具备场景和数据,只有双方找到很好的契合点,我们才能实现共赢,今后一段我们将与金融科技公司围绕重点领域联合创建一些新的服务,可能通过联合实验室的方法与金融公司走在一起。我们通过前面几年的实践,利用金融科技的能力为银行的业务拓展做出成绩,比如我们的直销银行将近1300万的客户,这里有99.5%的客户都是原来上海银行的。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力量,我们都是做不到的,我们是金融科技的受益者,我们会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做好金融普惠服务。 张承惠:你估算一下这三年来你们和几家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过合作? 胡德斌:不知道金融科技公司怎么定义,我们和70多家合作伙伴是共同拓展用户,共同拓展业务的,这与银行原来只是把自己的融资能力支付能力简单的为企业提供服务是不同的,我们是建立共赢的关系拓展业务,我们还会更多的拓展合作伙伴。另外我们要研究某一些特定的行业,形成我们对客户的了解的能力,这样才能走的更踏实更远。 张承惠:下面对左总提出一个问题,农行作为四大行之一,你们要向金融科技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没有政策上体制上的障碍? 左振哲:确实是的,说的直接点传统的商业银行基因里面就缺乏了互联网的基因,但是我们金融科技公司严格意义来讲都是一些互联网的公司。曾经我们有一位行级领导说过一句话,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银行也不例外。但是我们现在也正处在向互联网企业转型过程中,内部的体制和机制作为运转了66年这么长时间的大行来讲要做适应性的转变非常困难,但是好在我们已经迈开了,我刚才介绍了我们的内部产品和流程,还有我们跟BATJ的合作,我们今天的主题责任金融,两天前我参加了一个合作伙伴的金融部分的成立两周年的酒会,我发现今天合作伙伴没有代表参加我们这个会。他在酒会上体现了它的情怀,也做了普惠金融,做小微企业,做的农民做的学生,我们农业银行也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在服务三农,我们选择的伙伴有共同的目标,另外我们要看中他们的能力。我们格外看中金融科技公司在数据挖掘数据营销,利用数据在精准营销精准控制上的能力,像胡行长说的我们也是彼此互利的,也有大量的客户资源,我们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服务普惠金融。 张承惠:很多人知道左总的选择合作伙伴之后就可以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服务。张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可能比较敏感一点,换一种提法,你对现在的网络借贷的监管办法和现金贷的监管办法有什么可以值得完善或者改进的地方,你提三条吧! 张适时:最近办法出台的非常快,我们的国家调研和认知的过程中了解的非常的深刻,我们没有预期到国家会管到那么细的点,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好的一点。对整个监管郑则的建议我们感觉非常的完善,但是我们有一点期待,一个完善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完美的执行,无论从备案,包括整体的后续的监管,如何公平公正的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知道网络有外溢性,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公平公正及时完美的把政策执行下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向行业推动是很重要的,否则可能带来地区和平台之间的监管套利,这是我们所担忧的。 张承惠:好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无法进一步的展开,我不再做总结了,我觉得5位嘉宾发言非常的好,各有特色,有一些话很有深意,值得我们下来仔细的琢磨,刚才没有时间鼓掌欢迎他们,现在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金融城CEO 吴雨珊 金融城CEO吴雨珊出席会议并发布责任金融报告。吴雨珊认为,责任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区别主要在于,普惠金融强调向社会各个阶层和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责任金融是鲜明地提出要反对一切打着普惠金融旗号,进行违法违规行为。 关于金融机构合法合规开展创新问题,吴雨珊指出,在持牌方面,2014、2015年监管部门为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逐渐弱化牌照管理增强行为管理。但是互金行业有部分企业偏离了正确轨道,因此现在监管苗头又重新回到了牌照管理的轨道上。 最近,央行几位领导在不同场合提出要持牌经营金融业务,要监管全覆盖。对此,吴雨珊表示,市场机构可以通过渠道和方式跟监管部门进行沟通,监管发展趋势最后还是走向行为监管。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我是金融城的CEO吴雨珊,现在正是最繁忙的时候,非常感谢大家来到会场与我们共度愉快充实的周末,今天的主题是责任金融、科技赋能。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题目叫“构建金融科技时代负责任的金融”,这个背景是监管部门释放监管的信号,央行正在提出负责任的金融理念,让金融消费者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承担适当的金融风险,两周前对现金贷提出了要求,面向长尾人群的金融服务更应该是负责任的金融。为什么监管频频提出这个新的理念?大家看到2015年以来,比如说校园贷,带来了裸条、暴力催收的问题,上半年有ICO涉嫌数字传销的问题,还有最近现金贷企业出现利率过高重复授信的问题。 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在所有的现金贷用户当中,借贷行为超过一次的占比是56.5%,在这些借贷用户当中向多个机构借贷,就是所谓的多头借贷用户占比87.4%,在所有的多头借贷用户中逾期率多高?高达84.3%,现金贷当中有过逾期行为的有41.6%,结合市场的表现和监管的表态我们就思考什么是负责任的金融,我们认为负责任的金融是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与第三方与消费者三者共同承担相应责任的三角关系。对于金融机构要做到自我约束、合规经营,监管和第三方要适当的监管和积极的帮扶,消费者的8个字“理性选择和行为担当”。责任金融与普惠金融有什么区别?我们认为普惠金融强调向社会各个阶层和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责任金融是鲜明的提出要反对一切打着普惠金融旗号,进行违法违规行为。对三方的职责我做一个简单的阐述,金融机构的责任分5点:第一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很重要的原则是是充分了解你的客户,刚刚出台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通知》当中要求各家机构要遵守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之前有机构向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群比如说学生放贷,使得这些人员过度负债,这就是不负责任的金融。 金融的责任一方面是态度一方面是能力,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逐渐的成熟,可以比较精准的识别消费者接待人,从而把金融产品卖给合适的人也可以发现可疑行为避免欺诈行为。第二点金融机构应该公开透明披露相关信息,不仅要如实披露收益和风险,同时以消费者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把日息、年化利率、罚息都明显的呈现出来;第三金融机构合法合规的开展创新,我们这里首先想到关于持牌的问题,2014、2015年监管部门为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逐渐的弱化牌照管理增强行为管理。但是我们互金行业有一部分人做的太过了,搞出一大部分的风险,现在监管苗头又回到了牌照管理的轨道上。最近大家看到央行几位领导不同场合提出要持牌经营金融业务,要监管全覆盖。我觉得这一点还是有争议的,市场机构可以通过渠道和方式跟监管部门进行沟通,监管发展趋势最后还是走向行为监管。第四点金融机构应该高度重视成本和风险,确保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有一些现金贷企业计算利润的时候无视风险的滞后性,误把帐面盈余当成利润,一旦风险暴露根本无法弥补投资额的损失。上周我听到行业里面的人讲一些例子,比较知名的大平台也发生这样的情况,这可能是金融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不足造成的。另外就是监管和第三方的责任,近十年来金融行业的监管标准不统一,由此带来金融套利监管套利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最近关于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的意见,按照穿透式管理的原则基于业务实质进行监管,像互联网小贷它的业务实质也是融资业务,应该在业务范围融资各个方面的条件要统一监管。 陈教授提到监管沙盒的问题,这是整个互联网金融创新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考验监管智慧的一点。最近两年关于沙盒监管讨论的很多,我们建议由监管部门牵头,选取少量的比较合规的金融机构进行小范围的试点,组织业务和法律人才组织评估小组定期评估业务效果,对创新业务评估是终止、修改还是推广。关于监管部门和第三方的责任投资者的风险教育非常的重要,监管部门明确银行理财产品要求打破刚兑,意味着整个金融市场刚性兑付的最大一块堡垒即将突破,更多的消费者将经受风险的洗礼,这个过程中低成本和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非常的重要。我们倡导法律组织和行业协会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最后是消费者的责任,他在整个金融服务链条当中是最劣势的,他们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消费者教育,我们希望帮助他们树立风险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最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最后我们的结论: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风险和创新如影随形,即使在严监管的环境下,仍然需要金融机构付出更大的努力自律合规,需要第三方机构更积极的发挥帮扶的作用,消费者也需要更快的树立风险意识。在卖着尽责的前提下做到买者自付,我的报告就简要介绍到这里,研究责任金融说到底是希望所有的金融都担负起应有的作为,我们新金融联盟联合50多家金融机构今天在此发起践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让我们邀请其中的11家机构代表登台共同发起倡议:上海银行、新网银行、华瑞银行、富滇银行、京东金融、人人贷,宜人贷、凡普金科,小赢科技、通付盾、勤为科技。[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CF40成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 范文仲 CF40成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金融创新会让商业银行逐渐演化成数据化机构。现在的银行,从组织形式来讲有总行支行,未来总行会越来越大会更加的数据化,分支机构会逐渐的萎缩,我们这些分支机构的功能会被移动的客户终端取代。整个银行体系会日趋扁平化,做商业地产的把房子租给银行的,未来要有一些风险意识。 此外,范文仲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观点。他认为,未来整个的金融体系的数据化之后,商业银行和一个互联网机构其实差别不大。 他指出,首先,银行要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导流,降低它的成本。其次,以前都是分支机构填单子,现在通过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成本。现在我们的网上开户权限还是有限制,但是未来它的权限肯定会越来越大。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机器语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整个信贷审核的成本会降低。前两天我接待韩国金控的董事长,他们说有一家公司已经能够用AI的智能客服取代人工的客服,所以整个银行的获客成本会下降,会转变成互联网公司一样线上线下进行导流。 他进一步指出,未来我们处理客户的成本不再是问题,我们就要使客户在这个平台上黏性越高越好,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全面的精准画像。银行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消费场景,商业银行就不是传统的信贷的中介,更像一个大数据的平台,还有一个金融的社区,让越来越多的客户生活在一起,非常幸福的进行各种各样的金融的甚至非金融的消费。这样,银行未来跟互联网的目标没有太大的区别。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参加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金融科技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金融科技行业的各类公司能否顺利的转型,凤凰涅盘,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科技能力,防范风险的能力,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监管环境,这两点说的有情怀一点就是今天会议的主题“责任金融、科技赋能”。金融科技的来源主要是金融和科技,也就是说金融注入了科技的元素,有的时候加入了科技,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有时候也会带来风险,需要监管。如同我要解释的我们背景版就是一个科技的,但是播放不了PPT,但是我们的音响是正常的。按照大会的议题是四位主题演讲环节,首先有请CF40成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范文仲主任!有请! 范文仲: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我想金融科技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非常高兴我们今天还提到了一个主题“责任金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交流的主要的内容是金融创新它的技术、风险和伦理。我们谈技术比较多,一会儿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在做一个互联网金融的课题,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有一个判断,尤其是对银行业。另外我们要认真的思索一下风险,任何一次的金融创新不是消除了风险而是增大了风险,我们需要更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第三个部分就是大家谈论比较少的伦理,科技深刻的改变社会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会促进人类福利的增加,也会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带来深刻的挑战,我们要简单谈一下金融科技的价值观和科技创新的伦理观。 首先从技术的角度跟大家交流,今天发言是我个人的研究成果。这一轮的科技变革像上一次的电力革命,对每一个行业的工艺流程,改变了工艺结构,也改变了商业的模式,像十九世纪末人类由于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的应用,我们有了电梯,有了汽车火车、人类进入了高歌猛进的时代。我们现在恰恰处在类似的时期,人类的历史又进入了高歌猛进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深刻的改变了金融。金融是建立在信息和信心基础上的特殊行业,信息科技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快捷,在跨时间分配的维度显著了促进了我们跨时间调配金融资源的能力,使得高风险的项目越来越容易得到融资。具体到银行业的领域,我们关注到几大变化:第一就是信用中介的根本因素发生变化,它最大的体现在信用风险,但是我们在整个的信贷过程,我们已经感觉到发生的重大的变化。我看了今天的议题很多围绕这些方面的变化,首先在贷前信用评估,以前是单维度的历史性的静态评估体,现在发展到一个全维度全社会的信用评估体系。以前银行在放贷之前,评估一个人的信用,主要是看它过去的还款表现和财务信息,现在可以看它的消费数据、旅游数据,看他税务数据甚至交通违规数据,来判断这个人的性格特质。甚至我们可以用一些非个人的数据,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微信的朋友圈,来确认他的朋友范围。这样加上各种各样的信息维度我们进入到对一个人是全维度的了解,一个借款人和借款机构在大数据时代是透明的,我们现在对客户的了解可能比他自己还了解自己。这是一方面的变化。 第二方面的变化是贷中定价的环节,从以前模糊的利率定价变成精准的定价,以前我们根据一个人的信用情况,按照我们的贷款规定,比如说按照基本利率,上浮或者下浮对一个人的消费信贷,包括房屋贷款进行定价。未来我们会对一个个体它的信息全面的了解,这个人的信用不再是静止的点,而是多维的信用空间一个动态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变化,这个定价不是模糊的阶段对阶段,而是精准的点对点的映射,从多维度的向量空间到利率光谱,这是一个新的定价模式,这对我们的商业机构金融定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贷后, 已经非常容易做到资金放贷之后,可以看到这个资金的流向,流到了哪个节点进行了什么样的交易,它是一个可视化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贷前全透明的全社会全维度的信用体系,贷中精准的定价,贷后的是可视化的全透明的过程,信用的风险会大大的降低,对于小额的信贷来讲,我们对这种信用的体系建设被抵押担保传统的信用工具更加有效。 这些科技的变化都是金融创新的,也会带动商业银行发生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也会渐渐的演化成数据化的机构,从组织形式来讲有总行支行,未来总行会越来越大会更加的数据化,分支机构逐渐的萎缩,我们这些分支机构的功能会被移动的服务的客户终端取代。整个的银行体系会日趋扁平化,做商业地产的把房子都租够银行的未来要有一些风险意识。另外还会使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发生变化,以前做小微都叫普惠金融,都是感觉一种公益,其实小微的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不是一个机构的问题,是一个机制的问题,之所以大家不愿意做小微,因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同样四五个人,我给中石油贷几十亿也需要花这样的工夫,给小微贷的少也需要这么多的工夫,中石油还有国家的担保,所以大家不愿意做小微。现在金融科技给我们创造了机遇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解决了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小微我们这些消费金融领域就会成为一个蓝海。这些长尾的区域就会成为未来银行争夺的重大的领域,我们的银行要做好这样的一个应对准备。 另外我们整个的商业银行模式,我们对自身的定位也会发生变化,以前认为商业银行是信用信贷机构,老百姓存款我进行放贷,或者我做一点其他的中间业务来盈利,未来整个的金融体系的数据化之后,商业银行和一个互联网机构其实差别不大。它首先要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导流,会降低它的成本,另外在成本这方面我们整个的宣传费用,广告的费用,获客成本被大幅度的降低。此外我们的开拓成本,以前都是分支机构填单子,现在通过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成本。现在我们的网上开户权限还是有限制,但是未来它的权限肯定会越来越大。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机器语言,自然语言处理,会降低整个信贷审核的成本。还有我们的AI,前两天我接待韩国金控的董事长说,他们说有一家公司已经能够用AI的智能客服取代人工的客服,所以整个银行的获客成本会下降,会转变成互联网公司一样线上线下进行导流。 第二我们的商业银行有一个客户办理业务我们希望越快越好,我们好处理下一个客户,未来我们处理客户的成本不再是问题,我们就要使客户在这个平台上黏性越高越好,我们可以对它全面的精准的画像。银行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消费场景,商业银行就不是传统的信贷的中介,更像一个大数据的平台,还有一个金融的社区,让越来越多的客户生活在一起,非常幸福的进行各种各样的金融的甚至非金融的消费。这也就是未来,这跟互联网的目标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觉得银行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最近做的研究和出版的书会有更详细的描述。 这些是金融创新给我们带来的兴奋、愉悦、我们很多的讨论都集中在这些科技变化对我们带来的愉悦上,但是我们要同时关注监管的变化,关注风险。我们很自然的想想就知道如果商业银行变成数据化的机构,监管会怎么办?它肯定也会变成数据化的机构,尽管讨论比较少。我们都谈Fintech,有小部分的人谈Regtech,而我们今天要谈的是真正的监管的科技,它还不是说在我们的技术的基础上小修小补,监管面临着跟商业银行需要颠覆思维的挑战。我认为监管在未来也会数据化的管理机构,它会变成金融体系中最大的数据中心,未来会要求所有的金融机构平台要有监管的接口,监管机构要有权力进入金融科技的数据平台。以前我们是规范资本充足率和一些表的指标,我们现在进入到交易层面了解这个机构的整体信息,未来的运用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平台也要导入监管的节点,所有的数据都汇集到管理部门,让他们对整个的金融体系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金融监管会变成一个大数据中心。它会从大量的信息噪音的背景下智能有效的搜索到信息,传递到金融的监管中台部门是信息的分析部门,我们看到监管都是报表报告,但是在未来监管结果将不再是报表报告,而是一个监管的图景,是一个三维立体的动态的图形。 20多年前我在读博士的时候,我跟我的教授做了一次有趣的研究,我们有一个全球的按照经纬度划分的经济数据,我写了一个小的程序,放在计算机系统里面,它就编制了一个全球的三维地图,你可以看到各个国家的经济高低,CPI的高低,在20年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做了。未来这样的一个监管的报告,将是一目了然的,会看到这些变化,而且它可以进入到某一个有问题的机构或者领域中去,可以看到每一个机构的业务条线的风险,这是可视化的。所有这些变化中台的分析部门的变化会放在后台,交给监管部门执行。这样的一个架构监管的体系也会发生大的变化,我们认为金融的创新这一轮的Fintech将首先在中国出现成型,监管很有可能走世界的前面。我们关心的问题还是宏观领域的风险,我们银行商业模式转变的风险,未来的挑战才是巨大和深远的。 监管科技的变化并不能够抑制风险,每一个金融创新在历史上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随着它使金融的社会化程度上升造就了更大的风险。我们信用风险有所降低,但是我们的交易风险,我们的流动性风险,我们其他的道德、代理问题,都依然存在,由于技术原因更大了。这时代监管在技术上要进步要在理念上进步,我们提出几个监管的理念:第一我们不能应该按照机构的名称分类监管,我们应该按照它的风险实质监管。因为金融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领域,如果没有监管的一定是坏的比好的长的米,但是一场大火之后可能荡然无存。我们要按照它的风险实质来监管,首先有一个公平的准入,凡是具有社会化集资的就要有一个比较严格的准入,如果有隐性显性的收益承诺就要承受能力,同时要有流动性的规则,这跟你叫什么名称没有关系,按照风险划分。 第二大家担心监管太严抑制创新,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用系统重要性的维度来把握创新和风险管理的平衡。机构小的时候还在创新,刚开始的阶段,我对你的监管标准松一点,可以给你一些试错的空间,但是我会关注你,一旦你长大,客户达到上百万,你的规模上亿,我就要对你严格的监管。这是一个系统重要性的监管,西方提出的沙盒监管都是这种理念上的具体应用而已。 第三个方面,监管的理念就要防止垄断,我们知道金融不光是金融,科技创新非常容易在一起形成垄断,一起企业得到先机,上一轮创新中美国出现了很多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金融上出现了摩根家族,代替了美国央行一些职能。金融创新不应该削弱竞争而是鼓励竞争,我们要认识到数据是核心的经济资源,我们一些交易记录对这些数据记录分析的社会化平台是金融的基础设施,一定要开放和透明。我们一些具有社会系统不可替代性的这种金融措施一定要有国家进行规则制订,要制订一些公益的发展目标,在每一轮的金融创新科技上都会出现垄断,最后由于社会的力量都会来寻求平衡,中国也一样。 最后一个监管原则我们一定要防止那些传统历史上出现的金融乱象,再以科技的名义改头换面卷土重来,我们关注到的金融创新无非是历史上的非法集资、旁氏骗局和泡沫经济的变体,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不一定要一刀切,但是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分清什么是有益的创新。比如说非法的集资和旁氏骗局就是给予高收益,金融的创新是带不了高收益的,实体经济的创新才能带来高收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才能带来高收益。我们都有一些类高利贷的业务,一定要注意我们要从事这些业务,现在的金融科技目标是信用风险和利率水平更加精准的匹配,这种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利率。我们现在有一些机构做的不是降低利率,而是拿传统的高利率覆盖风险,只不过利用互联网平台把借贷的人群扩大了,这样的活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们要做利率的精准定价,降低小微的利率负担,这才是创新。我们追逐的商品或者资产,我们看到有很多东西价格一飞冲天,但是历史上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中国80年代的君子兰,这些都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大家很少它的内在价值,它纯粹被对未来上涨判断驱动的,这是人性时代。监管在一个未来的数据时代,我们认为一定要把握四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按照风险维度进行监管,防止监管套利,第二按照系统重要性的原则把握鼓励创新的平衡。第三防止核心的金融资源垄断抑制了创新,第四清醒的认识到历史教训,防止金融乱象卷土重来。 我们今天提出金融的价值观,金融活动有好坏之分,我们很多人认为金融就是为了赚钱。其实金融是从个人私利出发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益,很多人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但是不知道他还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我们的金融目标是更有效的分配社会资源,使每一个人有更多的选择,使跨时间的融资更有效,未来的产品和金融的服务更多更丰富,整个社会它的福利能够上升。这是金融的目标,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产党的目标都是很一致的,我们党的目标就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奋斗的目标,金融也是利用了资源分配的工具以私利为出发点,但是达到的结果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提高。好金融活动就是通过整体的创新使大多数人受益,实现了帕累托福利的边界,坏的金融活动是通过这些活动创新,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使得少部分得益大部分的受损,把这种福利更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这是坏的金融活动。我们要做一个企业,一定要做有责任的企业,要使这个企业的目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的福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资产规模多大,市值多大都不是重要的目标,只是副产品。如果企业把这个作为主要的目标,就不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也不可能长久的存在,做金融要树立一个价值观,最后就是科技创新的伦理观。 科技创新在历史上都是双刃剑,既提供了人类的美好生活,也创造了越来越大的风险,这个风险跟金融创新是一样的,它是越来越大,我们现在对核的利用,它有很多对人类有利的地方,但是它有很大的危害性,这种基因克隆,技术上没有太多的难处,但是在伦理上就对人类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金融和人工智能也一样,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有一个门槛,我们叫“刀锋条件”,在这之下这个创新是辅助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一旦超过这个阀值,它就会代替人类会损害人类的整体利益。这些问题要有一个国际上的组织,像《核不扩散公约》一样要考虑对社会长远的深远的影响。我们都谈论科技创新,我们谈论更多的是激动人心的前景,我们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兴奋,马克吐温认为上世纪之交的美国是镀金时代,我们认为中国正在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由于我们的市场资源辽阔,由于我们的文化,更具有社会性,符合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完全有可能在这一轮的科技创新金融创新走到世界的前面,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同时我们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风险意识,我们手里的强大的武器,变得越来越有危害性,一定要有非常好的风险管理的制度,更加先进的来控制它,才能让这样的魔法真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另外所有的这些企业做创新的时候,要有一个好的金融价值观,另外不能从企业的私利出发达到一种状态损害了人类的发展,这些方面企业还有我们的金融机构以及我们监管部门还有政府部门都要有一个认识,要共同的合作起来,这样才能为我们创造一个非常美好的金融的社会,谢谢大家![详情]
《金融科技时代的责任金融》报告发布暨践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践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 上海银行、新网银行、华瑞银行、富滇银行、京东金融、人人贷,宜人贷、凡普金科,小赢科技、通付盾、勤为科技共11家机构代表出席会议并登台共同发起倡议。 上海银行在线直销银行部副总经理童欣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新网银行品宣负责人夏林波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努力将金融与科技相结合,以金融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和消费升级。 华瑞银行互联网业务总监邝谧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找准市场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富滇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朱盛伟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加强风险管理,保障金融安全,确保金融稳定。 京东金融风险管理产品总监孟繁星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努力向全体消费者群体提供价格合理、风险适度、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严格做好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工作,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理权益。 宜人贷副总裁宋巍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维护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凡普金科副总裁白柏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遵守“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审慎确定消费者适当性,降低业务风险。 小赢科技技术副总裁巨建华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金融服务信息,确保消费者知悉相关风险。 通付盾董事长兼CEO汪德嘉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提升风险防控水平,确保自身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 勤为科技总裁熊军倡议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畅通各种金融消费争议解决渠道,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CF40特邀成员、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陈龙 CF40特邀成员、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责任金融要做到用技术保护隐私,即“懂你却不认识你”,技术应该是保护消费者的支柱,科技不能改变金融的本质,保护消费者是核心且永恒的。 陈龙认为,数字驱动的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优先选择。数字是技术时代的核心驱动力,发展数字技术要成为普惠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P2P、还是ICO还是现金贷的风险都跟这个能力相关,具备多大这方面的能力是区分行业好坏和企业责任度的关键点。 以下为文字实录: 各位尊敬的来宾,上午好。我今天想讲的还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讲,第一我们怎么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金融?我们都说也是一个技术驱动的时代,如果我们想这个时代跟以前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它普及的速度是史无前列的。比如说轮船发明之后160年才在印度尼西亚使用,电路发明60年以后才到肯尼亚这样的国家使用。但是到去年全世界新兴国家80%的人群都有了移动手机,这个时代的技术最不同的一点是普及的史无前例的平均化,这是它最大的不同。因为这个不同,我们要讲这个时代最大的机遇,技术驱动的时代最大的机遇就是让技术触及的服务普及化、规模化成为可能。这次普惠金融的规模化应用了科技技术在人类历史上成为可能,比如我们如何触达用户,搜集信息的甄别风险的能力,这些能力技术在被深刻的改变,移动互联非常根本的改变了我们金融机构获取用户的成本和效率。我们知道一个金融机构核心能力是甄别风险,甄别风险的基础是信息,我们现在不说信息,说数据和大数据,大数据代表着我们搜集信息甄别风险的能力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在大数据基础上我们讲了AI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本质就是学习数据产生洞见的能力,它把大数据的能力又提升了一层。刚才讲大数据,人工智能是算法,第三个就是算例,就是云计算,它的成本是整体IT成本的1/10,这些技术使我们搜集信息甄别风险的能力有了一个非常大的不同。这使我们未来的金融可能像范主任讲的是一个无所不在的跟实体经济结合更好的一种金融。普惠金融的规模化,成为真正的可能,这是它的逻辑。结合今天的技术在责任金融里面扮演什么样的位置?我分享三点:第一科技赋能是责任金融的核心驱动力;大家知道今天的中国金融科技举世瞩目,我每个月都出国,跟国际上机构同行交流,他们对中国金融科技非常的关注羡慕,我们知道今天的移动支付为代表,它在中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以前在美国生活很多年,我的同事在今天还在写支票,在支付行业美国会收取商家3%左右的费用,在中国的今天大概有超过8个亿以上的老百姓可以用移动支付非常的普通非常的惠,我们转帐基本上是免费的,收取商家的费用是千分之六。那么多人用它背后是强大的安全支持,我们的资金损失率低入于百万分之一,我们看一下央行的银行卡的数字,中国银行卡做的非常好,它的资金损失是万分之二,国外是千分之几左右。所以这样的强大的支付背后是实时的安全的风控能力,它的风控也变得实时,这是这个时代责任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家关心所谓的现金贷。大家看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个现金贷跟我们印象中的消费信贷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第一个很明显的差别,你看一下消费信贷的不良率,这个行业新兴的做的可以达到30%到50%以上,不良率惊人的高,做的相对规范的机构不良率,包括我们这样一些新型的用大数据的方式去做的还有传统的金融机构做的,这个不良率可以到1%,比如说借呗不良率就是1%左右。我们说的都是以信用为基础不是以抵押为基础的消费信贷,它的不良率可以到50%,这就是非常大的区别。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落差?就是它的风控能力不一样。和风控能力不一样的就是利率的差别,大家可以看到一下利率可以低到10%18%,如果我们负责任的金融不应该是一个高利贷也不应该是暴力催收的行业,但是你没有强大的风控能力做支撑就可能用高利贷的方式活下去。 如果你真的想做好负责任的金融,必须有强大的风控能力。这是有可能做到的。有时候有一些朋友问:即便你们有很多的场景,基于场景甄别风险的能力很强,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多头借贷,你做的好一点,有芝麻信用芝麻分高一点,你有一个花呗借呗的额度,他可以多头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但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已经非常清醒的意识到多头借贷的风险,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现象,但是它可以用很多的技术的手段可以控制,第一可以开发多头借贷模型,还是回到大数据的维度。信息是甄别风险的基础,我们跟很多的消费场景结合我们的花呗借呗是基于消费场景产生的,对消费场景有很多的洞察力,比如说社交关系的数据,位置的数据,贷款中介提供的数据,客群特征的属性,还可以形成基于场景的多头借贷的模型去判断多头借贷的意向风险,最后决定额度的管理,甚至风险高就会清退。我们自己看到了,如果把中国的可以借贷的人群分成五组,你会发现分的最高的那一组,可能给予的额度和覆盖度也是最高的,90%以上愿意给予,这一块银行卡覆盖率也是最高的,但是他们不一定需要我们,因为他们有银行卡,我们的通过的比传统的更高一些,但是我们收的很紧。他们得到的额度可能是风险最低人群额度的百分之几的水平,你想高利贷的方式,这是在特定的风险人群里面,这个可以观察到。 我们发现多头借贷的模型可以跟很多的模型结合起来做一个比较准确的风险画像。刚才讲的多头借贷比较大的人群有一些特点,比如说他们同时是高信用风险的客户群,他们中47%是根据芝麻信用,是高信用风险的人群,他们有66%也就是2/3也有高套现风险的人群,他们通过各种网络的产品套现,比如说男性在这个多头借贷人群里面占79%。你想把多头借贷控制住,你要知道79%就是接近80%是难的,30%可能是小于23岁了,可能是大学生。今天因为我们的数据触达能力的改变,我们数据维度的改变,可以用多种模型,多种的维度,把信用风险的模型,套现风险的模型和人群特征结合起来,把多头借贷的风险做一个相对准确的刻划,你不能消灭风险只能经营风险和准确的鉴别风险。 刚才讲到支付还有现金贷的例子,现金贷跟我们平常讲的有消费场景的有大数据支持的消费信贷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的利率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风险甄别能力本质上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违约率也是不一样的。当你技术能力很强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有责任的金融。这个主题也跟国际上的声音一样,比如全球金融稳定局,他们今年夏天出了一个对金融科技的调研报告,指出科技是有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所以利于金融稳定。他们的建议也是金融科技到今天为止,并没有带来重要的系统性的风险,我们需要关注它,我想讲的就是如何善用技术做一个有责任的可持续的金融,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金融科技可以成为责任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观点就是它不但可以让金融更能够甄别风险,还可以通过科技赋能的隐私保护让普惠金融更安心。我们一方面讲大数据非常的重要,另外一方面我们害怕大数据让我们的隐私暴露出来,我们怎么理解这个现象?科技其实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的问题。我们要意识到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分享是信息时代核心的生产力,信息时代如果不能让它自由流动和分享就没有信息时代的说法。但是自由流动和分享就会带来一些隐私权和数据安全的问题,我们如何把这个双刃剑平衡好,是这个行业往前发展的关键。怎么做有三个维度?第一我们一定要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这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标尺。比如任何时候使用数据都要经过授权,用户有知情权和异议权,这个数据到底是谁的?其实在不同的国家有争议的,但是用户有一个必须的授权,你尊敬了这个权利,就尊敬了他所有的权利。这是以用户为核心的隐私保护的原则。第二个是我们要用技术的力量做到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你的网络必须安全,无论是支付宝,还有大的互联网公司都一样每天有无数次的网络攻击,我们要做的更好。最近美国的最大的征信局受到了网络的攻击,有上亿人的数据丢失了,这种防御能力的挑战对所有机构都是一样的,我们要把网络安全做到更好。另外就是物理安全,我们有一个两地三中心的说法,你的数据应该是活数据,有活的备份,即便这个数据被抹去了不会对金融活动有任何的影响,所以物理上你要试图达到这个目的。第三个就是主机安全,我们原来应用IBM的主机,如果机器出事以后我们有问题,我们现在用的是分布式云计算,是无数的PC机串在一起的,它更灵活更安全,如果一部分出了问题,很快它的计算能力可以移到别的地方。我们可以用技术的能力解决很多的问题。我们现在在数据的传输上,我们经常害怕数据的安全和隐私的泄露,我们做了一个多方安全技术工作,以后数据不用分享了,分享的只是一个算法,比如多头借贷,可以通过一个算法调用这个数据,这个数据不用传输了。你能用技术解决很多我们的担心。 第三点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因用技术的方式贯彻到数据全生命周期当中,采集数据通过授权,存储的阶段数据应该是脱敏的,隐私的数据应该被隐去,被加密,如果被偷掉了也不知道你是谁,这个数据已经是脱敏加密的数据,与多方的安全计算的体系你数据都不用传输了,当你把以用户为核心的原则以技术的方式贯穿到数据生命周期当中就可以达到“懂你却不认识你”或者“熟悉的陌生人”,它应该成为达到时代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一个标志。我们用技术的方法做到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是责任金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们发展数字技术要成为普惠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金融,但是这个词被搞臭掉了,有一些公司没有这个技术能力的,有一些是骗子,最后让这个行业污名化。我们知道科技并不改变金融的本质,甄别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是永恒的立身之本,技术应该保护消费者的支柱,否则不可持续。我们观察到无论是P2P、还是ICO还是现金贷的风险都是和这个能力相关,具备多大的这个能力是区分行业好坏和企业责任度的关键点。 监管的赋能也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个方面我看到孙局已经走了,我们知道G20数字普惠金融8条原则,我们也是在孙局的带领下有一些参与。第一就是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优先选择,是一个国家战略,讲的非常的清楚。我们一定要抓住历史性的机遇,在中国有幸走到世界的前面,一定要抓住机遇,中国今天有了这样一个先发优势的可能性!我们非常智慧的监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说移动支付方面,我们支付宝在2004年为了解决淘宝上买卖双方信任缺失诞生的,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是2010年准入管理办法出台的之后出现的,你的业务做的越来越大,就越来越需要监管,包括备付金、账户分级就做的越来越细,监管需要越来越多的智慧,一方面容忍创新让你发展,另一方面又不能出事,让金融有责任的发展,这需要很多的阶段性的智慧,也需要很多的能力和判断。监管在这个责任金融发展里如何平衡好创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传统也是这样做的,我们也意识到像英国的砂箱制度,英国2016年发布了砂箱制度,一年半之后发布一个报告,你看我们有50个企业,这些企业因为砂箱制度,砂箱制度就是沙盒制度,就是让创新和监管活的更好,他们早期就能更符合监管的要求,他们总结这样能有效降低产品合规的成本。这之后大部分规范出台以后企业就可以面向市场推广了。 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如何让科技赋能,让普惠金融更安全更安心,做好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是责任金融或者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核心的竞争力,另外一个方面监管的角度如何赋能,平衡好创新和风险也是让责任金融走的更远的一个动力,所以科技赋能和监管赋能结合在一起可以做到有责任的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新金融联盟副理事长、宜信创始人兼CEO 唐宁 新金融联盟副理事长、宜信创始人兼CEO唐宁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传统的金融机构并不传统,而且非常的创新,非常善于利用技术,金融机构对于科技的使用,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对于大数据的使用,都很优秀。此外,他表示,用科技的方式大幅度提升人的判断水平,把非标准化对基金管理人的识别数字化,这一行为非常具有前瞻性。 唐宁认为,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可以有很好的合作赋能关系。金融科技企业在某些领域有非常专业的积累,在技术使用来讲,可能有某些方面所长,像银行类的金融机构有这样一个平台,就可以面向客户面向企业提供这种全方位的服务。 最后,他表示,各类的金融机构虽然过去被说是传统的,但其实是非常面向未来的,他对于科技的使用,对于金融服务的推动,对于实体经济的推动,对于双创的推动也非常有信心,他期待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有更加密切的合作,共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做有价值有温度的金融。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荣幸做一个大会的汇报发言,这次跟大家汇报什么观点呢?就是说咱们的金融科技,科技赋能是今天的主题,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注意到其实我们传统的金融机构,其实叫传统金融机构并不传统,非常的创新,非常善于利用技术,在科技创新方面来讲,也是非常令我们钦佩的,我想这样一个观点,可能跟一些通俗的认知不是太一样。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因为宜信经过11年的发展,也在一些细分领域上有了相应的科技方面的积累,也和银行等机构做彼此赋能的工作。我们感触非常深,例如昨天我们就和浦发银行达成深化合作的备忘录,我们其实双方的合作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就注意到浦发银行所搞的科技金融这样一个平台来讲,非常的创新。我自己在创立宜信之前是一位天使投资人,那时候做帮扶早期企业的事情,知道这些创新创业早期企业不容易,浦发银行把这些双创企业和VC机构很好的对接起来,在这个平台上有非常多的科技功能,便利双创企业和资金来源能够很好的去对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中国非常领先的母基金的运营者,管理者和浦发合作的时候,我们资金所做的托管存管,在业务当中就能很好的识别,看到了我们母基金这样托管存管的数量。他们的团队继续做相应的尽职调查,到底你运作情况如何,到我们的团队之中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母基金投资。所有这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们看到用人工智能方式做母基金投资的时候,他们对这样一种金融科技应用眼前一亮。 我们从事的事情在这个领域非常的前沿,就是如何评估用数字化的方式到底是徐小平牛还是王小平牛,到底是熊晓歌牛还是刘晓鸽牛?我们跟着老司机老师傅一定要用科技的方式大幅度的提升人的判断水平,能够把这么非标准化对基金管理人的识别能够数字化,这样的一个行为是非常非常前瞻性的。我们给基金管理人60多个维度包括团队的组成、包括它的历史、它的投资风格,不仅仅是投早期的还是成长期的,还是投大数据云计算还是消费升级还是互联网金融,具体的风格都有相应的标签,它投资的企业发展的情况,创业者对它的评价,这60多个维度。我们的创业机构已经有2万多家基因管理者,管理者3万多个基金,这么大量的数据几百万的企业如何用一套大数据的系统做好相应的分析,识别出徐小平老师的真格基金及、IDG资本,华创资本这些是最优秀的,其他的相对如何如何?这样的一种识别工作、判断工作在金融科技方面是非常前沿的,很难,但是我们在过去结合具体的工作,以及科技的能力,我们把它做出来了。浦发的同事一看觉得非常的有意思,就把这样的技术和他们的科技金融平台对接起来。在科技金融平台之上就可以有很多对企业的识别,对基金管理人的识别,更好的推动他们帮扶创新创业企业的工作。 这个过程给我留下了几个深刻的感觉:一个是我们的金融机构对于科技的使用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对于大数据的使用,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同时他们在模式创新上,我认为也是非常优秀的。另外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技术可以帮助金融做非常前瞻性的非常非标的突破,这一点我们在过往已经有所实现了,还有一个感受就是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来讲,可以有很好的合作赋能这样一个关系。金融科技企业在某些领域有非常专业的这样一个积累,在技术使用来讲,可能有某些方面所长,像银行类的金融机构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面向客户面向企业提供这种全方位的服务。在这个平台之上,我们可以参与到其中,起到了一个赋能的作用。这样的合作方式应该说在未来的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我觉得会越来越普遍,我对我们的各类的金融机构来讲,虽然过去被说是传统的,其实我感受到是非常面向未来的,我对于科技的使用,对于金融服务的推动,对于实体经济的推动,对于双创的推动也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也会期待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有更加密切的合作,大家共同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做有价值有温度的金融,谢谢大家![详情]
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现场高清图[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CF40成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 CF40成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监管要防止垄断,金融科技创新很容易造成垄断,不应该相互竞争,应该是开放,透明的,金融设施要由国家来制定公益发展目标,而不是私立的目标。此外,要防止传统历史上出现的金融乱象,不应该改头换面重新再来,比如旁氏骗局,要分清什么是有益的创新,高收益,庞氏骗局有特点,就是许诺高收益,金融的创新无法带来高收益,劳动生产率和实体的创新才有高收益。 范文仲表示,现在很火爆的类高利贷的业务要引起格外的注意,金融科技,带来的是对用户需求和用户的精准定位,从而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价,这样的金融创新是可以降低利率的。然而现在的贷款平台只是利用了互联网平台来做高利贷的事实,只是单纯的扩大的贷款人的范围,没有技术含量,不算金融创新。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参加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金融科技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金融科技行业的各类公司能否顺利的转型,凤凰涅盘,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科技能力,防范风险的能力,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监管环境,这两点说的有情怀一点就是今天会议的主题“责任金融、科技赋能”。金融科技的来源主要是金融和科技,也就是说金融注入了科技的元素,有的时候加入了科技,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有时候也会带来风险,需要监管。如同我要解释的我们背景版就是一个科技的,但是播放不了PPT,但是我们的音响是正常的。按照大会的议题是四位主题演讲环节,首先有请CF40成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范文仲主任!有请! 范文仲: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我想金融科技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非常高兴我们今天还提到了一个主题“责任金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交流的主要的内容是金融创新它的技术、风险和伦理。我们谈技术比较多,一会儿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在做一个互联网金融的课题,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有一个判断,尤其是对银行业。另外我们要认真的思索一下风险,任何一次的金融创新不是消除了风险而是增大了风险,我们需要更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第三个部分就是大家谈论比较少的伦理,科技深刻的改变社会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会促进人类福利的增加,也会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带来深刻的挑战,我们要简单谈一下金融科技的价值观和科技创新的伦理观。 首先从技术的角度跟大家交流,今天发言是我个人的研究成果。这一轮的科技变革像上一次的电力革命,对每一个行业的工艺流程,改变了工艺结构,也改变了商业的模式,像十九世纪末人类由于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的应用,我们有了电梯,有了汽车火车、人类进入了高歌猛进的时代。我们现在恰恰处在类似的时期,人类的历史又进入了高歌猛进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深刻的改变了金融。金融是建立在信息和信心基础上的特殊行业,信息科技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快捷,在跨时间分配的维度显著了促进了我们跨时间调配金融资源的能力,使得高风险的项目越来越容易得到融资。具体到银行业的领域,我们关注到几大变化:第一就是信用中介的根本因素发生变化,它最大的体现在信用风险,但是我们在整个的信贷过程,我们已经感觉到发生的重大的变化。我看了今天的议题很多围绕这些方面的变化,首先在贷前信用评估,以前是单维度的历史性的静态评估体,现在发展到一个全维度全社会的信用评估体系。以前银行在放贷之前,评估一个人的信用,主要是看它过去的还款表现和财务信息,现在可以看它的消费数据、旅游数据,看他税务数据甚至交通违规数据,来判断这个人的性格特质。甚至我们可以用一些非个人的数据,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微信的朋友圈,来确认他的朋友范围。这样加上各种各样的信息维度我们进入到对一个人是全维度的了解,一个借款人和借款机构在大数据时代是透明的,我们现在对客户的了解可能比他自己还了解自己。这是一方面的变化。 第二方面的变化是贷中定价的环节,从以前模糊的利率定价变成精准的定价,以前我们根据一个人的信用情况,按照我们的贷款规定,比如说按照基本利率,上浮或者下浮对一个人的消费信贷,包括房屋贷款进行定价。未来我们会对一个个体它的信息全面的了解,这个人的信用不再是静止的点,而是多维的信用空间一个动态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变化,这个定价不是模糊的阶段对阶段,而是精准的点对点的映射,从多维度的向量空间到利率光谱,这是一个新的定价模式,这对我们的商业机构金融定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贷后, 已经非常容易做到资金放贷之后,可以看到这个资金的流向,流到了哪个节点进行了什么样的交易,它是一个可视化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贷前全透明的全社会全维度的信用体系,贷中精准的定价,贷后的是可视化的全透明的过程,信用的风险会大大的降低,对于小额的信贷来讲,我们对这种信用的体系建设被抵押担保传统的信用工具更加有效。 这些科技的变化都是金融创新的,也会带动商业银行发生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也会渐渐的演化成数据化的机构,从组织形式来讲有总行支行,未来总行会越来越大会更加的数据化,分支机构逐渐的萎缩,我们这些分支机构的功能会被移动的服务的客户终端取代。整个的银行体系会日趋扁平化,做商业地产的把房子都租够银行的未来要有一些风险意识。另外还会使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发生变化,以前做小微都叫普惠金融,都是感觉一种公益,其实小微的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不是一个机构的问题,是一个机制的问题,之所以大家不愿意做小微,因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同样四五个人,我给中石油贷几十亿也需要花这样的工夫,给小微贷的少也需要这么多的工夫,中石油还有国家的担保,所以大家不愿意做小微。现在金融科技给我们创造了机遇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解决了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小微我们这些消费金融领域就会成为一个蓝海。这些长尾的区域就会成为未来银行争夺的重大的领域,我们的银行要做好这样的一个应对准备。 另外我们整个的商业银行模式,我们对自身的定位也会发生变化,以前认为商业银行是信用信贷机构,老百姓存款我进行放贷,或者我做一点其他的中间业务来盈利,未来整个的金融体系的数据化之后,商业银行和一个互联网机构其实差别不大。它首先要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导流,会降低它的成本,另外在成本这方面我们整个的宣传费用,广告的费用,获客成本被大幅度的降低。此外我们的开拓成本,以前都是分支机构填单子,现在通过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成本。现在我们的网上开户权限还是有限制,但是未来它的权限肯定会越来越大。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机器语言,自然语言处理,会降低整个信贷审核的成本。还有我们的AI,前两天我接待韩国金控的董事长说,他们说有一家公司已经能够用AI的智能客服取代人工的客服,所以整个银行的获客成本会下降,会转变成互联网公司一样线上线下进行导流。 第二我们的商业银行有一个客户办理业务我们希望越快越好,我们好处理下一个客户,未来我们处理客户的成本不再是问题,我们就要使客户在这个平台上黏性越高越好,我们可以对它全面的精准的画像。银行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消费场景,商业银行就不是传统的信贷的中介,更像一个大数据的平台,还有一个金融的社区,让越来越多的客户生活在一起,非常幸福的进行各种各样的金融的甚至非金融的消费。这也就是未来,这跟互联网的目标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觉得银行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最近做的研究和出版的书会有更详细的描述。 这些是金融创新给我们带来的兴奋、愉悦、我们很多的讨论都集中在这些科技变化对我们带来的愉悦上,但是我们要同时关注监管的变化,关注风险。我们很自然的想想就知道如果商业银行变成数据化的机构,监管会怎么办?它肯定也会变成数据化的机构,尽管讨论比较少。我们都谈Fintech,有小部分的人谈Regtech,而我们今天要谈的是真正的监管的科技,它还不是说在我们的技术的基础上小修小补,监管面临着跟商业银行需要颠覆思维的挑战。我认为监管在未来也会数据化的管理机构,它会变成金融体系中最大的数据中心,未来会要求所有的金融机构平台要有监管的接口,监管机构要有权力进入金融科技的数据平台。以前我们是规范资本充足率和一些表的指标,我们现在进入到交易层面了解这个机构的整体信息,未来的运用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平台也要导入监管的节点,所有的数据都汇集到管理部门,让他们对整个的金融体系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金融监管会变成一个大数据中心。它会从大量的信息噪音的背景下智能有效的搜索到信息,传递到金融的监管中台部门是信息的分析部门,我们看到监管都是报表报告,但是在未来监管结果将不再是报表报告,而是一个监管的图景,是一个三维立体的动态的图形。 20多年前我在读博士的时候,我跟我的教授做了一次有趣的研究,我们有一个全球的按照经纬度划分的经济数据,我写了一个小的程序,放在计算机系统里面,它就编制了一个全球的三维地图,你可以看到各个国家的经济高低,CPI的高低,在20年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做了。未来这样的一个监管的报告,将是一目了然的,会看到这些变化,而且它可以进入到某一个有问题的机构或者领域中去,可以看到每一个机构的业务条线的风险,这是可视化的。所有这些变化中台的分析部门的变化会放在后台,交给监管部门执行。这样的一个架构监管的体系也会发生大的变化,我们认为金融的创新这一轮的Fintech将首先在中国出现成型,监管很有可能走世界的前面。我们关心的问题还是宏观领域的风险,我们银行商业模式转变的风险,未来的挑战才是巨大和深远的。 监管科技的变化并不能够抑制风险,每一个金融创新在历史上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随着它使金融的社会化程度上升造就了更大的风险。我们信用风险有所降低,但是我们的交易风险,我们的流动性风险,我们其他的道德、代理问题,都依然存在,由于技术原因更大了。这时代监管在技术上要进步要在理念上进步,我们提出几个监管的理念:第一我们不能应该按照机构的名称分类监管,我们应该按照它的风险实质监管。因为金融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领域,如果没有监管的一定是坏的比好的长的米,但是一场大火之后可能荡然无存。我们要按照它的风险实质来监管,首先有一个公平的准入,凡是具有社会化集资的就要有一个比较严格的准入,如果有隐性显性的收益承诺就要承受能力,同时要有流动性的规则,这跟你叫什么名称没有关系,按照风险划分。 第二大家担心监管太严抑制创新,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用系统重要性的维度来把握创新和风险管理的平衡。机构小的时候还在创新,刚开始的阶段,我对你的监管标准松一点,可以给你一些试错的空间,但是我会关注你,一旦你长大,客户达到上百万,你的规模上亿,我就要对你严格的监管。这是一个系统重要性的监管,西方提出的沙盒监管都是这种理念上的具体应用而已。 第三个方面,监管的理念就要防止垄断,我们知道金融不光是金融,科技创新非常容易在一起形成垄断,一起企业得到先机,上一轮创新中美国出现了很多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金融上出现了摩根家族,代替了美国央行一些职能。金融创新不应该削弱竞争而是鼓励竞争,我们要认识到数据是核心的经济资源,我们一些交易记录对这些数据记录分析的社会化平台是金融的基础设施,一定要开放和透明。我们一些具有社会系统不可替代性的这种金融措施一定要有国家进行规则制订,要制订一些公益的发展目标,在每一轮的金融创新科技上都会出现垄断,最后由于社会的力量都会来寻求平衡,中国也一样。 最后一个监管原则我们一定要防止那些传统历史上出现的金融乱象,再以科技的名义改头换面卷土重来,我们关注到的金融创新无非是历史上的非法集资、旁氏骗局和泡沫经济的变体,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不一定要一刀切,但是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分清什么是有益的创新。比如说非法的集资和旁氏骗局就是给予高收益,金融的创新是带不了高收益的,实体经济的创新才能带来高收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才能带来高收益。我们都有一些类高利贷的业务,一定要注意我们要从事这些业务,现在的金融科技目标是信用风险和利率水平更加精准的匹配,这种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利率。我们现在有一些机构做的不是降低利率,而是拿传统的高利率覆盖风险,只不过利用互联网平台把借贷的人群扩大了,这样的活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们要做利率的精准定价,降低小微的利率负担,这才是创新。我们追逐的商品或者资产,我们看到有很多东西价格一飞冲天,但是历史上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中国80年代的君子兰,这些都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大家很少它的内在价值,它纯粹被对未来上涨判断驱动的,这是人性时代。监管在一个未来的数据时代,我们认为一定要把握四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按照风险维度进行监管,防止监管套利,第二按照系统重要性的原则把握鼓励创新的平衡。第三防止核心的金融资源垄断抑制了创新,第四清醒的认识到历史教训,防止金融乱象卷土重来。 我们今天提出金融的价值观,金融活动有好坏之分,我们很多人认为金融就是为了赚钱。其实金融是从个人私利出发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益,很多人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但是不知道他还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我们的金融目标是更有效的分配社会资源,使每一个人有更多的选择,使跨时间的融资更有效,未来的产品和金融的服务更多更丰富,整个社会它的福利能够上升。这是金融的目标,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产党的目标都是很一致的,我们党的目标就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奋斗的目标,金融也是利用了资源分配的工具以私利为出发点,但是达到的结果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提高。好金融活动就是通过整体的创新使大多数人受益,实现了帕累托福利的边界,坏的金融活动是通过这些活动创新,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使得少部分得益大部分的受损,把这种福利更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这是坏的金融活动。我们要做一个企业,一定要做有责任的企业,要使这个企业的目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的福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资产规模多大,市值多大都不是重要的目标,只是副产品。如果企业把这个作为主要的目标,就不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也不可能长久的存在,做金融要树立一个价值观,最后就是科技创新的伦理观。 科技创新在历史上都是双刃剑,既提供了人类的美好生活,也创造了越来越大的风险,这个风险跟金融创新是一样的,它是越来越大,我们现在对核的利用,它有很多对人类有利的地方,但是它有很大的危害性,这种基因克隆,技术上没有太多的难处,但是在伦理上就对人类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金融和人工智能也一样,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有一个门槛,我们叫“刀锋条件”,在这之下这个创新是辅助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一旦超过这个阀值,它就会代替人类会损害人类的整体利益。这些问题要有一个国际上的组织,像《核不扩散公约》一样要考虑对社会长远的深远的影响。我们都谈论科技创新,我们谈论更多的是激动人心的前景,我们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兴奋,马克吐温认为上世纪之交的美国是镀金时代,我们认为中国正在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由于我们的市场资源辽阔,由于我们的文化,更具有社会性,符合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完全有可能在这一轮的科技创新金融创新走到世界的前面,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同时我们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风险意识,我们手里的强大的武器,变得越来越有危害性,一定要有非常好的风险管理的制度,更加先进的来控制它,才能让这样的魔法真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另外所有的这些企业做创新的时候,要有一个好的金融价值观,另外不能从企业的私利出发达到一种状态损害了人类的发展,这些方面企业还有我们的金融机构以及我们监管部门还有政府部门都要有一个认识,要共同的合作起来,这样才能为我们创造一个非常美好的金融的社会,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12月16日消息,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CF40成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 范文仲 CF40成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任何一次的金融创新不是消除了风险而是增加了金融风险,我们需要更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此外,他认为,监管不应该按照机构的名称来划分,而应该按照风险的实质来监管。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参加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金融科技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金融科技行业的各类公司能否顺利的转型,凤凰涅盘,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科技能力,防范风险的能力,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监管环境,这两点说的有情怀一点就是今天会议的主题“责任金融、科技赋能”。金融科技的来源主要是金融和科技,也就是说金融注入了科技的元素,有的时候加入了科技,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有时候也会带来风险,需要监管。如同我要解释的我们背景版就是一个科技的,但是播放不了PPT,但是我们的音响是正常的。按照大会的议题是四位主题演讲环节,首先有请CF40成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范文仲主任!有请! 范文仲: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我想金融科技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非常高兴我们今天还提到了一个主题“责任金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交流的主要的内容是金融创新它的技术、风险和伦理。我们谈技术比较多,一会儿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在做一个互联网金融的课题,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有一个判断,尤其是对银行业。另外我们要认真的思索一下风险,任何一次的金融创新不是消除了风险而是增大了风险,我们需要更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第三个部分就是大家谈论比较少的伦理,科技深刻的改变社会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会促进人类福利的增加,也会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带来深刻的挑战,我们要简单谈一下金融科技的价值观和科技创新的伦理观。 首先从技术的角度跟大家交流,今天发言是我个人的研究成果。这一轮的科技变革像上一次的电力革命,对每一个行业的工艺流程,改变了工艺结构,也改变了商业的模式,像十九世纪末人类由于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的应用,我们有了电梯,有了汽车火车、人类进入了高歌猛进的时代。我们现在恰恰处在类似的时期,人类的历史又进入了高歌猛进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深刻的改变了金融。金融是建立在信息和信心基础上的特殊行业,信息科技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快捷,在跨时间分配的维度显著了促进了我们跨时间调配金融资源的能力,使得高风险的项目越来越容易得到融资。具体到银行业的领域,我们关注到几大变化:第一就是信用中介的根本因素发生变化,它最大的体现在信用风险,但是我们在整个的信贷过程,我们已经感觉到发生的重大的变化。我看了今天的议题很多围绕这些方面的变化,首先在贷前信用评估,以前是单维度的历史性的静态评估体,现在发展到一个全维度全社会的信用评估体系。以前银行在放贷之前,评估一个人的信用,主要是看它过去的还款表现和财务信息,现在可以看它的消费数据、旅游数据,看他税务数据甚至交通违规数据,来判断这个人的性格特质。甚至我们可以用一些非个人的数据,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微信的朋友圈,来确认他的朋友范围。这样加上各种各样的信息维度我们进入到对一个人是全维度的了解,一个借款人和借款机构在大数据时代是透明的,我们现在对客户的了解可能比他自己还了解自己。这是一方面的变化。 第二方面的变化是贷中定价的环节,从以前模糊的利率定价变成精准的定价,以前我们根据一个人的信用情况,按照我们的贷款规定,比如说按照基本利率,上浮或者下浮对一个人的消费信贷,包括房屋贷款进行定价。未来我们会对一个个体它的信息全面的了解,这个人的信用不再是静止的点,而是多维的信用空间一个动态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变化,这个定价不是模糊的阶段对阶段,而是精准的点对点的映射,从多维度的向量空间到利率光谱,这是一个新的定价模式,这对我们的商业机构金融定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贷后, 已经非常容易做到资金放贷之后,可以看到这个资金的流向,流到了哪个节点进行了什么样的交易,它是一个可视化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贷前全透明的全社会全维度的信用体系,贷中精准的定价,贷后的是可视化的全透明的过程,信用的风险会大大的降低,对于小额的信贷来讲,我们对这种信用的体系建设被抵押担保传统的信用工具更加有效。 这些科技的变化都是金融创新的,也会带动商业银行发生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也会渐渐的演化成数据化的机构,从组织形式来讲有总行支行,未来总行会越来越大会更加的数据化,分支机构逐渐的萎缩,我们这些分支机构的功能会被移动的服务的客户终端取代。整个的银行体系会日趋扁平化,做商业地产的把房子都租够银行的未来要有一些风险意识。另外还会使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发生变化,以前做小微都叫普惠金融,都是感觉一种公益,其实小微的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不是一个机构的问题,是一个机制的问题,之所以大家不愿意做小微,因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同样四五个人,我给中石油贷几十亿也需要花这样的工夫,给小微贷的少也需要这么多的工夫,中石油还有国家的担保,所以大家不愿意做小微。现在金融科技给我们创造了机遇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解决了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小微我们这些消费金融领域就会成为一个蓝海。这些长尾的区域就会成为未来银行争夺的重大的领域,我们的银行要做好这样的一个应对准备。 另外我们整个的商业银行模式,我们对自身的定位也会发生变化,以前认为商业银行是信用信贷机构,老百姓存款我进行放贷,或者我做一点其他的中间业务来盈利,未来整个的金融体系的数据化之后,商业银行和一个互联网机构其实差别不大。它首先要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导流,会降低它的成本,另外在成本这方面我们整个的宣传费用,广告的费用,获客成本被大幅度的降低。此外我们的开拓成本,以前都是分支机构填单子,现在通过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成本。现在我们的网上开户权限还是有限制,但是未来它的权限肯定会越来越大。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机器语言,自然语言处理,会降低整个信贷审核的成本。还有我们的AI,前两天我接待韩国金控的董事长说,他们说有一家公司已经能够用AI的智能客服取代人工的客服,所以整个银行的获客成本会下降,会转变成互联网公司一样线上线下进行导流。 第二我们的商业银行有一个客户办理业务我们希望越快越好,我们好处理下一个客户,未来我们处理客户的成本不再是问题,我们就要使客户在这个平台上黏性越高越好,我们可以对它全面的精准的画像。银行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消费场景,商业银行就不是传统的信贷的中介,更像一个大数据的平台,还有一个金融的社区,让越来越多的客户生活在一起,非常幸福的进行各种各样的金融的甚至非金融的消费。这也就是未来,这跟互联网的目标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觉得银行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最近做的研究和出版的书会有更详细的描述。 这些是金融创新给我们带来的兴奋、愉悦、我们很多的讨论都集中在这些科技变化对我们带来的愉悦上,但是我们要同时关注监管的变化,关注风险。我们很自然的想想就知道如果商业银行变成数据化的机构,监管会怎么办?它肯定也会变成数据化的机构,尽管讨论比较少。我们都谈Fintech,有小部分的人谈Regtech,而我们今天要谈的是真正的监管的科技,它还不是说在我们的技术的基础上小修小补,监管面临着跟商业银行需要颠覆思维的挑战。我认为监管在未来也会数据化的管理机构,它会变成金融体系中最大的数据中心,未来会要求所有的金融机构平台要有监管的接口,监管机构要有权力进入金融科技的数据平台。以前我们是规范资本充足率和一些表的指标,我们现在进入到交易层面了解这个机构的整体信息,未来的运用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平台也要导入监管的节点,所有的数据都汇集到管理部门,让他们对整个的金融体系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金融监管会变成一个大数据中心。它会从大量的信息噪音的背景下智能有效的搜索到信息,传递到金融的监管中台部门是信息的分析部门,我们看到监管都是报表报告,但是在未来监管结果将不再是报表报告,而是一个监管的图景,是一个三维立体的动态的图形。 20多年前我在读博士的时候,我跟我的教授做了一次有趣的研究,我们有一个全球的按照经纬度划分的经济数据,我写了一个小的程序,放在计算机系统里面,它就编制了一个全球的三维地图,你可以看到各个国家的经济高低,CPI的高低,在20年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做了。未来这样的一个监管的报告,将是一目了然的,会看到这些变化,而且它可以进入到某一个有问题的机构或者领域中去,可以看到每一个机构的业务条线的风险,这是可视化的。所有这些变化中台的分析部门的变化会放在后台,交给监管部门执行。这样的一个架构监管的体系也会发生大的变化,我们认为金融的创新这一轮的Fintech将首先在中国出现成型,监管很有可能走世界的前面。我们关心的问题还是宏观领域的风险,我们银行商业模式转变的风险,未来的挑战才是巨大和深远的。 监管科技的变化并不能够抑制风险,每一个金融创新在历史上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随着它使金融的社会化程度上升造就了更大的风险。我们信用风险有所降低,但是我们的交易风险,我们的流动性风险,我们其他的道德、代理问题,都依然存在,由于技术原因更大了。这时代监管在技术上要进步要在理念上进步,我们提出几个监管的理念:第一我们不能应该按照机构的名称分类监管,我们应该按照它的风险实质监管。因为金融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领域,如果没有监管的一定是坏的比好的长的米,但是一场大火之后可能荡然无存。我们要按照它的风险实质来监管,首先有一个公平的准入,凡是具有社会化集资的就要有一个比较严格的准入,如果有隐性显性的收益承诺就要承受能力,同时要有流动性的规则,这跟你叫什么名称没有关系,按照风险划分。 第二大家担心监管太严抑制创新,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用系统重要性的维度来把握创新和风险管理的平衡。机构小的时候还在创新,刚开始的阶段,我对你的监管标准松一点,可以给你一些试错的空间,但是我会关注你,一旦你长大,客户达到上百万,你的规模上亿,我就要对你严格的监管。这是一个系统重要性的监管,西方提出的沙盒监管都是这种理念上的具体应用而已。 第三个方面,监管的理念就要防止垄断,我们知道金融不光是金融,科技创新非常容易在一起形成垄断,一起企业得到先机,上一轮创新中美国出现了很多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金融上出现了摩根家族,代替了美国央行一些职能。金融创新不应该削弱竞争而是鼓励竞争,我们要认识到数据是核心的经济资源,我们一些交易记录对这些数据记录分析的社会化平台是金融的基础设施,一定要开放和透明。我们一些具有社会系统不可替代性的这种金融措施一定要有国家进行规则制订,要制订一些公益的发展目标,在每一轮的金融创新科技上都会出现垄断,最后由于社会的力量都会来寻求平衡,中国也一样。 最后一个监管原则我们一定要防止那些传统历史上出现的金融乱象,再以科技的名义改头换面卷土重来,我们关注到的金融创新无非是历史上的非法集资、旁氏骗局和泡沫经济的变体,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不一定要一刀切,但是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分清什么是有益的创新。比如说非法的集资和旁氏骗局就是给予高收益,金融的创新是带不了高收益的,实体经济的创新才能带来高收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才能带来高收益。我们都有一些类高利贷的业务,一定要注意我们要从事这些业务,现在的金融科技目标是信用风险和利率水平更加精准的匹配,这种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利率。我们现在有一些机构做的不是降低利率,而是拿传统的高利率覆盖风险,只不过利用互联网平台把借贷的人群扩大了,这样的活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们要做利率的精准定价,降低小微的利率负担,这才是创新。我们追逐的商品或者资产,我们看到有很多东西价格一飞冲天,但是历史上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中国80年代的君子兰,这些都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大家很少它的内在价值,它纯粹被对未来上涨判断驱动的,这是人性时代。监管在一个未来的数据时代,我们认为一定要把握四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按照风险维度进行监管,防止监管套利,第二按照系统重要性的原则把握鼓励创新的平衡。第三防止核心的金融资源垄断抑制了创新,第四清醒的认识到历史教训,防止金融乱象卷土重来。 我们今天提出金融的价值观,金融活动有好坏之分,我们很多人认为金融就是为了赚钱。其实金融是从个人私利出发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益,很多人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但是不知道他还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我们的金融目标是更有效的分配社会资源,使每一个人有更多的选择,使跨时间的融资更有效,未来的产品和金融的服务更多更丰富,整个社会它的福利能够上升。这是金融的目标,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产党的目标都是很一致的,我们党的目标就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奋斗的目标,金融也是利用了资源分配的工具以私利为出发点,但是达到的结果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提高。好金融活动就是通过整体的创新使大多数人受益,实现了帕累托福利的边界,坏的金融活动是通过这些活动创新,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使得少部分得益大部分的受损,把这种福利更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这是坏的金融活动。我们要做一个企业,一定要做有责任的企业,要使这个企业的目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的福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资产规模多大,市值多大都不是重要的目标,只是副产品。如果企业把这个作为主要的目标,就不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也不可能长久的存在,做金融要树立一个价值观,最后就是科技创新的伦理观。 科技创新在历史上都是双刃剑,既提供了人类的美好生活,也创造了越来越大的风险,这个风险跟金融创新是一样的,它是越来越大,我们现在对核的利用,它有很多对人类有利的地方,但是它有很大的危害性,这种基因克隆,技术上没有太多的难处,但是在伦理上就对人类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金融和人工智能也一样,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有一个门槛,我们叫“刀锋条件”,在这之下这个创新是辅助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一旦超过这个阀值,它就会代替人类会损害人类的整体利益。这些问题要有一个国际上的组织,像《核不扩散公约》一样要考虑对社会长远的深远的影响。我们都谈论科技创新,我们谈论更多的是激动人心的前景,我们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兴奋,马克吐温认为上世纪之交的美国是镀金时代,我们认为中国正在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由于我们的市场资源辽阔,由于我们的文化,更具有社会性,符合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完全有可能在这一轮的科技创新金融创新走到世界的前面,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同时我们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风险意识,我们手里的强大的武器,变得越来越有危害性,一定要有非常好的风险管理的制度,更加先进的来控制它,才能让这样的魔法真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另外所有的这些企业做创新的时候,要有一个好的金融价值观,另外不能从企业的私利出发达到一种状态损害了人类的发展,这些方面企业还有我们的金融机构以及我们监管部门还有政府部门都要有一个认识,要共同的合作起来,这样才能为我们创造一个非常美好的金融的社会,谢谢大家![详情]
构建责任金融生态圈 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即将开幕 互金监管的急风骤雨扑面而来!12月11日,有媒体报道,银监会 P2P 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于 12 月 8 日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这是互金领域一个月内迎来的第三次监管急刹车。 不久前,现金贷新规也已落地。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表示,“监管的意图就是要让现金贷成为负责任的金融。现金贷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做负责任的贷款。而负责任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风控。” 何为责任金融?强监管下,互金机构该如何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下一个蓝海在哪里?商业银行和互金机构应怎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业务模式、有效防控风险? 12月16日,多位监管领导将与来自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金机构的百余位金融界精英齐聚“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围绕“责任金融,科技赋能”的主题,共同就金融科技发展新趋势展开思想交锋。上述问题或许在这里能找到答案。 本次峰会由国内领先的金融教育咨询品牌——金融城与新金融联盟联合主办,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行业大佬齐聚北京 共话金融科技新生态 每逢年末岁尾,大型活动繁多,本次峰会仍然以高度融合主流金融界精英而引人瞩目。峰会不仅迎来了央行、银监会领导发表权威监管意见,更吸引了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银行、新网银行、渤海银行等银行机构,以及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陆金所等大型互金机构的高管汇聚现场。 确认出席的嘉宾有: 央行、银监会司局级领导 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 黄金老 苏宁金融集团常务副总裁 胡德斌 上海银行副行长 赵卫星 新网银行行长 陈 龙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张秀萍 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 王洪栋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 赵志宏 渤海银行董事会秘书兼战略发展总裁 侯本旗 平安壹账通零售业务总裁 佘笑波 陆金所首席风险执行官 曹鹏 京东金融副总裁 许冬亮 百度金融技术负责人 宋巍 人贷副总裁 张适时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 陈劲松 蚂蚁金服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 黄卓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君 世界银行全球金融与市场局原首席金融专家 汪德嘉 通付盾董事长兼CEO 成少勇 小赢科技总裁 …… “金融科技十佳案例”花落谁家?谜底将揭晓 除了嘉宾阵容,本次峰会还有两大亮点。其中一个是“金融科技十佳案例评选”颁奖。本次案例评选历时两个多月,近百家金融机构参选。最终招商银行等十家金融机构脱颖而出。十佳创新案例究竟花落谁家,谜底将在峰会中揭晓。 与一般评奖活动迥异的是,本次评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11位专家评委认真、严谨的初选、复选以及终选(现场答辩),才决出十个优秀案例。这11位评委由来自央行、银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专业人士组成。 本次评选秉承独立、公平、客观的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谢绝赞助评奖。入选的优秀案例也将成为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和金融城的教学案例,并集结出版。 金融科技不仅要普惠,更要负责任 本次峰会的另一个亮点是责任金融报告的发布和“责任金融联合倡议”的发起。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服务推陈出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但都过于偏重 “普”。包括监管在内的各项配套措施略显滞后,呈现出“围堵不及、常堵常新”的状况。 央行副行长易纲9月22日在 “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透露,近期央行正在考虑提出“负责任的金融”理念。12月2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面向长尾人群的金融服务更应当是负责任的金融。 在此背景下,金融城将重磅推出《金融科技时代的责任金融》报告。报告明确了责任金融的含义,系统地阐述了责任金融相关利益主体——金融机构、消费者、监管和第三方所应承担的责任,特别强调了消费者在整个体系中应负的责任。 同时,金融城联合数十家金融机构发起“责任金融联合倡议”, 倡议所有从事金融服务的机构,做负责任的企业,主动维护消费者权益,弘扬行业正能量,共同推动金融行业稳健发展。 除了央行、银监会领导的演讲,本次峰会还有三个专题研讨,议题分别是: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科技为消费金融注入新动能。 本周六,一起来见证这场年度盛宴吧! 【报名咨询】 付女士 18510570496 010-58527680 张先生 18510570465 010-58527681 【媒体合作咨询】 徐女士 18910818612 【主办方简介】 金融城是高端金融知识传播与资源共享平台,隶属于国内顶尖金融智库——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金融城携手金融政、商、学界的领袖,为金融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权威、前沿的知识和经验分享,已为600多家商业银行和互金机构提供了高质量的培训咨询、资源对接服务,赢得高度评价。官方微信mycfcity。 新金融联盟成立于2016年12月,致力于为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深度交流、跨界合作的高端平台。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担任联盟理事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张承惠担任联盟学术顾问,副理事长包括: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京东金融CEO陈生强 、百度副总裁张旭阳、国美金控总裁陈伟、宜信公司总裁唐宁等。[详情]
2017最具含金量的“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出炉,评选过程全透视 11月24日晚,由金融城和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终选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央行、银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评委,对初选入围的19家机构进行了认真、严谨的评选,最终选出了招商银行等“2017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 十佳案例中,有风控功底扎实的传统银行,也有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银行;有从用户、场景、行业多个层面入手精准建模,解决行业痛点的电商金融,也有依靠AI提供专业“千人千面”定制化服务的金融科技机构;有深耕安全领域的新兴机构,也有专注智能风控的互金机构。 本次金融科技案例评选不仅获得了十一位大咖评委的认可,也获得了业界的好评。有评委表示,“这次案例评选让我们一次性阅尽市场上优秀的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很有意义,值得继续办下去!” 事实上,每年各种评选层出不穷,这次案例评选背后到底有哪些亮点?今天,我们为您总结一二。 亮点一:严肃、公平的评选流程 本次评选一共有初选、复选、终选三个环节。自8月27日评选启动以来,一共征集了近百个金融科技创新案例。银行、金融科技机构、基金、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都踊跃参加。 评选初审会于11月1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政府部门的专业人士组成了专家评审组,围绕五大维度对案例进行了评审。 评选的五大维度包括:前沿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科技驱动企业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效果、技术创新对行业痛点的解决及贡献度、提升运营效率与风险可控性之间的平衡、消费者保护及社会责任担当等。 经过评委们的层层挑选,最终19家机构杀出重围进入复选。 初选过后, 19家入围的机构进行了网络投票。网友们热情参与,纷纷为自己心中最具有创新精神的金融机构投票。投票结果为终选会提供了参考。 答辩现场 11月24日,终选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终选采取的是别开生面的现场陈述与答辩相结合,全程长达三个半小时。 亮点二:一流的评委阵容 本次评选最大亮点是评委阵容权威、强大。话不多说,先上名单: 杨凯生: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原工商银行行长 黄益平: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陆书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 张承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万建华: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蒋则沈: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处长 黄卓: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沈艳: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肖翔: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 除了以上10位评委,现场还有一位来自政府部门的匿名大咖评委。 与初选相同,评委们充分考虑了各个案例的技术创新性、业务合规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全面性。在答辩环节,评委们则秉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答辩机构进行了针对性的提问。 其中,被问得最多的是“核心技术是什么”、“创新点在哪”、“解决了什么痛点”、“用户量是多少,成效如何”。 答辩现场 面对评委们的“严苛”提问,有的金融机构在答辩过程中对答如流,有的则在评委的火眼金睛下脱去炫丽的“科技”外套。 有评委评价,“不是搭上互联网就是金融科技,案例的创新性和科技含量不能靠噱头,而要看实际效果。” 另一位评委则表示,“相较于案例创新本身,大数据来源的合规性、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样重要。” 参选机构答辩中 有机构走出会议室直呼“不亚于一次毕业大考,但意犹未尽”。也有机构表示,“没想到评委阵容这么强大,非常荣幸能在监管领导面前展示我们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 正是评委们的严肃、认真,金融机构的精心准备让这次评选更显分量。 亮点三:评选具有公益性,入选案例将集结成书 本次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谢绝赞助评奖。入选的优秀案例将成为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和金融城的教学案例,并集结出版。 2016年入选的优秀案例已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并将集结出版。 除了以上的三大亮点,今年的十佳案例与去年相比,也有不少变化。 变化一:除了金融+科技的创新融合,机构更加注重风控和安全 入选的十佳创新案例,有的开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商业模式创新,有的打造出解决行业痛点的创新性开放平台。相较于往年,除了金融与科技本身的创新融合,本次入选机构尤为注重风控与安全。 有一家入选的机构表示,“风控是金融科技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公司有一大半的人力、物力、技术都投入在智能风控上,自主建立了决策引擎和规则。” 变化二:除了科技赋能,此次评选更注重社会责任 入选的十佳机构中不少都倡导“社会责任担当”。有机构每年举行用户教育沙龙,也有机构定期进行移动安全知识普及;也有机构创立金融科技能力共享平台,也有机构积极落实国家倡导的“普惠金融”战略。 2017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将在第二届金融科技创新峰会上正式揭晓。敬请期待![详情]
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将于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 金融科技在全球发展突飞猛进,已经全面渗透进支付、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领域,成为改变金融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36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上强调,将积极利用金融科技的发展成果并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政府部门正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并通过牌照化管理规范金融科技企业的运营;另一方面,从大中型银行到互联网金融企业,各类机构不断开展各种层次的跨界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提升竞争力。还有部分金融科技企业将触角伸向海外地区,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形成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的新路径。 本次会议定位为2017年中国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盛会。汇集监管部门领导、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知名互联网公司等行业领袖,就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展开思想交锋,洞见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运用的趋势,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详情]
第二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日前正式启动,评选致力于追寻金融科技的本质,发掘真正惠及客户的优秀技术,寻找金融科技创新的佼佼者、金融服务创新的领路人。 本届评选由11位业界权威人士担纲评委,分别是: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万建华、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肖风、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教授谢绚丽,另有两位来自政府部门的匿名评委。 本次评选活动由新金融联盟主办,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本次活动为公益性评选,参选不收取费用。入选企业将获得”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表彰,纳入《金融科技创新案例集》并出版,成为金融城和北京大学的教学案例。 备选企业: 本年度备选企业的参选条件为:积极开发、创新运用金融科技技术,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外包机构等。 评选目标: 本年度评选会从每个细分领域评选出数家机构作为金融科技案例创新的获得者。 评选周期: 九月-十月十三日案例征集,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三十一日案例初审复审,十二月金融科技创新峰会公布结果。 评选方法: 本年度评选采用专家投票评选法,评审委员会由数位国内新金融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他们的专长覆盖金融行业研究、政策研究、金融科技研究等领域。他们将依托两个评选维度,综合评选出最优秀的数个案例。 评选维度: 评选维度将从两个维度矩阵式评选,第一个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维度,第二个是细分领域排名维度。 第一: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维度: 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目标是解决金融服务痛点,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快速有效地识别风险,因此评选标准主要围绕技术、效率和风控等五个方面制定,具体包括: 1) 前沿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2) 科技驱动企业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效果; 3) 技术创新对行业痛点的解决及贡献度; 4) 提升运营效率与风险可控性之间的平衡; 5) 消费者保护及社会责任担当。 第二:金融行业细分领域划分: 1) 商业银行; 2) 金融科技机构; 3) 基金、证券、保险等机构; [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