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具含金量的“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出炉,评选过程全透视
11月24日晚,由金融城和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终选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央行、银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评委,对初选入围的19家机构进行了认真、严谨的评选,最终选出了招商银行等“2017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
十佳案例中,有风控功底扎实的传统银行,也有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银行;有从用户、场景、行业多个层面入手精准建模,解决行业痛点的电商金融,也有依靠AI提供专业“千人千面”定制化服务的金融科技机构;有深耕安全领域的新兴机构,也有专注智能风控的互金机构。
本次金融科技案例评选不仅获得了十一位大咖评委的认可,也获得了业界的好评。有评委表示,“这次案例评选让我们一次性阅尽市场上优秀的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很有意义,值得继续办下去!”
事实上,每年各种评选层出不穷,这次案例评选背后到底有哪些亮点?今天,我们为您总结一二。
亮点一:严肃、公平的评选流程
本次评选一共有初选、复选、终选三个环节。自8月27日评选启动以来,一共征集了近百个金融科技创新案例。银行、金融科技机构、基金、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都踊跃参加。
评选初审会于11月1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政府部门的专业人士组成了专家评审组,围绕五大维度对案例进行了评审。
评选的五大维度包括:前沿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科技驱动企业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效果、技术创新对行业痛点的解决及贡献度、提升运营效率与风险可控性之间的平衡、消费者保护及社会责任担当等。
经过评委们的层层挑选,最终19家机构杀出重围进入复选。
初选过后, 19家入围的机构进行了网络投票。网友们热情参与,纷纷为自己心中最具有创新精神的金融机构投票。投票结果为终选会提供了参考。
答辩现场
11月24日,终选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终选采取的是别开生面的现场陈述与答辩相结合,全程长达三个半小时。
亮点二:一流的评委阵容
本次评选最大亮点是评委阵容权威、强大。话不多说,先上名单:
杨凯生: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原工商银行行长
黄益平: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陆书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
张承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万建华: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蒋则沈: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处长
黄卓: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沈艳: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肖翔: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
除了以上10位评委,现场还有一位来自政府部门的匿名大咖评委。
与初选相同,评委们充分考虑了各个案例的技术创新性、业务合规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全面性。在答辩环节,评委们则秉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答辩机构进行了针对性的提问。
其中,被问得最多的是“核心技术是什么”、“创新点在哪”、“解决了什么痛点”、“用户量是多少,成效如何”。
答辩现场
面对评委们的“严苛”提问,有的金融机构在答辩过程中对答如流,有的则在评委的火眼金睛下脱去炫丽的“科技”外套。
有评委评价,“不是搭上互联网就是金融科技,案例的创新性和科技含量不能靠噱头,而要看实际效果。”
另一位评委则表示,“相较于案例创新本身,大数据来源的合规性、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样重要。”
参选机构答辩中
有机构走出会议室直呼“不亚于一次毕业大考,但意犹未尽”。也有机构表示,“没想到评委阵容这么强大,非常荣幸能在监管领导面前展示我们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
正是评委们的严肃、认真,金融机构的精心准备让这次评选更显分量。
亮点三:评选具有公益性,入选案例将集结成书
本次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谢绝赞助评奖。入选的优秀案例将成为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和金融城的教学案例,并集结出版。
2016年入选的优秀案例已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并将集结出版。
除了以上的三大亮点,今年的十佳案例与去年相比,也有不少变化。
变化一:除了金融+科技的创新融合,机构更加注重风控和安全
入选的十佳创新案例,有的开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商业模式创新,有的打造出解决行业痛点的创新性开放平台。相较于往年,除了金融与科技本身的创新融合,本次入选机构尤为注重风控与安全。
有一家入选的机构表示,“风控是金融科技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公司有一大半的人力、物力、技术都投入在智能风控上,自主建立了决策引擎和规则。”
变化二:除了科技赋能,此次评选更注重社会责任
入选的十佳机构中不少都倡导“社会责任担当”。有机构每年举行用户教育沙龙,也有机构定期进行移动安全知识普及;也有机构创立金融科技能力共享平台,也有机构积极落实国家倡导的“普惠金融”战略。
2017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将在第二届金融科技创新峰会上正式揭晓。敬请期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