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汪毅
板块间业绩分化,上游资源业绩下滑,部分中游制造业绩出色,TMT科技业绩分化,疫后下游消费复苏,行业业绩好转。
取2023年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并集,截止至2024年3月15日,全A整体披露率达64.9%,已披露的数据计算净利润增速-5.26%。板块间业绩分化,上游资源业绩下滑,部分中游制造业绩出色,TMT科技业绩分化,疫后下游消费复苏,行业业绩好转。
上游资源:
在资源品价格普遍下跌导致上游行业业绩下滑的背景下,深挖细分领域,仍存在增速亮眼或盈利能力韧性的方向,按净利润增速排序,分别是高温合金(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25.3%)、黄金(全年预告净利润增速10.5%)、陆上油田(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5.9%)、铜(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3.9%)、铁矿石(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3.1%)。
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国内飞机、航空发动机,受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高温合金的需求,市场处于扩容状态,国际竞争者无法进入国内市场,行业成长性较好。
黄金、石油、铜业绩较好,铁矿石业绩下滑幅度较小,均存在以下两点原因,对应资源品的价格上涨或坚挺(黄金价格上涨,石油、铜、铁矿石价格震荡),国内产量销量提升。其中,推荐细分领域海上油气,行业迎来“黄金开采”时代,增储上产是国家和行业的核心战略,未来油气产量保持强劲增长,行业营收增速值得期待。
中游制造:
行业利润增速分化,汽车家电高景气,机械电力设备转负。按2023年预告净利润增速排序,汽车零部件(155.2%)、乘用车(110.2%)、商用车(扭亏为盈)、工程机械整机(54.1%)、自动化设备(49.5%)、家电零部件(32.2%)、白电(18.8%)。
排名前三均为汽车行业,主要原因是海内外需求旺盛。全球汽车销量拉动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需求,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提升提振乘用车市场需求,国内汽车客车品牌进军东南亚市场拉动以客车为代表的商用车需求。工程机械整机,虽然国内市场处于下行周期,但国际市场快速增长,行业出海布局较早,充分受益于海外需求增长。家用电器行业,在经历两年的需求低迷时期后,竣工端提振下,白电需求迎来积蓄已久的强劲复苏,叠加原材料价格下降,白电和家电零部件盈利能力回升。
新能源风光链内,企业相互竞争加剧,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行业盈利能力受损。光伏行业,虽然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同比大幅增长,但由于光伏产品价格近乎“腰斩”,行业业绩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个股层面,光伏企业业绩分化明显,利润逆势增长企业存在一体化优势或较早布局N型先进产能。风电行业,2023年因审核等限制因素国内新增装机量低于预期,行业营收增速和利润增速双双下滑。考虑到未来中游制造需求的不确定以及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担忧,通过工业自动化降本增效或是转型之路,推荐流程工业自动化和面对新能源产业链的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
TMT科技:
在经历2021年手机电脑出货量反弹下,2022、2023年全球电子产品需求依旧维持低迷,导致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业绩增长缓慢,半导体行业步入下行周期。深挖细分领域,存在业绩逆势上涨的细分方向,半导体设备(2023全年预告净利润增速32.8%)、IGBT(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32.2%)、影视院线(扭亏为盈)、游戏(扭亏为盈)。
在电子行业需求低迷的背景下,未来需求增量或来自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和汽车电子。半导体设备领域,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趋势明显增强下,新建产线多采用国产设备和材料,拉动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需求。汽车电子领域,受益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攀升,汽车电子市场不断扩容,细分方向如车规级IGBT,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传媒行业,疫后复苏,在影视院线、游戏行业业绩扭亏为盈的拉动下,行业整体业绩好转。
下游消费:
疫后复苏,以“玩乐”为代表的出行链、以低价“吃喝”为代表的零食、乳品业绩好转。2023年CPI分项中,服务优于消费品,体现疫情之后服务型消费复苏情况较好,例如出行链,餐饮、酒店、旅游业绩扭亏为盈,然而购物细分方向仍处于亏损。食品饮料中,白酒业绩增速坚韧;在需求复苏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零食、乳品为代表的低价吃喝业绩回暖。
风险提示:行业内部企业业绩并无披露完,导致目前已统计的行业业绩增速与最终行业增速可能存在偏差;针对部分公司未披露年报预告的,我们采取公司三季报加以判断,存在最终年报与三季报业绩相差较大的可能;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公司财务数据分析不到位的风险。
1.上游资源
1.1 通胀回落,行业利润普遍下调
全球加息通胀回落,国内PPI同比转负,能源工业品价格普遍下跌。在全球加息对抗通胀的宏观环境下,大宗商品普遍面临着价格下降的干扰,2023年国际原油、金属铝的价格纷纷下调,金属铜的价格窄幅震荡。国内层面,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转负,尤其是能源工业品,如煤炭和钢铁,价格普遍下跌。以月度均值计价,202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4.4%,金属铜价格小幅上涨0.3%,金属铝价格大幅下跌9.2%,国产动力煤价格大幅下跌21.2%,螺纹钢价格下跌2.2%。
图表1:能源钢材价格普遍下跌,铜价小幅震荡,铝价下跌(价格指数化)
钢铁行业依旧处于寒冬,产业链利润从钢铁生产再次向铁矿石开采转移,从净利润增速下滑幅度比较,铁矿石开采 < 钢铁生产 < 冶钢辅料,铁矿石开采利润增速降幅最小。考虑到目前行业2023年全年业绩披露率较低,参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数据,钢铁行业营收增速-6.39%,净利润增速-33.32%,行业依旧处于寒冬。铁矿石开采环节,铁矿石价格高位震荡,国内自产矿石需求小幅增长,开采业务盈利能力较强。冶钢辅料环节,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钢企利润受损导致价格传导机制失效,辅料行业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受损较大。钢铁生产环节,长材利润大幅亏损,汽车行业复苏但板材利润下滑,管材利润增速亮眼,特钢产能过剩下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下滑。
图表2: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万吨)
过去通胀上行有色金属整体板块受益已成为历史,最新财报披露下细分行业之间净利润增速明显分化,黄金业绩增速高景气,金属铜利润小幅下滑,金属铝利润下滑,金属锂、稀土利润大幅下滑。工业金属内,2023年铜价格小幅上涨,铝、铅锌价格下降,但资源型企业通过增产提升销量,抵抗产品价格下滑。能源金属和小金属内,锂钴化工产品、稀土价格大幅下降,对应行业毛利率大幅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大受打击。贵金属,黄金价格维持高位,行业盈利大幅增长。
煤炭供给小幅增长但煤炭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盈利能力普遍降低。动力煤领域,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但产销提升,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程度有限;焦煤,销售价格下跌,叠加销量下降,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焦炭价格下跌,行业盈利能力大幅降低。
在国际油价下跌的背景下,我国石油产量销量大幅提升,石油石化行业盈利能力仍保持坚挺。以成品油为例,2023年我国成品油产量和消费量分别提升17.00%和16.36%,主要支撑起石油石化行业的业绩。陆上油田,产销提振下,油价下跌影响有限,行业盈利能力有所加强。
图表3:中国成品油产量(万吨)
图表4: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万吨)
图表5:上游资源细分行业最新业绩(单位:亿元)
1.2 上游资源中的景气赛道:海上油气和高温合金
海上油田,迎来“黄金开采”时代,增储上产是国家和行业的核心战略,未来油气产量保持强劲增长,行业营收增速值得期待。中国海油,中国海上主要油气生产商,公司拥有许多优质油田,油气净产量70%来自中国,30%来自海外;2023 年前三季度,净产量达 499.7 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 8.3%,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国内净产量同比上升6.7%,海外净产量同比上升11.8%;在油价下降的背景下,公司业绩受损较少,2023前三季度营收累计增速-1.39%,扣非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10.79%。
图表6:中国海油油气净产量(单位:百万桶油当量)
高温合金,属于先进金属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国际上竞争最为激烈的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之一,具备良好耐高温、耐蚀性能或某种特定的环境适应性,其下游客户主要分布在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装备等军品及高端民用产品制造领域。高温合金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增速32.6%,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23.3%。图南股份,国内高温合金产品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是国内飞机、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和特种不锈钢无缝管材的主要供应商;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中,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20.84%-28.85%,企业受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高温合金的需求,并且该细分领域所面对竞争较少,出于国防安全以及国家竞争地位的考虑,发达国家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实行封锁,因此,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相关应用领域与国际竞争对手没有直接竞争关系。
图表7:航空发动机中关键的热端承力部件(图中红色部分)全部为高温合金
2.中游制造
2.1 利润增速分化,汽车家电高景气,机械电力设备转负
内需出口带动下,汽车行业高景气;竣工端提振家电内需,原材料价格下降,家行业盈利能力回升。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提升,汽车零部件出口、国内汽车客车品牌进军东南亚市场拉动汽车出口需求旺盛,国内汽车产量高速增长,2023年四个季度我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18%/1%/17%;根据已披露的业绩数据,汽车行业2023年全年净利润增速186.54%。在经历2021、2022两年低迷的时期,白电需求迎来积蓄已久的强劲复苏,空调、冰箱、洗衣机产量迎来双位数增长;根据已披露的业绩数据,白电2023年全年净利润增速18.8%。
图表8:中国汽车、白电产量同比
风光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持续降价,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风光行业盈利能力受损。2023年,光伏行业面临着旺盛的装机需求,我国新增光伏装机突破200GW,同比增长147.1%,但行业竞争导致产业链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其中四季度组件价格较2022年同期下跌47.9%,光伏行业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根据目前已披露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营收增速30.6%,但2023年全年净利润预计增速-2.3%。风电行业,2023年国内风电项目因限制性因素有所滞后,导致招标和装机不及预期,叠加行业内部竞争海陆风机销售价格下降,行业整体业绩低迷。
图表9:光伏行业组件价格指数
图表10: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速
库存周期影响下,除工程机械外,机械设备普遍业绩下滑。在海外库存去化力度较弱的背景下,机械设备行业业绩低迷,根据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数据,2023全年行业净利润增速预计-6.36%。工程机械板块,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处于下行调整期,但国际市场快速增长,受益于国内企业多年海外布局,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海外销售高毛利率助力行业业绩高增,2023全年工程机械净利润增速预计54.1%。反观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受2023年海外库存较高影响,行业业绩普遍下行。
图表11:中游制造细分行业最新业绩(亿元)
中游制造中的转型方向:工业自动化
需求增长不确定下,中游制造未来绕不开降本增效,离不开工业自动化。根据业绩预告披露,自动化设备23年净利润增速49.5%,前三季度营收增速16.0%。工业自动化包含较多细分领域,其中流程工业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流程工业自动化,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流程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国内流程工业平均工艺及运营水平仍相对落后,亟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增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自动化控制系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目前,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逐步向高端、大型、联合控制的方向发展,主要应用行业有化工、石化、电力、市政、冶金、油气、食品、制药、建材、造纸及智能装备等。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里,推荐新能源业务方向,在机器换人和工厂自动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变频器、伺服系统、PLC、工业机器人等产品市场仍有较大成长空间。2023年,工业自动化市场由高速增长走向稳定,但国产替代有加速迹象。考虑到新能源内卷(光伏行业竞争,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且行业固定投资增速较高,新能源领域的工业自动化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图表12:工业自动化内企业最新业绩(亿元)
3.TMT科技
3.1 行业普遍分化,传媒业绩扭亏
全球手机电脑销量持续低迷,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业绩底部徘徊,半导体周期下行。在经历了2021年手机电脑出货量反弹下,2022年电子产品需求大幅转弱,2023年二者需求依旧维持低迷,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3%,PC电脑出货量同比下滑13.5%。在电子产品需求较弱的背景下,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业绩增长缓慢,根据2023年最新业绩,消费电子净利润增速预计0.0%,计算机净利润增速预计-12.5%,通信设备净利润增速预计3.3%。在此影响下,半导体行业面临周期下行,业绩大幅下滑,根据已披露业绩,2023年半导体行业净利润增速下调65.8%。
图表1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台)
图表14:全球PC出货量(百万台)
图表15:TMT科技细分行业最新业绩(亿元)
3.2 TMT科技的景气赛道:半导体设备和汽车电子
未来TMT科技的需求增量,来自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和汽车电子。半导体设备,尽管存在国际压力,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趋势明显增强,新建产线多采用国产设备和材料,拉动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需求。电子行业中,半导体设备业绩亮眼,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营收增速32.9%,2023年全年利润增速32.8%。汽车电子,顺应汽车智能化、电气化,受益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攀升,汽车电子市场不断扩容;细分方向如车规级IGBT,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其中行业龙头斯达半导,公司持续开拓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车规级产品在海外市场在欧洲一线品牌Tier1开始大批量出货。IGBT业绩,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营收增速30.0%,归母净利润增速32.2%。
图表16:半导体设备内企业最新业绩(亿元)
图表17:汽车电子内企业最新业绩(亿元)
4.下游消费
疫后复苏,“吃喝玩乐”复苏最快,以“玩乐”为代表的出行链、以低价“吃喝”为代表的零食、乳品表现较好。2023年CPI分项中,服务优于消费品,服务CPI增速维持向上修复态势,然而消费品CPI增速仍处于负区间内,体现疫情之后服务型消费复苏情况较好。服务型消费包括出行链,例如,餐饮、酒店、旅游,业绩纷纷扭亏为盈,然而以购物为代表的商贸零售细分方向仍处于亏损。食品饮料中,白酒业绩增速坚韧;在需求复苏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零食、乳品为代表的低价吃喝业绩回暖。
图表18:CPI分项情况
图表19:下游消费最新业绩情况(亿元)
风险提示:行业内部企业业绩并无披露完,导致目前已统计的行业业绩增速与最终行业增速可能存在偏差;针对部分公司未披露年报预告的,我们采取公司三季报加以判断,存在最终年报与三季报业绩相差较大的可能;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公司财务数据分析不到位的风险。
(本文作者介绍: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产业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华能集团软科学研究评审专家)
责任编辑:许艾伦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