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专栏作家 曹中铭
上市公司蹭热点曾掀起热潮,毫无疑问也是市场的一颗“毒瘤”。强化对市场蹭热点行为的监管,不仅要将矛头对准上市公司及其董秘,也有必要将投资者的提问作为监管对象。
日前,有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向晓鸣股份提问:公司的鸡蛋是否供应英伟达?是否与英伟达达成了长期供应鸡蛋的协议?对此,上市公司董秘均作出了否定的回答。晓鸣股份与英伟达在经营业务上几乎风马牛不相及,该投资者的提问有蹭热点的嫌疑。个人以为,对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蹭热点式的提问,也有强化监管的必要。
英伟达是美国知名的芯片设计与制造商,在全球芯片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2022年10月份以来,英伟达股价走出一波大牛市行情,期间最大涨幅超过6.5倍。受其影响,沪深股市也催生出众多的“英伟达概念股”。而在近期,随着英伟达股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A股市场的英伟达概念股的热度也随之提升。另据不完全统计,有近70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被提问是否与英伟达存在联系,晓鸣股份即是其中之一。
晓鸣股份有“蛋鸡第一股”的美誉,其经营业务与英伟达没有任何的契合度。但相关投资者却提出了上述问题,实属“脑洞大开”,也非常具有“创意”。但问题是,即使晓鸣股份向英伟达供应鸡蛋,该公司就能成为英伟达概念股?其股价就能一飞冲天?
从本质上讲,相关投资者提出如此不着边际的问题,意在蹭英伟达概念的热点。其实,沪深股市中并不乏蹭热点的上市公司,但众多蹭热点的上市公司,其业务或多或少与所蹭热点存在某种关联,或似是而非,这也成为这些上市公司蹭热点的“基础”。而晓鸣股份相关投资者通过提问蹭热点,明显是属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上市公司掀起蹭热点的热潮,往往都是由投资者提问而引起的,上市公司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顺水推舟”般完成了蹭热点,但这显然为市场所不容。
客观上讲,有近70家上市公司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提问是否与英伟达存在联系,这一数量其实并不低,监管部门也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于那些业务上毫无关联,却也要蹭热点的提问,强化监管亦是应有之义。
在前不久某上市公司董秘因蹭热点,上市公司及董秘都遭遇重罚之后,今后上市公司方面蹭热点的行为或将大为减少。毕竟,由于该上市公司涉嫌信披违规,众多利益受损的投资者也发起了索赔诉讼,个中的代价无形中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对于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提问蹭热点,显然不能听之任之。
基于此,个人建议可采取两大措施进行应对。其一,互动平台进行严格把关。对于蹭热点的提问,特别是对像晓鸣股份投资者这样的提问,应禁止相关问题出现在互动平台上。如此,从根源了杜绝了相关投资者“硬”蹭热点的行为,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
其二,上市公司董秘进行把关。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的提问,是否进行回答,董秘是有权决定的。如果是像晓鸣股份这样蹭热点的问题,董秘大可“一笔带过”,或者根本就不回答。如此,投资者蹭热点也不可能成功,也会打击那些欲蹭热点投资者的热情。
上市公司蹭热点曾掀起热潮,毫无疑问也是市场的一颗“毒瘤”。强化对市场蹭热点行为的监管,不仅要将矛头对准上市公司及其董秘,也有必要将投资者的提问作为监管对象。双管齐下,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