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曹中铭
不仅是触发退市条款的公司,应出现一家,退市一家,对于市场上“僵尸企业”以及“股市不死鸟”等,都应将其扫地出门,如此才是实现了退市常态化。但很显然,A股与之还存在不小的距离。
10月18日,对于深市挂牌公司中弘股份来说,或许是个特殊的日子。由于此前一个交易日,该股以0.82元的跌停价报收,即使18日当天该股能够涨停,其股价也只有0.90元。更何况,该股巨量封单跌停。这也意味着,自9月13日开始,中弘股份股价已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的,将触发强制退市条款。而基于近几年来监管部门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尽管中弘股份表示与深交所密切沟通中,但该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将是大概率事件。若此,中弘股份也将成为A股首家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而退市的上市公司。
中弘股份从8月15日跌破1元面值黯然成“仙”,到10月18日触发退市条款,期间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而该上市公司遭受如此厄运,显然又是其自作自受的结果。2008年中弘股份通过借壳“ST科苑”实现上市后,便开始了大举收购,并先后收购了H股的中玺国际和开易控股,接着又收购了新加坡上市公司“亚洲旅游”和境外高端旅游服务商A&K公司。但其收购行为,并没有给上市公司带来明显收益。而盲目并购不仅浪费了中弘股份的资源,也埋下了隐患。
在中弘股份的股权结构中,王永红是中弘股份的实际控制人,王永红通过中弘卓业持有中弘股份26.65%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虽然王永红于2016年因徐翔案发而辞去董事长职务,但上市公司一切重大事项均由其说了算,董事会反而成了摆设。王永红曾绕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私自伙同财务总监将61.5亿元的巨款支付给了海南的一家公司,这一巨额资金至今没有收回。该事项直到半年后才披露,也凸显中弘股份公司治理紊乱。
此外,中弘股份还存在大肆举债的行为。其曾向中建投信托、东方资管、华融等贷(借)款累计不下百亿元,导致其财务成本居高不下。随着中弘股份债务危机的爆发,上市公司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渐被爆光。如根据10月16日中弘股份《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告》,截至公告日,该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为 56.18亿元。盲目并购、公司治理紊乱、大肆举债等,是导致中弘股份触发退市条款的主要原因。
今年A股掀起一股上市公司的退市潮。如5月22日,上交所作出*ST吉恩、*ST昆机终止上市的决定,几天后的28日,深交所也作出了*ST烯碳终止上市的决定。此外,创业板的金亚科技因欺诈发行,目前已启动退市程序;长生生物因狂犬疫苗危及公共安全、公众健康安全,同样存在退市的风险。而且,今年7月份证监会对退市制度进行修改,背后亦有对长生生物“量身定做”的考量。如今,中弘股份又因股价原因触发退市条款。
自2014年证监会对退市制度进行改革以来,上市公司退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此前上市公司因财务指标出现连年亏损而退市的独大情形,已经发生了变化。近些年来,已逐渐出现“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欣泰电气、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第一股博元投资,如果今后长生生物与中弘股份最终被退市,那么无形中将新增两种情形,上市公司退市途径将变得更加丰富。
尽管今年已有多家上市公司退市,并且像长生生物与中弘股份等都存在极大的退市风险,但要说A股退市实现了常态化,个人以为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目前A股市场存在大量的财务状况严重不良、长期亏损的企业,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僵尸企业”继续混迹于市场中,像这类型的企业,都应该是强制退市的对象。
笔者以为,不仅是触发退市条款的公司,应出现一家,退市一家,对于市场上“僵尸企业”以及“股市不死鸟”等,都应将其扫地出门,如此才是实现了退市常态化。但很显然,A股与之还存在不小的距离。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