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升级要有长远打算

2018年05月07日07:22    作者:张鹏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张鹏

  中国消费升级之路唯有砥砺前行,既要争于一时,不能坐以待毙,也不要急于一时,而是有长远系统的打算。

中国消费升级要有长远打算中国消费升级要有长远打算

  人类无时不刻在消费,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消费即生活。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消费升级”不仅代表着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变迁,更是中国人相当普遍的人生体验。直到前一阵子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一篇文章《这届年轻人已经开始消费降级了》引发共鸣,让“消费降级”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不过,对于 “消费降级”的现象不必紧张,应该重视特定群体的“隐性贫困”问题,着力解决好制约中国消费升级的一系列现实瓶颈。

  严格来说,消费本身对于消费者而言并不存在升级和降级的区分。如果一定要进行明确定义的话,消费升级或降级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含义:一种是在特定条件约束下对于诸多消费效用所形成的生活水平的主观评价。另一种是作为一个更长时间周期里的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变迁。

  作为消费效用和生活水准评价的消费升级、降级相对比较主观,升升降降经常变化,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前述文章里的吃饭降级、出行降级、结婚结不起、生娃生不起便认为是消费降级了,便是此种情形。不过,不能简单地认为因为生活成本和压力大,日常消费变少了、大众化了就是消费降级。同样,反过来也不能认为日常消费变多了、增加高端消费就是消费升级。

  理由很简单:消费升级还是降级既要看总量也要看结构,具体到一项消费因为成本不同,效用评价也不同,主要是看性价比,划不划算。年轻人因为步入职场时间还不长,消费实力相对有限,消费不起高价商品和服务太正常,如果之前本来就没有怎么升级谈何降级呢?固然有高房价、高房租以及其他高成本等掣肘,但是在具体消费上确实一分钱一分货。高消费同时也承担着高成本,低消费也意味着低支出,反映到效用评价上升级和降级有差异,但可能没有那么大,也就是说它们的效用是差不多的。

  因此,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显著的变化,体现到个人或群体上是动态的 “升”和“降”,它们总体上是一个counter balance的中性水平。如果不考虑其他客观因素,当个体出现生活水平忽升忽降的情况,根本不是消费升级或降级意义上的概念,大概率是因为收支预算没把握好。

  进一步说,如果考察更长时间周期里的消费结构变迁,讨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降级的区分就非常有意义。中国拥有绝对数量庞大的人口,意味着巨大的人口消费红利。目前,消费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中国市场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已有研究表明,中国过去几年的消费升级路径跟美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情况非常相似:从总量看,美国居民在非耐用品方面的消费占比长期下降,耐用品消费占比总体呈缓降态势,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我们应该注意到,美国消费升级本身是长期的、非线性的、不均衡的,未来中国消费升级总体上也会延续这种趋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消费总量增加、结构升级还有更长、更难的路要走,在现实中除了影响消费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问题,中长期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其他问题依然重重,年轻人和中产阶层的“隐性贫困”值得重视。如果未来中国消费总量不增反减、服务消费占比不能持续提升,不仅意味着消费升级的失败,也意味着经济转型的失利。

  中国消费升级之路唯有砥砺前行,既要争于一时,不能坐以待毙,也不要急于一时,而是有长远系统的打算。

  (本文作者介绍:供职于阳光私募行业,清华MBA校友。)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经济 消费 升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学者:中国将临人口坍塌 生育率已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马云:阿里不愿招北大清华毕业生 他们应到中小企业 环球时报:美国对中国提出条件曝光 还当这是1840年? 鸿茅事件最新:高层已严厉批示 或3日内公布调查结果 校庆演讲读错“鸿鹄”发音 北大校长林建华发道歉信 中国富二代开兰博基尼悉尼街头飚车被捕 时速208公里 谈股论金主持人廖英强操纵股票 被证监会罚没1.29亿 官方发文规范民间借贷 未经批准不得从事放贷业务 马化腾回应《腾讯没有梦想》:看了 有批评蛮好 手机收入占七成 小米是家互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