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达伦·阿西莫格鲁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与人(James A. Robinson)合著有《窄走廊》。
专家之间对于人工智能能否达到接近人类的水平还没有达成一致,但几乎没人质疑这一领域会在未来几年取得长足进步。在西方,关于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工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日益担忧,有人警告将有数百万工作岗位被自动化。这些预言尽管颇有些杞人忧天(或者说是在行业鼓吹),但对人工智能及其影响的日益了解表明,发达经济体会对未来发生的情况有所准备。
但发展中世界的数十亿工人会怎样?尽管与人工智能相伴而生的威胁和机会在这些经济体中一样巨大,但很少有人对此进行讨论。
发达经济体的一小撮公司影响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美国科技巨头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和百度占了研发投资的大部分。拜这些企业的业务模式所赐,大部分人工智能研究侧重于基于模式和图像识别、预测和自然语言处理的任务和服务自动化。这些公司引领的方向,就是其他公司跟进的方向。
人工智能替代劳动力的趋势对于发达经济体的工人来说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因为,如此一来其他能提高工人生产率的人工智能应用可能遭到扼杀。但发展中世界的影响更加严重。即使在当下的科技高速进步的时代,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充足的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如今,发达世界正在老龄化,这一情况更加突出)。
因此,人工智能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学家所谓的“不恰当的技术”的典型例子。发达经济体开发的资本密集型创新,在劳动力富余而资本稀缺的落后经济体未必特别有用。对于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国家来说,它们面临着较高的资本成本,恰当的技术应该以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为重点。但是,由于发达经济体没有理由投资于这种劳动密集型技术,科技变迁的轨迹将逐渐不利于穷国。
资本密集型行业并不是不恰当技术可能成为问题的唯一领域。气候较温和的富裕国家所需要的农用种子和化肥的类型,与全球南方热带和亚热带贫穷国家截然不同。因此,发达经济体的研究开发未必能产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种子和现代技术。结果是全球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如此,种子与人工智能并无区别。发达经济体的科技巨头将数十亿美元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普通身体和认知任务的自动化。但发展中世界并不需要这些。
但人工智能所导致的发达和发展中世界的分化并不是必然的。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改善教育和健康,这是发展中国家需求不断扩大的两个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人工智能还可以成为强大的工具,用来提供信息和训练农民和小规模生产商和制造商。最奇妙的是,所有这些非自动化路径都同样也有利于美国和欧洲工人。
但要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采取双管齐下的方针。首先,我们必须引导美国和西欧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部署,让它们侧重于补充而不是取代人力的功能。这需要决策者拿出前瞻性的领导力。在过去,特别是在战后时代,政府需求对于推动尖端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在今天,公共决策者将领导权拱手让给了硅谷。
人工智能科学家和研究者也需要做出转变,他们应该认识到,本行业过分专注于自动化所造成的社会后果。一些科技行业工人已经表示,他们不会开发军用或监控技术。这一态度应该推而广之:前沿研究者和开发者应该探寻更多方法补充而不是取代人力。
但如果研究资金和日程的制定完全要依靠科技公司的话,这一第一条路无法让我们走得很远。为了确保包容性的人工智能革命,我们应该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绿色革命中汲取教训,当时,发展中世界引进了适应气候的高产谷物、水稻和小麦品种。这些新的庄稼,再加上化肥和灌溉方式的改近,让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农业产量大幅提高,包括墨西哥、印度和巴西。
绿色革命不是西方公司刻意为之的产物。但是,洛克菲勒和福特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提供了资金,诺曼·布劳格(Norman Borlaug,他后来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等西方研究者做出了关键性贡献。但大部分智识领导来自发展中国家,它们的公共和私人部门领袖自主开发适合它们需要的技术。
比如,IR8(以及后来的IR72)是一种高产种子,由印尼和中国台湾矮杆水稻杂交而来,极大地提高了亚洲稻农的产出。这种“奇迹水稻”由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印度农学家苏拉吉特·库马尔·德杜塔(Surajit Kumar de Dutta)和戈尔德夫·辛格·库什(Gurdev Singh Khush)与亨利·比切尔(Henry Beachell)等西方研究者合作开发。
现在,我们需要一场人工智能的绿色革命。虽然发展中国家的可用资源无法与美国和中国科技公司相提并论,但它们大声说出自己的人工智能驱动未来的愿景,并开始朝这一自我叙事的方向努力,同时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进行资金合作。但愿这样的努力能够让全球公共观点有所变化,如此,人工智能开发界讲别无选择,只能听取它们的声音。
这殊为不易,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由煽动家和独裁者统治,也面临着更加紧迫的问题。但这不是不作为的借口。无论如何,发展中世界的未来将取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
(本文作者介绍: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专栏”,作者来自全球顶级经济学者、诺奖得主、政界领袖,主题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塑造者的观点,为全球读者提供来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创文章、最具深度的评论,为解读“变动中的世界”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