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创新中的地平线偏误

2020年09月16日16:33      

  意见领袖丨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尼古拉斯·阿加尔是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伦理学教授,著有《数字经济中如何为人》。

  我们为科技及其可为我们所做之事深深着迷,不管是殖民火星,产生不老,还是用一套网络将全世界连接在一起。但是,特别是在这个科技的前途不可限量的时代,我们应该后退一步,不再轻信,而是考虑我们为何这么愿意相信可能发生之事必将很快发生。

  以百病之王——癌症为例。现代生物、纳米和其他科技许我们“治愈”,以致于我们可以轻易想象出“没有癌症的世界”。但几乎没有理由认为我们能够在近期取得对癌症的决定性胜利。

  平心而论,我们已经有了能杀死大部分癌细胞的疗法。问题在于,杀死99%的癌细胞和在战场上杀死99%的敌军不是一回事。能够从几乎治愈中活下来的癌细胞会增殖,让癌组织恢复失地。我们固然可以通过更好的靶向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几乎治愈和治愈之间有一道永远的鸿沟。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在其畅销的“癌症传记”《百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中指出,正因如此,与癌症的战争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充斥着破灭的希望和过度的期待。

  假设我们能够回到1971年,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发动最初的“癌症之战”时的科学顾问对话。我认为他们会对今天的治疗惊讶不已,如免疫疗法和生物科技干预,它们通过复杂的方式与我们免疫系统的分子基础发生互动。对前辈而言,这些科技看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治愈。

  但接下来,我们必须向我们1971年的同事们展示当前癌症数据。他们将看到,现时代癌症趋势已有重大改善。但他们必然也会失望地意识到,即使发生了如此科技奇迹,治愈仍然遥不可及。(接着,我们还必须告诉阿波罗11号这代人,我们也还没有登上火星。)

  出于我们当前对人体的认识以及迅速进步的科技实力,我们想当然地认为癌症“理论上”是可治愈的,一如我们认为碳捕捉和储存技术理论上能为气候变化提供简单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能够看到——或至少能够想象——地平线,所以我们认为迟早也能到达那里。但癌症是我们有机体存在的固有特征。穆克吉指出,让我们摆脱癌症,就必须“摆脱依靠生长的生理学过程——变老、再生、恢复、生殖。”

  尽管如此,在寻求治愈癌症的过程中,我们落入了“地平线偏差”。20世纪40年代,美国医生西德尼·法伯(Sidney Farber)对白血病患者使用叶酸拮抗物,结果产生了前所未有——但也是暂时性——的缓解作用。首次目睹这一突破的时候,认为终结白血病的目标已近在眼前完全正常。

  类似地,20世纪90年代,医学研究者犹大·福克曼(Judah Folkman)发现,血管生成抑制剂可用于切断组织供血。“犹大将在两年后攻克癌症,”诺贝尔奖得主、DNA的联合发现人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预言道。福克曼自己比较谦虚:“如果你是一只老鼠,得了癌症,那么我们可以好好照顾你。”即便是这一更加深思熟虑的说辞,也夸大了这一发现的的治疗效果。尽管如此,两年后沃森再做预测:“我曾说犹大·福克曼两年内可以攻克癌症。我错了。但再过两年他就可以做到。”

  地平线偏差让原本知情的观察者无法认识眼前挑战的复杂性。二十年后,福克曼的发现的最著名的应用是贝伐单抗(阿瓦斯汀),这种抗癌药物以极其高昂的价格略微延长患者的生命。

  显然,我们能够想象的结果未必是我们应该理性预期的结果。信心满满地预言癌症即将被攻克的人忽视了演化所起到的作用。

  根据莱斯利·奥格尔(Leslie Orgel,奠定生命起源理论的学者之一)的“第二法则”,演化要比我们更加聪明。就复杂性而言,人类心脏、眼睛和免疫系统仍然比人类自身能够设计的程度高得多。如果我们活得够长,就会被癌症杀死,癌症始于一个单细胞,它不断地分裂,并能逃脱免疫系统。发生于我们体内、逃脱我们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也有可能逃脱最强大的免疫疗法。调节免疫系统的方法可能产生许多疗法,但无法提供治愈。

  自免疫疾病的长期性,如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和狼疮表明,我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不够完全。一旦我们战胜了这些疾病,就有可能更加接近演化的聪明程度——至少对于免疫的理解是如此。惟其如此,我们才可寄希望于免疫疗法攻克癌症。

  这并不是宿命论或为不作为辩护。我们应该保持希望,2525年的社会能够消灭癌症,解决气候变化,并且火星饭店开张大吉。但我们应该认为,我们无法克服让具备关于某问题的知识的人相信解决办法近在眼前的强大的偏误。

  地平线偏误是一柄双刃剑。为深远的问题想象不同的未来和答案是一切人类智慧与创新的源泉。纵观历史,特别是启蒙时代以来的历史,我们能够破译自然运行之道信念让我们不懈地追求知识,让发明和日益复杂的科技不断涌现。

  我们不应该后悔如此渴望理解,但我们也不应该高估我们自己的能力。当雄心勃勃的承诺没有兑现,公众膨胀的预期可能很快变成愤世嫉俗和不信任。当我们为科技时代的奇迹欢呼雀跃时,应该多加小心,切不可狂妄。宇宙永远比我们更聪明。

  (本文作者介绍: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专栏”,作者来自全球顶级经济学者、诺奖得主、政界领袖,主题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塑造者的观点,为全球读者提供来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创文章、最具深度的评论,为解读“变动中的世界”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