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和欧洲应对同一危机的做法为何迥异

2020年08月28日10:21    作者:艾肯格林  

  意见领袖丨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许合意,东盟+3区域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首席经济学家;罗尔夫·斯特劳奇,欧洲稳定机制首席经济学家

  新型冠状病毒已夺去了70多万人的生命,感染超过1900万人,且无论富裕还是贫穷的经济体都无法独善其身。但纵使世界大多数地区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衰退,其采取的政策对策却大有不同,而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对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两个地区无疑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经济今年将收缩8.7%(相对于2019年1.3%的增长)。而东盟+3区域——10个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加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的总计GDP增速预计将从2019年的4.8%降至0%。

  两个区域的政策制定者都做出了积极应对,出台了前所未有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以及其他多项经济支持措施。但是两地不同的经济结构,制度安排和脆弱性意味着各自支持的规模,内容和分配方式都不尽相同。

  在欧盟,财政规则——特别是预算赤字不得超过GDP3%的严格规定——被暂时取消来为各国提供更多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空间。当然,各国的财政和金融空间依然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刺激措施的规模也因国而异——从意大利的相当于GDP50%到爱尔兰等其他国家的几个百分点。

  而东盟+3区域的刺激规模上下范围更窄,但差异不大。日本的刺激政策力度最大,相当于GDP的40%,而其他经济体则在10%左右。总体来说,财政措施以及间接金融措施(例如暂缓债务支付)的规模在欧元区相当于GDP的近29%,在东盟+3区域则为13%。

  危机应对规模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对企业的担保支持程度来展现。在欧元区,规模相当于GDP5.3%的可支配预算措施是由总额接近GDP21%的多个流动性工具来支撑的,而这些工具则包括通过银行系统将流动性导入经济的各项公共担保计划。

  东盟+3经济体也采取了类似规模的可支配财政措施(规模平均相当于GDP的5.1%),但背后支撑的却是平均仅相当于GDP 5%(包括临时债务减免和暂缓支付)的流动性支持计划。而欧元区和东盟+3的税收和社会贡献费用延期支付规模也近似。

  两个地区也都采取了措施来支撑家庭收入,尽管这方面的结构性差异也会转化为截然不同的手段。欧元区经济体偏爱就业岗位保留计划,因此采取了短期工作补偿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各个东盟+3经济体尽管存在异质性,却往往都拥有较大规模的非正规经济,更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以及较弱的社会安全网,因此直接收入支持计划被证明是有效的。

  此外,规模约相当于GDP5%的自动稳定器(例如税收以及失业保险覆盖率和社会福利的扩大)在欧元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但在大多数东盟+3经济体中此类稳定器的规模估计只相当于GDP的1.1%。

  另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则是体制上的差异:与东盟+3不同,欧洲的现有架构允许在区域层面采取补充性政策措施。甚至在欧盟启动其史无前例的7500亿欧元(合8860亿美元)复苏基金之前,财长们就已经同意了三个总值达5400亿欧元的计划。

  首先,欧盟委员会的减轻紧急情况失业风险支持计划可以以优惠条件向成员国提供高达1000亿欧元的贷款;其次,欧洲投资银行可动员多达2000亿欧元资金来支撑企业;最后,欧洲稳定机制的疫情危机支持计划有能力提供最高2400亿欧元信贷额度以支持在新冠病毒危机期间的医疗保健和预防措施支出。

  当然,欧元区的一体化结构也会带来风险——特别是在新冠病毒危机助长了成员国经济之间不稳定性分歧的情况下,而一些泛欧元区举措(包括复苏基金)则旨在减轻这种风险。

  两地在货币政策手段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央行致力于降低政策利率和注入流动性。东盟+3经济体所使用的关键措施包括政府对特定银行贷款活动的担保,临时融资额度和公司债券采购。此外还会放松一些监管去鼓励那些资本充足的银行业去为借款人提供某些救济。

  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几乎没有降低利率的空间,因此严重依赖量化宽松政策。为此欧洲中央银行扩大了其12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并制定了总额7500亿欧元的新一轮临时疫情紧急购买计划,随后又追加了6000亿欧元。

  新冠病毒疫情凸显了两地的结构性差异,体制框架以及政府和金融体系建立缓冲的程度是如何塑造了各不相同的危机应对方式。但上述短期紧急行动还仅仅是开始。

  我们依然无法确定新冠病毒危机将如何发展。新一波感染浪潮可能会让各地重新实施封锁以至于阻碍甚至逆转经济复苏,并加剧财政压力,或许还需要增添额外刺激措施。

  而即便病毒能相对较快地得到控制,复苏之路也会相当漫长。在欧洲和亚洲,政策制定者必须开始考虑如何将紧急措施转化为更具可持续性的政策。他们的做法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目标——维护自身经济的长期前景——应该是相通的。

  (本文作者介绍: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专栏”,作者来自全球顶级经济学者、诺奖得主、政界领袖,主题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塑造者的观点,为全球读者提供来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创文章、最具深度的评论,为解读“变动中的世界”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