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北京金融局新局长李文红的新使命

2022年02月24日08:51    作者:俞燕  

  文 |俞燕

  2021年的最后一天,《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发布,勾画出一个监管标准统一、监管脉络更加清晰的地方金融监管框架。

  在此之前,已有一些地方出台了各自的地方金融监管条例。比如,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称“北京金融局”)便在2021年4月16日发布了《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

  2017年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一个重要任务便是重塑央地金融监管体系。此后,各地开始启动从地方金融办转型为地方金融局的改革。

  如今,四年多过去了,地方金融业态的监管已渐成格局。不过由于此前还没有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上位法,使得部分机构和活动仍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

  随着《条例》的出台,央地的监管权责将更加明晰,金融领域的“监管洼地”亦将随之逐渐消弥。

  成立已有三年零三个月的北京金融局,在央地金融监管框架已趋于完善之际,如今迎来了一个新变化:2月22日,CBIRC出身的北京发改委副主任李文红,调任北京金融局党组书记、局长,首任局长霍学文则将出任北京银行新掌门,开启职业新历程。

  这是北京金融局成立以来首次出现高层更迭。

  霍学文执掌北京金融局之时,正值金融局机构改革。李文红接任之时,恰逢地方金融监管大法出炉,都经历了金融监管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

  金融产业是北京市的第一产业,金融机构法人主体数量亦居全国之首,“7+4”机构多达7000多家,因此北京金融局的角色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为同时拥有金融街中关村的首善之都,北京近年来致力于金融科技创新。北京金融局成立的当年,北京促进金融科技发展五年规划,并成立了北京金科新区。

  霍学文任内,北京金融科技监管创新已结出一连串硕果。李文红此前任职CBIRC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与目前北京的地方金融监管的重心相契合。

  李文红上任后,京沪两地的金融监管局掌门皆为女将,且皆为“70后”。

  霍学文:见证北京地方金融监管发展

  2018年4月8日,CBIRC正式挂牌。七个月后,同样是在8日,北京金融局挂牌成立。

  在此之前的2018年10月15日,北京机构改革方案获批。北京金融局成为首批改革方案设置的部门,且是唯一的新设部门。

  北京金融局是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的基础上,整合北京商务委员会的典当行、融资担保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监管职责组建而成。

  北京的地方金融监管,经历了从北京金融工委、北京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北京金融办”)到金融工作局再到金融局的四个阶段。而霍学文是这四个阶段的参与者。可以说,他见证了北京市20余年来金融地方监管的发展和改革全历程。

  金融工委是历史的产物,中金融工委成立于1998年6月22日,2003年3月24日撤销后,成立了CBRC。

  北京金融工委则成立于1999年10月28日,彼时任职CSRC国际合作部国际合作处处长的霍学文,出任副书记。

  在进入金融监管领域之前,霍学文浸润于学界,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任教,从教师做到副教授。

  后来跨界进入当时的证券委员会办公室(即CSRC的前身),历任干事、助理调研员。CSRC成立后,任职政策研究室国际调研处副处长、处长,后来调任国际合作部国际合作处处长。

  北京金融工委撤销后,霍学文进入北京国资委,出任党委委员、副主任,后来调任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2007年8月7日,北京金融办成立,设在北京发展改革委下面,由时任发改委副主任的霍学文兼任金融办主任。

  如今的央行行长易先生,彼时任职央行营业管理部主任。而彼时银、保、证三大监管局的局长分别是刘宝凤、丁小燕和张新文。

  2009年3月30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挂牌成立,成为当时全国首家成立的金融工作局。其成立后,升格为北京市直属机构,原来的北京金融办则予以取消。时任石景山区副区长王红任首任局长,霍学文则任副局长。

  彼时,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的主要职责包括统筹北京市金融产业建设发展,服务在京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推动国家金融政策和方针在北京市的贯彻落实,制定本市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及措施并组织实施,引导金融产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金融风险处置工作等。

  从该定位上可以看出,彼时地方金融局(办)主要是为了促进当地金融的发展,还主要是服务的性质。

  2016年6月,霍学文接替已调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的王红,出任北京金融工作局第二任局长。

  自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一个重要的变化便是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的扩展。

  一个大背景便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新型业态的风起云涌,金融风险正从传统金融体系传递到非传统金融体系、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尤其是高杠杆的小贷公司遍地开花,地方集资手段花样翻新,让各地的风险防控压力骤增。

  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为此明确了地方政府对七类机构和四类场所的监管事权,即“7+4”。这是首次赋予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事权,被业界视为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改革。

  据此,各地开始着手改革各自的金融办(局),有的是在改制后的金融局同时加挂金融办的牌子,一个新的地方监管框架由此初步成形。

  作为金融安全首善之都和总部经济所在地,北京的金融市场和业态不同于其他省市,监管重心和任务亦有不同,各区亦有各自的定位。

  根据北京官方的定位,西城区致力于探索“监管沙盒”机制,承接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的任务;海淀区作为金融科技的主区;东城区和朝阳区着力打造国际金融开放的前沿区;丰台的丽泽金融商务区,着力打造新型金融功能区;景山区将建设国家级银行保险产业园;房山区打造金融安全小镇和基金小镇;顺义区着力发展产业金融和离岸金融。

  对于北京金融局来说,在消除监管盲区和监管空白、维护属地金融稳定的同时,还肩负着指导、推动本市金融市场、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统筹推进本市金融发展环境建设,研究制定本市金融业发展总体布局规划等15项职责。其官网显示,权力清单多达134项,其中区级19项。

  2020年1月10日,北京金融局与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大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1年,北京金融局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为未来五年首都金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聚焦于首都金融核心战略定位,全面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能级等六个方面。

  自北京金融局成立以来,已硕果累累: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张,北京金融法院成立,在全国率先开展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打造了全国首个基于互联网的涉企信用信息征信链平台和全国首个省级预付资金信息管理平台……

  如今,57岁的霍学文把北京金融局的接力棒,交到了李文红手上。随后,将在北京银行开启新历程,接替到龄退休的张东宁成为新掌门,实现从监管者到金融机构管理者的转变。

  李文红:亲历25载金融监管改革

  自2月22日起,即将51岁的李文红,开始了职业生涯的新历程:出任北京金融局局长。

  与霍学文相比,李文红的职业履历相对更加“纯粹”,基本上都是在金融监管部门工作。

  李文红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读的是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获工科学士学位。1992年9月,考入央行研究生部国际金融专业,获金融硕士学位。1999年1月又留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成为中外双料硕士。

  1995年走出五道口的校门之后,李文红进入央行,在国际司亚行处工作,度过了三年时光。

  李文红开启职业行政法的这一年,正值《人民银行法》出炉,成为我国建国以来首部金融大法,从此央行体制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2001年8月,李文红调任银行管理司监管制度处,开始了对金融机构监管的最初实践。

  第二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入到高层的议题之中。与之相伴而来的是金融监管机制改革,原CBRC随后在2003年4月诞生。

  原CBRC成立后,李文红作为首批成员加盟,出任法规部立法二处处长。在CBRC初期,李文红作为首批交流干部,出任中国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积累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实战经验。随后,李文红又在2005年1月-4月,被借调到巴塞尔委员会金融稳定学院。

  2003年,《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出炉,李文红是参与者,亦参与了《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两法的修订。

  2009年5月,李文红历任原CBRC政策法规部创新业务处副处长、调研二处处长、立法二处处长。三年后,39岁的李文红调任政策法规部(研究局)副局长,进入厅局级干部之列。

  李文红任职政策法规部门时,牵头制定了银行理财监管、流动性风险管理、杠杆率监管、市场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业务和外资银行监管等多项法规,主持制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等,此外还主持修订了《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

  2015年7月,李文红调任CBRC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任副主任,主持工作,后升任主任。该部门成立于2005年10月,主要负责协调和制定统一的业务创新审慎监管标准,制定业务创新监管的专业化操作规程,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创新业务规则等。

  2018年4月CBIRC成立后,李文红仍留任业务创新监管部主任。该部门的职能调整为协调开展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等功能监管,为银行、保险业创新业务的日常监管提供指导和支持,承担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科技等新业态监管策略研究等相关工作。

  2019年8月,李文红南下深圳,接任CBIRC深圳局局长。在CBIRC系统中,绝大多数部门一把手都有在监管局履职的经验。如今李文红亦补上了这一块履历。

  李文红执掌深圳局的半年前(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炉,深圳与广州、港、澳四大中心城市将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2019年,深圳已进入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行列,位居全球第9位,在国内仅次于香港、上海和北京。深圳是保险重镇之一,其保险法人机构总资产位居全国第二。

  2020年5月,一行两会一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支持大湾区建设,成为深圳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重要任务。

  2020年10月,李文红返回北京,“出圈”成为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后任北京发改委副主任。

  在此之前,亦有不少CBIRC金融监管干部加入到地方政府,以充实地方金融监管力量。比如,李文红的老同事、同样出身政策研究局的国际研究处原处长王颖,在2019年11月加入北京金融局,出任副局长。

  如今,她们又在北京金融局相遇了。

  首善之都要打造成为金融科技高地

  作为拥有一街(金融街)一村(中关村)的城市,北京发展金融科技有天然的优势。自2018年以来,金融科技成为北京发展规划的一大重心。

  2018年5月29日,曾经的动物园批发市场改造成为“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即“金科新区”),金融安全与监管、支付清算服务、融资产品与服务、智能营销与服务优化、身份认证、风控与反欺诈、智能投顾与智能投研、金融征信与社会信用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创新活动,在此汇聚。

  同年10月,北京金融局发布了《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提出打造“一区一核、多点支撑”。

  所谓“一区”是指金科新区;“一核心区”是指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多点”则指四点:1、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创新集群;2、银行保险科技产业集群;3、金融科技安全产业集群;4、财富管理产业集群。这四大集群,北起五道口、西达房山,东至通州。

  三个月后(2019年1月),“金科新区”升级为国家级的金融科技示范区,成为国内首个以金融科技为产业主题的国家级示范区。

  根据西城区2021年提出的规划,“金科新区”将力争到2025年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地、全球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新高地、全球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和制度标准策源地、全球顶尖创新人才首选地。

  2019年5月29日,建信金服等九家企业入驻金科新区,彼时霍学文将此举形容为“金融街与中关村的握手”。

  2020年1月,北京金融局联合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发布《关于加大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北京的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亦铺开。2019年12月,央行在北京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着力打造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2021年3月,CSRC在北京率先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

  此外,北京还率先开展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在2021年推出了北京版“监管沙箱”。

  对于北京来说,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另一大发展机遇,无疑是北京交易所的成立。2021年11月14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为“专精特新”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启动了这样一个专业化平台。

  随着北京交易所的日益完备,北京将更有效地发挥科技、创新和资本的聚集效应。

  把北京打造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地,既需要创新有序的科技研发体系和高科技人才,公平高效的一流营商环境,亦需要包容有度的金融监管环境。这亦同时对作为北京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北京金融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李文红多次撰文或在演讲中谈及金融科技,对金融科技监管亦有颇多思考。

  比如,早在2017年10月,在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7秋”上,时任CBIRC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的李文红便提到,对监管机构来说,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既要采取开放的态度,也要保持冷静。监管机构也许不需要知晓全部的技术细节,但需要了解新技术的基本属性。最重要的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穿透业务名称和业务现象去分析并界定业务的本质。

  2020年,任深圳局局长时,李文红在《虚拟资产的国际监管思路及其对建立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长效机制的启示》的论文中提出,要对“新业务新模式”及时进行穿透定性,明确业务实质和所应适用的监管框架。避免监管套利,防止冒用“技术”名义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

  有央行和CBIRC两大金融监管部门经验,又在深圳局又对大湾区的发展有近距离的观察,其后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了一年多,对于李文红来说,在金融监管经验之外,又具备了区域发展的视野和资源统筹能力。而这些经验,将在其执掌北京金融局时很好地发挥作用。

  截至2021年,北京已连续三年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2月10日,在北京市“两区”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金融局副局长王颖表示,如今,首都金融“两区”建设已跑出加速度,金融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已全面提速。

  奔走在金融街、中关村、CBD、以及各金融科技产业园,李文红和她的同事们,想必会很忙碌。

  简历:

  【霍学文】

  1965年9月出生,内蒙古赤峰人。1989年6月参加工作,曾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副教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干事、助理调研员,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国际调研处副处长、处长,国际合作部国际合作处处长,原北京市委金融工委副书记,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2007年8月起兼任北京市金融办主任。2009年2月,任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副局长。2016年6月,任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2018年11月,任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2018年11月起任北京金融局局长。2022年2月22日,接替退休的张东宁出任北京银行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

  【李文红】

  1971年3月出生,四川德阳人。1988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专业,1992年7月获工科学士学位。1992年9月,考入央行研究生部国际金融专业,1995年4月获金融硕士学位。1999年1月,考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000年7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9月-1998年8月,任职央行国际司亚行处。2001年8月,任职央行银行管理司监管制度处。2003年4月-2009年5月,任银监会法规部立法二处处长。曾作为首批交流干部出任中国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2005年1月-4月,在巴塞尔委员会金融稳定学院借调。2009年5月,历任原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创新业务处副处长、调研二处处长、立法二处处长。2012年,任银监会政策法规部(研究局)副局长,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2015年7月,任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后升为主任。2019年8月,任深圳局局长。2020年10月,调任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发改委副主任,分管京津冀协同发展日常工作。2022年2月22日任北京金融局局长。

  (本文作者介绍:“喻观财经”创始人、资深财经媒体人。长期观察和研究金融领域。)

责任编辑:张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养老 延迟退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