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陈东辉(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
未来,再保险的角色定位将转变为直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工具,根据不同业务的资本效率提供不同的再保险安排,从而帮助直保公司股东资本发挥最大的效益。
瑞士再保险集团于1863年在瑞士苏黎世创立,是一家领先的再保险、保险和其他保险型风险转移方式的批量业务提供商。瑞士再保险(简称“瑞再”)是自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以来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再保险公司之一,先后于1995年和1996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代表处,并于2003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北京分公司,在中国开展全面的产、寿险再保险业务。
为了紧跟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和中国金融业逐步开放的步伐,瑞再不断调整中国市场在其全球发展版图中的地位。现在,中国已经成为瑞再最重要的战略性市场。2020年,瑞再对中国市场的发展依然持乐观态度,这源自中国社会和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瑞再对中国的发展战略及政策的研判。
第一,根据瑞再研究院sigma报告,预计2020年和2021年,全球经济的主要引擎将是亚洲新兴市场,其中印度和中国的年增长率均接近6%。该地区的保险行业对经济韧性的贡献度也最为显著,预计中国保险市场的增速将高于其他新兴市场。2020年,中国非寿险保费预计增长9%,寿险保费增长11%。未来10年,中国保费收入将占亚洲新增保费总额的60%,同时中国社会人口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促使长寿健康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主题;另一方面,中产阶级比例的大幅提升,人们的财富不断累积,这些因素会促进保险业相继在健康险、养老金、年金和寿险领域取得高速发展。
第二,政府的推动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经济等政策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拓宽了机遇。2019年,随着国务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部分条款的修改,保险业、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这些举措让我们体会到,在同样的高增长市场,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政策和监管目标清晰,行动高效,立足于推动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监管环境更具吸引力,政府部门以开放的心态,让所有有价值贡献的主体都能够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瑞再在中国不断加大投入的根本性因素。
随着我们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客户的了解不断加深,以及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环境下,瑞再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过去,瑞再的业务重点是为直保公司提供简单的资本支持,目前我们逐步升级,融入直保公司的价值链条中,帮助直保公司开发产品、寻找解决方案;未来,再保险的角色定位将转变为直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工具,根据不同业务的资本效率提供不同的再保安排,从而帮助直保公司股东资本发挥最大的效益。
中国保险业需经历五个发展浪潮
再保险是保险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保险市场的支柱,起到风险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保险业会经历五个发展浪潮。
第一个浪潮,即产险以车险为主,寿险以理财和储蓄产品为主的阶段。这一阶段已经结束。
第二个浪潮,也就是中国当前正在经历的这个浪潮,即健康险和政府补贴型保险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医疗健康领域,随着保险消费者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和医疗费用,健康险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寿险领域增长最快的险种。财险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政府支持的农险和工程险发展迅猛,缺乏政府支持的商业保险业务增长则较为缓慢。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保险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尤其在身故、巨灾和医疗健康这三方面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在自然灾害方面,中国对台风、地震等灾害的赔付金额约为经济损失的10%,而全球范围内这一数字约为30%。
第三个浪潮预计将是寿险的发展高峰期。随着家庭财富的进一步累积,人们对于养老及财富传承的需求将会逐步凸显,以养老保险为代表的真正意义的寿险保障产品将获得更多人的青睐。
第四个浪潮是当寿险产品能够解决多数人的养老问题后,人们将把注意力转向对于名誉和信用的维护,对赔偿、侵权等责任将更加敏感。未来,中国保险业还将随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重点关注转变迎来责任险和信用险的高速发展。
第五个浪潮是当个人和社会财富进一步积累后,人们会关注自然灾害等低频高损的保障需求,财产保险和巨灾保险将会是这个阶段的增长点。
增加保险有效供给的建议
瑞再的愿景是“让世界更具韧性”,而保险业则是增强社会和经济韧性的有效工具。瑞再希望通过帮助中国保险业在供给侧层面进行突破,进一步提高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渗透程度和服务能力,为此我们有提出下七点建议。
第一,交强险回归“保人”的本质,实现交强险“人伤保障”的目的。目前,即使加上第三者责任险,中国交强险只能提供50万元人民币的人伤保障限额,这是由于交强险既保人伤又保物损,而物损发生的频率更高,因而挤出了人伤保障的额度。交强险制度于十年前出台时,汽车事故的出险率高,一线城市的车险出险率达到了60%甚至80%的比例。两车发生碰撞之后,车主在物损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更容易迅速撤离现场,避免交通拥堵及事故处理的复杂性,因此,交强险同时覆盖人伤及物损的设计在当时是合理的。然而,目前车险的出险率已降至20%~30%,人伤保障的成本越来越高,死亡事故的赔偿金往往达到100万元甚至200万元。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人伤保障的难题,交强险应该将物损责任剔除,用商业保险覆盖,同时大幅提高人伤保障的限额,从而真正实现车险的风险转移。
第二,银行建立抵押物的保险制度,从而降低银行敞口风险,提高保险行业有效供给。银行在对个人和企业发放贷款时要求抵押物必须有保险。没有保险的抵押物在遭遇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损毁后会失去价值,对银行形成风险敞口。目前来看,大部分银行在接受抵押物时,并不要求抵押物保险。为了推动实施抵押物保险,银行业应该达成共识,将抵押物是否具有自然灾害风险保障作为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之一。目前银行资本充足率只覆盖了经济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若银行将自然灾害风险纳入其中,银行在接受抵押物时就可以询问客户有没有保险,从而一方面降低银行敞口风险,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保险行业有效供给。在过去十年,产险的主要险种中增长最慢的是家财险和企财险。银行作为这两项业务的源头和渠道,达成以上共识对这两个险种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如果银行能够有效地建立抵押物保险制度,产险行业的发展将得到巨大的推动。
第三,企业在考虑员工福利特别是长期激励时,优先考虑年金和高端医疗。虽然国家税收政策对开展个人税优健康险十分重要,但是企业也能起到很积极的推动作用。行业应该共同推动和普及一个理念,即企业在考虑员工福利时,优先考虑年金与高端医疗,其次再考虑配置股票,而非将股票作为长期激励的首要选项。从长期来看,企业年金和高端医疗对于人才更具有长期稳定的吸引作用。对于很多跨国企业来说,将年金和高端医疗作为福利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做法。我们认为,很多人才未来在选择就业机会时,也会把年金和高端医疗作为主要考量因素之一。
第四,让保险成为最基本的商业规则。在一些具有环境污染风险的特定行业,企业在申领执照、获准开业前必须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一些高危行业则必须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这在国外是非常标准的做法。安全生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社会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投保责任险是企业对公众最基本的保护义务。此外,会计师、律师、医师在执业时必须要有职业责任险来保驾护航,否则可能带来诸多社会问题。责任险在中国的增长空间很大,若保险成为最基本的商业规则,中国的责任险在产险中的占比将会从现在的3.5%提高到全球平均的1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通常会超过15%。目前,行业的责任险已经出现出了高增长,但现有的增长主要来自基于政府强制规定或保费补贴的责任险。企业自发投保的商业性责任险增长依旧较慢,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第五,把保险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中。全行业要通过普及“保险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这一理念,让地方政府了解到保险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治理方式。另外,为了鼓励地方政府运用保险手段进行社会治理,我们建议将保险纳入到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中。考核指标有两类,一是扶贫考核指标,二是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在扶贫问题上,若缺乏保险的有效保障,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往往是不彻底的,容易发生因灾返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因此,贫困地区脱贫的标志应该包含保险指标,以确保通过保险来彻底实现脱贫。在可持续发展上保险也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环境污染责任险、巨灾保险,以及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等保险手段的覆盖率很低,一些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缺乏基础的保障。
第六,在健康险方面打破重疾险单一产品主导的局面。目前在健康险保费中,重疾险的占比超过了65%。虽然重疾险是一个易普及的健康险产品,但不一定是一个最理想的产品。重疾险并未体现健康管理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也没有充分体现出行业的服务价值。因此,行业应该共同合作,在监管机构的带领下,不断丰富健康险产品种类,打破重疾产品主导的局面,让健康险真正成为一种多样化的保障手段。
第七,推动社会理财观念的转变,让大众认可保险的储蓄价值。保险行业目前的资产总规模是20万亿元,而银行的资产总规模是200万亿元,差距非常巨大。如果大众认同“保险才是特别好的储蓄”这一理念,两者间的差距将逐渐缩小。美国的保险业和银行业的总资产比较接近,这是一个成熟市场比较理想的状态。未来,人们对于中短期融资再生产的需求将转向长期代际转移和家族传承的需求,而社会财富也会随之通过年金、寿险产品、健康险、重大灾害产品、责任险产品从银行逐渐汇聚到保险行业中。
本文原发于《中国金融》
(本文作者介绍: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