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韩会师
首先明确一点,文章标题中谈到的人民币升值指的不是对美元的双边汇率,而是对一篮子货币的总体汇率水平,可以用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以下简称CFETS指数)作为参考标准。CFETS货币篮子里面有24种货币,美元的权重最高(22.4%),欧元次之(16.34%)。
2月中旬以来,CFETS指数就在95左右徘徊,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最近1个多月可以说是在横盘震荡,不升也不贬。
回顾历史,每当CFETS指数波动到95附近时,总有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发生。
2018年1月,逆周期因子被“暂停”使用,当时CFETS指数恰好就在95附近,这距离其2017年5月的生日已经过去半年时间。
时间再往前推进一些,2017年9月,也就是逆周期因子诞生后4个月,银行结售汇市场终于从持续逆差的格局中摆脱出来。虽然9月当月的银行结售汇顺差只有微不足道的3亿美元,但与此前动辄上百亿美元的月度逆差规模相比,这3亿美元对于监管当局而言绝对是一个散发着温暖光芒的数字。当时,CFETS指数也是在95附近。
此后的2017年10月-12月,银行结售汇总体维持平衡,既无大逆差也无大顺差,而在这3个月里,CFETS指数最高报95.34,最低报94.37,总体上就是在95附近晃悠。
换句话说,之所以2018年1月逆周期因子能够暂时退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此前的四个月里,随着CFETS指数稳定在95附近,银行结售汇市场从逆差转为基本平衡。逆周期因子当初之所以诞生,目的就是稳定市场的恐慌情绪,避免投资者在一致看空人民币的预期作用下抢购美元,进而导致结售汇持续逆差危及外汇储备的安全。既然结售汇市场稳定了,而且连续稳定了4个月,那么逆周期因子当然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2019年1季度的情况和2017年4季度有点类似(当然并不完全一样)。自从2018年8月逆周期因子被“复活”,CFETS指数快速下跌的势头遭到遏制,在横盘震荡了3个月之后,从2018年12月开始攀升,并最终在2019年2月重回95附近。
在CFETS指数攀升的中途,2019年1月份银行结售汇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逆差格局,出现121亿美元顺差。但很不幸的是,2月份再次变为150亿美元的逆差。尽管如此,结售汇的总体情况也算不错了。因为2月份春节因素可能对购汇有一定刺激作用。2月份服务贸易项下出现了157亿美元的逆差,与2月份总体的结售汇逆差规模几乎持平。而服务贸易逆差中贡献最大的一直是旅游项目(外汇局没有公布具体的旅游项下的结售汇数据,但可以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推测)。所以,如果剔除春节出国游的影响,可能2月的总体结售汇数据会好看得多。
就算不考虑春节出国游的影响,今年1-2月份银行结售汇逆差总额也只有30亿美元,同比减少了67%。这也说明,CFETS指数升值的过程中,总体上市场情绪在好转。
总之,95似乎是个不太寻常的数字。CFETS指数已经在95附近徘徊了1个多月,无论是监管当局还是机构投资者,似乎对于人民币进一步攀升都心有犹豫。
对监管当局而言,升值本身并不是目的,抑制贬值预期,进而扭转持续逆差的结售汇格局才是目的,如果3月份的总体结售汇形势不错,那么监管当局对于强势人民币就很难再有兴趣,毕竟现在的政策大背景是如何确保经济增长速度不要下降太快。
对投资者而言,看着已经横盘了1个多月的人民币,心里也在打鼓,万一自己正好在趋势的转折点押错了方向,那可就欲哭无泪了。
(本文作者介绍: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研究主管。)
责任编辑:郭建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