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增长目标偏上限

2024年03月05日17:03    作者:蒋飞  

  意见领袖 | 蒋飞

  核心观点

  第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对积极。GDP同比目标为5左右%。

  第二,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在相对积极的目标之下,宏观政策的表述也相对积极。首先货币政策“社融、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目标匹配”,我们认为后续仍可关注数量型货币宽松;其次财政政策赤字率3%+1万亿超长特别国债+3.9万亿地方专项债,合计广义赤字8.96万亿,略高于去年的8.68万亿,广义赤字率较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至6.6%。考虑到去年年末增发万亿国债结转今年可用的5000亿和类财政工具如PSL等,财政发力的空间相对较大。最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前瞻性”“稳定透明可预期性”也被强调。

  第三,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重要性提升。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分别放在政府工作任务的第一和第二个议题(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产业政策在第二个议题,在扩大内需之后)。所谓“新质生产力”即是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是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的内容。

  第四,对于政策发力扩内需的抓手,消费投资都有新提法,并且注重“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消费端: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增长和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以旧换新双管齐下。投资端: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重点支持科创、新型基建等领域以及设备更新技术改造。

  第五,对于改革开放。今年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重点涵盖市场化法制化、财税金融改革、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等。

  第六,对于防风险与债务化解。地方债务化解方面,我们认为今年“一揽子化债方案进一步落实”,融资端(特殊再融资债或还有1万亿空间)、项目端(12省项目投资受限制)均有涉及。地产领域风险化解方面,与2023年相比,不再提“防止无序扩张”,重点是“一视同仁”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我们认为这是中央“两个毫不动摇”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发力点。

  总体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基本延续了去年的政策基调,保持了政策的连贯性,今年更加突出“稳定透明可预期性”。我们认为实现5%的增长目标虽有困难,但仍可期。

  1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第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对积极。

  2024年,我国预计GDP同比增长5%左右,与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加权目标的5.4%基本对应。这一经济增长目标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处于市场和我们预期的上限。其余发展目标如CPI同比、城镇调查失业率、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目标与2023年基本一致,分别为3%左右、5.5%左右和1200万人以上。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在相对积极的目标之下,要看到目前的困难: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即为内需偏弱: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指标看,1月份物价持续低位、M1同比较高但居民活期存款同比低,截至2月份,PMI连续5个月收缩,年后至今30城新房成交面积也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国内需求偏弱,使得“消费需求增加-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企业利润回升-居民收入提高”、“地产销售-房企回款-房企拿地-财政收入”的经济循环存在一定堵点。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政府部门的收支都在紧平衡之中。我们根据今年1-2月份地铁客运量、部分行业开工率等相关高频指数对GDP进行大致测算,今年1-2月GDP同比均值约为4.3%,距离5%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为了完成202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宏观政策配合协同,也即为我们第二点关注的货币、财政政策表述。今年的政府报告,对货币政策表述与前期政治局会议一脉相承,而财政政策表述中性偏积极。

  对于货币政策,承接了2023年中央经济会议中的提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我们理解这表明2023年物价偏低对名义经济增长的拖累已经引起货币当局的注意,今年货币调控的方式或将更侧重价格工具,以实际利率降低为主要目标。实际上今年支农支小再贷款和5年期LPR接连降息25BP已经在体现这一取向。我们认为今年的后续几月,仍可关注LPR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包括MLF等政策利率下调的可能。

  对于财政政策,今年的赤字率设置为3%,同时发行特别国债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额度为3.9万亿元,比去年提高1000亿元,对应广义赤字率约为6.6%,较去年略降。2023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国债,使得赤字率突破3.8%,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化债压力较大,财政支出能力和效果受限,因此中央财政提高赤字率,为地方财政“空中加油”。去年使用5000亿元,结转今年使用5000亿元。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尽管不占赤字率,但仍算是“真金白银”为今年的财政发力增加空间。总体看,广义赤字(狭义赤字+特别国债+专项债)合计8.96万亿,略高于去年的8.68万亿,而由于GDP基数增大,广义赤字率较去年略降低0.3个百分点至6.6%。

  另外,我们今年的类财政工具如PSL也可能新增一定规模,发挥拉动内需作用。央行数据显示去年12月和今年1月,PSL(抵押补充贷款)分别新增3500亿元和1500亿元,主要支持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项目。参考2015-2018年棚改时期年均7500亿元的新增规模,今年PSL或也仍有较大空间。

  整体看,“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前瞻性”“稳定透明可预期性”被强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并且要“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实施政策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研究储备政策要增强前瞻性、丰富工具箱,并留出冗余度,确保一旦需要就能及时推出、有效发挥作用。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第三,对于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分别放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第一和第二个议题(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产业政策放在第二个议题,在扩大内需之后)。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比如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目前全球进入新一轮科技浪潮,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人类正在站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的开端。中国的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也将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发展。

  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上,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在科技创新上,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在当下“卡脖子”问题越加严重时期,我们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在科研这条战线上依然能打胜仗。

  第四,对于政策发力扩内需的抓手: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放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第三个议题。消费端,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增长和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以旧换新双管齐下。投资端,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重点支持科创、新型基建等领域以及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同时要求政府投资向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民间投资要稳住和扩大,拆除各种藩篱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第五,对于改革开放。今年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其中重点是“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解决(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无论是民营经济还是外资经济在2023年都出现了信心不足问题,通过改革提振信心是正确方向,我们认为可将民营企业家和外商引入政策制定过程中,实现这些改革措施真正落地成效。

  第六,对于防风险与化解债务,关注地产领域和地方债务。

  地方债务化解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今年“一揽子化债方案”进一步落实,我们认为融资端与项目端化债均有涉及。融资端看,特殊再融资债仍可能发行(或有约1万亿空间),项目端看,重点省份部分基建领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根据我们在2月21日发布的报告《最新化债方案对国内经济影响几何》的梳理,若今年12省份基建投资同比下降10%-20%,可能拖累对应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3-6个百分点,同时拖累全国基建投资下滑2.5-5.1个百分点,进而拖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0.8-1.7个百分点。

  地产领域风险化解方面,提到“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与去年不同的是,这次不再提“防止无序扩张”,重点是解决公平问题。这是中央“两个毫不动摇”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发力点

  总体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基本延续了去年的政策基调,保持了政策的连贯性,今年更加突出“稳定透明可预期性”。我们认为实现5%的增长目标虽有困难,但仍可期。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长城证券测算的单月GDP与实际GDP数值不一致。

  来源:蒋飞宏观研究

  (本文作者介绍:长城证券宏观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曹睿潼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