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2023平稳收官,2024固本培元

2024年01月17日14:48    作者:温彬  

  意见领袖 |  温彬 王静文

  摘要

  2023年平稳收官,全年GDP同比增长5.2%,顺利实现年度目标。12月,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回升势头,除地产外各项指标大都回升或持稳。

  从生产看,12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反弹,但两年平均增速有所回落,工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生产受基数抬升影响同比走弱,但两年平均增速走强,结构上,生活性服务业偏弱,生产性服务业较强。

  从消费看,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受高基数影响同比增速下滑,但环比和两年平均增速均有回升。总体看,当前居民消费呈弱复苏态势,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均有待提振。

  从投资看,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表现较好,继续发挥托底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房地产市场仍处于震荡寻底阶段,各项指标出现边际回落。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民间投资高于整体投资增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个部委相继召开年度工作会议,落实中央相关举措,部署本部委年度工作。各地开年也在密集上马项目,以推动2024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我们认为,2024年工作主线是“固本培元”,预计官方仍将制定5.0%左右的增长目标,政策力度会相应加大,以有效应对通缩预期,将实际增速推升至潜在增长水平附近。

  正文

  2023年平稳收官。全年GDP同比增长5.2%,顺利实现年度目标,四个季度增速分别为4.5%、6.3%、4.9%和5.2%,呈N字型排列。具体到12月来看,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回升势头,除地产外各项指标大都回升或持稳。

  展望2024年,预计官方仍将制定5.0%左右的增长目标,政策力度会相应加大,以有效应对通缩预期,将实际增速推升至潜在增长水平附近。

  一、GDP:攻坚克难,平稳收官

  2023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三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4.0%,较三季度同口径放缓0.4个百分点。季调环比增长1.0%,较三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整体看,四季度我国经济依旧保持合理稳健的增长水平,最终全年GDP增长5.2%,顺利完成年初定下的目标。

  从外部看,四季度全球经济复苏的动能逐渐放缓,美、欧、英等发达国家加息基本停止,但维持在较高利率水平,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严峻。以美元计,四季度我国出口同比下降1.3%,进口同比增长0.8%,贸易顺差1997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68亿美元,外需对经济增长依旧存在一定拖累。

  从内部看,我国的内需基础进一步夯实。四季度以来我国一揽子宏观逆周期政策持续发力,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一万亿新发国债推出并逐步形成实物工作量,地方特殊再融资债累计发行超1.3万亿元,“三大工程”项目逐步落地。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与前三季度基本相当,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7.2%,较前三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回稳形成重要支撑。

  从三大产业看,四季度我国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2%,增速与三季度持平,两年平均增长4.1%,较三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四季度第二产业同比增长5.5%,较三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4%,较三季度放缓0.5个百分点。汽车制造、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器材、化学纤维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四季度第三产业同比增长5.3%,较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8%,较三季度放缓0.4个百分点。全年线下接触型服务业显著改善,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均保持较快增长。

  从全年来看,一季度增长超出预期,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同比增速反弹,环比有所放缓;下半年政策集中发力,经济筑底回升,整体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特征。能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均有加剧的情况下保持恢复势头,实现年度目标,并不容易。

  不过,从CPI、PPI以及GDP平减指数等价格指标来看,经济仍然存在负产出缺口,实际增速尚未达到潜在增长水平(5.0%-5.5%之间)。预计2024年官方会继续将增长目标设置为5.0%左右,既同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相衔接,又助力于稳就业、防风险和向市场传递信心。

  二、生产:工业与服务业均保持稳健

  (一)工业:稳健增长,结构优化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高于2022年的3.6%。具体到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较11月加快0.2个百分点。季调环比增长0.52%,慢于上月的0.87%,与历史同期平均增速持平。

  如果折算成两年平均增速,则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由4.4%回落至4.0%,其中电气水由4.0%回升至7.1%,应主要受12月寒潮影响,采矿业由4.9%回落至4.8%,应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有关,制造业由4.3%回落至3.6%,主要受内外需偏弱拖累。

  具体来看,12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至48.7%,新出口订单下降0.5个百分点至45.8%,均连续三个月回落。从消费和投资来看,内需改善有限。从出口交货值来看,12月同比增速为-3.2%,弱于上月的-3.0%,显示外需并不强劲。

  制造业主要分项中,高技术产业两年平均增速由4.1%回升至4.6%,通用设备由-0.1%回升至0.5%,专用设备由2.1%回落至1.5%,汽车制造业由12.5%回落至6.3%。制造业仍保持升级势头。

  (二)服务业:生活性走弱,生产性较强

  2023年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增长8.1%,大幅高于2022年的-0.1%。具体到12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5%,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主要受到基数抬升的抑制。

  如果折算成两年平均增速看,则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为3.7%,高于上月的3.5%,扭转了此前连续3个月回落的趋势。这与服务业商务指数一致。12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持平于49.3%,疫前历史同期平均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12月服务业表现好于季节性。

  12月以来,受寒潮等因素影响,部分与出行消费相关的服务行业市场活跃度偏弱。水上运输、航空运输、住宿、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46.0%。但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持续较快增长,成为服务业表现好于季节性的主要支撑。

  三、消费:呈弱复苏势头

  2023年社会消费品累计同比增长7.2%,高于2022年全年的-0.2%。具体到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7.4%,较上月回落2.7个百分点,但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抬升拖累。季调后环比0.42%,快于上月的0.09%,不过仍弱于历史平均0.6%的增速,显示消费有所改善,但强度仍有待提振。

  如果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2.7%,增速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受到基本消费和部分耐用品消费加速支撑。如粮油食品类由3.8%升至7.1%,饮料类由-1.0%升至5.3%,汽车增速由6.9%升至7.9%,通讯器材类由0.1%升至5.7%,金银珠宝类由1.4%升至2.5%,但服务消费和房地产消费走弱,其中餐饮收入两年平均增速由7.3%回落至5.7%,家电类由-7.5%降至-9.1%,建材类由-12.3%升至-11.6%,只有家具消费由-0.9%降至-3.2%。

  总体来看,当前居民消费呈弱复苏态势,但基础仍有待整固。

  从居民收入来看,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高于GDP增速,与疫前收入增速逐渐靠近。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升0.1个百分点至5.1%,同期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回落0.1个百分点至4.3%,就业的分化显示就业机会主要集中于一些薪酬偏低的岗位,整体就业压力仍不容忽视。居民部门由于对未来预期不佳,加上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继续调整,财富效应难以发挥,居民行为正趋于保守。

  从消费倾向看,四季度全国居民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0%,达到年内最高水平,但仅高于2022年同期,为历史次低水平。12月居民部门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增速差继续收窄,显示“疤痕效应”继续消退,但与疫情之前相比仍然差距较大。

  展望2024年,就业压力有望随着出口产业链恢复以及各项稳就业政策落地而缓解,“疤痕效应”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转淡,加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预计2024年消费尤其是商品消费有望走好,服务消费有望保持韧性,但整体增速在高基数拖累下可能略低于上年。预计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为5.5%,低于上年的7.3%。

  四、投资:基建托底,制造业加快

  202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较1-11月上升0.1个百分点,但低于2022年全年的5.1%。我们测算的12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高于上月的2.9%,达到2023年4月以来最高增速。12月当月季调环比0.09%,低于上月的0.21%,也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0.74%。

  从结构来看,狭义基建投资(不含电热气水)累计与当月增速、制造业投资累计与当月增速均双双加快。

  (一)基建投资

  2023年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9%,高于1-11月的5.8%,我们测算的12月当月同比增速为6.8%,较上月加快1.8个百分点,同样连续两个月加快。

  从先行指标看,2023年12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较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连续两月回升。其中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较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至65.7%。从资金来源看,万亿国债增发逐渐落地,支撑政府债券发行保持高增速,2023年12月政府债合计净融资规模为9279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6470亿元。发改委月中要求各地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资金拨付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展望2024年,预计基建投资将继续发挥托底作用。资金来源方面,中央财政增发的万亿国债将在2024年形成实际投资支出;财政政策将“适度发力,提质增效”,2024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预计将不低于2023年,继续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项目方面,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预计重大项目将会持续推进,国资委表示将秉持长期主义,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预计全年增速约为5.0%左右。

  (二)制造业投资

  2023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较1-11月加快0.2个百分点,我们测算的当月同比增速为8.2%,较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达到全年最高水平。

  从先行指标看,2023年12月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55.9%,较上月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由55.0%下滑至53.4%,仍高于50%荣枯线。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继续正增长,出口保持一定韧性,设备利用率持续回升,加上官方对新型工业化和先进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共同推动制造业投资加快。

  展望2024年,“需求弱、价格低、库存高、利润降”等不利因素有望同步改善,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7.0%左右。从基本面看,出口回暖、企业进入补库周期、产能利用率持续上升有助于支持制造业投资回暖。从政策面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置于2024年重点工作首位,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

  (三)民间投资

  2023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较1-11月收窄0.1个百分点,但当月增速从上月的-0.5%回升至0.7%,为3月以来最快增速。统计局指出,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年民间投资增长9.2%,高于整体投资增速。

  自2023年7月19日民营经济31条发布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要素支持等方面,促进民间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对民间投资形成有力支撑。目前除了房地产业外,其他领域的民间投资增速已明显提升。

  展望2024年,预计民间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2.0%左右。从政策面来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一视同仁满足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成为政策主线,政策效应预计会持续发挥,继续提振民企信心。从基本面来看,出口回暖有利于私营工业企业投资增速继续反弹;“三大工程”陆续落地、融资环境持续改善以及上年基数偏低等因素,有望推动民营房企开发投资降幅收窄。

  五、房地产:市场继续寻底

  2023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9.6%,低于1-11月的-9.4%,延续1-4月来的回落趋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我们测算的12月当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12.3%,弱于上月的-10.5%,为全年最低单月增速。

  从销售端看,市场成交量继续下降。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12.7%,降幅较11月扩大2.5个百分点;12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17.0%,降幅较11月扩大9.5个百分点。全年商品房销售为11.1亿平米,降至2012年水平,销售额为11.6万亿元,降至2016年水平,佐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权威论断。居民部门对未来收入预期偏弱、对期房信心不足以及看衰房价走势,导致加杠杆意愿继续走弱。

  从投资端看,竣工继续强于新开工和施工。12月房地产竣工同比增长13.4%,快于11月的10.3%。12月新开工面积同比-11.6%,大幅弱于11月的4.7%。12月施工面积同比-13.8%,大幅弱于11月的6.1%。由于待售面积仍处于偏高水平,房企将主要精力放在竣工上,拿地和新开工意愿仍然偏低。

  从资金来源看,房企融资困境仍在加剧。12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17.8%,降幅较11月扩大7.3个百分点。其中,当月国内贷款同比-12.5%,大幅弱于上月的7.0%;自筹资金同比-11.7%,弱于上月的-10.0%。显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于房企融资仍偏保守。以定金和按揭为主的其他资金来源为-22.2%,大幅弱于上月的-14.1%,显示居民购房意愿仍然偏弱。

  展望2024年,预计房地产市场仍将面临一定压力,难以脱离宏观经济率先启动。从需求端看,收入信心不足、房价预期不强和不信任期房仍然会限制居民加杠杆意愿,但随着5年期LPR利率连续下调,以及“认房不认贷”等政策出台,居民购房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加上城市更新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仍在,预计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望与2023年持平。

  从投资端看,“三大工程”建设和央行提供的PSL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提振开发投资增速。不过,考虑到房企上一年拿地和新开工面积大幅减少,土地购置费递延支付以及建安投资对2024年开发投资的支撑作用都将相对有限,再加上房企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当期拿地和新开工同样难以大幅反弹,预计年度开发投资增速约为-5%左右。

  六、政策:推动开好局起好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个部委相继召开年度工作会议,落实中央相关举措,部署本部委年度工作。各地开年也在密集上马项目,以推动今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1月4日-5日召开工作会议,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求聚焦“五篇大文章”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新华社采访中也强调“将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从总量、结构、价格三方面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不过,目前总量和价格政策仍然相对克制,1月15日央行选择加量续作MLF,但并未调降政策利率。其原因,一是近期经济形势边际企稳,宽松政策紧迫性不强,二是年初贷款重定价之后,银行净息差继续面临收窄压力。市场普遍预计宽松的时间窗口会落在3-4月。此外,央行去年末重启了PSL,12月净新增3500亿元的规模为有史以来第三高,这将对“三大工程”建设产生直接推动。

  财政政策方面,去年底召开的财政工作会议强调,“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以及优化调整税费政策等四个方面。“提质增效”,主要是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六个方面下功夫。

  近期《人民日报》刊发关于当前经济财政形势的问答,强调的还是“适度”、“保必须和重点”、“过紧日子”、“可持续”。从这些表态来看,不宜对2024年的赤字率估计过高。由于去年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中的5000亿将放在2024年使用,意味着2024年赤字率已经额外增加0.4个百分点左右,预计赤字率目标可能在3.0-3.5%之间,专项债规模可能由3.8万亿元小幅增加至4.0万亿元左右。

  房地产调控方面,住建部年度工作会议继续强调“先立后破”的政策导向。“先立”是指“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后破”则只指“继续稳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两根支柱’”“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之后,监管层推出了“白名单”和“三个不低于”两项政策,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要求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当前的政策重心应致力于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但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下,无论“白名单”和还是“三个不低于”,可能都难以扭转金融机构的行为。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由中央背景的专门机构负责收购出险房企或者项目,确保市场风险平稳出清,可能值得我国借鉴。

  来源:民银研究

  (本文作者介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曹睿潼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