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点评12月FOMC会议:联储转向降息叙事的两个思考

2023年12月15日20:25    作者:张瑜、付春生  

  意见领袖 | 张瑜 付春生

  核心观点

  美联储转向“降息”叙事,市场关注点已切换为明年降息的“时点”和“幅度”。但对此次联储降息口风和后续降息路径,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降息前置逻辑似乎不够清晰;二是降息时点的判断指标和阈值难以明确。

  报告摘要

  美联储政策立场转向“降息”叙事

  1)暗示加息周期已结束12月会议联储按兵不动,将利率继续维持在5.25-5.5%,符合市场预期。但已官方暗示本轮加息周期已经结束:一是,“利率已处于或接近紧缩周期峰值”。二是,“所有与会者认为进一步提高政策利率可能是不合适的”。

  2)认可目前去通胀进展,对明年通胀回落更为乐观。相比9月,对明年Q4 PCE同比预测从2.6%下调至2.4%,对核心PCE同比预测从2.5%下调至2.4%。此外,小幅下调明年经济增速,失业率预测并未调整,将明年四季度GDP同比预测从1.5%下调至1.4%,失业率预测持平于4.1%

  3)此次会议最大的一个变化是,美联储承认已开始讨论降息。鲍威尔在11月会议时还表示“降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此次则承认降息是此次会议的一个讨论话题。点阵图表明,官员预计明年降息三次,政策利率从5.4%降至4.6%;对比9月份,彼时预测明年降息两次,政策利率从5.6%降至5.1%

  4QT仍将继续照常进行。一个事实:目前并未考虑放缓QT的速度。联储对QT的两个看法:第一,当准备金余额已经达到略高于与充足准备金相一致的水平时,将减缓并停止QT,但目前尚未达到这一水平,也不清楚何时达到。第二,如果降息只是因为经济逐步正常化,降息可以和QT同时进行;如果因为经济疲软或衰退而降息,可能并不适合同时QT

  关于美联储降息口风和后续路径的两个思考?

  此次会议之后,市场关注点已变为明年降息的“时点”和“幅度”。但对于此次美联储降息口风和后续降息路径,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降息的前置逻辑似乎不够清晰

  从近期联储官员表态来看,实际政策利率以及金融状况,都可以作为评估货币政策成效或立场的重要指标。但目前美联储似乎在混用这两种逻辑,并不清楚以哪个为主,或导致市场缺乏降息路径的参考坐标,可能引发市场预期和资产价格波动

  若以实际政策利率作为降息的主要逻辑,为避免通胀持续回落进而不断推高实际政策利率,从而对经济若着陆前景施加额外压力,基于通胀下行的预测,明年联储降息合理,也符合鲍威尔所说的“降息可能只是经济正在正常化的信号”。SEP预测似乎也符合实际政策利率的逻辑:联邦基金利率与核心PCE同比之差,到明年年底将持平于目前的2.2%

  但鲍威尔又表示,实际利率难以准确评估,重要的是更广泛的金融状况。可问题在于,以金融条件下行作为降息的替代指标,对市场而言,是没有锚的。虽有各类金融条件指数可用于高频跟踪金融状况的变化,但也缺乏判断标准(什么幅度的下行等于降息),并且还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过去一个月金融条件指数大跌,是否意味着“降息”已开始?若明年欧元区经济更弱、欧央行货币政策可能更快转向,美元指数超预期偏强,可能制约美国金融条件下行,又如何平衡?并且从历史经验看,曾出现加息周期中美国金融条件反而宽松的,这会让市场更加找不到锚。

  (二)降息时点的判断指标和阈值难以明确

  抛开上述较虚的探讨,更直接的是,市场总想知道,看到什么样的经济指标及其阈值,就可以大致判断联储将开始降息。但实际上,从2012年引入前瞻指引以来,除了2012-2014年美联储就货币政策方向调整给出过明确的指标和阈值之外,其余时候都未阐明具体的目标水平,这或许是联储保持政策调控灵活性的重要保障,从鲍威尔的表态来看,这一次似乎也不例外

  通胀确实是重要的降息时点的判断指标,但没有阈值。鲍威尔表示,为避免政策紧缩过度(overshoot),不会等到通胀回落至2%才降息,但也否认了3%这一通胀阈值的说法。从历史复盘来看,通胀降至2.5%左右可能会是一个重要节点

  一是,自联储于1996年内部确定2%的通胀目标以来,首次降息时,CPI通胀大致就位于2.5%附近。

  二是,费城联储主席哈克在10月份曾表示,“如果通胀进入2.5%的范围,并且还在继续下降,那么这样的情况至少会让我考虑是否应该开始降息。”

  三是,在2012-2014年联储唯一给出定量阈值的时期,2.5%就是参考阈值之一201212月,联储首次引入定量阈值“失业率保持在6.5%以上,未来一到两年的通胀预计不会比2%的长期目标高出半个百分点”;201312月,表述新增为“…在失业率降至6.5%以下,如果预计的通胀率继续低于2%的长期目标”;到20143月,删除“失业率6.5%、通胀率2.5%”的阈值,仅剩“预计的通胀率继续低于2%的长期目标”;20151月,定量表述完全删除。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金融和通胀形势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美联储政策立场转向“降息”叙事

  (一)暗示加息周期已结束

  12FOMC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将目标利率继续维持在5.25-5.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也是继今年6月、9月、11月之后的第四次暂停加息。实际上,此次会议已是官方暗示,本轮加息周期已经结束

  一是,利率已经处于或接近紧缩周期峰值at or near its peak),也很好地处于限制性区间(wellinto restrictive territory)。这也是鲍威尔对会议声明中的“额外紧缩措施(additionalpolicy firming)”调整为“任何的额外紧缩措施(any additionalpolicy firming)”的解释。

  二是,所有与会者均认为,进一步提高政策利率可能是不合适的;点阵图也显示,当下5.4%的政策利率就是峰值。(participants do not viewit as likely to be appropriate to raise interest rates further)。

  (二)认可目前去通胀进展,对明年通胀回落更为乐观

  联储已经看到去通胀的实质进展。会议声明新增表述,“过去一年通胀已经明显缓解(eased over the past year but remains elevated)”;鲍威尔也提到,“已看到核心通胀的实质进展(we’ve seen real progress in core inflation)”。虽然他也强调,最后的去通胀之路充满不确定性,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但目前看到的进展一切都好。

  对明年通胀的回落更为乐观。相比9月,对今年四季度PCE同比的预测从3.7%下调至3.2%,对核心PCE同比的预测从3.3%下调至2.8%;对明年四季度PCE同比的预测从2.6%下调至2.4%,对核心PCE同比的预测从2.5%下调至2.4%

  此外,软着陆依然是官员预测的基准情形,小幅下调明年经济增速,失业率预测并未调整。将明年四季度GDP同比预测从1.5%下调至1.4%,失业率预测持平于4.1%

  (三)开始讨论降息,联储官员预测明年降息三次

  此次会议最大的一个变化是,美联储承认已开始讨论降息。鲍威尔在11月会议时还表示“降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此次则承认,降息是此次会议的一个讨论话题(begins to come into view and is clearly a topic of discussion for usat our meeting today)。

  此次点阵图表明,官员预计明年降息三次,政策利率从5.4%降至4.6%;对比9月份,彼时预测明年降息两次,政策利率从5.6%降至5.1%具体来看,此次18位成员中,预计明年不降息的有2个,降息一次的有1个,降息两次的有5次,降息三次的有6个,降息四次的有3个,降息6次的有1个。相比于9月的点阵图,对2024年利率路径预测的分散度其实还低一些。

  (四)QT仍将继续照常进行,暂无计划调整

  关于QT,美联储告诉市场的一个事实、两个预期:

  一个事实:目前并没有考虑放缓QT的速度。

  两个预期:第一,什么时候放缓或停止QT当准备金余额已经达到略高于与充足准备金相一致的水平时,将减缓并停止资产负债表规模的下降,鉴于当下储备金接近3.5万亿美元,目前尚未达到这一水平,也不清楚何时达到。第二,降息是否与QT冲突?如果降息只是因为经济逐步正常化,降息可以和QT同时进行;如果因为经济疲软或衰退而降息,可能并不适合同时QT

  二、关于联储降息的两个思考

  在本次会议之后,市场关注点已基本变为明年美联储降息的“时点”和“幅度”。但是,结合联储官员的讲话和会议相关信息,对于此次美联储降息口风和后续降息路径,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降息的前置逻辑似乎不够清晰

  从近期联储官员的表态来看,实际政策利率以及金融状况,都可以作为评估货币政策成效或立场的重要指标但目前美联储似乎在混用这两种逻辑,并不清楚以哪个为主,或导致市场缺乏降息路径的参考坐标,可能引发市场预期和资产价格波动

  如果以实际政策利率作为降息的主要逻辑为避免通胀持续回落进而不断推高实际政策利率,从而对经济若着陆前景施加额外压力,基于通胀下行的预测,明年联储降息合理,也符合鲍威尔所说的“降息可能只是经济正在正常化的信号”SEP预测似乎也符合实际政策利率的逻辑:联邦基金利率与核心PCE同比之差,到明年年底将持平于目前的2.2%

  但鲍威尔又表示,实际利率难以准确评估,重要的是更广泛的金融状况。可问题在于,以金融条件下行作为降息的替代指标,对市场而言,是没有锚的。虽有各类金融条件指数可用于高频跟踪金融状况的变化,但也缺乏判断标准(什么幅度的下行等于降息),并且还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过去一个月金融条件指数大跌,是否意味着“降息”已开始?若明年欧元区经济更弱、欧央行货币政策可能更快转向,美元指数超预期偏强,可能制约美国金融条件下行,又如何平衡?并且从历史经验看,曾出现加息周期中美国金融条件反而宽松的,这会让市场更加找不到锚。

  (二)降息时点的判断指标和阈值尚需明确

  抛开上述比较虚的探讨,更直接的是,市场总想知道,看到什么样的经济指标及其阈值,就可以大致判断联储将开始降息。但实际上,从2012年引入前瞻指引以来,除了2012-2014年美联储就货币政策方向调整给出过明确的指标和阈值之外,其余时候都未阐明具体的目标水平,这或许是联储保持政策调控灵活性的重要保障,从鲍威尔的表态来看,这一次似乎也不例外。

  通胀确实是重要的降息时点的判断指标,但没有阈值。鲍威尔表示,为避免政策紧缩过度(overshoot),不会等到通胀回落至2%才降息,但也否认了3%这一通胀阈值的说法。从历史复盘来看,通胀降至2.5%左右可能会是一个重要节点

  一是,自联储于1996年内部确定2%的通胀目标以来,首次降息时,CPI通胀大致就位于2.5%附近。

  二是,费城联储主席哈克在10月份曾表示,“如果通胀进入2.5%的范围,并且还在继续下降,那么这样的情况至少会让我考虑是否应该开始降息。”

  三是,在2012-2014年联储唯一给出定量阈值的时期,2.5%就是参考阈值之一201212月,美联储首次引入定量阈值“失业率保持在6.5%以上,未来一到两年的通胀率预计不会比2%的长期目标高出半个百分点”;到201312月,表述变更为“失业率保持在6.5%以上,未来一到两年的通胀率预计不会比2%的长期目标高出半个百分点在失业率降至6.5%以下,如果预计的通胀率继续低于2%的长期目标”;到20143月,删除“失业率6.5%、通胀率2.5%”的阈值,仅剩“预计的通胀率继续低于2%的长期目标”;到20151月,定量的表述完全删除。

  附录:FOMC会议声明内容对比

  来源:一瑜中的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曹睿潼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