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滕泰
最近很多朋友都给我转来网络上热传的一段林毅夫老师的视频,林老师说,“过去一段时间,有一种说法说我们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要改成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我觉得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不是不懂经济,就是故意误导中国。你要想想看,如果没有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带来的家庭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长可持续吗?如果说收入不增长,消费增长,开始的时候靠自己的储蓄,储蓄很快就用光了,就开始变成家庭的负债,家庭负债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那他要还钱嘛,还不起钱那就变成家庭要破产了。是哪个地方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美国!是啊。”
林老师是经济学界的前辈,他的新结构经济学和长期主张政府扩大投资的观点,大家都很熟悉,这些年每当在自媒体上看到很多给林老师扣这样那样大帽子的,我都觉得有违学术讨论精神,所以看到前面这段有点给别人扣帽子的话还真是有点吃惊,况且感觉这段话的逻辑也实在有点不太顺:
第一,林老师说,“如果没有劳动生产力提高带来的家庭收入增长,消费增长可持续吗”,这个前提条件有点来历不明,扩大消费跟劳动生产率提高有矛盾吗?扩大消费同提高居民收入有矛盾吗?包括我本人在内,国内所有呼吁扩大消费的学术主张,几乎都是从发钱、发消费券促消费或其他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改革开始。中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43%,几乎是全世界最低,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怎么扩大消费?所以,呼吁扩大消费,就是呼吁扩大居民收入,这二者本来就是一回事;反之,表面上是反对扩大消费,其实就是反对给老百姓发钱或发消费券,就是反对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改革,二者也是一回事。
第二,林老师从扩大消费推导出家庭破产的过程,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夸张和危言耸听,不符合现实世界的情况。他说“开始的时候靠自己的储蓄,储蓄很快就用光了,就开始变成家庭的负债,家庭负债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那他要还钱嘛,还不起钱那就变成家庭要破产了”,如果不是看到视频,我简直不能相信这是林老师说的,不论是“开始的时候”还是什么时候,消费都是从收入开始,而非从储蓄开始的。居民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消费,一部分用来储蓄(储蓄再通过银行信贷转化为投资,即便通过降息、完善社保、改善预期来提高新增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仍然是随收入而增长的),怎么就开始的时候靠自己的储蓄?又怎么就储蓄很快用光了的?中国2022年住户储蓄总额120多万亿元,比上一年又多增加了17.8万亿元,好像林老师说的“很快就花光了”,也不那么容易。至于后面,林老师说的“花光了又变成家庭负债,借债还不上,就变成家庭要破产了”,这个就更有悖于现实、纯属吓人了。中国俗话说,天底下最快的一是说书的嘴,二是唱戏的腿,我看这都不对,天底下最快的是林老师的嘴,就这么几句话功夫,中国老百姓家庭就全破产了...
第三,消费又不是浪费,消费的过程就是老百姓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生产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消费吗?“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能仅仅是满足一种“向往”,而是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居民消费过程才能实现,而且中国面临出口增速下滑、投资过剩,只有扩大消费才能引领经济循环:通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需求旺了,企业的产品才能卖出去,企业产品卖出去了,才能增加就业或增加员工工资,然后才有居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消费才更旺盛,经济增长就从负循环转为正循环...说到底,讨论消费驱动还是投资驱动,不是讨论企业要不要自主投资,也不是家庭要不要自主消费,那是人家自己的事,而是讨论政府稳增长的预算资金怎么花?是继续几万亿、十几万亿、几十万亿去大搞特搞基本建设投资,还是给老百姓发点钱、发点消费券以促消费启动经济循环的问题。如果发一块钱的消费券可以带动3到5倍的需求增长和经济循环,而一块钱的基本建设投资在很多省份还产生不了一块钱的GDP,那政府稳增长的钱是应该优先发消费券,还是几万亿、十几万亿地搞投资、为此扩大消费为零的财政预算?
第四,林老师说,批评投资拉动过时、主张消费拉动,是误导中国,但是却没有论证投资拉动为什么不过时?全世界各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大部分20%~25%,发展阶段比我们晚、基础设施比我们落后的印度也只有27%,中国已经连续二十多年大于40%,去年121万亿GDP中,固定资产投资57.2万亿,占比47.2%,这么高的投资率能持续吗?如果按照林老师的主张,继续扩大投资,就算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十年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每年要达到80~90万亿,这可能吗?没有修不完的路,也没有盖不完的房子,我们要去给月亮修长城吗?后基建时代,每年有个三、四十万亿关键领域投资就够了,如果还主张让老百姓省吃俭用省下钱让别人去搞那些大部分已过剩的投资,既没有微观效益,也没有宏观需求乘数,还会造成巨大的国家和地方政府债务,这是不是误导中国?
第五,众所周知,除了过去三年来我一直在持续呼吁从投资驱动为主转向消费驱动为主之外,过去曾经主张投资驱动的很多经济学家也开始根据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转而支持稳定和扩大消费,这是新时期经济深度转型的必然要求,而不是这些学者都不懂经济。毕竟大家都看到投资饱和、过剩的情况:全国高速公路、高铁已经过剩而每年亏损几千亿,大部分特色小镇空置无人,地方专项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扩大内需要把稳定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然而在这个重要决策观念转变还没有具体落实为政策和财政预算的关键决策时间窗口,有人广泛传播林老师这段话,显然意在干扰给居民发消费券等促消费的政策出台,让中央“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最新决策指导思想流于空谈,同时掩盖由部门职能驱动、地方政绩观驱动、相关利益驱动等过度投资的“体制病”,继续推行巨大规模的投资驱动陈旧模式,这不仅会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还会造成进一步的投资过剩,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第六,无论我们批评过度投资的体制病,还是呼吁增加居民收入促消费,都是基于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深度转型的需要,为此去年我还专门出了一本书叫《深度转型》。林老师视频的问答“是哪个地方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美国!是啊。”这句话貌似给国内这么多呼吁扩大消费的学者扣了顶洋帽子,鉴于林老师是我非常尊重的学术前辈,对这句话我就不评论了,还是希望经济学界、决策部门深入讨论研究这些问题,理性引导社会观念和决策观念的转变,让中国而经济发展结构更合理,决策更加科学,经济增长可持续,人民生活更幸福。
(本文作者介绍: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新供给经济学和软价值理论的提出者。)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