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彭文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
6月1日召开的国常会,进一步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会议指出,今年额外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并在7月基本退到位;新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失业农民工,无论是否参加失业保险,都要发放临时补助或救助;对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各地相关部门要对投资项目建立台账,通过优化审批、加强用地等保障推动尽快开工。2021年广义基建投资约13万亿元,8000亿元信贷额度对基建投资将起到重要拉动作用,有助缓解今年财政资金在多元经济社会目标下的支出压力。6月2日,央行和财政部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具体介绍今年稳经济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今年一揽子的货币金融政策,主要体现在聚焦市场主体纾困、提振有效投资、降低融资领域和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等领域,在全面的降准降息外,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特征也更为突出。今年以来,央行不仅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制度化,还新增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并新设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债再贷款,初始额度达3400亿元。除此之外,央行指出将“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监管制度”。
今年财政政策对稳经济提供了多方位支持,既有保市场主体、也有促消费稳投资等政策,并阶段性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对经济的支持强度不低。我们对比了近四年来税费的减免缓退等政策,今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或超过1万亿元,并集中在制造业、科技型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等领域,其中小型微利和个体工商户享受的税费支持政策力度也进一步较大;今年增值税新增留抵退税规模约1.64万亿元,超2019-2021年三年合计数;此外,今年失业保险基金对企业稳岗招工培训的支持力度加大,而年内企业缓缴的税收和社保费规模或约1万亿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新增再担保额也远超往年。在资金方面,财政部指出“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对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收回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当前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未被调用的额度约1000亿元,2021年底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则约1.6万亿元(不过财力较强的地区余额也越高),保守估计存量资金可盘活规模可达5000亿-8000亿元,弥补今年收入可能低于预算目标、抗疫支出对财政带来的压力。
近期各省也陆续发布落实国常会33条稳经济一揽子举措的实施细则。总结来看,除了落实货币财政政策外,各地政策主要集中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促消费、促投资、稳出口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领域。
在促投资方面,近年来基建项目投资落地难,跟土地、环评、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方面有关,本次多省提出允许投资项目“容缺受理”以加快审批进度,并指出要尽量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资金支持,而5月31日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在今年原定目标的基础上,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000座”目标,也已在各省实施细则里有所体现,今年基建的重点将集中在水利、交通运输(新增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地下综合管廊、能源项目建设等领域,今年基建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可起到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工就业作用。
在促消费方面,汽车家电等大件商品、商贸文体娱等均有支持政策出台,天津、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明确指出今年将新增购车指标,广东、北京则对车辆购置给予较高的补贴;但各省消费券发放的金额并未明确,或将因各地市政策而异。
在房地产领域,各地住建局已陆续发布相关文件,近半数省份在一揽子政策实施细则中有说明,主要集中在适度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保障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其中吉林对首套房认定的标准有所放松。
进入6月以来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得以进一步控制,北京除个别区外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而上海则自6月1日期取消复工复产白名单,我们预计6月线下消费将继续改善、企业或加速复工复产,基建投资或将迎来赶工行情。
(本文作者介绍: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
责任编辑:余坤航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