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庚南
刚刚过去的五月,杭城的楼市波光粼粼。
应接不暇的调控大招、硬招纷至沓来。从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房贷新政,到5月17日杭州新政放开二手房、“三孩”摇新房,再到5月20日央行非对称下调5年期以上LPR15个基点,明里暗中都透着对楼市的“眷顾”。
在政策暖风吹拂之下,二手房限购开始松绑,新房市场的限价松动也暗流涌动。5月31日,杭州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上架,尽管继续沿用“限房价,限地价,封顶后采取一次性报价(次高者得)+摇号”的方式,保证金比例也仍为20%,但土地款尾款缴纳时间已延长至一年,且部分出让地块的精装限价标准出现回调迹象。更引人注目的是,6月1日,杭州一别墅项目湘湖里批出了7.5万元/㎡的毛坯均价,较此前该楼盘含精装限价约5万元/㎡名义涨幅约50%,考虑毛坯房与精装修的价差,实际涨幅达 70%。
若以此预言新房限价已经开闸、市场逆转即将到来,或为时过早;但因此再次引燃市场对新房限价的讨论与关注。一篇题为“别给富人省钱”的自媒体文章引发了市场巨大的共情和对楼市限价政策的反思。
原来,新建商品房限价是在给富人省钱?一语惊醒梦中人。
目前,许多城市特别是一、二线热点城市,对新房基本实行备案限价政策。新房价明显低于同类地段、同品质的二手房价格,这种新旧房价格倒挂客观上形成了巨大红利。“买到即是赚到”几乎成了楼市最直白的信仰。如去年曾轰动一时的杭州“亚运村三兄弟”,新房售价约4.7万元/平方米,而周边二手房价格早已“破8”。其中某超级大红盘限价4.81万元/平方米,而该盘年初交付的一期房二手房交易网签价接近12万元/平方米。也就是说,只要摇到一套新房,在二手房市场上就可以赚取约上千万的暴利。
正因为如此,楼市出现了匪夷所思的怪象:越是高价楼盘越受市场追捧。尽管新房限价的背后是摇号购房,但貌似公平的摇号规则也往往将中低收入群体挤出新房市场,——他们甚至连冻结资金都拿不出来,也使部分改善性需求望而却步!从动辄数百万的摇号冻结资金,到动辄数百平方、上千万的住宅,这些基本与中低收入群体、工薪阶层无缘,而是富人的角逐场!既然如此,对新房乃至高端二手房限价,实际上是在减轻富人购房的负担。这一点,其实自新房实行限价以来,老百姓就看得明明爱白,——这不明摆着是补助富人、替富人省钱。
为什么不应给富人省钱?
据“别给富人省钱”一文的分析,上述限价上涨的别墅湘湖里共计288套住宅房源,主力户型面积为240㎡-380㎡,若以均价7.5万元/㎡计,总价约为1800万元至2800万元不等(未含地下空间售价)。如此高端的别墅项目,购房者自然都是富人群体;如果还是沿用此前的限价标准,则意味着富人们平均每套少付约 830万元/套。按此次领出的预售证,可销售面积共计约7.7万㎡,相当于富人们总共可以少付约23.9亿元。虽然提价等于让开发商多赚了23.9亿元,但毕竟政府能因此增加一笔不菲的税款;如果不提高限价,则23.9亿元将完完整整落入富人们口袋。孰重孰轻,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所以,作者说,“幸亏提价了。不然就给富人们省钱了。”这虽然有些幸灾乐祸的情绪,但其实也说出了许多老百姓的心声:新房限价,特别是高端豪宅限价,实际上最受益的是富人们,——当然,这也凸显了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贫富差距问题。因此,对高端、豪宅限价,实际受益的并非低收入、买不起房的群体,而是高收入、富裕阶层。这种行政化的限价措施所形成的房地产领域的“马太效应”实际上导致社会贫富进一步分化,甚至成为造富的捷径。这既不符合楼市调控的初衷,也与促进共同富裕相背离。
房地产调控的初衷,总体上是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房,即“满足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所谓合理需求,就是指以自住为目的的首套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这里的“住房”显然是指普通住宅,而非高端楼盘。因此,如果对普通住宅限价,受惠的无疑是,至少绝大多数是普通百姓,中低收入阶层(当然也不排除富人的参与);
但是,对普通住宅限价,就一定能惠及普通百姓吗?也未必!
一方面,限价模式下,开发商或通过降低工程质量来暗补自身因限价带来的损失,这部分损失最终转移到消费者,表现为消费者购买的房屋质量差,维权、维修成本大。在限价模式下,限价让产品的附加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导致房屋品质的倒退。一些开发商为追求利润,刻意控制成本,甚至偷工减料;而所谓的精装修往往成为开发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通行做法,也因此成为购房者维权的重灾区。 对于购房者而言,实际上是用从限价中的“红利”去贴补房屋质量维修成本。
另一方面,新房限价模式下,新建商品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较大的红利无疑催生了更多的投机需求,特别是在社保歧视等机制下,会释放更多的投资需求。这显然与楼市调控初衷相背离。
此外,新房限价所形成的价格倒挂红利,势必导致新房热、二手房冷,这种格局显然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实际上也将更多的刚需挡在市场之外。由于新房、二手房市场的反差,市场需求涌向新房市场,导致新房市场被迫实行摇号等操作。而新房摇号动辄需要上百万冻结资金,这对于普通居民而言无疑又是一个两难问题:在存量房时代,即使普通居民(除了新市民外),购房需求更多积聚于改善性住房需求。需要通过卖旧买新,来实现住房消费升级。但是,在二手房市场冷清、销售困难情况下,旧房不卖,有多少人能掏出购买新房所需的冻结资金?也就是说,仅冻结资金这一机制就将大量需改善住房的老百姓挡在市场之外。如此看来,新房限价对于缓解老百姓购房难问题,实际上也是情不由衷的。
尽管限价政策的初衷是要遏制投机炒房的空间,但客观上产生的负向效应或事与愿违。限价政策非但未能有效遏制“炒房”,而且客观上会激发更多的投机欲望,唤醒了更多的投机性“房票”,也未必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有合理住房需求的刚需族。
尽管目前出现的个别楼盘新房限价上涨未必意味着新房限价放开,但对以行政手段实施的新房限价政策的确到了该反思的时候。至少有两点需关注和反思。
其一:限价政策应该朝差异化方向优化。无论从“房住不炒”,还是从保障居民合理居住需求出发,抑或从促进共同富裕、防止贫富分化出发,限价应该让穷人或中低收入群体降低住房成本,而不是给富人省钱。因此,新房限价应主要对面向适应中低收入群体的、小户型的普通楼盘,让政策真正惠及中低收入群体和刚需;对大户型、高价“红盘”,可参照同类地段二手房价格,适当放松限价,并辅以相对较高的交易税。这种差异化显然与当前建设共同富裕社会大局相吻合,有助于优化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其二:限价政策的优化将有助于解开当前楼市的死结。毫无疑问,限价政策是当前楼市市场化钝化的根源所在。在限价模式下,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循环之中:新房控价——新旧倒挂——新房热旧房冷——二手房冷——二手房降价——二手房需求冷——二手房销售难——改善性需求难转化。从推动行业良性循环,即按照市场化、法制化运作出发,行政化的调控应向市场化回归。对新房实施限价,一方面无形中减少了市场的供给,加剧供需矛盾,导致新房“摇号”热度不减,巨大价差红利必然导致新房市场与二手房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这势必加剧二手房需求的萎缩。在房屋结构日益趋向大面积趋势下,参与摇号动辄需要冻结资金数百万。这大笔的冻结资金从哪里来?大多数购房者特别是改善性需求者显然需要卖旧买新,旧房卖不出去则新房摇号无缘。二手房不起,则大多数改善性需求难以转化为新房市场需求。这种格局下,二手房市场的走向无疑影响着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预期。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责任编辑:余坤航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