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中小银行服务小微的挑战和破局之道

2022年03月23日13:52    作者:曾刚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曾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本篇内容为曾刚在《中小银行服务小微的挑战和破局之道》报告发布&闭门研讨会上的演讲实录

  以下为实录全文:

  首先感谢各位在线上参加这样一个小型的发布会。这个报告是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一直在做的小微方面的一些研究,目前是我们一个粗浅的研究成果,我们把这次作为一个起步,以后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扩展它的范围,加深它的深度,更全面反映中小银行在小微企业服务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这个报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是小微,这个小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近期来看,从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专门提到民营经济、小微经济的重要性。对中国经济当下而言,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怎么更好服务小微,都是我们金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除了支持企业本身以外,它还支持小微去解决就业问题,保民生,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二个关键词是中小银行,我们研究的不是整个小微企业融资,更关注的是中小银行怎么更好地去服务小微。我们之所以关注它,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本身中小银行就是我们服务小微的主力军,过去很长时间都是这样。但是因为随着现在整个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服务小微的基础条件的变化,中小银行本身也在做很多尝试和创新。二是我们讲中小银行在支持服务小微方面,现在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以前这个市场可能是它专属的,或者至少它的份额是非常高的,但是现在我们知道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大行的下沉,现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以及城商行为主体的中小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其他机构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已经造成了比较大的可持续的压力。三是中小银行本身的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效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关于中小银行的风险缓解问题也是困扰着整个金融改革当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怎么更好地发挥中小银行支持服务小微这块领域当中做更深入的探讨,一方面既可以更好发挥中小银行的作用,更好支持小微的发展;另一方面实际上对我们中小银行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微企业是中小银行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这块干不好或被人抢走市场的话,中小银行就很难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既对小微很重要,也对中小银行很重要,所以我们为什么聚焦这个话题是基于这样的看法。不管是从国家层面,金融机构层面,还是到小微企业本身层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的研究报告只是一个开始,做的还很粗浅,如果有条件的话,这个报告的研究将持续地深入下去,当然每一年的主题关注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我们知道这个领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领域。从国家本身的战略,以及中小银行自身的发展角度来讲,这都是一个持久的话题,而且这个内容还会常做常新,里面每一年都有一些新的东西。接着往下做值得关注的几块内容,大概分以下几个方面,这是未来的研究内容也好,政策层面也好,都要去关注的。

  第一,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市场生态

  所谓市场生态就是竞争环境,以及相关的监管体系。过去几年普惠金融在发展起步的初期,在整个覆盖面不够,量也不够的情况下就先发展了,给了大行很多的任务,给中小银行也很多任务,监管考核上一路推动。很多其他行业都是这么发展的,刚开始放的比较松,鼓励发展,但是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需要考虑整个生态的可持续性了。比如,之前的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进行规范。为了促进快速发展时候的政策,在成熟的时候是不可持续的。当其他领域都在规范时,我个人认为普惠金融领域也面临规范,尤其对小微企业融资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另一方面则到了开始考虑市场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量已经不小了,在全球应该是领先的,而且过去几年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大行的介入,这方面做了重大的贡献,推动了市场的发展。通过适度的竞争和下沉,发挥大行的优势,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下一步要考虑可持续性问题,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要逐步放松对规模的追求。从实践来看,企业本身有没有快速扩张的需求,来支撑我们进一步按照以往那么高的速度继续增长。原来每年大行30%、40%的增长速度,因为以前覆盖率低、基数少或许容易达到,但是当覆盖率已经不少的时候,哪里去找这些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有没有需求,都是问题。而且有需求的企业,如果给小企业过高的杠杆,也要考虑它的承受能力。对大企业高杠杆所产生的问题和风险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小企业如果杠杆过高同样有风险,也会损害中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金融是个双刃剑,不光要看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定要考虑到主体杠杆水平的适当性,不能过高。经过快速发展之后,我们要考虑可持续性的情况下,一味强调规模不是那么重要。

  二是优化结构,特别是要进一步下沉服务,加强对未获得充分服务的客户的支持。现有存量客户的竞争过于激烈会产生很多的问题。一方面可能导致小微企业本身的过度负债,因为你给它的钱利息太低了,太容易借到了,它就忘记还钱时候造成的压力。到了新的阶段,监管就要考虑一下生态可持续的问题。一个是总量的增长,应该保持在可持续的范围之内,同时考虑结构性的问题,覆盖新的服务不足,监管考核应更加突出首贷户和信用贷款。

  三是价格层面上要考虑价格的可持续性,不能一味降低。资金是有成本的,中小银行的经营也是有成本的,降低过程当中要考虑效率问题。大行有很多优势,资金成本有优势,声誉上有优势,经营效率上有优势,最大的优势是有补贴的能力,因为大行其他赚钱的业务很多。小微企业信贷占大行的比重其实还是不够高的,其收益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其他客户。此外,大行在银行牌照以外,还拥有众多的非银行金融牌照,如理财子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AIC等等有,它可以用别的收入(非利息收入)来补贴小微业务,可能不赚钱,甚至赔钱都可以做。但是对小银行来讲,则没有这样的选择空间,非银行金融业务很难获得资质,主要业务都集中在存贷款,绝大多数收入来自于存贷息差,也没有补贴的能力。在上述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考虑竞争的公平性问题。一个可持续的市场环境至少要考虑规范合理的竞争,从存款到贷款定价要有序开展,不是说竞争不好,竞争肯定是好的,有助于提高效率,但过度竞争或不公平的竞争并不可取。过去一段时间大行的下沉带动普惠金融业务快速发展,但是到了新的阶段,有一些策略要适度考虑,而且这个过程当中要规范竞争的秩序,定价的合理性,价格竞争的规范性,还有适当的监管上的差异化。因为大行的资质那么多,渠道也很多,你给它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等等都是合理的。小行的平台很少,融资也有很大的困难,监管标准还是一样的,那竞争恐怕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就好像对马路边卖煎饼果子的摊贩,要求达到的卫生标准和五星级酒店是一样的,表面上看起来是合理的,但是从服务客户的角度来讲,并不公平,因为它的客群和五星级酒店是有差异的。既然在别的行业都可以有差异化,那么在金融行业怎么在监管层面体现出这种差异化,这个很重要,因为它既涉及到小微融资本身可持续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中小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小微业务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在规模之外可能要更多关注它的质量,更要关注中小企业融资的生态的可持续性,以及市场竞争的规范性。这是第一个要考虑的话题,还是可以深入探讨。

  第二,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普惠金融

  不光是小微,所有金融业务的线上化或者数字化,都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两天我们看到在欧洲正发生的冲突,打仗都是数字化的,打仗的模式和以往也完全不同了,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所有的领域都被现代科技和数字技术彻底改变了,金融层面是高度运用数字的领域,当然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在这个趋势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中小银行怎么实现数字化,这是值得讨论的。我们过去已经研究了好多,但是可能还不够深入。下一步要更深加细化,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类型,在不同层面上,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帮助这些中小银行,利用数字技术更好发挥小微企业服务,乃至整个银行业自身银行机构的发展问题。小银行和大行的数字化能力,或者路径,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怎么去选择。目前来看我们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路径,或者模式和方法,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探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之前也做过长三角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白皮书,做过一些案例,那还是起步,还是不够深入。我希望能够持续,因为这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续的跟踪和更深入地去研究。

  第三,数字普惠业务的场景、生态创新与监管规范

  数字业务改变了传统的小微企业服务模式,对监管形成了挑战,如何在规范的同时继续促进创新的发展,这是监管下一步要考虑的重要课题。中小银行,其实大银行也是一样,现在涉及到好多数字化的业务,很多的模式不光是银行自己做的。传统的做得非常好的台州模式,我个人认为从长远看不会是主流,原因很简单,因为整个经济在数字化,线下的成本很高,线下的数字化迭代速度可能也不够,所以至多是线上线下,但趋势还是往线上走,或者基于数字的方法肯定是主流方式。在这种背景下,银行可能不见得是完全做所有的东西。我们以前研究过,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可能会被拆解,拆解成不同的环节,可能有不同的主体参与其中,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过去实践当中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业务模式,在我们报告当中也做了总结。

  不可否认的是,新的业务模式给传统的监管框架形成了挑战,也造成了一定的潜在风险,需要进行整改,将其更好地纳入到监管体系之中。当下,整改已在进行中,但是整改路径到底是什么样的,目前仍不是太清晰。一个是助贷业务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实践当中有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在好像还不太清楚,我们还要跟踪。一个是征信新规的出台,断直连,但新的机构设立还远未能满足市场需要。特别是个人征信领域,有了新的路径,但是执行路径不太清晰,对市场的产生了一些不确定性的影响。这个事情在昨天(3月16日)金融委会议当中也提到了,这也算是平台经济监管或者管理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规范是必不可少的,但整改进度以及透明度需要提升,并要基于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昨天监管部门讲得很清楚,人民银行也就相关领域做了一些政策上的说明,加快推进整改工作,支持平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等等这些说法。下一步看监管层面上相关的政策日益清晰,更好符合实践所需要的生态,既把潜在的风险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更好地发挥数字或者合作的生态,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创新方面的作用,这也是下一步要进一步跟踪、研究、细化的。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专家称可以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能力不可小觑 比亚迪准备推出起步价百万元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中石油盈利创纪录!每天净赚4.5亿,中报分红370亿,老股民算细账:持有15年解套仍很远 深夜通报!湘雅二院刘翔峰,接受监察调查 “组团”偷瓜还以死威胁?“高龄”不是免责金牌! 空调1个月不拔插头耗多少电?答案出人意料 湘雅刘翔峰深夜被监委调查,两个细节值得关注 世卫组织:今年全球已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 证券日报头版:A股似弱实固 无需过度反应 首局落败后摘下口罩,中国女排姑娘们3:1胜伊朗女排,小组赛4战全胜晋级8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