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应对通胀和经济下行中国须实现“两个确保”

2022年03月01日11:19    作者:徐洪才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徐洪才

 本文系作者参加“全球通胀与应对研讨会”暨《全球通胀与衰退》新书发布会上发表的主题演讲。

  近日,全球地缘政治出现黑天鹅事件。这是2022年的第一只黑天鹅,后面有没有第二只、第三只黑天鹅?我不知道。当然,全球通胀肯定是一个灰犀牛。黑天鹅落地了,使得通胀雪上加霜。面对新情况,我想讲一讲如何应对通胀,特别是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当下,世界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加大。虽然春天已经来临,但是春寒料峭,经济还比较冷。如何应对新的风险?经济政策又将作出怎样的调整?我想就这些问题和大家做一点分享。

  2022年中国经济呈现先低后高走势

  刚刚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遭受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增长5.9%。但是最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下降到4.4%。美国经济去年是5.6%的增长,创下历史新高,但是今年预期增长只有4.0%。中国经济去年增长8.1%,今年预期是4.8%,低于5%。马上就要召开“两会”了,政府工作报告将如何确立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我个人看法是5.0%%左右。新的一年,中国经济稳字当头,要解决“两个确保”问题,一是确保GDP实际增速不低于5%,第二是确保新增GDP不低于美国新增GDP规模。第二点尤为重要,因为去年中国GDP已经占到美国76%以上,按照IMF预测,今年我们增长4.8%,美国增长4.0%,这就有点悬了。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领先于美国,而2022年可能出现反向变化,稳增长成为重中之重。去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基数较高,达到18.3%,因此今年恐将难以实现“开门红”。受去年四季度经济下滑惯性的影响,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低于4%将是大概率事件。我预测,二季度之后会反弹,全年经济呈现“前低后高”走势。这还有待于各项政策加快落地,特别是“两会”以后,大家能否撸起袖子加油干。

  宽松货币需要转化成投资,居民收入和消费亟待提振

  一月份宏观数据已经出来,中央银行开闸放水力度比较大,与“稳健政策”基调有偏离。新贷增长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长6万亿元以上,广义货币M2增速达到9.8%,去年底是9.0%,上升比较快。但离奇的是,狭义M1增速是-1.9%,这是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这说明,市场预期并不稳定。银行增加投放资金,可能企业都转成长期定期存款,又回到了银行体系,并没有流到股市和房地产,也没有流到实体经济。未来货币政策空间有多大?我感觉央行面临挑战。

  刚才王小鲁老师讲到,过去多年我国M2增速都是超过经济增长的。但我有一点不同看法。货币超经济增长,是指M增速高于实际GDP增速的部分,里面一部分是通胀,因为GDP实际增速加上通胀率,中间还长期存在一个差额,就是M2减GDP实际增速,再减掉通胀率,有一个差额。最近几年,这个差额已被大大压缩。特别是2017年6月份第五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结构性降杠杆以来,在2017年底M2接近零增长,但是从未出现负增长。这件事,未来还有待观察。

  另一方面,去年底央行降准降息,引导市场利率往下走,实际利率出现分化。从存款利率看,名义利率大体保持不变,但是通胀率CPI实际低位运行,1月份只有0.9%,去年全年平均0.9%,因此存款还有近一个百分点的收益。从贷款角度看,LPR现在只有3.8%;最近几个月PPI回落,但元月份还在9%以上,还高于贷款利率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贷款实际利率在-5%左右。但是,这种负利率并没有有效促进投资。在过去稳增长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基本经验,就是投资发挥关键性作用,消费发挥基础性作用。现在,基础性作用不牢靠,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下降,王小鲁老师讲在50%多一点。对其背后原因,我们还要做具体的分析。

  过去两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大体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但是收入分配两极分化较严重。现在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25万美元,美国达到6.9万美元以上,按理来讲,多层次消费需求应该上升,但是,高房价抑制了城市居民的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另一方面,从国民经济大的收入分配结构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长期低于50%,这在世界上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究其背后的原因,我认为一是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比过高,虽然国企实行强制分红30%,但是企业内储蓄率比较高,压制了消费。另外就是公务员队伍庞大,整个社会治理的成本偏高。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万亿人民币,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我们还有好几万亿元的财政赤字,应该说政府财力是比较雄厚的。还有很多民生短板,制约了消费。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分配又不平衡,都会影响消费。我国财政收入里面46%左右是靠卖地、土地出让金得到的。下一步,土地出让金都要上缴中央税收账户,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挫伤。近期,很多地区的土地流拍现象已经初现端倪。过去几十年,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引擎,地方政府积极性如果受挫,也是令人担忧的。

  未来货币政策空间被大大压缩

  降准还是有空间的。现在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有8.4%,还有2%的下降空间。下降到5%,就不能再降了。未来货币政策工具,还有传导机制都会面临新的调整。过去资金是从中央银行,通过各种途径流到商业银行,再流到企业这样的路径;未来可能更多地要依赖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可以在二级市场公开购买债券,构造更完整的收益率曲线,政策工具也会有结构调整。

  但从今年政策取向来看,希望央行收紧货币保持审慎的货币政策,可能不符合实际。近期9.8%的M2增速,我认为符合实际,大体上和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观察通胀率,我们不仅要看CPI只有0.9%,还要看到PPI超过9%。我有一个简单的经验,估算GDP平减指数这个通胀水平,可以把PPI和CPI加在一起除以二,现在大概在5%左右。我觉得,这基本能体现整体物价水平。这也是不低的。因此,要保证GDP实际增速5%,加上5%的通胀率,就是10%左右。

  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下滑,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加上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中美之间同期债券息差明显收窄,近期美国10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近期有一个好处,全球地缘政治出现动荡,反而吸引国际资本流到中国避险,导致人民币升值。从二季度开始,美联储将开始加息、缩表,我估计缩表至少需要3年左右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将面临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风险,这对货币政策将有一定的制约。

  从传导机制来看,促进资金流到实体经济、流到企业,短期挑战和中长期挑战将会并存。短期来看,外需收缩,加上供应链受阻,还有疫情,在新的一年里,我国外贸不可能像去年那样能够增长21.7%,经济恢复常态化以后,七上八下的水平是合理的,也就是增长7%~8%。因此,外需对整体经济拉动力将明显减弱。总之,未来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回旋余地被大大压缩了。

  新的一年稳就业面临新的挑战

  新的一年,我国就业压力增加。首先看人口因素。过去十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了四千万;未来十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将减少八千万。新的一年,稳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今年新增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一千万;第二个,由于PPI居高不下,推升中下游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成本,影响到对就业人口的吸纳,中小微企业面临更加严峻挑战,影响就业。还有外需减弱,影响外贸企业的就业。再加上过去的一年行业政策调整,如房地产、教育培训行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反垄断,存在较大的再就业压力。如果就业不稳,将影响居民收入,自然影响消费。所以,消费是一个慢变量,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提升。近期,政策鼓励大家买房子,实际上市场并没有明显反映。购房首付款比例从30%下降到20%,利率水平也已经下调,还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并购贷款,鼓励企业并购。但是,整个房地产的投资和消费,还没有看到明显反弹。

  我对房地产业有一个经验总结,就是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三个“三分之一”上。一个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当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大体占了三分之一,实际上还多一点;第二个,在居民消费支出当中,去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万亿元,购房支出接近三分之一;第三,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对GDP增长贡献、拉动力超过三分之一。去年行业政策调整力度较大,因此整个房地产对投资和消费都有负面拖累,短期内还难以消除。制造业投资总体来看是不错的。由于政策引导,表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是,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仍然比较严重,高端制造业受制于创新能力,光砸钱恐怕是不行的。另外,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基建投资要适度超前,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双管齐下。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基建投资边际收益下降,未来进一步加杠杆还可能增加潜在的金融风险。去年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实际是边际收紧,去年宏观杠杆率下降了7%,前年上升14%。新的一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宏观杠杆率不变,不下降,也不上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保持在9.5%到10%之间,是必要的。这是讲总量政策。

  未来还会降准降息。降准体现为量的扩张。但我认为,降息空间比较小。要考虑市场主体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是不平衡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对降息、加息缺乏敏感性,民营企业和居民反映比较敏感,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利率水平下调是长期趋势,因为潜在增速下降。因此,整体利率水平将逐渐下行,但也要考虑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偏差。前面讲到,现在存款实际利率已经比较低了,而且贷款实际利率是负的。所以,利率要保持相对稳定。

  外部风险因素不确定性增多

  相比之下,美国现在面临的挑战,一个是供应链问题,一个是通胀,再一个就是债台高筑。我看美国公共债务达到30万亿美元是指日可待。还有政策调整本身对资本市场产生扰动,也会影响消费和投资行为,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美国长期存在“双赤字”,这个先天性的内在缺陷始终解决不了。下一步,基建投资政策落地,财政赤字缺口还要加大。同时,美国国际收支也会进一步失衡。随着美联储美加息,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美元将会升值,对美国是好事儿,因为全球资金回流美国,有益于美国就业和经济增长,但是负面溢出效应也是严重的。去年底,像土耳其这种金融脆弱性国家已经出现了问题。下半年,如果美联储对政策力度、节奏把控不好的话(当然,美国不会在意节奏,不会考虑外部影响的,他是以我为主),外部世界、全球金融动荡将进一步加剧,这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挑战。

  经验表明,每一次美联储加息,阿根廷、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国都会出现金融动荡。现在又叠加地缘政治风险,俄乌冲突还存在不确定性。美国、欧盟已经全方位制裁俄罗斯,包括冻结普京总统和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海外银行账户,还有SWIFT制裁。短期内,也会考虑制裁力度。因为俄罗斯是重要产油国,石油、天然气、粮食价格上涨对全球经济影响比较大,如果将俄罗斯彻底踢出整个结算体系,对全球经济杀伤力还是比较大的。拜登等人说话口气比较重,但实际上打出落来的拳头是有所节制的。未来这一块还充满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和风险因素

  从我们自身来看,无论是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还是我们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其实都是从自身经济形势出发的,是以我为主,但是给我们留下的时间窗口并不长了,因为要考虑疫情的影响。再过三个月,全球都放开交通、旅游,而中国依然实施清零政策,中国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孤岛,对于中国经济显然会产生负面影响。多重因素叠加,挑战更加严峻。

  要谨防按下葫芦浮起瓢。随着宽松货币信贷政策实施,要高度关注一线城市、中心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可能出现强劲反弹,这也是大家不想看到的结果。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面临贬值压力,有一定资金外流压力。如果管控不住,也会有一定风险。另外,美国股市调整,中国股市也会调整。还有,过去两年应对疫情,金融机构主动让利,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定向支持政策,也积累了一些坏账和不良资产。在加杠杆过程中,债券市场超常规发展,有很多短期债务到期,可能会出现流动性压力和信用风险。

  要抓住当前时间窗口,努力实现“两个确保”

  前两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到防控金融风险。当前,通胀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经济陷入滞胀风险,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实现“两个确保”,即GDP实际增长5%以上,新增GDP超过美国新增GDP的规模。因此,短期来看,需要实行边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要更多地在疏通传导机制和提高资金使用效力上下工夫。两会以后,从二季度开始,各级政府部门都要行动起来,促进“十四五”重大工程尽快落地,“六稳、六保”政策尽快实施。一切都事在人为。

  另外,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中小微企业信心也很重要。我同意刚才王小鲁老师讲到的,扩大投资会恶化经济结构,还可能形成新的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多管齐下,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虽然挑战很大,但我也寄予很大期待。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和货币政策产生协同效应。

  总的来说,在新的一年,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不受外部干扰。货币政策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增强政策灵活性和精准度。要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信贷资金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要大体上和名义经济增长相一致,同时逆周期、跨周期和结构性政策相结合。今年中国经济实现“两个确保”,我看大有希望。 

  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欧美同学会留美国分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