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我想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分享。首先回顾一下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第二部分展望一下2022年的人民币汇率,最后有几点结论。
首先讲2021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大家都知道2021年人民币汇率升值进入了第二年,这一波人民币的升值是从2021年的6月份开始。关于汇率我一直强调,逻辑比结论重要,任何时候影响汇率升贬值的因素都是同时存在的。
2020年3月,人民币汇率还面临贬值的压力,但是我们当时就指出,哪些因素会支持人民币汇率升值,哪些因素会令人民币汇率承压。在当年的5月底,人民币汇率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创了12年来的新低,但是我们那时候就讲,从基本面来看,看不到人民币有贬值的理由,但是由于消息面的影响,造成人民币汇率承压。所以我们在2020年6月初的时候公开发表评论说,下半年有利于人民币升值的一些基本面利好会逐步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当时是猜到了这一轮升值的开头。但还是逻辑比结论重要,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货币。
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震荡升值,到年底升了将近10%,在这种情况下2020年底、2021年初的时候,大家对人民币汇率是极度的看多。当时比较激进的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有可能会升破6。我们在2020年底和2021年年初的时候曾经对此发表评论。
在2020年底,我们发了一篇研报,当时强调逻辑比结论重要,关于2022年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的猜想,当时里面做了两个重要的判断,一个判断是货币政策没有那么紧,第二个判断人民币汇率没有那么强。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我们都猜对了,去年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进一步收紧,反而在下半年采取了两次降准的措施,人民币汇率确确实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
当时有很多激进的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会破6。在2021年年初的时候我参加一个论坛,当时有人问我,“管老师,你不要跟我说逻辑,你跟我说说人民币到底会不会升破6?”我当时说,“万事皆有可能,我们也不能说人民币一定不能破6,但是人民币破6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去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只涨了2.3%,但是由于去年美元指数反弹了6.7%,所以人民币对其他大部分的非美货币都有所升值,人民币的多边汇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口径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涨了8%,不论从升值的幅度还是绝对的水平来看,都是2016年以来的新高。
为什么人民在去年会升值?大家都知道人民币汇率有一个定价公式,就是由上一日的收盘价和篮子货币汇率走势共同决定。上一日的收盘价反映境内的外汇市场供求,篮子货币汇率走势就隐含着一个逻辑,就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去年美元指数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升值了6.7%,在这种情况下本来人民币应该对美元贬值的,但实际上人民币对美元反而升了2.3%,虽然涨幅不大,但是由于美元指数上涨了,人民币对美元也升了,所以人民币去年成为一个比美元更强的强势货币。
为什么去年人民币升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市场供求的关系,境内外汇市场供大于求。我们看到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去年的升值,其中上日收盘价相对于当日中间价偏强,累计贡献了人民币升值的177%,所以去年的人民币升值主要就是因为收盘价相对中间价强贡献的。
为什么收盘价相对中间价偏强?因为去年的前11个月,境内外汇市场的银行近期远期还有含期权的结汇顺差2307亿美元,同比翻了一番。2021年的人民币升值,不同于2017年,也不同于2020年的情形。2017年是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2015年811汇改以后,人民币曾有一段时间贬值,在2016年年底的时候,人民币跌到了7附近,当时大家在讨论是保汇率还是保储备。结果2017年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升了将近7%,外汇储备也没有破3万亿,还涨了1000多亿美元。
那一次的人民币升值跟供求没有关系,那时候我们结售汇仍然是逆差,虽然逆差比2015、2016年有所下降,但是还有将近1000亿美元的逆差,而且基本上除了2017年8月份以外,其他的月份都是逆差。为什么人民币升值?就是因为在2017年5月底的时候,我们在中间价的定价公式里头引入了一个逆周期因子。当时我们借着2017年美元指数回调(跌了9.9%),我们用逆周期因子调控,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造成了人民币升值,这完全就是因为中间价定价定出来的人民币升值。
2020年人民币也升了,这一波升值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元贬值,2020年美元先强后弱,先涨后跌,全年美元跌了6.7%。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收盘价相对中间价总体是偏弱的,它对人民币升值是负贡献30%。尽管2020年我们也有2000多亿的结售汇的顺差,但是没有在收盘价相对中间价的偏离方向有所表现,所以2020年的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因为美元贬值带来的人民币升值。但是2021年情况不一样,2021年的人民币升值是美元升值,人民币继续升值,反映了供求的影响。
2020年我们讨论人民币汇率可能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强,当时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就是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价关系,所以研判人民币汇率走势,不仅要看中国会发生什么,还要看境外,特别是美国会发生什么。因为在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升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下半年的时候,疫情防控好,经济复苏快,美元走势弱、中美利差大,这些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了利好共振,造成人民币升值。 当时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利好在2021年会继续利多人民币。我们说在2021年这些情况及境内、境外情况都会发生一些动态的发展演变,对人民币汇率会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当时我们提出2021年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七个方面的不确定性:疫情控制、经济复苏、出口前景、中美利差、美元指数、金融风险、大国关系等等。这些东西在2021年有可能会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
研判人民币汇率逻辑比结论更重要,所以,尽管我们猜对了人民币没有像大家想象的涨得那么多,但是为什么猜对了,我们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来复盘刚才讲的七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在2021年是怎样的发展演变。
首先看疫情防控。我们在2020年底的时候就讲,疫情防控的领先优势是支持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利好,但是到2021年,其他国家可能会逐渐通过接种疫苗达到群体免疫效果,中国的疫情防控的领先优势可能会消失,甚至由于我们人口基数大,疫苗接种的供给比较有限,有可能会出现免疫落差。
现在看到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到2021年年底,中国接种的疫苗总数名列世界前茅,而且中国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口比例达到了80%以上,已经达到了理论上群体免疫的水平,而且在2021年,中国推行的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并举的政策,事后动态清零,中国的疫情防控继续保持了全球领先的优势。这是人民币的利好。
但是另外一方面,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疫情防控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抑制了国内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常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去年疫情防控的因素,对人民币汇率不能说利多,也不能说利空,应该是影响偏中性,既有利也有弊。从疫情防控的效果来讲,确确实实支持了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常运转,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这是疫情防控。
第二个因素是经济复苏。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实现了2.3%的增长,是主要经济体中少数正增长的经济体。很多人讲,2021年中国经济复苏会到7%、8%的水平,我们仍然会有经济复苏的领先优势。按照现在已经公布的数据,中国经济2021年达到了8.1%的增长,但是我们当时就讲,美国经济也开始反弹,也能达到5%、6%,所以我们这种复苏的领先优势,可能对人民币的利好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市场关注点从经济复苏转向经济增速回落,这种回落的态势是否还是维持在合理的运行区间以内。实际上,去年7月份以来,政府就多次强调要做好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所以,下半年开始,稳增长的任务开始逐步显现。
市场开始预期中国稳增长的政策会进一步发力,财政货币政策会更加偏向宽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是利空人民币。但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2021年10月18号,当中国公布了三季度报,我们当季的经济同比增速4.9%,跌破了5%到6%的区间,市场对这个结果是有预期的。但没想到这个数据公布以后,从12月19号开始,人民币又止跌回升。有点像我们在股票市场上经常遇到的,利空出尽便是利好。
而且我们还注意到,去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回落,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很多经济体包括美国,比如美国二季度的经济环比折年率是6.7%,但是到了三季度环比折年率只有2.3%,也是回落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总体上中国经济复苏的领先优势收敛了,对人民币是偏空的,但是从具体的时点来看,当利空兑现以后,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反而减小了。
第三个因素出口前景。当时我们采信了市场的主流观点,认为随着疫苗的接种,全球的经济逐步开放,中国有可能会面临出口订单流失的风险。一旦出口市场份额出现下降,就有可能导致市场重新看空做空人民币。前一阵人民币涨了很多,现在出口市场回落,份额回落,那意味着人民币汇率高估了,可能会重新成为一个做空的理由。
然而,不仅仅是我们看错了,应该说市场大部分的人都低估了2021年中国出口的韧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21年的前三季度,中国商品出口全球市场份额平均是15.0%,比2020年同期还略有上升。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分季度来看,中国出口市场份额很大程度上与疫情的形势有比较大的关系,二季度中国出口市场份额的涨幅是低于2015年到2019年同期的长期均值的,但是三季度的时候一些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邻国,东南亚或者南亚一些国家,疫情出现反复,订单又重新回流,所以三季度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上升超过了2015年到2019年同期的长期均值水平。由于中国疫情防控基本有效,所以中国基本享受了率先复工复产的优势,支持了出口增长的高景气。
在2020年、2021年研判中国出口形势的时候,不但研判了出口的前景,还做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随着疫情持续的蔓延,境外的进口企业可能会出现偿付困难。中国会面临出口收汇的难度加大,就是人家进口以后没有支付能力。2021年确实发生了这种情况,中国前11个月,海关的进出口顺差5817亿美元(全年是6764亿)。
外汇局统计的贸易项下的外汇收支顺差,比海关的进出口顺差少了3000亿美元,中国有一半多一点的顺差没有收回来,将近6000亿的顺差,有3000亿没有收回来,其中出口少收汇贡献了80%。我们当时预判的情况确实发生了,就是中国出口以后收不回来外汇。
但是由于中国贸易顺差足够大,去年全年贸易顺差6764亿,全年的贸易顺差同比增长将近30%,创了历史新高,所以贸易项下的结售汇顺差,前11个月仍然达到了29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它贡献了同期银行结售汇总顺差的126%,也就是说中国的银行结售汇出现顺差,境内外汇供大于求,主要的贡献来自于贸易结售汇的顺差。这也导致去年9月开始,美元受到通胀上行,货币紧缩预期的影响,不断创年内新高。 本来按理说,人民币汇率指数应该出现回调,但是由于在9月份公布了前8个月的贸易数据以后,大家看到了全年中国贸易顺差创历史纪录已经基本成定局,所以9月份开始,美元强,人民币更强,人民币汇率跌不动,就是因为贸易顺差驱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四个因素中美利差。在2020年的时候,由于中国疫情的先进先出,从2020年的5月份开始,央行的货币政策就开始到期自然退出,再加上财政货币政策错位,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发力主要是在2020年5月底开完“两会”以后才对预算通过,赤字率不低于3.6%,然后开始大规模发力。但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从5月底开始,一些特殊的金融支持政策到期自然退出,这种错位造成了2020年下半年,中国市场利率普遍走高。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利差扩大,到年底的时候10年期中美国债的收益利差达到了200多个基点,吸引了外资流入。所以在2020年,境外机构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破了1万亿人民币。
但是,在2020年底、2021年初的时候我们就讲,中美利差这种历史新高的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在基准的情形下,即便是美联储在2021年不会加息,但是由于经济企稳、通胀上行,美债收益率仍然有可能会走高,中美利差收敛,这一点我们猜对了。即便去年大部分的时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没有什么动作,但是受到预期的影响,市场利率是走高的,美联储的缩减购债是从11月开始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央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而且财政货币政策的错位,在2021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为 “两会”如期召开,没有出现2020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市场利率是往下走的。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去年中美国债收益利差全年收敛了将近100个基点。在这种情况下,境外虽然仍然在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但是增持的量只有7500亿元,比上一年减少了30%。即便加上陆股通项下的北上资金净流入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但是二者合计,债券通+股票通的北上资金的净流入仍然比上一年减少了8%。
从二阶导数来看,这在边际上对人民币是偏空的。当然这仍然没有改变外资大量流入中国这样一个基本的态势,所以对人民币汇率也可以说是利多,但是边际上是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在去年下半年,市场普遍的预期,由于稳增长的压力加大,所以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宽松,中美货币政策会重新错位,这在一定意义上对人民币汇率是偏空的。
第五个因素美元指数。前面我们也提到了,2020年人民币升值,主要不是因为市场供求,主要是因为美元先涨后跌,从3月底破了100以后,然后开始逐步回落,到年底全年跌了6.7%,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当时有很多人也是线性外推,说美联储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采取了零利率加无限量宽的政策,所以美元可能进入了中长期贬值的通道。激进的观点认为,美元指数在2021年会从90附近跌到80,由此倒推说人民币对美元会升破6。
实际上我当时就讲,这个观点不对。为什么不对?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避险情绪对美元的支持作用会减弱,但是在后疫情时代,美元的强弱是取决于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的速度。去年明显的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全球经济复苏,但是复苏分化,这个分化体现在发达国家恢复比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快,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的经济复苏比其他的发达国家快。
在这样一个背景的支持下,由于美国经济率先复苏,通胀上行,货币紧缩预期,吸引了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所以美元指数去年不但没有下跌,反而从3月份开始震荡升值,全年累计涨了6.7%。在8月份以前,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的走势是跷跷板效应,基本上现在人民币汇率随着美元的涨跌,呈现W型的走势。但9月份以后我们讲了,由于贸易顺差的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出了独立行情,美元强人民币更强,全年人民币汇率指数涨了8%。前11个月,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涨了3.9%,其中10月份和11月份两个月累计涨了2.7%,这两个月年化人民币汇率指数涨了将近20%。 这就是为什么在去年的11月18号,央行再度发声提示,偏离程度和偏离量成正比,12月9号央行再度出手,提高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对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进行调控的重要原因。
当然可能有人讲,人民币对美元只涨了2.3%,人民币汇率指数涨了8%,所以人民币仍然很强。但是我们为什么说我们猜对了?我们说人民币汇率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我们讲的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我们说人民币汇率破6,讲的是人民币对美元破6。所以,我们讨论问题一定要统一讨论问题的基础,不要偷换概念。如果我们说讨论多边汇率,那我们肯定错了,但是通常我们不会去讨论多边汇率,我们讨论的是双边汇率。
第六个因素金融风险。在2020年底,我们就提示,要关注外部和内部的金融风险。确确实实在2021年,金融风险有部分兑现。外部风险主要体现在一季度,由于美债收益率飙升,引发全球股市巨震还有部分新兴市场的缩减恐慌,导致3月份的时候境外投资者净减持境内人民币债券,陆股通项下的北上资金净流入也腰斩,这是外部风险。
更多的去年金融风险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体现在内部风险的释放。受监管政策调整和房地产公司债务违约的影响,7月份以来,外资机构加大了抛售海外中概资产的力度,这个令人民币汇率承压。前11个月,银行代客的涉外人民币收付顺差275亿美元,而2020年同期的时候是逆差712亿美元。为什么这反映了偏空的压力呢?如果说人民币对外净流出,是因为中国对外的人民币负债增加,人民币对外负债增加,从国际收支口径来讲,就是资本流入,是有助于的。 反过来,净流入的时候意味着什么?我们对外的人民币净负债减少。而且,在给定银行代客涉外收付差额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的顺差越大,意味着外汇的顺差就越小,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
第七个因素大国关系。我们在2020年底的时候,对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视,说大国博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从贸易平衡问题转向结构问题,从关税冲突转向规则之争,从双边转向多边,从经贸领域转向其他领域。这些事情确确实实在2021年发生了。但是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可能市场已经认识到了大国博弈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对此出现了审美疲劳。至少从国际外汇市场来看,不论中美关系出现改善还是恶化,基本上没有任何反应。
境内的外汇市场,边际上可能对一些利好,中美对话,可能有一些反应,但对利空,比如说中概股上市门槛收紧、出口实体清单扩大等等,境内外汇市场也没有反应。当然,股票市场对此有些反应,好像是越进实体清单的上市公司,股价涨得越好。股市还有反应,但是在外汇市场没有反应。
2021年中国人民币升值进入了第二年,对升值预期的管理和调控,成为了政府部门一个重要的内容。去年多次发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为什么会对升值进行管理?很重要的原因,前期的时候人民币升值主要表现为对美元升值,对企业造成了财务冲击。我们企业出口以后,等收到外汇,很可能这一个时期人民币升值,就造成了汇兑损失,侵蚀了它的利润,这是刚开始。最近一段时间主要表现为人民币的多边汇率加快升值,这个引发了出口竞争力的隐忧。
当然,即便中国采取了管理,对这个事情也要客观评估,实际上政策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因为央行尽管对预期进行管理和调控,但是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尊重汇率由市场决定,而且很多政策措施信号作用大于实质的效果。
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要关注七个方面的因素,根据对2021年的回顾,研判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我们把问题简化了,只要关注五个方面的因素,把疫情防控和大国关系去掉了。为什么?因为疫情防控主要是反映在对经济复苏还有出口前景的影响,所以没必要单独列出。大国关系主要反映地缘政治风险,它有可能会影响美元走势,所以我们把它简化了。为什么我们要回顾,要复盘,就是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研究框架,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
对于出口来讲,现在市场还是2020年底的观点,就认为随着疫苗的接种,全球经济重新开放,中国出口订单流失的风险增加,出口高增长的态势难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出口景气能不能维持,关键取决于全球疫情的演变。如果疫情持续的时间长,那么我们的出口景气可能延续的时间更长一点,如果持续的时间短,那么出口景气可能会更快的结束,所以这也取决于不同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会减弱,但是中国仍然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贸易顺差,这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有支持作用。但是我们要提醒大家,贸易顺差大,并不意味着经济运行好。因为贸易顺差大,反而意味着国内需求不振,整个经济可能是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实现均衡。尽管贸易顺差大,但是如果经济整体运行或者稳增长的压力大的话,对市场预期也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比如,2019年贸易顺差也扩大了,但是当年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因为大家认为那个时候贸易顺差扩大是反映了衰退型的顺差扩大。所以2022年的出口景气取决于全球疫情演变,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会不会有支撑作用,也取决于市场的情绪,特别是对经济复苏的判断。商务部已经多次谈到了,中国在2022年的稳外贸的难度前所未有,“三多三少”,现在又变成了“三缺四升”等等,总体来讲就是2022年的外贸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这是外贸。
中美利差,现在很明显的,美联储会加快货币紧缩的进程,在11月份正式启动缩减购债,12月预期会议上说,1月份可能会加快购债进程,甚至暗示2022年可能会多次加息。在1月6号的时候,发布了12月份的会议纪要,显示在会议上还讨论了大家“谈虎色变”的问题,就是考虑缩表。本来大家认为缩表这个事情应该是在加息的后期才会讨论,但是没想到由于通胀的压力越来越大,持续爆表,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已经落后于市场曲线,不得不加快紧缩的步伐。
中国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一系列的操作,包括最近LPR的利率如期下调,显示为了稳增长,中国央行会采取稳健略偏宽松的政策,这会进一步收敛中美利差。实际上新年伊始到今天为止,到1月20号,十年期的中美利差已经收敛了30多个基点,跌到了100以下到90附近,这会减缓外资的流入,甚至不排除阶段性可能会引发资本的流出。从积极的方面讲,会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但是也不排除个别时候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贬值的压力。
金融风险仍然表现为内部和外部的金融风险,这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也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外部金融风险来讲,2022年可能会存在三个挑战:货币宽松不如预期;经济复苏不如预期;疫情防控不如预期。这有可能会打压市场情绪,引起全球资产价格的调整和部分新兴市场的缩减恐慌,这将考验人民币是风险资产还是避险资产。 人民币到底是风险资产还是避险资产?关键取决于风险来源是什么。如果这个风险来源对中国来讲,那是中国的优势项,那有可能就体现了人民币资产的避险资产的特性。如果它也是中国的脆弱项,有可能也会引发中国的联动调整。另外就是内部风险,在经济下行、改革攻坚的背景下,国内一些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释放,这会影响市场的风险偏好,引发投资者的风险重估,这对人民币汇率可能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四个就是经济复苏。2021年中国经济年8.1%增长,中国增速在2021年进一步回落,美国也是回落,但是美国回落的幅度比中国要小。现在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大概是5.1%,美国经济增长3.7%。中美经济增速的差异在2022年,应该是1.4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是什么概念?这是1990年以来,中美经济增速差异最小的年份,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复苏的领先优势,在2022年可能会进一步消退。
给定其他的条件不变,对人民币汇率是一个偏空的影响。当然它不一定必然导致人民币贬值,关键取决于什么?有时候市场是买消息、卖兑现。如果市场最后认为,中国经济通过政府采取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复苏前景改善,那不排除下半年虽然中国经济可能会是低于6%的经济增长,但是市场觉得中国经济企稳了,复苏前景改善,是可持续的,那说不定对人民币汇率会重新转为利多。还有一个中国经济往下走,海外的经济特别是美国的经济也往下走,复苏也是弱于预期,这对人民币汇率也会形成利好。
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汇率是什么?是两种货币的比价关系,汇率取决于基本面,但是消息面或者市场情绪对汇率也会有影响。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美元指数。根据人民币汇率的定价公式,人民币和美元是一个跷跷板的效应,美元强人民币弱,美元弱人民币强。2022年影响美元走势的因素也是多空交织,在2020年年底的时候,市场主流观点是看空美元,但是经历了一季度的美元止跌反弹,第一个季度美元就反弹了3%以上,市场对美元在下一阶段的走势极度分化。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分化会延续到2022年。我们千万不要用2021年的影响美元走势的因素,来研判2022年美元的走势。
从利多的因素来看,由于通胀暂时论被证伪,美联储有可能会加快货币紧缩,这是利多美元的,利差驱动。如果说全球疫情持续发展演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包括大国关系有新的变化,这都有可能会刺激市场避险情绪,有可能会进一步推高美元。避险驱动,这也是利多美元的因素。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可能利空美元的因素。2021年,全球经济在复苏,但是复苏分化,发达国家领先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又领先于其他的主要经济体。在2022年,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也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也会追赶,美国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走势的分化会趋于收敛。
如果其他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其他央行也可能会加快货币紧缩的进程,货币进程的分化也会趋于收敛。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就是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和欧央行的货币政策的动向。大家可能注意到,新年伊始,美元指数不但没有走强,反而出现了回落,最近一段时间美债收益率上得很快,货币紧缩的预期也比较强,但是为什么美元没有走强?有一种说法,就是现在市场有可能在抢跑,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货币政策也开始紧缩。所以市场有时候是会超调的。
预计2022年的外汇政策仍然会是三个方面的组合,一个是增加汇率弹性。为什么要增加汇率弹性?恰恰是因为汇率灵活以后,它有助于释放升值压力,避免预期的积累。恰恰是汇率僵化,大家都认为它要升值,你不让它升值,市场反而会出现压力。不要看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已经进入了第三年,但是由于汇率弹性的增加,市场上并没有很强的升值或者贬值的预期,而且升贬值的预期是交替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这两年当局并没有出台新的资本外汇管制的措施,只是对宏观审慎的政策做了一些微调。
第二方面的措施,会有序扩大金融双向开放,特别是要拓宽资本流出的渠道。为什么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现在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金融开放在前些年有所扩大,跨境资本流动占银行代客涉外收付的比重越来越高,但是在银行代客结售汇里面,贸易结售汇的占比反而在提高。它在代客收付的占比是下降的,从60%多下降到50%多,但是在代客结售汇的占比反而是上升的,已经占到了银行代客结售汇的将近75%。 在这种情况下客单交易是以贸易为主,自然而然的就是贸易顺差,你怎么风险中性结果也是外汇供大于求。所以我们应该要扩大资本流出,特别是购汇性质的资本流出,这样才能够起到对冲贸易结售汇顺差的效果。如果外汇形势没有大的变化,预计在2022年金融双向开放会有新的进展,特别是控流出方面会有一些新的举措。
第三个就是汇率预期的管理。实际上任何政府都会对非和议的价格波动进行管理。比如去年3月份的时候,美债收益率飙升突破了1.7%,4月份以后美债指数回落,大家都说是美联储跟市场沟通,平息了市场的紧缩预期,所以美债收益率回落。当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3月份以前,美联储购债不太积极,只买了美国新增国债的30%、40%,但是在4月份以后的一段时间,美联储新增国债相当于同期国债新增额的100%以上。 最近一段时间为什么美债收益率走得很快?我看了一下数据,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为止,美联储新增持的国债,仅相当于国债新增的10%、20%,又回到了去年年初的情况。如果美联储不买债,市场上的需求有限,供给还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美债收益率自然往上走。
中国也是一样的,中国从1994年开始就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所以对负和议的人民币汇率过度的升贬值进行调控,是预期之中的。当然这种调控更多的还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如果市场出现了汇率的双向波动,预期的分化,这种调控和管理的力量自然就会减弱。但如果极端的情形出现,央行还是会及时干预,除了发声以外,可能还会采取一些具体的调控措施。
最后有几点结论:第一,任何时点上,影响汇率升贬值的因素都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千万要避免先有观点再有论据,打哪儿指哪儿。如果是这样,一定会选择性的忽视另外一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出现误判。而且这种汇率升贬值的影响因素是此消彼长的,就是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的。
第二,从政策上来讲,没有不痛的选择。人民币汇率不论涨跌都是有利有弊的,应对汇率超调的政策选择也都是有成本的。不论是不让人民币升还是让人民币升,都是有利有弊的;不论是采取控流入还是控流出的措施,它也是有利有弊;或者用外汇储备干预,也是有利有弊的,最大的弊就是有可能会重新引发货币操纵的指责,会恶化对外经贸关系。
第三,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看到人民币汇率持续单边升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反映了多重利好共振的影响,所以方向比较好判断。2021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出现了W型的折返跑的走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外部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比较多。预计2022年这种多空因素交织会继续存在,所以人民币汇率应该会继续保持双向波动的走势。我们特别要警惕,当人民币汇率升值进入第三年以后,大家对升值过于偏执,忽视了市场或者政策的力量纠偏可能引发的汇率调整。
第四,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开始调整,总体上对中国的影响有限,中国货币政策对内优先,也不会受到其他央行货币政策的掣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或者跨境资本流动不会出现波动,不会出现反向的变化。所以,相关的市场主体应该立足主业、强化风险中性意识,对对外经贸往来和投融资安排要提前有所准备。
本文原发于网易研究院
(本文作者介绍: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