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人寿?白涛首次亮相,给出解答

2022年01月26日18:45    作者:俞燕  

  意见领袖丨俞燕

  126日,白涛首次作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党委书记,出现在中国人寿2022年度工作会议的主席台上。

  12天前的114日,中组部有关负责人来到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中国人寿中心大厦,宣布了白涛的这一新身份。时隔五年零四个月后,白涛以回归的方式,重新回到中国人寿年度工作会议的主席台上,可能会发现台下既有久别重逢的老同事,也有很多年轻的新面孔。

  如今白涛面对的中国人寿和保险业态和监管环境,与2016年其离开时的情形,已有了不小的变化。

  2016年的中国人寿,合并营业收入达到6970亿元,创下彼时的历史新高,合并保费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合并总资产(不含广发银行)达到3.36万亿元。旗下的寿险公司保费突破4000亿元;财险公司保费接近600亿元;这一年成功入主广发银行;资产公司受托管理系统内资产2.36万亿元;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三项资格累计管理资产规模突破3500亿元;海外公司标保和首年保费均位居香港市场第一位。

  六年后的中国人寿年度工作会议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人寿集团合并营业收入则首次迈上1万亿元的新台阶,合并总资产突破5.7万亿元,合并管理第三方资产超过2万亿元。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200亿元,财险公司保费收入915亿元。海外公司一年新业务价值率连续两年超20%

  2021年,中国人寿旗下的寿险公司的赔付金额达546亿元,受理获赔率99.65%两项指标皆位居首位。财险公司的赔付金额达581亿元,受理获赔率99.93%。两者相加,相当于2021年中国人寿集团平均每天为其客户办理赔付近3.09亿元

  变化的不仅仅是各业务服务指标,还有内外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发、国内外经济形势承压的两年间,越发内卷的保险业里,弥漫着种种焦虑的情绪。

  英国演说家、畅销书作家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黄金圈法则The Golden Circle)。按照该法则,普通人通常首先考虑的是做什么(what,而一个成功者或成功企业的掌舵人,则首先考虑的是其内核层为什么(why的问题。

  作为唯一拥有金融与实业双重历练、横跨四大领域的国有险企高层,白涛带着跳出保险看保险的经验回归后,会为中国人寿带来什么样的战略,亦令业界充满期待。

  对企业来说,要么进化、要么僵化,二者必居其一,所谓进化就是与时俱进,在时代的潮流中变革自己

  新时代中的中国人寿,如何消化历史包袱,在变革中育先机、开新局?

  黄金圈之一:为什么还要转型

  从2003年重组改革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中国人寿集团已经历了六任掌门,在不同发展阶段实施了不同的战略,实现了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

  从最初的要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小目标,到如今成为世界500强榜单中的32(截至20218月),位次的上升,也意味着距离国际一流金融保险集团的远景目标更近了。

  从5.7万亿元资产体量的规模上来说,中国人寿已进入全球保险集团前列。作为保险行业的“压舱石”,中国人寿不仅改革发展已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其积极投身服务国家大局的意识举措也早已是行业的典型。

  例如,中国人寿一直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为经济社会提供风险保障537万亿元,直接投资规模近3.5万亿元,银行贷款余额2万亿元。全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投资规模2.44万亿元,贷款增量1000亿元;积极服务绿色发展,绿色贷款余额增长50%,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和首支绿色认证低碳产业基金。

  此外,面对老龄化社会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国人寿全力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升级“扶贫保工程”,完善“一个国寿、一揽子帮扶”模式。近五年来,累计为2.57亿人次老龄人口提供保险保障,累计赔付支出超48亿元。

  不过,市场永不眠,没有哪个企业会在发展中一直保持高枕无忧。只有与时俱进,方能一直保持行业优势。

  如今的中国人寿,面临的市场与当年已大有不同,仅是保险集团主体的数量已增至13。各家公司在业务布局上各施其招,确立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在综合经营层面的竞争也更加深入和激烈。在马太效应之下,第一梯队的公司亦加速分化。

  尤其是,在疫情已持续两年、至今仍未见终局的形势之下,保险乃至整个金融业态已随之发生巨变。无论是产险还是寿险,健康产业还是养老产业,颇有笳鸣马嘶乱争渡金河水之状。

  与此同时,监管环境亦发生巨变,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监管框架日益完善。随着金控监管新规和《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政策的陆续出台,对保险集团和综合经营的监管进入深水区。此外,财政部对国有金融机构的管理亦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亦深入推进。

  作为老牌保险集团,中国人寿虽有先发优势,但在当下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逻辑已发生重大变化之际,亦需寻找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无论是一体化综合经营,还是数字化转型,无论是负债端革新,还是资产端服务实体经济,中国人寿都还有最后一公里要走。尤其是,如何在世界500强中继续保持综合实力的更高位次,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人寿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作为目前唯一一位在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两大集团皆有任职履历、同时还是唯一执掌过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的险企高层,白涛如今对于中国人寿乃至保险业的理解更加深刻。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坚持前瞻谋划、系统思维,稳增长、稳地位,控成本、控风险,着力提高党建引领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协同发展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白涛表示。

  白涛看来,或许唯有如此,中国人寿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黄金圈之二:转型之路怎么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与十三五相比,时代的大格局和时代内涵已发生重大变化。如中央高层所言,这是一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就保险业而言,如今早已从重规模扩张进阶到高质量发展阶段

  何谓高质量发展?根据2019年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保险机构要回归风险保障本源,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精准高效满足人民群众各领域的保险需求,完善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金融产品体系,同时还要精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人寿在70余年的改革发展,一直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融入国家大局,这是其作为金融央企的发展中轴线,亦是其转型发展的指引。

  不过,随着保险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无论是中国人寿还是保险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都面临多重挑战。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人寿需要在什么样的新战略支点之下转型与发展?曾执掌实业集团的白涛,对于实业经济的运行规律以及金融服务需求,有更深切的感受。

  白涛指出,中国人寿要加强形势研判,认清时与势,分析危与机,服务新发展格局,扎扎实实办好公司的事。

  作为中管金融央企,中国人寿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离不开“稳”字。稳健一直是中国人寿的风格。在新格局之下,中国人寿的“稳”字有了新涵义:

  一是稳增长,即:要保持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稳中有增;二是稳地位,即:要确保市场份额稳定、市场领先优势稳固。

  转型与发展的底层保障则来自两方面:一是控成本,即:要降本增效、量入为出,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控风险,即: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之下,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人寿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未来的转型与发展的方法论条理清晰:

  其一是提高党建引领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将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其二是价值创造能力:强化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导向,推进各板块形成结构优、效益好、业务强的发展格局;

  其三是提高协同发展能力:持续强化集团“一盘棋”意识,把综合金融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胜势;

  其四是提高数字化运营能力:推进经营管理全过程数字化,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为促进集团运营效率变革创造条件;

  其五提高产品服务创新能力:构建高品质产品服务供给体系,培育中国人寿发展新动力。

  黄金圈之三:谋划“一体化”新局

  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集团的核心功能在于资源整合,而这种资源整合要着眼于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

  商业生态理论之父詹姆斯·穆尔(James Moor)曾提出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在金融业尤其是保险业,建立金融生态圈亦成为当下的一种发展模式。无论是第一梯队的平安还是第二梯队的泰康,都在打造各自的金融生态圈。

  自从2006年提出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集团化发展战略以来,中国寿的综合经营矩阵已蔚然成形,上下贯通、条块结合、责权清晰的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

  在国内的13家保险集团乃至所有金融集团中,完整地布局了银行、保险、投资三大板块、构建金融闭环的并不多,中国人寿是其中一家。自从2016年中国人寿成为广发银行单一最大股东,三大板块的联动效应,才开始真正地发挥出来。这也使得中国人寿深化一体化建设,有了更畅通的协同通道。

  2021年以来,中国人寿的综合经营持续升级,综合金融试点稳步推进,无论是在资产端、产品端还是客户端,保险、投资、银行三大板块协同联动、互促互融进一步深化。

  随着广发理财子公司开业和国寿投资公司获得资管牌照,中国人寿旗下的金融主体更加多元,打造金融生态圈的底层基础和运行逻辑更加坚实,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模式亦日成熟。

  不过,从目前的保险业态来看,几大保险集团都在谋求在业务协同之上,实现基于保险主业的服务链、价值链、产业链的贯通。从这个层面来说,中国人寿的一体化改革尚有“最后一公里”。

  基于此,在下一步的改革中,中国人寿的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业板块各自肩负使命。比如,保险板块要强化市场对标,在回归保障本源上引领行业。

  投资板块要以提升投资收益为核心加强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

  银行板块上的广发银行要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其他板块要围绕服务主业、延伸主业,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能力,为提升集团整体价值贡献力量。

  白涛指出,中国人寿要加快推进一体化建设,要增强大局意识,加强总部建设,规范集团职级体系,加强技术保障等举措,建立健全促进集团综合金融潜能发挥的重要机制性安排

  同时,中国人寿要着力持续推动产品服务升级,健全产品开发迭代机制优化客户服务投入机制,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产品服务供给体系。

  在如今的数字经济,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中国人寿构建一体化格局,实现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作用。

  中国人寿年度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要全力推进共建共享系统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孵化机制,加快推动集团内数据融合融通,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在中国人寿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中国人寿一体化改革将向布局的广度、融合的密度、协同的深度进一步推进,一体化或将成为新时代的中国人寿的新标签。

  图片:中国人寿、网络

  (本文作者介绍:“喻观财经”创始人、资深财经媒体人。长期观察和研究金融领域。)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