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庚南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起,共同富裕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共同富裕的号角吹彻神州大地。浙江在行动,全国各地也都在行动。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金融的作用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发挥金融杠杆对实体经济的撬动作用,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源配置功能,通过资金的驱动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资基础;需要通过发展普惠金融,为社会成员依法合规致富提供金融支撑,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但金融有金融自身运行的逻辑。金融业如何深刻领会共同富裕的内涵,找到金融逻辑与促进共同富裕的耦合点、发力点,则是问题的关键。
共同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其最直白的内涵,就是社会全体成员都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富裕”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它反映的是社会对财富的拥有、社会成员生活丰裕的程度,因此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而“共同”反映的是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富裕实现的范围,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实际上包括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个维度的协同。“富裕”就是要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追求效率中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共同”就是要在追求公平中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消除两极分化,缩小区域、城乡和收入三大差距,切好社会财富的“蛋糕”,维护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
当然,政府或监管者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塞红包”,——红包永远不会促进富裕,而应同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赋予每一个社会主体均等的追求富裕的权利与机会,而不是相反。
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
金融就是资金融通,就是为需要资金且有偿还意愿与能力的实体(包括个体)提供资金,为其提供金融杠杆,助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目标。简言之,就是通过资金融通帮助实体(或个体)创造财富,实现致富。从这种意义上,金融就是致富的手段或路径,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共同“语言”就是“富裕”。
但是,金融本质上是以资金为媒介,对社会资源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的再配置,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其自身也在资源再配置活动中体现资金的价值,实现资金的循环,获取资金的价值回报。这就意味着,金融活动的背后是资本逐利的驱动,金融运行的逻辑不仅要遵循商业可持续(即资金借贷的循环与归流),而且某种程度上还受资本的驱使,在对社会资产再配置中听命于资本趋利避害、追求高回报的本能。不同的资产配置方向、模式,会带给资本不同的回报,也因此带给金融不同的回报。
正是因为资本逐利性的趋势,金融资本在实际运行中的选择会导致社会资产配置的分化,出现金融资源供给的马太效应。而这种马太效应及其形成的金融杠杆率高低势必推动社会财富的分化。从这种意义上看,金融服务的方向与共同富裕的方向又存在固有的矛盾性。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可见,“富裕”是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共同点;“共同”则是二者容易产生分歧之所在。这或是实践中金融业在促进共同富裕时无法回避的共同困惑。如何辩证地看待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矛盾,寻找二者的契合点,这将是金融业推动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根基。任何刻意回避二者矛盾的实践,都可能流于形式主义。
努力增强金融促进富裕的动能,为所有希望通过合法合规渠道创业致富的市场主体提供金融赋能,消减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不科学、不合理可能带来的贫富分化,努力维护微观市场主体致富的机会,降低其致富成本,应是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
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
从宏观上看,促进共同富裕,核心是要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推动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微观角度看,就是要打破资源配置不均衡对共建共享的制约,让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追求富裕的权利,并平等地享有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基本路径就是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两大维度。
从紧扣共同富裕物资基础出发,我认为关键要在四方面发力:
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夯实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共同富裕社会“硬基”,是促进社会公共基础服务的前提。无论是能源、交通、通讯还是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都是共同富裕社会美好生活品质的保障。
二要加大对制造业金融支持,为共同富裕社会高品质生活提供物质支撑。制造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也是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入场券”。以新产品、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为内核的现代制造业,不仅赋予共同富裕社会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内涵,还将极大地拓展就业空间,成为“提低扩中”的重要引擎。
三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为共同富裕提供内生动力。科技是促进共同富裕的第一生产力。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备是新基建,还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四要加大对生态环境发展领域的金融支持,为共同富裕社会打造优美健康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对共同富裕更高层次的追求。
从分好蛋糕的角度,就是要发展普惠金融,实现金融服务均等化,保障市场主体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维护市场主体致富机会的均等性, 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成员合法合规致富提供金融支撑,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一是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因此是共同富裕的攻坚领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环节,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起点和根本路径。
二是通过强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提高其金融服务可获得度和服务满足度,推动“提低扩中”。
三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正常、适当、合理金融服务供给,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既包括信贷需求,也包括理财投资方面的合理需求,需要金融部门提供充分的渠道、适当的产品。在规范理财行为的同时,促进金融创新,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合适的理财产品。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要通过适当性管理,避免居民财产性损失。
四是通过发挥信托、保险功能,构建和完善社会托底“工程”,推动橄榄型社会发展。作为财产转移的一种形式和金融机制,信托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无疑可以发挥多重功能,通过鼓励发展慈善信托,实现调高补低,促进第三次分配。
五要通过维护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好人民财产安全。这应该是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底线思维。唯有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好其财产安全,才不至于在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方面做“负功”,才能守护好共同富裕的成果;唯有维护好其合法权益,才能维护其合法致富的机会,最大可能降低其致富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共同富裕问题上,我们需努力走出简单的语意困境,即把共同富裕简单等同于物资生活的富裕,或者简单理解为贫富差距的缩小。金融业促进共同富裕,推动“提低扩中”的路径不仅仅是帮助民众增收,还有另一条更实际的路径,就是让利于民。比如,按照互惠互利原则,通过提高风险定价水平最大可能降低企业、居民贷款利率。
其实,金融业促进共同富裕的路何须舍近求远?路就在脚下。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