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两年了 美国算盘终落空 离了中国 这事为什么就不行?

2022年01月17日09:03    作者:叶檀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叶檀

  全球感染人数最多的新冠疫情仍未结束。

  目前,大家关注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另外两个问题:

两年过去了,美国为什么没有形成抗疫产业链?

我国新冠检测试剂盒全球第一,原因何在?

  两年过去 疫情仍在 美国没有形成抗疫产业链

  有个问题萦绕在大家心里:

从2019年12月开始,两年抗疫,美国当初所说的做实产业并没有实现,为什么没有形成抗疫物资的产业链?

  中国是口罩、试剂出口全球第一大国。

  新冠感染率直线上升,奥密克戎毒株肆虐,中国产业链的优势再次突显。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止当地时间1月14日21时,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6489.7万,死亡病例逼近85万。过去7天,累计新增确诊病例突破550万,7天日均死亡病例达1717例。

  奥密克戎是传染的主凶。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截至1月8日的当周,美国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在新增病例中的占比高达98.3%。

  不仅美国,各国都在接受严峻挑战。

  从1月4日到9日,英国一周平均日确诊病例约18万例;1月8日,澳大利亚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0万例,连续多日刷新纪录。

  1月20日,正值拜登政府执政一年。

  作为执政重头戏的抗疫,没有取得根本进展,疫情热点地区扩散,从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向西部和中西部州转移。

  拜登政府宣布,加大对病毒检测试剂的供应力度,鼓励民众佩戴N95等高防护性口罩。

  从1月19日开始,美国民众可登录专门网站免费申领快速检测试剂,每户家庭限领4份,如果每户家庭都要领取,需要几十亿份的试剂盒。

  突然需要试剂盒,哪里能提供?中国。

  检测没有尽头,谁能长期提供?中国企业。

  检测试剂盒脱销、检测能力不足。

  太平洋两岸的蝴蝶翅膀,扇动了市场,相关板块热火朝天。

  1月14日,A股以中药、新冠检测为首的医药产业链标的全面爆发,霸屏涨停榜,10余股20%涨停。

  当天盘前,九安医疗公告,其美国子公司又签下日常经营重大合同,金额高达81亿元,九安医疗近2个月收获27个涨停。

  成为全球检测盒短缺、出口增加的最直接的受益者。

  全球检测试剂盒为什么不足?欧美提供不了?

  试剂盒不足是全球现象。

  表现为,市场价格上涨,相关国家全球紧急采购,检测预约困难。

  2021年夏,拜登政府与美国两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克罗格(Kroger)以及线上商业巨头亚马逊公司签订协议,以政府补贴的方式,约定以14美元(约合人民币89.3元)低价出售雅培(Abbott)公司研发的BinaxNOW检测试剂盒。

  这个试剂盒通常包含两剂快筛,在美家庭使用最广。

  低价协议在2021年12月到期,沃尔玛此前表示将会把售价提升至19.98美元,克罗格的售价提至23.99美元,亚马逊暂时没货。

  在部分市场上,价格翻了几倍。

  试剂盒供应不足,原因有三点:

  1、尖峰时刻到来  奥克密戎传染性远超以往

  奥密克戎在全球的传染力远超德尔塔,呈指数级增长,迎来检测盒使用量的尖峰时刻。

  这种情况下,难以有充分的供应。

  打个比方,我们的高铁是按照常态人流量准备的,进入春运这样的尖峰时刻,就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但考虑到经济成本,高铁不可能按照春运期间一样准备运力。

  储备检测试剂盒也是如此,并且,检测试剂盒不是黄金,他会过期。

  在2021年三季度前,口罩、试剂盒的准备是按照德尔塔常态感染率准备的。到2021年年尾,情况突变。

  截至2021年年底,奥密克戎登陆美国全境,美国的检测规模提升了四倍,导致短期内供应严重不足。

  预计未来检测人数、感染人数还会大大增加。

  华盛顿的一家研究机构预测,美国当前经历的这波疫情高峰期,恐怕要持续到一月底才会出现拐点,在最高峰的时候,单日新增病例数将高达280万例。

  这会形成一个循环:

检测越多,显示的感染人数越多;感染人数越多,检测也就越多。直到从峰值下降。

  越是强调群体免疫的国家,增加检测的时候,感染人数就会上升。那是因为,发现的人数上升了。

  2、2021年的疫苗乐观预期,让各方放松了警惕。

  2021年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尽快大规模接种疫苗,有望实现新冠流感化。

  既然情况如此乐观,试剂生产商不敢扩大生产,主要生产商雅培公司甚至一度关闭了试剂生产线,免得到时候血本无归。

  但“奥密克戎海啸”来袭,需求上升,各公司临阵磨枪扩大定单和产量。

  雅培公司称,预计1月将生产7000万份试剂,将迅速把产能扩大到每月1亿份。

  另一大生产商Quidel表示,该公司的新工厂将达到每年6亿剂的产能。

  但是,不够。

  1月4日,拜登政府宣布,在联邦层面采购多达5亿份的自测试剂,天上掉大单,全球厂商哄抢。

  从1月15日开始,美国政府将正式实施新冠快速测试计划。

  《券商中国》援引CNBC最新报道,美国政府免费向民众发送的快速检测试剂(抗原试剂),月需求量或将达到26亿剂,涉及的采购金额料超百亿元美金。

  成本由保险公司承担,从1月15日开始,私人健康保险公司将被要求为他们计划中的人,每月支付8次家庭新冠检测。

  有人会问,国内为什么不用家庭检测试剂盒?

  国内主要是到核酸检测点进行检测,用的是核酸试剂,美国人除了去检测点,从2020年4月开始,可以购买在家中使用的快速检测试剂盒,用的是抗原检测。这有点像早孕试纸,测出来结果呈阳性,再去医院。

  两条技术路径与抗疫路线,一个是靠检测点,动员社会力量,准确率较高;另一个前期由检测点和家庭自行测试,有结果后,再动用医疗力量。

  不管哪条技术路径,使用的试剂盒不同,但检测的试剂盒并不可少。

  尖峰时刻加上短期供应不足,是最近新冠概念股疯狂的根本原因。

  3、新冠检测试剂盒通过审批 难

  企业生产的新冠快速检测试剂盒要参与美国政府的招标,必须要有美国FDA的EUA(应急使用授权)。

  制造试剂盒的厂商要向美国疾控中心证明,自己的产品具有95%以上的检测合格率。

  英国即使实行登月计划,大力推行本土企业生产检测试剂盒,但只有一家通过了英国政府的“新冠检测装置审批”。

  上述三大原因,导致全球新冠测试盒短期内供应严重不足。

  满足供应,是中国企业的强项。

  中国抗疫产业链  弹性与供应链强

  抗疫中的口罩与检测试剂盒,刚好是中国的强项。

  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不需要太强,外加齐备的产业链和一定的工艺水平。

  口罩上游需要化工业的熔喷布、需要机械行业的口罩机等,相比印度等国家,中国的化工、机械行业更发达。

  2021年年初,《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估计,全球每月使用和丢弃1290亿个口罩和650亿个一次性手套。

  2021年年初,中国一天生产口罩55亿只,相当于日本一年的产量,每天为全国人口提供4只口罩,出口2只,还有2只。

  地球人每天佩戴的口罩一半以上是中国生产的。

  产能是怎么出来的?

  2020年疫情爆发,比亚迪出动3万多工程师,用3天时间画图纸,7天时间就做出了口罩机。

  口罩核心原材料,过滤熔喷布,从2万一吨,涨到了70万一吨,还买不到,比亚迪花了3周时间,造出了熔喷布,两个月后,比亚迪每天可以生产1亿只口罩,三个月后,成为全球最大口罩工厂。

  还有燕山石化等企业,熔喷布问题几个月内解决。

  中国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建设起来的口罩产能,让人叹为观止。

  让印度做,产业链不完善,让美国自己做,成本太高。看来看去,中国做,最合适。

  2022年,轮到了新冠检测试剂盒。

  用e公司的数据,目前,全球的新冠快速自测试剂盒主要供应商是中国。

  我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中国新冠抗原试剂主要销往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希腊。其中德国11月进口13.08亿元,环比增长179.24%。英国和美国进口量居第二、第三位,进口量分别达到7.15亿元、3.46亿元,分别环比增长27.58%、179.24%。

  已经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有三家,九安医疗、东方生物和艾康生物3家企业。

  根据九安的检测试剂盒来看,其大致可分为这几个部分:

  试剂盒所需要的产业链比口罩更多。

  2021年11月7日,九安医疗公告,九安医疗美国子公司iHealth Labs Inc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获得(EUA)。

  2021年12月30日,东方生物公告称,公司的客户SIEMENS HEALTHINEERS(西门子医疗)的“CLINITEST”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自测试剂,于北京时间2021年12月30日取得FDA EUA紧急使用授权。

  艾康生物是一家非上市公司,该公司官网显示,目前,Flowflex™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已获得了美国FDA,EUA、欧盟CE、澳大利亚TGA等多个权威机构的授权。

  另外一些试剂企业,虽然没有获得美国EUA,但出口到了欧洲、美洲等地区。

  在这些企业的背后,是这样的一组数据支撑: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美国的实体清单测出了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含金量,疫情期的口罩与试剂供应链,测试出了中国产业链的含金量,以及中国企业的全球渗透能力。

  获得EUA资质的企业,都需要在当地设立子公司。

  正因为产业链水乳交融,外资继续在中国大规模投资。

  1月13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介绍,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9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折合1734.8亿美元,同比增长20.2%;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产业链发展,经受住了考验。

  说一句题外话,从弥补供应缺口的角度,从口罩产业链的市场表现看,在高位维持了几个月。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财经创始人,华鑫股份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梁晨婕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抗疫产业链 美国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