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渐归常态

2021年12月21日16:45    作者:连平  
  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5%~5.5%之间。这一增速与当前经济运行各项指标预期相匹配,也符合“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对GDP年均增速应至少达到5%以上的要求。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连平

  2022年,受疫情、高通胀、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上升。然而,中国经济却可能稳步向好。政策推动下基建投资加快,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复苏,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筑底;消费将稳步恢复;出口增速边际放缓但仍可能维持高位。PPI-CPI剪刀差可能在年中出现反转。物价虽有上涨压力,但仍处于可控范围。

  2022年,中国经济实现5%以上增长应该没有太大悬念,即将逐步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但也不能忽视当前面临的下行压力。2022年,宏观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宏观政策将会较为积极。财政重心前置和货币政策偏松调节将支撑经济稳步恢复。

  2022年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上升。

  首先,疫情反复影响。虽然目前全球平均疫苗接种率超过45%,2022年接种率可能进一步提高,但病毒变异反复冲击,拖累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进程。

  其次,能源供应短缺使得全球通胀短期难以回落。能源供应短缺、全球流动性宽松、全球供应链受阻共同导致了当前全球通胀上升,后面两个因素在2022年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能源供给模式的平滑切换是一个长期过程,2022年难有实质性进展。能源短缺导致石油、天然气价格维持高位波动,可能持续困扰世界经济复苏。

  再次,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将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空间承压,新兴市场面临不小的风险。

  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确定性较高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消费复苏和出口持续。2021年第四季度,各地地方政府结余了较大规模的财政资金,2022年财政支出将会前置。同时,项目审批已经提速,支撑基建投资发力。受友好型融资政策和利润增长推动,制造业投资将保持高增长;特别是对于中高端和战略支持方面的制造业投资,政策的倾斜力度可能会更大。

  消费的恢复程度主要取决于疫情。虽然2022年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我国防疫能力较强,且政府可能加大公共消费支出力度,从而会促进消费稳步回升。预计到2022年底,消费增速将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为当年经济增长提供很大的动力。

  中间品外需景气、价格推动出口因素、美国港口堵塞、境外企业补库效应等至少将延续至2022年年中。之后,影响的减弱将使2022年中国出口增速维持在较高的两位数水平,但边际增速有所放缓,预计在10%左右。

  202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进入下行筑底阶段。在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和房地产税试点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可能继续走低,给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国内房地产行业短周期跨度通常为三年,剔除2020年这一受到疫情冲击的特殊年份,结合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情况来看,预计伴随着商品房销售增速放缓、土地购置较为低迷,以及融资环境边际小幅改善,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约为15.53万亿元,名义同比增长4.2%,两年平均增速降至4.8%。

  2022年PPI上行压力缓解,CPI下半年可能突破3%,但整体可控。基数效应将成为影响物价走势的重要因素。202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缓,PPI上行压力缓解。考虑到2021年全年PPI维持高位运行,2022年PPI或将走出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下半年可能跌入负值。CPI受低基数叠加“猪油”共振周期上行影响,2022年第一季度后将出现稳步回升态势,预计四个季度的增速分别为1.1%、2.0%、2.9%、3.6%,全年平均增速约为2.4%,仍有可能处在可控水平。PPI下行结合CPI上行,PPI-CPI剪刀差大概率在年中反转。

  综上所述,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5%~5.5%之间。这一增速与当前经济运行各项指标预期相匹配,也符合“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对GDP年均增速应至少达到5%以上的要求。

  客观来看,2022年经济仍存在不小的下行压力,四方面因素将对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制约。

  一是2022年仍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内生增长动力有所减弱。

  二是2022年供需两端偏弱的状态还有可能持续。供给方面受成本上涨、减排环保、“双限”和能源短缺影响;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出口增速放缓,影响制造业投资和就业;消费的复苏受疫情影响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三是“四期叠加”形成负面效应。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启收紧周期,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受挤压;主动去库存周期,给投资带来下行压力;房地产下行周期,拖累相关产业和消费;信用偏紧周期,信贷社融增速下降导致市场融资环境偏紧。

  四是2021年的高基数对2022年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效应。

  2022年,国际环境的严峻态势依然存在。面对上述不利因素,政策层面需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

  2022年,财政支出的重心将放在上半年,这有助于帮助经济平稳度过压力较大的时点。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可能会放在保市场主体、保收入和保就业上。因此,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相关支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将重点支持新基建、生态环保和民生项目。政策通过棚改、旧改,以及传统基建发力的可能性很小。预计2022年财政赤字率将保持在3%以上,但应该不会恢复到2020年的水平。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数量将小幅增加至3.8万亿~4.0万亿元。

  货币政策稳健偏松呵护经济运行,但不存在大幅宽松的必要和条件。总体上仍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注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在国内物价走高、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下,货币政策没有较大幅度放松的条件。2021年底至2022年上半年,央行仍有可能会小幅降准,继续释放利率市场化改革潜力,推动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公开市场操作更具前瞻性,满足季节性、阶段性的流动性需求;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普惠金融政策、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继续扩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

  (本文作者介绍: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名誉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貼。)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