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刘玉书
2021年10月14日公布的中国CPI与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9月CPI同比上涨0.7%,比8月甚至还小幅度回落了0.1%。截至10月,中国2021年的通胀率总体在1%左右上下浮动。其中,中国8月、9月的通胀率甚至都不超过1%。因此很显然,当前中国的物价是相对稳定的。通常而言,如果通胀率低于2%,可以视为是温和的通胀。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处于比较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胀率超过2%,那么这个国家的通胀率就可以被看做是处于高通胀状态。当前美国已经持续5个月通胀率超过5%,显然已经处在了较高的通胀状态,备受全球关注。
尽管当前猪肉价格对中国CPI影响较大,但如果不将猪肉价格计算到CPI内,中国的通胀率依然是低于2%的。2021年9月,中国畜肉类价格下降28.5%,影响CPI下降约1.26%,其中猪肉价格下降46.9%,影响CPI下降为1.12%。中国当前通胀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大幅度下降,比2020年同期下降了将近一半。由于猪肉在CPI里的巨大计算比重,因而,猪肉价格跌了46.9%,直接影响了CPI下降了约1.12%。但如果在计算中国CPI的时候,不将猪肉价格计算在内,九月份中国的通胀率依然是低于2%的(剔除猪肉价格,9月中国CPI约1.8%)。这相对于美国5%的通胀率来说,中国当前的通胀率算是温和的通胀水平。
当前中国通胀率并不高,但中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当前中国面临着历史上最高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水平,中国制造业原材料价格暴涨的趋势目前还难以得到有效抑制,因而导致中国的PPI不断攀升。2021年9月,中国PPI同比上涨10.7%,当月值达到了110.7,已经超过了2008年8月110.1的高点。从数据看,中国当前的PPI指数已经处于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过去一年半以来,美联储不断放水,是全球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暴涨的重要推手,这给中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两个原因导致当前中国高位的PPI指数还没有传导到消费端。当前中国原材料价格普涨,但CPI依然相对温和。中国的原材料的上涨已经直观反映在了PPI指数上,但还没有传导到消费端。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前中国消费较为低迷。二是中国央行在过去一年来,顶住压力,并没有跟随美联储大放水。中国M2当前增速约8%,属于比较正常的增速,与中国6%的经济增速相适应。相比之下,美国的M2从去年2020年1月开始到现在的一年半的时间里,呈现出了快速的增长的态势。美国M2在过去一年半中,明显快于中国M2的增速。这也意味着,中国输入性的通胀的压力自2020年以来,持续存在,而且还在不断增强。在PPI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只要中国央行稍微放水,通货膨胀率就会迅速增加。
中国目前处于“宽货币,紧信用”的状态,并没有跟随美联储大放水,这是中国当前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率的重要原因。美国今年3月之前,通胀率一直保持在2%以下,但从3月到4月,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美国的通胀率就增长到了5%。从历史的经验看,高通胀率在短期内是很难降下来的。中国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从2021年9月中国公布的货币数据看,中国并没有跟随美联储大放水。9月中国M2同比增长8.3%,社融2.9万亿元。中国通过收缩房地产贷款的额度等措施,2021年1至9月,中国社融的增量同比2020年减少了4.8万亿,有效稳定了货币市场。
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中国证明了具备降准同时控制好M2增速的能力。2021年7月中国央行全面降准后,中国8月和9月M2增速同比增长分别为8.2%和8.3%。2021年7月,中国央行全面降准,释放了1万亿的中长期资金。这部分资金主要用途是用来置换MLF债务(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在降准当天就直接通过MLF资金净回笼了3000亿。央行一边降准释放中长期资金的同时,一边也在进行一定比例的流动性收缩,保证了中国M2增速的稳定。中国央行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降准并不意味着全面大放水”的决心和政策执行能力。因此,如果中国未来即使再进行降准,也不大可能会出现大放水的情况。中国央行在坚决执行“不搞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在认真落实“精准滴灌、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国家金融发展战略。
中国当前PPI与CPI形成的剪刀差在增大,中下游企业一方面要面对原材料和上游工业品价格的暴涨,但另一方面在消费端却难以提高价格,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央行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指出,2008年至2019年,美国的量化宽松是通过央行扩表购债,把印钞的资金停留在银行体系,实际上资金主要是在金融体系内流通,因而最终推升了资产价格,比如股市、债市等。但在这段时间内,超发货币并不会流通到普通人手里,所以对物价的影响有限。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打破了这一状态。2020年疫情后,美联储大幅度扩表,资产负债表从4.2万亿美元扩大到了当前的8.4万亿美元,翻了一倍。同时,美国的M2数据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截至2020年末,美国M2为191869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5.35%(远超中国同期10.1%的增速)。疫情的爆发带来了M2数据的剧增,因而导致了美国通胀的失控。
中国清晰地认识到,货币与通胀的关系没有变化,货币大量超发必然导致通胀,稳住通胀的关键还是要管住货币。虽然面对美国的持续通胀,中国要控制通胀的难度在增加。但当前中国通胀压力整体可控。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不同的是,中国当前已经形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国经济独立发展的韧性在增强,受美国波动的影响在减少。中国并不会将自身的金融稳定寄希望于美联储未来的政策。2020年以来的事实表明,中国能够有效应对输入性通胀压力,并将进一步为美国通胀失控带来的风险做好准备。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AI专家。)
责任编辑:张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