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互联互通”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2021年09月15日13:39    作者:盘和林  

  意见领袖 | 盘和林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他表示,互联网安全是底线,互联网的发展一定能够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助力和促进各方面的经济发展,最终促进互联网行业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工信部要求企业按照整改要求务实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分步骤、分阶段得到解决。 

  工信部要求互联网平台限期解除屏蔽网址链接的话题持续数日引发热议,舆论场总体呈现利弊不一的观点。

  有利的方面认为,此次工信部力促互联网平台开放,这类平台有别于单个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避免的生态封闭,而是力促在所有互联网平台之中推进开放。一方面,是为了打破各互联网平台闭环生态,向开放生态转变;另一方面,是为了给用户提供便利化。平台之间分享链接更加方便,很多互联网企业可以借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借机实现流量入口搭建。

  担忧的方面认为,近几年,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受到广泛重视,如《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诸多法规已经开始全面推进,数据和信息传播责任也逐步明确,平台作为数据安全和信息审核的重要责任人,承担着越来越多地监管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封闭生态本身给用户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诸如微信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微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平台,用户使用微信,是更加看重微信相对封闭的社会关系。在微信里面,用户关切的是“朋友圈”的推介,屏蔽很多不相干,不喜欢的人和信息。也正由于微信的封闭性,营销号、诈骗号才没有在微信大量出现。

  毫无疑问,争议的各方都有一定的道理。实事求是地说,从近几年的用户体验来说,平台间的屏蔽、封禁规则,确实增加了用户在使用不同的APP时的转换成本,降低了用户在不同平台间的转换和交流,甚至碰到一些分享内容,也不愿去分享,造成一种应有共享的缺失。特别的,对于一些中老年使用者,可能因为屏蔽规则的存在,索性放弃了对某款app的使用,妨碍了其正常享受数字技术。这其实也是政府推进互联网企业互联互通的真正原因。但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甚至平台各自合理的利益考量,也是互联互通客观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此次工信部提出“分步骤、分阶段”解决,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多方现实考量的。笔者认为,互联互通可能带来三个方面问题也是值得关注:

  一是关注互联互通受益对象,会不会挤压中小电商平台的生存空间。虽然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互通互联对平台各方都会有促进作用,但收益的比例问题是值得关注的。之所以互联互通是为了反垄断,鼓励竞争,但平台间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头部平台的互联互通,可能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比如,某些电商商家尤其是中小电商商家在强势电商平台门槛过高(收费、流量)的情况下,借助社交平台的流量优势来实现一定的抗衡,一旦互联互通之后,部分电商商家的生存空间可能将受到更大的挤压。因此,维持一定的多寡头或双寡头竞争,也是一种市场均衡,互联互通会不会打破目前这种均衡,这是值得思考的。

  二是关注互联互通后的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法律责任问题。当放开链接,最让人担忧的还是链接的安全性,不小心打开某个链接,满屏广告,甚至于因为一个链接,不小心遭遇病毒。开放生态和封闭生态之间,存在一个天然的鸿沟,那就是开放生态存在外部输入风险,封闭生态内部相对单一,信息筛选和信息监管难度要小很多。若开放链接,人们容易被信息误导,有害信息甚至有病毒的链接将会在短期内见缝插针,而当此类数据安全问题发生的时候,谁来承担这个责任?是链接内容的主站?还是转发内容的应用?因此,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明确背后的责权利。

  三是平台开放补偿。毫无疑问,封闭生态的运营维护成本是明显低于开放生态的,并且,由于互联网生态的复杂性,开放生态将面临的问题现阶段很难将其贴现为具体的价值,这阻碍了平台互联互通的推进。特别的,像微信这种本身有着私密属性的社交平台,开放生态可能会改变其自身属性,封闭生态下的圈层式交友设计可能会受到挑战。如何补偿其未来在这些方面的损失是一个难题。虽然会后腾讯积极表态,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但补偿问题还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除此之外,互联互通还面临着不同应用的进度差别,比如相互开放生态会不会设置技术壁垒等等。因此,笔者认为,生态开放不能一蹴而就,工信部决定分步骤、分阶段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相关配套制度及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的理论研究,例如会不会导致新的垄断,以及利益不均衡所带来的挫伤市场积极性等问题。出台相关制度来切实保证善政的落地,不能生搬硬套传统市场理论中的垄断治理结论。

  (本文作者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