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当下经济,复杂程度甚于疫情之前。追本溯源,方能立足于顺逆之间。
一、仍占主导的疫情?
疫情反复的潜在影响在于预期的不稳定,甚至引致微观主体行为异化。多次反复之下,即使疫情出现短期性消退,居民预防性储蓄仍难明显下降,消费回归常态的过程被拉长;另一方面,服务业时常被迫中断,使得相关投资难以持续,从而对整体投资形成拖累。
尽管如此,“再而衰,三而竭”,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冲击程度确已边际递减。从过去几轮反复来看,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波动性明显减弱,折射出疫情复发未必是其运行的核心矛盾。经济将重回由更多“非疫情”变量决定的逻辑轨道。那么,这些更重要的变量是什么?
二、重新凸显的约束?
水落石出。过去一年多以来,其实出台了不少结构性约束政策,无论在房地产还是基建甚至其它产业领域。其实质与疫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深层次思路一脉相承。只不过这些举措被疫情所“遮盖”。随着抗疫等常态化,前期结构性政策的滞后效应正逐步显现。
特别地,房地产与逆周期调控之间已无必然联系。房地产需求端尚为双向调节,但供给管控已趋长期单边约束。基建逆周期特征也打折扣,在经济下行期还呈现“跨周期”。结构性约束短期难言松绑,房地产下滑可能明显,基建发力但不强烈,政策对冲幅度有限。
三、能否还原的经济?
前期关注价格,后期关注增长。本轮大宗涨价并未伴随国内总需求扩张,属于典型的供给冲击。鉴于此,经济趋缓将更明显。“逆周期”叠加“跨周期”调节,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或待到四季度社融趋稳之时,整体经济与利率的阶段性筑底回升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
风过留声,雁过留痕。人类发展是与疾病等危机斗争的历史。即便遭遇强烈冲击,随着时间推移经济仍能回归正轨。不过与疫前相比,经济可能在相对更低的增速水平实现均衡。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多的产业回流、更大的债务压力,无论悲喜,或皆为疫后留痕。
本文源自伍戈在长江证券秋季投资策略峰会上的演讲。
(本文作者介绍: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