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偌馨谈兴业银行激战财富管理:打法升级!

2021年09月01日19:42    作者:洪偌馨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专栏作家 洪偌馨、伊蕾

  能够形成大财富管理生态、实现协同开放的银行才可能在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021半年报财报季,兴业银行交出了一份相当有份量的‘答卷’。

  财报显示,上半年兴业银行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01.1亿,同比增长2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近10个百分点;同期,实现营业收入1089.6亿元,同比增长8.9%。

  其中,多项业绩创下历史新纪录,尤其是归母净利润增速更是创下八年来的新高。在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兴业银行开了一个好头。

  兴业银行新一轮五年规划提出要‘努力成为全市场一流的财富管理银行’,‘财富银行’与‘投资银行’、‘绿色银行’一并成为兴业银行重点打造的三张‘金色名片’。

  从2018年提出‘商行+投行’战略,到2019年进一步将‘财富和私行’提升到战略优先的位置,再到将财富银行作为全力树牢擦亮的“三张名片”之一,其推进的轻资本、轻资产转型、打造新‘增长极’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在最近举行的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强调,要把握银行高质量发展之势。

  而所谓‘高质量发展’,外在特征表现为营收增长高于总资产增长、利润增长快于营收增长。究其本质,则是在银行业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之后,把握机会,做精表内、做优表外,整合资源,实现整体高质量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风险可控、底盘稳固的基础之上,兴业银行所打造的新‘增长极’不断壮大——财富银行与绿色银行、投资银行成为‘三驾马车’,协同并进,撬动高质量增长。

  1

  角逐财富管理‘大蓝海’时代

  毫无疑问,财富管理是一个处于高速增长期的大赛道、大市场。根据麦肯锡发布的《中国金融业CEO季刊》,截止到2020年底,以个人金融资产计算,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而且未来5年将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

  但随着财富管理行业进入‘大蓝海’时代,这条赛道上的参与者越来越多。报告指出,包括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券商以及互联网平台等在内的各类机构都在加速布局,希望借助数字化转型契机,抓住市场机遇。

  不同机构的资源禀赋和优势积累是不同的,如何发挥优势、找准定位是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兴业银行发挥自身在金融市场的优势,积极构建财富管理更加开放的投资生态圈。近年来该行财富管理业务强势崛起。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财富银行收入116.5亿元,同比增加22.1%,营收占比达到10.7%。其中,理财和零售财富代销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44%。而在过去两年里,兴业银行累计为370万财富客户实现资产增值超过1100亿元。

  兴业银行快速发展的底气和动力在于其独特的两个优势:一是高收益资产的构建和组织挖掘能力,二是深厚广泛的同业朋友圈。

  换言之,如果以财富管理业务全链路的视角来看,在客户端、平台端和资产端三个重要业务节点中,兴业银行在后两点上有着极深的‘护城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极强的资产组织、产品设计和渠道经营能力。

  从资产端来看,‘商行+投行’战略下,兴业银行通过集结理财、基金、信托等集团资源,不断巩固产品创设优势,同时通过投行、投资生态圈的广泛合作,构建起全方位的资产配置服务能力、强大的资产发现获取能力。

  特别是连接投行生态圈、投资生态圈的理财,在做大做强财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半年业务规模平稳增长,突破1.6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02%;其中,符合资管新规的新产品规模1.35万亿元,占比达83.69%;含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2716亿元,较年初增长47.61%。

  同时借助投资生态圈建设,兴业银行财富管理产品线全赛道布局稳步推进。

  集团内信托、基金、期货等子公司主动管理资管产品规模稳步增长至4012.49亿元。集团外面向市场精选机构的私募产品、公募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私募证券类产品新增销量同比增长396.36%,非货币公募基金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7.55%,保有量1490.56亿元,同比增长122.45%。

  在平台端,兴业银行长期以来的优势——同业合作,则为资产获取、渠道销售提供强大支持。

  以‘清结算+存托管’为基础,兴业银行通过连接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形成了一个互补协同、覆盖‘全客群、全市场、全产品、全链条’的同业金融业务生态。

  尤其是该行的银银平台,已成为连接F(金融机构)端的开放金融生态圈,以‘一朵金融技术云+财富云、交易云、支付云+国际版’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上半年,依托银银平台,兴业银行通过‘财富云’拓展多家银行代销渠道合作,保有规模首次突破千亿,较年初增长80%,银银合作面向同业及终端客户财富产品销售5200.84亿元,同比增长60.02%。

  在此基础上,兴业银行积极打造财富管理开放大平台,加快丰富产品供给,包括引进其他理财子公司产品,并且推出‘兴怡计划’——以基金和保险为主导,从30多家合作基金公司中优选重点合作管理人,打造精品体系。

  无论是自身组织优质资产的能力,还是平台开放合作、拓展生态的能力,最终都成为兴业银行面向用户,提供优质财富产品和投顾服务的优势。

  2

  独辟蹊径做大零售客群基础

  在角逐财富管理市场的过程中,客户端的需求是根本。客群的规模、需求和变化决定了机构未来的发展走向。

  尤其是‘十四五’之后,国内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公平’,并构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其内涵包括: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等。

  这种调整意味着中产阶层群体将继续扩大,大众财富管理需求将迎来新一轮扩张,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做大零售客群基础、捕捉‘下沉’市场机会也变得愈发重要。

  此外,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财富管理业务的线上化和数字化进程加速,细分客群结构、洞察客户需求都是眼下财富管理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于兴业银行而言,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零售业务板块相对薄弱。但从财报来看,其零售业务‘短板’已经在过去几年里被迅速补齐,‘压舱石’作用凸显。

  上半年,兴业银行零售AUM达2.69万亿,同比增长18.9%,零售客户数达到7761万户。其中,零售核心客户新增298万,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以上。

  兴业银行零售客群的增长与其积极探索开放银行,打造‘场景生态圈’有关。兴业银行连接和融入B端、G端、F端场景,实现获客和留存,增强客户粘性和存款沉淀。而在其围绕零售客户打造的服务生态中,财富管理业务是一个重要抓手。

  据了解,在生态圈建设上,兴业银行在不予余力地着力构建场景、投资、投行‘三个金融生态圈’,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种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网络,推动表内资产向表外流转,客户融资与投资需求在表外对接,打通财富管理资产端、资金端、渠道端、产品端,贯穿财富管理循环价值链端到端的服务,形成生态闭环。

  以财富管理皇冠上的‘明珠’——私人银行为例,半年报显示,兴业银行私行客户数达到5.32万户,较年初增加10.1%。

  其私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对目标客群的精准定位——以上市公司和优质民营企业的股东及高管人员为核心目标客户,另一方面则在于对于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整合集团‘投行与资管’的禀赋优势,打造‘投行+商行’权益性投资产品线等。

  事实上,不只是高净值客户,针对大众客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兴业银行也采取了针对性策略。

  比如以‘固收+’为主线,兼顾目标客群对于固定收益和权益资产的需求等。同时沿袭同业金融优势,构建‘零售+企金+同业’全渠道大销售格局,特别是借助银银平台连接中小金融机构的广阔渠道,将财富管理服务有效触达千家万户,送入‘寻常百姓家’。

  对于兴业银行而言,以生态圈建设和财富管理带动零售业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弯道超车’的效果。

  前者更好地适应了金融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为洞察客群需求、精细化运营奠定了更好的基础。而后者则带来了资金留存和用户习惯的养成,随着用户的成长和用户需求的增加,他们在平台上的LTV(life time value)也将随之增加。

  3

  构建大财富开放平台

  眼下,随着各家银行加速财富管理业务布局,甚至将其作为全行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跨越周期的重要落子,无论是在资产端还是零售端,市场竞争都变得愈发激烈。

  如果说上一阶段,各市场参与者的重点在于以自身优势快速切入市场,分享市场红利,那么下一阶段,银行又该向何处去?

  在前述报告中,麦肯锡给出的答案是加速数字化转型。其内涵包括几个方面:线上化、自动化;专业化;智能化;开放化和生态化;以及底层基础设施的完善等。

  具体到商业银行体系,在数量庞大的的客群积累和线上线下渠道完善的基础之上,麦肯锡认为,其重点在于加强用户分层,提升全渠道经营能力,同时借力数字化推动财富管理流程优化。

  事实上,商业银行也早已开始行动。以兴业银行为例,陶以平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将继续打造投资端、产品端、销售端‘三位一体’的协同作战能力,并提出了聚焦客户经营、构建更加开放的投资生态圈,以及加快数字化赋能三个落脚点。

  其实,投资生态圈建设的本质就是进一步推动开放化和生态化,在之前对公、零售和金融市场业务协同的基础之上,将更多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更大的协同效应。

  为此,兴业银行提出了两项计划:

  一是,研究将银银平台与零售和企业金融渠道进行整合,将基于该行金融市场优势搭建的‘钱大掌柜’打造为兴业银行财富产品销售的统一平台。

  换言之,以一个APP对外,形成面向客户的财富产品超市。通过产品带动资产流转,平台能够加速优质资产获取,同时从更多维度满足用户需求。

  参考前述麦肯锡的数字化转型路径,这其实是兴业银行在完善的线上化服务和开放化基础之上,进一步打通不同业务板块及银行内外部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个更加丰富、多元和协同的财富生态。

  在这一‘大生态’内,客户能够获得的产品、服务将远超以往,这也将为之后的投顾服务进化、资产配置优化提供更多可能。

  二是进一步打造F端的企业级开放银行平台,在集团层面形成统一的财富管理云平台,通过连接全集团和全市场的各类产品,进一步将既有的同业业务优势拓展到产品端。

  开放银行平台二期预计将于今年底建成,建成后将链接全集团和全市场的各类产品、服务,帮助客户获取市场最优秀的基金经理和产品,形成内外连接的产品和服务聚力。

  而聚焦客户经营则对应了智能化趋势——‘客层经营’走向精细化、精准化,实现千人千面的‘客群经营’。这也意味着在财富管理带动零售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之后,后者应该借助数字化力量‘反哺’于财富管理。

  一方面,基于前期的大数据积累,兴业银行能够精准洞察财富需求,精准客户画像,搭建各类场景,实现场景化获客,增加长尾客户触达点,同时加强财富产品货架数字化和线上渠道建设,加快零售基金投顾、理财代销等系统开发,为客户资产配置提供智能化支持;

  而另一方面,兴业银行进行了包括组织架构、考核指标、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调整,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为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能提供强大动力。

  比如,兴业银行计划在两年内将现有3000人规模的理财经理团队扩充到5000人以上,与线上渠道形成优势互补。

  当然,在整个生态建设与业务优化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力建设将贯穿始终,从获客开始到运营与场景服务,完成用户全旅程的优化。

  尤其是在整个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度的背景之下,券商、互联网平台都在凭借流量和用户优势加速布局,争夺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互联网代销平台在二季度表现出了极强的爆发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流量能力、运营能力和用户体验有关。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接下来的财富管理角逐之中,银行也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但可以预见的是,能够形成大财富管理生态、实现协同开放的银行才可能在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兴业银行已经下好‘先手棋’。

  (本文作者介绍:洪偌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金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