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周茂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同时,我国银行业是实体经济的一面“镜子”,是我国银行业发展历程也是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反映。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展望未来,我国金融经济面对新的发展环境,银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党百年华诞之际,文章回望新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历程,尽管期间有过挫折,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发展金融初心和重视金融改革创新,一次次地经受住了考验;回望过去就是为了“勿忘来时路”,传承红色基因,积累经验教训,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起好步、开好局,不断取得进步。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人民银行“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到资产规模全球第一、家数超过4000的法人银行体系,其中,有12家银行入选全球50强;中国银行业有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业务单一到“金融超市”,由行政监管到市场监管、功能监管等;银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新中国至今,从我国经济、银行业发展特点,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1949-1978年,新中国银行业“大一统”体系。新中国银行业处于摸索阶段,1949年9月颁布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银行法定地位,在“一五”计划时期,银行业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这个阶段银行业发展经历挫折,但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
阶段二:1979-2003年,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制度体系。1978年我国全面转型经济建设时期,为适应经济发展,我国银行业体系改革全面展开。一是从“大一统”银行体系向专业银行转型,中央银行制度开始建立,四大国有银行相继成立,同时,招商、光大等股份制银行也相继成立组建,外资银行从经济特区向沿海逐步扩张;二是构建国内监管框架,确立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成立银监会、强化国内金融监管;三是将政策银行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分离,形成国有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体系,期间相继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国内统一开放、法治竞争、监管规范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1994年三家政策性银行成立、1995年《商业银行法》、1999年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1979年底中国国家银行总资产为1850亿元。
阶段三:2004-2016年,国内银行业市场化转型阶段。标志性时间就是2004年国务院启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稳步推动建立现代金融业体系。出台了《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通过国家注资、财务重组、引入境内外合格投资者等,推动国有银行发行上市,引入市场化竞争、监督机制。
阶段四:2017年至今,国内银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向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内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需要国内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我国银行业发展历程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银行业规模由小到大,反映的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经济规模体量不断扩大;银行业资产结构更加复杂、产品更加丰富,反映的是我国市场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复杂和市场主体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同时,银行业融资仍占据绝对比例,反映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仍是以银行为主体的结构,但近年来,资本市场融资比重在稳步上升。
银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国民财富不断积累,市场对高质量、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大幅增加;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数字金融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等,为金融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但市场对服务质量追求快速提升,金融科技发展与经济转型等对银行业转型发展提出挑战。
一是市场潜力逐步释放。随着国内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国民财富不断积累和消费升级,企业投融资、并购金融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普通民众不仅近满足于储蓄、支付等,对于个人财富资产管理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时,业务范围是全球化的,这些为银行业拓展业务、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二是拓展银行业务发展空间。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业来说是机遇,例如: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不断扩大,相应资金“沉淀”越多,流向银行同业存款就越大;同时,资本市场业务越活跃,交易结算支付业务规模就不断扩大;同时,资本市场发展为银行流动性负债管理,发展新证券类业务,代销、托管,以及现金管理、企业理财等中间咨询类业务提供发展空间。
三是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显著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风控能力,为客户提供快捷便利、高效金融服务,通过各种场景满足客户个性化体验;数字化转型不仅便利获客同时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深度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为银行业拓展业务和转型发展提供新空间。
四是优化金融结构。随着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国内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低碳经济金融发展,不仅拓展了银行业务,同时,推动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2.面临挑战
一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近几年国内风险攻坚取得显著成效,金融杠杆明显下降、影子银行收缩、持续加大不良风险处置等;但从国内外复杂经营环境看,银行业仍需要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例如:部分中小银行股权结构有待进一步理顺,不良风险处置压力仍大;为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银行产品近年来向全市场延伸趋势,这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可以说,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是客户服务模式转型。金融服务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对于银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对于银行经营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客服服务能力与数字化平台建设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客户不仅满足于银行橱窗里的金融产品,还需要多元个性化、复合型的金融产品,而且更注重消费体验,一个客户对银行来说可能需要一个复合专业的团队支持。
三是银行资产绿色转型。从趋势看,全球经济金融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银行资产逐步向绿色转型、资产结构更加多元,有助于提升其抗气候风险能力,提升银行经营稳健型与可持续,助力实现3060目标;但银行如何识别和选择优质项目,如何进行合理定价,如何防风险等,对于银行绿色团队整体素质提出高要求。同时,继续防范银行违规给房地产、地方城投和僵尸企业“输血”,切实防范潜在风险。
四是银行定价能力。国内先后完成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深远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给银行定价更大的自由度与空间,但银行需要提升宏观经济、政策深入研究,对市场供需更为敏感,为期限和风险溢价进行合理定价。
五是金融脱媒。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信贷占整体社会融资比重呈现趋势性下行格局,主要是我国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融资快速发展,多层次融资体系逐步完善,居民多元理财投资需求增长,金融科技快速,国内“金融脱媒”加快,这对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大企业客户流失等方面造成深远影响。
六是提升金融科技水平与金融普惠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融资贵,如何让宝贵金融资源向小微初创和创新型企业倾斜都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数字信息科技赋能金融,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一定帮助,业务金融业提升效率、拓展业务拓展了空间,但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如何扬长避短,提升经营能力也面临不少难题。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随着经济、金融活动日益复杂化,财富资产管理,金融市场投资、融资、投机、套利,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和各种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等,但从根上分析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金融业本质是服务行业,金融业发展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金融为实体经济活动提供服务支持,同时,二者又是共生共荣关系。“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这就要金融机构找准自身定位,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历史上,由于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导致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例子不少,这些对我国思考未来金融发展路径,如何构建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关系都有裨益。
一是要完善监管制度。2008年金融危机其中一种重要教训就是监管缺位,导致金融过度创新,并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膨胀,最后金融体系崩溃并对实体经济构成长期性冲击;未来国内金融活动较之10年期将为复杂,国内需要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提升监管能力。
二是金融机构找准定位。金融机构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还是立足于实体经济需求,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个性化需求,创造性地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痛点”,同时,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与经营效率。
三是金融创新需要回归本源。不可否认,创新是金融活力之源,但过度创新或伪创新就容易让这些金融产品成为规避监管、资金空转和投机炒作的工具,导致金融杠杆虚高、资产泡沫化等潜在风险,例如:美国的复杂衍生品无序膨胀引发次贷危机,国内此前也出现了经营贷产品违规使用泛化及P2P等情况;未来需要强化监管、落实机构主体责任,让这些创新产品回归设计初衷与服务实体经济上来。
(原文首发于《财视中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作者介绍:任职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擅长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研究,也有多年利率衍生品及外币债券交易经验 目前是多家专业媒体撰稿人和评论员。)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